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知识点讲义+典型例题【含答案】

知识点回顾优选精练一、单选题(共8题)1.下面描述的3句话中,正确的是()。

A. 小刚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

B. 手中这份试卷的宽大约20米。

C. 学校的升国旗的旗杆约12厘米。

2.青山小学操场上的一条跑道长()。

A. 60米B. 6米C. 60厘米3.下列线中,线段是()A. B. C.4.下面测量中量得对的是()。

A.B.C.5.一根铁丝长50米,第一次用去21米,第二次用去27米,还剩()米。

A. 2B. 6C. 126.小明站在50厘米高的凳子上和爸爸一样高,爸爸身高17分米,那么小明身高()分米。

A. 67B. 33C. 127.下面这张纸条的长度是()厘米。

A. 8B. 5C. 38.他们俩的铅笔()长?A. 琳琳B. 琳琳军军一样C. 军军二、判断题(共5题)9.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10.99厘米长的铁丝比1米长的绳子要长。

()11.铅笔长8厘米。

()1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1画到刻度7。

()13.数学书厚约1米。

()三、填空题(共8题)14.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公共汽车长12________ 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1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步长约45________ 旗杆高18________ 手掌宽约8________我身高约120________ 字典厚约3________ 铅笔长18________16.小海的妹妹身高60厘米,再长________厘米就有1米高了。

17.上图直尺的长大约是1________,厚大约是1________,用直尺量的一根铅笔芯长________厘米。

18.直尺上面线段的长是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也是________毫米。

在直尺的下面画一条比它短5毫米的线段。

________19.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华今年身高大约是120________,他打算在墙上钉一枚长4________钉子挂书包,他的文具盒长大约2________,他每天晚上坚持读书的时间是30________,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10________。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 厘米和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 厘米和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厘米和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大小关系。

2.能够熟练地使用标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将单位划分为厘米和米。

3.能够用厘米或米表示物品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2.使用标尺测量物品长度并划分单位为厘米和米。

3.用厘米或米表示物品长度,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1.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2.使用标尺测量物品长度并划分单位为厘米和米。

四、教学难点1.将单位换算。

2.能够用厘米或米表示物品长度。

五、教学方法1.演讲法:通过老师语言直接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演示法:通过老师或同学演示使用标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划分单位为厘米和米。

3.练习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测量物品长度,并用厘米或米表示,来掌握划分单位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告诉学生它们的大小关系。

2.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步:讲解1.在黑板上或PPT上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及它们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位的概念。

2.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厘米和米的划分方法,包括将厘米和米分成等分等。

第三步:演示1.老师或学生在班级里找到几个常见物品,使用标尺进行长度测量,并将单位划分为厘米和米。

2.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物品长度并划分单位。

第四步:让学生练习1.让学生自己拿出标尺,根据老师给出的物品进行测量。

2.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表示为厘米或米,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五步:小结和巩固1.老师让学生从头到尾复习一遍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长度的概念,掌握了使用标尺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并能够划分单位为厘米和米,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5.拓展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ຫໍສະໝຸດ 生思考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形成直观认识,增强量感。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能够理解长度数据的大小,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借助测量工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能力。
-能够观察物体,进行合理的长度估计。
-能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物体进行准确测量。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1.丰富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4.针对难点知识点,进行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5.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对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往往对长度单位的概念不够清晰,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绳子、卡片等。

2.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绳子)、练习本等。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中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接着,教师出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详细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米和厘米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黑板等。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厘米和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经验,他们能够用眼睛估测物体的长度,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但他们对这些单位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才能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用厘米和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身高例子,如1米、1厘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米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东西。

之前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当我们用厘米去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或者大树的高度时,会发现测量起来很麻烦,因为要测量很多很多次。

这时候米这个长度单位就派上用场啦!米是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那么一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来告诉大家,张开双臂,两个手臂伸直,从左手尖到右手尖的距离大约就是一米。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一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米尺来测量。

米尺上的刻度从 0 到 100 厘米就是 1 米。

大家可以看看米尺,上面有很多的刻度,每一小格代表 1 厘米,100 个 1 厘米就是 1 米。

那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 1 米呢?比如,教室里的黑板宽度大约是 1 米,家里的方桌边长大约是 1 米,还有我们睡觉用的单人床的宽度也大约是 1 米。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分成小组,用米尺去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看看分别是多少米。

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把米尺的 0 刻度线对准一端,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就是测量的长度。

我们知道了一米有多长,那如果是 2 米、3 米又该怎么表示呢?如果要测量更长的距离,比如从学校到家的距离,用米尺就不太方便了,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卷尺。

卷尺可以卷起来,携带很方便,而且能测量更长的距离。

小朋友们可以看看家里有没有卷尺,拿出来和爸爸妈妈一起量一量家里的一些东西,感受一下不同长度。

当我们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如果长度比较长,就用米作单位;如果长度比较短,就用厘米作单位。

比如,我们的铅笔长度一般用厘米来表示,而教室的长度就要用米来表示。

那小朋友们来想一想,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应该用米还是厘米呢?比如,一棵大树的高度,一张纸的长度,一条公路的长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了1 米有多长,还学会了用米尺和卷尺来测量长度。

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这样就能更熟练地运用米这个长度单位啦!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量一量家里的家具,看看哪些是 1 米左右的,还可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看看比 1 米高了多少。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厘米和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等。

2.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进行测量,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度、比较大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厘米和米的知识,包括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等。

3. 演示:通过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步骤。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2. 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3. 单位换算4.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5.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等。

2. 判断题:判断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

3. 应用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数学思维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主题是“厘米和米”。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厘米和米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练习本学具:直尺、米尺、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的长度,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是的,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直尺的知识,特别是厘米和米。

2. 新课导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厘米和米的概念。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1厘米等于1/100米。

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

3. 例题讲解: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例题。

例题一是“一根绳子长2米,另一根绳子长150厘米,请问哪根绳子更长?”我们可以通过换算关系来解答这个问题。

2米等于200厘米,所以2米长的绳子比150厘米长的绳子更长。

4. 随堂练习: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自己的座位到讲台的长度,然后用厘米作单位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自己的直尺和米尺进行实际测量,感受一下1米和100厘米的长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米 = 100厘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辆自行车长150厘米,请问它的长度是几分之几米?2. 妈妈的身高是160厘米,请问她的身高是几米?答案:1. 150厘米 = 1.5米2. 160厘米 = 1.6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和测量,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长度的差异。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米尺、实物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并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进行记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田小学:李萍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量课桌的宽)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学生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为今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量物质长度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

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1、创设情景。

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前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SJ) 第五单元 五 厘米和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SJ) 第五单元 五 厘米和米

五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把弯曲的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

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

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第1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的条数。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毛线、直尺、正方形纸、课件。

课件出示两根毛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师: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

教师把弯曲的毛线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两手之间拉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板书:线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感知线段的特征。

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感受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空间观念。

3.交流分享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情境图、长度单位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然后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长度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厘米和米。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厘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厘米
物体(线段)左端和刻度“0”对齐。 看物体(线段)右端与刻度几对齐,就是 几厘米。
1.说说哪种量法对。
2.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9厘米
3厘米
6厘米
9–6 = 3(厘米)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厘米
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3.
红色线段比( 8 )厘米长一些,蓝色线 段比( 8 )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 大约都是( 8 )厘米。
4.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368Fra bibliotek 5.量一量,填一填。
3
4
3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认识厘米
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比一比直尺,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大格
刻度线
刻度0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厘米有多长?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 2厘米
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 5厘米
10厘米
蜡笔长8厘米或8㎝。
线段长3厘米或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厘米和米”一节,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部分。

我会带领学生们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预计这将是我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们可能还不太熟悉这些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尺子、 ruler、卷尺等,以及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设计一些图表和公式,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使用厘米和米进行记录。

我还会布置一些有关厘米和米换算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会思考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使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例如,我会拿出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们观察并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我会将这根绳子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1厘米。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让学生们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我会展示一辆汽车的长度,让学生们用厘米或米来表示。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关于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

例如,我会让学生们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的长度,并使用厘米和米进行记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授课课件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授课课件苏教版

4.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先用米尺的( 0刻度 )对准黑板 左端,在米尺右端1米刻度处做一个( 标记 ),然后 从这个标记开始,按上述方法继续测量,最后算出 黑板的长。
归纳总结:
米和厘米的关系: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100厘米。
夯实基础(教材P66练习十) 1.

用字母( m )表示。 (3) 教室灯管的长、课桌的长都大约是1( 米 )。
2.看一看,填一填。
100 1
100厘米=( 1 )米
3.1米=(100 )厘米
500厘米=( 5 )米
4米=( 400 )厘米 (200 )厘米=2米
20厘米+80厘米=(100 )厘米=( 1 )米
1米-50厘米=( 50 )厘米
2. 量出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3. 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有多少米,再量一量。
估计
实际

( )米 ( )米

( )米 ( )米
4. 同桌合作,量一量,比一比。 (1)大约长1米几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5.
拔河绳
消防救生绳
一根拔河绳长25米,一 根消防救生绳比拔河绳 长5米。这根消防救生 绳长多少米?
厘米
厘米

2.
>
=
<
4.一根绳子长60米,用去32米,还剩多少米? 60-32=28(米)
易错辨析
5.比一比,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50厘米 1米 15厘米 5米 98厘米 5米>1米>98厘米>50厘米>15厘米
辨析:比较长短,先看后面的单位是否一致,再比较前面 数字的大小。
25+5= 3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
一、只要细心算,你一定能算对!
3×6=5×5= 24-4= 4÷1= 16-4=
37+3= 3×3=6÷2=16+8= 1×6=
80-5= 24÷6=6×3=15÷3= 2×2=
6×6= 65-20= 20 ÷5= 4×3= 6×4=
二、填空。

(35%)
()×6=243×()=18二()十二
24÷6=()18÷3=()()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 “>”或“ =”。

2米○ 20 厘米2米○ 200 厘米4厘米○1米
40米○ 99 厘米3米○ 3厘米600厘米○3米
35厘米+ 60厘米○1米 30米- 10 米○ 22米 35 厘米+65 厘米○ 1 米65厘米○ 56厘米 33厘米○ 40 厘米 3米○ 90 厘米
2米○ 20 厘米60厘米○ 100厘米1米○ 100厘米
4厘米○1米50米○ 5米60厘米○ 100厘米 -60 厘米
四、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40厘米1米1厘米4米4厘米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

一枝铅笔大约长 20();一棵大树高约14();教室长约是6();一本《新华字典》厚约5();
台灯高 40();数学书宽 17();
一枝蜡笔长10();一条裤子长大约1();
一幢大厦高 65();一条成人围巾长2();
一张课桌高80();小红身高 1()35();火柴棒的长度是5()小名的身高 130()。

操场的跑道长度是400()一棵杨树高 12()。

一枝蜡笔长10()一条裤子长 1();
教室门高约2();一把剪刀长 13();
一幢大楼高56();写字台高 80 ();
六、判断。

1 、线段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

,,,,,,,,,,()
2 、线段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
3、一块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
4、比 1 米短 30 厘米的线段长 70 厘米。

,,,,,,,,()
5、爸爸的体重是175 厘米。

,,,,,,,,,,,,,()
6、小强走 1步约是 30米。

,,,,,,,,,,,,,()
7、100 厘米长的绳子和 1 米长的绳子是一样长。

, ()
8、姐姐的身高是140 厘米。

,,,,,,,,,,,,,()
9、别针长 4 米。

()
10、铅笔长 55 厘米。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1、小明高 3 厘米。

()
12、2 米=20(厘米)。

()
13、300 厘米 =1 米。

()
14、一条线段长8厘米。

()
15、一枝铅笔长15 米。

()
16、100 厘米长的铁丝比 1 米长的绳子长。

()
17、小红身高 150 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 50厘米。

()
18、教室墙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
19、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

()
七、实际应用题:
(1)每队 5个人, 3 队一共有多少人?□○□ =□()
(2)每队 5个人, 15 个人可以站几队?□○□ =□()
(3)15 个人,平均站成 3 队,每队几人?□○□ =□()
(4)一捆绳子长 15 米,第一次用去 5 米,第二次用去 6 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 24 米,每 4 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几段?
(6)、一铁丝用去 28 厘米,还剩下 35 厘米,这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7)、一捆绳子长 84 米,第一次用去 28 米,第二次用去 37 米。

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八、画线段。

1 、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

5、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 5 厘米的正方形。

九、按要求填空。

(20 分)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作单位;
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作单位。

3、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4、一把常用的15厘米长的刻度尺的刻度从0到6是()厘米,从8到13是()厘米。

5、 1米=()厘米25米+19米=()米
300 厘米 =()米1米-40厘米 =()厘米
1米 60 厘米 -40 厘米 =()米()厘米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