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小儿肌注的方法及定位

小儿肌注的方法及定位
小儿肌注是指在给小儿注射药物时,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方法。
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皮肤较嫩,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静脉注射点,因此肌注成为给药的一种常见方式。
肌注的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所需药物和注射器。
2. 选择注射点:常用的肌注点包括大腿前外侧、上臂三角肌中部、臀部外上方等。
选择安全位置,避免神经和血管损伤。
3. 准备注射器:将药物吸入注射器中,并轻轻敲击注射器以排除空气泡。
4. 清洁注射点: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液擦拭注射点周围,保持清洁。
5. 定位注射点: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肌肉,确定注射点。
6. 插入针头:以30度至90度的角度将针头插入注射点,直到进入肌肉组织。
7. 抽回注射器:轻轻抽回注射器活塞,确保没有血液进入注射器,表示没有刺中血管。
8. 缓慢注射药物:缓慢地注射药物,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9. 拔出针头:在注射结束后缓慢拔出针头,并用棉球或纱布轻压注射点,以防止出血。
肌注的定位通常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
在选择注射点时,医生或护士会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体型以及注射药物的特性。
正确的定位可以确保
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安全给药。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doc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
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
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
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热敷或艾条促其吸收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 (Where and how to give injections)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小儿的注射部位,但医学家一致同意,注射的部位应尽量避免触及主要的血管和神经。
小儿接受肌肉注射的三大部部位是:1.臀部(Gluteal)2.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3.臀部和腹腔间区(Ventogluteal)首先,婴儿的臀部很小,以少量脂肪为主,只有一小块未成长的肌肉可供注射。
所以肌肉注射是很危险,因为很容易打到坐骨神经。
加上婴儿如果蠢动,拳打脚踢的话,更增加危险性。
所以,小儿起码要等到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后,臀部肌肉才渐渐发育,这时才可采用肌肉注射。
所以,婴儿是不适合於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
二岁以上的小孩,由於臀肌渐渐发育,且肠骨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連线外侧,又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所以,被一般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注意,小儿接受注射时,最好俯卧,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
肌肉注射要点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要点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给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以快速、有效地传递药物到全身。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有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选择注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神经和血管,以免误伤。
此外,每个部位的注射频率和容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注射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透明度,确保药物没有变质和悬浮物。
然后要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和药品,避免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匆忙和混乱。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进行注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其次,要控制好注射的深度和速度,避免药物漏出或注入过快导致组织损伤。
同时要注意注射时的角度和方向,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到肌肉组织中。
注射后,要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
首先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局部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同时要做好注射部位的护理,避免感染和出血。
对于需要多次注射的患者,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组织损伤。
总的来说,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上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注射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有所帮助。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注射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手部进行充分的清洁,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然后彻底擦干。
接下来,准备所需的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它们是无损坏的。
最后,检查所需注射的药物并确认其标签上的信息,包括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
2. 选择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是确保注射成功的重要一步。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大腿外侧中上部以及上臂三角肌。
3. 检查皮肤在进行注射之前,需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检查。
确保皮肤表面洁净,没有明显的损伤或感染,以免引起并发症。
4. 注射技术(1)稳定患者姿势: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
(2)消毒:使用酒精等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感染。
(3)定位:使用手指或指导线确定注射部位的正确位置。
(4)握持注射器:将注射器拿在手中,让食指掌握注射器的身体,拇指和中指掌握注射器的柱塞。
(5)刺入皮肤:将针头迅速插入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取决于注射部位和患者的体型。
(6)抽吸和注射:抽吸注射器,确保没有血液返回,然后缓慢注射药物。
(7)拔出针头: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外渗。
5. 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注意事项1. 阅读药物说明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了解其用途、适应症、剂量和注射部位等信息。
如有任何疑问,应向医务人员咨询。
2. 保持无菌环境进行肌肉注射时,必须确保操作环境无菌,避免细菌感染。
使用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戴上手套,并使用酒精等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3. 遵循注射原则在进行注射时,必须遵循注射的基本原则。
肌内注射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肌内注射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3.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4.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并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5.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健康教育
1.臀部肌肉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嘱患者取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或坐位。
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嘱患者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2.对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的患者,教给其局部热敷的方法。
1。
小儿频繁肌肉注射 需警惕并发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频繁肌肉注射需警惕并发症
导语: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肌纤维很柔软,对刺激反应很敏感,如果经常进行臀部注射,那么,反复打针的损伤和药物的化学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刺激,就会引起局部肌纤维的充血肿胀,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臀大肌挛缩症。
小儿生了病,吃药打针是常有的事。
打针虽然有其优点,但是也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年轻父母的警惕。
由于肌肉注射引起的并发症有下列几种:
臀大肌挛缩症:
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肌纤维很柔软,对刺激反应很敏感,如果经常进行臀部注射,那么,反复打针的损伤和药物的化学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刺激,就会引起局部肌纤维的充血肿胀,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臀大肌挛缩症。
其主要表现为臀肌萎缩,臀部扁平,皮肤凹陷,有时呈桔皮样,下肢外展,足尖向外呈“外八字”形,以致行走时步态不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一旦发生臀大肌孪缩,那只有请外科医生治疗了。
而其预防方法是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臀部肌肉注射。
即使病情需要,也应争取得到小儿的配合,可采取小儿由父母抱着的坐位,用双腿夹住患儿的双腿,手臂挡住患儿的腰部,防止患儿不合作扭动腰肢发生意外。
此外,注射要合理选择部位,两侧臀部轮流进行,不要老是打在一侧。
硬块:
小儿的臀部只有巴掌大小,而肌肉注射却常常限于臀部外上方四分之一的区域。
在这方寸之地,反复的注射损伤和药物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硬结。
对于这种打针后造成的结块,首先可采用热敷,目的是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利用,使硬结消散,如采用50%。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及需注意问题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及需注意问题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
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
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
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
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打针的留意事项
1.如误入血管并反抽少量血,则拔出针头少许,回抽无回血后再行打针;如反抽多量血,则敏捷拔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从新备药打针.
2.切勿把针梗全体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体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外行术掏出.
3. 长期作肌肉打针的病员,打针部位应瓜代改换,以削减硬结的产生.
4. 两种药液同量打针时,要留意配伍禁忌,在不合部位打针.
5. 依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适合的打针器和针头,如(油性药物须要应用粗针头,小于1毫升的药物只能用1ml,0.5,ml或专用打针器进行打针等).
6. 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打针,因有毁伤坐骨神经的安全,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打针.
7. 防止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打针.淤血及血肿部位亦进行打针.
8.视药液性质决议是否须要按揉局部.。
儿童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儿童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1、首先应该备齐消毒用品核对药物,和儿童的监护人解释准备操作的部位,让儿童放松不要绷紧肌肉,以取得合作。
2、一般肌肉注射取坐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皮肤等消毒液干了,排尽抽取药物的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相握笔的姿势一样进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在注射的部位快速刺入肌肉。
一般进针2.5-3cm,松开左手抽动活塞看看有没有回血,如果没有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完后用干棉签按压进针的地方,同时快速拔针。
3、最后帮助患者恢复体位清理用品,嘱咐患者肌肉注射后必须在医院休息15分钟,才可以离开医院。
2岁以内肌注的注意事项

2岁以内肌注的注意事项
当处理2岁以下婴儿或幼儿时,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适当的针头和注射技术:选择适当的针头大小和长度,
以确保注射准确且不会对婴儿造成过多的疼痛或伤害。
在
进行注射时,要使用正确的注射技术,以避免肌肉或器官
的损伤。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婴幼儿的肌肉和骨骼还在发育中,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肌肉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
大腿肌肉(外侧外上/外侧外下四分之一处)和上臂三角
肌。
避免在生命重要器官附近注射。
3.控制注射深度和速度:在将针头插入肌肉时,应控制注射
深度,以确保药物进入肌肉组织。
注射速度要适中,过快
或过慢都可能导致疼痛或损伤。
4.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在进行注射前,要正确清洁注射部
位,以减小感染的风险。
可以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或酒精棉
球清洁皮肤,并等待干燥后再进行注射。
5.遵循药物剂量和相关指示:确保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
书的指示来确定药物剂量,并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的标
签和有效期。
6.观察并处理任何异常反应:注射后,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反
应和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如红肿、发热、呕吐
等,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建议和帮助。
在给2岁以下婴儿进行肌肉注射之前,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个体化的指导和建议。
他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和婴幼儿的特殊需求提供准确和安全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新生儿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品、酒精棉球等用品
- 选择合适的肌肉注射部位,通常为大腿前外侧或臀部
2. 查看医嘱并确认药物:
- 仔细查看医嘱,确认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及途径
- 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外观
3. 患儿准备:
- 平躺或侧卧位置,暴露出拟选择的肌肉注射部位
-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由里向外环形擦拭
- 待皮肤完全干燥后,不要再次触摸该部位
4. 药物准备:
- 检查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
- 根据医嘱,准确吸取所需剂量的药液
- 排尽针头内的空气
5. 实施注射:
- 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将针头以30°-45°角度快速垂直刺入皮肤 - 确认针头位置,缓慢推进注射剂量
- 完成注射后,将针头缓缓拔出,同时用酒精棉球压住注射部位
6. 注意事项:
- 注射时,应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骨骼
- 注射后观察患儿皮肤反应,如有红肿、疼痛需注意
-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 当心针刺伤,妥善处理锐利废弃物
7. 记录和报告:
- 详细记录所给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和部位
- 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新生儿肌肉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肌肉注射要点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要点及注意事项
1、注射部位应该有足够的肌肉量,以保证注射的稳定和有效。
2、静脉注射选择较大的血管,必要时可在肌肉注射3-5cm以外的地方注射。
3、肌肉注射时,要尽量避开大血管、神经的部位,以免引起损伤和不良反应。
4、肌肉较厚的部位,应选择肌肉内较薄的部位,如:上臂内侧;肌肉比较薄的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如:上臂外侧。
二、肌肉注射方法
1、肌肉注射,选用25-30度角度,用右手竖起穿刺针,针尖朝上,用左手捏紧肌肉,右手推穿,穿刺时要轻柔,直至穿刺针完全插入肌肉,然后放松,稍微拉回穿刺针,使之处于肌肉中间,然后注射液。
2、注射液时,要轻柔,逐滴注入,当注射时可顺着穿刺针轻拉,使其插入液程加深,以保证注射效果。
3、注射完毕后,将穿刺针拉回,用消毒棉球压在穿刺处一段时间,然后用纱布覆盖,以防止注射部位出血。
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
1、肌肉注射前,要先洗手,使用消毒棉和药液,并用消毒棉在穿刺部位消毒;
2、注射时,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3、穿刺针的深度一般为2-3cm,肌肉较厚的部位可以增加深度;
4、注射液要比较慢,以免穿刺针拉出肌肉来,形成血液和液体
的混合;
5、注射结束后,要尽快将穿刺针处用消毒棉压住,以免引起出血;
6、肌肉注射完毕后,要观察一段时间,若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求医。
肌肉注射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肌肉注射要注意些什么事项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予方法,用于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它具有迅速、有效的吸收和作用的特点。
然而,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注射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前应该对药物进行检查,确保其名称、剂量和浓度的正确性。
医护人员还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耐受性,以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其次,注射时需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臀部上外侧(骨髂肌)、股四头肌和大腿外侧。
不同的药物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或偏好注射部位。
例如,某些药物最好在股四头肌或大腿外侧注射,而某些药物则最好在臀部注射。
此外,注射部位还要远离神经和血管,以避免意外损伤。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准确地定位注射点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注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注射前应用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以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并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注射器和针头应在使用前进行视觉检查,确保没有损坏或污染。
第四,注射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正确的注射技巧,以确保药物能够准确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在注射时,注射器应与皮肤呈90度角,以保证药物能够深入肌肉组织。
注射时要插入肌肉中心,避免触及骨骼或神经。
注射速度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
注射完成后,应将注射部位用干净的棉球进行按压,以帮助止血并减少渗血和淤血。
最后,注射后的观察和护理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变异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包括如何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如红肿、疼痛或渗液等,并及时就医处理。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法,适用于需要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肉组织的情况。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前准备、注射技巧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首先,注射部位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部上外侧、大腿前外侧和髋部外侧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选择肌肉丰满、肌肉间隔较大且无脉搏等因素,以便注射药物能够充分渗透到肌肉组织中。
其次,注射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可以先检查药物是否已经过期,以及是否清晰可见,有无浑浊、悬浮物等异常现象。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适用性和病患的过敏史,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另外,需要将药物准备好、工具消毒等,确保注射操作的安全和便捷。
然后,注射时需要注意技巧。
首先要确保操作者的双手清洁,戴上无菌手套。
其次,要采用快速而准确的注射动作,避免注射过慢或过猛引起不适。
一般来说,注射时应垂直刺入肌肉组织,注射速度适中,以确保药物的均匀分布和吸收。
最后,注射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观察。
注射完成后,要轻轻拔出注射器,并用棉球或纱布轻压注射部位数秒钟,以减少渗血和淤血。
同时要观察病患的反应,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适症状等。
总而言之,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法,但是在实施时需要注意一系列的细节。
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前准备、注射技巧以及注射后的处理和观察都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只有做好这些细节的把控,才能确保肌肉注射的安全有效,并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肌肉注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主要由3部分构成:针头,针筒和活塞。
针头用来插进肌肉;针筒上有标记线,标记线的旁边有相对应的数字。
注射之前,务必考虑以下几点:2岁以上的人,大腿(股外侧肌)注射最好。
对于3岁以上的人来说,股外侧肌或者三角肌都是可以的。
医生会根据你的药物告诉你该使用什么针头。
注意:对于很小的小孩,有必要使用较小的针。
与手臂相比,大腿能够承受更大的针。
如果病人最近接受过肌肉注射,那么不妨换个区域注射。
这可以防止留下伤疤并防止皮肤损伤。
使用药品一般都是装在一个小玻璃瓶里的。
使用时记得做好瓶盖消毒,检查有无过期或者有没有悬浮的杂质。
药店服白大褂女男长袖短袖宠物美容工作服实习护士服纹绣医师服洁白护士服
用没拿注射器的那只手把2.5cm宽的皮肤向两侧拉紧。
不要松手,让皮肤和皮下组织保持紧绷。
让针头以90°角扎入肌肉。
向后轻轻拔一下针筒柱塞,确定没有回血,然后慢慢注射药物。
让针头保持10秒。
这样就能让药物均匀地渗透到肌肉组织中。
快速拔出针头并松开紧绷的皮肤。
这样,针头在肌肉内的通道就会形成Z径路,从而让药物留在肌肉组织中。
此时,注射部位会稍感不适并可能形成小肿块。
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否则会导致药物渗出和刺痛感。
婴幼儿肌内注射操作

婴幼儿肌内注射操作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给婴幼儿注射药物。
正确的肌内注射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婴幼儿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肌内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婴幼儿肌内注射前,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注射器、针头和药物都是干净的,并且没有明显的损坏。
其次,找到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以便操作。
最后,将婴幼儿适当安置,以确保他们的身体稳定。
二、操作步骤1. 洗手在进行任何药物注射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温水,揉搓双手至少20秒,确保同时清洁手掌、手指、指甲间隙以及手腕。
2. 注射部位选择对于婴幼儿来说,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是大腿前外侧的外侧四分之一处。
这个部位较为肌肉丰满,注射操作相对较为容易。
3. 准备注射器将适量的药物吸入注射器中,并确保无气泡存在。
在注射之前,确保注射器上的刻度清晰可见,以便准确计量。
4. 皮肤消毒使用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在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一般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棉球或碘伏,使用前要先摇匀。
用消毒剂蘸湿棉球轻轻擦拭注射部位,使其干燥。
5. 注射操作将婴幼儿的大腿固定住,用非注射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将针头迅速而轻柔地插入肌肉内约1-2厘米。
注射时要保持稳定,避免快速进针,以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6. 缓慢注射将药物缓慢注射进肌肉,在注射过程中要观察是否有血管破裂或者药液渗出。
如有出血或渗漏,应立即停止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
7. 拔针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针头,并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确保没有药液渗出,并观察是否有出血现象。
8. 观察和记录注射完成后,应观察婴幼儿是否有异常反应。
有些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或红斑等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疗人员。
三、注意事项1. 注意卫生防护在进行婴幼儿肌内注射时,医护人员须佩戴洁净的手套,并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卫生。
此外,应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例如药物污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
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
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
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
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7)肌注后药物引起的局部硬块,可用热敷或艾条促其吸收
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Where and how to give injectio ns)
虽然国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小儿的注射部位,但医学家一致同意,注射的部位应尽量避免触
及主要的血管和神经。
小儿接受肌肉注射的三大部部位是:
1. 臀部(Gluteal)
2. 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
3. 臀部和腹腔间区(Ventogluteal)
首先,婴儿的臀部很小,以少量脂肪为主,只有一小块未成长的肌肉可供注射。
所以肌肉注射是很危险,因为很容易打到坐骨神经。
加上婴儿如果蠢动,拳打脚踢的话,更增加危险性。
所以,小儿起码要等到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后,臀部肌肉才渐渐发育,这时才可采用肌肉注射。
所以,婴儿是不适合於臀部接受肌肉注射的。
二岁以上的小孩,由於臀肌渐渐发育,且肠骨后上棘?到股骨大转子的連线外侧,又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所以,被一般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注意,小儿接受注射时,最好俯卧,注射针头应保持垂直角度。
其次,我们谈到股外侧肌。
股外侧肌是目前小儿科医生公认为最理想的注射部位。
它是在股
骨大转子到膝盖中间的肌肉,详细的說,将大腿前面纵面平分为二后,在外侧的一半再分三分,最外侧的三分之一,部为注射部位。
注射时必须手指压住这个部位,垂直注入,针头不应长过一吋,才是正确的选择股四头肌的股外侧肌注射,最重要的一点是股外侧肌在小儿出
生时就发育良好,且距重要的血管神经较远,所以小儿选用大腿前面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是适合的,注射部位於腿部,应限於前腿四分之一外上角,角度是45。
最后,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
臀部和腹腔间区的注射部位,是将食指垂直的对正肠骨后上棘部位,外展中指(延肠骨棘外展),即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角形的角即为股骨大转子,注射部位就是在这三角形的中间。
一九五四年后,就有很多人采用这个注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且无論是采用何种姿势,如仰卧,俯卧,侧卧或直立,都可。
再者,和臀部注射区比较起來,这个部位的肌肉较多,且很少有皮下组织发生脓疡的现象,。
所以,一般小儿科专家都建议
采用这个三角形区,做为注射部位。
由以上观点,我们提议:
(一卜2岁以下的小儿,我们建议注射部位采用大腿外侧(Lateral thigh)和臀部腹腔间区(Ventrogluteal)。
(二卜2岁以上的小儿,我们建议注射部位采用臀部(Gluteal sites)和臀部腹腔间区(Ventrogluteal)。
总之,护理工作人员应视病孩的肌肉发育情形,注射次數,药物种類和剂量,而给予最适当
的安排,规定輪流注射部位,有计划的列出表格,而遵照执行,病孩的注射姿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此外,护士小姐应有良好的训練,优良的注射技术和无菌观念,切不可因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注射部位的阻塞和污染发炎现象。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病孩,使病孩早印恢復健康。
小儿心理与注射
一、婴幼儿与注射(The infant and the injectio n)
婴儿在神经功能逐渐发育时,对肌肉注射接受的反应变化很大。
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特
别小心,必要时可约束小儿,以免注射时伤害到小儿。
对十个月左右的婴儿,给其适当而安全的约束,最好有一个人抓住婴儿,另一人固定部位而给予注射。
婴儿完成注射后,最好能抱抱他,摇摇他,对他轻柔细语的抚摸,这样婴儿才会有点舒适感,
同时也开始建立信任。
如果婴儿的父母在场的话,最好让他们的父母來担任这项工作。
二、学龄前儿童与注射(The preschooler and the injecti on)
学龄前儿童了解事物前,往往在心理上必须先接受这个东西,才有所感觉和感受。
因此,具体的解释,用他懂的话去說明是必要的。
例如說:『注射药是为了保护你,使你身体不会受伤害。
』等。
下面几个方法,是护理工作人员帮助学龄前儿童能适应接受注射的途径:
1•常与儿童相处。
如此,护士小姐对小儿來說,就不算太陌生。
2. 与小儿接触时,态度要和善。
3. 准许小儿选择注射部位,是左边或右边,是右边先或左边先。
4. 给小儿解释,打针是为了治病,使他早日同家。
5. 准许小儿注射时,可抱他喜爱的玩具或哭。
6. 小儿注射后,准许他到外面玩,打球或玩砂,如果病情许可的话。
7•打完针后,可贴个胶布於注射部位,意味春小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完整,胶布避免血液外流。
8•打完针后,应利用点时间和小儿相处。
三、学龄儿童与注射(The school-ager and the injecti on)
学龄儿童开始对事物发生兴趣,有研究心,喜欢问问题。
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给予病孩
适当的解释,告诉他药物和注射对他的帮助,这样才能使小孩由於了解而与你合作。
学龄儿
童对注射反应,幅度很大。
护理工作人员可鼓勵他们說出心理的感觉,建立他们正确的健康观念。
此外,学龄儿童学习发展的能力很强。
护士小姐可教他在注射时讀秒,赞美他的动作。
例如說他很
乖,俯卧姿势很好,很勇敢等,这些鼓勵的话都可使病孩樂意与你合作。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