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一)孟子与告子辩
1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与性与?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bei)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也与?
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6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6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7今者吾丧我。
8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9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10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三、孔子
(一)仁学思想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天命论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
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2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中国哲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导读: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这句话,你仔细思考,实在是太妙了。
似乎在揭示一个很大的真理。
其大无外,就是说大到无边无际,想象不到头;其小无内,又说小到无边无际,或者说无限小,要多小有多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其大无外”包含“其小无内”呢,还是“其小无内”包含“其大无外”? 或者说两者一样大,没法比较。
你再细细去把这句话套在现代物理的两个极端物质上:宇宙和夸克。
常识告诉我们宇宙肯定包含夸克,毋庸置疑。
就像我们现在在发问:夸克之下还有“夸克”吗?所以你要想到一个理解。
那就是大到无边一定会碰到夸克,小到无边本身就是大到无边。
两者其实是一个概念。
有自我矛盾的嫌疑,但太妙了,符合常识,符合现代物理研究的方向。
就好像矛和盾的故事一样。
到底是矛锋利,还是盾牌坚硬?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你思考一下吧。
本章主要内容为大家介绍灵遁者先生在《变化》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内容如下文。
内容如下: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还有一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
”到底我们该听那句话。
虽然我们现在发现了光子,夸克,电子等等基本粒子,仿佛再要细分这些基本粒子,看起来有点遥不可及。
但是我深信对于电子,光子,夸克这样的粒子的认识,我们才刚刚开始。
仅仅是打开了门。
我们的设备,我们的知识积累远远不能征服这些。
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现在知道了,夸克有六种。
分别是:它们是上、下、粲、奇、底及顶。
而且我们对于夸克的了解,是通过观测强子得来的,不是直接观测。
对于现在的探测设备,探测技术,我上面已经说了,对于夸克这样的强子,夸克等这样的尺寸,远远不够。
所以要想知道夸克能否再分,自然就是纸上谈兵,不可把握的事情了。
我相信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敢断言的。
但是现在观测和理论显示6种夸克的质量是不同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某种不同和内在差异。
随着深入的研究,我认为夸克可以被再次分解和解刨,发现新的东西。
同样光子,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也会被深入分析,发现新的东西。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中国哲学经典句段背诵张恕忠一、老子(一)道论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9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道常无名。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法自然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智慧出,有大伪。
7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反者,道之动。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弱者,道之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一、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传统。
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碰撞和融合。
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当属《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到了今天,依旧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二、好句摘抄1. 老子《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道德的独特理解,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2.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修身,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3. 庄子《逍遥游》:“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将知识分为大知和小知,表达了对于真知的追求和对于琐碎知识的嘲讽。
4. 墨子《兼爱》:“兼爱非攻,是谓以德报怨。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化解仇怨,倡导爱与和平。
5. 孟子《尽心》:“知止、万物齐焉;知止、天地悟。
”孟子强调了知止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与天地相应。
三、感悟中国哲学的精髓在于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每一句经典的好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智慧,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这些好句中汲取智慧,助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宝藏。
在我看来,这些好句摘抄不仅仅是抽象的言论,更是蕴含着对人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通过认真阅读和体会这些好句,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进而指导我们更好地修身养性,塑造优秀的品格。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家们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等问题的思考和探寻。
这些思想传承千年,至今仍然发光,对于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交往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老子说静的经典名句
老子说静的经典名句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有许多关于“静”的名句,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十个经典名句,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这句话表达了道常无为的理念,即通过不做任何事情,万物自然而然地达到和谐的状态。
2. 安于无为,可以动于静。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安于无为的状态,心静如水,反而可以在静中找到动的力量。
3.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这句话告诉我们,太上者,不用言语也能被人知晓;其次,亲近并赞美太上者;再次,畏惧太上者;最后,轻视太上者。
如果我们能够信任太上的道,就能够实现事业的成功,百姓也会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4.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救救人,故无救人之心。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这句话表达了常善救人的重要性,只有经常帮助他人,才不会被他人抛弃;只有常常救助他人,才不会心怀救人的心思。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三章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在于了解他人,明智在于了解自己。
胜过他人需要有力量,但自我超越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足常乐,能够保持内心的满足感。
坚持自己的信念,能够持久地保持自己的位置。
死而不亡,能够延年益寿。
6.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八章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越多,追求道的目标就越远。
追求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减少和放弃的过程,直到归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即在无为的状态下,却能做到万事无为。
治理天下的方法常常是无为无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够取得天下的支持。
鬼谷子经典名句摘抄
鬼谷子经典名句摘抄鬼谷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经典名句弥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为世人所熟知。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之道,仁义而行之术,不可为且安。
”这句话指出,任何改革都应从仁义出发,并采用正当的方法,而不是以权力或暴力的手段行事。
2、德能折服:“外物以利德能折服,不可以利贪而誅。
”在鬼谷子看来,以德服人是比使用暴力更宽仁的方式,也更有效。
3、人性本清:“众生皆有一心,相类不变,原来清静无为。
”鬼谷子认为人性本质上是清静、善良的,只有不断运用自己的精神洗礼,才能洗净世间的尘嚣。
4、知彼知己:“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一败。
”这句话警示人们,在敌我双方相遇时,要保持冷静,仔细分析彼此的实力,才能选择出最有利的策略。
5、克己奉公:“克己奉公,能有余力;不克己奉公,全无余力,天下之事,必先自勉。
”这句话认为要做到克己奉公,而不是沉迷于自我,才能谋事定成,受到众人尊敬。
6、因材施教:“夫人之所服也,根蒂不同,植物不同,略复如此,故因材施教也。
”该句提醒人们,每个人的天赋、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特定的情况,才能明确施教的方向。
7、自反自勉:“自反自勉,以察其行,而得自警,以避过失。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在自我审视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避免行为带来的后果。
8、心可为官:“人恶,不在外,而在内心之中,心乃为官,而意可以臣。
”这句话提示人们,只有牢牢掌控自己内心,才能保持清明,才能行善避恶。
9、审长寸:“审长寸,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暗示人们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认真审视长远规划,终始一致,才能避免失败。
以上就是鬼谷子经典名句摘抄,其中包含着睿智的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他的言论充满坚定的信念,拥有为众人努力改变现状的勇气,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声誉。
《庄子》中的经典语句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思想深刻、言辞优美,被誉为“道家经典之首”。
其中的经典语句,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人们探索人生意义、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指南。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庄子》中的经典语句。
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句话意思是说,当社会道德标准失落时,人们会更加强调仁义道德;而当人们智慧开启时,就会出现各种伪装和虚假。
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启示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
2.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无用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物,因为它们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意思是说,天地并不关心人类的命运,把万物都看作是同等的;而圣人也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应该把百姓看作是平等的伙伴。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保持对世界的敬畏,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更要尊重他人,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生必定有一死,但是要留下一颗坚定的心,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光辉。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不要被短暂的生命所限制,要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记。
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意思是说,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名字也无法完全描述事物的本质。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被语言所束缚,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本质。
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句话意思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无声的,最大的事物是无形的。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学会欣赏无声的美,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所迷惑。
7.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不要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中国哲学简史》及其价值2.《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名句摘抄及解析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3 "人性本善"2.4 "知行合一"3.从《中国哲学简史》中获得的感悟3.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2 对人生哲学的启示3.3 对现代社会的思考4.结论:总结《中国哲学简史》的价值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正文《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哲学史的著作,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历程,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主要思想。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启迪我们的人生哲学。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句。
例如,道家的创立人老子曾在书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意味着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理并非是真正的、永恒的道,能够用名字命名的事物也不是真正的、永恒的名。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言语和名字就去理解和把握它,而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深入理解。
再如,道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意味着天地对万物并无特别的恩爱,万物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如同草芥。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公平的,万物在自然法则下平等生存,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生来就具有同情心和道德感。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人性并非天生邪恶,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去引导和发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他认为知识应当用于实践,实践也应当反过来指导知识。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知识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当用于实际,实践中的问题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句话,道破中国哲学精髓
八句话,道破中国哲学精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
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
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
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哲学意义: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
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
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
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
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
哲学意义:王阳明认为心,亦即实质上的人的主观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以至草木瓦石都是“人心一点灵明”的体现,心之外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一种较为彻底的主观唯心义、唯我论。
【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这段话后来被朱熹简约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是后四条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80句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80句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在世界哲学史上独具特色。
以下是80句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列子》4.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弟子规》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6. 至矣则尽矣,孰能为此?——《荀子》7. 知足者富。
——《道德经》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9.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尽早,贫贱不能久长。
——《荀子》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荀子》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12. 君子察于义,小人察于利。
——《荀子》13. 取义而行,得权而立,取利而守。
——《书经》14. 忍辱负重是大丈夫。
——《孟子》15. 不知者不惑,惑者不治。
——《论语》1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17. 百岁养心,不为过人。
——《老子》1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孟子》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2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荀子》21. 心之所愿,无他所求。
——《庄子》2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道德经》23.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2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25. 心境空广,能存天地之间。
——王阳明《心学》26.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人之终也。
——《孟子》27.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2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诗经》29.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诗经》3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1. 谦而立,满而衰,温而烦,朴而废。
——《庄子》32. 知足常乐。
——《荀子》33. 知而不行,不知也。
淮南子十大经典句子
淮南子十大经典句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淮南子》中的十大经典句子:1. “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平衡和补偿原则,指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平衡与和谐。
2. “百善孝为先。
”——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生道德的首要任务。
3. “物不足以自留,人不足以自生,人法于物,物从于人。
”——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 “知止不殆,而安乐无忧。
”——提倡适度与克制,认为知足常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5. “知人者明,能人者智。
”——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人性与能力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人心,善用人才。
6. “内修身,外治国。
”——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的相辅相成,认为只有个人内心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句话指出了人们内心的勇气与坚强,认为只有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才能真正活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提倡包容与开放的心态,认为只有广纳众议,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9. “君子之学也,以友为谏,不以权为尊。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治国的理念,认为真正的领袖应该以友谊和谏言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凭借权势来压制他人。
1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的安康与幸福,君主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这十句经典的《淮南子》句子,凝聚了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处世和治理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中国哲学经典名言
中国哲学经典名言中国哲学经典名言导语: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哲学经典名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哲学经典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中国古人哲学语录经典剖析
中国古人哲学语录经典剖析一、儒家哲学语录孔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时常温习,与朋友交往能带来快乐,以及在不被人理解时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
它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学而时习之”提醒人们知识需要不断巩固和实践;“有朋自远方来”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和交流的价值;“人不知而不愠”则要求君子具备宽容和豁达的品质。
◆应用场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时常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当与朋友相聚时,珍惜这份情谊,共同分享和成长。
在面对他人的误解或不认可时,保持冷静和自信,不轻易动怒。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这句话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之一,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体现了一种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应用场景: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做出让他人不舒服或不喜欢的事情。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贡献,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认为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以此为鉴,反思自己,不断改进。
◆应用场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同学、同事还是长辈,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我们所不具备的优点。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孟子: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关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真心关爱他人时,他人也会回报以爱;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时,他人也会尊重我们。
它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人际关系的相互性。
◆应用场景: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个性和选择。
中国哲学经典语录
中国哲学经典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经典语录
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经典语录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经典语录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哲学家的名言格言被人们奉为经典,方东美就是其中一位。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更是一位思想家。
在他的一生中,他提出了很多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思想和观点。
下面是方东美的一些经典语录:关于人生哲学1. 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追求,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2.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为什么做,并无悔地去做。
3. 人生要不断地接受挑战,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 人生不应该只是走过一遍,而应该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5. 人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既要顺应变化,又要引导变化。
6. 人生只有走过去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只有在追求中才能发现内在的力量。
7. 人生的意义本身就在于不断地寻求,体验和创造美好的事物。
关于所处环境1. 环境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你对环境的反应和应对方式。
2. 环境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学会适应并继续前进是成功的关键。
3. 没有一个完美的环境,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才是最好的选择。
4. 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要发掘和挖掘身处的独特价值,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
5.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美好。
6. 对生命充满热忱,不论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能拥有无限的动力。
关于学习与教育1.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2.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目的是让人们成为有思想的人。
3. 真正的学习和教育应该是灵魂深处的转化,这样才能带来永久的变化。
4. 学习和教育不是为了追求一个高的分数或者称号,而是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5.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6. 学习和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不断地尝试中去寻找平衡点。
方东美的这些语录充满着哲学和力量,是我们的人生指引。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些道理,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王阳明经典10句话
王阳明经典10句话王阳明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王阳明经典的10句话,这些话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的人生和处世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1. “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他强调知识和行为的统一,认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成长。
2. “心外无物”王阳明主张通过“心学”来探索人性,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外在的世界。
3. “知易行难”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王阳明认为,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但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却是困难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4. “知行合一,才能明心见性”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对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心灵的觉醒。
5.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王阳明认为,行动胜于言辞,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
空洞的言辞和理论没有实际行动的力量和意义。
6. “为学之道,须先为人”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品德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阳明强调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中取得优势。
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强调了士人的品质和责任。
士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承担起重任,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
9. “诚意正心,克己奉公”王阳明提倡诚实和真诚的态度,他认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克己奉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10.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天理对于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王阳明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摒弃个人的欲望,才能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些经典的王阳明的话语,凝聚了他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处世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语句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语句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2.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3.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9.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0.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1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13.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14.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15.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1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1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1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20.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2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23.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2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25.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2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2.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背诵张恕忠一、老子(一)道论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9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道常无名。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法自然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智慧出,有大伪。
7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反者,道之动。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弱者,道之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二、庄子(一)自然之性1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
2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3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4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5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6彼自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二)人生观1死生为昼夜。
2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3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4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5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7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8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三)齐物论1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之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3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憰怪,道通为一。
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5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6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7今者吾丧我。
8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9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10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三、孔子(一)仁学思想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10我欲仁,斯仁至矣。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天命论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
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5五十而知天命。
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三)中庸思想1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故,毋我。
3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4无可无不可。
5与时偕行。
6变通者,趣时者也。
7君子之于天下者,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0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四)德治思想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四、孟子(一)孟子与告子辩1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与性与?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bei)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也与?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6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7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二)性善论1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终亦必亡而已矣。
2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3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进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6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三)性与命1莫之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
2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5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6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四)民本思想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五、荀子(一)天道观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3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4天有其财,地有其时,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5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6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7节遇,谓之命。
8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9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10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1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二)人性论1凡性者,天之就也。
不可学,不可事。
2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
3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4其善者伪也。
5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6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是性伪之分也。
7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
然则仁义法正,有可之可能之理。
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
8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9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
心虑为能为之动,谓之伪。
10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
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
(三)礼学思想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2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3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4穷者患也,争者祸也。
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5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6礼者,人道之极也。
7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8故礼者,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9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10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六、易传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2.一阴一阳之谓道。
3.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4.生生之谓易。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6.立天之道曰阴曰阳。
7.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8.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9.人文化成。
10.迁善改过。
11.与时偕行,动静不失其时。
12.变化日新。
13.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14.崇效天,卑法地。
15.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16.保合太和。
17.乐天知命故不忧。
(一)太极生成论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二)对立统一观1.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三)变化发展观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之。
3.物极必反。
4.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5.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七、墨子1.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3.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