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正式)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可能引起职业病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容量、浓度、浸蚀等进行测定与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职业病防护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职业病防护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第五条监测与评价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监测与评价要求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二)监测与评价需依据实际工况,确定监测与评价指标,确保监测与评价的针对性。
(三)监测与评价需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确保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
(四)监测与评价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第六条监测与评价工作程序(一)确定监测与评价目标,编制工作计划。
(二)组织实施监测与评价工作。
(三)收集监测与评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并形成档案。
(五)向职工提供监测与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防护和措施。
第七条数据记录与保管(一)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密和保管,确保相关信息不外泄。
(三)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存,并进行档案管理。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人员第八条监测与评价人员资质要求(一)监测与评价人员需具备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监测与评价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1、总则1.1为了正确评价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监护,鉴定各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应对生产环境中的尘毒、噪声进行定点、定期监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____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3本规定适用于内蒙古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加氢项目。
2、职责安全管理部负责生产环境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的定点和定期监测。
3、工作要求一、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由安全管理部会同各单位依据下列原则和标准确定。
1.根据粉尘、毒物经常逸散和产生噪声、高温的范围,职工经常停留或持续操作的地带,能反映职工实际接触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的地点作为监测点。
2.凡属同种物质存在同一厂房,不应以作业岗位确定监测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
3.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毒物存在时,应分别按实际存在的毒物的种类,确定若干个监测点。
4.在同一个地点有混合性粉尘存在时,只确定一个粉尘监测点。
5.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一经确定,既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监测记录。
二、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和变动,因故需要增减或变动时,必须由安全管理部审批。
三、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由安全管理部负责监测,每月一次,并认真记录。
四、安全管理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时,安全管理部与超标单位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立即整改。
六、安全管理部建立公司职业危害监测档案,并保存监测记录。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2)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做好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监管、社会协同的方针,依法依规进行,科学有效开展。
第四条监测和评价的对象包括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和职业病的发生状况等。
第五条全国各地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机构,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的责任。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职业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评价措施。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是指对作业场所和职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现场检测,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评估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二)职业病暴露人群的监测:通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检测等手段,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条件,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报告。
第十二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和职工通报,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并按照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职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提出质疑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工作,保护员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
二、职责分工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评价工作,制定监测及评价计划,并协调相关部门配合。
2、生产部门负责提供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等相关信息,协助监测及评价工作的开展。
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监测内容1、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噪声、高温、辐射等)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
3、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和频率。
四、监测频率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应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
2、高毒物质每月至少监测一次。
3、一般毒物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
4、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5、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五、评价工作1、定期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六、结果处理1、对监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符合标准要求。
2、将监测结果及评价报告向员工公布,并告知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
七、档案管理1、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档案,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报告、评价报告、整改措施等资料。
2、档案应长期保存,以便查阅和跟踪。
八、监督检查1、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测及评价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监测及评价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
九、附则1、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中,工作人员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各种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潜在危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并及时发现、评估和管理职业病危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目标和范围:明确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并确定监测的范围,涵盖不同岗位、部门和工艺。
2. 监测方法和频度: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频度,包括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等,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3. 监测责任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监测责任和流程,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样本的采集和保存、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4.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艺、加强防护设施等。
5. 预警和报告机制:建立职业病危害的预警和报告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通报职业病危害风险和相关措施。
6. 评价管理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措施,包括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培训教育、健康监护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就是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内容,具体制度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具体规定。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保障作业场所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制度。
一、通风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管理部门,需备专人负责整个矿区从事生产运行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点分布。
表1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地点工种检测点位辅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辅运顺槽综掘面辅运皮带司机辅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主运皮带司机主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综采面综采机司机综采机回风侧5m处移架工端头支护工回风巷10m处刮板机司机刮板机机头作业位转载机司机转载机作业位综采主运顺槽乳化液泵司机乳化液泵作业位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主运皮带作业位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司机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3-1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5-1煤层给煤机司机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5-1煤主运皮带作业位主驱动机房主斜井皮带司机主斜井皮带作业位值班室原煤仓顶原煤入仓皮带司机原煤入仓皮带作业位洗煤厂201皮带司机20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201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巡检工202振动筛作业位206振动筛作业位205破碎机作业位20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20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加药工PAC加药位PAM加药位203皮带司机203手选拣矸皮带作业位701、721皮带司机701末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721块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洗煤厂小块皮带司机产品分级筛作业位小块皮带头部作业位701末精煤皮带头作业位放仓工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铲车司机铲车作业位过磅员磅房作业位机修车间电焊工电焊作业位打磨工打磨作业位气割工气割作业位锅炉房司炉工上煤作业位表2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点的选择和布置辅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顺槽综掘面支护作业位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主运(辅运)顺槽辅运皮带司机辅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主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作业位采煤工作面综采机司机综采机作业位端头支护工端头支护作业位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作业位转载机司机转载机作业位综采主运顺槽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乳化泵司机乳化泵站作业位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二采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17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5-1煤层给煤机司机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17煤主运皮带作业位中央水泵房注水泵工注水泵作业位工人填表处主驱动机房主斜井皮带司机主斜井皮带机头作业位值班室原煤仓顶原煤入仓皮带司机原煤入仓皮带机头作业位洗煤厂1皮带司机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2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巡检工2振动筛作业位3破碎机作业位4振动筛作业位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洗煤厂203皮带司机9手选皮带作业位4层巡检工10块煤脱泥筛作业位11-1磁选机作业位5层巡检工12末煤脱泥筛作业位13脱介筛作业位14矸石/3013块煤脱介筛作业位板框工15板框压滤机作业位清水仓工人取样位PAM工人加药位PAC工人加药位71、2皮带司机16面煤脱水离心机作业位17煤泥脱水离心机作业位18煤泥转载刮板机作业位19煤泥转载皮带作业位20煤泥入料泵作业位洗煤厂701、721皮带司机21循环水泵作业位22煤泥底流泵作业位23稀介泵作业位24块精煤皮带机尾作业位小块皮带司机产品分级筛作业位籽煤皮带机头作业位701末精煤皮带机头作业位放仓工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地磅房过磅员磅房过磅员作业位压风机房空压工工人值班室1#空压机作业位(三)噪声检测周期每季度一次。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本(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职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应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组织和实施。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应由专业机构或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
第五条监测及评价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章监测及评价的任务和内容第六条监测及评价的任务包括:(一)确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源和危害因素;(二)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风险;(三)监测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四)监测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五)评价职业病防控效果。
第七条监测及评价的内容包括:(一)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二)监测职工的体内暴露水平和生物学效应;(三)评价职工的职业病健康状况;(四)评价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监测及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第八条监测及评价工作应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
第九条监测及评价的组织应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做好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十条监测及评价的实施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监测及评价的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第十二条监测及评价结束后,应根据监测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四章监测及评价的管理第十三条监测及评价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工作进展。
第十四条监测及评价工作的记录应清晰、完整,保存至少五年。
第十五条监测及评价工作结束后,应根据需要进行总结和复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组织单位应为监测及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第十七条监测及评价工作应定期开展,保持持续性和周期性。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八条对于不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监测及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九条对于监测及评价工作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有效防备和掌控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发生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供应商及相关人员,包含全体在职及进入企业内部工作场合的人员。
第二章监测与检测第三条日常监测1.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情况。
3.依照监测结果,在必需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无害。
第四条检测设备与工具1.企业应配备必需的职业病危害检测设备与工具,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检测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五条检测操作流程1.监测与检测工作由专业的职业病防护人员负责,必需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2.监测与检测前,应订立认真的检测方案,包含监测的方法、位置、时间、频率等。
3.监测与检测操作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第六条结果评价与分析1.对监测与检测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必需的掌控措施和改进措施。
2.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应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可能的致病途径、风险评估等因素。
第三章评价管理第七条风险评估1.企业应依据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八条监督与检查1.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与检查制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监督与检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培训与宣传1.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防备的认得与意识。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康安全地开展工作,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员工的伤害,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及与本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监测和评价的频率及结果的处理等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由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委员会负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按照科学、系统、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职业病危害的情况。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频率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确定,并应及时调整。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及时反馈给受监测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的具体要求第十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二)职业病的风险评估;(三)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四)其他与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二)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和暴露程度;(三)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第十二条职业病的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估职业病的发生风险和危害程度;(二)分析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和易感人群;(三)评估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第十三条防护措施和监测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评价防护设施的性能和有效性;(二)评价个人防护用具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三)评价防护措施实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以明确本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
一、检测与评估管理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估工作由后勤部负责,包括制定相关计划,建立并维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档案,确保资料的安全存储。
二、检测与评估周期年度内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现状评估。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后勤部需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单位信息、职业病危害情况及过往检测资料,并签订检测合同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检测结果的通报与公示综合部在收到检测报告后,须在三日内向管理层通报,并在公司公告栏公开检测结果。
五、超标情况的处理若检测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卫生标准,由综合部牵头,协同各部门查找原因,限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同时,需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复检,并落实现状评价报告中的建议和措施。
综合部还需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以备后续参考。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二)为全面强化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确保作业场所内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严格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切实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将全面承担起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督、修订及具体落实工作,确保各项监测及评价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协同各生产车间等部门,对生产作业场所内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及监测点进行细致辨识。
在此过程中,将充分尊重并采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明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配置、检测点名称、检测内容及检测周期。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样本(五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样本1、总则1.1 为准确评估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并实施有效监控,同时验证各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特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____关于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实现对生产环境中尘毒、噪声的定点、定期监测。
1.2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所有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及工作地点,必须严格遵循并执行本制度。
1.3 本制度适用范围明确界定为____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加氢项目。
2、职责安全管理部承担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的选定及定期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活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3、工作要求一、监测点确定原则1. 监测点的选定应基于粉尘、毒物的逸散范围、噪声与高温的产生区域,以及职工频繁停留或持续作业的地带,确保所选监测点能真实反映职工实际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2. 在同一厂房内,若存在同种物质,监测点的设置不应局限于特定作业岗位,而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3. 当同一地点存在两种或多种毒物时,应针对每种毒物分别设立监测点,确保监测的全面性。
4. 对于混合性粉尘存在的同一地点,原则上只设立一个粉尘监测点,以简化监测流程并提高效率。
5. 一旦监测点确定,即应视为固定监测点,并建立相应的监测记录档案,以便后续跟踪与分析。
二、监测点管理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或变动。
如需调整,必须经安全管理部严格审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三、监测频率与记录安全管理部负责每月一次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工作,并详细记录监测数据,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专业检测与评价安全管理部将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以科学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成效。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为有效实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确保作业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而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特制定以下制度:一、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与监督,并负责制度的修订及监测、评价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各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对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岗位及监测点进行详尽辨识。
同时,应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意见,明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确定受危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数量、检测点名称及具体检测内容和周期。
依据职业卫生管理标准,实施定期检测及评价,并对各监测点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级。
三、单位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并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与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立联系,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针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严格的日常监测和报警机制。
五、确保检测与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依法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评价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七、对于单位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预评价报告需按规定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或备案。
对于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还需进行设计审查和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设计与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报安监部门审核,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3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为明确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检测及评价的管理公司后勤部负责本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定检测及评价计划,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检测及评价的周期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三、检测前的准备公司后勤部应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需要提供本单位的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往年检测、评价资料等,并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检测合同。
四、检测结果的报告与公布公司综合部接到检测报告后,应在三日内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将检测报告结果在公司宣传栏内公布。
五、检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公司综合部负责协调各部门查找原因,限期治理,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重新检测并负责落实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及时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存入本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本(2)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本公司制定了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二、监测内容1. 气体监测建立气体监测点,对工作场所中常见的有毒气体进行监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2. 噪声监测在工作场所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对噪声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应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如超过限值则需采取相应的噪声控制和防护措施。
3. 扬尘监测对工作场所中的粉尘进行监测,如石棉、矽尘等。
监测结果应报告给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1.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旨在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单位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行业。
3.定义3.1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调查的工作。
3.2 职业病危害检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定量及定性检测的工作。
3.3 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综合评价员工受到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工作。
4.监测与检测流程4.1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等。
4.2 监测实施根据监测计划,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包括现场测定、空气采样、有害物质检测等。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监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工作。
4.4 检测结果分析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4.5 报告编制每次监测和检测完成后,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和检测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5.评价管理5.1 评价指标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制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病发病率、有害物浓度等。
5.2 评价周期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及其风险程度,制定评价周期,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改善措施和优化管理措施。
5.4 评价报告编制每次评价完成后,编制评价报告,详细记录评价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推动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范文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职工,涉及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所有工种和岗位。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基本要求第三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应当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进行:(一)立足于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以科学、规范、客观、公正为原则;(二)全面、系统、连续监测和评价,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三)积极主动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四)依法依规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监测和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五)合理有效利用监测和评价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四条本单位设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组织机构的职责:(一)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具体方案和计划;(二)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三)收集、整理和分析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数据;(四)编制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报告,并向上级机构报告;(五)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六)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第六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程序:(一)确定监测项目和方法;(二)组织监测和采样;(三)实施监测和分析;(四)编制监测报告。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一)定性监测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二)定量监测方法:包括个人监测、环境监测等;(三)生物监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四)其他监测方法:包括便士监测、空气检测等。
第五章监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控制措施第八条监测和评价结果必须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和职工。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是保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确保有效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二、监测和评价任务1. 监测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监测规范,确定本年度的监测任务。
监测任务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职业病危害程度的评价等内容。
2. 评价任务:根据监测数据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
三、监测和评价管理组织机构1. 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工作,以及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2. 监测和评价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具体的监测和评价任务的组织和实施。
四、监测和评价方法1. 监测方法: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场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检测法、现场观察法、职业健康调查法等。
2. 评价方法:将监测得到的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比对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的程度。
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
五、监测和评价程序1. 确定监测目标和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监测规范,确定本年度的监测目标和任务。
2. 制定监测和评价计划:根据监测目标和任务,制定监测和评价计划,包括监测和评价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3. 实施监测和评价工作:按照监测和评价计划,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价工作,确保监测和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分析和评价监测数据:将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提出防护措施和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建议,以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六、监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监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主管单位报告,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1、总则1.1为了正确评价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进行监护,鉴定各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应对生产环境中的尘毒、噪声进行定点、定期监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____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1.3本规定适用于____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加氢项目。
2、职责安全管理部负责生产环境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的定点和定期监测。
3、工作要求一、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由安全管理部会同各单位依据下列原则和标准确定。
1.根据粉尘、毒物经常逸散和产生噪声、高温的范围,职工经常停留或持续操作的地带,能反映职工实际接触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的地点作为监测点。
2.凡属同种物质存在同一厂房,不应以作业岗位确定监测点,应按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
3.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毒物存在时,应分别按实际存在的毒物的种类,确定若干个监测点。
4.在同一个地点有混合性粉尘存在时,只确定一个粉尘监测点。
5.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一经确定,既应作为固定的监测点,并建立监测记录。
二、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和变动,因故需要增减或变动时,必须由安全管理部审批。
三、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由安全管理部负责监测,每月一次,并认真记录。
四、安全管理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时,安全管理部与超标单位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立即整改。
六、安全管理部建立公司职业危害监测档案,并保存监测记录。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338-29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用人单位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