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控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防控总结
隰县位于临汾市盆地西北边缘,山区地带,东邻汾西,西靠永和,南接蒲县,北连交口。全县总面积1415.3K㎡,有8个乡镇,下辖97个行政村,包括384个自然村,人口10.29万,其中城镇2.4万,农区人口7.6万。我县农区占18%,牧区占5%,山区占41%,属于农区县。
一、内容与方法
1、常规监测
<1>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2>暴发疫情监测
2、重点人群监测
<1>一般情况调查:人口资料,自然地理资料,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情况,畜牧业概况。
<2>本底调查:病史追溯,畜间布病防制情况,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人和家畜布病防治情况,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3>畜间疫情收集:主动与畜牧部门取得联系,掌握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治情况,如流入牲畜检疫和免疫情况等。
二、监测结果:
(一)1.地区分布:今年我县新发病人26例,发病率2.6/万,病例分布在7个乡镇19个行政村,具体分布参照下表:
隰县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统计
2、时间分布:
在1-9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6、7、8、9月份,8月份占首位,具体见下表:
注:8月份我县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检出发病人数6例。
3、人群分布:今年共报告新发病例26例,年龄集中在30-50岁段,男女比例为21:5(详见下表),主要以养殖业为主。
隰县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统计
(二)重点人群监测:
1、一般情况调查:
1)人口资料(据2000年人口统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构成见下表:
总劳动力:61244人
2)自然地理,气象资料及监测点性质
我县年平均气温9.6℃,最高气温10.1℃,最低气温
8.9℃,无霜期140天-180天(3.5—6个月),年降水量320㎜-520㎜,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耕地面积:309179.6亩,草地92074.5亩,荒地634607.1亩,我县属于农区。
3)近年来,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户逐年增多,但养殖区和生活区不分,虽然随着移民搬迁等扶贫政策的支持,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但人们对布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特别是在羊分娩时,没有人采取自我防护措施以及分娩物的无害化处理,今年布病知晓率调查结果:调查4个乡镇12个村的220人,其中不及格38人,及格率82.73%。
2、本底调查:
1)病史追溯:见附表
2)人间疫情:见附表
隰县历年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3)畜间疫情:见附表
隰县历年家畜检免疫情况
4)人和家畜布病防治情况
我县是农业县,牧业发展缓慢,对重点人群未实行免疫接种,由于职业人群防病意识淡薄,造成了2006年在我县阳头升乡罗正堡村发生暴发疫情。但历年人间发病较少,治疗率100%;畜间主要以羊免疫为主,免疫率较高,但今年羊种布病发病率较高。牛、猪、鹿等免疫率较低,没有布病病例发生。
3、血清学监测
我县主要以农业为主,畜产品收购、皮毛加工等职业人群,为数较少,其它见下表:
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不同地区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4、畜间疫情收集:见附表
隰县2008年布病畜间疫情资料表
三、结论
1、虽然搞过检免,但是不能形成连续工作机制。羊是我县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羊流产物及生产物。
2、职业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浅薄,畜间流产物处理不当,接产不穿防护衣不戴手套,造成布病流行。
3、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势在必行。
四、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使监测、扑杀、免疫不能连续进行致使疫情不断发生。
2、畜牧部门对此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因阳性扑杀补助费用少,且迟迟不能到位,致使群众对淘汰捕杀病畜工作形成对立。
五、建议:
1、畜牧部门加大畜间疫情管理,特别是畜间检疫、免疫;
2、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加大合作力度,防止人畜布病疫情的暴发;
3、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生产方式,促进病区群众主动参与防治布病,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4、希望上级能加强财力支持,以便布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隰县疾控中心地病科
二○○九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