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传达的人性本善、教育的重要性等理念。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
重点词汇:人性、善恶、教育等词汇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介绍《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人之初》。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和解读资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人之初》的文本和解读材料。
教师教材:教学指导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文章。
第二周:讲解重点词汇,分小组讨论。
5.2 时间安排第一周:2课时。
第二周:2课时。
第三周:1课时。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章,如《论语》、《大学》等,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6.2 教学活动举行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1《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
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
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
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
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
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
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优秀的教学反思2《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
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在教“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个是《三害周处》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因为到处打人,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龙并称为三害。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凭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个好人。
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文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
《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人之初》的主题和寓意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生词和词语的学习和运用朗读和表达的练习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人之初》的主题和作者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进行词汇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的练习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表达的练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生词和词语的列表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材料小组讨论和报告的任务3.2 教学材料课文《人之初》的打印文本生词和词语的卡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材料的播放设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记录纸和笔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教学改进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反思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引入新课,阅读课文,讲解生词和词语第二课时:朗读和表达的练习,小组讨论和报告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情况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反思教学评估和反馈的有效性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扩展对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6.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景,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教学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易懂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术语第八章:教学建议与改进8.1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8.2 教学改进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思9.1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生词的掌握和朗读表达能力的提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教学互动的顺畅程度9.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需求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总结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10.2 教学展望根据教学总结的结果,对未来的教学进行展望和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涵盖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词和词语以及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人之初》优秀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和解释。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例子。
3. 运用比较法,比较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课文内容分析:(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的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如句式、词类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2)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人之初优秀教学设计6篇
人之初精选优秀教学设计6篇【人之初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课文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
《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性善论”和“性恶论”。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人之初,性本善”和“孟母三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和思考“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差异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人之初》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性善论”和“性恶论”。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人之初,性本善”和“孟母三迁”。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文本和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其他文化中的“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人之初》的配乐朗诵,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性善论”和“性恶论”。
(2)分享各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比较法,了解和思考其他文化中的“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人之初,性本善”和“孟母三迁”。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2)“初”:字形像一个小树苗,上面有一个“口”字,表示初生之年需要吃奶。
下面的“刀”表示要修剪树枝,让它茁壮成长。
3)“自”:字形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房子门口,上面的“目”字表示自己的眼睛,下面的“口”字表示自己的嘴巴。
4)“术”:字形像一个人在用手指头做计算或书写,上面的“木”字表示书写的工具,下面的“者”字表示在进行某种技艺。
3.学生自主朗读生字,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生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整体朗读,诵读感悟1.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注意韵律和停顿。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诵读感悟,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是检验学生识字和韵律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诵读感悟的展示和交流。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分享中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课文。
五、课堂小结,巩固复1.教师引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你们学会了吗?(学生齐声回答)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研究《三字经》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不仅学会了新的汉字和词语,还了解了一些古代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培养了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程的总结和回顾,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同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研究《三字经》的重要性和意义。
2)“初”本义是指用剪刀裁剪布料。
我们可以用“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来联想记忆。
而“左衣右刀”就是“初”的形象化表现。
3)“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
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是“忄”,右边是“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是一个翘舌音的汉字。
我们可以用“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来记忆。
5)“”可以用字歌来记忆:“羽”丢半边就是“”。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人之初》这篇文章。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性本善”、“教育的力量”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认识。
(3)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人之初》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3. 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人之初》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人之初》文章,解决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章中的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并进行案例分析。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人之初》文章的背诵。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探讨了人生的初始阶段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重点词汇:初始、人生、成长、价值观。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题和内涵。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起始阶段。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章节三:教学评价与反思3.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程度。
3.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步骤的反思: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
对教学改进的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章节四:教学拓展与延伸4.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4.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章节五: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展示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讨论问题。
打印的文章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5.2 教学材料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思考。
彩色笔:用于标记重点内容和做笔记。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2 教学活动实践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人之初》这篇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基本道理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难点(1)让学生体会到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启蒙教育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成长和教育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人之初》。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如“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等。
(2)通过讲解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理解课文(1)逐句讲解课文的意思,如“人之初,性本善”,解释“初”是开始的意思,“性”指人的本性,“善”指善良。
(2)引导学生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的天性本来相近,但后天的学习和环境会使人产生很大的差异。
(3)对于“苟不教,性乃迁”,让学生理解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5、深入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学习和教育来不断完善自己。
(2)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教育改变人的例子。
6、朗读背诵(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背诵,采用分段背诵、接龙背诵等方式。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课文的意思和道理。
(2)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学习。
8、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把《人之初》背诵给家长听。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解。
课文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
《人之初》教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人之初》。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理解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人之初》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课文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答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讨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之初》。
《人之初》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8 人之初【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
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关注字词学习:本课13个生字中,“之、初、善、专、知”是翘舌音汉字,“专”是前鼻音汉字。
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之、义、习、玉”4个字是独体字,“远”“近”都是走之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
关注词语理解: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人之初》优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近、远”3个字。
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8的题目。
教师板书课题:人之初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主笔是平撇,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撇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人之初》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
(学生观看)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
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
(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8人之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人之初教案推荐5篇
人之初教案推荐5篇如果你喜欢这类书籍,我推荐你阅读“人之初教案”,相信你会从本页面中获得一些收益。
教案和课件是老师精心准备的重要资源,本学期也是时候准备写教案和课件了。
教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人之初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
《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近、习、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近—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篇:《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人之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人之初》优秀教案反思
8人之初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齐整,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朗读极易惹起学生的兴趣,可谓识字小文模范。
培育学生主动识字的梦想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重申的基本理念。
所以,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沟通、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梦想与课程标准理念相联合,指引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取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 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 教师 )3.课件。
(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前言:听,一群小朋友在朗读什么呢? ( 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聆听 3 遍。
)2.沟通:你听清小朋友朗读的内容了吗?你能试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 ( 带有字幕 ) ,学生看字幕,随着声音朗读。
4.教师前言:同学们,在方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 ( 学生齐背 )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企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认识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好集中在教课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课成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诵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碰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讨教,频频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诵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校正后齐声朗诵。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留。
设计企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确立了基础。
再次朗诵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留,也是掌握文本特色,为领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取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沟通如何又快又准地记着它们。
2.学生报告:高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着这些生字的。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8人之初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朗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育学生主动识字的梦想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重申的基本理念。
所以,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梦想与课程标准理念相联合,指引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取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 )2.相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 )3.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前言:听,一群小朋友在朗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仔细聆听 3 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朗读的内容了吗你能试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 ),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朗读。
4.教师前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 (学生齐背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企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认识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好会合在教课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课成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频频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校订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逗留。
设计企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会合识字确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逗留,也是掌握文本特色,为领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取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如何又快又准地记着它们。
2.学生报告: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着这些生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人之初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
3.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
组词:器皿、器物、武器。
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
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
(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
(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出示生字——找出喜欢的生字——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