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ppt
将药物注入选定部位 ,缓慢推注。
注射后处理
用消毒棉球轻压注射部位片刻 ,避免药液渗出和出血。
叮嘱患者保持注射部位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 等异常反应,如有及时处理。
02
肌肉注射法操作注意事 项
注射前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情况
准备药品和器具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 情、用药史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 肌肉注射。
详细描述
硬结的形成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处理方法包括热敷、按摩、使用促进 药物吸收的药物等,若硬结持续不消 退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04
肌肉注射法并发症预防 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1
02
03
04
注射前仔细核对药物和患者信 息,确保无误。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 炎症、硬结、瘢痕等处进针。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保证注射 环境无菌。
消毒液
如碘伏或酒精棉球。
选择注射部位
臀大肌
注射部位在臀部外上1/4处,避开 内角。
臀中肌和臀小肌
适用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儿童 。
消毒
使用消毒液对注射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5cm。 注意不要让消毒液接触注射器。
注射
再次核对药物和剂量 ,确保无误。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注 射。
发生。
提醒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 感染。
提高注射技术水平
定期进行注射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 操作熟练度。
了解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握不同药物的注射方法和注意 事项。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注意事 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护理)流程
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护理)流程【评估】1、发生断针前: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环境、药物性质2、发生断针时:1)使用中注射器、针头损坏情况。
检查针头刺入体内的长度,及断针针体有无完全埋入体内。
2)注射部位或局部皮肤情况。
再次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正确;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炎症、硬结、瘢痕;针尖有无刺及骨质。
3)药液剂型及注射药量。
评估药液性质(水性、油性、胶体)、浓度及刺激性;再次核对医嘱以备评估注射入患者体内的剂量。
4)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评估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其有无惊慌、紧张等不良情绪。
【准备】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快速手消液、治疗盘内(棉签、安尔碘、75%酒精、弯盘、抽吸好的药液)、无菌持物钳、护理记录单环境:光线充足、安全、安静、注意遮挡患者。
体位:肌肉注射体位,注意保暖。
【方法】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检查药物及灭菌物品→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解释→协助患者取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正确选择注射部位→快速手消→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再次核对药物→取棉签→排气方法手法正确→进针前告知→注射部位定位准确→进针→回抽查看有无回血,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发生断针→固定局部组织,防止针头断端在患者体内移位并立即通知医生→评估残余药量及发生断针时间→医务人员保持镇静→评估针体断裂情况→评估注射部位及方法是否正确及全身情况→评估药物性质→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者情绪,同时稳定患者情绪→嘱患者保持注射体位不动,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缩动作→取无菌持物钳拔出针体,评估针体完整性→按压止血→如断针针体已完全埋入体内→协助医生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评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情况→整理患者衣裤→再次评估断针针体完整性,确保患者体内无残留→评估残余药量情况及安瓿→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手消→记录(事件经过及处理过程)→整理用物(保留针体以备上报)→洗手脱口罩→上报科室护士长,协助不良事件上报。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注射部位渗液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
约 l 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发生在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
发生在上肢时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3.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防止神经性损伤的发生。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 pH 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正确进行注射部位的定位,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二)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2.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
3.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三)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
一次性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3.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 10 秒,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肌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发热反应预防: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2、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1、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2、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发应的原因;3、对高热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更需慎重。
处理:1、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安慰病人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
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3、遵医嘱给子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病人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
但加压时要确保动脉血仍可通过,且须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胶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5、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碱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三)静脉炎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适当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3、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处理: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预防及处理:1.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过关的针头。
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取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 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处理流程:一旦发生针体断裂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取出(二)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有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的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做肌内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避开神经和血管同时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处理流程:(三) 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处理流程: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安抚患者,报告医生、护士长更换注射部位,加强局部观察若全身感染遵医嘱处理(血培养、药敏试验及使用抗菌药)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院感染科。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精选2021版课件
1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 4.处理流程 •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
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
精选2021版课件
3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三)针头堵塞
• 1.发生原因
• (二)神经损伤
• 1.发生原因 •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 2.临床表现 •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 • 3.预防 •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
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
精2021版课件
5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肌内注射法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
肌内注射法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一)疼痛预防及处理规范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两快一慢。
3.注射药物的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
4.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 2ml,必须分次注射。
5.评估疼痛程度,中度疼痛(NRS≥4 分)以上者,予以止痛剂处理。
(二)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规范1.注射药物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等渗、PH 值接近中性的药物,尽量避免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内注射。
2.注射时应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及方向。
3.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刺激或损伤神经的可能性,须立即停止注射。
4.对中度以下的不完全神经损伤,可用非手术疗法,如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行神经松解术。
(三)针眼药液渗漏预防及处理规范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用神经少、肌肉较丰厚之处,避免在高度水肿区注射。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 2~3ml 为限,不宜超过 5ml。
3.每次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可给予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以促进药液吸收。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可采用 Z 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①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
②右手持针呈 90°穿刺并固定。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但不可松开组织上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停顿 10 秒让药物缓慢进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绷紧状态。
④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6.出现针眼渗漏后,以皮肤消毒液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减少液体的渗出。
XX医院: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2021.03修订)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一、疼痛(一)预防1、取合适体位使肌肉放松,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且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或瘢痕处注射。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
3、配置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注射的药量不宜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必须分次注射。
临床实验证明,用生理盐水稀释药物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进行注射更能减轻病人疼痛。
4、作好解释工作,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病人注意力。
5、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弱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针头宜粗长进针宜深,推药速度宜慢。
(二)处理1、给予心理安慰,局部热敷止痛或按压穴位(关元俞、太冲等)止痛。
2、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然后常规消毒,肌肉注射。
3、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二、神经性损伤(一)预防1、周围神经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掌握注射部位的生理解剖位置,准确选择臀部、股外侧、上臂部的肌肉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
2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注射。
(二)处理1、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射到神经的可能,须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2、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采用非手术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3、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针头堵塞(一)预防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合适的针头。
2、充分将药液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匀速推注,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二)处理拔针,查找原因,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一)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一)肌肉注射法操作1. 介绍肌肉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到体内的肌肉组织中,使药物迅速吸收,并发挥其治疗效果。
正确操作肌肉注射法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流程。
2. 准备在进行肌肉注射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一支合适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臀部、大腿外侧上部、上臂三角肌等; - 拭皮消毒:选定注射部位后,使用消毒棉球擦拭皮肤,从注射点向外做圆形擦拭,保持消毒片刻,让皮肤充分干燥。
3. 操作流程步骤1:采用无菌操作•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打开包装好的注射器和针头。
步骤2:吸药•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针筒;•用另一只手拿起药瓶,擦拭瓶塞消毒,取下保护套;•将针头插入药瓶,按下活塞,吸取所需药物。
步骤3:准备注射部位•用非主持手拉紧皮肤,使注射处变得扁平;•准备好肌肉注射的部位。
步骤4:注射药物•用主持手拿住注射器;•将针头垂直插入肌肉组织中;•缓慢按下活塞,将药物注入肌肉内;•放松手指,将针头缓慢拔出;•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避免渗血。
步骤5:处理废弃物•将注射器和针头放入带盖的废弃物容器中;•洗手并丢弃手套。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药品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 遵守医生或药剂师的给药剂量和频次指示; - 注意特殊人群的注射要求,如儿童、孕妇等。
肌肉注射法操作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如注射技术、药物特性以及对注射者和接受者的适应性。
在操作时,务必仔细、准确,并遵守相关规范和医疗要求。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需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来执行。
5. 常见问题解答5.1 肌肉注射有哪些常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治疗疼痛、抗菌药物给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禁忌症包括:过敏史、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感染、局部出血和肌肉萎缩等。
5.2 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注射部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肌肉质量和可瞄准性:选择充盈度好、相对稳定的肌肉; - 注射容量:注射容量较大时,选择肌肉质量较高的区域; - 年龄和体型:需要适应不同年龄和体型的人群。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及护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
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
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
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
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
约一周后疼痛减轻。
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
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
分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三)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精选PPT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 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即为注射区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神经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 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 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 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 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 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 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
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最新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头。 •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
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 4.处理流程 •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 • 3.预防 •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 •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
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模板
肌肉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模板1)局部硬块、局部感染预防:①加强无菌操作。
②粉剂的药物要充分溶解。
③更换注射部位。
处理:①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患处。
②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③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出血、断针预防:①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
②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处理:①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
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②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
3)周围神经损伤预防:①注射时选位正确。
②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①一旦发生应行微波照射理疗等处理。
②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的药物。
4)晕厥预防:①避免空腹注射。
处理:①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
②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③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5)过敏反应预防:①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②注射后观察30分钟。
③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处理:①快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1)一般过敏反应①安抚患者,取合适体位。
②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2)过敏性休克①应立即停药,将病人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②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1ml。
③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并通知麻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④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
然而,不正确的注射技术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注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和损伤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流程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前,首先需要完善的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梳理病史和了解病情: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肌肉注射。
1.2 检查药品和器械:检查所需药品和注射器械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药物是正确的,并准备好其他所需的辅助用具、纱布、酒精等。
1.3 患者安全检查: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无药物过敏史和禁忌症。
1.4 准备注射场所:确保注射环境整洁、安静,并配备足够的光线和通风。
二、注射操作流程2.1 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流水充分清洗双手,然后戴上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2 选择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部、大腿前外侧肌等。
确保注射部位无明显感染、瘢痕等情况。
2.3 皮肤消毒:用无菌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液在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从注射点向周围呈圆形擦拭,维持擦拭面积较大,时间约30秒,让皮肤充分干燥。
2.4 抓紧注射部位:请患者放松注射部位所在的肌肉,医务人员应该在注射时抓紧肌肉,使其牢固,并更容易插入注射器。
2.5 快速插入注射器:将注射器以30-45度的角度插入注射点,插入时尽量避开血管和神经,确保插入到肌肉中。
2.6 慢速注射药物:缓慢地注射药物,一边注射一边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
若发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2.7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注射器,轻轻按压注射点处的纱布,避免药物渗出。
三、预防注射并发症的方法3.1 注射部位选择: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是避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肌肉发达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并避开静脉和神经。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肌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人肌肉组织内的方法。
主要用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口服给药者;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者;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者。
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头堵塞等(有关过敏性休克、硬结形成、针头弯曲或断针等并发症与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同类并发症基本相同),应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人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跋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3.预防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
尽可能避免产生疼痛的因素:(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
(2)一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3)选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
(4)一次注射量以2ml为宜,最多不超过5ml。
(5)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两快一慢”。
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然后常规皮肤消毒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测缘快速叩击注射处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4、处理流程(1)患者注射时疼痛→减慢推注速度→安抚患者→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转移患者注意力→推注后快速拔针。
(2)患者注射后疼痛→查看局部皮肤情况→安抚患者→给予热敷→疼痛严重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病情。
(二)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临床表现注射过程中,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
注射后,除局部麻木外,可出现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下肢受累可发生下肢活动受限或跌倒,上肢受累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本
5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 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精选文本
6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位亦进行注射。
精选文本
11
第二部 分
并发症
处理
精选文本
12
目录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精选文本
13
疼痛
(一) 发生原因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 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 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 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 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 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 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 (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 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 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 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精选文本
14
神经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 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 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 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 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
精选文本
7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棉签、安尔碘、 治疗巾、遵医嘱准备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 浓度、有效期;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药液有 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铺无菌盘 后按无菌要求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
精选文本
8
操作
1、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拉围帘, 保护患者隐私;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松解衣裤,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精选文本
4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 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即为注射区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相关并发症
精选文本
1
第一部分 肌肉注射法
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
肌肉注射法
相关并发症精选文本2目录目的
第一部分
部位
核对
评估
准备
操作
操
注意
作后
事项
精选文本
3
目的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 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 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5、缓慢推药,注射毕,以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 6、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衣物。 7、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配合。 洗手,再次核对患者,记录时间,清晰的签全名于治疗单上。
精选文本
9
操作 后
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精选文本
10
注意事项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 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 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 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 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
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
精选文本
15
神经性损伤
(三)预防及处理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 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 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 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 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 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2、 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