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2套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2套
科目: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结合具体作品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具:教学光碟多媒体教法: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教学流程:(一)导入:1、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2.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
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
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篇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过程方法1.听音乐,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2.观看图片,了解情景描述,拓展学生思维;3.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
1. 故事梗概本故事发生在唐朝,梁山伯是个书生,祝英台是个富家少女。
两人误打误撞相识,彼此相爱。
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祝英台被强迫嫁给了别人。
后来,梁山伯从南海仙山回来,得知祝英台被逼成婚,十分痛苦,最终因病而亡。
而祝英台也无法忍受与梁山伯分离的痛苦,最终投水自尽。
2. 音乐表现手法这首歌曲《梁祝》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曲式形式和传统的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情感纠葛:•弦乐和合唱体现了情愫渐进,情泪纵横的梁山伯;•独具东方韵味的唢呐、二胡的乐器演奏则表达了祝英台温柔中带有坚韧的性格,以及她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合唱演唱表现了两人的思念之情,又交织着悲凉的气氛。
3. 音乐欣赏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这首《梁祝》。
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曲子的起头让你想起了什么?2.这首曲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3.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曲子在哪几个地方的变化最为明显?5.你喜欢这首曲子传递给你的情感吗?为什么?4. 情感表达请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
第一步放一遍《梁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2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
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陈钢: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3)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3、下面,欣赏《梁祝》的主要部分音乐。
[一]、引子:(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什么乐器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后回答)。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作曲家何占豪,陈钢。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情感方向,初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及协奏曲的相关音乐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体味音乐在协奏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并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领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寓意,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重点: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熟悉主要音乐主题中各音乐要素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
难点:
把握协奏曲的特点,理解并想象《梁祝》音乐中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课件、音像资料、黑板。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源流、影响和意义。
2.了解《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3.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4.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2.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背景梁祝故事起源于唐朝,发扬于明朝。
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爱情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化中的佳话,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2. 《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梁祝》以语言、音乐、舞蹈互相补充,反复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既有婉转动人的爱情描写,也有豪放洒脱的戏曲表达。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制造氛围,表达情感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工具。
在音乐方面,《梁祝》是一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其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段,包括:1.旋律:《梁祝》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
2.曲式:《梁祝》中的音乐曲式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曲式,如长调、仙曲等。
3.表现手法: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音乐描写、音乐对比、音乐衔接等,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3. 《梁祝》中的旋律分析传统音乐的曲式和旋律是讲求和谐的,在《梁祝》这部作品中也不例外,旋律的温婉和优美恰到好处,恰当地体现了梁祝两人的情感和故事发展。
以《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例,这首曲子的整首旋律都是以慢、中、快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段慢板部分,旋律优美、简练、清晰、明朗、具有民族特点;第二段中板部分,旋律华丽,具有豪放的艺术性;第三段快板部分,旋律强烈,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味道,展现了梁祝的欢乐。
4. 《梁祝》音乐鉴赏在学习完各种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梁祝》的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音辨曲,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旋律特点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
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
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一、启动新知识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9)参加音乐欣赏课程或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10)向专业的音乐教师请教,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反馈,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活动包括:
(1)学生反馈:让学生填写问卷或口头反馈,了解他们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指法:准确、灵活、富有节奏感
-音色:丰富、细腻、有层次感
4. 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旋律优美:流畅、动听、富有感染力
-和声丰富:层次分明、和谐、富有表现力
-节奏多变:自由、灵、富有活力
5. ⑤《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
-悲伤: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悲剧
-快乐: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甜蜜
(3)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演奏姿势、弓法、指法等,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4)阅读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调式等,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素养。
(5)参加小提琴演奏活动或比赛,锻炼自己的演奏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6)加入小提琴学习交流群组,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7)定期观看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视频,学习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
-深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6. ⑥拓展学习:
-其他经典的中国小提琴作品:《春江花月夜》、《赛马》等
-小提琴演奏技巧:演奏姿势、弓法、指法等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阶、和弦、调式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并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习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讨论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等;•听辨式教学:学生通过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2. 教学难点•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课堂教学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
2.学习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师可播放该版本的音频,让学生听辨和体验。
3.进行讨论,探讨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和情节发展。
4.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
教师可提供相关的软件和乐器等工具,并对学生的录音与编辑进行指导和点评。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
2. 评价标准•能够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和感情表达;•能够学习和掌握人声伴奏的录音与编辑技巧;•完成制作人声伴奏版本的任务,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电子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荀慧生老师创作的人声伴奏版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录音和编辑相关的音乐软件和乐器等工具。
音乐人教八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2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
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陈钢: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3)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3、下面,欣赏《梁祝》的主要部分音乐。
[一]、引子:(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什么乐器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后回答)。
人音版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爱情主题”、“楼台相会”、“哭灵、控诉、投坟”等片段,感受音乐,并体验乐曲各种音乐要素对于情感表达等所起的作用。
2.通过聆听、演唱、体会等方式,深入音乐内部,理解感受音乐独特的表述方法。
3.通过欣赏分析,探究作品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感受作品交响民族化的特点。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随着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本课除了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欣赏音乐和分析音乐,,理解感受音乐独特的表述方法,更主要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作品中西合璧之美。
3重点难点1.探究作品中西合璧之美,感受作品交响民族化的特点。
2.深入音乐内部,理解感受音乐独特的表述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观看视频,导入新授1、学生观看动画片《梁祝》片段2、学生简述梁祝的故事3、梁祝的故事被人们创作成各种艺术形式,其中影响力最深、流传最为广泛的便是由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今天,我们通过几个主题片段的赏析,走近《梁祝》的世界,感受音乐之美。
活动2【讲授】爱情主题赏析1、欣赏爱情主题提问: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唱一唱3、唱歌词感受音乐具有哪种艺术形式的韵味?4、小结最早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就是越剧版的梁祝。
这是起源于浙江的民间故事,而我们的作曲家何占豪也是浙江人,他曾经在浙江越剧团工作过,在创作这部音乐作品是就选用了越剧的曲调进行加工提炼并发展创造的。
我们回忆一下,越剧的伴奏乐器是什么?中西合璧体现在哪?有什么作用?活动3【讲授】“楼台相会”赏析1、欣赏《楼台会》片段一唱一唱提问:旋律走向?节奏特点?提问: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效果?2、《楼台相会》片段二?(1)欣赏:提问:音乐要素如何表现?(主奏乐器有几种?各自代表谁?速度、音色?)(2).复听旋律,分组感受男、女生分别感受旋律,并用简单的律动感受音乐的进行(模仿大提琴、小提琴的演奏)提问:这段音乐由几条旋律构成?有怎样的特点?引出复调(3)简介复调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梁山伯与祝英台》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梁山伯与祝英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音乐课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是“民间传说与音乐交响”。
这一主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经典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和情节,同时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感受和体验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理解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及文化背景。
2. 认识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3. 掌握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能够哼唱部分乐段。
4. 学会通过音乐体验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学生能准确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及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分辨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要旋律和节奏,并尝试进行哼唱。
3.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可通过课堂讨论及口头表达进行评价。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尊重程度,可结合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欣赏音乐: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3. 介绍作品: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4. 分析旋律:选取作品中的部分乐段,分析其旋律、节奏及和声特点。
5.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收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绘画等),并尝试用文字或图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下次课时,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梁山伯与祝英台
3.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创作以《梁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创作。
4.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分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C.实物展示:展示《梁祝》的乐器实物,如小提琴、古筝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D.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E.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音乐学习网站和在线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展知识面。
F.评价反馈:利用在线评价系统和反馈表,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梁祝》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D.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经典爱情故事。
1959年,时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何占豪、陈刚在老师丁善德指导下,创作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年5月首演于上海,由余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这部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以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剧情发展精心构造布局,选取相爱、抗婚和化蝶三个重要主题创作发展而成。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作品对原剧的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西洋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冲突。
全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聆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在对比、聆听小提前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2)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曲作者
设计意图:
由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知识点的讲解:
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意大利原文是“竞奏”。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采用分段聆听、对比聆听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乐曲中需要学生聆听和了解的内容,然后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4.相关的音乐知识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二)欣赏《梁祝》(巩固提高)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中描述的场景都是什么?各运用了什么乐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陈钢、何占豪的生平简介及作品有哪些?
2.乐曲分析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10岁师从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弹钢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调到南京部队前线歌舞团弹钢琴。195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
科目: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奏鸣曲式:结构示意图
3.作者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诸暨人。1950年考入省文工团当演员,后改学二胡,参加乐队。1953年调到越剧团乐队工作,改学小提琴。1957年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学习(后转作曲系学习)。在此期间,与丁芷诺合作改编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为弦乐曲,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毕业后留校任教。作品有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龙华塔》,民乐合奏曲《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三)结合具体作品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
教具:教学光碟多媒体
教法: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品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四)总结
学生在本节课了解了作曲家陈钢、何占豪的生平简介及作品、对乐曲的情绪掌握的很好!了解了作品中的不同音乐中各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等管弦乐器祖彬
课题名称:初中第16册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
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外国听众也认为乐曲是一部“非常迷人和神奇的音乐”,“最美妙的旋律”。
(2)曲作者简介:
何占豪: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交响乐《刘胡兰》、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