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第一章课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四章
课时15 一物体多过程问题
课时2 时间和位移课时16 简单连接体
课时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7 牛顿第二定律的图像问题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时18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课时5 加速度
第五章
课时1 曲线运动
第二章课时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时3 小船过河专题
课时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时4 抛体运动的规律(1)课时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移与速度的关系课时5 抛体运动的规律(2)课时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课时6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课时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课时7 圆周运动
课时7 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8 向心加速度
课时8 自由落体运动课时9 向心力
课时9 竖直上抛运动课时10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三章课时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时11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1)
课时2 弹力课时12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2)
课时3 胡克定律专题课时13 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
课时4 滑动摩擦力
第六章
课时1 行星的运动
课时5 静摩擦力课时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课时6 受力分析课时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课时7 力的合成课时4 宇宙航行
课时8 力的分解课时5 人造卫星专题
课时9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时6 人造卫星习题课
第 2 页
第 3 页。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素养夯基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与平衡条件1.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________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要使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叫作平衡条件.3.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如果用F合表示合力,那么这个平衡条件可以写成F合=0.二、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在同一平面内)的作用时,也可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各个力沿选定的直角坐标分解,如果沿x轴方向的合力为零,沿着y轴方向的合力也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可写成{Fx合=0Fy合=0这种分解方法,在解决多个共点力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举例] 共点力的平衡书、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导学] 静止状态与速度为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而a≠0,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如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此时v =0,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不可能停在空中,它会向下运动,所以物体并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关键能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素养形成探究点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1.平衡状态2.平衡条件(1)F合=0,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2){Fx合=0Fy合=0,其中F x合和F y合分别是将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x轴和y轴上所受的合力.3.由平衡条件得出的三个结论【典例示范】题型1 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例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题型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2 (一题多解)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A.mgk B.√3mg2kC.√3mg3kD.√3mgk【思维方法】物体平衡问题的解题“五步骤”素养训练1 下列图中,能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素养训练2 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85m,桥下通航高度为50m,两岸的桥塔高196m,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根主缆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绕过桥塔顶鞍座由南北锚锭固定,简化模型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整个桥面共4.8×104t都悬在这两根主缆上.若地面及桥塔对桥面的支持力不计,g取10m/s2,则每根主缆承受的拉力约为( )A.2.4×108N B.6×108NC.1.2×109N D.2.4×109N探究点二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导学探究】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一个倾角θ可变的斜面上,向右拉物块B时,倾角θ就会减小.(1)如图,慢慢地减小斜面的倾角θ,相对斜面静止的物块A能看成处于平衡状态吗?(2)物块A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各指向哪里?(3)物块A受到的重力G不变,受到的其他力用公式如何表示?你能判断出在物块A随斜面缓慢转动过程中,它们的大小如何变化吗?【归纳总结】1.动态平衡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中.2.动态平衡特征一般为三个力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化(一般是重力),另两力大小,方向均变化,或一个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3.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典例示范】题型1 运用解析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例3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半圆曲面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曲)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C.F逐渐减小,N大小保持不变D.F逐渐减小,N先增大后减小题型2 运用图解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例4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圆环上用两根细绳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绳OA、OB等长,O 为半圆环的圆心,设法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从竖直位置沿半圆环缓缓移到水平位置OB′,则OA绳与OB绳上的拉力F A、F B的变化情况是( )A.F A、F B都变大B.F A变大,F B变小C.F A变大,F B先变大后变小D.F A变大,F B先变小后变大素养训练3 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座、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到与水平成53°的过程中,货物和车厢一直保持相对静止,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支持力N逐渐增大B.支持力N先减小后不变C.摩擦力f逐渐增大D.摩擦力f先增大后减小素养训练4 如图所示,用竖直挡板将小球夹在挡板和光滑斜面之间,若逆时针缓慢转动挡板,使其由竖直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对小球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B.挡板对小球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D.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随堂演练·自主检测——突出创新性素养达标1.如图所示,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对木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B.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D.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2.屋檐下重为G的风铃被水平风力吹起,在偏离竖直方向θ角的位置保持静止,设风力为F,系风铃的轻绳对风铃的拉力为T,若F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和G是一对平衡力B.T一定小于FC.T与F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轻绳所受拉力的大小为Gcosθ3.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为某城市雕塑的一部分.将光滑的球放置在竖直的高档板AB与竖直的矮挡板CD之间,CD与AB挡板的距离小于球的直径.由于长时间作用,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移了少许.则与C端未偏移时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小B.AB挡板的支持力变小,C端的支持力变大C.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大D.AB挡板的支持力变大,C端的支持力变小5.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6kg的钢制滑板的雪橇上,狗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雪橇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求狗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雪橇匀速前进.(sin37°=0.6,cos37°=0.8,g=10m/s2)6.在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用一根轻绳绕过树枝将光头强悬挂起来,如图所示,此时轻绳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已知光头强的质量为m=60kg,熊二的质量为M=300kg,不计轻绳与树枝间的摩擦.(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1)轻绳对熊二的拉力的大小;(2)地面对熊二的支持力的大小;(3)熊二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 1.匀速直线 2.平衡 3.零 二、 正交分解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典例示范】例1 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来看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 、D 错误;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选项B 错误;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选项C 正确.答案:C例2 解析:解法一: 合成法如图甲所示,将弹力F 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直接合成,图中的F ′即为两力的合力. 由几何关系可知,图中α=120°,β=30°,由正弦定理可得mg sin 120°=F sin 30°,而弹力F =kx ,联立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 =√3mg 3k.解法二: 正交分解法如图乙所示为小球的受力情况,其中F 为弹簧的弹力,由几何关系可知,弹力F 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30°.将小球所受的重力mg 和弹力F 分别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弹力F 沿斜面向上的分力与重力mg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即F cos30°=mg sin30°,由胡克定律得F =kx ,联立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 =√3mg 3k,选项C 正确.答案:C素养训练1 解析:A 图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所受合力不为零,故不处于平衡状态;B 图中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力不为零,故不处于平衡状态;C 图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为零,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D 图中物体受到逐渐减小的合力,故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素养训练2 解析: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根主缆,共有两根主缆.画出桥面的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两根主缆对桥面的拉力的合力必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2×2T cos θ=G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cot θ=196−501 385/2=15,cos θ=15 解得T =6×108N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 探究点二 【导学探究】提示:(1)物块A 随着斜面慢慢转动,转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衡状态.(2)物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3)物块A近似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静摩擦力f时刻平衡.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N=G cosθ,f=G sin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θ减小,所以支持力变大,静摩擦力变小.【典例示范】例3 解析:画出物块的受力分析图,设物块所在位置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 ,物块从B点缓慢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随θ角的增大,F增大,N增大,=G tanθ,N=Gcosθ故选A.答案:A例4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结点O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OB绳和OA绳上的拉力的合力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由图可得,在OB绳沿半圆环缓缓移动的过程中,OA绳与OB绳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OA绳受到的拉力逐渐变大,OB绳受到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素养训练3 解析:对车厢上的货物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N=mg cos θ,f=mg sinθ,当θ增大时,cosθ减小,N减小,sinθ增大,f增大,选项C正确.答案:C素养训练4 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挡板对小球的压力N1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2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N2总是垂直斜面,方向不变,由图可知N1方向改变时,其大小只能沿PQ线变动,显然在挡板移动过程中,N1先减小后增大,N2一直减小.答案:B随堂演练·自主检测1.解析: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斜面对它的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答案:B2.解析:以风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图可知,T与F的合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由图可知,T一定大于F,B错误;T与F的合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正方向竖直向上,C错误;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得轻绳所受拉力的大小为T′=T=Gcosθ确.答案:D3.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当用水平向左的力缓慢拉动O点时,则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选项A正确.答案:A4.解析:对球受力分析,由图可知,F1=G tanθ,F2=G,当CD挡板的C端略向右偏移cosθ少许时,θ变大,则F1和F2均变大,故选C.答案:C5.解析: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雪橇匀速运动时有竖直方向:(M+m)g=N+F sin37°①水平方向:F cos37°=f②又f=μN③由①②③得:狗拉雪橇匀速前进要用力为F=μ(M+m)g=10Ncos37°+μsin37°答案:10N6.解析:(1)以光头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拉力T=mg=600N.(2)以熊二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知N+T sinθ=Mg,代入数据得支持力N=2640N.(3)对熊二,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知f=T cosθ,代入数据得f=48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熊二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f′=f=480N,方向水平向左.答案:(1)600N (2)2640N (3)480N 方向水平向左。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

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2.时间位移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自由落体运动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与弹力2.摩擦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力的合成和分解5.共点力平衡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6.超重和失重必修2第五章抛体运动1.曲线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4.抛体运动的规律第六章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2.向心力3.向心加速度4.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行星的运动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4.宇宙航行5.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2.重力势能3.动能和动能定理4.机械能守恒定律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三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1.电荷2.库仑定律3.电场电场强度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电势能和电势2.电势差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4.电容器的电容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1.电源和电流2.导体的电阻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1.电路中的能量转化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1.磁场磁感线2.磁感应强度磁通量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5.能量量子化选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动量定理3.动量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6.反冲现象火箭第二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6.受迫振动共振第三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2.波的描述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4.波的干涉5.多谱勒效应第四章光1.光的折射2.全反射3.光的干涉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和激光选修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4.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第二章电磁感应1.楞次定律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4.互感和自感第三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2.交变电流的描述3.变压器4.电能的输送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电磁振荡2.电磁场与电磁波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谱第五章传感器1.认识传感器2.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选修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实验: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大小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4.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1.温度和温标2.气体的等温变化3.气体的等压变化和等容变化4.固体5.液体第三章热力学定律1.功热和内能的改变2.热力学第一定律3.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1.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2.光电效应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5.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第五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核力与结合能4.核裂变与核聚变5.基本粒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

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

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1.基本知识(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断(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

(×)(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1)水平方向:vx=v0.(2)竖直方向:vy=gt.(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目录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 (1)§5.2 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5)§5.3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9)§5.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2)5. 阶段测试 (17)第六章曲线运动 (24)§6.1 曲线运动 (24)§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7)§6.3 平抛物体的运动 (33)§6.4匀速圆周运动 (37)§6.5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46)6.阶段测试 (51)第七章万有引力 (71)§7.1 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71)§7.2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75)§7.3宇宙航行 (81)7.阶段测试 (85)第六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学习目标】⒈正确理解能量守恒的思想以及功和功率的概念。

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释有关现象和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⒈.在物理学中规定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等于,它的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F推质量为m的小车,没有推动,手做功为.(2)手托一个重为25 N的铅球,平移3 m,手对铅球做的功为. (3)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从高为h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3. 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符号是.4.举重运动员在5 s内将1500 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 m,则可知他对杠铃做的功为,功率是.5.两个体重相同的人甲和乙一起从一楼上到三楼,甲是跑步上楼,乙是慢步上楼.甲、乙两人所做的功W甲W乙,他们的功率P甲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⒍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先做加速度越来越的加速运动,直到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做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4 抛体运动的规律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1、电荷库仑定律2、电场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电流和电源5、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2、电流的磁场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5、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交变电流4、变压器5、高压输电6、自感现象涡流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光谱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信息化社会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及其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3、固体和液体4、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机的工作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5、有序、无序和熵6、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1、放射性的发现2、原子核的结构3、放射性的衰变4、裂变和聚变5、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热机的发展和应用2、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3、新能源的开发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1、电场2、电源3、多用电表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电容器第二章磁场1、磁场磁性材料2、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3、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三章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动势3、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2、变压器3、三相交变电流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1、电磁场电磁波2、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3、电视移动电话4、电磁波谱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1、晶体管2、集成电路3、电子计算机4、传感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2 第一章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平动和传动3、力矩和力偶4、力矩的平衡条件5、刚体平衡的条件6、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二章材料与结构1、物体的形变2、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3、常见承重结构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1、常见的传动装置2、能自锁的传动装置3、液压传动4、常用机构5、机械第四章热机1、热机原理热机效率2、活塞式内燃机3、蒸汽轮机燃气轮机4、喷气发动机第五章制冷机1、制冷机的原理2、电冰箱3、空调器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率2、全反射光导纤维3、棱镜和透镜4、透镜成像规律5、透镜成像公式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2、显微镜和望远镜3、照相机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2、光的干涉3、光的衍射4、光的偏振第四章光源与激光1、光源2、常用照明光源3、激光4、激光的应用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2、原子核衰变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4、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1、核反应和核能2、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3、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电容器与电容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楞次定律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6 互感和自感7 涡流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一)3 传感器的应用(二)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的热运动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的温标5 内能第八章气体1 气体的等温变化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 固体2 液体3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 功和内能2 热和内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反射和折射5 波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 光的折射2 光的干涉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 光的颜色色散5 光的衍射6 波的干涉7 全反射8 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2 电磁振荡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 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 相对论诞生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 广义相对论简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守恒定律(一)3 动量守恒定律(二)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的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的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5 激光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 核力与结合能6 重核的裂变7 核聚变8 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3. 了解重力对于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2. 重力的计算方法;
3. 重力在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讲义、幻灯片等教学材料;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3. 计算器。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 通过提问或示例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并解释其作用;
-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影响。

2. 理论讲解(10分钟)
- 讲解重力的定义和公式;
- 解释重力的计算方法,包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重力大小的计算。

3. 实验(15分钟)
- 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重力实验;
- 让学生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并比较结果。

4. 讨论(10分钟)
- 分组讨论重力对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影响;
- 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和练习(10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力知识;
- 布置相关练习,强化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运用。

6. 反馈与评价(5分钟)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扩展阅读:
1. 阅读相关物理书籍,进一步了解重力的研究和应用;
2. 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重力的理解和认识;
3. 参与相关实验或观测活动,探索重力的奥秘。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 重力与弹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 重力与弹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本章素养概述〔情境导入〕“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而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不能像数那样相加,而是遵循另外的法则。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力。

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无奇不有。

那么,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力有些什么特点呢?如何发挥力的作用,避免力的危害?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内容提要〕(1)本章重点介绍了三种相互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相互作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以及矢量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

(2)本章知识分为三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三是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共点力的平衡,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

(3)本章重点: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③理解牛顿第三定律;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本章难点:①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②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③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处理。

〔学法指导〕(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

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分析。

(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重力的公式
3. 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问题解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重力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学PPT、黑板、白板、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重力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展示重力的存在。

二、讲解重力的概念(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通过实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三、推导重力公式(15分钟)
1. 讲解牛顿引力定律,引导学生推导重力公式。

2. 结合实例,让学生跟随推导过程,加深理解。

四、练习与应用(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重力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解答。

五、讲解扩展(10分钟)
1. 介绍一些与重力相关的知识,如地心吸力、引力加速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重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重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计算重力的方法。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力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优秀教案:_功】2 功整体设计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教学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吊装货物“神舟”飞船返回列车加速弹簧被压缩问题导入在图中两个人分别向前、后拉车,他们所用的力对车产生的效果相同吗?如果车前进相同的位移,怎样反映他们对车的作用效果?拖拉机耕地时,对犁的拉力f是斜向上方的,而犁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此时拖拉机的拉力f对犁做功吗?推进新课一、功复习回顾: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学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引导: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扩展教学: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概念理解: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学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过程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过程二: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题1:在过程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问题2:在过程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功,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并由代表总结回答,在上升过程中,位移方向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位移水平,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点评:通过知识回顾,复习做功的两个要素,并通过简单的课堂演示,让学生现场分析做功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并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问题探究问题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力的功.课件展示情景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下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尤其强调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l.问题2: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虽然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但可以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不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并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并求解f1、f2的功.则分力f1所做的功等于f1l,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f2所做的功等于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文字叙述,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动手亲自推导公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用打好基础.要点辨析: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对公式的使用注意事项总归纳:1.公式中f应为恒力,即大小、方向不变.3.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4.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的积累量.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焦(j).二、正功和负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点评: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概念理解:指导学生通过正功、负功的概念比较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中有的力是动力,有的力则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用一个水平的力f拉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我们说f对物体做了正功,而阻力f对物体也做了功,但是显然f与f的功是有区别的,f做的功是负功,也可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f做功.而支持力n和重力g就没有做功.思维拓展功是标量,只有数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举例说明:在上图中,可以说摩擦力做负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正功.比如摩擦力做了-20 j的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20 j 的功.形象比喻:小明借了小刚50元钱,从小明的角度,是小明借了钱;从小刚的角度,是小刚把钱借给别人.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如下认识: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负功的意义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等于w1和w2的代数和所以:w=w1+w2=7.6 j.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师生一起点评两种解答过程,并对解题规律总结如下:(1)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45(2)由于功是标量,第二种方法较为简便.课堂训练答案:b2.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 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力?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取9.8 m/s2)(1)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 m/s2;(2)匀速提高;(3)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a2=0.2 m/s2..答案:100 j(1)物体第一次在轨道到达的最大高度h;(2)物体最后停在何处?答案:(1)h=0.6 m (2)物体最后停在bc的中点课堂小结1.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即谈到“功”,必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个观点是贯穿全章的主线.【篇二: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7 动能和动能定理整体设计动能定理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体现.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对动能概念的理解较为容易,能够掌握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能够理论推导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但真正从深层次理解存在困难.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认识,那就是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本节就来寻找动能的表达式.因为有前几节的基础,本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和定义动能的表达式.让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的起始要求不能太高,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设计、器材选择、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风力发电与龙卷风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察、自主提问、分组探讨.教师引导参考问题:1.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方法,风力发电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2.龙卷风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龙卷风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呢?故事导入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问题导入英国传统跑车的代表品牌莲花也是以制造小排量、车体极度轻量化的速度机器而著称.一辆莲花elise,排量只有1.8 l,由于重量只有675 kg,却可以创造出百公里加速5.9 s的惊人纪录.使莲花跑车速度达到100 km/h需要对它做多少功?如果这一过程是以恒定的额定功率实现的,那么该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大约应是多少?推进新课一、动能的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参案:奔驰的汽车、滚动的足球、摆动的树枝、投出的篮球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教师引导: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天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学生思考后总结:汽车运动得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应该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相同的速度,载重货车具有的能量要比小汽车具有的能量多,应该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动能的影响因素应该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问题:如何验证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演示实验: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问题:动能到底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情景设置一:大屏幕投影问题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1.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2.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总结回答:1.在起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断增大.2.由于牵引力对飞机做功,导致飞机的动能不断增大.3.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情景设置二: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提出问题: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w=f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而v?v2221=2al,即2v2?v12l= 2a2ma(v2?v12)把f、l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做的功w= 2a也就是w=1212mv2?mv1 22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 12mv是一个新的物理量. 212122.mv2是物体末状态的一个物理量,mv1是物体初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其差值正好等于合221.力对物体做的功.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动能.总结: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动能的公式:ek=12mv. 2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4.动能的单位:焦(j).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具有瞬时性,是个状态量:对应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就有一个动能的值.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思考分析,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同时注意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例质量为2 kg的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求石块在第1 s末、第2 s末的动能是多少?解析:先求出第1 s末和第2 s末的速度再求出动能值,明确变速运动的物体动能是时刻变化的.ek1=11mv12=100 j,ek2=mv22=400 j. 22答案:100 j 400 j或者先求出石块1 s内和2 s内的位移,再确定重力做功的对应值,重力做功的值就是石块动能的增加量,即石块的动能值(因为石块的初动能为0),从而进一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二、动能定理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面,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获得了动能;足球在草地上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 问题:1.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加吗?2.如果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推导: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在外力f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v2,如图,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f做功:w1=fs摩擦力f做功:w2=-fs师生总结: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其中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思维拓展将上述问题再推广一步: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分组讨论: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提出下列问题,加强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理解: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学生总结分析: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知识拓展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2.对动能定理标量性的认识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3.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因而定理中“变化”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4.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5.对适用条件的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同样适用.解法一: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f合=f-kmg=ma ①v2又v-0=2al,所以a=② 2l22v2由①和②得:f-kmg=m 2lv2602解法二: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支=0,w牵=fl,w阻=-kmgl.据动能定理得:fl-kmgl=12mv,代入数据,解得2方法比较:解法一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的,而解法二是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那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比较后得到:解法一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要假定牵引力是恒力,而实际中牵引力不一定是恒力.解法二采用动能定理求解,因为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用它可以处理牵引力是变力的情况.而且运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时比较方便.课堂训练【篇三: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第五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力与相互作用:重心与稳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力与相互作用:重心与稳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知识点名称】【课标内容对照(沪科J)《课程标准》的要求(沪科J)*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沪科J)*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沪科J)*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注:对于(课程标准)中这一条,在本章中仅涉及牛顿第三定律。

)【版本对照(含选修)】【三维目标】(鲁科J)5.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鲁科J)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重力的奇妙。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鲁科J)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

体会各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

【重难点知识】【内容结构概述】【教学建议】【课型安排】【课时安排】【相关知识准备】【教学建议】(鲁科J)重力的方向有很多应用。

“迷你实验室”中的倾角仪可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倾角仪,用来检查物体的水乎或倾斜程度,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培养解决动手实践的能力。

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个性特长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数理逻辑比较强。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于建立自信是很重要的。

(鲁科J)重心是学生在生活、生产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教材首先通过实际的生产、生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与质点概念类比,以等效的思想引出了重心概念。

教学时应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让学生自带材料在课堂上测量。

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寻找确定重心的其他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

(鲁科J)重心位置改变的现象很多,教材联系了公共汽车、吊车、飞机等方面的例子,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多举一些生活、生产中的例子。

(鲁科J)重心与稳定是生活、生产中经常碰到的又一问题。

为了增加稳定程度,可降低重心,也可扩大支持面积,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列举一些增加稳定程度的例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重力教案教材版本:高中物理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计算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重力大小;3. 能够应用重力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力的概念和性质,重力的计算方法,重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并思考重力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展示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视频,引出重力的定义和性质。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重力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体会质量大小和距离远近对重力的影响。

3. 讲解重力定律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受重力的大小。

2.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质量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并验证重力定律。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误差。

2. 引导学生探讨重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如何利用重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重力的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有关重力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上课内容,做好课后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重力的概念和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实验方法和计算重力的技巧。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物理重力的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物体重力的公式;
3. 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2. 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3.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通过讲述地球引力和重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重力的兴趣;
2. 介绍:讲解重力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计算:通过例题演练,教授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4. 实践: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重力计算的练习题;
5. 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重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重力的理解情况;
2. 运用:通过实例分析重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讨论:带领学生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重力表现;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力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2节课的学习中可以全面了解重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

通过理论授课、例题演练、实践练习以及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力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对重力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物理必修1及必修2

高中物理必修1及必修2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必修1、2)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 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3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3.2 弹力3.3 摩擦力3.4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3 牛顿第二定律4.4 力学单位制4.5 牛顿第三定律4.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4.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必修2第5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5.2 平抛运动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4 圆周运动5.5 向心加速度5.6 向心力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6.1 行星的运动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3 万有引力定律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6.5 宇宙航行6.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7.1 追寻守恒量——能量7.2 功7.3 功率7.4 重力势能7.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7 功能和动能定理7.8 机械能守恒定律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2 弹力【课前准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弹力方问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导入】通过以上的观看,被压弯的撑杆恢复原状,使船离开河岸,跳板被压弯后恢复原状,把运动员弹起,形变的蹦床能把人弹起,拉满的弓能把箭射出,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回答】他们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接触,并且都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新课讲授】弹力一、弹性形变和力【演示】拉橡皮筋变长捏面人【思考】几个现象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回答】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它们或形状发生变化,或体积发生变化,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提问】橡皮筋被拉变长,挤压面团雕出弥勒佛,折纸变成玫瑰,根据形变的不同,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回答】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

【思考】这些现象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回答】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展示】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用力压桌面,刻度尺上光点位置变化【思考】这两个现象中也受到力作用,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但现象不特别明显,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现象不明显.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发生的形变眼睛看不出,但不同部位光的性质不同,观察到不同部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2,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看到在尺移动一定的距离。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高一物理组、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点导学]1 .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 ,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2 .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那么默认以__________ 为参考系.3.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范例精析]例1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例2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病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必走来〞和山不动,是船行〞.你由此又得到什么看法?[水平练习]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描述竹排的运动是以为参考系的,描述群山的运动是以为参考系的.2、一个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那么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m,位移为m,该球经过与地面屡次碰撞后, 最终停在地面上,那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m.3、以下说法中指时刻的有〔〕A.学校每天上午8点整开始上课B.学校每节课40minC.某次测验时间是100min钟D .测试9 : 40结束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由于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5、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反思:、时间和位移[要点导学]1.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那么时刻t 就是时间轴上的______ ,时间间隔At就是时间轴上的o2.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_______ ,叫做位移.它是表示位置变动〔变化〕的物理量.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_______ 路程, 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_______ 路程.3.如果是直线运动,那么位移Ax和初、末位置坐标x i、X2的关系十分简单:[范例精析]例i :分清几个概念和说法. 以后,我们在研究运动时,常常会要求出“物体在i 秒末、 2 秒末〔或第i 秒末、第 2 秒末〕的速度及位置〞,也会要求“物体在i 秒内、2 秒内〔或第i 秒内、第 2 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请问:〔1〕其中哪个表示时刻、哪个表示时间问隔?〔2〕 1秒内〞和第1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2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3〕第2秒末的速度〞与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水平练习]1 .以下说法中,关于时间的是〔〕,关于时刻的是〔〕A.学校上午8点开始上第一节课,到8点45分下课B .小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C.我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吧D.邢慧娜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10000m冠军,成绩是30分24秒362 .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以下表达中,指时间的是〔〕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出发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D .列车在南京停了10分钟3 .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 是标量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4.如图1-2-2所示,物体沿着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C点,A、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此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是 ,方向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反思:、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要点导学]1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比".速度是________ 量.2 .上面式子所给出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对于运动快慢一直在变化的非匀速运动〞〔又叫变速运动〕,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___________ 程度, 就必须引入'' 〞这个概念.3 .速度是矢量,与速度〞对应的还有一个速率〞的概念.按书上的说法, 速率〔瞬时速率〕就是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在发生一段极小的位移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 ,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就瞬时速率.[范例精析]例1.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内地.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内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内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水平练习]1 .以下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还是瞬时速度的大小?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m/s,答: ;B.运发动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m/s,答: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km/h,答: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m/s,答:.2 .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m/s=km/h, 1km/h=m/s.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km/h=m/so3 .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 i=—4m, t=6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m,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Ax=m,平均速度v=m/so4,对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A.物体在第2 s内的速度是4 m/sB.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C.物体在通过某一点的速度是8 m/sD.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时的速度是8 m/s在以上表达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5 . 一个运发动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 16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那么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6 .某人骑自行车,开始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400m,接着又用100s的时间行驶了600m,关于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他的平均速度是4 m/sB.他的平均速度是5 m/sC.他的平均速度是6 m/sD.他在后600m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m/s反思: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要点导学]1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值,即加速度是_____ 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_________ 相同.2 .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3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是?速度图线越陡,加速度越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范例精析]例1试举出以下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 而加速度不为0.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例2.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A v〔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选项是多少?[水平练习]1 .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B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2 .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A 每秒运动2mB 每经过1 秒,其速度增大2m/s2C 每经过1 秒,其速度增大2m/sD 每经过1 秒,其速度增大2m3.以下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D .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4. 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那么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 10m/s2,方向向右B. 10m/s2,方向向左C. 50m/s2,方向向右D. 50m/s2,方向向左5.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 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反思: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点导学]1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02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加速度是恒定的,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Av//H得: v t=v o+at(1)此式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0是v t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⑵速度公式中,末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其函数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斜率为 ,纵轴上白^截距为0假设以V.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2-2-1所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2-2-2所示.图象“越陡〞表示速度变化越快, 越大.(3)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o=0,那么v t=at,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其图象经过.[范例精析]例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 )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在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 ) s的末速度大2m/s[水平练习]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o=2m/s,加速度a=0.1m/s2,那么第3s末的速度为m/s, 5s末的速度为m/s2 .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速度到达10m/s,然后匀速度运动了20s,接着经2s匀减速运动到静止,那么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在第26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3 .质点在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假设在 A 点时的速度是5m/s,经3s 到达B 点速度是14m/s,假设再经4s 到达C 点,那么在C 点的速度是多少?16 -12 - AgCs - 图 2* 4 .......o 1 23456图 2-2-94 .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为 v t =2t +4.(1)说明方程中各字母或数字的物理意义.(2)在图2-2-9中画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反思: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要点导学]1 .位移公式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式为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产=卬+铲£的理解(1)式中共有四个物理量,仅就该公式而言,知三求一;(2)式中x 、v .、a 是 _________ 量,在取初速度v o 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 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计算的结果x>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x<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3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范例精析]例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o=5m/s,加速度为a=0.5m/s2,求:(1)物体在3s内的位移;(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水平练习]1 .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当它的速度增大到6m/s时,所通过的路程x2 .某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在4 s的时间内速度均匀增大到6m/s,那么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反思:五.自由落体运动[要点导学]1 .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蚪做自由落体运动.2 .特点:初速度v o=,加速度a=o3 . 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通常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4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速度公式:v t=gt位移公式:h=gt2/2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2=2gh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5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范例精析]例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正确的选项是〔〕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B.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例2: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 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水平练习]1 .某物体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 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__ m/s,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m/s 〔g取10m/s2〕.2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03 . 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 BC 间距离是7m,那么AC间距离是m 〔g取10m/s2〕.4 . 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5 .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 1/2B. 1/3C. 1/4D.〔虎+1〕:1反思:重力根本相互作用【要点导学】1 .本节学习力的根本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介绍了自然界的_______ 作用.其中重点是力的图示,难点是确定重心的位置.2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3 .知道力是、的原因.4 .知道力的图示是用一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表示出来的一种处理力的科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5 .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 血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范例精析】例1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3)小孩以东偏北30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N的拉力例2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小D.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可以不等于重力【水平练习】1 .物理学中用一根带有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这样的力的表示法称为 ;如果线段的长短严格根据来画,这样的表示法叫做.2 .重心是物体所受.、^ , 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 ,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央的条件是3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力.力的三要素是、>.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在4 .请你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由于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5 .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6 .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有规那么形状的物体,具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央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发动,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7 .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8 .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反思二弹力【要点导学】1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或的改变叫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 .弹力产生的条件:(1)____________(2):4 .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具体地说:〔1〕纯的拉力方向总是沿______________ 方向.〔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 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 支持面而指向: 5 .胡克定律 _______________〔1〕上式适用于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 生的弹力的大小计算.〔2〕式中的k 为 2是弹簧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与外力无关,其大小只与 打关.(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为弹簧的 的大小.【范例精析】例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以下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形变例2.如图3-2-1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 触,A 、B 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作用B 点的支持力作用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水平练习】 1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2 .除拉伸或缩短形变外,还有 _______ 形变和 _______ 形变.3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 接触面,压力指向被 的物体,支持力指向被 的 物体;绳子的张力〔拉力〕总是沿着 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发生形变的物体的 :有关,还与形变的■有关;对于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而言,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它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用 200N 的力拉弹簧,那么弹簧的伸长量为 m.5 .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C. 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6.关于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A.物体受重力、B.物体受重力、C.物体受重力、D.物体受重力、 图3-2-1 囹…反思:三、摩擦力【要点导学】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反.静摩擦力大小:随______ 而变化.一般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 (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3)静摩擦力有一个2它是物体即将开始相对滑动时的静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2.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 ; .(2)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其中祖为,无单位,它与> 0关,而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范例精析】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水平练习】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外表上 ________ 乃一个物体 ______ 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__________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我们选择的参考系是相互滑动的两物体中我们认为的那个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方向相反.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 f=^FN,其中F N叫做,它属于, 方向与接触面; 叫做,它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有关.3 .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_____ 范围内变化.4 .如图3 —3 —3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假设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动摩擦因数是, 假设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N方向.假设撤去力F,当铁块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g =10N/kg〕5 .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6以下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C.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7关于动摩擦因数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以=0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那么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那么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反思:四力的合成■点导学]1、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就是那;力的合成是运算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可归纳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 i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2那么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就可以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 表示,这个法那么就是.3、合力随两分力间的夹角的增大而_______ 小,合力的变化范围是在两分力之和与两分力之差之间,即[范例精析]例1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只用一个弹簧秤来代替钩码也可以完成这个实验,下面用单个弹簧秤完成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 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点位置,读出秤的示数F和F2的值B.把两条细线中的一条与弹簧秤连接, 然后同时拉动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点,读出弹簧矛?的示数F i;放回橡皮条,再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再伸长到 .点,读出秤的示数F2C.用弹簧秤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伸长到.点,读出F i;再换另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拉橡皮条,使它的一端仍然伸长到.点,读出F2D.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 然后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点,记下两细线的方向及秤的示数F;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点,并使两条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为F2.【水平练习】1 .如果一个力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效果 ,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 ,求几个力白合力叫做 .2 .力的合成遵循力的,求两个力的合力时,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以这两个力的线段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表小.3 .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a变化的情况如图3-4-3所示,那么两力白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 和.4 .作用在某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F i=40NF2=30N.当两个力的夹角为时,两力的合力最大,其最大值是N;当两力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两力的合力最小其最小值是N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合力的大小是N,合力的方向为〔用与F i的夹角表示〕5 .有五个力作用于一点0,这五个力的作用情况如图3-4-4所示,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F3=10■那么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图去4-3 图写.川图3冉"5 图3-小.6 .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那么〔〕A.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C.当两个力中一个较大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与较大的力同方向D.当两个力互相垂直时,物体所受合力将取最大值7 .关于共点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力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那么这两力是共点力G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那么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几个力,如果它们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那么这几个力是共点力反思。

2022物理第二章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学案

2022物理第二章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学案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一、新教材经典素材科学探究——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经典素材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一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块,使它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如果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的话,它们可能是怎样的关系呢?这里既讲明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如图)—-“……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又提出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但是,实验中,怎样保证木块匀速运动呢?如果不匀速运动,能不能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维指导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教材引出了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公式,并基于摩擦力公式提出了如何测量动摩擦因数的问题.围绕如何测量动摩擦因数,最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课本知识拓展探究的问题,像2020北京卷、2019全国Ⅱ卷、2015全国Ⅱ卷等的实验题,都考查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问题。

涉及的内容有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涉及的器材有测力计、力传感器、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时器和光电门等。

因此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发散思维,掌握各种测量摩擦力或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创新训练1。

(2020湖北武汉高三三模)某同学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测滑动摩擦力时,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甲: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方案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钩住木块,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如图乙所示;除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均为2.00 N的砝码.(1)上述两种方案中,更便于操作和读数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正确地在坐标纸上作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木块重为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只要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一定相同
D. 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表明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直接测出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有可能小于质量小的物体所受重力 D.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方向竖直向下
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1/6 ),他的质 量和重力分别为(

A.60kg 600N
B.60kg 100N
C.10kg 600N
D. 10kg 100N
7.一个铁块所受的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A.把它从赤道拿到两极
B .把它从地面浸入水中
C.将它置于运行的电梯中
D .把它从固态变为液态
8.在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小孔
C.一直下降
D
.一直上升
图2 11.如图 3 所示, n 块完全相同、厚度均为 d 的砖 块,靠在一起
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起来,这堆砖的重心升
高了多少?
12
图3
1 n
n
感悟经典
塔吊与浮吊
高高的塔式起重机要把成吨的器材提上高楼,所以提高它的稳度就很重要。塔式起重机 的下边有一个压重 架,在压重架里放进了很多沉重的钢锭,这就是为了降低起重机的重心, 增加稳度。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 2. 学 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 据.
实验仪器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
.
实验原理
1. 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 , 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 重力大小相等 .
数据处理
钩码个数 0 1 2 3 4
长度 L0= L1= L2= L3= L4=
伸长量 X
x1=L1-L 0= x2=L2- L0= x3=L3-L 0= x4=L4-L 0=
弹力 F
F1= F2= F3= F4=
结论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强化基础
1. ACD 2 . C 3 . BC 4 . CD 5 . BC 6 . B 7 . A
2. 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 , 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 来的长度进行计算 . 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 关系了 .
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 , 让其自然下垂 , 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 态时的长度 L0 , 即原长 . 2.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 m1 的钩码,量出此时弹簧的长 度 L1,记录 m1 和 L1, 填入表格中 . 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 , 量出对应的弹簧长度 , 记录 m2、 m3 、m4 和相 应的弹簧长度 L2、 L3、 L4、L5, 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 x 1、 x 2、 x 3、 x 4.
8.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标度 2N
9.解:该拉 力和摩擦力的图示见图甲,示
意图见图乙。
8N
8N 2N
二. 提升能力
图甲
10. B 11. n 1 d
2
2N 图乙
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并且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B.用线悬挂的物体相对地面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载重汽车的重心随装载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
D.重心是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也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6. 一个质量为 60 千克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 600N,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表面重力
大力士。 一艘万吨巨轮装的货, 它只要工作二十多次就能全部卸完。 起重船的吊臂捉着百吨
的重物来回移动, 而它的脚下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怎么才能保证船的稳定呢?原来, 在浮
吊的后支架下方,安放了一千多吨的重物,即使吊臂提起百吨的重物,起重船的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也仍
然在船体的中心,船就可以非常稳定。
时间
实验报告单
班级
9.如图 1 所示,一物体受到大小为 画出这两个力的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8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 2N 向右的摩擦力作用,请分别
图1
提升能力
10.如图 2 所示,在水平桌面边缘上放置一个装满水的饮料杯,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从
小孔不 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A.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B. 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 , 说明该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 说明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只有运动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3.以下有关力的说法错 .误.的是( ) A.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
B. 力的三要素中 , 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时不会影响作用效果
塔吊
“滨海 102 号”浮吊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稳度了。
明代的航海家郑和在帆船的底仓
里放了砂石,降低了船的重心, 提高了船的稳度。 郑和利用这种重心低的船,在惊涛骇浪中
穿越印度洋,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大型浮吊——“滨海
102 号”五百吨起重船, 是港口的钢铁
高中物理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强化基础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同学甲用力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D.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不动的物体 , 一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