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天平级别选用
食品理化检验天平级别选用4)表示称量结果0.5mg用什么天平1)GB/T5009.1-2003(3.1称取,3.2准确称取)为GB/T5490-2010引用.2)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A.13.2.1.1)1e)要用能读出0.5mg的天平,一般是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量后如其读数为:例:4.1235,即为4.1235g,各位数的单位分别为:4.1235g=5g+100mg+20mg+3mg+0.5mg精密称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中规定:{“精密称定”就是精确到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2e)精确至0.0001克,需要用什么等级的天平称量3e)称量物品要求精确到0.0002与0.0001有什么不同4e)称量样本目标是1.5±0.3mg,能用万分之一天平吗5e)分析天平一般是指能精确称量到0.0001g(0.1mg)的6e)各类电子天平详细介绍JJG98-90非自动天平试行检定规程7e)分析天平一般是指能精确称量到0.0001克(0.1毫克)的天平。
8E)精确至0.0002g怎么理解,与精确至0.0001g有什么区别?精确到0.0002克即天平的最小分度为0.0002,能精确到0.0001的天平也能满足精确到0.0002的要求。
这个方法是2003年的,但是这个表述方法已经很少被使用了,很有些过时了。
现在标准的方法在设备一栏明确告知天平等级和精度,在方法中,只说明是称取0.2000g试样,不另行指出精度。
0.0001和2的表述方法指的是称样所使用天平的精度,无论是表述为0.0001还是0.0002,都是采用万分之一天平。
原因基于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天平的精度是0.0001,所以只能称准至0.0001;还有一种理解为,天平的精度是万分之一,在调零点和称样时均存在万分之一误差,合起来是0.0002,所以表述为称准到0.0002;不过这个观点很老了,估计楼主所说标准的制定者是年龄很大的人,观点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
水中VOC气相色谱法-编制说明
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P&T与GC-FID/ECD联用法编制说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2008年8月《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2002年环办([2002]106 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
二、制标原则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编写的,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对现行的有关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有利于推广应用。
三、标准化过程本标准起草人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和本方法的技术特点,依据被测物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水质样品中6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通过大量的添加回收、室内和室间精密度以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实验的研究,建立了一个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既定性又定量的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四、研究背景关于VOC的定义,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US EPA)定义为:VOC是指所有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物(不包括CO、C O 2 、金属碳化物或碳酸盐及碳酸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89)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0C 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欧共体的定义为:VOC 是在标准压力下(101.3Kpa)下,始沸点w 2500C的任何有机化合物(含有至少一个碳和一个或多个氢、氧、硫、磷、硅、氮或卤素的任何化合物),不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关于VOC 的上述定义,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的定义偏重于VOC 的光化学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和欧共体的定义既涵盖VOC 的局部和短期污染,又包括VOC 的光化学污染。
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写-食品安全标准
标准编制实用知识-检测方法农业部蔬菜质检中心主任刘肃2011年11月26日检测方法标准应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进行编写。
检测方法的结构和顺序是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反应式、试剂与材料、仪器、采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特殊情况、试验报告、附录和参考文献。
一般来讲,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试剂与材料、仪器、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和精密度为必要要素外,其他要素为可选要素。
一、封面1.封面要给出以下信息: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等。
如果是食品安全标准,则应加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从目前情况看,只要是食品检测方法标准,都会成为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上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
3.如果标准采用了国际文件,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给出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4.检测方法英文译名的表述方式为:“Determination of ……”。
二、前言和标准名称检测方法标准前言的要求同产品标准。
示例:本标准代替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法》。
本标准与GB/T 5009.204-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第一法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将外标法改为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法。
在检测方法标准中,标准名称、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要求与产品部分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检测方法的标准名称一般采用两段式,如“植物源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
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含量(GB/T XXXXX.4—200X)编制说明(审定稿)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00八年八月编制说明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7]226号)要求,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11月在三亚会议上落实的《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制定任务,由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GB/T XXXX.4—200X《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含量》标准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起草。
本标准为第一次起草,参照YS/T 581—2006《氟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和《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对测试条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工作(见其试验报告),根据试验报告,编写本标准预审稿。
对3个样品进行重复性测试的结果见表1。
表1 氟硼酸钾中镁含量测试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该方法测试氟硼酸钾中镁含量重现性好、数据稳定,适合氟硼酸钾中镁含量的测定。
建议颁布此标准为国家标准。
建议颁布此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GB/T XXXXX.5—200X)编制说明(审定稿)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00八年八月编制说明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7]226号)要求,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11月在三亚会议上落实的《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制定任务,由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GB/T XXXX.5—200X《氟硼酸钾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含量》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的编制方法_中_标准中核心内容的编写
这只是一个商业或合同性的而非技术 “高保真仪器”“ 、热带性能”等),并且 1.5.9 措词要严谨,应把要求的表述与
性概念。
可要求只在能使用标准化的试验方法 陈述、指示或推荐的表述明确区分开。
1.4 量值的选择
在标准中,定量表示的要求应当 规定量值,它表示符合标准有关要求 数值范围的界限。技术要求中特性的 量值选择与确定,应遵循以下规定。 1.4.1 极限值
a.极限值的表述,根据需要可以 通过给定下限值和(或)上限值,或者给 出标称值(或额定值)及其极限偏差等 方式表达;
b.通常对产品(或其他标准化对 象)的每一个特性只规定一种极限值。 当产品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分 类时,同一个特性可规定几种极限值, 并且应与类别一一对应;
c.极限值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 1.4.2 可选值
按下列顺序细分: a. 定义; b.测量原理和框图; c.测量设备; d.样品; e.测量步骤; f.测量结果的表述; g. 其他。
3.2 编写“试验方法”章的注意事项
3.2.1 该章所列的内容,一般应直接 引用已发布的有关专业的标准试验(或 测量)方法。如果没有现行有效的标准 试验(或测量)方法,才允许将该标准专 用的试验(或测量)方法列入该章中。 3.2.2 标准中不能以正在使用的试验 方法来拒绝使用更改普遍接受的方法。 这一点,对制修订企业产品标准而言, 尤其应注意:当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 试验方法标准发布后,应立即修改该 企业产品标准中专用的试验方法条款。 3.2.3 “要求”章中的每项要求,均 应有相应的试验(或测量)方法,二者的 编排顺序也应尽可能相同。外观和感 官指标也应尽量规定较为详细具体的 检测方法。 3.2.4 原则上,对一项要求只规定一 种试验(或测量)方法,而且试验(或测 量)方法应具有再现性。
ICP-OES测定测定非金属中K、Ca、Na、Mg、Al、P等元素量
ICP-OES测定测定非金属中K、Ca、Na、Mg、Al、P等元素量ICP-OES测定测定非金属中K、Ca、Na、Mg、Al、P等元素量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非金属矿中K、Ca、Na、Mg、Al、P等元素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非金属矿样品中以上各元素量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3s):K0.03%,Na0.03%,Ca0.05%,Mg0.05,AI0.05,P6ug/g.本方法测定范围:K0.1-15%,Na0.1-15%,Ca0.2-50%,Mg0.2-20%AI0.2-40%,P20-5000 0ug/g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GB6379 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3 方法提要试料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分解并赶尽高氯酸,用王水溶解后,定容,摇匀。
在等离子体光谱仪上测定。
4 试剂盐酸(1.19g/mL) 分析纯硝酸(1.40g/mL) 分析纯氢氢氟酸(1.13g/mL) 分析纯高氯酸(1.67g/mL) 分析纯王水750mL盐酸与250mL硝酸混合,摇匀。
用时配制。
5仪器及材料美国Thermo element公司IRIS Intrepid II SXP 型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TEV A操作软件。
等离子体高频发射功率:1350W辅助气体流量:1.0L/min样品提升量:1.5ml/min雾化器:普通玻璃同心雾化器雾化压力:35psi积分时间:长波>238nm 7s ;短波<238nm 10s氩气[φ(Ar)=99.9%聚四氟乙烯烧杯,规格:50mL容量瓶, 规格:100mL6分析步骤试料试料粒径应小于0.097mm试料量称取0.1000-0.5000g试料,精确至0.0002g。
国家标准《锡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编制说明
锡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编制说明云南云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 月国家标准《锡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有色标委[2011]27号及有色标委[2012]4号有关《锡化学分析方法》等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落实和会议纪要的要求,国家标准《锡化学分析方法》由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其中国家标准《锡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云南锡业集团股份公司冶炼分公司负责修订,项目要求2012年完成。
二、编制过程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标准起草任务后,成立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起草小组积极组织技术及相关人员对拟制定分析方法开展了多方调研、资料收集和试验工作等,经努力于2012年5月完成了分析方法的起草实验报告。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⑴对比研究锡基轴承合金中铅的分析方法的行业标准,对原国家标准锡锭中铅分析方法进行修订,讨论、策划试验方案后安排工作进度并实施;⑵对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⑶开始试验工作;⑷对制定后的标准进行各项指标实验;⑸相关验证方进行验证;⑹标准的编写;⑺送标准会讨论,征求意见并上报公示;⑻定稿等。
三、标准的制定原则标准的制定原则:在原有类似国标基础上,充分考虑目前厂矿的生产、贸易仲裁和使用情况等,使制定的标准更先进,力求达到准确、实用和可操作,更能满足生产和贸易的需要。
四、标准制定概况⑴本标准是对GB/T 3260.1-2000《锡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的修订。
本标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代替示波极谱法和催化极谱。
测定下限由0.0010降低至0.00080%。
试料以盐酸、过氧化氢溶解,在低温以盐酸-氢溴酸排除锡,在王水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上,于波长283.3 nm处,测量其吸光度。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T 5009.11—2003代替GB/T 5009.11—1996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D e te rm in at io n of t ot al a rs en ic an d a bi o-ar se ni c i nf o od s2003—08-11发布2004—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G B/T 5009.11—1996《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 5009.11—199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一一增加了总砷的测定;——增加了无机砷的测定}——按照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总砷的测定第一法由四川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和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北京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总砷的测定第二法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青海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总砷的测定第三法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总砷的测定第四法由华西医科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无机砷的测定第一法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吉林省卫生防疫站、广东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安徽省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无机砷的测定第二法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安徽省卫生防疫站、南京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总砷的测定第一法主要起草人:强卫国、杨惠芬、毛红、阎军。
本标准无机砷的测定第一法主要起草人:杨惠芬、顾微,边疆、梁春穗、胡家英。
本标准无机砷的测定第二法主要起草人:仓公敖、滕小沛、吉钟山、丁刚、胡家英。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于1996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总砷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标准的编写规范GBT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
16、技术要素的表述:增加了“技术要素的表述”。 (P143)
17、图:①增加了图的接排规定。②增加了对分图的 规定。③增加了图与前面的条文应空一行。④增加了 图的编号和图题应占两行。
(一)目标及要求 1、内容完整; 2、表述清楚和准确; 3、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4、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5、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二)统一性 1、结构的统一; 2、文体的统一; 3、术语的统一。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三)协调性 1、普遍协调; 2、特殊协调; 3、本领域协调。
参考文献、引导语简化了。 6、清晰。编排格式更加清晰。增加行空。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
1、封面:①在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给 出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的信息。 ②标准编号位置固定。
2、目次:目次中不同层次的章、条要素规定要退格。 3、前言: ①增加了标准编写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②
增加了有关专利的说明。③删除了说明附录性质的规 定。④标准的提出信息可根据情况省略。 4、引言:增加对已知涉及的专利,应在引言中表述。 5、规范性引用文件:①简化了导语。②引用的文件可 以在线获得。③与国际标准无一致性程度的,无须标 注一致性程度标识。④增加引用文件应遵守的原则。
语表示。 整合1.1和1.2更加严谨、准确。增加了两个要素:参 考文献、索引。 从第6章后有变化。6、7、8章对6章,9章对7章。
一、基本思路
1、什么是标准? GB/T20000.1-2002中规定: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
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 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行业标准《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铂钌合金中钌量的测定 硫脲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
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铂钌合金中钌量的测定硫脲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送审稿)2008年6月1工作简况1979年制订的国家标准GB/T1486-1979《铂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钌量的测定》自实施以来,保证了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产品的质量,促进了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新产品的开发,该方法是贵金属合金产品中钌元素的可靠分析方法。
2006年10月,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将GB/T1486-1979改为YS/T562-2006,标准名称及内容未做修订。
因此,2007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以中色协综字[2007]132号文下达了该标准修订任务。
由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一江、管有祥、甘建壮。
GB/T1486-1979《铂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钌量的测定》自发布、实施后,国内一直使用该标准分析方法分析铂钌合金中钌元素的含量。
近30年来的实践表明,原标准分析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简便、快速、易操作。
能较好地满足目前生产科研的要求。
因此,本次修订主要是对原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完善、充实,并按新的标准编写格式要求重新编写标准。
2修订内容分述如下:2.1新标准名称采用三段式,明确了测定样品对象、测定的目标元素、测定手段。
表述更完整、更准确,便于查阅。
标准名称由原来的YS/T562-2006《铂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钌量的测定》改为《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铂钌合金中钌量的测定—硫脲分光光度法》。
2.2按照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编写,使新标准更简明,清晰。
2.3按新标准编写的要求对溶液的配制、浓度的表示等进行了修订。
3废止现行标准建议:建议用修订后的标准代替YS/T562-2006。
标准的编写(09年专家班1)---标准化基础知识
不要混淆“应”和“能”。例如:终结 线应排在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之后,不 能另起一面编排
不要将“推荐”的条款写成“要求”的 条款
不要用“必须”强调要求
第二节 标准的层次
标准的层次是指标准内容的表达次 序,它体现了标准内容的逻辑性和标准 本身的严肃性。根据标准文体和结构的 特点,产品标准的层次划分和设置采用 部分、章、条、段和附录等形式。
有标识列项进一步细分为无标识的列项,如:
可按下列两种方式对一项标准的要素分类: a)由要素的规范性或资料性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标准中的位置来
划分,可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 ——规范性一般和技术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b)由要素的必备的或可选的状态来划分,可分为: ——必备要素; ——可选要素。
标准的要素
资料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名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要求
…… 规范性附录
(1)资料性概述要素:标识标准,介绍其内容、 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 系的要素。 封面、目次、前言、引言
(2) 列项的标识
① 不带标识的列项 ② 带有标识的列项:有标识列项进一步细分 为有标识的列项,如
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 a) 小数点符号为“.”; b) 标准应只使用: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 (1)(3)
第三章 标准的结构
1.3 单独标准的内容划分 1.3.1 由要素的规范性或资料性的性质划分
标准的要素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9
第三章 标准的结构
1.3.2 由要素的必备性或可选定性的状态划分
1-2000中表 2。
标准的起草与表述一规则:第1部分 标准编写的 基本规定》
2
第一章 绪论
2 GB/T 1.1的相关标准情况 2.1 GB/T 1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 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技术工作程序》 2.2 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 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GB/T 20000.2—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 标准的规则》
GB/T 20000.3—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引用文件》 GB/T 20000.4—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 及安全的内容》 GB/T 20000.5—200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5部分:产品标准 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5
第二章 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则
3 标准的协调性 3.1 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协调。 3.2 与基础标准的协调。 3.3 与强制性标准的协调。 3.4 与相关标准的协调。 3.5 同一标准中相关条款之间的协调。 4 适用性 4.1 标准的内容便于实施。 4.2 标准的内容便于被其它文件引用。
6
第二章 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则
标准编写 化学分析方法编写J
• 特殊类型的仪器及其安装方法建 议用图表示 • 组装后仪器功能的验证应在“分 析步骤”中的“预试验”或“验 证试验”中加以叙述 • 关键仪器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当 这些要求是分析步骤中的重要部 分或对方法的安全性、精密度和 正确度有影响时)
12、采样(取样)
c)预试验或验证试验 • 如果必要,对所用仪器做一次预 先检查 • 或用有证书的标准物质(标准样 品)、合成样品或已知纯度的天 然产品校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III)从其他测定中得到的试料 如果试料是其他测定的产物 (如:滤液、沉淀、残余物), 其来源应使用大写字母标识: 溶液A——由测定硫酸钙得 到的滤液C 。
b)空白试验 • 需要验证试剂的纯度或实验室环 境和仪器的清洁度时 • 应与测定平行进行,不加试料 • 可能因条件不同,影响分析方法 时,应对分析步骤进行调整
(3)协调性——标准间 • 基础标准 • 相关标准 (4)等效性——不同语种版本 (5)适用性 • 便于实施 易被引用
2、标准水平 ——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见:标准第4章 总则
( § 4.1
要求)
3、基本要求
(1)格式
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引言 • 可选要素 • 表述附加信息 ——说明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 ——标准制定原因 ——方法的背景材料
3、标准名称
• 必备要素 • 简明、准确 • 三要素 ——试验方法适用的产品 ——所测的指定成分或特性 ——测定方法的性质
例: • 工业用轻烯烃 痕量氯的测定 威克鲍尔德(Wickbold)燃烧法 • 工业用液体化学产品 密度的测 定(20°C)
沉降体积的测定
沉降体积的测定—非金属矿石高岭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岭土沉降体积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岭土沉降体积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4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14505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GB/T 14564—93 高岭土物理性能试验方法3 方法提要试料置于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浸润后加水稀释,充分振荡使试料充分分散,试料沉降放置3h 后的体积,称为沉降体积,可衡量试料细粒级的相对含量。
4 仪器4.1 带塞量筒100 mL,起始读数值为5 mL,最小分度值为1 mL,直径为25 mm。
4.2 振荡机振荡频率243 次/min。
5 测试步骤5.1 试料称取10.0 g 试样,精确至±0.1 g。
5.2 校正试验随同试料进行同类型标准试样的测试。
5.3 测试5.3.1 将试料置于已加入40 mL 水的带塞量筒(4.1)中,以少量水冲洗带塞量筒壁,轻轻摇动,使试料完全浸润。
5.3.2 静置10 min,加水稀释至刻度,塞紧量筒塞,固定于振荡机上(4.3),振荡2 min,使试料均匀分散。
5.3.3 将带塞量筒(4.1)置于不受震动的台面上,静置3 h,读取试料沉降的体积数(精确至1mL)。
6 测试结果的计算6.1 按式(1)计算沉降体积:V=V1÷m (1)式中:V——沉降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每克(mL/g);V1——10 g 试料沉降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沉降体积计算至一位小数。
6.2 同一试样两次测定结果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5 mL/g。
当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取两者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报告值;如测定结果超过允许误差,应另行称样复验,复验结果与原测定之任一结果绝对误差不大于0.5 mL/g 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报告值。
理化分析方法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4.6
2018/10/28
鲍晓霞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1
第一章 理化分析方法类行业标准 编写依据
第二章、理化分析方法类行业标准 编写规范和细则 第三章、标准起草和送审定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2
—检测方法适用的产品(主体); —所测的指定成分或特性; —测定方法的性质。
例如
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气 相色谱-质谱法
2018/10/28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11
当标准中包含一个以上的 方法时,标准名称中可以不明 确测试方法的特性,而在标准 文本中分别规定各个方法,如 方法一和方法二。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8
2018/10/28
——仪器和设备
——采样(或称取样,可选要素) ——试样制备与保存 ——分析步骤 ——结果计算(和表述) ——测定低限、回收率 ——精密度 ——附录(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 录)
2018/10/28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9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3
2018/10/28
技术指标试验选择依据 —— SN/T 0001-1995《出口商品中 农药、兽药残留量及生物毒素检验方 法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该标准即将发布新版,技术内容有许 多变更) —— 质检总局《残留分析质量控制 指南》(国质检食[2002]79号文 )
三、封面 1、包含要素 ——编号 SN/T XXXX-YYYY(SN/T 代表推荐性标准) ——ICS、CCS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标准发布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部分的附录 和附录 分别对应
的附录 和附录
对于
附录 的统计结果表的示例中的计算错误做了更正
对应于
附录 的本部分的附录 增加了提供痕微量成分测定的回收率数据的
选择 同时为了提供有关 偏倚 的信息 增加引用了
本部分代替
标准化工作导则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本部分与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第 章 术语和定义 和第 章 量 单位和符号
原
于
年首次发布
引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本部分对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编写只起指导作用 为了适合任何特殊的要求可对 本部分的编写格式进行调整 本部分提供的全部要素有时可不必全要 宜省略那些不需要的要素
化学产品标准宜写成前后协调的完整体系 除了规定产品所需的各种特性外 宜说明如何测定这些 特性 化学产品标准可以包括化学分析的标准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可以作为单独的一章 附录或 标准的单独一个部分 如果试验方法可能被其他标准所引用 那么这个试验方法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标 准出版 这将简化化学产品标准 若有现成的适用于某产品的通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那么这个产品的标 准只要引用这个方法即可
化学品符号的使用应只限于化学分子式和指明以化学分子式表示的物质的量的符号 例如
在行文中应写出化学品的全称
数值及其公差
在表示一个量 例如温度或时间段时 应规定其临界时的公差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起草应符合
的要求 并采用本部分给出的详细编写规则
下面给出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中各要素的适当的标题和顺序
代替
第 部分 符号 代替
第 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 代替
第 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代替
本部分的附录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 附录 和附录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逄征虎 白殿一 丁东江 杜宝祥 郑淳之 魏绵 毛华藻
种试剂第一次出现时 如有俗名宜写在中国化学会提出的命名的后面 并用圆括号括起 在正文的其余
部分 使用中国化学会提出的命名或俗名均可 但应只使用一种 不得混用
尽管商品名或商标名使用较普遍 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对于市售化学品 工业用基本化学品 宜在标准的名称和 范围 一章给出其俗名 而相应的中国化
学会提出的命名宜写在俗名后的圆括号中 以后仅使用俗名
如果危险来自于特殊的试剂或材料 应在试剂或材料的名称后标出
如果危险属于分析步骤 见
固有的 应在 分析步骤 一章的开始标出
示例
警告 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
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范围
本章应简明地陈述化学分析方法 并特别说明所适用的产品 如果适用 应指明其检出限和定量测 定范围
见下列条文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细则
前言
适用时 应给出与前一版的主要差异 分部分的标准应给出各部分的名称
引言
引言是可选要素 如需要 可用于表述附加信息如说明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及其制定原因 若需要方法的背景材料 宜在本章给出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应简明而准确地表述 试验方法适用的产品 所测的指定成分或特性和测定方法的性质
重复性限 一个数值 在重复性条件下 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
注 重复性限符号为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 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再现性条件 在不同的实验室 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 按相同的测试方法 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测试
结果的条件
再现性限 一个数值 在再现性条件下 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
标准溶液 由用于制备该溶液的物质而准确知道某种元素 离子 化合物或基团浓度的溶液
标准比对溶液 已知或已确定有关特性 如色度 浊度 的并用于评定试验溶液各该特性的溶液
注 标准比对溶液 这个术语仅用于此类溶液的统称 其每个溶液通常用适当的形容词精确地定义 例如 标准 比色溶液 标准比浊溶液
注 它可由标准滴定溶液 基准溶液 标准溶液或具有所需特性的其他溶液制备
采纳标准的编写规则确保 在标准编写时不会疏漏要点 标准中的各个要素总以同样的顺序给出 无论标准的来源和范围如何 能迅速地找到所需的条文 当翻译标准文本的部分和对两种文本 做比较时 这尤其重要 检测实验室中的方法 试剂和设备得以简化 合理和标准化 以尽可能明确的措辞起草每个标准或该领域中的其他文件
标准编写规则 第 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在个别情况下 不需要的章或条可以省略 如果需要其他章条 也可加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章和条应
用阿拉伯数字从每个文件的开头至结尾连续编号 应明确区分标准的规范性和资料性的内容 例如附
录
具体要求见附录 中相应的章 条
标准中的要素 前言 引言 标准名称 警告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原理 反应式 试剂与材料 仪器 采样 取样 分析步骤 结果计算 精密度 质量保证和控制 特殊情况 试验报告 附录 参考文献
仪器 采样 取样
通则 采样步骤 试样的制备 分析步骤 通则 试料 空白试验 预试验或验证试验 比对试验 测定或试验
校准 结果计算 精密度 质量保证和控制 特殊情况 试验报告 附录 参考文献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化工产品的采样国家标准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精密度条款表述形式的示例 重复性条款 再现性条款 附录 资料性附录 从实验室间试验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参考文献
标准名称的内容不宜超出上述三个要素
示例 工业用轻烯烃 痕量氯的测定 威克鲍尔德
燃烧法
示例 工业用液体化学产品 密度的测定
警告
对健康或环境有危险或有危害的所分析的产品 试剂或分析步骤 必须引起注意并注明所需的注意
事项以避免伤害 这些内容应该用黑体字印刷和安排
如果危险属于一般性提示或来自于所分析的产品 应在标准名称后立即标出
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细则用附录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细则 给出 在此附录中
增加有关前言 引言 标准名称和参考文献的规定 见
和
取消有关指示剂的规定
的
部分取消和修改了结果计算中的示例
的
本部分的
增加有关质量保证和控制 特殊情况和试验报告的规定 见
和
增加附录 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化工产品的采样国家标准 附录 精密度条款表示形式的示
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 测试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约定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注 当应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 准确度 这个术语则包括随机成分的集合和一个共有系统误差或偏倚成分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 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重复性条件 在同一实验室 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 按相同的测试方法 并在短时间内从同一被测对象取 得相互独立测试结果的条件
殊行业 这一规则与其合理的和良好习惯的做法相矛盾时 可以例外
化学品命名
化学品命名宜采用中国化学会提出的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 和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的规定 这两个
文件是根据 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制定的关于高纯度化学品命名及其名称的拼
写和印刷规定而制定的 如有这些化学品名称的化学文摘登记号
号见
也宜给出 当某
在结果计算中增加了一个国内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 本部分的
对于分析方法测试结果的评价与计算 本部分提供了
中有关 正确度 概念的信息
本部分的
这是为了给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提供指导并适应国际上对于分析方法
测试结果评价与计算的最新发展 同时顺应国际上对于分析方法测试结果重视溯源性的趋
势
增加了附录 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化工产品的采样国家标准 这是为了方便我国标准使用者
例 和附录 从实验室间试验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取消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的示例
的附录
是标准化工作导则 指南和编写规则等系列国家标准之一 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
的预计结构 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 导则 指南 以及将代替的国家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导则第 部分 代替
第 部分 标准的制定方法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量 单位和符号
通则 试验方法的选择 化学品命名 数值及其公差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细则 前言 引言 标准名称 警告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原理 反应式
试剂和材料 通则 以市售形态使用的产品 水溶液 确定了浓度的溶液
本章应包括任何附加的 有用的而在标准名称中不能包括的内容 本章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能使读者很快判断标准是否适用于欲测产品或存在各种限制 这些限制应 考虑到拟分析的一种或若干种产品的其他成分及其允许含量 本章也应包括从任何来源的资料提供的关于对本方法的可能干扰的内容 如果需要对基本方法提 出修改 例如要消除某些干扰因素 这些修改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这些特殊情况应在 范围 一章中指 明 相应的修改应在 特殊情况 一章中表述 见 对于一个指定成分的测定 有时需要提供几种方法 例如 这取决于产品的组成或取决于待测成分 有不同的含量或准确度的需要 每种方法有它自己的特定使用范围 如果标准中包括几种测定方法 就 应清楚地指明所列方法的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
分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有关量 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所有部分
所有部分 测试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 正确度和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