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呼兰河传》导读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并理解《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2.培养学生领悟课文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锤炼意志,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把握;3.在阅读《呼兰河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4.在理解《呼兰河传》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的本质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分析:1.导入采用引发学生对生命力的思考,寻找有关生命力的词语,比如坚强,努力,挑战,拼搏,抗争等。
2.呼兰河传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霍达,并简要介绍霍达的生平经历和成就。
3.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并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找出蕴含其中的意义和独特的精神力量。
(2)教师默读原文,并注重肢体语言、声调、语速等方面,鼓励学生模仿,体会原文的节奏感和语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理解每个词语所表达的含义。
4.讨论(1)对于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历史所经历的动荡与苦难,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2)对于人物造型:杨志、陶妈、奎章等人物形象,用什么词语来描绘他们的性格特点?(3)对于主题反映: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观,它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5.书写针对教材中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书写,并注重体现出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重点内容。
6.总结通过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所表现出的核心理念进行总结,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呼兰河传》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对本人及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四、作业:1.仿写短文:以其中一个人物为写作对象,仿照呼兰河传中,自己将其人生经历和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写成一篇自传。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1.《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B、??华灯C、???彩灯D、?莲花灯三、说说体会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
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清新活泼而充满灵气的语言,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2、理解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内心情怀,理解文章深层的寓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那些花儿》)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觉得最美好的是哪一段时光呢?(童年)你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下面让我们随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走入一片让人怀想的馨香园地,回到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让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
19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她的代表作《生死场》。
鲁迅亲自为《生死场》校阅、作序,并列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
萧红由此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萧红与萧军的情缘,在结识六年后的1938年最终走到尽头。
之后,萧红遇上端木蕻良。
1940年,国难之际,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便是此时写的,1941出版。
她说“若是那时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该多好啊!”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2.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了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4.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小说的文学结构、语言和作品风格。
3.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4.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2.课堂讲授和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加强思考和交流;3.小组辩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第二步:讲解小说《呼兰河传》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答案1.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小说,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2.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到其他小组,加强交流与学习效果。
第四步: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1.让小组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度引导和探讨。
2.进行小组辩论,孩子们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小组表达,讨论与其他组的阐述辩论切磋,提高思维水平。
第五步:练习与评估1.选出小说中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估学生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水平,听辩论表达风范,和观察学生思考与思辨能力。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的设计,学习知识、策略、以及探究深刻的人生思考,让学生更加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呼兰河传》语文优质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指导
那满头红彤形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 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 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 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起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 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同学们, 下课吧!
3.文章多处写了“笑”,使人感到了人物的快乐。下面对“笑”的理解有 误的一项是( A )。 A.“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插上花后,非常滑稽 B.祖母大笑起来,是因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C.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香并不是因为 今年春天雨水大 4.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思是祖父的园子、祖父的慈爱给了作者自由快乐,而作者的天真、稚气也 给祖父带来了快乐、幸福。表达了作者的幸福、快乐之情。
B.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 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 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 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 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 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呼兰河传》 整本书阅读指导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善良性和美好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原著及教学辅导资料。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
提问:“你们对呼兰河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1.4.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原著中第一至第四章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
1.4.3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1.4.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呼兰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4.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对《呼兰河传》的作者、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2.2 教学改进在阅读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写作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更多的心得体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2.3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后续教学积累了经验。
六、教案内容6.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呼兰河传》的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呼兰河传》的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教学设计(A)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
这段开头的叙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改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
我和祖父起栽花、拔草。
”如何?原文更能表现出“我”对祖父的那种依恋和小孩那种爱模仿的天性。
看似重复的语言表达,却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2.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祖父(归纳祖父的性格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我在祖父面前又是怎样的一付模样呢(归纳“我”儿时的性格特点)?“我”的倔强、天真、气愤——“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当“我”做错了事,祖父非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大笑起来”,“笑得够了”。
用孩子的语言,用最自然、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儿童最真实的心理。
作者写得好,语言自然、真挚、朴素,充满了童真童趣。
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体昧到的“我”的童年生活: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会冒烟的榆树,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还遇到洒了花的白云……没有羁绊,只有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都健康、漂亮的灿烂阳光;没有责骂,只有处处宽容、百般呵护“我”成长的祖父。
这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悠闲自得,让人感到欣喜,这里的一切让“我”的童年显得如此美妙和快乐。
(板书:快乐)四、深读文章走进心灵1.文中质疑,初探主题我们在一起品昧语言、体味情感的朗读中,读出了文章的快乐。
但文章中只有快乐吗?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读书亦是如此,能在他人无疑处质疑,那便是我们自己的收获。
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你能否从文章的语段中读出“我”童年生活的不快乐?(第27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表现出“我”对阳光十分喜爱,甚至是崇敬。
也许这正隐含着作者生活中阳光的缺失,所以才会表现出对阳光的如此渴望。
)(第28段——生机与自由,也隐约让我们感到她对自由的极力向往。
可能是这种自由的无法获得,才会让她这么渴求。
)(第1段——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这段的描写和全文的内容不是很和谐。
好像她的生活里只有祖父陪伴,其中“已经”、“就快”两个词语,看似平淡,却流露出“我”感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祖父却在一天天无可挽回地老去时的无限不舍和遗憾。
)2.联系小说,寻找真实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
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呼兰河传》)(“我”的童年生活里其实还有谁?——“我”的父母,“我”的祖母。
而文中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这看似与事实不符的叙述,让我们产生质疑。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的童年生活里并不常有爱和阳光,能陪伴我并给予“我”关爱的人是祖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呼兰河传·尾声》)(随着祖父的一天天老去,“我”童年唯一的伙伴将不在了,那属于“我”和祖父之间的简单快乐也随之消逝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寂寞和哀愁。
)我们通过朗读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快乐,我们又在质疑中读出了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情一一寂寞的哀愁。
(板书:寂寞。
)3.走进灵魂,感受魅力《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我”很大程度就是作者萧红自己的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
其中的生活场景也正是萧红自己所亲身经历的。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20岁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
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最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一岁。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在病痛与贫困中完成。
萧红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为什么却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她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满溢着阳光的童年画卷?人在孤独寂寞中越发喜欢回首美好往事。
儿时的后花园寄托着她生命中全部美好的记忆,写《呼兰河传》为了回忆美好的童年,对慈爱的祖父是无限的眷恋,对自由的后花园是无限的向往,祖父与花园是她的精神家园。
(板书:眷恋、向往、精神家园)她不会抑郁在命运为她安排的苦难、寂寞中,而是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谱写快乐,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找寻精神的栖息之地。
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温暖。
生活中的我们也会遇到痛苦和快乐,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呢?【生板书】“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
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明天的学问。
一一伊索希望我们不要在痛苦中自怨自艾,不要在快乐中迷失自己。
让阳光永驻我们心间。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读出文章内容,读出自己感受,读出疑问发现。
在学会读书的同时,亦学会品读人生这本大书。
(板书:读书、读人生。
)第二课时一、导入《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 B.萧红 C.鲁迅 D.老舍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 B.呼兰河C.西二街 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A.病死 B.老弱 C.意外死亡 D.婆婆折磨而死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 B.和霭可亲 C.说话不算数 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 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 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三、说说体会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
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