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梅贻琦作文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贻琦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素材:西南联大】

作文素材积累:西南联大(1938-1946年,西南联大像一颗流星,在中国历史上划过灿烂的一笔。)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 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 北平、天津失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奉命南迁, 先暂驻于“衡山湘水”的长沙。随着日本的侵略加剧, 形势危急, 1938 年三校又迁到云南, 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把清华、南开严谨教学的精神与北大传统的自由研究的精神结合了起来,把北大的自由与民主、清华的生动活泼与事业心、南开的实干与严格整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成为勤奋努力、事业心强、学习严谨、具有自主能力和主动性的人才。西南联大精神的形成, 是为抗战的现实需要,在继承三校传统和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加以整合、提炼的结果。

首先, 西南联大对三校原来的传统精神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继承的基础上, 而是在原有传统精神的基础上, 进行了调整整合, 进而形成了使三校原有精神互补的西南联大精神。【比如北大具有自由的精神,西南联大继承了它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 但对于北大自由到看似无序的状态, 西南联大并不赞成。而是选择了以清华讲秩序、守纪律和严谨的精神状态来纠正北大学生自由的无度。】北大的学生可以逃课, “你爱上课, 可以; 你不爱上课, 也可以; 你爱上你爱上的课而不爱上你不爱上的课, 更是天经地义的准可以! 总之, 一切随意”。而清华则有严格的纪律, 没有自由散漫的习气。西南联大《教务通则》第四十五条规定: “学生一学期内, 无故缺课( 体育及军事训练在内) 满十小时者, 由注册组予以警告; 满二十小时者, 酌以训诫; 训诫后而仍无故缺课者, 由教务长酌令休学一年或一学期”。第四十六条规定:“学生一学期中因任何事故于某课程缺课愈三分之一者, 不得参该课程之学期考试, 该课程以零分计”。

其次, 西南联大没有满足于对三校传统精神的继承, 【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 又根据西南联大所处的抗战时代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了新的精神。】根据抗战建国的需要, 西南联大在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培育和形成了西南联大的爱国精神; 根据三校联合办学的现实, 西南联大又突出了学校自身团结精神的培养。西南联大精神是大学的普遍精神与西南联大个性精神相结

合的产物。普遍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南联大精神能够传之久远、弥久弥珍; 能够浸透代代学人的心灵, 成为西南联大人的团体意识; 能

够至今让人击节赞叹、感怀不已。

一、“刚毅坚卓”

“刚毅坚卓”是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三校精神传统的最

具时代性的继承和弘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首先体现了以

西南联大人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 为成就学术救国、以文化振兴民族

的大业而克服一切困难、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这正是

在抗战时期对苦干、实干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最能反映在整

个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精神风貌。【凭着刚毅坚卓的精神, 无论是距“七七”事变爆发仅3 个月后长沙临时大学即完成提议、筹建、组建

到开课的所有工作, 还是从长沙到昆明, 实现了1671 公里的远距离整体搬迁, 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无论是在抗战的八年间, 顶着日

寇的空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弦歌不辍”, 培养了大批高质

量的人才, 还是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科学研究, 始终执当时中国学术之

牛耳】, 在西南联大所取得的成就中无不贯穿着“刚毅坚卓”的精神。“刚毅坚卓”成为西南联大精神的基础, 支撑着西南联大的其他精神。

因为有了“刚毅坚卓”的精神,所以西南联大人能够在抗战爆发之初, 就

抱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如校歌所唱“千秋耻, 终当雪”, “便一成三户, 壮

怀难折”,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 还燕碣”; 凭着这种精神, 西南联大教师

能够始终以弘扬、建设民族文化进而挽救和振兴民族为己任。要坚

持文化救国、文化兴国, 就要安贫乐道, 就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在外敌入侵、生活困顿的抗战时期, 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西南联大的基本精神——民主、自由、团结、实干、严谨等, 都

是在“刚毅坚卓”精神的支撑下才得以不息不绝并不断壮大。西南联

大能够克服战时的一切困难, 坚持把联大办成当时的一流大学, 靠的

也正是这种精神。

二、爱国精神

在西南联大校园, 上上下下、教师学生中最为浓烈的情感就是爱国的

情感, 最感人的精神就是爱国精神。“七七”事变后, 面对严重的民族

危机, 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们忧心如焚, 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多焦虑

难安。他们认为: 只要文化不灭, 中华民族就不会灭亡。忧国之思使

他们找到了抗战时期自己的位置: 以文化传播、文化创造为维系民族

脉的使命。因此, 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忧国忧民

的感叹之中, 而是坚定、勇敢地投入到学术救国的行列中, 以自己的

知识才华报效祖国。

很多在国外求学的学者, “七七”事变后, 也放下自己的研究和学业, 不惜牺牲个人在国外的学术发展和优厚的待遇, 纷纷赶回祖国, 以期用

自己的才学报效祖国。当时的华罗庚正在剑桥大学访问, 他已经引起

了世界数学界的关注。他认为, 中国当时缺乏的不是一流的将军和士兵, 而是科学。救国必须靠科学。他决心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 因而

不顾师友的挽

留, 毅然于1938 年回到祖国。

黄子卿教授战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 当时学院的负责人都挽留他, 并且劝说他: “你的祖国正象一只破船在风雨中飘摇, 哪里会

有美国这样好的研究条件? ”黄子卿答道: “我愿和我的祖国一起受

苦! ”毅然回国。

像华罗庚、黄子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如陈省身、范绪筠、张青莲、王竹溪、张文裕等。

【“在长期的战争中, 联大的师生都生活在苦难的日子里, 贫穷笼罩着一切, 营养的不良, 衣衫的褴褛,书籍仪器研究工具以及居室都是奇特

的困难、缺乏、憔悴、衰颓、死亡, 世局国难的苦闷, 社会的辛酸??

这种种人间的不幸, 不断地连续打击在他们的身上,而他们依旧坚贞不屈, 在继续一个永远不会终止的工作——真理的追求”。激励他们去

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术研究的勇气与力量就是西南联大的爱国精神。】

三、自由与民主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说“联合大学以其兼

容并包之精神, 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 外来民主

堡垒之称号”,可以说是对西南联大自由与民主精神的一个很好的概括。思想自由为北大所固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为北大所坚持, 而且也是清华所具有的, 最终为联大所继承。西南联大继承了三校思想自由

的核心价值观, 并加以扩展和升华, 使之成为西南联大精神的灵魂。

因而在西南联大, 形成了“自由研究、自由讨论是教育的主要方法, 尊

重个性、尊重人格是教育的主要目标”的风气。

民主和自由是不可分割的。西南联大既然继承了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 必然也要同时继承民主。在西南联大, 民主精神体现为校内的学

术民主、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对民主制度的政治追求。自由与民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