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工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铜片,坩埚钳等【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实验法◆课前预习1:什么是物理性质?2:什么是化学性质?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

◆教学情景导入展示铜片提问它的颜色是什么色?存在状态是?学生回答:红色,固体;点燃蜡烛和小纸条仔细观察它们都能燃烧。

象这样物质的颜色,存在状态,可燃性都是物质的性质,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并不相同。

对不相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归纳总结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纠正并指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还原性等。

二者的区别:看该物质的这一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需要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就是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演示图1-28,1-29,1-30三个试验,要同学们认真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思考为什么?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原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依据回答,总结出铜片在加热时的现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加热红色的铜片,由红色变黑色,原因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

教师演示【实验1-13】,结合【实验1-8】反思与评价。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4《物质性质的探究》电子教案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4《物质性质的探究》电子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通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学习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2.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1.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判断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物质的不同变化,当我们知道了物质在某种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变化时,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物质了。

【提问】为什么我们用钨丝作为灯丝而不用其他金属呢?为什么蜡烛可用来照明?为什么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灭火?【讲解】金属钨: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

蜡烛:熔点低,易燃烧。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对物质的性质描述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灭火,还有一类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钨做灯丝。

我们就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易,能;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提问】刚刚我们学了4个概念,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科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呢?【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乙醇能作为汽油,铅笔的笔芯是石墨,二氧化碳可以作灭火器的填充剂等,这体现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呢?1.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1、熟练掌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区别、联系。

2、能够说出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通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严谨。

学习重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突破策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教具:酒精灯、铜片、洁净的湿布、试管、试管夹、胶塞。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点燃激情】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知道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那么物质能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由物质的什么决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教师用语: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24页,并围绕学习内容试着提出问题。

活动形式:学生自读教材后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提问题,包括老师预设的问题归纳梳理后主要有:①、什么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都有哪些?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活动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设疑,教师补充和完善,使提出的问题更全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问题自学。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问题①、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得出正确答案,老师予以补充总结:①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则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测定,一般包括物质的可燃性等。

问题③难度较大需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③联系: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变化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1.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衔接:结合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践探究:注重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质性质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情境创设: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主题为“生活中的化学——物质性质知多少”,要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向读者普及物质性质的基本知识。
3.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质性质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要求: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2.选做作业:
-设计一个与物质性质相关的实验,要求创新性强、操作简便,能够体现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情感关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化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质性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及实验探究方法。
2.难点:物质性质与物质组成、结构的关系,以及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物质性质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实验探究方法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因此,针对以下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优秀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熟悉常见的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酸碱性等。
3.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个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质性质的知识。同时,我还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2.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物质性质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我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各种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如颜色、状态、溶解性、酸碱性等。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通过讲授新知,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质性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够勇于质疑、敢于探索。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2)教学设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实验与事实”一环节中包含了制定和实施实验计划、收集证据等步骤。

实践活动目的: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完成以下问题。

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细玻璃管导出的气体可燃性气体是什么?3.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4.蜡烛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5.蜡烛燃烧时,能观察到哪些现象?6.哪些现象表明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进行实践活动,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巩固所学内容当堂练习1.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铜片在空气中受热变黑C.劈柴D.向清水中撒食盐2.下列各项叙述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B.铁的熔点是1535℃C.氧气不易溶于水D.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A.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B.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C.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结论与反思→表达与交流D.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巩固、深化拓展提高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的火焰可分几层?2.蜡烛燃烧和熄灭时,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那些化学变化?巩固、提高作业课堂小结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金属铜的化学性质:铜+氧气氧化铜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加热。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学会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用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坩埚钳、铜片、火柴,干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展示焰火表演图片;老师想问一下,燃放焰火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了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1、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和物理测定法进行探究。

2、化学性质用化学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究。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与问题:实验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a.如果铜片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1-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2.如果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与事实:实验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是?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按下图的方法做实验,观察铜片的颜色变化。

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是?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设计并进行下图的方法做实验。

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

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结论。

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物质性质,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相互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促进相互学习。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节“物质性质的探究”。这一章节在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前面章节关于物质组成、分类的延续,又是后续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等内容的基石。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4.课后任务: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一个与物质性质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如燃烧的蜡烛、生锈的铁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为什么蜡烛可以燃烧?”“为什么铁器会生锈?”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建议。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了解物质变化的分类,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性质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发展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学生科学探究中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性质的分类及特征。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物质性质的变化。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原因和本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但对化学这一新学科的认知尚浅。

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但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药匙、各种化学物质(如水、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安全须知。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性质又是如何改变的?”从而导入新课。

六、新课讲授1.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物质,如红色和蓝色的墨水;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如冰和水;通过闻取物质的气味,如香水和醋,来辨别物质的气味。

这些基本性质为我们理解和识别物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位置、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等。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

(2)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酒精灯的使用;固体加热的方法;加入物质的方法等二、教学情景导入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你想知道原因吗?你想自己来验证吗?三、知识回顾: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各自表现为哪些方面?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思考:你知道如何探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吗?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的主要步骤是: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

四、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如下: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实验名称:铜片加热仪器试剂:酒精灯、坩埚钳、铜片、火柴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现象:铜片由紫红色变成黑色注意事项:加热铜片或用试管加热物质时要使用坩埚钳或试管夹,以免烫伤手实验结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也可能是新物质假设与预测:(1)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预测1: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预测2: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铜片不会变黑(2)联想到镁条燃烧实验并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它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预测3: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颜色不变实验与事实2.探究实验1实验名称:验证预测1实验操作: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的黑色部分实验现象:黑色物质抹不去实验结论:预测1是错误的,即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3.探究实验2实验名称:验证预测2实验操作:把铜片放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变黑实验结论:预测2是错误的。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研究》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谓语一级主题科学研究的子主题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本节课教材剖析分为两部分内容:物质的性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详细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确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经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仍是物理性质。

2.辨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照概括学习物质的性质,经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实验察看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奇特、风趣的学科。

【教课要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课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 课前准备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实质差别是什么?【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焚烧的小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那镁条在空气中能焚烧这能否是镁条的一个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一同来学习一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教师解说】一、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定义: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滋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等。

物理性质可直接察看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2.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腐化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经过化学实验去察看和确立。

【议论与沟通】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察看其发生的现象,你能推知有关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师解说】物理变化:酒精挥发、糖溶于水、海水晒盐、沥青凝结、樟脑球变小。

化学变化:焰火、炸药爆炸、纸片焚烧。

糖拥有溶解性(物理性质),海水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酒精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纸。

五、教学过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1.4 物质性质的研究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看法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初步学习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分清性质与变化的联系与差别,学会比较解析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研究铜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研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科学研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感觉合作与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看法。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课难点】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差别。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 ] 你知道酒精、水等物质有哪些性质?它们的每一条性质是经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思虑谈论 ] 学生思虑片刻后,交流并回答。

新课讲解一、物质的性质[ 过渡 ]为何不一样的物质在必定条件下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呢?这是由物质自己的性质决定的。

如纸燃烧是由于纸拥有可燃性。

下边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性质。

[ 讲解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比方,我们做过的实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 学生活动 ] 举一些平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湿润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谈论 ] 哪些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哪些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小结 ]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 讲解 ] 在表达物质的性质时,常常有以下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比方:(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 (在湿润的空气里 )易生锈——化学性质;铁 (在干燥的空气里 )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 总结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1.4 物质性质的探究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 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2. 会简单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建立难点:是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区别教学准备镁条,金属铜片,酒精灯教学过程复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种变化是何种类型的变化?为什么?(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提示: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有步骤观察要有顺序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或结论:目的: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步骤:变化前、中、后顺序:下到上、左到右现象记录: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有白烟生成,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白色物质是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像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注意]描述物质的性质,通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关键词。

(二)科学探究<一>观察并提出问题: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二>假设与预测:铜片上的物质是①烟灰;②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三>实验与事实:<四>解释与结论:【典型例题】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D. 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把块状的硫粉碎(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解析:硫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块状硫被粉碎的过程、硫粉受热熔化和置课堂总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认识几种实验仪器。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展示和问题引导,探究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了解和认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论讲解1.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2.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等。

3.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3)实验操作1.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密度实验、熔点和沸点的测定等。

2.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如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4)学生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4.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考查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师角色作为化学老师,我尽量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注重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

同时,我还推崇问题式授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的效果。

2.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召集到实验室里,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看、听、说、做的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注重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实践性操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性质的分类、探究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物质性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新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b.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为主线,如火烧纸张、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变化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烧完后会变成灰烬?铁为什么会生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的信念。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a.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巩固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实例,分别说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简要分析。
c.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性质变化,用文字描述并解释其原因。
2.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设计以下实验探究作业:
a.选择一种常见物质,如醋、碱面等,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2.新课内容:
(1)物理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新版)粤教版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新版)粤教版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实验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物质性质的理论知识。
3.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质性质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5. 合作与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 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实验室、实验仪器(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课程平台: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教学视频等。
3. 信息化资源:在线化学知识库、教育平台(如洋葱学院、可汗学院等)、化学实验教育网站等。
4. 教学手段: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小组实验、问题解决等。
- 颜色
- 状态
- 密度
- 化学性质
- 可燃性
- 氧化性
- 还原性
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 进行实验操作
3. 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
2.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
4. 学会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性质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物质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新课程标准中位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子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本节课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物质的性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习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具体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奠定基础
AHale Waihona Puke 镁条燃烧 B、镁条能燃烧C、镁条表面用砂纸打磨 D、镁条是银白色的金属 (二)A、汽油燃烧 B、汽油能燃烧
C、汽油是淡黄色液体
D、汽油能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E、汽油能挥发 F、汽油挥发 G、汽油密度
七、作业设计
练习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判断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物质的不同变化,当我们知道了物质在某种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变化时,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物质了。
【提问】为什么我们用钨丝作为灯丝而不用其他金属呢?为什么蜡烛可用来照明?为什么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灭火?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同学们都知道:铁栅栏上涂上油漆,乙醇能作为汽油,铅笔的笔芯是石墨,二氧化碳可以作灭火器的填充剂等,这体现了这些物质的什么性质呢?
【归纳】我们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物质。这是因为物质的变化决定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着物质的用途
六、练习及检测题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一)
二、学情分析
刚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学生,虽然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学习动机也是以好奇、有趣等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为主。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头脑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通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归纳学习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多用“可以”、“易”、“能”、“会”等词语。如木炭可以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糖能溶于水
(3)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提问】刚刚我们学了4个概念,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科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呢?
【讲解】金属钨: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 蜡烛:熔点高,易燃烧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对物质的性质描述也可以分为两类,如一类性质是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灭火,还有一类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钨做灯丝。那么,我们就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可燃性,稳定性,易„„,能„„;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1)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