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人类进化示意图”(见下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C.原始人类以群居为主D.女娲造人是有依据的2.半坡遗址发现有碳化的粟粒和石锄、石磨盘等工具,这反映半坡居民A.从事原始农业B.过着集体生活C.掌握制瓷工艺D.步入阶级社会3.“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德才兼备B.武艺高强C.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下列能证明夏朝建立的证据是()A.二里头遗址及出土的文物B.殷墟遗址及甲骨文C.司母戊鼎及铭文D.四羊方尊及金文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是因为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A.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B.成为字母文字的起源C.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D.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6.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相距甚远B.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C.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D.周王室衰微7.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国家繁荣稳定B.人民安家乐业C.民族融合加速D.社会急剧变化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边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B.C.D.10.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思想禁锢C.刑法严酷D.徭役繁重11.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除掉外戚闫氏势力被封侯。
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A.B.C.D.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因为贤德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4.春秋时期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郡县制5.“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青铜铸造主要为此服务,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协调和组织不同工序的管理人员,不是个人,家庭甚至一般村社所能完成的,所以青铜铸造业始终被王室和贵族所垄断,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青铜便是政治权力”,这种把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和地位联系起来的观念,在当时是借遍认同的,并已形成为一种制度,夏、商、周三代在找矿、采矿、冶炼、铸造等技术工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最高峰。
下列属于材料中说明的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原因是()①祭祀和战争的需要②官营手工业保证了青铜制作的正常进行③青铜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④青铜器具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⑤找矿、采矿、冶炼、铸造工艺水平的不断积累和提高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6.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纺织业和煮盐业C.争霸战争D.金属货币出现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尊王攘夷,大国称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兼并D.诸侯争战,争霸兼并8.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的早期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考古发掘是为了科学研究。
下面图片中的考古发掘成果反映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为了治理水患,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和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材料中的“他”是()A.尧B.舜C.禹D.黄帝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C.后期统治者不修德行D.国家发生严重的叛乱5.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②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③刻铸在青铜器④目前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成语与齐桓公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B.尊王攘夷C.一鸣惊人D.围魏救赵7.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秦灭六国统一全国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8.习在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下列主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是()①老子的“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②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9.它开创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后来的行政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它”是A.皇帝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10.下列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包括: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观察下表,分析秦汉两朝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秦朝西汉秦始皇下令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山项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蓝田人2.王刚同学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关键词时,他最可能找到的是()A.大汶口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②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需要考古证实③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④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四五千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的发展B.原始社会的解体C.统治者的自私D.早期国家的建立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是因为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A.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B.成为字母文字的起源C.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D.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考古发现是A.A B.B C.C D.D7.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江南河8.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9.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说明了秦朝()A.增强地方势力B.恢复社会经济C.监察百官D.实行中央集权10.下列语句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关的是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当斩B.天下苦秦久矣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东汉顺帝末年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的是A.人类化石B.大量石器C.动物化石D.灰烬和烧石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
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下列关于原始生活生产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①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②开始捕鱼③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④定居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其主要原因是A.炎黄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B.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C.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D.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是黄种人4.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致力于疏通河道,得到民众爱戴。
与“他”相关的史实还有A.涿鹿之战B.建立夏朝C.迁都于殷D.讨伐纣王5.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信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最可能承载的“记忆”有()A.大禹治水B.商朝官制,刑法C.五铢钱的发行D.夏朝的建立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春秋诸侯争霸中第一位称霸的诸侯王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7.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
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
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战争规模很大B.人口迅猛增长C.天子权威下降D.武器更加先进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截至2020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问责条例》实施已满一年。
一年以来,各级纪委问责的数量不断上升,成为推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利器”。
秦时负责监察事务、督促百官恪尽职守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B.丞相C.郡守D.太尉10.《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因为此地()A.可以展示北京古老的民俗风情B.在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D.地处郊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2.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
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过上了定居生活B.具有爱美意识C.创立了早期文字D.使用打制石器3.阅读下面《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表》,表中炎帝、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C.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的变化 D.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4.《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股,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5.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是()①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③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据此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意图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7.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A.秦B.吴C.楚D.越.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9.“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
”与歌词描述相符的史实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秦灭六国,统一全国C.推行改革,巩固统治D.以农为本,让利于民10.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A.鸿门宴B.破釜沉舟C.霸王别姬D.四面楚歌11.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有①焚书坑儒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专卖④刺史制度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12.史书记载,西汉建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答案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孕育了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北京人又被称为“北京猿人”,是因为他们A.生活在今天的北京地区B.仍留有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C.还没有进化成人类D.生活在距今70万至20万年2.考古发掘是为了科学研究。
下面图片中的考古发掘成果反映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纪念的人物是()A.炎帝B.黄帝C.秦始皇D.大禹4.如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世袭制5.研究商代原始文献,需要解读的汉字是()A.甲骨文B.篆书C.金文D.隶书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9.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浙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10.下面关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11.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与东汉黄巾起义的描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B.两次大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统治者C.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镇压黄巾起义D.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继续反秦12.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北击匈奴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建立刺史制度13.“项羽败亡,刘邦称帝,国号汉,是为汉高祖”此材料说明了A.秦朝灭亡B.秦末农民战争,秦灭汉兴C.楚汉之争D.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 遵循各国的立法和刑律B. 推行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C. 保留各国原有的政权D. 提倡各国文化的融合2. [2]下列列举的人物中,属于“阿房宫八千歌舞”的是:A. 孔子B. 张良C. 韩非子D. 李斯3.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时间是:A. 1949年B. 1966年C. 1978年D. 1989年4. [4]以下哪个事件发生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七七事变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收复台湾5. [5]近代中国最早的一张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天津条约》D. 《大东条约》6. [6]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主、民权、民生B. 民主、民主、民主C. 民生、民生、民生D. 民权、民权、民权7. [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8. [8]中共一大是我国成立的重要会议,它在哪一年召开的?A. 1921年B. 1937年C. 1945年D. 1949年9. [9]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个时期?A. 1840年-1842年B. 1900年-1901年C. 1898年-1900年D. 1856年-1860年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11]孔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
√ / ×12. [1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 / ×13. [13]中国是在南京成立的。
√ / ×1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出现④磨制石器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禹接受治水重任后,全身心投入治水。
他总结教训,采用开凿河渠加以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历经10年终于消除水患。
最能反映大禹治水精神的关键词是A.乐于助人B.创新坚韧C.奋发进取D.团结协作4.第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那个选项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第一手史料A.《漫画中国历史复商周卷》B.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C.司母戊鼎D.传说大禹治水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B.青铜时代与西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6.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B.C.D.7.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夏朝8.春秋后期楚国人李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欲了解老子更多的主张,应当阅读的著作是A.《史记》B.《论语》C.《齐民要术》D.《道德经》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10.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一远古人类的头骨和描述,图片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3.关于中国远古时代的“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已经()A.进入青铜时代B.过着群居生活C.出现原始农业D.掌握冶铁技术4.“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无人复国。
”这句话所描述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某同学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
”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应该是()A.《论语》B.金文C.甲骨文D.铭文6.《三字经》有这样的文字:“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这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大一统时代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保护固守传统的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8.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礼器反映等级界限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社会急剧变化的局面9.“长城位于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连接处,在客观上起到经济、文化的汇聚作用,而且其防御效应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凝聚融合。
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册期末历史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
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下列关于原始生活生产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①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②开始捕鱼③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④定居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指A.炎帝和黄帝 B.尧C.舜D.禹4.西周开始出现了诸侯的称呼,众多诸侯产生的制度是A.奴隶制B.选举制C.世袭制D.分封制5.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
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变害为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伟大“生态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A.B.C.D.8.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A.严厉处罚看护人B.细心调查原因C.关心是否伤到人D.不管不闻不问9.我们评论秦始皇的功业,使中国人真正有大一统感觉的是A.修万里长城,成为世界奇观B.建兵马俑,展现功业C.北伐匈奴,定江山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10.成语“揭竿斩木”是比喻武装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他们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他们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现代人2.下图是根据我国发掘的一-处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复原的古人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防寒祛湿、冬暖夏凉的特点。
这种房屋中曾经居住的是我国古代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造指南车,辨兆万民之易方向。
”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写的祭文,该祭文应出现在()A.炎帝陵B.黄帝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4.原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的,可作为历史考证的史料。
下列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原始史料是A.《史记》中的记载B.二里头遗址C.大禹治水的传说D.半坡氏族遗址5.成语“钟鸣鼎食”的原意是,吃饭的时候,击打“钟”来奏乐,餐桌上排列很多“鼎”。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
该成语中的“鼎”是()A.音乐器材B.饮食器具C.盛水器皿D.装饰用品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7.“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诗句描述的时代是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8.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由此可以看出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9.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
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古籍记载B.发掘的灰烬、烧骨C.神话传说D.史书论述2.“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作物的耕种。
人们饲养猪、狗等家禽,在建干栏式房屋时,使用了卯(mǎo)榫(sǔn)固定横梁,企口拼接木板的工艺,令人惊叹!”这句话是对哪个原始农耕遗址的描述()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山顶洞遗址3.历史著作是历史的再现。
下列四部著作,可以作为考察商朝历史的是()A. B. C. D.4.“它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这句话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青铜器()A.青铜立人像B.四羊方尊C.毛公鼎D.司母戊鼎5.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7.电影《墨攻》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代表帮助梁王守城的故事,其中他多次提出墨家的思想是()A.“春秋无义战”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8.下面哪一项能够佐证孔子“万世师表”(千秋万代老师的楷模)的称号()A.提倡“为政以德”B.主张以“德”教化人民C.主张以“礼”治国D.主张“有教无类”9.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原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曾经居住于现在的()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下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
”材料中的“这里”是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 D.良渚古城3.史书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记载,至今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许多遗址、遗迹,如临汾的尧庙、芮城的大禹渡、运城的历山舜王坪等。
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B.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C.尧舜禹都是奴隶制王朝建立者D.山西著名旅游胜地地上文物众多4.俗话说:“水火无情。
”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3 年时间,终于治好水患。
下列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联盟首领B.他是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C.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其子继承其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这表明春秋时期A.出现了大规模民族交融B.国家出现了统一趋势C.诸侯争霸只能带来灾难D.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句名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图中哪一时间段?()A.A B.B C.C D.D8.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史》称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之一,资料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直立人的典型标本”。
“它”指()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2.2020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受持续暴雨和洪峰影响,江水爆涨,引起沿江地区洪灾。
以下各个选项当中,也会受长江洪水影响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3.考古学研究在补史、证史方面具有功用。
某同学研究某一主题时,搜集的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主题可能是()①北京人头盖骨化石②河姆渡遗址陶器③黄帝A.原始农耕生活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C.中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的产生4.朝歌城外,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会战即将开始。
纣王迅速武装一批奴隶和战俘,仍无力抵抗强盛的周军,迫不得已逃回鹿台。
周人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涌来,他被迫点着了身边的柴草,伴随升腾的火焰,六百年的大商王朝也随他一同燃为灰烬。
这就是后世人们谈论甚多,却知之甚少的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5.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
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A.隶书B.甲骨文C.铭文D.小篆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A.诸侯开始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周王室加强了对天下的控制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7.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江南河8.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长城位于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连接处,在客观上起到经济、文化的汇聚作用,而且其防御效应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凝聚融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下面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的遗址是A.石家河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遗址3.“众志成城彰显山河志,万众一心凝聚家国情。
庚子(2020)年4月4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举行。
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发来祭祖祈愿的视频表达美好祝愿。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他A.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国家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4.“上联:伊尹伴商汤成就大业;下联:助武王灭掉商纣。
”这副对联中,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A.伶伦B.吕尚C.仓颉D.管仲5.“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它”指的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楷书6.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争霸B.开凿灵渠C.战争的纷繁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7.“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儒、墨、道、法等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他们的相同点是()A.都要求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B.都强调治理国家要顺应自然和民心C.都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A.统一文字B.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兴修灵渠D.修筑长城10.成语“揭竿斩木”是比喻武装起义。
爆发于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A.刘邦和项羽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李斯和赵高11.现行的国家和各地方监察委员会,是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机构。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答案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一远古人类的头骨和描述,图片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图中哪处文化遗存的考古成果可为此提供史料实证A.A B.B C.C D.D3.下图是大禹治水像。
大禹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A.建立夏朝B.实行禅让制 C.治水有功D.定都阳城4.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
这项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察举制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A.陶罐符号B.甲骨文C.利簋金文D.竹简文字6.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造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晋、秦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捍卫周王室的作用7.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面两幅文物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B.思想界“百家争鸣"C.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8.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9.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浙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10.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11.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原因不包括A.外戚专权B.豪强大族势力膨胀C.宦官专权D.七国之乱1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原始社会,人类无法解释火的来源,火的危险性及实用性让人感到既恐惧又崇拜,于是就出现了用一系列的神及神话故事来解释火的来源的现象。
下列关于火的使用,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B.北京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C.北京人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D.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出现④磨制石器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在2020年“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4.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这段铭文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A.商汤灭夏B.西周灭亡C.阪泉之战D.牧野之战5.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制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据此回答,作者描述的是()A.夏朝B.秦朝C.商朝D.周朝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周朝被诸侯国所灭B.分封制得到巩固C.周王室统治力大减D.周朝的政局稳定7.观察下面《战国形势图》,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这一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B.纸上谈兵的故事发生在今山西境内C.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D.七雄并立,战事不断8.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A.仁者爱人B.以德治国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9.泰山岱庙大殿前有一座秦泰山刻石,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综合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是A.研究化石B.肉眼观察C.经验推断D.走访了解2.我们的生活中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米,也就是离不开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面哪个遗址中可以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依据A.B.C.D.3.大禹治水,为民造福,其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怀念。
十一假期,小明来到绍兴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并写了一篇观后感,其中关于大禹的描述错误的是()A.他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B.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C.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D.他在约公元前1070年建立夏朝4.周天子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与这一局面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君主制C.分封制D.郡县制5.下列不属于商朝文明成就的是A.图1 B.图2 C.图3 D.图4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些主要源于()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D.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7.下面是战国时期形势图,其中①和④分别是哪个诸侯国A.燕国、秦国 B.燕国、赵国 C.齐国、秦国 D.齐国、楚国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9.我们评论秦始皇的功业,使中国人真正有大一统感觉的是A.修万里长城,成为世界奇观B.建兵马俑,展现功业C.北伐匈奴,定江山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10.“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支农民起义军A.刘邦、项羽的农民军B.张角的农民军C.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D.黄巢的农民军11.公元 184年,太平道领袖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他们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他们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现代人2.中国的制陶从古代氏族聚落时以经出现,其色彩、图案、用途等多种多样,工艺复杂,下面陶器特点属于半坡聚落的是A.底色多为红色B.底色多为黑色C.底色多为白色D.底色多为蓝色3.禹接受治水重任后,全身心投入治水。
他总结教训,采用开凿河渠加以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历经10年终于消除水患。
最能反映大禹治水精神的关键词是A.乐于助人B.创新坚韧C.奋发进取D.团结协作4.下图是《史记》木纪目录(部分),据所学知识推斯卷二至四的标题依次是A.夏本纪、周本纪、殷本纪B.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C.殷本纪、夏本纪、周本纪D.殷本纪、周本纪、夏本纪5.下图是“历史”一词的甲骨文写法,甲骨文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字体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些主要源于()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C.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D.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保护固守传统的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10.“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影响了千万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中国人民,它出于中国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白莲教起义D.国人暴动11.下列事件与道教有关的是A.大泽乡起义 B.漠北之战C.王莽篡汉D.黄巾起义12.西汉初,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此,汉武帝继位后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盐铁官营B.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统一调配物资D.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13.学习历史,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又把每个世纪分为早(初)期、中期和晚(后)期。
据此推算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前2世纪初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1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15.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初中生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请你算一算,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2020 年)多少年?A.2137 年B.2138 年C.2136 年D.2135 年17.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汉高祖C.唐太宗D.康熙帝18.绘制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观察下面表格内容,其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丝织业技术进步手工业青瓷烧制技术高超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D.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9.《晋书·江统传》记载∶关中(主要是今陕西一带)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
其中的戎狄最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氏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文学艺术辉煌B.古代手工业工艺高超C.古代科技成就卓著D.古代医药学成果丰颈二、解答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王耀海《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卫鞅”变法有哪些改革措施?(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B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原始农耕时期,中国制陶业的色彩、图案、用途等多种多样,工艺复杂,其中,半坡聚落的陶器底色多为红色,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他总结教训,采用开凿河渠加以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历经10年终于消除水患。
”,可见,他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治理水患的方法,三次过门不入,历经十载,才完成治理水患的工作,可见他的坚韧,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大禹帮助别人,故A不符合题意;奋发进取在材料中体现的不明显,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大禹和他人合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五帝之后,我国依次是夏、商、周,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最早出现商朝,是王室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载体,故B正确;ACD错误。
综上故选B。
6.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A正确;BCD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原因,排除;故选A。
7.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
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旧贵族反扑时,商鞅被以车裂执行处死。
为变法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说明改革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D正确;A排除;材料的内容与“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无关,B排除;由材料“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处死商鞅是因为宗室贵族的怨声载道。
C排除;故选D。
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B正确;“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
故选B。
9.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