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矿地质学课内作业98页PPT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5、露头
倾 斜岩岩层层在地厚表度出永露远的小部于分铅叫垂露厚头度。。露头可分为: 天然露头:天然出露在地表的岩层露头。 人工露头:经人工或机械挖掘出来的岩层露头。
第7页/共53页
(二)褶皱构造
水平岩层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 但未丧 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地壳上是最常见的一种 地质 构造形态。
第11页/共53页
3)断层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三种, 如图1-7所示。
第12页/共53页
其中:
•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缺失现象。
•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重叠现象。
•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第19页/共53页
第三节、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运移
一、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关于油气的成因曾有两种不同的学说,即有机成因学说和无机成因 学说两大派别。
无机成因学派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来自地球内部的无机物质,或 者是来自宇宙中的碳氢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作用,首先形成了甲烷, 并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存在地球内部,后来沿地壳的裂缝向上运移,在 运移过程中聚合成高分子的烃类,并在岩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
2、层理类型:根据细层和层系界面的相对关系,将层理分为水平 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四种类型。(图1-12层理 类型示意图 略)
第17页/共53页
(二)沉积岩的分类
根据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作用的方式和沉积的环境等,可将 沉积 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
1、碎屑岩:其中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碎屑岩是主要储油岩石。 我国
倾 斜岩岩层层在地厚表度出永露远的小部于分铅叫垂露厚头度。。露头可分为: 天然露头:天然出露在地表的岩层露头。 人工露头:经人工或机械挖掘出来的岩层露头。
第7页/共53页
(二)褶皱构造
水平岩层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 但未丧 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地壳上是最常见的一种 地质 构造形态。
第11页/共53页
3)断层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三种, 如图1-7所示。
第12页/共53页
其中:
•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缺失现象。
•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会使地层 产生重叠现象。
•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第19页/共53页
第三节、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运移
一、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关于油气的成因曾有两种不同的学说,即有机成因学说和无机成因 学说两大派别。
无机成因学派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来自地球内部的无机物质,或 者是来自宇宙中的碳氢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作用,首先形成了甲烷, 并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存在地球内部,后来沿地壳的裂缝向上运移,在 运移过程中聚合成高分子的烃类,并在岩层中聚集形成油气藏。
2、层理类型:根据细层和层系界面的相对关系,将层理分为水平 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四种类型。(图1-12层理 类型示意图 略)
第17页/共53页
(二)沉积岩的分类
根据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作用的方式和沉积的环境等,可将 沉积 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三大类。
1、碎屑岩:其中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碎屑岩是主要储油岩石。 我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PPT课件

四、流体饱和度
1. 油、气、水在储层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 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So
Vo Vp
Vo
Vr
100%
式中:
So、Sw、Sg——分别为油、水、 气的饱和度,%。
Sw
Vw Vp
Vw
Vr
100%
Vo、Vw、Vg—— 分 别 为 油、水、
气在储集空间中所占的体积, cm3;
纯钙质、铁质、硅质――相反。
b.胶结物数量:较少——好;多——差 c.胶结 类型 :接触式 ——好,
孔隙式——中等
胶结类型示意图
第45页/共99页
成岩作用带对储层特性的影响(据Surdam等,1989)
成岩作用带 浅部
温度 <80℃
主要成岩作用过程
保存或增加孔隙度
破坏孔隙度
颗粒薄膜作用(抑制后期石 粘土充填作用;碳酸盐或硅质胶结物
较多
生
孔
白云石的
较多
隙
菱铁矿的
较多
的 溶解作用 成 岩
硫酸盐的 其它蒸发岩的
较少 较少
作
硅酸盐的
很少
用
其它非硅酸盐的
很少
第36页/共99页
鉴别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岩石学标志
第37页/共99页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喉道类型
图 3-10 孔隙喉道的类型(据罗蛰潭,1986) a 喉道是孔隙的缩小部分;b 可变断面收缩部分是喉道; c 片状喉道;d 弯片状喉道;e 管状喉道;1 一喉道;2 一孔隙
75
100 S饱
50
0
汞注入量,%
第27页/共99页
A、排驱压力(Pd):
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采油PPT课件】地 质 基 础 部 分

线产生负异常;反之,产生正异常。
b.识别油、水层: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层的自 然电位大于油层的自然电位。
c.判断水淹层:对于注淡水开发的油藏,油层水
淹后,相当于地层水矿化度降低,地层水电阻率增大,
造成自然电位减小。
d.识别岩性:泥岩处自然电位曲线平直,砂岩处
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最大,含泥砂岩次之,砂岩含
扶余油层 杨大城子油层 下部含油组合
K1q2 K1q1
农安油层
K1d
J
大庆油田萨、 葡、高油层, 是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 期,由北部沉 积体系形成的 储集层。
T06
T1萨二组 T1΄
T2
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是青山口组 ---嫩江组沉积时期,由北部沉积体系形 成的储集层。储层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减 薄,单层厚度由大到小,储层物性由好 变差。
其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
产实践 。
•两种构造形式: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 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朔性变 形的表现。 •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 破裂,形成断裂构造。
• 褶皱的要素及基本类型
核:组成褶皱中心部分的岩层为核,它是相对于褶皱内部的某一地层来说的 翼:核部两侧的岩层成为翼。相邻的两个褶曲之间的翼是共有的 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它可以是直线、
井中的电动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扩散电位、 薄膜电位和过滤电位。
•曲线特点
砂泥岩剖面: 泥岩处 SP曲线平直(基线) 砂岩处 负异常(Rmf > Rw ) 负异常幅度与粘土含量成反比, Rmf / Rw 成正比
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课件

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
1
勘探与评价
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储量,并评估开发潜力。
2
钻井与完井
使用钻机开采油井,并进行完井作业以确保油井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生产与采收
通过注水、注汽和其他采收技术,将石油和天然气从油藏中采集出来。
油田开发中的挑战
1 技术挑战
油田开发需要解决地下复 杂环境中的技术难题。
2 环境挑战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包括石油概述、油田的形成、 油藏的分类、地质勘探技术、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油田开发中的挑战以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石油概述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它是地下深处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长时间的地 质作用形成的。
油田开发对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过度 开采和废水处理。
3 经济挑战
油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 变化会影响油田开发的经 济效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油田开发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新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方法将有助于更高效、 可持续的油田开发。
非常规油藏
非常规油藏是指储量较低或岩石渗透性较差的油田, 采油难度较大。
地质勘探技术
1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
2 地电勘探
地电勘探利用电率和自然电位的差异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分布。
3 地磁勘探
地磁勘探将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以了解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油田的形成
古生物堆积
油田形成的第一步是古生物堆积,古代生物遗骸会通过各种地质作用沉积在地下。
成岩作用
石油地质学第4章PPT课件

2、烃类生成的增容作用
干酪根降解生油和生气导致的体积增大是形成超压的重 要因素之一,这非常有利于油气的排出。Robin(1985) 测量了生油岩内干酪根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其由1000m 处的10cm2/g变化到4000m处的35cm2/g,表面积增大 了3.5倍
§1油气初次运移 (Primary Migration)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和载体
4、相态变化
有机质的不同演化阶段,油气运移相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低 成熟阶段,由于埋深较浅,地层中原生水较多,生在的烃类相 对较少,此阶段源岩中含油气饱和度很低,油气运移以水溶相 为主;在生油气高峰阶段,一方面地层中自由水大量已排出, 孔隙度变小,另一方面烃类大量生成,油气饱和度超过临界饱 和度后就会以游离相(气溶相或油溶相)为主;随着演化程度 的增加,在凝析油气阶段中油气则以气溶相为主,过成熟阶段 则以游离相和扩散相为主运移。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压实(Compaction)是沉积成岩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 种现象,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孔隙度减小,密 度增大。当地层中达到压实平衡时,其中的流体压力 与静水压力相等(没有剩余压力),当沉积过程继续 发生,在其上发生沉积作用时,新沉积物负荷会使下 伏地层进一步压实,结果使原来地层中流体产生了超 过静水压力的剩余压力,在其作用下促使流体排出, 然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图4-4 上覆沉积负荷下流体排出示意图
(据Magara,1978)
新地层 老沉积物
§1油气初次运移 (Primary Migration)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压实作用对排烃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压实 作用排出大量孔隙水,随孔隙水要排出大量的溶解烃; 其二是孔隙度降低和大量水排出过程中,孔隙内部滞 留的烃类饱和度升高,有利于烃类达到残留烃临界饱 和度,促使游离相态烃类的大量排出。
干酪根降解生油和生气导致的体积增大是形成超压的重 要因素之一,这非常有利于油气的排出。Robin(1985) 测量了生油岩内干酪根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其由1000m 处的10cm2/g变化到4000m处的35cm2/g,表面积增大 了3.5倍
§1油气初次运移 (Primary Migration)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和载体
4、相态变化
有机质的不同演化阶段,油气运移相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低 成熟阶段,由于埋深较浅,地层中原生水较多,生在的烃类相 对较少,此阶段源岩中含油气饱和度很低,油气运移以水溶相 为主;在生油气高峰阶段,一方面地层中自由水大量已排出, 孔隙度变小,另一方面烃类大量生成,油气饱和度超过临界饱 和度后就会以游离相(气溶相或油溶相)为主;随着演化程度 的增加,在凝析油气阶段中油气则以气溶相为主,过成熟阶段 则以游离相和扩散相为主运移。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压实(Compaction)是沉积成岩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 种现象,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孔隙度减小,密 度增大。当地层中达到压实平衡时,其中的流体压力 与静水压力相等(没有剩余压力),当沉积过程继续 发生,在其上发生沉积作用时,新沉积物负荷会使下 伏地层进一步压实,结果使原来地层中流体产生了超 过静水压力的剩余压力,在其作用下促使流体排出, 然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图4-4 上覆沉积负荷下流体排出示意图
(据Magara,1978)
新地层 老沉积物
§1油气初次运移 (Primary Migration)
1、压实作用(Compaction)
压实作用对排烃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压实 作用排出大量孔隙水,随孔隙水要排出大量的溶解烃; 其二是孔隙度降低和大量水排出过程中,孔隙内部滞 留的烃类饱和度升高,有利于烃类达到残留烃临界饱 和度,促使游离相态烃类的大量排出。
《石油地质基础》地层PPT文档98页

Thank you
《石油地质基础》地层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பைடு நூலகம்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石油地质基础》地层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பைடு நூலகம்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油矿地质学课内作业解剖

差值。
标志层
钙质层 砂夹泥
7
3.70 3.90 8
10
8
15 9
20
0.15 1.10 1.45 2.55 0.15 2.70
泥夹砂 含油层
9
94.87 2109.50
13
0.70 3.40
0.30 3.70
……
砂岩,泥灰岩,油页岩
3. 在取心井段栏中,
自然电位曲线 -25mV+
比 例 尺 1:100
1.75 1.85
9 5
0.30 0.75 0.05 0.80 0.20 1.00
5
8
0.30 1.30
测井曲线标志层对比,确定 钻具井深与测井深度的系统
94.59
2105.60
6
(2)
0.35 1.65
0.10 1.75
0.25 0.25
13
0.20 0.45
0.10 0.55
9
0.40 0.95
自然电位曲线 -25mV+
比 例 尺 1:100
取心
井段
井 (次 数 ) 样 深 心长 品
进尺 m
收获率
位 置
磨 损 面 位 置
颜 色
%
综 合 解 释 剖 面
压微电极曲线
缩
长 度
A0.025 M0.025N A0.05N
2
0
视电阻率曲线 M0.4A0.1B
4 m
9 1857.75
8
(3)
14
860
1
水平投影图。 4. 由井口到最后测点水平投影画一直线,即为总水平位移,
其方位角为总井斜方位角。
三、要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ppt课件

三.裂缝、 溶洞型油水层的评价 1.径向电阻率重叠法(Rt,Rxo) 油层----减阻侵入,Rt>Rxo 水层----增阻侵入,Rt<Rxo 致密层 Rt,Rxo重叠, 高阻,低GR 泥岩层 Rt,Rxo重叠, 低阻,高GR
三.裂缝,溶洞型油水层的评价
2.利用油水界面标高判断油水层
油层
FD缝洞型油水界面
第二章 油气水层综合评价
第一节 砂泥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二节 膏盐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三节 低电阻率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四节 碳酸盐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第五节 评价地层含油性的几个快速直
观的测井方法
第一节 砂泥岩剖面油气水层的判断
砂泥岩剖面sand-shale: 岩性简单稳定 孔隙分布均匀 油气水分布规律清楚 泥浆侵入规律性强 测井效果好
2.参数的求取
(3)粒度中值Md的求取
lgMd=C0+C1△GR
GR GR - GRmin GR max GR min
纯粉砂岩地层: Md=0.1mm
△GR=0, C0=lgMd=lg0.1=-1
泥岩地层:Md=0.018mm, △GR=1
C0+C1=lgMd, C1=-0.75
lgMd=-1-0.75 △GR
1.常规测井特征 三低 电阻率, 中子伽马,自然伽马 二高 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 一小 密度
二.储集层的划分
(二)裂缝性储层(fractured reservoir)的测井特征
2.其它测井方法
(1)裂缝识别测井fracture identification log (2)深浅侧向-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3)井下声波电视 (4)岩性密度测井(litho-density log) (5)咝声测井(sibilation log) (6)井温测井(temperature 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