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方案

合集下载

布病的诊断与防治

布病的诊断与防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 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 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 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患病与职业 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工作者、屠
26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2008·12
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 群。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
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家畜患病后 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 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 妊 娠 母 畜 流 产 ( 多 在 妊 娠 2~ 8个 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 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 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 症增多。公畜睾丸肿大,触之热、 痛。鸡、鸭等家禽的症状表现为腹泻 和虚脱,有时产蛋量下降。人患布病 潜伏期为1~3周,易转为慢性。轻者 出现低热、无力、疲乏,全身酸痛, 关节肿大、疼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 敏。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 肿大用手可摸到。雄性患畜常见单侧 睾丸或附睾炎;雌性患畜有时可发生 特异性乳腺炎、卵巢炎、子宫内膜 炎,孕畜可发生流产。多数病例有长 期起伏的发热,称“波状热”。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 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 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 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 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5.2.2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出病原 体或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5.3 治疗
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 D)、甲氧苄氨嘧啶(TMP并增加饮 水此外)、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酰 氨苯砜(SDDS)。 5.4 预防
4.3 预防 4.3.1 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 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 5 ppm溴 氰菊酯溶液,每隔7~1 0天喷淋1次犬 体。 4.3.2 对 病 犬 应 做 到 早 发 现 、 早 诊 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 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 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全面提高人畜布病的防治水平,减少病例发生率,保障人畜健康。

2. 原则,科学防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精准施策。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2.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疫情高发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提前发现和阻断疫情传播。

3. 完善防控措施。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洁,控制病媒传播;加强畜禽疫苗接种,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4. 加强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减少病例的传播风险。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交流,共同制定布病防治方案,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布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防控意识。

3. 人才培养,加强对布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五、总结。

布病的防治工作事关人畜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预警、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为布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

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

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一、环境消毒1. 家畜圈舍清洁消毒对家畜圈舍进行定期清洁,清除粪便、尿液等污物,保持干燥清洁。

然后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圈舍进行消毒,如过氧乙酸、石灰乳等,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 饮水消毒家畜饮水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氯气消毒等方法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饮水安全。

二、人员消毒1. 人员防护工作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布病的动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2.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布病的动物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包括洗手、更换工作服等,避免病原体传播。

三、动物消毒1. 定期检疫对家畜进行定期检疫,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传播。

2. 动物隔离消毒对疑似或确诊患有布病的动物进行隔离,定期对隔离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防止传播。

四、物品消毒1. 农具消毒农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消毒,避免病原体通过农具传播。

2. 饲料消毒家畜饲料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霉等工作,避免饲料受到病原体污染。

五、废弃物处理1. 定期清理对家畜圈舍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定期清理,避免废弃物滋生病原体。

2. 安全处理对清理出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可以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杀灭病原体,防止传播。

六、室内通风保持家畜圈舍的良好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有助于防控布病。

以上就是布病防控消毒灭源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帮助,共同保障人畜健康。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
2 9 %  ̄ D 3 4 % 。
1 防治 现 状
布病 是 由布 鲁 氏菌属细 菌 引起 牛 、 羊、 猪、 鹿、 犬 等 哺乳动 物和 人类 共 患 的一 种传 染病 。我 国将 其 列 为二类 动物 疫病 。世 界上 1 7 0多个 国 家和地
区 曾报 告发 生人 畜布 病疫 情 。 上 世纪 5 0年 代布 病
施, 大力推 广 布病 防治试 点经 验 , 防治 工作 取得 积
国动 物 防疫工 作发 展要 求 的布病 防治 机制 ,显 着 提升 布病 监测 预警 能力 、移 动监 管和 疫情 处置 能
力, 迅速 遏制 布病 上升态 势 , 为保 障养 殖业 生产 安
全、 动物 产 品质 量 安全 、 公共 卫生 安全 和 生态 安全 提 供有 力支 持 。 河北、 山西 、 内蒙 古 、 辽宁、 吉林 、 黑龙江 、 陕 西、 甘肃、 青海 、 宁夏 、 新疆等 l 1个 省份 和 新疆 生 产 建设 兵 团达到 并维 持控制 标准 ;海 南 省达 到 消 灭 标准 ; 其他 省份 达 到净化 标准 。 提 高全 国人 间布
流 行严 重地 区 的 l 5 个 省份 , 监测 阳性率 同比上 升 0 . 3 8 % 。据 对布病 重 点地 区 2 2个 县 2 4 8个 定 点场 群 的监测 与流行 病 学调查 结 果 ,牛 羊 的个体 阳 性 率分 别 达 到 3 . 1 % 和 3 . 3 % ,群 体 阳性 率 分 别 达 到

4 6 . 信息之窗
广东畜牧兽 医科技 2 0 1 6 年( 第4 1 卷) 第5 期
《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 2 0 1 6 — 2 0 2 0 年) 》
农 业部 国家卫生计 生委关于印发 《 国家布 鲁氏菌病 防治计 划 ( 2 0 1 6 — 2 0 2 0年) 》的通知

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全旗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X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群众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布病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自X年我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人间布病防治综合示范区以来,我旗已累计为46983名布病高危人群进行了免费筛查,患者都能得到就近、及时治疗。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挂图、宣传光碟、防控干预包,以及悬挂宣传条幅和制作墙体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的布病防控意识和防控知识普遍提升。

但从人间布病发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各相关部门继续通力合作,继续强化和提高布病防控力度。

二、X年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人间布病高危人群筛查、宣传干预、病人治疗管理、牲畜防疫与流动牲畜检疫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达到以下目标:(一)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干预,使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提高发现率。

在全旗范围X开展主动搜索、筛查,提高急性期布病病人发现率,X年完成7000人次的布病高危人群筛查。

(三)有效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通过对布病干预措施的实施(包括畜间防疫、检疫、管理以及人间高危人群防护、良好卫生习惯建立),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四)提高就诊率。

通过防控知识、防控政策宣传以及高危人群初筛、追踪随访等措施,促进病人及时就诊,新发布病及时就诊率达90%以上。

(五)实施规范化治疗。

通过及时、足疗程规范治疗,减少新发病例慢性化率,使急性期病人规范治疗率达90%以上。

(六)保持牲畜高防疫率。

牲畜布病规范防疫率达到100%。

三、工作内容(一)人员培训。

采用逐级培训的方法,对布病防治工作进行系统培训。

旗疾控中心负责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培训;旗农牧业和科技局负责畜牧防疫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个嘎查村至少培训1名畜牧防疫人员和1名乡村医生。

通过培训使得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布病的初筛检测、治疗与管理;乡村医生能够进行布病重点人群排查、患者随访;基层畜牧防疫人员能够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做好重点人群的排查以及牲畜防疫的相关技术指导。

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畜禽诊所Xu qin Zh en s uo山西农业畜牧兽医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齐超李计龙闻效峰(1、山西省忻州市农业局畜禽繁育站034000;2、山西省忻州市农业局兽医防疫站034000)122布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危害生殖系统,使病畜发生传染性流产为主要特征。

人感染布病轻者感到疲乏、头痛、关节肌肉疼痛,重者出现睾丸炎、流产等,影响生殖能力,甚至丧失劳动力。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牲畜调运频繁,畜界布病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人间感染布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下大力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多种动物对布鲁氏菌易感,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常呈地方性流行。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高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或附掌炎,睾丸肿胀,关节炎及局部肿胀。

1流行特点2临床症状3病理变化4诊断5疫情处理6预防和控制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特异性肉芽肿(布病结节)。

有的可见关节炎。

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本病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血清学诊断。

实验室常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然后用试管凝集试验最后确认。

初筛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并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者;或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即判定为病畜。

判定时应注意排除其他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血清学反应。

34.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34.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鲁氏菌病控制应急预案

布鲁氏菌病控制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发展和应对的全过程,包括疫情报告、调查、处理、防控措施、信息发布、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2.1 监测各级卫生、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定期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进行监测。

2.2 报告发现布鲁氏菌病疫情时,立即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上级卫生、兽医部门。

三、疫情调查与处理3.1 调查疫情发生后,卫生、兽医部门要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情调查,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感染人数、病情严重程度等。

3.2 处理(1)对疫情发生地,实行封锁,限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

(2)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3)对疫区进行消毒、灭鼠、灭蝇等防疫措施。

(4)对疫情发生地的动物进行监测、隔离、扑杀等措施。

四、防控措施4.1 宣传教育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普及防控知识。

4.2 疫苗接种对易感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4.3 饮食安全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防止布鲁氏菌病通过食物传播。

4.4 防鼠灭鼠加强对鼠类的防控,减少鼠类传播布鲁氏菌病的风险。

五、信息发布与物资保障5.1 信息发布卫生、兽医部门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5.2 物资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物资保障力度,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六、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6.1 人员培训加强对布鲁氏菌病防控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6.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布鲁氏菌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7.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9期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

本文介绍了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策略,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健康养殖、科学养殖、强制免疫、人畜分离,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动物疾病;布鲁氏菌病;防控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宿卫林山西省应县畜牧局,山西朔州037600布鲁氏菌可侵袭人体的各个脏器,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病例损害,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该病容易转为慢性病,易复发,而且很难治愈。

1临床症状急性病人以发热、寒战、多汗、全身不适、乏力、关节酸痛,肝、脾及睾丸肿大等症状和体征为多见;慢性病人病程长,而且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痛,乏力,性功能低下,劳动力降低,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孕妇可能流产。

2传染源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的牛、羊、猪,其次是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病畜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

布鲁氏菌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胎盘、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而传染,牛羊群放牧,可发生牛和羊布鲁氏菌的交叉感染。

3流行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除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了布病,全世界约17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人、畜间布病疫情,人间布病病例约50万例,且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4发病数量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报,2014年全国累计人感染布鲁氏菌发病人数59981人,2015年全国累计发病人数60782人,2016年1-10月全国累计发病人数45287人。

目前,人畜病例不断上升,疫情出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且由北向南蔓延,非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非传统牧区也有布病发生。

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势在必行。

5实验室检查目前适用于大面积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成本低廉。

布病防控五年方案

布病防控五年方案

布病防控五年方案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家畜或进食被感染的食品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为了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中国政府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布病防控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提高防控意识
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布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特别是在农牧区,要加强对养殖户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掌握防病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二、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的布病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疫情的地区进行及时监控和预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三、加强病原学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源,加强病原学调查工作,开展
布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力。

四、加强防控措施
在防治措施方面,要加强养殖管理和卫生条件控制,减少防病风险,开展消毒、隔离和处置工作等,对发现的患病动物立即处置,同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五、完善制度保障
最后,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健全布病防控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布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综合来看,这份五年布病防控方案的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对保障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承诺。

通过该方案,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布病的防控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 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计划。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医务人员培训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

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布病诊断知识、避免对布病病人的误诊,使布病病人能够及时被确诊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

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我苏木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预防布病的侵袭,由旗疾控中心编印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布病防治知识小册子,由政府部门组织逐级下发,直到每一家牧户和农户。

三、人群布病筛查农牧区入户采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苏木农牧民以及居民布病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筛查,预计筛查人数不少于上级给的计划任务,达到极早发现、及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服药、随访、建档、报告、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

四、布病病人治疗经过筛查和监测发现的病人,由专业医师给予规范化治疗,流行病个案调查、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的目的。

由于布病病人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治疗即可,为减轻农牧民治疗布病的经济负担,促使农牧民接受规范化治疗,新农合核销治疗。

五、布病病人随访为更好地督促布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专业人员采取电话与入户、小药箱相结合的方式,对布病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每位病人不得少于4次。

乌苏木中心卫生院篇二: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达茂旗卫生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旗卫生局拟从XX年开始,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方案。

一、医务人员培训旗卫生局组织,旗疾控中心承担培训工作。

培训时间为2天,培训对象为旗直医疗机构相关的医护人员、旗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基层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背景及疫情形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牲畜感染后,可导致关节炎、跛行,公畜睾丸肿大,母畜流产不孕,降低生产质量,增加养殖成本,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人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多汗、乏力、疼痛,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终生不愈,严重者关节肿胀,丧失劳动能力,男性睾丸肿大,女性流产不孕,丧失生育能力,极易引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我市布病疫情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较好控制。

近年来疫情回升、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全市16个镇(街)均有病例发生,尤其是2021-2022年全市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数居滨州市首位。

二、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多部门协作、人畜同防”的原则,全力做好全市布病防控工作,有利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防控策略1.畜间。

根据畜间、人间布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各镇(街)实际,对全市牛(羊)布病实行分畜种、分区域防控的策略。

在全市范围内,种牛(羊)禁止免疫,奶牛(羊)原则上不实施免疫,以监测净化为主;其它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和监测净化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在布病流行风险较高的魏桥、临池、九户、台子、码头等5个镇(街)实施散养羊强制免疫。

2.人间。

做好人间布病感染病例的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等相关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强化布病高危人群登记与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规范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急性期病例治愈率,减轻慢性化危害。

四、工作措施(一)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措施1.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牛(羊)养殖经营者要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确保疫病可追溯;严格执行调入羊(牛)落地报告、隔离观察、检疫等措施,加强布病检测,严防疫病传入传播,对跨省调入牛羊不走指定检疫通道和不进行24小时内落地申报的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处理。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精选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精选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做好全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划。

一、防治现状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上世纪50年代布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疫情严重地区人畜感染率达50% 。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加大防控力度,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自2012年《规划》颁布以来,各级畜牧兽医、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认真落实监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布病防治试点经验,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迅速遏制疫情上升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我国布病疫源广泛存在、防治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基层防疫体系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人畜间布病疫情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56989例,人间病例仍处于历史高位;畜间布病流行严重地区的15个省份,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 。

据对布病重点地区22个县248个定点场群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牛羊的个体阳性率分别达到3.1% 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 和34% 。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一)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提高防治水平,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疫情监测、动物管理、疫苗接种、卫生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

一、疫情监测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制度,每年进行疫情调查和病原体检测。

2. 定期进行动物血清学检测,筛查病原体感染情况。

3. 发现疫情时,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疫情调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二、动物管理1. 应实施严格的动物监测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观察。

2. 发现病例动物,应立即隔离治疗,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

3. 在疫区或高风险区域,应加强禽畜的检疫和管理,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三、疫苗接种1. 针对布鲁氏菌病,应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

2. 疫苗接种应定期进行,并记录接种的动物信息,确保全面接种、接种合格率达到90%以上。

3. 接种前应根据疫情和科学依据,选择适当的疫苗类型和接种途径。

四、卫生措施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场内卫生消毒工作。

2. 定期对牧场和养殖设施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及时清除病原体携带者和污染源。

3. 强化个人与动物的卫生防护,定期进行人员健康监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五、交通运输和贸易控制1. 对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地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加强交通运输和贸易的严格控制。

2. 对进出口贸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测和消毒处理,确保贸易安全。

六、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布鲁氏菌病的防治责任和制度。

2. 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养殖业者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护人畜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人间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提高人们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3. 提高医疗机构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4. 有效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栏等,向公众普及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2.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3.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4. 控制传播途径。

加强对饲养动物的管理和监督,减少人畜接触;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监测,确保其安全卫生。

5.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风险。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 加强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3.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5. 加强对传播途径的控制和管理;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计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医疗水平,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降低病死率,减少疾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六、总结。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方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一套全面的至关重要。

一、明确防控目标1. 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2. 保护易感人群,减少人类感染;3. 提高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4. 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防控体系。

二、防控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2.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3. 科学防控,法治管理;4. 社会参与,群防群控。

三、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疫情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疫区居民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2.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开展定期、全面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

3. 加强动物防疫,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风险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规,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风险。

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

4.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减少交叉感染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护意识。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

5. 加强科研攻关,提高防控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苗研发和防疫技术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

6.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法治管理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防控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执法力度。

对违反防疫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7. 社会参与,群防群控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发挥群众性防疫组织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觉遵守防疫措施的积极性。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养殖管理1. 严格消毒:养殖场、饲养设施、器具等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布鲁氏菌的传播。

2. 畜禽检疫:购买新的畜禽时要进行健康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布鲁氏菌。

3. 合理饲养:注意畜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布鲁氏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加强人群防护1. 提高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2. 加强个人卫生:养殖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消毒,避免与布鲁氏菌接触。

3. 戴口罩:在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

三、加强疫苗接种1. 动物疫苗:对畜禽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

2. 人类疫苗: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兽医、养殖业从业人员等,进行布鲁氏菌疫苗接种,提高个体的抵抗能力。

四、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1. 病例监测: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例报告:对发现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畅通,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五、合理用药治疗1.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感染布鲁氏菌,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2.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使用药物。

六、加强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经验和信息,促进全球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

2. 联防联控:加强国际间的布鲁氏菌病联防联控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养殖管理、人群防护、疫苗接种、病例监测和报告、合理用药治疗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人间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一、前言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加强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报告,提高发现率和诊断率;2. 控制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链;3. 提高人民群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4. 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降低动物源性感染风险。

三、主要任务(一)监测和报告1. 建立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包括人间和动物间监测;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3. 定期开展人间和动物间布鲁氏菌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4. 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传染源控制1. 对确诊的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减少传染源;2. 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消除动物源性感染风险;3.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防止患病动物进入市场或流通环节。

(三)传播途径切断1.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来源安全;2. 推广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人民群众个人卫生水平;3. 加强职业人群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四)宣传教育1. 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认知度;2. 制作并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3.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2. 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3.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防治能力;4. 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人间感染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技术手段,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方案一、概述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

山西的布病流行与全国基本一致,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发生过两次大流行,最高发病率分别为 6.03/10万、4.64/10万,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八十年代,布病流行基本得到控制,1985年全省发病仅为9例。

90年代后,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迅猛发展,牲畜交易活跃,家畜流动频繁,畜产品加工领域广阔,以及布病防治工作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布病疫情在我省回升和扩大蔓延,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范围逐渐扩大。

2007年,全省共新发布病病例4040例,发病率达11.97/10万,无论从发病数还是发病率上都达到有史记载以来的最高峰,并出现多次暴发疫情。

为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布病疫情,遏制疫情蔓延。

二、防控目标(一)掌握布病基本情况及防治现状;(二)搞好布病疫情调查和疫区处理工作;(三)提高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四)遏制我省布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三、防控定义(一)病例定义1.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

(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滴度1: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1)、(2)和(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4)或(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二)暴发疫情定义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三)暴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定义(1)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Ⅱ级):布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即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布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四、防控县的选择根据各县(市)布病疫情的情况及工作条件,选择大同矿区、阳高、广灵、浑源、新荣、灵丘、左云、大同县、代县、偏关、繁峙、原平、榆次区、榆社、祁县、左权、寿阳、和顺、太谷、怀仁、平鲁、右玉、应县、离石、汾阳、文水、交城、隰县、武乡等县为布病防控项目县。

五、防控措施各防控县按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采取本底调查,专业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疫情的调查处理和病人管理等项措施。

(一)一般情况调查1、人口资料:人口资料和总劳动力数。

按年龄别、性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0-、10-、20-、30-、40-、50-、60-),此材料按当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

2、自然地理等资料及项目县性质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无霜期(月数)。

降水量:年降水量、月降水量。

土地种类:草场、荒地、耕地面积。

防控县性质: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

3、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等。

4、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饲养、配种方式、产羔期、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饮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

引起当地人间发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本底调查1、病史追溯:最早发现布病的时间、地点、流行或暴发次数、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引起布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2、畜间布病防制情况,历年羊、牛、猪、鹿等牲畜血清学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流产率、病原分离及种型、毒力鉴定结果和宿主动物种类。

3、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1)历年流行病学调查数、血清学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发病数、发病率,隐性感染数、隐性感染率,病原分离及鉴定结果。

(2)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当年的血清阳性数、阳性率,发病人数、发病率,患病人数、患病率,隐性感染数、隐性感染率,并开展病原分离及鉴定工作。

4、人和家畜布病防治情况免疫:开始免疫年份;历年免疫数及免疫率;免疫方法和途径;使用菌苗种类、用量;免疫后血清学阳转率等。

病畜处理:历年检出各类病畜数、捕杀数、隔离数。

病人治疗:采取治疗的方法和方式,治疗人数、疗效。

布病防治开始时间,每个阶段采取了哪些措施。

5、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个乡,每个乡选择3个村,每个村抽查20人,进行布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

(三)培训专业人员组建布病防治队伍,加强专业培训,为提高布病防治人员水平。

(四)健康教育1、编写布病防治知识宣传题纲及宣传资料。

2、采用电视、广播、黑板报、张贴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千家万户进行布病防治知识宣传,使广大居民,尤其是职业人群掌握布病防治知识,提高防病认识,科学饲养,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护易感人群。

(五)规范布病病例治疗工作。

对所有布病病人,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法,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建立病人档案,对病人进行跟踪管理,提高治疗愈率,防止布病病人由急性转为慢性。

治疗方法参考《布病诊断治疗指导意见》(晋卫地[2001]9号)。

(六)掌握畜间疫情卫生部门要主动与畜牧部门联系,密切配合,相互通报人间和畜间布病疫情,掌握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购入牲畜数量、来源和羊、牛、鹿等牲畜检疫和免疫情况),掌握传染源动态。

促进与配合畜牧部门落实牲畜检疫、免疫、病畜淘杀措施,以法对传染源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外源性输入。

(七)布病疫情处置1、常规疫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并对所有病例(包括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

并针对疫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参照暴发疫情)。

2、暴发疫情⒈组织措施布病暴发疫情处理,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疫情处理临时指挥机构,制定疫情处理方案,并组织畜牧兽医,卫生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

⒉技术措施⑴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布病暴发、流行疫情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逐级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对疫情发展和控制进程进行及时报告。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天内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当地基本情况、疫情概况、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暴发疫情发生时,要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

⑵暴发原因调查回顾性调查:防治人员进入现场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布病暴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暴发时间,地点,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特别是首例病人(病畜)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的资料。

实验室检查: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查牲畜和人,了解感染和发病情况。

综合分析:对上述所获得的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暴发的来源和主要的传播因素,确定本次暴发波及的范围,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次发生。

⑶控制措施①采取速效性措施:针对引起暴发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流行。

如暴发是由病畜引起,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处理。

如果是由乳制品所致,应追查来源,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②健康家畜免疫:经两次布病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点周围受威胁的畜群,不管是否怀孕一律采用S2菌苗口服免疫。

③患者治疗:确诊的现患进行治疗,治疗率要达到95%以上。

对病房、病人的衣服、用过的物品等进行消毒。

④现场消毒: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牲畜的皮毛及粪便等,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和其它物品,除上述方法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0.3%新洁尔灭溶液或0.1—0.4%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并作好个人防护。

⑤总结报告:除本地的行政和业务部门存档外,还应报上级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

注: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应上报的内容包括:A疫情处理报告B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C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附表2)D人间布病实验室登记表(附表3)E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和发病统计表((附表4)六、防控工作考核指标(一)对防控县报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达95%。

(二)暴发疫情处理率达100%。

(三)群众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

(四)确诊病人建档率达95%。

(五)急性期布病病人规范治疗率达90%。

七、督导检查(一)在实施过程中,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查、督导。

(二)11有底~12月份初由省卫生厅地病处组织对防控工作进行考核。

八、防控工作实施年度计划(一)全年实施健康促进、疫情处理、病人管理等各项控制措施。

(二)6月份前完成一般情况调查和本底调查(除需年终才能完成的内容)(三)11月初组织对防控工作指标进行考核。

九、总结报告各防控县11月底写出年度布病防控总结并上报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附件附表1: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附表3: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附表4: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和发病统计表附表5:不同职业人间感染、发病调查统计表附件1:布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附表1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区、市)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基本情况:1.1患者姓名:1.2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1.5职业: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其他⑾家畜屠宰与畜产品加工⑿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 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1.9住院日期:年月日1.10报告日期:年月日1.11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症状体征: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 d)□□2.1.3体温最高℃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2.2.1玻片凝集反应⑴—⑵+□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2.2.3皮肤过敏试验⑴有⑵无□2.2.4病原分离⑴从病人血液中⑵从病人骨髓中⑶其它体液中⑷从病人排泄物中⑸无□2.2.5 SAT滴度为1:100++ ⑴有⑵无□2.2.6补体结合试验1:10++ ⑴有⑵无□2.2.7comb`s滴度为1:400++ ⑴有⑵无□2.3临床诊断:2.4治疗: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原治疗法⑴有⑵无□2.4.3水解素治疗法⑴有⑵无□2.4.4溶菌素治疗法⑴有⑵无□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⑷死亡(年月日死于)3.流病调查:3.1与动物接触史:3.1.1畜别: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员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其他:3.2保护情况: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3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⑴是⑵否□3.4幼羔放卧室内饲养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3.6布氏菌苗免疫接种史:3.6.1接种年月:年月日3.6.2菌苗种类:3.6.3接种途径:3.7确诊时间:年月日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9其他: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