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实践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体系。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篇之作。
《共产党宣言》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指出了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资本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分析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结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推荐参考书目一、基本著作类: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列宁选集》(1-4卷)(同上)3. 《毛泽东文集》(1-5卷)4. 《邓小平文选》(1-3卷)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6. 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报告和讲话、十七大以来的中央文件等二、传记类:7. (德)梅林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8.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9. (法)科尔纽著:《马克思恩格斯传》(1-3卷)(三联书店1980年版)10. (英)伊赛.伯林著:《马克思传》(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0年版)11.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2. 刘建军:《马克思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3. 拉宾:《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三联书店1982年版三、研究性论著类:(一)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有关经典文献和著述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文第一版,下同)。
1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6.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另见《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新译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 马克思:《致安年柯夫》(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6页。
18.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19.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
20. 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中文第2版)。
21. 张奎良主编:《跨世纪的回响——马克思学说的精粹及其现代意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总结出古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唯物主义结论。
即技术和发明、财产观念、政治观念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等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家庭形式的发展、变迁受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4、国家的起源、特征及其消亡的必然性伴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氏族制度就被国家取代了;国家形成的过程、实质和国家消亡的条件。
列宁《国家与革命》、《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1、《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造成恶劣影响。
国内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争议极大。
2、《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1)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2)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和1871年革命经验的总结”3)论述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4)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歪曲,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3、《国家与革命》的主要观点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2)在国家走向消亡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国家是不可能走向消亡的,是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打碎的,消亡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国家。
3)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专政。
4)无产阶级国家消亡的条件是,共产主义经济基础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彻底实现。
《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1)信——写给党的代表大会的信(1)点评中央高层领导人性格和工作特点,建议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和人事变动。
马原经典书目
绪论(一)篇名: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经典选段: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思考问题:结合马克思的职业观。
谈谈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那些优秀品质?(二)篇名: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
)2.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主旨是什么?(三)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157页。
)2.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性中:以及对象即工人的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158页。
)3.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思考问题:思考马克思揭示的工人异化的表现及其本质。
(四)篇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3.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5.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6.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1846年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1908年2-10月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5.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6.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节选)2.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节选)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节选)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5.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节选) 1920年月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节选) 1952年2月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 1979.3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合计26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 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 感性的活动。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 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五篇原著导读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毛泽东:《实践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 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 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 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狼孩卡玛拉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 到,“宗教感情”本身是 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 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 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 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 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 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 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 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 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 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 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 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被消灭。
马原经典书目
绪论(一)篇名: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经典选段: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页。
)2、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60页。
)思考问题:结合马克思的职业观。
谈谈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那些优秀品质?(二)篇名: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
)2.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
……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主旨是什么?(三)篇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经典选段:1.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157页。
)2.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性中:以及对象即工人的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158页。
)3.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思考问题:思考马克思揭示的工人异化的表现及其本质。
(四)篇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及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7]马克思:《哲学的贫困》[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9]马克思:《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10]马克思:《资本论》[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7]列宁:《辩证法的要素》[1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毛泽东:《实践论》[20]毛泽东:《矛盾论》[21]毛泽东:《论持久战》[2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类书籍:[1]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2]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3]艾思奇:《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6]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8]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0]萧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1]黄楠森:《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2]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15]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6]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17]夏甄陶:《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8]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0]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廷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23]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4]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5]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阅读篇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经典原著选读篇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章主要内容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恩格斯指出生产本省有两种,一种是衣、食、住、行等生产资料以及生产这些资料所需要的工具的生产,另一种是种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两种生产的关系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反过来,人口生产的速度、数量、质量和构成状况又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形成制约。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口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它决定着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成为社会发展中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力量。
二、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恩格斯指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实行的是杂乱的性关系,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有了家庭,并依次经历了血缘家庭、普纳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专偶家庭等形式。
此外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从普纳路亚家庭中直接产生的。
恩格斯指出,在群婚制下,子女只知道其母,而不知其父,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到了对偶制家庭的后期,由于出现了私有财产,子女也能逐渐认识其生父,而父亲也要求子女继承其财产,于是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所取代。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恩格斯指出,这一过程经历了3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这次大分工在社会中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方面,使交换从偶然变成经常;另一方面,由于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因而就有了私有制和阶级。
第二次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这次大分工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人劳动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于是奴隶的使用就成了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社会上除了有奴隶和奴隶主之外,还出现了富人和穷人,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摧毁了共产制家庭。
第三次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这次社会大分工在社会上早就了一个新的阶级,即商人阶级的出现,此外,这次社会大分工使分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
四、国家的产生和消亡恩格斯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上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五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写读后感要求:1500字,手写,稿纸,12周上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网上有全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序言》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反杜林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网上有全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和起源》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二篇: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6、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马克思和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序言》7、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8、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以及晚期著作《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以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1.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马克思在该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
该著作主要包括商品和货币的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论等内容。
2.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和目标,并呼吁工人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撰写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方法和途径。
该著作主要阐述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
4. 《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对德国的哲学思潮进行了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局限性和贫困性。
该著作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完善哲学,真正解决人类的实际问题。
5. 《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是马克思晚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马克思在该著作中详细讨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计划经济的优势以及消费品分配等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通过复习上述几部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 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 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 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 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 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 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 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
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 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 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 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 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 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 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 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 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 院哲学的问题。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
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 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 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本质 的看法,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 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五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
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马列经典诵读篇目节选如下:1.《共产党宣言》- 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共产主义目标- 内容概述: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崛起与革命、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实现途径等。
2.《资本论》- 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内容概述:商品、货币、资本的本质与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矛盾等。
3.《列宁选集》- 主题: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分析,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策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等。
4.《斯大林选集》- 主题:斯大林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五年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等。
5.《毛泽东选集》- 主题: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概述: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人民战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等。
6.《恩格斯选集》- 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内容概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运动规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等。
7.《中国共产党章程》-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内容概述:党的性质和目标,党员的条件和权利义务,党的组织和领导制度等。
8.《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题: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内容概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运行规律等。
9.《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主题: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内容概述:法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等。
10.《共产主义社会理论》- 主题: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和实现路径- 内容概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和途径,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等。
以上是马列经典诵读篇目的节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深入了解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 新世界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 黎 会 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全面制定新世界观 的,《手稿》是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 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 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 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等重要 思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2.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异化劳动理论是在《手稿》中提出的。 《手稿》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生涯的转折:针对副 本的批判转向针对正本的批判。 副本:哲学、法和宗教 正本:政治经济学 这一转折是从对哲学、法和宗教的批判进入到 “市民社会”、社会经济领域,重要的成果就是提 出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理论贯穿于《手稿》的各部分,是马 克思用来分析其他问题的有限方法和理论武器。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和基本过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
——马克思
(一)马克思的学术生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中学 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 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 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 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 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 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 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前必读经典段落2024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1—74
❖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
生产活动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
这里我们只举出几个我们用来与意识形态相对照 的抽象,并用历史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最初的历史关系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8-81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对立是社会 革命的基础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 115--116 ❖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 ❖ 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
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 学生自学讲解篇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1995年 第2版)
唯物史观概要
❖ 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88-93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 …… 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 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 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统治阶级和统治思想
❖ 文献原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98—101
❖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 ……这两种情况使得非统治阶级反对新统治阶 级的斗争在否定旧制度方面,又要比过去一切争得 统治的阶级所作的斗争更加坚决、更加彻底。
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 1、文献原文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P75-78
❖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 ……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律师在她的视野之 外:当他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 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本次完全脱离的。这一点 从上面所 说的看来已经非常明显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读经典文献梳理第1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读经典文献梳理(50篇)第1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 1843底—1844.1(马恩选集1卷)本卷开篇部分选收的三篇文章,列宁认为《德法年鉴》时期的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初)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写在1843年 10月中-12月中的《导言》发表于1844年2月的《德法年鉴》中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思想。
背景:1.一方面,裂及使他感到“苦恼的问题”。
马对青黑“抽象的空论”深恶痛绝,开始深入思考哲学的现实意义。
他已意识到,在研究国家生活的过程中,不应用当事人的意志解释一切,而应去关。
2.另一方面,费尔巴哈炸开助于主词和宾词的颠倒,把现实的主体——人,变成了理念或精神的宾词,人变成了具有客体性的思维的产物,这是一种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的颠倒。
因此,要正确理解现实的人和世界的关系,就不能从思维出发,而应从现实的存在出发;不能从抽象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出发,而应从当下的、直接感性的存在出发,也就是从具体的人和具体的自然界出发,从“感性对象性”出发,把理念看成是现实主体的宾词。
上述两方面的背景,促成了马克思写作《导言》。
意义: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书目”中说:马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是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结构:第一部分(1—7段):马认为由费完成的批判是一切其他批判的前提,并要求对宗教第二部分(8—34段):马指出,德国想完成反对以宗教为慰藉的现实世界的斗争,第三部分(35—49段):马从哲学层面创造性提出了“无产阶级”概念,并以其为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希望所在。
内容:1.1843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重要的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导治批判的前提,哲学批判是宗教、政治批判的理论提升,阶级批判是宗教、哲学、政治批判的归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
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
“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
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
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
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及书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7]马克思:《哲学的贫困》[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9]马克思:《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10]马克思:《资本论》[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7]列宁:《辩证法的要素》[1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毛泽东:《实践论》[20]毛泽东:《矛盾论》[21]毛泽东:《论持久战》[2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类书籍:[1]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2]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3]艾思奇:《大众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6]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8]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0]萧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1]黄楠森:《人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2]韩庆祥:《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4]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15]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6]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17]夏甄陶:《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8]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0]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廷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23]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4]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5]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读后感要求:1500字,手写,稿纸,12周上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部分篇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网上有全文)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网上有全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和起源》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