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研究
2 1一 l 0 0 l
创 造 牲 地 使 用 新 教 材 的 研 究
①马喜清
摘
②陈
艳
要: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 为什 么要 重视对新教 材的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 , 首先必须来研究新教材 的特点 , 次从七个方 其 新教材 研究
2 充 — — 多 向 思 维 , 拓 思 路 . 扩 开
3调 整 — — 回归 生 活 , 时 俱进 . 与
调整包括 内容的调整 、 顺序 的调 整 、 形
3继承 与创新结合—— 注重 反映社 会 式 的调整等等 。调 整无 论是哪家版本 的教 .
部分 , 但不是教材的全部。那么为什么要重 发 展 和 最 新 科 技 成果 材 , 于受 地 域 和 学 生 实 际 的 限 制 , 由 以及 文 视 对 新 教 材 的处 理 和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呢 ? 新教材 吸取了新的科技成 果和反 映 了 本教材本身的局 限, 教师使用教材上不可能 首先 是优化教学 内容 的需 要 , 目前 在 最 新 的 社 会 发展 状 况 。强 调 课 程设 计 思 想 , 完 全 通 用 , 这就 得 根 据需 要做 必 要 的调 整 。 课 改 过 程 中存 在 着 重 形 式 , 内容 的倾 向 。 加 强 了课 程 与 社 会 发 展 联 系 和新 科 技 成 果 轻 4探究—— 以疑促思 , . 体验感悟 只 注 意教 学 形 式 的 花 样 翻 新 , 而 教 学 内 容 的联 系 。在 内 容 上 做 了较 大 改 变 ,推 陈 出 本次课 堂改革的一项重 要任务 ,就是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作、 探究式学习
践延伸 的学习 ,这也 是教 师处理教材 的一 所 谓 简 约 就是 教 师 对 教 材 进 行 挖 掘 、 梳 项重要的任务。 材 倡导 了学生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教学 方 理 、 缩 。从 而 使课 堂 教 学 内 容化 简 为易 , 浓 以 作者 单位 : 内蒙古 赤峰 市红 山区逸 ① ② 式 。 在 各 种 新 教 材 中 , 一 致 、 突 出 的 一 简 驭 繁 。那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最 最 以较 少 的 时 夫小学 ; 内蒙古赤峰市松 山区大庙寄宿制
创造性使用教材艺术论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艺术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而教科书却是一个“静止的文本”如何让这个“静止的文本”变成“动态的是生成”,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艺术。
艺术一,合理变更教材,用活教材。
[案例一]教材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册“找次品。
”教学活动:1.课件播放“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号”爆炸事件。
(1)师:看了这则报道。
谁来发表一下意见?(2)指明说说自己的看法。
2.师:此类事件是否在国内发生?请看----(播放“三鹿毒牛奶”事件报道。
)(1)师:你们又有什么感想了?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指名汇报。
学生兴趣高涨,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师总结: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我们把它叫做次品次品的危害多大呀!所以我们必须严格的检测产次品,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反思:教材是这样呈现的:直接出示例题从5个中找一次品。
这样呈现,使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学习的动力。
我便调整教材的呈现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当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案例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活动: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再出示两只小鸟图,引出帮小鸟给三角形分类。
再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1.尝试分类。
让学生把手里的三角形分一分小组讨论完成。
使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分类。
2.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下列三角形进行分类(1)同桌互相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从哪个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学生自主操作给三角形分类。
3.反馈(1)按角分。
①学生展示、说理;②介绍各三角形的名称;③形成正确认识——小游戏:猜猜是哪种三角形?(2)按边分。
展示、说理——认识等腰三角形、介绍名称——认识等边三角形、介绍名称三、课堂总结.课件出示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那么: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认;“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
再好地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
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详细依据什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展思考和探索。
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详细化,表达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详细要求。
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
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
假设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展取舍、整合。
二、依据学生情况而定。
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珠活生生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兴旺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
他们各有各的特色。
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
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
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
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让教材拥有生命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 习方 式的 教材体 系
在提倡学 习方式 多样 化的今 天 , 任 何 一种单一 的学 习方式, 都会降低学生 的学 习兴趣 ,窒 息学 生思维 的创造 性。
基 于 这 种 理 念 ,教 师 必 须 重 新 建 构 教
生 活 “ 型 ” — 让 学 生用 自 己 手里 的 原 —
个 又 一 个 的 数 学 问题 , 学 生 在 课 内 使
所 学的数学 知识在 课外 得到扩展 和延
续 。让 学 生 真 切 体 会 到 数 学 来 自生 活 ,
又 服 务 于 生 活 , 生学 习数 学 的需 要 。 产
一
小组 , 分组活动 , 实地考察 , 统计 前幢
教材编排方式上都作 了更新 , 为教师选 择、 重组 、 用好教材提供 了丰 富的资源 。 其实教材无论如何更新 , 恐怕都不能适 用于 所有学 生 ,材 ”要 为特定 的人所 “
用 。 此 , 有 教 师 的 教 育 智 慧 充 分 发 因 只
进学生全面发展所用。
化, 又增加 了一把小棒 , 出 : 提 () 1 这时会有新 的可 能性 出现吗? ( 用这些小棒摆 ☆或猜 一猜 会剩 2)
几根?
电视 机 垃圾斗 广播
4×9X1 3 = 6台 4X9X2 7 = 2个 4×9X2 7 = 2个
然后抽象 出:
、
实现 “ 本 世 界 ” 学 生 书 与
口 ÷5
现 实生 活 的沟通
口 ÷1 数 可 能 是 几? O余
孩子们理解 “ 余数要 比除数小 ” 这 1 .让学生在 生活情景 中建立 “ 原
型” 抽 象知 识 , 个 道 理 是 借 助 了摆 小 棒 这 一 活 动 :如 “
教学论文 创造性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顺序调整,拓展和删减教学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顺序教学内容的拓展、删、减。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
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教学,例如,笔者把Go for it下册第9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 ? 安排在下雪之后,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南涧看到雪景可说是十年罕见。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 3、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 4、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 5、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 6、实践用教材教、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 7、理解和尊重儿童。
• 8、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的艺术。
教师在备课前要做到以下三点:
• 1、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 2、专研教材,吃透教材。 • 3、依据教材,重新处理教材。
教师应该怎样专研和吃透教材?
• 1、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
• 2、挖一挖教材背后的历史内容。 • 3、的教材观。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有效教学 ——经典案例评析
第三章
培训人:周 弘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 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 区的实际情况,更具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 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 间,把教材加工成有结构的“学材”,实现教师价值引 导 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要求,也是 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实践。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
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
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我校数学教师经过讨论提出了选择“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的校本化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尝试性和探索性的研究。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1、理论学习与培训。
每个实验教师都认真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当代教育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
通过具体的理论学习,大多数实验教师能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能及时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2、调查、座谈在使用新教材方面的实践及个人已取得的实践经验。
了解他们在数学教学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包括怎样创造型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有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又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等。
3、研究重点的细化和具体分工。
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我们针对研究目标及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由于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各有不同,因此老师们决定把研究重点按年级进行细化。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1、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老师每人上一节观摩课或是研究课。
并由学校领导、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数学教师共同评课,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讲课的老师写出教学反思,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们收获很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实效课堂。
例如五年级教材中的植树问题,我们分两组教师两套方案设计这节课,一套是完全按照教材安排组织教学,遵守教材顺序,每一种情形的植树问题分三节课完成。
第一节课突出解决“两端都要栽”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强化这一类型的变式训练(求总距离或间隔距),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二节课以“两端都不栽”为主要学习内容,放手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掌握解题要点,然后引导学生与例1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第三节课则让学生通过复习与猜想,以“只栽一端”为重点,全面了解植树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做 数学 中学习数 学 , 在创造 数学 中学 习数学 , 因为 只有通过 自己的活动获得 知识 , 才能真正 掌握和灵 活
运用知识 。
案例 1 教 材
置。 当摄影师把小数点再 向左移一位 时, 四位数大哥却 变得更小了。 摄影 师只好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 , 四 位数大哥才 恢复了原来 的大小 。同学们想知道这其 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把这道题改为 :
0 1 口 3 4 5 6 口 口 9
下 面 是 师 生 的对 话 。
师: 1与 3 间的“ 该填什么 呢? 之 口”
生: 肯定 是 2 。 师: 为什 么呢?
、
创设情境 。 让教 材“ 起 来 活”
教学要避免“ 照本宣科” 否则学 生就会更加觉得 ,
得生 动起来 了 ,学生在填空 时无形 中记住 了 1 0个数
学生 积极 主动学 习呢?这就需要 教师精心 设计情境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 如有一位老师 在上“ 小数点 位置移动引起小 数大 小 的变化 ” 一课时 , 没有用教材上开 门见 山 、 直接 开讲 的方式 , 而是用下 面的故事 引入新课 :
有一天 ,整 数王 国来 了一位不 寻常 的小客人—— 小数点 , 热情好客的整数们 见了这滚圆小 巧的小 数点 , 都非常喜欢 它 , 纷争着与 它摄影留念。 纷 只见四位数大 哥 99 9 9高兴地把小数点请 到 自己中间站好 ,可是 , 当 摄影师正准备拍 照时 , 却发 现四位数大哥变小了 , 变得
的原因吗?小数大小 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呢?
《 组合图形的面积》 一课 中的内容 : 求左 面图形 的面积。
(完整版)创造性使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
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育的技巧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精确的课程意识,发明性地使用新教材,切忌“教教材”。
②课程开发。
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③内容处理。
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
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
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
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
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5小学教学参考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和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实际上,教材到课堂教学之间还存在着一段距离。
那么,怎样跨越这段距离,使教材能充分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呢?一、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前提1.不能心中无数,目标是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指明的方向。
事实上,教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材只是教学理念的文本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话题”、引子,是学科内容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
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也只有在真正弄懂教材编写意图和明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
例如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只需要初步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而二年级上册的“统计”一课则强调学生充分地思考和尝试调查方法。
另外,除了一年级的简单回答问题之外,还增加了猜测活动。
如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时,把二年级“统计”一课所应达到的所有教学目标在课中全部体现,甚至个别处的处理还有“拔高”、“深挖”之意。
这样的教学,缺乏单元知识结构意识(一节课在教材这个单元中的作用,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对教学目标把握不明确,并且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
而另一位教师发现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人教版)“位置”这一单元编排在“第几”这一单元之后,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教学“第几”时,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前”、“后”、“左”、“右”等。
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位教师执教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将“位置”一课的教学放在“第几”这一单元之前,实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它们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使我们认识到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即教科书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教师完全有权利对它做出适当的“剪裁”,创造性的使用它。
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是教材的普遍性与本班教学实际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作为非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如何依据新理念,活教旧教材,变得尤为突出和十分重要。
下面就数学教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是我们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教材的指导思想,只有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简单的数据处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八册)所呈现的例子是某地区四年级同学的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数出各巷有多少同学,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因为教材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教材的意图也是把重点放在数据的统计上导致学生不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也就不会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此节课时,大胆地改变了教材内容,结合学校要办特长班的实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姓名上涂上规定的颜色(如特长音乐的就涂上红色)。
然后让学生数出参加特长的人数,引导学生在这些数据上加上“特长名称”、“人数”等词,制成统计表。
再观察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当学生掌握了数据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表的制法后,再让他们利用这些知识调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制成统计表。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
再好地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
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具体依据什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
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
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二、依据学生情况而定。
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珠活生生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
他们各有各的特色。
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
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
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
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基本原则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根本原那么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根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随着课改不断深化,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用在教学理论中。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随意解构教科书的现象。
因此,如何把握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度,应该怎样科学、积极、合理地使用教科书,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效劳,为学生的学习效劳,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拟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教师既是教科书的使用者,也是教科书的建立者。
教师应该对教科书编者的课程思想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有足够的认可,假设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名义,随意夸大教科书使用者的权利,那么会对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以为,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空间主要表达在这样几个方面:1、新的阅读观念告诉我们,对一篇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和一元的统一,教科书编者对文本的解读或者编者所选择的解读,未必就是最恰当的,更不能说是唯一正确的。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文本的原初理解更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因此,创造性使用教科书,首先是教师应该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盲从于教科书编者的解读,更不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展教学。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绝大多数采用主题单元构造,有的是不同构造并行但以主题单元为主。
这使得教科书编者会根据单元的主题需要去解读文本、整合文本,也就有可能对文本提出新的打破常规的解读,或者强调文本与其单元主题相匹配的有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其他内涵。
教师应该审视编者对文本的解读和处理,并将自己的思想整合到教学之中。
2.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拓展新课标的教科书,普遍特点是选文的量较之以往的教科书有明显增加,应该说,这是切合语文学科强调阅读积累根本规律的。
假设合理使用,能对改变学生阅读量太少,教师解析太细、讲得太多的场面有所帮助,但客观上也必然会增加教学负担。
在尊重教材中突破教材——创造性使用课标教材四法
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补充, 使
!!!!!!!!!!!!!!!!!!!!!!!!!!!!!!!!!!!!!!!!!
列繁琐的方 法: 101×78- 78= (100+ 1)×78- 78= 100× 78+ 78- 78= 7878- 78= 7800 。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f 变 化 的规 律 , I 1
— —
【 实验结论】铜 绿是 由铜 、 、 和碳元 素组 成的 。 氢 氧 二、 探究铜 生成铜 绿的条件
【 阅资料 】 绿 的化 学 式是 C 。 (H)L ) 匕受 查 铜 u () : (
热会分解生成三种 氧化物 。
铜 绿 分 解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0
例 如 : 学 用 双 氧 水 加 热 制 取 氧 气 实 验 时 , 按 如
【 猜想 与假设 】 据铜绿的组 成和 查阅 的资料 判断 , 锏
绿 可 能是 铜 与 氧 气 及
成的。
人敦版 .q 纵化学 教科 书 ( /  ̄ L 上册 ) 7页上 的实验方 案 3 进干 操作 , , 难 观 察 到 如教 材 图示 的 木条 复 燃 现 亍 学 #极 象 、敦帅就应追 问学 生 : 这是 为什 么?难 道真 的没有 氧
铜
清 石 灰水
川 、 现生 活 巾的化学 等方 式 丰富课 程资 源 , 冉 以形象 而
卜 的 课 程 内 容 的呈 现 , 效 促 进 教 科 书 、 师 、 生 更 富 有 教 学 深层 次 的 心 灵 沟通 与 交 流 ,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更 具 针 对 性 使
j 效性 。
【 计 验 】 没 0
( ) 芳 从 其他 铜 器 上 取 卜适 量 的 干燥 铜 绿 , 网 1 1小 按 , 装 进 t 验 。 在 实验 过 程 中 , 察 到 : J t 观
图 2
实验 较 长 时 间后 , 现 发
~
试 管 中 铜 片 最 先 生 锈
“以人为本”创造性使用教材
第二 , 造 性地使用教材 , 设计 适 合 学 生 发 展 的 教 哪 些特 点 。 毋 需 教 师 声嘶 力竭 的 阐释 , 学 生 学 生生 命 活 力 促 进 学生 成 长 的 需 要 。 学过 程 ” 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对“ 圆的 认 识 ” 豁然开 朗, 为 自己 的 发 现 而 强 调 直 接 经 验 。 尊 重 学 生 的 个 人 感 受 和 独
欣喜。 这 节 课 给 学 生们 以 信 心 : 数学 就 在 我
特 见解 , 使学 习 过 程 成 为一 个 富 有 个 性 的
过程 。
1 明确 原 则 , 用教材教 , 而 非 教 教 材
的处理上 。
们生活中; 这 节 课也 给 我 以 启 迪 : 创造 性 的
教 师教 学 的 创 造 性 首 先 体 现 在 对 教 材 使 用 教 材 , 首 先 要 使 教材 生 活 化 。 因为 生 活
性 的 使 用教 材 进 行 了 分 析 。
关键 词 : 以人 为 本 创造 性 教 材 中图分类 号 : G6 4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o i 3 ) 0 2 ( c ) 一0 0 0 6 -0 1
创造性 的使 用教材 , 激 发 学 生 创 造 性
一
位美 国教 师 在讲 Ⅸ 美国独 立 战争 》
的 教 师应 该 使 课 本 上 的 知 识 “ 活” 起来 。 导 思 维 , 就要使教材知识问题化。
教 学论 研 究 指 出 , 从本质上讲, 感知 不 是 学 生 产 生 学 习欲 望 的 根 本 原 因 , 产 生 学 习 欲 望 的 根 本 原 因是 问题 。 没 有 问 题 就 难 以诱 发 和激 发 求 知 欲 ; 没有 问题 , 学 生就 不 会 进 行 深入 的思 考 , 那么, 学 习 只能 是 浅 层 的 和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理论和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论和实践【摘要】本文所提的观点是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科书进行通读和钻研,并且吃透,在讲授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还要对其进行发散和延伸,这样才能实现对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性教科书【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84-01教科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标准和参照,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往往是死板而唯一的,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
如今,新课程理论出台,要求教师应当将教科书有效利用,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所以教科书已经不是一种唯一且死板的知识载体,而日渐成为师生沟通和对话的话题和平台。
1 通读教科书教科书虽然不是中学化学的唯一的教学资源,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实现自身对教科书的理解和吃透。
教师只有对教科书进行钻研并且领悟,才能站在比较高的角度高屋建瓴的实现对教学书的创造性使用,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盲点,最大限度的将教材灵活运用,使教师和教科书都能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向更深邃更广阔的化学道路。
钻研教科书首先要对中学化学教科书进行通览,明确教科书布局的逻辑系统,综观化学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全局,巧妙的安排教学的进度,避免重点和难点因时间安排不合理而漏下。
通览教材不仅能掌握中学化学教学全局,还可以在细节方面分清主次。
2 吃透教科书中学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科书的设置通常是理论居多,并且一些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亲手做实验才能获取。
教师只有在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之上将教科书的理论和实验过程的细节吃透,才能灵活指导学生,实现对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
教师若想吃透教材,首先应当理顺教科书内容直接的内在联系和其暗含的内在逻辑性,并且要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经验出发,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给学 生 而 是 以 学 生 发 展 的 视 角 接 受
的视 角来 解读 教材 文 本
。
教师 不 需 要 彳 FI L 的 州 解 丁 教材 是 唯
, ”
只需 把 教
“
,
…
综 观 那 么 多 不 同版 本 的 新
一
教 师作 为参
,
材 中 的 内容 传 投 给 学生 就 可 以 了
一
教
”
教 材都体现 出 了这 样
新 教 材 的 弹性 设
也 有 研 究 者认 为 教 师与教 材是
,
“
同 时 教 材 因 其 自身 的 局 限 性 不
, ,
种 合作 的 关 系
二
者都 是 为 了 最 大
,
可 避 免 地 会 出 现 欠 缺 或 偏颇
,
教 师通
,
计 客 观 上 给 教 师 创 造性 地 解 读 教 材 和 学 生 自主 理 解 教 材 留下 空 间
,
相 遇 理 性 的 碰 撞 和 情 感 的交 流 是 对
对教 材 的
及 来 源 于 生 活 的 现 实教 材 等
。
这源于 纲
一
话 主体
“
“
彼 此 接纳
”
”
和 各 自向对 方 的
但 是 都 隐含 着 这 样
,
课 程 改 革 改 变 了 过 去 教科 书
,
一
本
精 神 敞开
,
。
学 生 是 教学 活 动 的 出 发
”
课 改理 念
,
按 照 课 程 标 准 编 写 的新 教
,
威 教 师 只 是 教 材 的 被 动 消 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研究摘要: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同教师进行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对教育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随意解构教科书的现象。
因此,分析影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因素、讨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则、探索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策略、建立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保障机制就显的尤为重要。
笔者将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或论述。
关键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引言新课改以来教科书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而且这种资源的价值只有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动态地生成。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依此为出发点来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科书,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一、影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因素分析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案例分析,将影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教师自身来说,包括教师教材观、工作态度、个人实践性知识;从外部因素看,包括学校领导的态度、学校评价方式、学校文化等。
(一)教师的教材观教材观是指对教材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
观念指导行为,教师的教材观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材再开发活动,反之,教师的教材再开发行为也会折射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看法。
传统的“圣经式”教材观认为,教材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可变动的“圣经”,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这就认定了教师在运用教材进行自主教学的不可能性,教师也没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只需要服从教材的安排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教材观的指引下,“教教材”成了教学的过程和目的。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教材的灵活性增强,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开发教材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材观,变“圣经式”教材观为“材料式”教材观。
“材料式”教材观认为[2]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之一,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服务;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拥有自主改造教材的权利。
(二)教师的工作态度案例一:X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除了承担两个不同年级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外,X老师还是学校的工会主席,参与管理着学校的大小事情。
X老师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开始上早自习,白天有2一3节语文课,晚上还有一节晚自习,课余还得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很是辛苦。
在这样繁重的工作压力下,X老师并没有因此忽视自己的工作,每次的备课上课都认真准备,每次的学生作业都认真批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X老师还主动买来《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尽力地与新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
可见,X老师的工作态度是积极认真的。
事实也证明, X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的普遍可。
某语文教师因为没有时间备课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个教学课件,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也没有对这个课件进行再创造,就直接用于自己的教材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可见,教师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到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是否真的愿意去践行新课程的要求,也会影响到教师是否愿意主动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三))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考评制度是影响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程度最深的外部力量,目前,考试评价方式是我国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衡量指标,考试测评成为中小学各项工作运转的总指挥棒。
考评制度潜在或显明地制约着教师教科书使用的价值倾向和衡量指标的确立。
处于重视知识授受和追求全面素质养成的两种侧重点不同的考试机制下,教师要对同一套教科书进行评选的着力点必然有所差异。
除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外,校长的领导风格、城乡差异、课程资源等因素也会制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程度,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则虽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一旦错误理解其内涵将造成不可忽视的严重后果。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教师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出现“开发课程资源冷落课本”、“过早过多无限制补充内容”[3]等错误取向。
为了避免教师随意解构教科书等错误现象的发生,必须制定一套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原则。
(一)尊重教科书原有的呈现方式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指教科书的外在结构,它是一套教科书的框架和骨骼。
它既是教科书形式的体现,又和教科书的内容密切联系,是教科书编写意图和课程思想的主要载体,保证了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统一,我们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尊重,否则很可能消解了教科书编者精心设计和编制的积极意图,而因随意解构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
如以人文主题或生活主题编排的教学单元,它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教学情境;如果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则使这一切丧失殆尽。
因此,创造性使用教科书不仅是一个解构的过程,而且是遵循教科书原有呈现方式和教科书建设规律进行建构的过程。
[4]关于这一原则,也有学者不支持,而提倡“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5]但是笔者仍坚持不改变教材呈现方式这一原则,因大部分教师能力和精力有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收集大量材料并重新梳理与组织,做不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二)遵循学科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既指教学的规律,也指学习的规律。
它们分别有着丰富的内涵,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
比如,语文学科的学习特别重视积累,但这个积累不是机械的积累、割裂的积累,而是以一定的阅读为基础的积累,是在一定的整体语境和特定情境中的积累。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放弃文本的整体阅读,把文本中的各类知识梳理出来积累,这样的做法我们以为极不可取。
再如,语文的阅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一篇文本的教学资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如果单纯着眼于某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去整合文本,显然算不上是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三)切勿为“教”不为“学”案例二:复句是九年级上册教材里的内容,共有并列、递进、选择、假设、转折、因果、条件等七种复句类型,分散在教科书的各个单元后面。
X老师认为这样太零散了,因此决定把这七种复句类型放到一起进行教学。
老师在一个课时内上完了这七种复句类型,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
在上课的时候笔者注意到,这节课不像X老师平时的课堂那样学生有很多参与的机会,在每讲一个复句类型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出示了几个例子后就完了,学生一直是被动地跟在老师后面,有些学生的表情甚至很茫然。
课后跟几个学生闲谈的时候,有学生就反映“今天的课很无趣”,还有的学生认为今天的内容“没听明白,速度太快了”。
当研究者把学生的想法告诉X老师的时候,X老师说自己也意识到了今天的课上得“有些失败”,“我会在自习课的时候让他们(指学生)再练习练习,我想,在练习中他们会逐渐掌握每个复句类型的”。
[6]从以上案例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切勿”:切勿单纯从便于教师的教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有效出发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和改造;切勿从长期的教学习惯出发,对新的教科书体现出来的课程思想和学科理念缺少深刻的理解和应有的认同,把教科书改造得和其陈旧的教学习惯相一致;切勿单纯从应考效果出发,把教科书改造成便于知识梳理和训练的复习资料;切勿缺少对教科书有关内容的全面把握和审慎研究,将自己对某些教学内容的偏颇和片面的理解,强加在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之中。
三、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策略教师掌握一套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有效策略将更有效地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从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总结出如下几条策略:(一)巧妙拓展教师要深入分析教科书,发现缺失的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填补”之。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既应该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更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大量阅读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比如小学语文中的《跳水》省略了托尔斯泰原著的后一段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原文本的理解,降低了教育价值,因为有最后一段的原文才是人性的真实表现,有助于孩子全面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那么,要填充它的话,教师就必须知道这被空无的是什么 (“船长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捅了一下似的,大声地呜咽起来。
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自己的船长室里去了”)。
从理论与现实上,学生与教师都可能比编著者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理解编著者。
[7]案例三: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就巧妙拓展,将自己选编的相关内容与课文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团优势的教学“块”。
导入新课时,她将“补充阅读”上的《人类的秘密仓库》引进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认识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热情。
精读课文时,除了纵向联系以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灯》一文。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支撑,强化了学生“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的意识,更让学生学会了怎样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
此外,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拓展不仅仅指教师,学生也要扩充,比如,根据所学内容,提前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
(二)大胆改动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并非精品甚至存在缺陷的课文也被编入教材。
面对这样的课文,教师就不能把它奉为“圣经”,亦步亦趋领着学生围着教材“多情”挖掘,而应大胆改动,变“废”为宝,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不可多得的“资源”,在对比、修改中提高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案例四: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夏夜荷花》就有明显问题:作者没有写出夏夜荷花的清新、清香,却硬加上几大段“不娇贵”、“不孤傲”、“毫无私心”的标签式的赞美。
面对这样缺少美感、说教味很浓的课文,窦桂梅老师大胆超越教材,大动手术:学习“一根根荷箭亭亭玉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时,引导学生回忆叶圣陶在《荷花》中对荷花具体描写的句子,补充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干瘪的句子丰满起来,让夏夜的荷花真正迷人起来;学习“荷花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一部分,先让学生讨论,批判性审视穿靴戴帽式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去掉这些“标签”,改写这一段文字,让学生在创造性的阅读中真切感受到荷花带给人的好处。
(三)回归生活语文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
名师们充分利用语文与生活天然的姻缘关系,常常有意识地将鲜活的生活素材揉进教材,融入课堂,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