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例3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三)》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三)》word教案
(一)概念及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回顾
(二)练习
(三)研究评价
第1题填空。列举公因数。
第2题。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第3一5题。集体交流。
第6题。集体交流,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第7——11题。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集体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
思考: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课题
最大公因数(三)
(第82、83页练习十五)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
投影仪,主题图。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流)思维训练
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五)课堂小结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个性化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例3》教学设计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蒙绪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现实问题要用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老师有一长方形的纸,长18厘米,宽12厘米,分别用边长为整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下面的长方形。

(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最大是多少厘米?2、让学生读题,说一说题意,边长为整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下面的长方形。

(整块)是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这样是整数的。

恰好不能有剩余)3、要解决这题正方形的边长与长18厘米,宽12厘米会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课件展示,探究学习1、出示课件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下面的长方形。

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2、课件展示12÷6=2 18÷6=3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正好能铺满。

12÷4=3 18÷4=4…2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

师: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生:因为6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而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

师:只要边长的厘米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正好铺满。

解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最大是多少厘米?这两个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生:求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循视指导,在展示12的因数有:1,2,3, 4, 6, 1218的因数有:1, 2, 3, 6, 9, 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 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屈淑红--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

屈淑红--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2~64页三维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通过确定取值范围、动手操作验证、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产生,并理解其意义。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感知公因数和最大公约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索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奖品;小组学案各一份;方格纸每组5张、彩笔;复习铺垫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

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过程)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

课时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用最大公因数解题的思路,并能灵活的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学法指导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28 30和18 8和911和33 60和48 12和42 4和15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

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课件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

所以可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此题检查学生当两数是倍数关系、互质关系、一般关系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10题填表找规律。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11题。

这一题是有关三个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达到“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的要求,每根小棒的长必须是12、16和44的公因数。

要使每根小棒的长度最长,所以要找出12、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练习时,可让学生分别写出12、16和44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章《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章《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章《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章《最大公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涉及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

本章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和发现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两个人分物品,要求每个人分到的物品数量相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人分到的物品的最大公因数。

从而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大公因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大公因数》(人教版)
其次,在分解质因数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此方法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而另一些学生则对此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但我也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耐心引导。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提出许多有趣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他们需要在课堂中多进行互动交流,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设置这样的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大公因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到两个数的共同特征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分水果或分组时,需要找到能够平均分配的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大公因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概念。最大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因数。它是我们在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两个数18和2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这个案例展示了最大公因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简化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分解质因数法,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步骤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最大公因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课方案教课方案设计说明1.创建教课情境,揭露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课中创建适合的教课情境,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和学习兴趣,提高讲堂教课效率的作用。

本设计着重联系生活实质,把数学知识设置在详细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虑,进而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观点,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让学生自主研究,向学生浸透会合思想。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和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都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公因数的过程中,把 8 和 12 的公因数用会合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向学生浸透了会合思想,为学生此后的学习确立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卡片PPT 课件教课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倍数有哪些。

教师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2.导入。

师: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想不想学习如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公有的因数呢?今日我们就经过游戏来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创建情境,引出问题今日我们来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学号是 12 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左侧,学号是 16 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右侧 )同学们想好了吗? 1~ 16 号同学此刻开始找伙伴。

学生开始找伙伴,站好后发现问题,有三个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你们 3 个为何没有找到伙伴?生 1:我的学号是 1,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6 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 2:我的学号是 2,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6 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 3:我的学号是 4,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6 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揭露观点: 1, 2, 4 是 12 和 16 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此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自学教材 60 页例 1。

设计企图:游戏环节的设计在教课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欢乐的学习气氛,学生们在这样的气氛中踊跃地参加数学活动,既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掌握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精讲精练,巩固提高
在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时,教师应注重讲解思路和技巧,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同时,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小明家的花园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8米,宽为12米。他想用边长为整数米的正方形砖块铺设花园,请问最大公因数是多少?请给出至少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
3.拓展提高:
(1)请同学们思考: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大公因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以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对教材认识和高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表达的特点,我设计把“启发诱导”、“情景教学”、“愉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

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概念教学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同时,也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半独立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种学法的指导意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复习因数的概念、因数的特点以及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索有关因数的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教案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七、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方法快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还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鼓励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快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和求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包括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求法以及相关练习题。

2.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求最大公因数。

3.准备相关教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个数的图片,如数字36和48,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求最大公因数的步骤,如:先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共同的因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如求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本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设置在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公因数的过程中,把8和12的公因数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向学生渗透了集合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

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倍数有哪些。

教师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2.导入。

师: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想不想学习怎样求两个数或三个数公有的因数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左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右边)同学们想好了吗?1~16号同学现在开始找伙伴。

学生开始找伙伴,站好后发现问题,有三个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你们3个为什么没有找到伙伴?生1:我的学号是1,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2:我的学号是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3:我的学号是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揭示概念: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自学教材60页例1。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既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因数与倍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最大公因数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以及相关的情境图片等。

2.教学素材:教师准备一些纸牌、小棒等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和小华一起玩纸牌游戏,他们要求每轮游戏的纸牌数都是两个数的公因数,请问小明和小华应该如何选择纸牌?”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1.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找一数的因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学习单,找一找8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8的因数有()12的因数()共有的因数有(),其中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是()。

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大家看()是8和12共有的因数,叫做他们的公因数。

其中()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2)让学生自主完成,自主探索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18的因数:1、2、3、6、9、1827的因数:1、 3、 9、 27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9讨论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后确定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或者先找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4)方法优化。

(5)利用学习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小组讨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三、方法应用。

1.发现规律。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下面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下面这几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例3教学设计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评价任务
1.通过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掌握求公因数的方法,并会求最大公因数。(目标1)
2.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同时
编写意图:
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环节三:
目标2:
活动一(6分钟)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环节四:巩固提升
环节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目标三)
学生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3

《最大公因数》同步习题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观察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会灵活的求最大公因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解和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大公因数,请你回忆一下,怎样求最大公因数?学生回忆并回答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得懂,请你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二、基础练习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7 3和5 8和9
11和33 60和12 12和1 4和15
(1)学生独立完成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指导汇报结果,集体评价。

(3)指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

师问:看一看第一组中每题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是倍数关系)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征?(是较小数)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一下第二组中的每题,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汇报:每题中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对最大公因数有了哪些更多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课时:第1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主备人:王伟彦
备课时间:2017年1月15日编号:____________
课题
最大公因数
课时
2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评价任务
1.通过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掌握求公因数的方法,并会求最大公因数。(目标1)
2.掌握求最大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1.会求出两个数的因数,并能找出公因数。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利用集合圈辅助教学。
2.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3.学情分析
环节三:
目标2:
活动一(6分钟)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
环节一:激趣导入
活动一(1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根据学生动口算和说,明白最大公因数的运用。
学生动手算一算,发现规律。
环节二: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目标1:
活动一(5分钟)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环节四:巩固提升
环节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完成目标三)
学生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