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范文文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720be03b3567ec102d8af0.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2山地的形成(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重点:山地交通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山地交通线分布特点的成因。
我校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有效的结合教师所给材料分析出成因就称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人教版必修1教材、学案中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学案。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小组合作探究法为辅。
教学设计思路做法:PPT出示北京市地形图,说出门头沟、顺义的主要地形类型。
目的:回顾与本节课相关旧知,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本节主题。
做法:结合具体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山地交通线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
活动1:与顺义区相比,说出门头沟区交通线的特点?活动2:选择相关资料,简要分析门头沟区(山区)交通线特点的形成原因。
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图像资料,自主归纳山地交通线分布的特点。
在学案中相关材料的帮助下完成对于山地交通线分分布特点的成因分析。
做法:板书小结。
目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
做法:小小设计师活动,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文成具体区域交通线路的选择与线路的设计。
目的:学习知识后马上应用,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检测、查找、修补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和欠缺,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和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功能。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北京市地形图。
结合地形图,说出门头沟及顺义的主要地形类型。
不同地表形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节课我们就以门头沟为例,来探讨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观察图片回顾与本节课相关旧知,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本节主题。
导入门头沟区交通线案例分析学以致用小结4.2山地的形成(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自 然 条 件山地 交通运输线路影 响密度 (稀疏)结构 (以公路为主) 布局 (多在河谷) 形态 (迂回曲折) 人 类 活 动 制 约改 造。
高中地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区一等奖】
![高中地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beafe736529647d262852df.png)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对课标的理解:本节课不是系统地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面的影响,而是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在自然地理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阐述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从内容要求看,重在要求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对影响聚落的其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作为一个系统问题进行审图探讨。
从过程要求看,突出“举例”,即要求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能力要求看,强调“说明”,即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归纳规律,实现从个别知识向一类知识的迁移。
课程安排:本节课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课标“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具体要求。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学生已经了解山地的形成以及地表的形态,本节课是上节课的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让学生阐述山地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走向的影响;2.学会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3.巩固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取、解读、运用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并掌握案例分析发思路与方法;2.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并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互动的学习方法。
3.通过“我是规划师”角色扮演,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师生探究“我美丽的家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的预判: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9597afc482fb4daa58d4be6.png)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1.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散布,主要是为了()A.减缓路途坡度B.增加植被破坏C.降低工程造价D.避开滑坡地带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坎坷较陡峭的路途,修建供拖延机通行的路途,合理的路途是() A. KRQPT线B. KMNQPT线C. KLOPT线D. KST线3.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坎坷,对交通的影响比拟大。
以下关于山区公路树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修筑公路,要充沛应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读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以下两题。
4.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缘由主要是()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所经聚落,增加拆迁量③延长公路里程④减轻生态破坏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阻碍是()A.资金B.地形C.技术D.移民读以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6.制约a地域开展交通运输的主要要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7.为开展a城镇及左近地域的经济,方案修建由a城镇至b港口城市的公路。
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
近年来,国度末尾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单线。
以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局部路段。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8.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要素是()A.河流走向B.城镇散布C.耕地散布D.地势坎坷9.成昆铁路单线与老成昆线基本分歧,但局部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B.降低铁路树立的难度C.提高列车运转的速度D.促进沿线地域的开展读我国已建和在建高速客运铁路散布表示图,完成以下两题。
(完整版)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案
![(完整版)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5a060ee53a580216fcfed2.png)
4.2山地的形成第2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了解研究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填写以下内容(1)与相比较,山地具有大,的地形特点,它们对的选择、分布和方向影响比较大。
(2)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以运输为主,而后是运输。
想一想为什么?(3)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密度大,而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想一想为什么?(4)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
比如在陡坡上,道路呈“之”字形弯曲,人们也称其为盘山路。
想一想为什么?2.读图,学习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合作探究】1.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教材76页的活动题)2.说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3.说明隧道工程选址在背斜。
(结合教材74页活动内容)4.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原因是。
5.说明断层处可以找到泉水,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课堂练习】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案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320f5f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f.png)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山岳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下图山地为何种类型的山地?过渡: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等。
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一、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先选择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是铁路。
2、对线路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对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相应的平原、丘陵地区二、自然条件对人口、聚落的影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地形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
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发展水运必须满足沿海或临河的自然条件实例:“南船北马”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陆地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首先运输的基本走向一般是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的;其次地形的起伏变化,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对公路、铁路的走向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地形单元上,修建相同技术标准的铁路或公路,其线路的弯曲程度、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和总长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实例:横断山区的公路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比较看出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从而使交通线路的密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在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们交往密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多,交通线网密集;反之交通线分布稀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daa8487f12d2af90242e6db.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知识讲解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 .KLOP 线 B .KMOP 线 C .KMNQ 线 D .KPQ 线(2)拟在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 .KRQPT 线B .KMNQPT 线C .KLOPT 线D .KST 线解析 第(1)题,因为KMOP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B 项正确;A 项中KLO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A 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中NQ 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C 项与题意不符;D 项中KPQ 处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D 项与题意不符。
第(2)题,因为KST 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由此判断D项正确;A项中KRQ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与公路选线应选择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的原则矛盾,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B项KMNQPT线KM处为山脊不适宜修路,PT处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C项KLO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1)B(2)D2.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下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课后练习一及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课后练习一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d6c8e237cd184254b3535ac.png)
学科:地理专题: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主讲教师:田佩淮清华附中地理特级教师题1: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题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避开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
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1)方式线路(2)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3)不合理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解析:(1)(2)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的形成综合训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的形成综合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8417a27aa00b52acec7ca6a.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的形成综合训练1.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腐蚀作用而构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以下图表示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
某地质调查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区分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应用样本剖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地域的地质地貌为()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谷D.背斜谷2.下面四幅地质结构图中,有向斜山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3.2021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结构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平地、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以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缘由有()①多断崖、深谷②多地震③多平地、陡坡④多角峰、U形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以下各题。
4.假定岩层Ⅰ为页岩,Ⅱ为石灰岩,那么图中甲、乙、丙、丁四点最有能够蜕变成为新岩石的是()A.甲-大理岩B.乙-板岩C.丙-大理岩D.丁-石英岩5.甲处的地质结构类型为()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6.乙、丙、丁、戊四处岩石构成的先后顺序为()A.丙乙丁戊B.戊丙乙丁C.丙乙戊丁D.丁乙丙戊以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表示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7.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新到老的陈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8.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结构的是()A.甲B.乙C.丙D.丁9.其中甲地地形特征及构成缘由,正确的表达是()A.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B.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C.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腐蚀D.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腐蚀以下图为某地堆积岩层剖面图,回答以下两题。
新课标版高考考点地理 考点19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新课标版高考考点地理 考点19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6875100bcd126fff7050b2f.png)
考点19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知识整合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重点考向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典例引领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 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故选A。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故选C。
考向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
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新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854211e5901020207409cd6.png)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2.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分布,主要是为了()A.减缓道路坡度B.减少植被破坏C.降低工程造价D.避开滑坡地带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读下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4.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量少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5.2019年5月4日,兰渝铁路渭源段柯寨隧道顺利贯通。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
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6.如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
根据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8.读“兰州市略图”,回答问题。
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中,东西向与南北向线路相比()A.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B.东西向造价高,是地形因素的影响C.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D.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9.有关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不能修铁路②山岳地区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③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脊上,便于观光④山岳地区修铁路应因地制宜,规划好方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修建图中铁路线,需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A.河流、山地B.山地、地质灾害C.河流、气象灾害D.气象灾害、地质灾害1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343680e0912a21614792952.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知识讲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考向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多断崖、深谷B.多石灰岩溶洞C.多高山、陡坡D.多角峰、U形谷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答案 1.AC 2.CD解析第1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桥隧是克服的哪一种不利条件。
一般情况下,修路遇到深谷时要建桥梁,遇到陡坡、高山时要打隧道。
雅西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多断崖、深谷、高山和陡坡。
第2题,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冰川活动和冻土的分布,从材料中看,该区主要是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等不利条件,这些条件加上川西地区多暴雨,特别容易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考向二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答案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解析图中显示,东部平原城镇数量多,交通线密集;西部和北部山区城镇数量少,交通线相对稀疏。
三、跟踪训练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1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分布区,图2中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解析] 1.B 2.C 第1题,“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说明该形态的主要作用是防洪,B项正确。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0197dbc580216fc710afd1a.png)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2.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型分布,主要是为了()A.减缓道路坡度B.减少植被破坏C.降低工程造价D.避开滑坡地带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读下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4.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量少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5.2019年5月4日,兰渝铁路渭源段柯寨隧道顺利贯通。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
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山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件复杂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6.如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
根据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8.读“兰州市略图”,回答问题。
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中,东西向与南北向线路相比()A.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B.东西向造价高,是地形因素的影响C.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D.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9.有关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不能修铁路②山岳地区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③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脊上,便于观光④山岳地区修铁路应因地制宜,规划好方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修建图中铁路线,需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A.河流、山地B.山地、地质灾害C.河流、气象灾害D.气象灾害、地质灾害1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问题。
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 KRQPT线B. KMNQPT线C. KLOPT线D. KST线12.读下图,回答问题。
对图示地区交通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高,难度高B.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C.修建的公路一般比较平直D.河流众多,可以以水运为主13.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大。
下列关于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14.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
沪杭段已于2019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9年建成通车。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山河相间,断层发育B.土质疏松,地基不牢C.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D.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质地形极为复杂D.资源贫乏,位置偏僻16.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河流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17.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18.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9.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0.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21.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砌石护坡B.植树造林C.种花植草D.修建梯田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2.图中公路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成都平原D.内蒙古高原23.丁地最可能是()A.山顶B.陡崖C.山谷D.鞍部读“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部分),回答以下两题。
24.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姑娘出嫁到远方,马路又远又长,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
”该民谣对当时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状况形象描述的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横断山区D.四川盆地25.铁路②⑤的修建成功,表明()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B.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网规划影响特别不大2019年6月30日,总长度1 318公里,总投资约2 209亿元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
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结合京沪高铁穿越的某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以下两题。
26.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B.该山地地下一定蕴藏着石油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D.庐山的形成与图示地质构造有关系27.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 (比例尺为1:100 000)。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8.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9.甲镇计划修建一个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以下两题。
30.公路运输是日本的主要运输方式,原因是()A.铁路运输不发达B.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C.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D.汽车运费低廉31.水运在货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客运中所占的比重大,主要原因是()A.日本为发达国家,旅客多选择航空旅行B.日本水运以海运为主,主要是原料的进口与产品的出口C.水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D.水运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了旅客出行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2.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A.河谷B.盆地C.陡坡D.平地33.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B.寒潮C.泥石流D.干旱34.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
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如下图)(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上看,a、b两处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属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________。
A.240~250米 B.250~260米C.260~270米 D.270~280米(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