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性情天使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雪花的快乐》 语文版
一 读一读字音
piān chóu 翩翩 惆怅
部分来自《点拨》
二 写一写字形
惆chàng( 怅 ) xiāo( 潇)洒 朱shā( 砂 )梅
部分来自《点拨》
山lù( 麓 )
部分来自《点拨》
砂(shā)砂石 沙(shā)泥沙
魔法记忆之偏旁记忆法:水中颗粒多是沙, 细碎物质则是砂。
三 记一记词义
1.飞扬: 飞舞,飘扬。
【答案】幸福。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 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 所在。比 如一根 火柴,燃烧并且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 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 ”出场,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 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 ”,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 ”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 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 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 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2.连用几个“飞扬”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雪花坚 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的信念,表达了诗人 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快 乐的心情。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反复作用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起强调作用,增 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情感。答题模式:确认修 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雪花
来自《点拨》
雪花是一种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又名未央 花和六出。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联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雪花很轻,单个 重量只有0.2-0.5克。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 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 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世界科学史著作中有记载是中国 最早知道雪花的六角结构。
昙花现幻影纯洁美精灵——普希金《致凯恩》诗赏析
斯 克村 , 陪伴他的 只有年老 的奶娘 。1 5 8 年夏 天 , 2 凯恩 正好 来到这里探 亲 , 当诗人正陷 于极端 的孤独苦 闷时 ,
凯恩的 出现唤醒 了诗人沉 寂的灵魂 。两人在一起谈 天
说地 , 过了一段美好 难忘 的时光 。当凯 恩 即将离 别 度 时, 赶来 送行的普希金把《 叶甫盖尼 ・ 奥涅 金》 第二 章送 给她 , 并在 书中夹着一张叠成 四折的信件 , 这就是脍 炙 人 口的“ 绝爱情诗典范” 致凯恩》 卓 《 。 《 致凯 恩》 的戈宝权译 文共 有六小节 。在诗 的第 一 小 节 中, 希金 回忆与女友凯恩初次相见 时的心情 : 普
独 自也是 比较隐晦的 、 曲折 的。透 过这 独 自, 我们能感 受到作者因“ 出了平常的 自己 , 了另一世界里 ”此 超 到 , 时“ 什么都可以想 , 么都可 以不想 , 什 便觉 是个 自由的
我 记 得 那 美妙 的 一 瞬 ; 在 我 的 面 前 出现 了你 , 有如昙 花一现的幻影 。 有如 纯洁之 美的精 灵。
没有眼泪 , 没有生命 , 也没有 爱情。 诗人的激情在苦难岁 月 中悄 悄淡去 , 但是 在他 的内心 深处 , 凯恩一直都在 。爱 的追求终究 敌不 过岁月 的变 迁, 梦想被驱散 了 , 诗人的世界也暗黑 了下来 ,没有神 “ 往, 没有灵感 , 没有眼泪 , 没有生命 , 也没有爱情。 普希 ” 金的思念 与痴 恋 , 在随 风而去 了。他对凯 恩 的恋迹 也 虽已远逝 , 揉碎 在 岁月 的长河 里 , 是这 种纯 净 的爱 但 恋, 就像一 曲柔和 的乐章 , 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将作为
一
有 了神往 , 了灵感 , 有 有 了生命 , 了眼泪 , 有 也有 了爱情。 当凯 恩再次出现在诗 人面 前的时候 , 带给 诗人 的是灵 魂的觉醒 , 令诗人冷 漠枯 寂的心重新燃起爱 的烈焰 , 使 得诗人 又“ 了神往 , 了灵感 , 了生命 , 了眼泪 , 有 有 有 有 也有 了爱情 。普希 金对 凯恩 的情感是 真挚坦 荡 的, ” 他 的这份爱 恋不 是轰轰 烈烈 的 , 是细水 流长 的。诗 人 却
轻柔诗情的飘溢_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美探究
收稿日期:2010 05 20作者简介:张惠林(1974~ ),女,甘肃民乐人,河西学院中文系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2010年6月第29卷 第6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Jun .2010V o.l 29 N o .6轻柔诗情的飘溢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美探究张惠林(河西学院中文系,甘肃张掖 734000)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的 性灵!学说,并受到西方 民主!与 科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民主个人主义的创作基调。
他的诗歌柔美清丽,自由洒脱,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徐志摩;性灵美;自由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0)06-0058-04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诗人众多,各领风骚,各具特色。
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诗人。
他那独具灵秀的诗风在新月派中也格外引人瞩目。
他的诗柔美清丽,韵律和谐,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又吸取了民歌、俗语的精华,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文坛,新诗自由化泛滥的浪潮中,他敢于逆潮流而动,大力提倡新诗 格律!化的主张,以其美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优美的诗意,使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徐志摩是一位个人主义诗人,进步的民主意识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主导着他的诗歌创作,狭窄的个人主义倾向又是他生活与探索的基础。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向来主张诗歌的性灵美。
其诗意象轻柔灵动,情感自由率真,在梦幻恬美的意境中表达对性灵的强烈追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灵秀之美。
什么是 性灵!?刘勰云: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1]1袁宏道认为 任性而发!,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性灵。
袁枚也说: 诗者,各人之性情耳。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的内心宇宙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
她以精湛的诗歌创作被誉为“内心宇宙的女王”,她的作品被视为一种独立而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学成就。
本文将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宇宙,剖析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以及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简介艾米莉·狄金森于1830年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家庭中。
尽管她的生活相对平凡,但她却写下了大量深入人心的诗歌作品。
她是一个孤独而内向的人,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
在家里的小房间里,她创作了近1800首诗,但这些作品却在她去世后才被发现和出版。
2. 艾米莉·狄金森的创作风格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她运用了简洁而精致的语言,通过押韵与音韵的运用,给人一种美感和感觉上的震撼。
她的句子常常断断续续,用词奇特,语调激烈,充满了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表达。
其中,她尤其善于表达内心和情感的细微变化,这也是她被称为“内心宇宙的女王”的原因之一。
3. 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艾米莉·狄金森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孤独和对死亡的思考。
她通过独特的诗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由的渴望。
她时常以死亡作为思考的对象,探索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主题。
她对于宗教、自然和灵性的追求,使她的诗歌获得了独特的审美和哲学内涵。
4. 艾米莉·狄金森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尽管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在她的一生中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她去世后,她的作品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她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挑战了传统的文学形式,拓宽了诗歌表达的边界。
她的思想和创作手法对现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受到了她的启发。
总结: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内心世界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天才女诗人。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论无名氏的诗性品格
无名氏是中国南唐古诗人,被誉为“八代诗仙”,因其诗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被世人所称颂。
其诗性品格给人以无可比拟的艺术风格,引发着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共鸣与反思。
无名氏以其凋零颓壙的诗歌,集中表达出他独特的心情和内心深处的感慨。
其
诗歌中书写出来的是一片绝望与苍凉,一片凄凉与迷茫,一片怀绝和惊叹,诉说的是对贫贱的痛苦,对定运的不甘心,对幸福的向往,对荣辱的境遇,以及对自我的憧憬。
他并不屈从外界困境,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态度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无名氏的作品也被誉为“思想性美”,他刻画的景象以及展现的文化形象,给
读者留下了印象深刻的印象,使其诗作富有哲思,以及对人生百态的反思和解读,使其思想性质深深影响至今。
无名氏用自己贫穷的生活中的经历,把生命中的荣辱,劫难,曾经的时光等细节都娓娓的述说出来,使故事情节和抒情走势显得隽永绝伦,几乎跨越成千上万的年头。
无名氏的作品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他广泛描述了社会风貌和社会关系在
不同时代的不同变化,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使之拥有情怀与仁慈,他用精致细腻的语言贴近社会现象,以及时评价人生,给予人们深厚的感悟与思考。
无名氏的诗性品格在今天依然令人佩服,其对生活的认知,对幸福的追求,对
束缚的自由,对沉淀的思想,对困境的坚持,无不令人震撼和赞叹。
他的作品也让现代读者收获了灵性的洗礼,思想的萌发,乃至于智慧的火花,无可比拟。
天真出诗人——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
动笔来写这篇关于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的文章时,正值“六一”儿童节前一天。
所以,尽管曾名噪一时的少年诗人郁奉而今早已是人近中年,但从我脑海中和键盘下蹦出来的第一关键词还是“天真”。
天真,在这里当然不是指一个人年龄上的幼小,也不是指其作品的幼稚,而是一种恰如天赐的、稀有的精神品质———永葆一颗孩童般的、对人世的真挚之心。
作家大多都是年少萌芽,而诗人尤其如此。
骆宾王七岁吟《鹅》,李白九岁作《古风》,博尔赫斯七岁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八岁时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绵阳籍诗人郁奉,六岁即写出第一篇童话,七岁开始发表诗歌,起步也很早,很快引起了诗坛的关注。
公木、高洪波、金波、王尔碑、何开四、冯源、张晓林等多位前辈诗人、评论家,都对郁奉的诗歌创作给予了好评和鼓励。
被著名诗人王尔碑亲切称为“小鱼诗人”的郁奉,身材高大,很难使人想得到那些鲜活、晶莹、透明的诗歌出自他的笔端。
“郁奉的诗是写给小朋友看的,却没有游进简易、单调、顺口溜式的网子里去:他写少年儿童多色调的生活感受,也没有跌入深奥、晦涩的漩涡”(引自王尔碑《郁奉的诗》)。
的确,在现代诗、先锋诗盛行的当今诗坛,郁奉能始终保持这种诗风,是难能可贵的。
诗人张晓林在《蝌蚪摆动的天空》中评价郁奉:“这孩子的诗,清新、自然、奇幻,表现出超常的敏锐的艺术感觉,表达了他童稚的生命形态,可以说,他是在一种无意识中接近和达到了真正的艺术原则。
”正是如此,年纪轻轻的郁奉就登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星星》《人民文学》《青年作家》《诗人》《北方文学》;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天真出诗人———郁奉和他的诗歌印象□白鹤林论. All Rights Reserved.社推出他与母亲合著的“母子诗集”《爱的注视》后,他又出版了《绿颜色、黄颜色》《爆米花》等三本诗集;四川省作家协会郑重接收郁奉为正式会员,时年仅十六岁。
以上这一段文字,是同样曾经身为“中学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赵晓梦,在其发表于《青年作家》2009年第7期的《我的记录:四川中学生文学》一文中,对郁奉的介绍和评述。
论色目诗人那木罕诗歌中的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 友石山人墓志铭》 ( 以下简称 《 墓 铭》 ) ,《 墓 铭》 罕先世齐人 ,元初取天下赐 姓唐古 氏,曾祖 因战功被封将军 , 镇 庐州 ,遂 家焉。那木 罕是其 仕名 ,
如 雪。
翻阅 《 友石山人遗稿 》 ,笔者清晰地 发现那木 罕的坚贞 意象与 忠君 爱国美德贯穿始 终 ,相辅相成。像是 《 题画葵花》:“ 怜渠 白是无 情物 , 犹解倾心向太阳。 ”借 物喻 己,说 明 自己要像始终 面向太 阳的葵花一 样 , 永远忠于自己的元王朝 。 还有 《 送陈仲实还潮阳》 :“ 归去故人如有问 , 春 山从此蕨薇多。 …‘ 蕨薇”乃是化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隐首 阳山,采 薇而食之的典故 , 从而说明自己为国守节 的决心。再如 《 挽 梧佥院》 :“ 臣 虽力困肝胆存,臣当杀身思报恩” ,“ 人生恩爱 岂不顾,讵忍贪生负天子。 ” 通过对梧佥院的描写与赞赏,表明自己杀身报恩、忠君爱国的情感。 最后 ,诗人通过 《 自决》 这首诗 , 用 生命像 同侪和后人证 明了 自己 的意 志 ,全 诗 如 下 : 昔在 潮阳我欲 死,宗嗣如丝我无子 。彼 时我死作 忠 臣。义祀绝 宗良
忍圆
2 o i 4
论 色 日诗人那木 罕诗歌 中的坚 贞意 象与忠爱之诚
文/ 孙 坤
摘 要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 际的少数 民族 遗民诗人 ,元亡后他 隐居遁世 ,衷 于诗歌 创作 ,尤其偏 爱如 石 、 竹、菊之类具有坚 贞意象的景物 ;同时,作为誓不仕 明的元朝遗 民,通过对 贞洁之物 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 国的坚贞之情 , 诗歌尽显忠君爱 国之 色。 因此 ,那木罕诗歌 中坚 贞意象与忠爱之诚 并蒂显现 ,独具特 色。 关键词 :色 目诗人 ;那木罕 ;坚 贞意象 ;忠爱之诚
黄安石的诗句
黄安石的诗句
黄安石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而著称,深受
后人喜爱。
在他的诗集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就来介绍几句黄安石的经典诗句。
首先是他的《春晓》中的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句描绘了
春天清晨的景色,鸟儿啁啾、春意盎然,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其次是《赠蔡浩之》中的诗句:“无辞池塘春草绿,东风吹我我当飞。
”这句诗
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春草绿绿、东风吹拂,让人感受到自由飞翔的快乐。
另外,《送魏慈之》中的诗句“卧看新月晓,独抱旧年闲。
”表达了诗人对新月
的痴迷和对往事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此外,黄安石的《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名句“星河欲转,星河转到无人”更是表
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深思,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黄安石的诗句清新淡雅、含蓄隽永,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人
情的思考和感悟,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希望能够通过阅读黄安石的诗句,感受古代诗人的魅力,体味诗歌的美好。
心灵追问 朝圣神明-泰戈尔《吉檀迦利》赏析
心灵追问朝圣神明-泰戈尔《吉檀迦利》赏析心灵追问朝圣神明——泰戈尔《吉檀迦利》赏析《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它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50岁那年从自己已发表的不同诗集中选出103首,亲自译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这本诗集发表于1916年,是泰戈尔哲理诗集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1912年,泰戈尔将《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因此而成为东方文坛荣获此奖的第一人。
在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和平的人民。
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了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开起门来四望吧。
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是谁,有如此摄人的魄力,在扉页上穿越沧桑问候世纪读者的来意?是那位东方智者,连须眉间都缠绕着对世间美好的诠释和对神的赞颂。
他时而像本邦圣雄甘地般用铮铮的笔锋掀起文海波澜,时而却又安详得与特蕾莎嬷嬷有几分神似,潺潺的语丝如花鸟般清新地飘洒纸上。
是时,他的诗歌交织着轻柔与澎湃,洋溢着美丽与庄严。
他不是神明,却以诗歌呈以“献给神的礼物”,自诩为“神的求婚者”;他的诗篇用呐喊让失聪者聆听欢颂,用希望让盲者重见艳阳。
Onthedaywhenthelotusbloomed,alas,mymindwasstraying,andIknewitnot.Myba sketwasemptyandtheflowerremainedunheeded.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
戴望舒的诗集及赏析
戴望舒经典诗歌及赏析: 每次看到戴望舒,小编都会想到那个丁香般美好的女子,这是出自他的诗——《雨巷》,也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首诗。
因为一首诗爱上一个人,戴望舒这个忧愁伤感的诗人让小编心疼。
他写的诗小编都会去读,其中许多都堪称经典。
今天起名网的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戴望舒经典诗歌及赏析,送给和小编一样喜欢戴望舒的人~戴望舒简介戴望舒经典诗歌及赏析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主要作品诗歌合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存》理论合集:《小说戏曲论集》、《读李娃传》翻译作品:《少女之誓》法国沙多勃易盎著、《鹅妈妈的故事》法国沙.贝洛尔著、《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两次战争间法国短篇小说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小城》等作品 。
诗歌艺术特点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
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了独特的成就与魅力。
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
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
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
尤以其诗境的蒙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
1、诗境的蒙胧美戴望舒将法国象征派作为自己偷食的禁果,以此用来丰实自己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
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席慕蓉作为一位特殊多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风靡了整个台湾,同时也震荡了整个大陆,这种现象是在中国新诗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无一不表现她的性灵美。
饱含着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她的那种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主题,美丽清幽的意境,质朴纯净的情感,亲切柔美的诗句,构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席慕蓉能将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融于诗歌中,无疑让其作品带入一个充满梦幻和空灵的境界。
什么是“性灵”?刘勰云:“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1]袁宏道认为“任性而发”,“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性灵。
袁枚也说:“诗者,各人之性情耳。
”[2]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诗歌是真情流露,自我性情的表达。
抒写性灵,,尽情抒发对往事的追怀和一切美的表达。
这些构成了席慕蓉创作思想内核。
从生命现场出发,这是席慕蓉写作的所有灵感,她说自己从未受过文学的训练,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她不会拘泥于写作的条条框框,是一个真正经历过的生命现场让她写出了“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也写出了“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一直是席慕蓉不解的情怀。
本文将从酝酿性灵的“温床”,构筑性灵的诗意“空间”,尽显女性性灵风采方面来探析席慕蓉的诗歌,以期待能对席慕蓉诗歌能有一个更好地认识。
一、酝酿性灵的“温床”1、家庭环境的影响席慕蓉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贵族,父亲是察哈尔盟明安旗的拉席敦多克先生(汉名席振铎),是蒙古察哈尔部选出之第一届立法委员,母亲是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巴音比力格女士(汉名乐竹芳),是蒙古察哈尔八旗群选出之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
席慕蓉成长在一个幸福富足的家庭,周围的爱将她紧紧包围,即使可恶的现实糟蹋,我们的席慕容仍旧相信真情真爱。
诗人济慈的简介
诗人济慈的简介济慈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其诗歌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诗人济慈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济慈的简介约翰·济慈(John Keats),英诗作家,1795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作品。
1821年2月,济慈在罗马病逝。
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
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
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虽然与兄弟和姐姐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
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CowdenClarke)的鼓励。
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
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
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
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
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magazine)上。
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
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
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
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Brawne)。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拉弥亚》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赢得巨大声誉。
诗人的情爱
诗人的情爱作者:汪玉枝谢丹焰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9期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他汲取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而不流于铺张,融合现代派的新颖和奇幻而不失之晦涩”。
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又共同获得了著名的古腾堡诗歌奖。
叶芝在世时可谓风光无限,对读者而言,他的名字就意味着不朽,他那一首首充满灵性的诗篇早已跨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经典。
了解他的人都深知,如果不是一位红颜知己、如果不是那纠结诗人一生的爱情,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叶芝。
1889年,时年24岁的叶芝认识了性格开朗、才华横溢的爱尔兰绝代佳人莫德·冈小姐。
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
冈小姐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
她身段修长、皮肤白皙、面容姣好,一头浓密的金发动人心魄。
叶芝曾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下他第一次见到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阳光的花瓣。
”叶芝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位妖娆美貌的女性,把她称赞为海伦转世,而这个女人也极大地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风格和生活经历。
她是叶芝爱情诗的灵感,也是诗中的灵魂人物;她既是超凡脱俗的鲜艳的玫瑰,是所有美的再现,也是人世间一切美好精神的象征,甚至是美丽的国度爱尔兰的化身。
叶芝有着颀长的身材、英俊的脸庞,忧郁的诗人的气质,是许多年轻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在叶芝的眼里:世间纵有百媚千娇,我只钟情你这一种。
恋爱中的他频频献诗于冈,还常常邀请冈参加社交派对。
人们都说他们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经过两年密切的交往后,叶芝向冈小姐求婚,但遭到婉言谢绝。
从此,他“爱情的烦恼”就开始了,他掉进绝望的爱河中。
冈理解他,喜欢他,崇拜他,但独独不爱他。
蔡圣昌:诗人性本爱疏狂
蔡圣昌:诗人性本爱疏狂沈焜,嘉兴石门(今嘉兴桐乡)人,字醉愚,生于1871年,卒于1938年。
刘承干1939年为沈焜诗集《一浮沤斋诗选》序言所写:“醉愚于宣统己酉岁辞武进盛氏馆而依余治笔札,晨夕晤言,讫于其卒,盖三十年。
”沈焜的生平资料,尤其是他为刘承干工作以前的情况鲜为人知。
笔者依据沈焜母亲八十八岁那年过世他写给好友汪亚尘的一份“哀启”:“先考馆榖所入恒苦不敷家用,先慈量晴课两雇工治耕,篝灯纺绩午夜不息,如是者十余年,而境稍舒”,由此得悉沈焜父亲常年在外,赚钱不够家用,所以他母亲经常挑灯纺织,家庭贫困可想而知。
光绪乙丑年,沈焜十八岁,他第一次参加科考,结果考取(可能考取秀才)。
以后沈焜又数次参加考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
癸卯(1903)年,沈焜最后一次参加科考报罢后,科举制度从此取消。
沈焜也因此弃馆而到武进盛宫保处担任文案一职,未就,盛宫保又让他去苏州为他犹子担任家庭教师,三年后,他辞职为刘承干做事。
宣统己酉岁,即1909年,沈焜三十八岁,所谓“治笔札”,即从事秘书的工作,为刘承干承担起草各类文书,比如讣告、请帖、书信,尤其书信占很大比例。
笔者曾阅读刘承干《求恕斋日记》,1909年那年的日记空缺,而1910年(庚戌日记)有关于沈焜的记录,如:“正月初二,晴。
午后,王厚斋、沈醉愚来,略谈片刻而去。
”“正月初四,晴,醉愚来,嘱其写信与金砚君。
”“正月十六,雨,嘱醉愚复高友声、俞寰澄函……醉愚为余作函致阶平。
”“正月十七,阴,夜饭后偕陈姬登舟赴杭,十点钟轮到开行,醉愚附轮而往,在舟阅濂亭文集,武昌张裕钊著。
”“正月二十五日,惊蛰,晴。
嘱醉愚作函与王厚斋、瞿从叔。
”“二月三十日,今嘱醉愚作函与严季和、周湘舲。
三月初三,上巳日,晴。
上午阅报,下午将近在杭苏沪浔四处买各书检理一次,收至求恕斋箱中,并邀厚斋、醉愚、瞿从叔同收理。
”刘承干结交的朋友很多,所以书函的回复比较频繁,基本上隔几天就要写,有时候一天要写好几封。
湖阴先生高雅爱美生活情趣的诗句
湖阴先生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别号,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湖阴先生的诗词以高雅、含蓄、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作皆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其中不乏表现他的生活情趣和对美的热爱的诗句。
在他的诗作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歌颂美好、抒发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以其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湖阴先生的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来欣赏他高雅爱美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湖阴先生的诗作总体特点湖阴先生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内敛、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水墨山水、江南风物,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在情感表达方面,湖阴先生的诗作多以抒发情怀、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他的诗作常常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关怀。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湖阴先生的诗作注重修辞、用典、形象的运用,增添了诗作的艺术魅力。
二、湖阴先生高雅爱美生活情趣的诗句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天景色,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表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美的热爱。
2. "缤纷渔火寒烟起,星斗零落天河阔。
"这首诗《水调歌头》通过渔火、星斗的对比,表现了江南夜景的柔美和璀璨,展现了湖阴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赤壁赋》表达了湖阴先生对古代才人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敬仰,充分彰显了他对人文情感的关怀和对历史的热爱。
4. "想想渔家傲水乡,一斗碎金无用量。
"这首诗《定风波》描绘了湖阴先生对渔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首诗《赤壁赋》表现了湖阴先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颂,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湖阴先生的诗歌意义及影响湖阴先生的诗作以其高雅、含蓄、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抒写性灵的诗人__徐志摩
三.艺术风格
音韵和谐,轻灵飘逸 诗形整饬,章法自由
艺术风格
语言华美,辞藻繁富
沙 扬娜 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That’s all Thank you!
1931年
2月应邀去 北京大学、北 京女子大学任 教。是年11月 19日因飞机失 事而不幸遇难, 寿命35。
徐志摩是一个怀有浓烈政治意识的诗人,这 在他的诗作和散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他反对专 制,不满现实,希望革新中国的政治,改变落后 黑暗的现实。为此,他甚至赞扬过苏联十月革命, 赞扬过列宁的伟大,但后来他又害怕暴力革命, 攻击社会主义。他的思想核心是民主个人主义, 在中国激烈的政治风浪中,他幻想走不左不右的 第三条道路,热忱地向往并执着地追求英美式的 所谓民主自由政治。总之,他虽然怀着爱民救国 的一片赤诚,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 的思想被限制在一般的民主主义的层次上,追求 的是在中国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资产阶级 政治理想。
徐志摩还表现出神往佛国、礼赞自然、超
脱尘世的消极出世的思想(笔名志摩即源于 此)。他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资产 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现根深蒂固。 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 的诗人,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茅盾《徐志摩论》
徐志摩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 “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赵 家壁说他“充满蓬勃的生气,活泼 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 趣”。朱自清称赞他是“跳着溅着 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热情、 活泼、幽默、爱幻想、有雄心、和 蔼率真、不图清高 ; 但同时又思想 杂、感情浮、好激动、很脆 弱、易颓丧。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名词解释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名词解释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名流。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而闻名。
其中,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他通过诗歌倾诉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并对其进行名词解释。
在徐志摩的作品中,单纯信仰是他对人生、爱情和文学的理解和态度。
徐志摩的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而其中的单纯信仰则是他对美、人性和心灵的一种清晰而真实的追求。
单纯信仰是他对人生价值和真理的一种感知和追求,它是他在纷繁世界中寻求幸福、寻找真实自我的一种方式。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单纯”。
单纯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simplex”,意为简单、纯粹、不加混杂。
在徐志摩的作品中,单纯并不仅仅代表了简单和纯洁的意思,更是代表了他内心世界的纯粹和坦诚,他对人性、美和爱情的一种纯粹追求,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都是真实、深刻、纯粹的。
单纯信仰是他对人生、美和爱情的一种真实追寻,他希望通过纯粹的信仰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纯真。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信仰”。
信仰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文“pistis”,意为相信、相信的事物、信念。
在徐志摩的作品中,信仰并不仅仅代表了宗教信仰,更体现了他对真理、美和人性的一种坚定的相信和追求。
徐志摩相信通过诗歌和艺术能够找到真理和美,他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信仰的虔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相信在纷繁世界中通过信仰,他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单纯信仰穿透了他的文字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的赞美,而这些追求和赞美都来自于他内心深处对单纯信仰的追求。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展示出他内心纯净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单纯信仰的追求和对真实情感的表达。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是他对人生、爱情和文学的理解和态度。
他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真实、深刻、纯粹的,他希望通过纯粹的信仰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纯真。
【诗歌鉴赏】吟游诗人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吟游诗人_诗歌鉴赏吟游诗人[意大利]白尔谢吟游诗人孤寂地走过幽暗的树林,残酷的运气之神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那俊美的面庞已被悲痛残害得变形,歌手唱出的声音已不再同从前一样。
内心深处在暗暗焚烧,他把欲望、忧虑和豪情,借助爱情的歌声掉以轻心地向众人哀告。
在那寂静的新居里主人听到他的歌声;歌手啊,真大意,他竟泄漏了自己。
新娘的那颗芳心为青春而震颤不已,她从前的时日,从未理解这么多恋情。
她请求那嫉妒的人,别为此发雷霆之怒,她爱护自己的声誉努力讨丈夫欢心。
无邪的姑娘笑了。
主人爱抚她,百般温存;可那年轻的诗人却被流放,无处居住。
从那双娇媚亲热的眼珠中他再也见不到闪光;他们冤屈他,把他遗忘,他再也无法宽容。
他默默经过那些昔日常使他快活的庭院,他拨动了琴弦,把勇敢的颂歌奏起。
他走到下面,经由大门,默默站着,再向他们瞧瞧;他的心炸裂了,好像死神行将降临。
来到了幽暗的丛林,诗人就在那里浪荡,除了天上的月亮,他不愿见到任何光亮。
他的脸颊原来多美丽,当初已不花朵的踪迹。
歌手的声音,已不再同从前一样。
(钱鸿嘉译)【赏析】白尔谢写于1816年的《格利佐斯托莫致儿子半庄半谐的信》,是意大利浪漫主义的宣言。
作者假托某个名叫格利佐斯托莫的文学翻译家给儿子写信先容德国诗歌的成绩,借以阐发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理论。
他指出古典主义诗歌盲目跟从古人,科学威望,不外是“模拟的模仿”,是“逝世人的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它“直接诉诸天然”,“诉诸人和人的心灵”,反应诗人和同时期人逐日每时所感触到的使他们冲动的事物,因此是“活人的诗歌”。
他以为表示时代精力和社会生涯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特点。
他还提出浪漫主义诗歌是“最激昂心灵的事件的镜子”的看法。
他的诗歌实践跟创作推进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1821年后,诗人流亡国外。
在伦敦期间,他创作了一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浪漫叙事曲,《吟游诗人》就是其中的一篇。
吟游诗人在古希腊早期的好汉时代(大略在公元前10世纪)就有了,荷马史诗就是依据吟游诗人所传颂的故事改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性情天使心
对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好老师热情、耐心、公正、不偏心、虚心、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学识渊博、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认真负责、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注重学生兴趣。
好老师的这个“样子”比较模糊。
在我的同行中有人说,好老师有四种精神:有拼搏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求实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图利;有团队精神,能团结协作。
其实这个“样子”的形象还是不太明晰。
我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多年,在我心目中,好老师有三个
“看点”:有梦想、有爱心、有能力。
具体地说,要成为学生心
目中的好老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存梦想
有自己的人生梦想、精神追求,而且要时刻注意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的生命涂上醒目的七彩光环,激发其精神的活力,为其放飞梦想,使其具备阳光的、艺术化的性格和童话般的气质,具备创造美好生活的底气。
要做学生心灵电源的稳压器,做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指南针、精神的灯塔,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为其一生奠定向上的基础,让学生在未来面对现实的困境时永不服输,永不彷徨。
二、胸怀爱心
好老师要做温柔的天使,努力把自己化作甘甜的清泉、绵绵的细雨,做孩子们和蔼可亲的伙伴和朋友,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鼓起学生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用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搭起求知的桥梁,为他们的生存带去真切的希望!用自己敬业的历程教会学生懂得生命的真谛,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去活着,努力做时代的开拓者、弄潮儿,而不只是随波逐流的历史看客。
三、具备能力
好老师要具有尽职尽责的能力,要能够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具有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的技巧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机智;能够引导学生接触现实世界,教会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观看电视、浏览网页进行综合思考;要用自身努力进取和与时俱进的工作、学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安排好有益的课外活动,把课外阅读和观看电视新闻节目、励志性节目作为学习的选修课程,教会学生用当代最先进的学习工具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和语言等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弓I导学生不仅学会一定技能,而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总之,做个好老师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行的镜子和楷模,国家之脊梁!做一个优秀的“播火者”,人类光明的使者,用自己的挚爱、热忱善良、坚毅和智慧照亮一代人前进
的道路,启迪他们用理智的激光穿透历史的迷雾,清扫愚昧、阴暗和一切与国家、民族、人类文明进步不相协调的“奥吉尼亚斯的牛圈”,用自己的能量发出光和热,带领学生高举知识的火炬迎接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