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肃宁县东泽城小学杨素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为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功训练。在小学语文课里有讲读、阅读、独立阅读三类课文,阅读课文在类别上占了三分之二。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应抓好“三关”。
一、抓好课前“预习关”
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生自主尝试解读课文的过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掌握的阅读方法有迁移运用的机会,又为下一步“导学”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能拨在点子上,导在疑难处,其方法可概括为读、划、思、写。
1、读。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读书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受最深的语句、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划出来。
3、思。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上下文尝试解决。
4、写。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点或问题写下来,在自主交流阶段提出来。
要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课前预习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抓好课中“对话关”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应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读,读通了才能说,读通了才能交流,读通了才能对话,这读的过程便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次,要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争论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质疑。
生甲:老师,我认为课本中“焦急而耐心”不妥。
师: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焦急和耐心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句话
中不是矛盾吗?
生乙:老师,我也同意这种说法。
生丙:我反对,作者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
……
师:是啊,同学们读书真细心,发表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现在我们谁也不能说服谁。请大家读课文。怎么读?第一,抓事实,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讲清道理。第二,抓情感,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写的?
(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
生:“焦急”是说老奶奶希望早一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等多久,她一定要等到周总理的灵车。我也有过这样的心情,上次爸爸打电话说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想早点看,可要等到爸爸回来才有,这种心情不是“焦急而又耐心”吗?
1
师:你真不错,还能联系到自己的亲身体会。谁还有补充?
生:“焦急”和“耐心”都是在看周总理的灵车这一件事上,是没有矛盾的。
生:我有补充,作者这样写更能表现老奶奶那种急切的心情,也突出了老奶奶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
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经历了从否定“焦急而又耐心”的准确性到肯定它的正确.并较好地领悟了老奶奶的心情。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位著名教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各自的愿望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引经据典,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型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就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啊!
语文教学,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情入境地体验,从而与作者达到思想上的沟通.心灵上的共鸣
三、抓好课后“巩固关”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它不能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应体现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在课外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进行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巩固和强化语文能力,丰富知识和情感。我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读写结合:砍去了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作业,增加阅读作业。如学完了《桂林山水》,让学生仿写《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门前的荷塘》等。有的课文让学生写读后感。除了利用教材内容,确定读写结合训练形式之外,课外还培养学生阅读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光靠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都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喜欢阅读与教科书相关的材料。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课前我就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课后推荐学生阅读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长城》,引导学生看《世界奇观》一书,学习《海上日出》,引导学生阅读《海行杂记》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中,从一篇、一类文章扩散去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
3、自我总结。总结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我经常采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最优的学习方法。如:我是怎样预习的,背诵课文的方法,我是怎样看课外书的等,有时让学生谈谈阅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带来的帮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杨素菊,女,33岁,毕业于沧州师范,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东泽小学语文教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