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
怎样在工作中提高创新思维
![怎样在工作中提高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9ad651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怎样在工作中提高创新思维在工作中,提高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1. 改变思维定势人们常常受制于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固定观念,这限制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创新思维,首先需要改变思维定势。
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摒弃传统的做事方法。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想法和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2. 鼓励多元化的思考在工作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要提高创新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邀请团队成员提供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甚至可以从其他领域中寻找灵感。
多元化的思考可以打破思维的狭隘,激发创新思维。
3. 探索新的领域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灵感。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行业交流会议或阅读相应的书籍和论文。
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创新思维。
4. 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促进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团队中,不同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讨论和头脑风暴等活动,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大家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5.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驱动力。
要提高创新思维,需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主动获取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掌握市场趋势。
同时,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6. 接受失败,勇于尝试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失败并不意味着无法成功,而是为成功提供了宝贵的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失败中学习,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心理学
![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2a98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心理学思维定势是人们在认知和思考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刻板的思维模式。
它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采取常规的方式和固定的思维路径,从而限制了创新思考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思维定势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方法来打破思维定势,促进创新思考。
一、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关系思维定势是人类大脑为了提高效率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倾向,它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做出决策和处理问题,但同时也阻碍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思维定势使我们陷入习惯性思考模式,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观点,限制了我们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多元化解决方案的探索。
创新思考是一种能够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创新思考能够激发创造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个人的创业精神,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定势的心理机制思维定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处理时的一些心理机制。
以下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几个主要心理机制:1. 归纳与类比:人们习惯于将新的信息归纳到已有的类别中,从而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有四条腿、毛茸茸的动物时,我们会立刻将其归类为“猫”。
这种归纳与类比的机制使我们很难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 经验反应: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记忆来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
这种过度依赖经验的反应模式使我们在面对新的情境时难以灵活思考,容易受到固定观念的束缚。
3. 快速决策:思维定势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容易让我们陷入常规思维的桎梏。
人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尝试新的、更创新的方法。
三、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1. 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反思是打破思维定势的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念,审视其中的局限性和固化的模式。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挑战既有观点和假设,从而开拓思维的边界。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8f08e067482fb4daa58d4b93.png)
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同学们好,先自我介绍下。
这学期的“心理沙龙”心理选修课将和大家一起探究如何促进我们的学习潜能开发。
何谓学习潜能?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而这一次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思维的知识。
首先,大家先来看一道很简单的题:1=52=103=154=205=?很明显以上的等式是不成立的,但是我们暂且不论等式的准确性,因为通过这个不成立的式子已经检测出大家的一种思维?为什么有同学会回答是25呢?因为随着我的书写过程,大家已经不知觉中掌握了一种规律,蓄势待发。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关系到了思维定势的小知识。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举些简单的例子。
1、思维定势易产生功能固着心理,降低办事效率。
铁锤是用来打钉子的,但必要时可以用来防御敌人。
书本是用来读的,而没有想过它可以拿来当枕头或者其他用途。
比如大家坐的椅子除了可以坐以外,还可以垫高了拿其他东西。
就是说思维定势可能产生功能固着心理,只能看到事物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用途。
2、思维定势易产生刻板印象,影响对事情的判断。
如果你经常听人讲“中国有个安溪县,男女老少都会骗”,那你对安溪人印象好不到那去的。
或者我们班有很多莆田男“好女不嫁莆田男,好女不娶福州女”,我们大家以后也会有所顾忌吧?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
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你大概不会犹豫吧!也就说思维定势可能造成刻板印象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
3、思维定势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
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这就是思维定势。
创新发展思维意见和建议
![创新发展思维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de2f1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f.png)
创新发展思维意见和建议一、鼓励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时,企业需要鼓励员工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以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通过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推动跨界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跨界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思路,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企业应该积极寻找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企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让员工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举办各种创新活动、培训课程等,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五、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效率优化创新环境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技术平台和人才支持等,为员工的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同时,通过优化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等工作,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七、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企业应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可以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八、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的关键。
培养创新思维的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
![培养创新思维的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https://img.taocdn.com/s3/m/fa220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e.png)
培养创新思维的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成为了企业和个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而要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来培养创新思维进行探讨。
一、团队合作的作用团队合作是指多个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达成一个共同目标。
它能够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来培养创新思维:1.思想碰撞和启发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点。
当不同思维碰撞时,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激发其他成员的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2.知识和经验分享团队合作能够将成员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共享,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团队中有某个成员擅长某种领域,他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成员,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3.互相支持和鼓励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能够培养创新思维,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思维碰撞的作用思维碰撞是指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在交流中相互交融,产生新的思考和认知。
它能够通过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来培养创新思维:1.打破思维定势思维碰撞可以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和局限,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和想法。
当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碰撞时,会产生新的思考路径,拓宽人们的思维边界。
2.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碰撞可以帮助人们寻找不同于传统的解决问题方法。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经过碰撞后,可能会诞生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3.激发激情和创造力当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碰撞时,会激发人们内心的激情和创造力。
这种激情和创造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够推动团队朝着创新的方向前进。
三、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要获得有效的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团队成员之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可以通过会议、讨论、在线协作工具等方式进行交流。
这能够增强成员之间的互动性,促进思维碰撞。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105b8462b160b4e767fcf60.png)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各项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新既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要走出思维定势爱因斯坦说过:“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直觉,直觉的基础产生假想,假想才能产生逻辑。
”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便一步到位,进校就是进入书本、进入理论,中间缺少了经验、直觉、假设和假想,所以缺少了创新能力。
而创新是需要背景的,它要求创新者对所创新的领域有所了解,如果缺少基础性的知识储备,头脑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新事物与新观点,推陈出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课堂生活化、趣味化,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投放进去,如游戏、演讲、调查、访问、竞赛、讲故事等,这样就将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感性的生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积累一定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又萌生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觉,希望有下一次,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这时,学生就会努力地去设想那未知的领域,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有创新的理念与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这恰恰表现出创新中永不知足、永无尽头的探索精神。
在大部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需要创新,只要用思维定势来处理就可以了,这对创新而言,就形成了“思维的枷锁”,阻碍着创新的产生。
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中常常出现“老师定势”与“书本定势”,也就是说老师、学校的教育观点左右着他们的思维。
一次次分数的公布,一次次奖励与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误区;同时在学生心目中,书本上的一切都是对的,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很少甚至于完全没有去想过是否去实践去验证其正误。
还有一种就是习惯定势,如要切开一个苹果,大家都竖着切开,我为什么要横着去切呢?要弱化约束学生思维的定势,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诱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动力,才能逐渐培养起创新的精神。
伊索寓言中关于 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的故事
![伊索寓言中关于 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8777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d.png)
伊索寓言中关于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的故事
《跳出常规的精彩》
说起伊索寓言,那里面可是有不少能让人深思的故事呢,特别是那些有关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的。
就好比《乌鸦喝水》吧,那只聪明的乌鸦没有被常规的思维局限住。
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水就是在瓶子下面才能喝到。
但这只乌鸦就不一样了呀,它想出用石子让水位上升这样创新的办法。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玩拼图。
有一次,我拿到了一幅很难的拼图,我按照以往的方法,从边边角角开始拼,可是拼了好久都没啥进展,我越来越着急。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为啥非得从边开始呢?我试着从中间的一个图案开始拼,没想到,这样一来,进度变得超级快,没多久我就把拼图完成了。
当时我就特别兴奋,就像那只找到了新办法喝水的乌鸦一样开心。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啊。
我们常常习惯按照固有模式去思考和做事,但如果我们能像那只乌鸦一样,敢于突破传统,打破思维定势,说不定就能发现新的天地呢。
就像有时候解数学题,一直用常规方法解不出来,换个思路可能就柳暗花明了。
所以呀,我们要多学习伊索寓言里这种创新的精神,不要总是被固定的想法框住。
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地去尝试新的方法,新的途径。
说不定我们也能像那只乌鸦一样,收获属于我们的独特惊喜和成就,开启一片不一样的精彩天地呢。
愿我们都能拥有这种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破除思维定势
![破除思维定势](https://img.taocdn.com/s3/m/b0ab93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c.png)
破除思维定势破除思维定势:走出框架探索无限可能思维定势,简单来说,就是对于问题或事物的一种固定的、机械的思考方式。
它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我们无法看到更多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破除思维定势,意味着要摆脱既定的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思维,追求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认识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它们来自于我们的经验、教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
一方面,思维定势使我们快速适应周围环境,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产生抵触和排斥。
二、寻找心智跳跃的切入点破除思维定势的首要条件是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势,并寻找突破的切入点。
切入点可能来源于观察、提问、反思或不同领域的交叉学习。
通过改变观察角度、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从多个领域寻找灵感,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维边界,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开放的思维习惯开放的思维习惯是破除思维定势的关键。
首先,要持续保持好奇心,对新事物保持兴趣。
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地尝试、探索,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学会接受不同观点和意见。
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能够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
最后,要勇于冒险和尝试。
只有不断尝试,我们才能发现什么是适合我们的,什么能够引导我们走出思维定势的陷阱。
四、运用工具与方法除了培养思维习惯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工具与方法来破除思维定势。
例如,脑暴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通过大量的思维速写,让思维发散,尽可能多地产生新的创意。
另外,SWOT分析、六顶思考帽等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找到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五、鼓励多元化思维在团队合作中,鼓励成员们拥有多元化的思维,是破除思维定势的关键。
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给出的观点和想法都是宝贵的。
通过多样化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
六、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破除思维定势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4f8b32ebcd126fff7050b86.png)
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创新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设疑启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浓厚兴趣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这种“怀疑感”是对真理积极探求的一种潜意识,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可贵心理品质,而引疑的关键是教师的设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因此,成功的情境创设,应该是不断地给学生思维的契机,处处设疑、激疑、释疑,不断触动学生强烈的需求和动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独立思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二、渲染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课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欣赏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一些图片,开展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打折销售”这课时,教师可以扮演不同职业角色或让学生自己扮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想象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投入到数学教学中。
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玩、好胜,情感易变,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感更加深刻、更加稳定。
团队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团队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ba1e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7.png)
团队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1.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团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组织和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我们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团队在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方面的成果。
2.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背景在开始总结实践成果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了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背景。
创新思维是指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提供新颖和独特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 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启发式思维训练,帮助团队成员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
(2) 促进跨界思考:鼓励团队成员从不同领域获取灵感和知识,将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产生创新的想法。
(3) 培养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协同性,促进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
3.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活动为了将创新思维培养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1) 头脑风暴:我们组织了多次头脑风暴活动,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各种新颖的创意解决方案。
(2) 设计思维工作坊:我们邀请了专业的设计思维导师开展工作坊,通过学习和实践设计思维方法,培养团队成员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项目实践:我们选取了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创新项目实践,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通过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创新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创新。
4.实践成果总结在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提高创新意识:团队成员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多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互相信任的程度得到了提高。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新项目实践,我们成功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并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如何发扬创新精神
![如何发扬创新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5b8f98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c.png)
如何发扬创新精神发扬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培养和发扬创新精神呢?一、重视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身心健康、知识丰富、能力全面,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教育方面可以开设创新课程或者设置创新专业,促进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和实践。
二、打破思维定势要发扬创新精神,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尝试和创新。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非常容易影响他的行为方式和成功与否。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能否创新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开放、包容、大胆尝试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注重知识学习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潜力。
注重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某种学科知识,更是学习如何学习。
了解新科技、新发现和新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
四、激发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创新是有一个必要的内在驱动力的,这个内在驱动力往往与个人的信念和人生目标关联紧密。
只有在内心深处坚信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努力追求,才能不断地激发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五、勇于尝试创新需要勇气和尝试精神。
仅仅满足现状,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常常会错失良机。
因此,我们要敢于面对失败,从中吸取教训,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创新的契机。
六、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对于发挥创新力量,推动创新事业,是至关重要的。
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能有效补足团队中不足之处,实现多种资源的整合和协作。
通过合作,人们可以交流观点、洞察问题的本质、挖掘潜力、挑战舒适区、构建共识,互相激发创新精神,攻克难关。
发扬创新精神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和生命的启迪。
独立思考、不断尝试以及合作创新可以让我们拥有自己职业和生活中想要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未来的世界增添动力。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8b519351e79b896902260d.png)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能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注意巧妙的智人,是摆在每一位老师眼前的极其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帮助学生打破对“创造力”的神秘感,树立起“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
一提起创造力,很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都立刻会想到伟大的发明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
其实创造每个人都有,只是水平不同罢了。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十分“愚笨”的学生,他的老师也曾劝其家长放弃对他的教育,真可谓“孺子不可教也”,但后来爱因斯坦居然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那些自认为智力一般,自己与创造力无缘的学生,从中可以受到启示。
二、在教学中少要求学生样样搞统一,多提倡发表独立见解。
创造力高的学生一般都具有顽皮、淘气、放荡、不听话、不守纪律等特点,而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总希望学生能听老师的话,对老师百依百顺,学生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管得过死,限制过多,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搞统一、样样都好,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少提统一要求,不要让学生始终循着教师的思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发表独立见解。
三、用教师的“爱心去浇开学生的创新之花”。
有资料表明,爱心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
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思维是活跃的、创造力就能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用一些宽容和充满爱心的语言,尽量避免生硬和讽刺性的语言,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学生可能一时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如果用宽容的语言鼓励学生多想一想,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解下来,思维会立刻活跃起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122
![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122](https://img.taocdn.com/s3/m/03c9ed1fad51f01dc381f173.png)
浅谈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
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互相合作,更重要的是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消除位差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压力、相互平等的和谐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激发与保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
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其次是引导与培养。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再次是尊重和扶持。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已有局限,破除小富即安,高起点高标准推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已有局限,破除小富即安,高起点高标准推](https://img.taocdn.com/s3/m/837bedf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b.png)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已有局限,破除小富即安,高
起点高标准推
想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时常进行创新性思考也是一件很有实际效果的事情。
比如说可以找一些自己遇到的事情,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比如说换位思考,问题双方主体和客体的思路的区别,通过不同角度过去对这个问题的新一层的认知。
保持练习,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破局作用。
古人们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对大多数情况都适用。
可以针对性的搜寻一些相关的在不经意间打破思维定势的经典案例,并且组织人员抽出时间来进行创新分析,群策群力,并且适时对团体等各种要素做出适当改变。
思考问题的思路,可以说从来都不是一气呵成的,可能会在某个重要关键的地方发生卡壳,甚至一直停滞不前。
对于原有的思维,我们可以选择关注思维环节,对一些环节产生一定的思考,是否可以有其他的代替物可以代替或者发挥比原先更好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a9164abe1e650e52ea99b0.png)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思考当代著名物理学丁肇中教授曾有肺腑之言:“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一误区: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
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创新,不是简单的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高水平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用形象的描绘来比喻诗文创作,指出要发前人所未发。
而创新精神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发前人所未发,不重蹈前人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素质教育,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敢于创新。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目的的。
我们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创造性。
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提问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可疑处怀疑,在发散中扩思,在观察中联想,在鉴赏中创造,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
1.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不论是哪一本书,哪一篇文章,哪一句话,甚至哪一个标点,都要经过自己怀疑目光的审视。
有怀疑才有思索,才有辨别,才有创新。
可以说,怀疑是创新的前提。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是新课改精神,对文章整体的和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使学生自主把握课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的五个技巧
![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的五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ffe0a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d.png)
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思维的五个技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思维成为了越来越受重视的能力。
而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引入新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五个有效的技巧,帮助您培养创新思维。
一、改变环境环境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您总是待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固定的思维方式很难被打破和改变。
因此,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需要主动改变环境。
首先,尝试改变工作地点。
如果您通常在办公室里工作,可以试着去咖啡馆或者公园工作一段时间。
新的环境会让您感受到不同的刺激,激发您的创新思维。
其次,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
常常与同样行业的人打交道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可以给您带来新的观点和启发。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行业交流会议、社交活动或者加入一个多元化的团队来实现。
二、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
只有在保持好奇心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持续地寻求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好奇心呢?首先,保持对事物的疑问。
不要轻易相信一切,而应该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时刻挑战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其次,积极地寻找新的知识和经验。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或者与专家学者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
三、跳出思维框架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
为了打破这种束缚,我们需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寻找新的思维路径。
一种方法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从一个与现状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和思路。
另一种方法是视察其他领域的做法。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科学家的观察力,厨师的创意料理或者音乐家的创作思路。
四、培养合作意识创新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力量。
“两人同行,智力加倍。
”所以,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需要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可以通过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开发新产品或者参与创新项目来实现。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倾听不同的声音,与他人交流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维路径。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2b60a3f763231126edb11aa.png)
综合思维创新
综合创新不仅包含思维方法的综合,也包含了思 维对象的综合。 1、狒狒找水 2、肯德基调研 3、有两个容器,小桶的容积为4公升,大桶的容积为9 公升,问如何从井中打出6公升的水?
结束语:突破自我,幸福一生
一个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暗恋一位女同事,可 一直不敢表态。后女同事因为兴趣换了另一个 行业,临走前交给年轻人一封信。信里只放了 一张用笔戳破了一个洞的白纸。年轻人想: “她是叫我看破,不必太认真。”两年以后, 年轻人接到了女同事邀请她参加婚宴的电话。 女同事说年轻人看过信了没有。年轻人说: “看过了,你是要我看破。”女同事气恼的说: “要死啊,我是要你突破哪。”
领带的功用
1、衣服加领带美观又有风度 2、领带的背面可当手帕用,吃过东西,随时可擦 3、自杀或他杀 4、可以被太太当狗拉,被儿女当马骑 5、防止伤风 6、绑住男人 7、可以当围巾,裤带用 8、擦皮鞋 9、儿女上街,一一缚住,以免走失。
创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创新思维的深度 定义:是个人思维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事物的现状把握它的 发展过程,从具体领域进入抽象领域,从原因探索结 果,或者反过来从结果追索原因。 小故事:牧师 思维突破:机器为何不转动
打破思维定势 ,激发创新思维
PTT
时时间:2个小时 内容:创新思维方式 收益:成功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 游戏:人员分成四组:谁、时间、地点、做什么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一、思维定势的定义及特点 二、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 1、从众型 2、书本型 3、权威型 4、经验型 5、非理性型 三、创新的定义 四、创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五、创新思维的速度与精度 六、创新思维方法论
1、邻居家的鸡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38d8e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8.png)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新与实践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推动着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尤其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正处于知识储备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首先,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注定无法立足。
唯有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挑战传统、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在激流勇进的潮流中乘风破浪。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树立创新意识,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勇于质疑、敢于尝试。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要主动探索课本外的世界;在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其次,提高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精神的重要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将创新精神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必由之路。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了解社会运作规律,积累实践经验。
二是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验、制作等环节,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集体项目中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
创新与实践的过程往往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遭遇失败在所难免。
然而,失败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一个必经之路。
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做法。
只有这样,才能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强大。
此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还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决心。
任何一项创新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反复试验、不断修正的过程。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45b84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a.png)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培养创新精神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本文将探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和意义。
一、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意味着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方法,并能够产生独特、有价值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在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成为了成功的关键。
培养创新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1. 开放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要放下成见,接纳新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可能性,不断学习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 激发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培养想象力需要进行各种启发性的练习,如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参与有趣的头脑风暴活动等。
3. 鼓励冒险:创新需要冒险和试错,鼓励自己去尝试新的事物,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 多角度思考:培养创新精神需要具备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陷入思维定势。
5. 学会合作:创新往往是团队的智慧结晶,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不同人才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点子。
6. 不断反思: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从成功和失败中寻找经验,并不断优化自己的创新思路和方式。
三、创新精神的意义1. 促进个人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职场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培养创新精神可以使个人在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提升职业发展的机会。
2. 推动社会进步: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个人,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产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 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了个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从而提高生活的积极性和乐观性。
4.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主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除思维定势 培养创新精神摘要:消极的思维定势能束缚人的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枷锁。
本文列举了消极思维定势三方面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了破除定势影响培养创新精神四个方面的举措,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定势 思维定势 创新精神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习惯于单向思维和顺向思维,不善于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把阻值分别为3欧和9999欧的两只电阻并联,则它们的总电阻值约等于____。
许多同学墨守成规,仍按公式12111R R R =+计算求解,却没有想到根据电阻的概念,当两个阻值悬殊很大的电阻并联时,大电阻已基本不起作用,其总电阻值约等于小电阻的阻值。
(2)教师传授知识时,对某些方法的偏爱而造成绝对化,也是学生产生定势思维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岸上有人以不变的速度V0用绳子拉船靠岸,求当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小船的速度。
此题若让学生解答,绝大部分学生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定势思维),会得出如下结论:收绳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V1就是小船的移动速度,V1=V0cos θ。
学生的解答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的定势思维过强,发散性思维过弱。
他们一见到一个矢量三角形,就把斜边往直角边上投影,而毫不考虑题目的具体条件。
(3)受日常生活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
学生认识事物往往从观察开始,而长期的经验观察也往往形成很多对物理问题不正确的思维定势。
例如,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 )A.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从这道典型题目的解答中,反映出了日常生活经验定势思维的强烈影响。
有38%的学生选A。
问其原因,回答说:“离得远就小。
”表面上看是视觉的通常经验,因为站在平面镜前的人直接观察自己的像确实是变小了,这是视角变化所致,但实质是定势思维的作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受思维定势影响而与物理学重大发现失之交臂的也屡见不鲜。
比如洛伦兹等人曾走到了发现相对论的边缘,也曾提出了收缩假说,但仅仅是为了解释迈克尔孙实验的以太零结果,是从数学上凑出来的。
因为他们对牛顿的时空观仍是深信不疑,并加以采用,这正是定势思维的桎梏。
只有爱因斯坦独具慧眼,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和偏见,提出了与牛顿时空观截然不同的新的时空观,从而创立了相对论。
破除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个思维混乱、逻辑推理能力差的人是很难学好物理的。
若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必须强调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譬如,对于学生不太容易把握的较快的物理过程,可以采用“慢镜头”方式来分析;对过程较复杂、物体个数较多的情况,可用作图的方法进行分析等。
在这种分析过程中,研究物理变化的规律及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挖掘出潜在的解题条件,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从而迅速、准确地确立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训练,能使我们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灵活性、概括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素质得到提高。
不仅如此,我们更应从发散思维角度,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个方向去探寻方法、途径,以求得创新的信息。
一般来说,物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反映和描述物理现象的规律也有内在的联系。
因此,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和解答。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探讨和寻求更好更简便的解法,以形成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立体结构,也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高三复习中有如下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再推此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甲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和以做的功各为多少?当学生做完此题后,我鼓励学生,“能否用其他方法求解?看谁的方法最多最简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给出了许多解法:有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的,有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解的,有用平均速度和动能定理解的,有用图象法解的。
解法各异、繁简不一。
通过一道例题,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力学的大部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做题本身。
达.芬奇的老师曾说:“即使同是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在某些条件下,变换角度就会有发现和创新。
“磁可以生电,电可不可以生磁呢?”正是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法拉第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从多角度设计问题,例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量多测”、“一仪多用”等,可以使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打破单向思维、定向思维的束缚,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发散性。
从而跳出物理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第二、采取讨论式教学,在集体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法也是激励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学生间的讨论,使思维活动在相互评价中上升,在辩论中求得真知。
例如,在复习“功”时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质量为m 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
求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要求学生给出结果并让大家评论。
老师和学生在热烈和谐的气氛中不仅将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对问题的模糊认识、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也得到了纠正和澄清。
再如,这样一题“假如某一时刻,地球突然停止自转,根据你学过的力学知识,设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此时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学生联想的波涛会在思维空间向各个方向奔腾,在热烈的讨论中将会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激励他们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相互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引导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并使之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
第三、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
开放性问题的特点:一、没有已知的确定的答案;二、问题的答案一般都不是唯一的;三、一般都缺乏思考所必须的信息;四、没有确定思考程序和步骤。
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应尽量地开阔思路,不要光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那样就会自然而然地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
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设M 是太阳的质量,m 是它的某颗行星的质量,R 是行星的轨道半径,T 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由此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是2324R M GTπ=”。
若老师照本宣科,这段内容就失去了很多光彩。
而我则接着例解的形式作如下分析变换:①从结论2324R M GTπ= …………………⑴ 可得太阳的密度343M R ρ=π =3π/GT 2或 ρT 2=3π/ G=常量。
②将(1)式变换为3224R MGT=π常量,这样,又得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
③推广,对某天体,当其卫星轨道半径一定时,由(1)式可求得卫星绕行周期2T=…………………………………⑵在地球表面上有GMm/R2地=mg ………………………………⑶由⑵、⑶式可得2T=。
它很相似于单摆周期公式。
将R地和g 值代入可得:T≈ 84.6分,所以要发射一颗周期是80分钟的人造卫星是不可能的。
该例看起来平淡无奇,但经老师稍加变换后,学生便觉得奥妙不尽、知识无穷。
不仅激发了求知的欲望,而且拓宽了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培养学生从无序视角看问题。
从本质上说,物理思维模式属于一种定势思维。
定势思维是思维有序性的发展。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一是使学生的大脑思维系统充分开放;二是使大脑思维远离平衡状态,从小涨落变为大涨落。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一个人如果头脑中条条框框过多、或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那将会扼杀许多有用的创意。
教学中多用启发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多视角去刺激学生的思维,打破头脑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激发其联想能力,产生更多的新观点,。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无序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来一番“头脑风暴”,让学生的头脑真正开阔起来。
比如,在单摆的教学中,教材上给出的周期公式是T=g?一般学生常常认为:g就是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m/s2(恒量),方向竖直向下(不变)。
这种理解就重力场中的单摆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单摆教学中,学生头脑中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须让学生的头脑充分开放,还可给出更多的单摆例证:如在以加速度a 匀加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中观察单摆的运动,则此单摆的周期为多少?若电梯以加速度a 向下运动,则单摆的周期为多少?若在航天飞机上悬挂一单摆,其周期等于多少?若单摆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做简谐振动,其周期为多少?一小球在一光滑的半径为 R的球面内做简谐振动,则此小球的振动周期为多少?若此单摆质量为 m,电荷为q,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 ,则单摆的周期为多少?这样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或情境时,就能自如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人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就会有许多奇迹的创造。
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禁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1.《物理教育心理学》,乔际平邢红军,广西教育出版社2.《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3.《辩证逻辑原理》,赵总宽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