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3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

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精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doc

精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doc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3)第三节技能的掌握P75一、概述(很重要)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1审题2相关知识的重现3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知识记忆的月牢固越准确提取的越快越准确成功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问题的特征一般来说学生解决不带具体情节的抽象课题比解决带有具体情节的实际课题容易解决单一的课题比解决复合的课题容易解决书面问题比解决实际操作课题容易3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一)什么是技能技能是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种类(简答)一简述技能的种类及其关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吹、拉、弹、唱以及田径、球类、体操等活动方式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

2.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心算技能等都是常见的智力技能。

3.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简答掌握各自概念区别联系P76)。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①活动的对象不同;②活动的结构不同;③活动的要求不同。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

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二、技能的形成阶段——技能是如何形成的?(一)动作技能的形成(多选/简答后面有题P337-344)1.认知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极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方式的表象。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3)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3)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介绍中学教育学是指研究中学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中学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提供了中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准备。

2. 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教育学提供了中学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心理学研究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社会学则研究了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2.1 教育学的理论教育学是中学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

•教育目标论:研究中学教育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中学教育的内容安排和选取原则,包括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品德教育等。

•教育方法论:研究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践法等。

•教育评价论:研究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学业评价、综合评价、素质评价等。

2.2 心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中学教育的实施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服务。

•心理发展理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2.3 社会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对于中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社会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提供社会化教育的参考。

•社会化过程:研究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交往方式,促进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问题教育:关注中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教育心理学常识类1、冯特(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1)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他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提出学习的“试误说”(3)提出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4、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5、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相对6、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格塞尔:“成熟论”,成熟是影响图式是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保持共性的东西同化指新事物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图式)中,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是量变的过程顺应指认知结构(图式)受到新事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创造了新的图式,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是质变的过程平衡指同化与顺应的和谐状态(2)个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每阶段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变,但发展阶段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最近发展区:学生目前已达到的水平为“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为“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

教育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2)发现法的一般步骤:①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分解问题,即把大问题分解为几类小问题;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④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相关资料;⑤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并引出应有的结论;⑥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证实结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极版).doc

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极版).doc

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终极版).doc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阜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屮学屮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并据此创设适当的教育学情景,有效的促进中学牛的学习与身心健康。

2、学与教的基本要素①学生在学与教的活动过程屮,学牛要索是所有耍素中最活跃、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耍索,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来起作用。

而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而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首先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其次是个体差异,包括学生原冇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情感意志品质、气质打性格特点、家庭及文化背景等方血,不仅影响学,还制约教。

这些是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学校教育要冇效的实施教学、实现既定的教育冃标,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促进者、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经验中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指导学牛科学有效的学习,从学会学习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屮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屮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如教学大纲、教材等。

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顺序的安排、内容的选取等,如果选择不当,无论是过难还是过易、过多还是过少等,都会影响教学的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教学n标的达成。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心理和行为的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沖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沟通教学信息和学习信息的工具。

古代教学的媒体主要有口头语言、黑板、教材等现代媒体有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学牛所接触的主要环境,包扭社会环境和物质坏境。

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的研究的所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 人格特征。

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 临床法。

5个案法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描述心理现象 2 解释心理活动机制 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 4 个层次1 基础研究 2 心理现象研究 3心理对象研究 4活动领域层次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 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4完形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格式塔。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他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指导地位,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7、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9、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10、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学习与学生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1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下面是具体)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P7—8例子判断1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他的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一是人类的本性,二是学习心理,三是个别差异及原因.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称为教学心理学组成成分学习是所有教育心理学共有的课题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改,自此没过教育心理学发展。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1994 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13、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不平衡性(个体发展)、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及答案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提高。

下面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和性发育的加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的建立等。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尊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等。

3.中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中学生的学业发展1.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节、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等。

2.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培养学习技能的方法等。

3.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氛围的建设、适应学习环境的策略等。

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压力与应对: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等。

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改善家庭关系的策略等。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等。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五、中学生的职业发展1.职业探索:职业探索的意义和目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规划的方法等。

2.就业准备:求职技巧的培养、面试技巧的掌握、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要点的核心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

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

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

3。

系列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

5。

辨别学习。

6。

概念学习.7。

原理学习。

8。

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原形定向、原形操作、原形内化 心理模拟法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关键)和检验修正模型)
第八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
2 复述策略(利用有意识记、排除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观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12、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提出:遗忘同化说
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13、建构主主学习理论: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以上三种是认知学习理论
14、成就动机: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
3、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安德森:交叉或重叠就产生迁移 特纳和吉克: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产生迁移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心向与定势(促进与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4.促进迁移的教学
5、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三类
2、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3、情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五个等级
4、动作技能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一直为不直接从事体育的教师忽视。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 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福建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两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编写组重要提示:1、本资料是熟悉课程和教材的专业教师编写的,对考生的复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的考生请与福州博格教育公司联系,电话: 。

本资料严禁任何复制.2、“两学"考试和报名的有关事宜可向福州报名点之———福建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咨询,电话:0591—83726254。

3、“两学“考试一年两次,即每年的1月和7月份,我们编写的本套资料也会根据考试的要求和变化进行修订。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评价目标】l、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二、理解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A 等五种要素.A、教学环境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目的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C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三、教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1.发展学生的智力;2.发展学生的体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的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

第二,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

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要注意以下几点:(I)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⑧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概述(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第一,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第三,学生特点;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中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类:(一)发现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问题——发现法”的一般步骤包括四个环节:(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

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问题——发现法”有如下特点:(1)教学的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学中仍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处于辅导地位;(3)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学生的阅读、练习仅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服务。

“问题——发现法”的优点如下:(1)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与能力;(3)教学中多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便于因材施教;(4)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教是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

“问题——发现法”存在的局限:(1)因强调学生的独立作业和探究而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程序教学1.程序教学的起源1926年普雷西设计了一种自动教学机器,50年代斯金纳设计了使用教学机器的程序教学和只用程序教材的程序教学。

60年代后,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程序教学的研究。

2.程序教学的分类根据程序化教材的载体来分,程序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机器教学,指通过机器呈现程序化了的教材;第二,课本式程序教学,指通过课本呈现程序化了的教材;第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呈现程序化了的教材。

根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来分,程序教学可分为直线式程序、分支式程序。

3.程序教学的特点(1)教材编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接受能力和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

(2)学习时学习者手脑并用。

(3)能及时地反馈学习结果,便于自我调节,掌握学习速度。

4.程序教学的优点(1)目的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掌握预定的系统知识与技能;(2)便于学生个人学习,适应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能及时强化学习的动力。

5.程序教学的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较少。

(三)范例教学1.范例教学的起源范例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

2.范例教学的特点(1)体现了基本性。

(2)体现了基础性。

(3)体现了范例性。

(4)较好地体现了四个统一。

3.范例教学的优点(1)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体系。

(2)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地迁移和运用。

4.范例教学的局限(1)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难于准确把握学生将来所需要的知识。

(2)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暗示教学1.暗示教学的起源。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医学和心理学博士卢扎诺夫首创。

2.暗示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从事学习活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参与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不容易注意到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暗示教学的局限。

(1)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教学中还要求合理利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单项或综合艺术形式进行配合,势必要求教师要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准备比较烦琐,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设置难度在。

(3)推广的难度较大。

第八章教学(下)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一)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制定教学方案。

1.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2.课题(单元)教学方案;3.课时教学方案(课案)。

二、上课(一)课的类型与结构1.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另一种是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下五个环节构成。

第一,组织教学。

第二,检查复习。

第三,掌握新知识。

第四,巩固新知识。

第五,布置课外作业。

(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下列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2.作业的分量、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4.对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