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ppt 人民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1673—1681) ▪ 根本原因:割据威胁统一、统治
直接原因:三藩叛乱 ▪ 意义:
消灭割据,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吴 三 桂
(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2、统一台湾(1683年) 设台湾府(1684年)
▪ 能统一台湾的原因: ▪ 统一台湾的意义:
加强联系、巩固海防、 促进开发、巩固统一
“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背景资料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 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 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 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 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 东进攻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喀尔喀部抵抗失败后 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 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 举进犯漠南,兵锋直指乌兰布通。
维 护
主 抗击沙俄,签定条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唐太宗
康熙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康熙
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 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中的作用。
康熙是谁?
“清圣朝祖‥十‥二经帝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
创焉”
——《清史稿·圣祖本记》
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尼布楚
雅克萨
雅克萨之战示意图
雅克萨之战(油画)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 东至海为界,岭北河西属俄国,岭南河东属中国。
(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4、三征噶尔丹,和善蒙古(1690—1697) ▪ 手段:军事:亲征
政治:多伦会盟 ▪ 意义:
安定北方、巩固统一、巩固边防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
(10) 溥仪 宣统 (1908-1912)
康熙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Leabharlann Baidu (一)少年天子
康熙即位之初面临怎 样的形势?
原因: ①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心归附 ②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启示: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②维护国家安定与统一 ③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
发展繁荣之原则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措施
影响
巩 固
平定“三藩”
版图奠定
统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空前统一
一 三征噶尔丹,亲善蒙古 开创盛世
施琅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 郑氏一人,施氏一人。
——施琅纪念馆
民族英雄 郑成功
开发台湾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 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 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 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 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 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 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 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 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 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江日升《台湾外 纪》
请回答(1)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施琅在该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
(3)在该问题上,清圣祖做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何影响?
(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3、抗击沙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1685—1689)
▪ 手段:军事、外交 ▪ 特点:平等协商 ▪ 意义:
1.从法律上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2.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维护了边境安定
四夷自服,岂非善策乎┅┅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流弊中国,所
获无己,岂如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
加,不必犯忌异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政要》
材料三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噶尔丹)
乌兰布通古战场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一项伟大工程,不同时代的人对长城
的评价毁誉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一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
连山绝谷势婉延,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痰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2) 清圣祖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
(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
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
成城’者是也。”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
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
(2)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和康熙不修长城的共 同原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清·赵翼
(1)胡曾对秦朝修筑长城是怎样认识的?杨鸾、赵翼对上述问题 的看法如何?
胡曾:秦修长城,使天下苦不堪言,迅速灭亡,实际上指出修长城 是秦亡的主要原因。
杨鸾:高度评价修长城的历史功绩。
赵翼:修长城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为后代留下了万世功业。
材料二 (唐太宗曰):“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
沙俄入侵 葛尔丹崛起
鏊拜专权
郑氏割据
三藩割据
康熙即位之初面临的问题?
政治 问题
民族 问题
中央:鏊拜专权

地方
三藩割据 郑氏割据
何 巩 固 统
中央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一 多
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
民 族

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


经济等 问题
沙俄入侵 葛尔丹崛起
郑氏割据 三藩割据
(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