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的目的要求:本章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政治的含义,明确政治的研究对象,把握政治的研究范围,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4学时)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政治现象的复杂化和政治生活的不断发展,中外政治学者和政治家,又给"政治"下了许多定义.作出了各种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国家说".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国家或者是政府制度.2."权力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政治并不限于国家活动,而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3."分配说".即认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4."管理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内容有: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这一观点揭示了政治的基本特征.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选集》第4卷,308页)这一命题确定了政治的属性.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三,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四,政治的本质权力和利益问题,可以概括包括阶级斗争问题在内的各种政治现象的本质.这是我们分析现实政治的新发展所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正是根据这些认识便产生了我们对于政治概念的新的认识.五,作为博弈的政治政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利益的冲突一直是历史与现实的主题,是政治产生的原因.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与妥协,冲突与合作.社会主义社会仍要发展商品生产的根本原因也是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博弈论正是分析利益冲突的构架.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沿革政治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问,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籍和明确的发展线索,回顾和把握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政治学的理解.一,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创立于西方.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因而被称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也由此成为政治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奠基者.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与现状(一般了解)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政治历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早在《书》,《诗》中就有大量论及政治的内容.《书》指《尚书》,《周书》,实际上是一部政书,司马迁称"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所谓"百家争鸣",首先就是政治思想上的学派斗争.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导致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开创了人类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科学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三节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任务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阶级统治关系和阶级统治活动的科学,一般来说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当代中国的政治学,总的说来,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活动服务,为我国新时期的政权建设,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服务.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吸收和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全方位地透析政治学理论.第三,正确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赋予政治学研究以新的时代特色.思考题1,剥削阶级思想家是如何解释政治的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书中论述了那些政治学重要观点5,简述西方政治学发展的概况.6,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概况.7,学习政治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阶级,阶层和阶级关系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阶级,阶层的基本概念,了解阶级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了解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层划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6学时) 第一节阶级一,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政治学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1919年,列宁在《伟大的创造》一文中写道:"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第10页)这是一个完整的,经典性的定义.列宁的定义提示了阶级这种社会集团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第三,在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四,对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与多寡不同.第五,"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不仅揭示出了对抗阶级之间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而且指出了由这种经济对立所引申出的阶级斗争及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后果.二,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畴. 三,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但阶级产生之后,就必然要有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特点.第二节阶层一,阶层,阶级与利益群体(一)阶层的基本含义.所谓阶层,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若于层次的不同群体.决定这些不同群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工以及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二)阶层与阶级.阶层与阶级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同一序列范畴,但阶层与阶级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并不完全等同.因为阶级的划分是以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剥削制度的消灭,这种占有就会消失,阶级也会消亡.对阶层而言,只要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继续存在,即使在阶级被消灭之后,阶层仍将伴随着人类社会而始终存在.另外,阶级一旦产生,各阶级之间便会出现尖锐的矛盾,对立乃至激烈的斗争.而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一般情况下不是以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在多数情况下,是对立统一,相互协作并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可见,阶层与阶级,虽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不能等同.(三)阶层与利益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不同阶层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利益群体不断产生,分化和重组的格局.阶层是从社会分层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宏观意义上的群体组合;而利益群体则更具体,更现实,更能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特征.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阶层的分析与研究一是"社会结构"标准.二是所有制关系标准.三是"劳动性质"与"劳动方式"标准.四是利益群体标准.五是资源占有标准.六是综合标准.三,从社会分层理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不论社会个体隶属于哪一群体,某一群体隶属于何种阶层,或者每一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几乎都离不开以下五种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职业分工因素,文化教育以及机遇因素等.第三节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一,阶级关系与阶层等"非阶级关系"问题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有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家庭关系等等.但是,在阶级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阶级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本质性的关系,它对人们之间的其它社会关系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阶级社会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二,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和区别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地将阶级关系等同于阶级斗争,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阶级关系是指各阶级之间及其内部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联合,阶级渗透等.其本质就在于各个阶级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特别是表现为和现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它既包括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剥削阶级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斗争.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主要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它同以往社会的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等级制度,因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壁垒是十分分明的;无产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力,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则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决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积攒,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直至解放全人类.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较之过去的一切政治斗争意义更伟大,它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空前的推动作用.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国内阶级斗争同国际阶级斗争交织在一起.国内阶级斗争同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之间的渗透与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第二,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会反映到共产党内.党内外坚持反动立场的分子彼此串通,互相利用,从而使斗争形势呈现出复杂性.第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极少数以反党反社会主义为目的进行罪恶活动的分子,他们同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而群众中的某些人,由于存在思想认识问题,或是受错误思潮影响而做了某些错事所产生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交织,混杂在一起,有时使政治局势复杂化.思考题1,阶级有哪些基本特征2,产生阶级的条件有哪些3,阶级的消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影响阶级,阶层划分的因素是什么5,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哪些联系和区别6,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什么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发生了哪些变化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有哪些特点9,阶层的含义是什么阶层与利益群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0,我国阶级斗争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章政治权力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的特征,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运用,政治权力的腐败与制约有一个基本了解,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6学时)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权力的含义是: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权力的构成主要是: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机制.权力的性质是:1,权力的本质.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2,权力的属性.权力的属性主要是:其一,人性与非人性.其二, 阶级性与非阶级性.其三,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其四,主观性与客观性.3,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其一,支配者的利益.其二,服从者的利益.其三,共同利益.其四,冲突利益.其五,创造利益.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权力就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和原则,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的特征有:(一)排他性与多元性.(二)强制性与制约性(三)意识性与渗透性(四)工具性与组织性(五)不受法律的约束性(六)动态发展性.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因为无论是政府的权力,政党的权力还是政治个人的权力,其核心都是围绕国家的权力而运动的.国家的权力到底如何体现出来或者说国家的权力以什么方式作用于权力客体为此,我们把政治权力主要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以及人格型权力.四,政治权力的基础不管权力主体以什么方式去行使权力,他都要以某种资源为后盾.正如权力的形式有多种一样,政治权力的基础也是多样的.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五,政治权力的功能所谓政治权力的功能,主要是指政治权力的功效与作用.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和控制力量,是政治的核心.它具有重要的作用:1,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的功能.2,政治权力具有社会纽带和粘合剂的功能. 3,政治权力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功能.4,政治权力还具有管理社会的功能.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行一,政治权力运行的要素政治权力的运行包括四方面要素:1.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向,即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指向,也就是说要明确政治权力施加影响的对象. 2.政治权力运行的目的,即必须明确行使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利益或要求,如果行使权力得不到好处,政治权力就没有运行的动力.3.意志.即行使政治权力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如果政治权力主体没有决心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影响,那么,政治权力也不可能运行. 4.行使权力的方式或手段.即政治权力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影响.总之,只有以上四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政治权力的运行,形成一定的权力关系.二,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政治权力的运行,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违背了这些原则,往往会造成权力的滥用或权力的无效.这些原则主要有:1.政治权力的适度原则. 2.政治权力运行的层级原则.3.政治权力运行的时效原则.4.政治权力运行的法制原则.5.政治权力运行的责任原则.三,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政治权力始终处于运行之中.政治权力的运行一般包括某一政治主体获得,巩固,行使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力的终结四个阶段.四,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式政治权力作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和平方式,暴力方式和准暴力方式.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作用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作用的.在间接作用过程中,从权力主体到权力客体之间会有许多中间环节.权力作用的结果大致情况是:全部吸收或基本吸收;大部分吸收,少部分反射;少部分吸收,大部分反射;全部或基本上反射.时间是衡量权力作用的坐标.就某种具体的权力(如政策)来说,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为最终的权力客体接受,或达不到权力客体那里,这种权力就化为乌有.第三节权力的腐败与制约一,权力腐败的实质与根源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在政治学上,腐败就是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行使的应用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有资源并谋取私利的堕落行为.腐败一般都是以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为基础,表现为权力转化为金钱,金钱腐化权力的逻辑过程,即经济的腐败.腐败还可以表现为政治腐败,即国家权力失去其社会和阶级职能,甚至异化为少数个人或集团谋私利的政治工具.腐败可以表现为组织腐败,即在国家公务人员任用上为个人目的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腐败还可以表现为生活作风的腐败,即在个人生活作风上不勤政为民,不精忠报国,而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沉溺女色,穷奢极欲,挥霍浪费.二,政治权力的制约.从根本上说,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是以国家权力异化或其异化趋势为前提的.所谓权力制约,就是要将代表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权力分割成代表公共利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若干特殊权力,使这些权力在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均衡中共同维护和实现全社会公共利益.思考题1,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含义是什么2,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3,政治权力有哪些类型4,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5,政治权力有哪些功能6,政治权力对经济起什么作用7,政治权力的动行有哪些基本的要素8,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是什么9,试述政治权力的动行过程.10,怎样取得权力和巩固权力11,行使权力的方式有哪些12,政治权力作用的基本方式有哪些13,为什么要对政治权力实行制约14,政治权力的制约如何真正实现15,如何认识腐败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第四章政治国家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根本分歧,就是从国家学说的基本理开始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掌握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6学时)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二,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增长,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即是原始社会三次大分工的结果.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马选》第四卷,第170页)恩格斯又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马选》第4卷,第172页) 三,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居民. 第二,具有公共权力的特殊的暴力机关的建立.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这个定义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二,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编码:Z111201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4/2.75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0.25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单位:政法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

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复习题与思考题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4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2、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扩展阅读书目《政治学基础》,第一编,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二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主体一、政治主体的涵义及特征二、政治角色理论与政治主体的类型第二节政治权力一、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三、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节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主体的含义、特征,掌握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分权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政治认同问题。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基础。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掌握政治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其研究范畴、内容和重点;- 培养政治分析和政治判断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模块一:政治学基础知识(8学时)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作家模块二: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12学时)1. 国家与政权的基本概念2. 各类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3. 政府组织与行政管理的原理和实践模块三:政治行为与选举制度(10学时)1. 政治行为与政治社会化2.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3.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四:政治经济学与公共管理(12学时)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及其理论分析2. 公共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3.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模块五: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0学时)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2.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秩序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模块六:政治伦理与公民道德(8学时)1. 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3. 政治伦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

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包括考试、小组项目、学术论文等。

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参考教材与资源1. 参考教材- 《政治学导论》作者:约瑟夫·洛普兹- 《政治框架与政策分析》作者:当·德·加斯佩里- 《政治经济学》作者:罗伯特·O·基恩- 《国际政治学》作者:保罗·R·沃特金斯- 《政治伦理学》作者:迈克尔·J·桑德尔斯2. 学习资源- 相关学术期刊、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的论文和报告- 政治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以上为《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政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政治学知识,本教学大纲将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涉及国际政治、比较政治、政治理论等领域的专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政治问题。

正文内容: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a.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政治与政治学的关系2.政治学的基本原理a.权力与政治b.利益与决策c.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3.政治体系与政治制度a.政府与国家b.政治制度的分类与特征c.政治参与和民主化二、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a.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流派b.国际体系的演变和特征2.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a.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b.国际冲突与战争c.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3.全球化与国际经济a.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b.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c.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三、比较政治与政治体制1.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a.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类b.政治文化的差异和影响2.民主与威权主义a.民主制度的原则和特征b.威权主义政权的形成和维持3.政党与选举制度a.政党制度的类型和功能b.选举制度的比较与影响四、政治理论与思潮1.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a.古典政治思想的影响和意义b.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和争议2.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a.自由主义与个人权利b.社会主义与公共利益3.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a.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b.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五、政治分析与研究方法1.政治分析的框架和方法a.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b.比较分析与案例研究2.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a.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b.理论分析在政治研究中的作用3.政治学的职业发展与应用a.政府与公共事务b.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c.政治咨询与研究总结:政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关于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全面知识。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国家统治形式是概念
国体与政体
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
第二节 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
君主制
共和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基本观点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组织国家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第六章 政治统治体
第一节 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与特征
政治统治体系的概念与实质
政治统治体系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系统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念及国家机构组织原则
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国家机关
国家元首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第八章 政 党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理论
政党的概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2007年09月03日 谭永凤治学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马克思列宁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第三节政治学的与分类
西方政治学的分类
政治学的内容分类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意义
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职能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消亡的途径
第二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变革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2024版《政治学原理》全套ppt课件大纲

ppt课件大纲•政治学概述•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国家与政府目•国际政治与世界秩序•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录政治学概述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现状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按照权力作用方式划分,可分为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按照权力性质划分,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按照权力主体划分,可分为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力;政治权力的定义: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政治权力的分类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制度;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指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方式。

宪法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权力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产物和表现,它必须适应政治权力的要求,为政治权力服务。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政治制度可以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规范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范围,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政治制度可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而政治权力也可以改变或塑造政治制度。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政治参与定义指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政治参与形式包括投票、选举、结社、游行、示威、抗议等,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表达政治意见和诉求。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编码:Z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4/2.75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0.25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单位:政法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1)了解政治学主要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

初步具备分析政治问题的学术能力。

(2)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其历史流变。

(3)重点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掌握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复习题与思考题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4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2、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扩展阅读书目《政治学基础》,第一编,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二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章节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章 4学时第一节政治主体一、政治主体的涵义及特征二、政治角色理论与政治主体的类型第二节政治权力一、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涵义及特点三、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节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教学要求】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政治主体的含义、特征,掌握权力、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分权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政治认同问题。

政 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 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具体学分4、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5、适用专业:适用的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

它为学生提供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政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基础。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了解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3、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等。

(2)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历史研究等。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政治现象、评价政治制度、提出政治改革的建议等。

(4)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政治问题,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1、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的含义不同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政治的本质和特征(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2、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本质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的特性(2)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暴力说神权说契约论人民主权论(3)政治权力的类型和作用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政治权力的作用3、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权利的概念政治权利的本质政治权利的特性(2)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保障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4、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含义和类型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的分类(2)国家制度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政治职能(3)政党制度政党的本质和功能政党制度的类型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4)政治参与制度政治参与的含义和形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政治参与的作用和限度5、政治行为(1)政治统治行为政治统治的本质和基础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政治统治的合法性(2)政治管理行为政治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政治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3)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的动机和方式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政治参与的作用和限度6、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的特性(2)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功能政治文化的分类政治文化的作用(3)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途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四、课程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政治学原理大纲

政治学原理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要求考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国家形态、国家权力、政党政治、政治民主、政治管理等政治学重要范畴,理解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能够初步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当代国内与国际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第一章绪论1、重要概念:共和国政治哲学政治科学政治系统论政治社会学国家主权市民社会2、重要观点:马列主义政治观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政治理解的差异当代政治的内涵第二章国家1、重要概念:国家国家权力国家形态国家政体国体共和制政体民主政体威权政体极权政体国家结构形式2、重要观点:伯杰斯的政体划分标准单一制国家形式的特点联邦制国家形式的特点民主政体的特点极权政体的特点共和政体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国家政权的相对自主性3、基本理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国家政权的本质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第三章政府1、重要概念:狭义政府与广义政府分权制衡型政府议会集权型政府元首集权型政府派出机构司法审查2、重要观点:政府与国家的区别政府的特性现代国家立法机构的主要职权我国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权3、基本理论:现代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能理论第四章政党1、重要概念:政党政党制度政党政治议会党团2、重要观点:政党的特征现代政党的组织特征3、基本理论:政党的政治功能竞争型政党制度与非竞争型政党制度政党政治的运作机制第五章政治团体1、重要概念:政治团体特殊利益政治团体公共利益政治团体民间政治团体2、重要观点:政治团体的特征政治团体在政治体系中的功能3、基本理论:集团政治理论政治团体的行为模式第六章政治民主1、重要概念:政治民主自由平等法治2、重要观点:政治民主的功能政治民主化的前提与动因政治民主化的方式与路径3、基本理论:自由主义民主多元主义民主精英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与自由政治民主与平等政治民主与法治政治民主与效率第七章政治管理1、重要概念:政治管理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沟通政治监督2、重要观点:前官僚制形态的政治管理官僚制形态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政治管理与社会管理第八章政治参与1、重要概念:政治参与公民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制政治现代化公民自治2、重要观点: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3、基本理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和政治现代化第九章政治文化1、重要概念: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意识形态2、重要观点: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社会化的途径3、基本理论:民主政体的文化基础公民文化的培育与政治民主化第十章政治发展1、重要概念:政治发展政治革命政治改革2、重要观点: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发展的一般策略3、基本理论: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第十一章国际政治1、重要概念:全球化全球治理文明的冲突国际组织2、重要观点: 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3、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相互关系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全球化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其中,政治学基础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和重要观点占40%;政治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及运用占60%。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基础课,政治学原理是界定政治与行政之界限、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它与管理类课程、政策类课程和政治制度类课程,特别是文官(或公务员)制度类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学专业知识的第一道门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教材说明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代码030302101349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64/4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政治学原理”课程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开设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接受学术训练、培养专业思维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同时初步涉及对西方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够在比较当中解读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培养从专业角度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cours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academic train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hinking.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categories an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olitics.At the same time,students should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ss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which,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interpre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phenomen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hink about political issues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1-2.设计思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课程延伸性,拓展学生课程外学习时间”为教学理念,为学生设立“掌握《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形成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和其它人文社科类书籍的意识;尝试用专业知识分析政治现象和看待社会问题”的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引言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政治学的定义和范围,包括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家、政府、权力、民主等,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理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进行政治现象的解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估政治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政治学的定义和范围
- 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政治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 国家与政府
- 政治权力与权威
-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 民主与专制
3. 政治学的核心理论
- 现实主义理论
-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 政治权力的现实主义解释
- 自由主义理论
- 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 自由主义与民主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理解
4.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方法
- 定量研究方法
- 案例研究方法
- 比较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
- 通过讲授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的基本认识。

-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2. 讨论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观
点。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
- 选取一些具体的政治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

4. 作业和论文
-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六、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
-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论文
- 作业和论文的内容和质量
- 学生对政治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考试
- 考察学生对政治学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 考察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七、参考书目
1. Heywood, Andrew.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2. 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3. Dahl, Robert A.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八、总结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政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