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论述题
1.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4.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5.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7.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这是因为8.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商业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10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购买小额股票是否实现了资本民主化11.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15.试述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16.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7.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18.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联系起来?19.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差别2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2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22联系实际谈谈矛盾的普遍性与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方法23..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1.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三个方面。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个体享用功能)三个方面。
3、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
4、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答:主要由青年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以及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1)首先,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我国青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广大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发挥了巨大作用。
(2)其次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3)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决定了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5、(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6、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包括哪些?答:1、教育职能——(1)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2)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3)促使教育对象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4)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2、管理职能——(1)确定目标和计划(2)进行制度管理(3)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7、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是(广泛性、层次性、可塑性、主体性)8、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和重点是: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四有”新人。
9、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10、科学地认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有哪些?答:历史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立体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是什么?答: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重点要素原则12、如何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答: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
搞好社会公德教育。
(1)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战略性要求,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答题时需注意:1.如果是简答题,仅答要点,不要展开阐述。
2.如果是论述题,每个要点之下都要展开阐述;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则必须联系。
3.部分课后思考题题目很大,可以拆分成若干道题,复习时注意自己总结。
4.老师总结的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答: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社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每个人都会对“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实践自己的人生。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遭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认真严肃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答: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讲就是,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方向前进。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逆曲直,错误的人生目的使人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
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起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论述]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只有经历其长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及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才能使旧的社会痕迹逐步消失,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铺平道路。
(3) 社会主义社会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调节。
四、阶级消灭,国家自行灭亡
[单选]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单选] 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
[简答] 国家灭亡的条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理想的关系学院:化学与化⼯学院学号: 2014413187 姓名:王松宁科⽬:马克思基本原理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理想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远⼤理想是指追求建⽴全民公有,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类社会的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它是⼀个遥远的、终极性的⽬标。
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建⽴⼀个富强、民主、⽂明的中国,就是习⼤⼤讲的中国梦所追求的⽬标。
中国特⾊社会主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远⼤理想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必须经历的⼀个阶段性的⽬标。
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想有着内在联系。
他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邓⼩平指出:“我们共产党⼈的最⾼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代表那个阶段最⼴⼤⼈民利益的奋⽃纲领。
”我们现阶段奋⽃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的理想。
这⼀理想是迈进共产党⼈最⾼理想的⼀个阶段,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作为⼀种社会状态,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的区别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财富是按需分配的,即每个⼈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依照⾃⼰的需求索取。
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乎所有的公民都具有很⾼的素质。
我国古代设想的“⼤同”社会就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定相似之处。
当前,我们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时间的判断是需要⼏代⼈、⼗⼏代⼈甚⾄⼏⼗代⼈的努⼒,已经是⼀个相当长远的⽬标了。
⾄于共产主义,说句实话,那是遥遥⽆期,现在只能作为遥远的梦想,⽽⾮⽬标。
⽽我们的现实呢,政治、经济、⽂化,各个⽅⾯都还不够成熟,要真正建成中国特⾊社会主义都有⼀定的难度,何况共产主义。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新生事物是无法代替的.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及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
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
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人生在世,总在有理想有追求。
一般而言,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之分。
由于人们世界观有差异,其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是有差异的,正确的进步的崇高的理想,犹如行船厂的风帆,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向着即定目标前进;错误的落后的庸俗的理想,则是迫使人们在个人鼻子底下转圈,一心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庸俗的精神生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不否认也不排斥人们选择和拥有不同的个人理想,比如人们对吃、穿、住、行、娱乐等美好的生活理想;人们希望有一个工作轻松、报酬优厚的职业理想;人们期盼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变得更加宜人的环境理想,等待。
但是,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社会理想还应占主导地位,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和谐一致,才能更顺利地实现个人理想。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人为什么要活着。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然而,有的人把个人理想看得高于共同理想凡例为共同理想是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才能带来实惠。
我们不否认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决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只能是中田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革命军人作为社会组织细胞中的一分子,我们的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社会共同理想的需要。
只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才能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激发改革创新的热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是个人理想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理想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何有志向有追求的革命军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无愧于时代,才能有所作为。
党的创新精神解读
党的创新精神解读 党员⼲部在践⾏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有“为官⼀任、造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好党和⼈民赋予的权⼒,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同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
下⾯是⼩编为⼤家收集整理的3篇党的创新精神解读,欢迎⼤家阅读。
党的创新精神解读范⽂⼀ 党员⼲部在践⾏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有“为官⼀任、造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好党和⼈民赋予的权⼒,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同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谋划发展,开辟发展新途径,突破常规,出奇制胜,以创新促发展。
在学习中创新。
党员⼲部要从⾃⾝做起,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把理论学习与探索解决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做到学以⽴德、学以增智、学以致⽤、学以创新。
牢固树⽴学习的观念,排除种种⼲扰,把⼼思和精⼒放在学习上,不断充实⾃⼰,丰富⾃⼰,提⾼⾃⼰,主动转变作风,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典范。
在改⾰中创新。
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动⼒,党员⼲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的⼒度、发展的速度和⼈民群众统⼀起来,抓改⾰,促发展。
要⽤宽⼴的眼界、战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分析判断形势,正确处理⽭盾,理顺不同利益间关系。
要严格依法办事,主动转变职能,依法⾏政,营造⼀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在实⼲中创新。
创新之要,重在实⼲。
党员⼲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发扬实⼲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点放在真抓实⼲、开拓创新上,⼤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特别在关系群众切⾝利益的重点⼯作上要出实招,使绝招,⽤新招,创造特⾊,培育典型,推动整体⼯作上⽔平、上台阶。
在中创新。
党员⼲部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要在创造性⼯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要全⾯总结成功的,更要汲取失误的教训,不能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办事,不能故步⾃封、裹⾜不前。
2022年西南林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林业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7、“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1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怎样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联系。
他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
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
它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
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不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理想的把握。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
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想。
与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较切近的理想目标。
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中国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扩展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深深植根于时代、历史和现实之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
正是这个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代中国,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保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者:马云志王永祥来源:《党建》2017年第04期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追求共产主义最符合时代潮流和中国国情。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同理想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建党初期的几十人发展成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经受住了一次次挫折,战胜了无数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没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和巨大吸引力的政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在人类历史几千年的长河中,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与追求,在传统中国有圣王之世、大同社会等,在西方有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以往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这样的描述:“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本主义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无产阶级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自由地发挥和发展他们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成为真正的主人。
(完整word版)思修论述题专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述题专题绪论一、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化的凝聚力量;(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和信念之间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理想和信念之间的关系:(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2)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所处的世界,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
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认,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
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3.现在,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克思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答: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答:一、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②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答:①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②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马克思第七章 习题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4.“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10.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12.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3.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4.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15.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优秀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共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意义在于:第一,更坚实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前所述,既然共产主义运动是指从共产党的诞生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最后实现的整个过程,那么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有了这个理想,我们就会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一步地向前迈进。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醒我们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还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长远说,最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
”第二,更清醒地面对现实,正确解决所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需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作指导。
比如,我们强调几千万共产党员要有党性,要各级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几百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把青春献给保卫祖国的神圣事业,要广大劳动者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等,不都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来教育他们、要求他们吗?邓小平同志说:“党和政府愈是执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所以,我们共产党人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否则,我们就会在群众中造成思想混乱,就会扭曲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威信。
第三,更自觉地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不仅在社会政治方面有远大的目标,而且在道德品格方面有崇高的追求。
为什么热爱祖国要坚持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1、为什么热爱祖国要坚持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释疑要点:(1)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抉择;(3)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
2、新形势下危害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释疑要点:(1)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遇到了严峻挑战。
土地和水资源严重污染,农田弃耕;主要工业产业技术落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相对降低。
(2)经济的非健康运行已经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3)一些产业和一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削弱。
一些产业和一批企业的技术能力被外国所控制;一些西方国家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的基本战略是控制企业。
(4)开放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开放型经济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发生经济波动的风险很高。
在开放条件下,由外部冲击、波动引起的恐慌、危机能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传递扩散,从而可以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席卷进来。
(5)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互联网经济在促进全球互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更大的运行风险。
例如网上资金的跨国流动;完全电子商务的零关税等,这一系列大规模、跨时空的交易冲击国内市场,涉及国家经济安全。
(6)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入世”后一些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差,在较大程度上通过仿制来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产业,将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仿制率高的产品将难以继续生产和销售,而导致很多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另一方面,“入世”后大大增强了与国际惯例的对接,这将使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
其中现行经济运行方式、法规体系会受到冲击,体制性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失去自我。
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释疑要点:(1)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阶级社会里,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因人们所处的阶级不同而有不同,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和已经取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爱国主义是要求维护自己的统治。
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
这一论断不仅准确把握了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且清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现共产主义之间的现实统一性,对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理解和认识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促使生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从旧的生产关系转变为新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会导致资本的过度集中和生产劳动的高度社会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不仅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必须寻求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新的生产关系,那就是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成为生产力获得更高发展、更彻底解放的必然要求。
从人类自身发展的演进逻辑看,人类社会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类社会在逐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最终所要达到的是人的彻底解放,即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奴役与压迫,实现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解放。
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状态,是充分符合人的本质的存在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立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既来自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辩证分析,也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从社会发展历史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凭空构想出来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生长出来,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来的,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答:(1)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树立,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2)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2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答:(1)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
共产主义社会不在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
(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
3.简述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
答:(1)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
彻底消灭阶级,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从而铲除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深刻经济根源,依靠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形成的剥削阶级将归于消失,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也将不复存在。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
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