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社会背景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压抑感而祈求摆脱礼教束 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这也必 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 的艺术境界。 的艺术境界。
文人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它侧重于以赏心悦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泛指那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园林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文人园林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中国古代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御花园
清华园
勺园修楔图
香山红叶
香山寺
大承天护圣寺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计成: 园冶》 计成:《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 合性著作。 合性著作。

清华大学考研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考研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李彬
《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
沃纳.赛佛林等
《中外广播电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郭镇之
623药理学综合
《药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宝峰
630中西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荫浏着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毓和编着
《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朱明善等编
《建筑环境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
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
高教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
龙驭球
805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
《土木工程CAD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任爱珠、张建平
《成功的项目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翻译本
815化学
《现代化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忠鲠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816环境微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顾夏声等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德庆
《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家玲等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环境规划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怀城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中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程声通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园林史 参考书目

中国园林史 参考书目

中国园林史参考书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张家骥,《中国造园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安怀起,《中国园林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周维权,《中国名山风景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童寯,《造园史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章元凤,《造园八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日]冈大路著,常瀛生译,《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农业出版社,1988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夏昌世,《园林述要》,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罗哲文,《中国古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童寯,《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陈从周,《扬州园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陈从周,《苏州园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天津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园林局编著,《清代御苑撷英》,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陈从周,《园林谈丛》,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陈植,《陈植造园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宗白华等著,《中国园林艺术概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明]计成著,陈植注,《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清]李渔,《闲情偶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清]文震亨著,陈植校,《长物志校注》,江苏科技出版社,1984陈植、张公驰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清]沈浮,《浮生六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清]李斗,《扬州画舫录》,。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03.寺观园林
2.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 世俗化的结果
04.公共园林
游憩观赏为唯一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四、成熟期:宋代(960年——1271年)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1.规模远不如唐代大 2.没有离宫御苑
3.规划设计更精密细致, 最少“皇家气派” 4.设“应奉局”
代表:艮gen岳(宋徽宗 亲自参与)
缩移模拟天然山水,以小见大的意

私家 园林
2.辋川别业、《辋川集》《辋川 画》,显示山水园林、山水画、山
水诗之间的密切关系
寺观 园林
3.文人园林:侧重于1⃣️ 赏心悦目而 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意
|长安、山岳风景名胜区
1.长安寺观集中,慈恩寺(牡丹为盛
2.全国各地以寺观为主体的山岳风景 名胜区到唐代差不多都已经陆续形 成。
2.寺观园林拓宽了造园活 动的领域,一开始就朝着 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03.园林种类
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 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
04.功能
狩猎、通神、求仙、生产 基本消失——游憩观赏为 唯一功能,“宫”已具有 大内御苑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殷商
1.囿:王室用来集中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榭:高台上的建筑;
人工山水园(缩移模拟) 天然山水园(郊外山水园、 山地园、水景园)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公 共园林、坛庙、陵园
其他园林类型
分类
按园林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 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 发展的第二阶段
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1中外园林史总论

1中外园林史总论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两种分类: 1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 2 按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人工山水园 在平地上开凿水体、 堆筑假山,人为创造山水 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 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 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 内。 由于造园所受的客观 制约条件很少,人的创造 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必然导致造园方法的丰富 多采,所以人工山水园是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课 程 意 义
了解历史,开拓视野
理清脉络,掌握规律
古为今用,继承创新
课 程 安 排
第1-3周:中国园林史
第 4 周:专业考察 第5-7周:外国园林史 第 8 周:考试
参 考 书 目
01.《中国古典园林史》 作者:周维权 清华大学 出版社 02.《西方造园变迁史》 作者:针之谷钟吉 中国 建工出版社 03.《外国造园艺术》 作者:陈志华 河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 0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作者:彭一刚 中国建 工出版社
第五节 西方古典园林脉络
古埃及园林 古希腊园林 古代罗马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
中世纪园林
欧州园林体系
古巴比伦(美索 不达米亚)园林
波斯伊斯兰园 林
西亚园林体系
印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兰园林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第三节 世界园林两大风格流派
1 风景式(自然式)园林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
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 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 移和摹拟。
2 规则式园林 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
讲究规则、对称、均衡,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 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 的自然。

风景园林相关书籍

风景园林相关书籍

风景园林相关书籍风景园林相关书籍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设计理论、历史研究到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风景园林艺术的途径。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风景园林相关书籍,每本书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经典之作,由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所著。

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建筑构造、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途径。

2、《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途径。

3、《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这本书是景观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彼得·沃克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景观设计的途径。

4、《植物造景》:这本书是植物造景领域的经典之作,由日本著名植物学家小林一平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植物造景的途径。

5、《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是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由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艾伦·劳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原则、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途径。

6、《中国古典园林史》:这本书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经典之作,由清华大学教授彭一刚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途径。

7、《西方园林史》:这本书是西方园林史的经典之作,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西方园林的途径。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

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或称围猎)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

2、游玩(或称游戏)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

3、观赏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

4、休憩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

5、祭祀古代的陵园、庙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⑴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⑵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2、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3、园圃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

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第三节贵族、皇家园林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例:1、商纣大修闻宫别馆,称朝歌。

2、西周宫室制度趋渐完备:⑴囿人分职定责:作为园林之囿,周人已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周人·囿人》记载了囿中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额;⑵囿、台、沼——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

3、从囿到苑的发展——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1、秦代宫苑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①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

②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

●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2、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容⑴山水⑵植物、动物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

⑶苑即园林《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

”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

⑷宫宫殿建筑群⑸台⑹观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⑺生产基地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3、东汉宫苑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

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

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第四节私家园林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

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

一、王侯官僚的园林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

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

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

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

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特点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二、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三、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

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小结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第一节总说(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