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边倒政策
“一边倒”外交政策实施原因的分析
对”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分析(一)中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是”一边倒”政策的基本前提1.两极政治格局和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尖锐对立是中国”一边倒”的世界政治背景,两大集团对立的实质就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中国内战之后,两大集团对亚洲的激烈争夺使决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很难选择中立.新中国建国之后,正如刘少奇所希望的,新中国要”在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刘少奇的叙述说明新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学习苏联的重要的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严谨的语言表达了“一边倒”的确切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是一切爱好和平,自由,民主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住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3.”一边倒”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公开宣言.它表明”我们政治上同资产阶级国家断然分开,打消一切西方国家的幻想.”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和与西方列强力量对比悬殊,即使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也会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最终将不可避免的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并不准备走第三条道路。
(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原则的必然要求。
1.一国外交战略是以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而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首义.与苏联结盟的目的首先可以使新中国获得安全保障,”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进行自我保护和实现发展壮大的最好选择.”一边倒”对新中国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朝鲜战争中,慑于中苏同盟,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多次企图扩大朝鲜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大陆,但是最终没有贸然行动,这就使新中国可以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2.”一边倒”政策对新中国主权利益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有重大意义.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新中国不进行”一边倒”,不积极的发展对苏友好关系,中苏之间的不平等依然会存在,中国在争取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民族利益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当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全面中断了对中国的支援,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民族工业已经具备了造血的能力,基本可以独立的支撑国防工程的建设了.3.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行”一边倒”政策的时候,中国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新中国也争取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国家利益.虽然有些地方必须做出妥协,但是,新政权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1)
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专业:硕14政治学**:***学号:S***********浅析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严峻内外部环境下寻求国际援助发展本国经济的无奈却也是必然的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关键词:一边倒,内外部环境,影响“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和苏联的压力下采取的政治方针。
“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一边倒”政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的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
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一边倒”的外交是把双刃剑,它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局限了打破封锁的战略战术,甚至使经济建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当时,却是新中国延续革命理念和目标的最直接选择,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一、“一边倒”政策的提出过程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一边倒”政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的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政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缓解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禁运,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标签:建国初期;外交环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政策实行到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建国初期外交困局。
一、“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1.苏联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要建立继苏联之后在东亚的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而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得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援助。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两级格局下,“中国要想中立,那简直就是一种骗人的鬼话”[1]。
因此,中国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条件。
其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大国,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也需要争取新中国作为它在远东地区同美国抗衡的伙伴,客观上为中国外交环境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美国的敌对与封锁。
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便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并且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美国依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的态度,。
例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对中国东北边境经行了轰炸,趁中国解放台湾时直接出动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都是粗暴干涉新中国内政和直接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的表现。
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新中国导向苏联的速度。
其次,新中国其实也曾尝试与美国缓和关系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冷战特殊形势,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尖锐,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禁运,外交孤立等手段。
“美国政府不给我党留下选择余地”[2],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向苏联。
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l ■
浅析新中 国 “ 一边倒’ ’外交 政 策
王奇伟
( 河 南大 学 国际 关系研 究 所 4 7 5 0 0 0 )
[ 摘 要] 建 国 以来 以毛 泽东为 首 的 中国共 产党 人实 行 了向 以苏联 为首 的社 会主 义 国家 “ 一边 倒 ” 的外交 政策 , 这 一政 策 是 中国共 产党 坚持独 立 自主 原则 的 第一 次伟 大的 实践 。 本 文是从 “ 一边倒 ” 政策 对我 国的作 用 , 弊端 及其 启示 三个方 面来 写 。 从得 出“ 一边 倒” 是 中国共产 党 的正确 选择 。 [ 关键 词] “ 一 边倒 ” 外交 政策 作用 弊 端 启示 中 图分 类号 : D8 0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3 ) 0 6 — 0 2 2 8 — 0 的弊端
任何外交 战略都 不可能是 十全十美 的 , “ 一 边倒” 毕竟是我 国在 两大 阵营对
边 倒 政 策的作 用
抗 这一特 殊历 史 时期采 取 的外交 战略 , 难免 存在 一定 的弊 端 , 主要 表现为 : 第一 , “ 一边 倒” 外 交战略 的确立及 实施 , 使 我国为 维护与苏联 的联盟 , 在 国 家利益上 不得 不部 分地 向苏 联作 出违心 的让 步 。
和实现其 与美 国抗 衡的国 际战略 , 它 在为其它 社会 主义 国家提供 帮助和 支持 的 同时 , 也不 时地 将大 国沙文主 义和 老子党 的做法 强加于 其它 国家 , 对 中国也不
例外 。
时有 发生 , 尤 其是蒋 介石集 团退 守台湾 , 也 策划有 朝一 日反攻 大陆颠 覆新型 的 人 民政权 ; 中 间势力 由于对 中国共 产党能否 稳定 政权 产生怀 疑 , 也 处于摇 摆不 定和 观望之 中。 从 国际上 来说 , 在军事 上美 国出兵干涉 朝鲜 内战 , 先后 与中国周
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一边倒”并不是单纯的外交方针,也是内政方针,甚至首先和主要是作为国内政策提出来的;其含义也不只是“倒向苏联”,而主要是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倒向社会主义。
”牛军提出,“从‘一边倒’概念提出的过程看,它被赋予了双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回答的是在一个被认为是分裂成两大阵营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新中国将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在这个层面上,“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方针,也是对未来新中国格局的形象概括”,而与苏联结盟以及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承认”,都是这一大格局中的具体政策。
第二重含义“要回答的是比外交战略更广泛的问题,即主要是要阐明新中国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层面上,“一边倒”是被作为“一项总揽全局的大政方针”提出来的,它的内核就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一边倒”的两个层面,其外交战略含义和发展战略含义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
在历史演变进程中,中共将“一边倒”的基本内涵——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革命纲领提出时,还不存在作为外交方针进行取舍的意义;而在实践中,“一边倒”作为政治方针,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没有改变,而作为外交方针它只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这一特定时期存在过。
实行“一边倒”不是意味着丧失独立自主。
“一边倒”本身就是独立自主的产物,奉行“一边倒”更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一边倒”作为一项战略方针,“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而不是制约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因此,“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追随苏联,亦步亦趋,丧失独立性,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相反,在建立和维护中苏友谊和同盟关系的同时,中共领导人事实上“始终坚持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感情的原则”。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了这一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
新中国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一边倒”是新中国实行的主要外交政策,不管是在对外关系还是对中国国内建设上都产生积极影响。
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成为中国对外战略基本内容和外交政策框架中得最核心方针。
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一边倒”却不断受到挑战,至1966年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一边倒”最终走到尽头。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1949年6月26日,刘少奇代表团抵达了莫斯科,向斯大林及苏共中央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详细的描述了中国革命对未来新中国内外的政策设想。
该报告说明巩固中苏的联盟,两国的友谊建立对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国的独立发展和建设,它决定党中央的意义,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两个伟大的国家的友谊促进和巩固必须通过共同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报告斯大林高度重视。
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斯大林也作出了明确的答复。
他承诺:新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就立即承认,斯大林提出了1945年中苏条约和有关协定的具体方案。
为了满足中国对各类专家的需求,苏联迅速批准并集中了200名各方面的专家,和刘少奇一起返回中国。
刘少奇同志长达一个多月的的苏联之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苏之间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一边倒”外交战政策诞生的原因(一)无中立之路可走第一,一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很难把中国看作中立国。
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即使没有和苏联结盟这种情况,他们短期内也无法改变对新中国猜疑、遏制。
其次,苏共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一贯对共产党持怀疑态度,斯大林甚至将毛泽东同志看作“游击队领导人者”而不是国家领袖,若中国不与苏结盟,就会使两国矛盾更为加深。
到时候苏不但不向中供应安全援助,反而可能可能把中国视为又一个南斯拉夫。
正是因为苏传统的沙文主义大国思想和对邻邦的猜疑和中苏边境问题的存在,中极可能变成苏防范对象之一。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评析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评析摘要:任何时期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有着深刻的原因,建国初期,新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也是中共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在“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开拓了新的外交局面。
关键词:国家利益一边倒外交关系新中国一、“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含义实施“一边倒”外交方针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做坚决斗争。
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工作总结时说,我们与苏联应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的方针公诸于世。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不例外。
我们反对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对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7月7日全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声明,拥护“一边倒”方针。
三、“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背景及原因1、美国对华政策与“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还竭力拼凑西方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共同阵线。
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利用经济手段给中国新政权制造困难,实施严格的贸易控制,一切直接的军事物资和装备,交通,通讯物资和设备都禁止向中国出口,听任甚至配合支持国民党对大陆、沿海港口的封锁。
美国政府阻挠解放全中国,图谋分离台湾。
台湾对美国的来说战略位置显要,企图扶植台独势力分离台湾,在台湾扶植蒋介石的国民党势力,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但这些办法都未能行得通,美国政府只好转过头来支持蒋介石政权,继续给它以经济和军事援助。
一开始中共政府是希望美国帮助战后中国的重建,但美国政府认定支持蒋介石,继续敌视中共党,因此中共为打破美国对人民政权在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为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为了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所做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中共除了“一边倒”别无选择。
评析新中国
评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一边倒”政策,作为我国建国初期一项重要决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也决定了中国建国初期主要的外交走向。
本文从内因外因两方面来评析“一边倒”政策的形成原因。
并且简要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一边倒产生原因意义一边倒政策是我国建国初期采取的重要政策之一。
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一边倒政策来源于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郑重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毛主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交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奠定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认真研究这一政策,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介绍下当时的国际背景。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物资都极度匮乏,外交上由于历史原因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美苏两大阵营也刚刚建立起来。
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美国欲以此利用西欧形成对苏联的限制,进而威胁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拓展。
随后,苏联则和东欧各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由此,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和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局势形成⑪。
并且,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
【国史】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浅析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终于建成,然而,面对国际大背景上的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以及来自国内严峻形势的巨大的压力,新中国的外交之路实在困难重重。
而此时中央确定的“一边倒”的决策显然对于中国今后的外交形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边倒”的决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又是怎样贯彻,其中折射了什么样的问题和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都将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建国初期、“一边倒”、三大政策、外交政策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的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政方针,成为了建国初期立国外交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一边倒’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对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①一、“一边倒”政策的提出与确立建国初期,中国从战乱之中渐渐平息,逐渐立稳根基,从当时的国际形式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有三种对外方式进行选择,其一为加入苏联的社会主义联盟,其二为与美帝国主义阵营保持友好相交,其三为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
历史显然表明了我们选择了第一种方式,面对诸多对与“一边倒”的诟病,我们潜心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决策实属无法选择的选择。
首先,从国际形式格局上看,美苏争霸,是绝对不允许中国超脱在外的,保持中立,断不可能实现。
雅尔塔体系建立后,二战的结束使得大国合作的根基荡然无存,其霸权的骤然兴起使得双方不可能以“热战”的形式开战,于是以“冷战”的方式加速了对峙和实力扩张的步伐。
中国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资源优势都处在一个美苏利益的交锋点上,“是双方均争取施加影响又都持有敌意的一个目标”。
②面对这样的情形,新生的中国是绝对无法表明自己谋求中立的立场的,因为一旦中立,则就是两面夹击的境①曹英编.神秘之门:共和国外交实录.团结出版社,1993.13.②[美]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著.柯雄等译.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新华出版社,1997.41.18.地。
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关于新中国初期“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的。
它反映着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的国际处境、国际地位、执政倾向以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各项内政方针的立场和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密切,相互支援和合作,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贷款,派遣大批专家帮助中国建立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
同时,双方经过协商决定,苏联把在中国大连租用和代管的中国财产、大连的行政权和长春铁路移交给了中国。
“一边倒”的决策功不可没,它使新中国得以站稳脚跟,打破西方的封锁,并发展了自己的经济。
一、“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提出“一边倒”是指在西方国家对我敌视的情况下,我国外交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方面的一个主要标志是1950年初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同盟条约。
但“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向两极化方向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必然要有所倾斜。
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之际,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提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这就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最早也是最准确的阐述。
因此,新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的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首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
在国内方面,新中国需要进行国家建设和发展,经济基础薄弱,国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国内面临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亟待解决。
在国外方面,新中国成立时恰逢冷战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存在抱有敌意,试图扼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因此,一边倒外交政策成为新中国的必然选择,以避免在国内外受到围追堵截的封锁局面,从而获得对外发展所需的国际合作资源。
其次,一边倒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对外援助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资源有限,经济发展困难。
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新中国需要从国外获取援助,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援助和物资援助等。
而新中国在这一时期更倾向于援助方面的多国多元化,以实现国内产业发展的多元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援助,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最后,一边倒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合作的需要。
新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得以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友好关系和合作关系,推动国际间的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取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之一总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源于多方面原因。
国内外形势的压力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形成,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定了这一政策的执行,国际和平和合作的宗旨给予了这一政策以合法性和正当性。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还为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试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利与弊
试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利与弊摘要;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一边倒”政策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我们获得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急需的技术、物资和贷款。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国家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一边倒”政策的消极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中国长期的外交战略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意。
该政策也给我们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字: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利弊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式制定了与苏联结盟、联苏反美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式是复杂的。
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和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高涨,对我国实现从新民族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是,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胜利,表示了极端的仇视和恐惧。
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政策。
;军事上对我国大陆实行军事封锁和包围,1950年12月发动朝鲜战争,并把矛头指向中国,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
没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严重威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和独立。
在国内,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长期战争的摧残,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大部分工业破产、通货膨胀、投机盛行、失业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仍在进行,军费开支巨大,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加之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
浅析新中国_一边倒_外交政策_张梅红
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张梅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的形成与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是中共领导人在综合考虑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但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也要看到“一边倒”政策的局限性,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并希望从中悟出其对当代外交政策制定所提供的经验。
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独立自主1949年6月30日,中共建党28周年前一天,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了“一边倒”的外交思想。
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以他特有的风格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战略:“一边倒”,表示共产党的外交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倒”奠定了新中国近十年的外交战略,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从理论上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战略可以选择亲美、亲苏或中立。
但实际上,当时中共领导人并无太多选择余地。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领导人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各类因素后作出的慎重选择。
回首那段艰难的岁月,结合历史进程和各类文献资料,我们看出“一边倒”政策的形成有着历史必然性与复杂性。
(一)出于对国家根本利益的考虑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为国家根本利益服务的,是否偏离这一点就决定着外交政策乃至战略的成败。
1.出于对新中国安全利益的考虑新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新政权当时既面临着国民党的威胁,又面临着美国的威胁”,“国民党依仗海空军力量,对大陆沿海进行封锁和骚扰,威胁着这些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浅析一边倒政策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作用弊端启示“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
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第一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
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针对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赢得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量的援助与支持:在政治上,反对和谴责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在国际场合中站在中国一边;在军事上,给予新中国较大帮助,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不断地向志愿军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
一边倒外交政策
一边倒外交政策引言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偏向一方,并与其他国家维持较低程度的外交关系。
这种政策通常是由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高层制定的,旨在保护国家利益或追求特定的外交目标。
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利弊,为了全面分析该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利弊分析1.1 利益一边倒外交政策对于国家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确保国家安全:通过与某个国家或一组国家建立紧密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可以增加国家的安全感。
对于处于地缘政治紧张地区的国家来说,一边倒外交政策可以提供一种稳定的安全保障。
- 获得经济支持:与某个国家或一组国家建立深入的经济关系,可以使国家从对方获得经济援助、贸易和投资等利益。
这些经济支持可以帮助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 增加国际影响力:通过与一个强大的国家或一组国家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有助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弊端一边倒外交政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包括: - 失去多边合作机会:一边倒外交政策往往会导致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或冷漠,从而失去与其他国家进行多边合作的机会。
这可能限制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手段和策略选择。
- 外交孤立:一边倒外交政策容易使国家与其他国家产生裂痕,导致外交孤立的局面。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需要与各个国家保持积极的外交关系,才能有更多的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机会。
- 依赖度过高:一边倒外交政策往往使国家对某个国家过于依赖,一旦对方出现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国家可能陷入困境。
过高的依赖度可能使国家在外交关系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二、案例分析: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中国在冷战时期曾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建立了紧密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新中国建立初期_一边倒_外交政策再认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再认识北京市海淀区海天培训学校 吴成玲[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客观国际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
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关键词]一边倒 独立自主 外交策略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对此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必须的且完全正确的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限制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手脚,若实行对美苏均衡的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1949年6月30日,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
那么,什么是“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呢?本文基于当时历史发展的实际,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深刻内涵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
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一边倒”是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策略。
毛泽东在思考外交政策时,始终把保障国家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作为出发点。
他曾指出:“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
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
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通常指的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明确支持一方或一批国家或地区,并在外交政策上与其他国家保持相对敌对的立场。
这样的政策通常是由国家利益、战略考虑、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以下是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1.维护国家安全: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例如,如果国家认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其安全构成威胁,选择与之敌对,并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以巩固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
2.保护国家利益: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帮助国家保护其经济、政治、军事等利益。
国家可以选择与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合作,以获取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利益。
3.遏制敌对势力: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有效地遏制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扩张。
国家可以选择支持自己认同的国家或地区,并与其它敌对势力进行对抗和制衡,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4.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帮助国家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国家可以选择与其他国家建立强大的联盟,以对抗任何以领土扩张为目的的国家或地区的行动。
5.推动自身发展: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推动自身的发展。
国家可以选择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6.改变国际格局: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改变国际格局。
国家可以选择与其他大国或地区建立特殊的关系,通过联合行动或竞争,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7.形成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联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能与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关。
一些国家可能希望与共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这种方式推广和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实行一边倒政策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倾向于其中一方面,将其中一方面的观点、思想和做法上升为统治地位,排除或抑制其他方面的声音和权益。
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政治原因是实行一边倒政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实行一边倒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排除异己声音的干扰,维持自身的政治稳定。
政府倾向其中一特定意识形态、主义或党派,将该思想体系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策方向,从而推动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这种做法有利于统一行动和思想,对于政府来说能够减少内部分裂和社会动荡的风险。
其次,经济原因也是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实行一边倒政策来掌握经济资源,确保其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
政府可能通过垄断、资本控制、市场管制等手段来压制其他经济力量,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一边倒政策有助于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免受外部竞争的冲击,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社会原因也是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差异,社会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冲突。
政府可能通过实行一边倒政策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将其中一特定群体或观点上升为主流,排除其他群体或观点的影响,政府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然而,这种做法也容易导致其他群体的不满和反抗,并进一步加剧社会紧张局势。
最后,文化原因也是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因素之一、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存在一种强烈的团结意识和认同感。
政府可能通过实行一边倒政策来推动特定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弘扬,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
这种做法有助于塑造一种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统一的价值体系,但同时也有可能压制其他文化的发展和多元性。
总结起来,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一边倒政策的追求与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摘要: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作用弊端启示“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
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
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
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第一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
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针对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赢得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量的援助与支持:在政治上,反对和谴责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在国际场合中站在中国一边;在军事上,给予新中国较大帮助,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不断地向志愿军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
这为我国取得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极大支持,也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保护了新中国的安全;在外交上,帮助新中国摆脱孤立局面。
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苏联的带动下,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中国迅速摆脱孤立状态、稳定国内局势和防止外敌入侵至关重要第二,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的腐朽统治,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要巩固革命成果,就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世界经验表明,要完成这个任务,国际援助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禁运,使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面临重重困难。
“一边倒”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苏东国家对我国战后重建尤其是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
与此同时,我国还派遣大批实习生、留学生到苏联等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此外,我国还对口派遣一些专家到苏联的冶金、机械、煤炭等生产部门进行考察、取经,并成立了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与苏联定期互派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科学研究,所有这一切,对于刚获解放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
正是在苏联等国的援助下,我国战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经济迅速复苏,粉碎了美国全面封锁的政策。
第三吸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唯一可行的道路。
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从而形成了第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
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到1940年已超过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创造出用短短12年的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至10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的奇迹,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产生“社会主义就是苏联,苏联就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加上当时毛泽东和中共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足以及中国当时面对的险恶国际环境,毛泽东和中共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就终止了原先打算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设想,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方向是按照苏联模式的特点去构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在党的八大上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社会面貌和经济文化事业焕然一新。
第四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为世界和平与民主注人新鲜血液。
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事实上已呈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对抗的态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并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胜利,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影响是深刻的。
毛泽东将新中国定位于社会主义阵营之中,无疑极大地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频繁互访,他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平等互利,相互支援,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由此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了彼此的团结与合作。
我国很快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任何外交战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边倒”毕竟是我国在两大阵营对抗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外交战略,难免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使我国为维护与苏联的联盟,在国家利益上不得不部分地向苏联作出违心的让步。
不可否认,50年代尤其是前中期的中苏关系是友好的,苏联对我国的帮助和支持是巨大的。
但作为沙皇俄国的后身,苏联和苏共为了维护其本国的利益和实现其与美国抗衡的国际战略,它在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不时地将大国沙文主义和老子党的做法强加于其它国家,对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对苏联的经验存在照搬照抄现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宣布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苏共二十大以前,中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运动,大到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小到每个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盲目迷信苏联、迷信斯大林的现象,不加分析地按照苏联模式照搬照抄。
而对中国原有的一切,不管正确与否,只要与苏联不同,或加以取消,或加以改造。
尽管在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和中共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探索被后来日益严重的“左”倾思潮所中断,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苏联模式推向极端。
我们无可否认这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是不言而喻。
第三、“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还使我国无论是在国际问题处理上,还是在国内建设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美划线”的偏差。
与苏联结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妨碍了我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外交问题。
譬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斯拉夫也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迅速发表声明,承认新中国,但因为当时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我国并没有同南斯拉夫建立友好关系。
直到1955年1月,在苏南关系恢复后,中南两国才正式建交。
执行“一边倒”战略,还使我国在建设中存在将苏联经验绝对化的倾向,在向苏联学习时,不仅全盘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而且在重大建设项目上完全依赖苏联的专家和技术,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则全盘否定。
第四限制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使中国没能抓住战后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社会大都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长时间的科技积累以及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浪潮,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种现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交往以获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力和科技力。
但中国没有主动去迎接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丧失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的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受资本主义列强控制和凌辱,在情感上,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有一种天然排斥情绪。
三从“一边倒”外交战略提出和实施的利弊得失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必须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一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党际关系必须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
各个国家和政党必须尊重别的国家和政党自主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利。
第二、从国家利益出发确立外交战略和政策,尽量减少和避免意识形态与政治观念的干扰。
不能单纯把国家利益理解为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应该认识到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因此,制定外交战略不仅要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考虑国家安全和主权,而且也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要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吸取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
第三、实行对外战略必须坚持保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才能够做到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折制定出真正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对外政策,为自己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
同大国结盟,一,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交往,而同大国结盟可能妨碍、或者至少影响我们广交朋友;二,它会妨碍我们抵制对方可能有的越轨行为,甚至还有可能给对方利用去反对另一些友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