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一(人之初)
《人之初》教学设计4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精品教案通用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诗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教育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解释《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含义,强调“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例子讲解诗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句,并进行默写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节2. 板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
2. 答案示例: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善良的本性,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之道,贵以专,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三字经》第一章节的诗句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兴趣。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吸收,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三字经》的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诵2. 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兴趣的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与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背诵《三字经》第一章节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
组词:器皿、器物、武器。
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习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词语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片段,理解词语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三字经》片段。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幼儿跟随朗读。
教师逐句讲解,幼儿跟读。
教师检查幼儿背诵,给予鼓励和表扬。
3.词语解释教师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等词语。
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4.活动环节教师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词语记忆。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评价:观察幼儿回家后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反馈。
2.课堂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专注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3.定期评价:定期组织测试,检查幼儿对《三字经》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建议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3.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学习步伐。
3.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确保幼儿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指定片段。
新版国学三字经1.人之初性本善 教学设计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比如有的人,小的时候愉东西,如果不好好教育,长大就会愉盗成性.人就会变坏.教之道,贵以专:要教育好一个人,最至要的一条,就是要教导他专心致志学习,始终如一,学习的时候不可以三心二意.,比如图中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读书,蝴蝶飞过来,一个小朋友始终专心的读书,另外的一个小朋友就跑去追埔蝶了.它就是不专一的.6.再次朗读本句,讨论总结此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2故事典故1.物6.从前,有一个叫秋的人,由于他善于下棋,所以人们都叫他奔秋.7.奔秋收了两个弟子,专门传授他们棋艺.虽然弈秋教得非常认真,可是他并不知道,弟子d]jt的学习的态度完全不同。
其中一个弟子学习非常专心,每次老师讲课他都认真地听,一招一式完全牢记在心,课余的时间也专心'学习根谱.另一个弟子表面上看起来也在用心听讲,实际上心思并没有用在学棋上,一心想着游玩打*,课余的时间都用在游玩上了.8.一段时间后,奔秋想检查一下两个弟子的学习成绩,就让他们对奔一局.开局没走几步,优劣便明显分辨了出来:虚心'学习的弟子落子如飞,从容不迫;而另出立不专心的弟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落败了.9.虽然这两个弟子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可是几年后,一个成了困俱高手,另T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成为了一个平庙的人.10.讨论一下容秋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我f网道,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不可以三心二意。
四、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三字经教学一人之初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
•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一般认为是宋 代学者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号深宁居士, 南宋淳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清代至 民国前期后人又略有增补,主要是续添 了宋以后直至清末的一段历史叙述,因 时代变迁,存在几种不同的版本。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启示: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 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 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 时不能放松。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故事时间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 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 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 第二部分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 • 第三部分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 • 第四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 • 第五部分是中国通史。 • 第六部分谈勤奋刻苦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 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 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1)
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二章,详细内容包括《三字经》的起源、背景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和第二章“性相近,习相远”的文意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价值,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汲取人生智慧。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三字经》文意的深入理解,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三字经》的基本内容、文学价值和道德观念的传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三字经》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三字经》有关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三字经》的起源、背景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解读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和第二章“性相近,习相远”的文意。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习《三字经》的感悟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教学2. 内容:(1)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2)第二章:性相近,习相远(3)道德观念:善、习、仁、义、礼、智、信3. 教学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和第二章。
2. 答案:(1)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文意解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如《弟子规》、《千字文》等,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实现性。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更多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word版式
(三字经)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
人之初 三字经
人之初三字经这是人之初三字经,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人之初三字经第1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详细内容涉及对经典语句的解读、文化背景的介绍及道德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熟读成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三字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2. 新课内容展示:(1)PPT展示《三字经》第一章内容,教师领读并解释。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善良。
3. 例题讲解:(1)给出例题:“请举例说明‘性本善’的表现。
”(2)教师示范解答,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性本善”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2. 板书内容:(1)人之初,性本善(2)性相近,习相远(3)苟不教,性乃迁(4)教之道,贵以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
(2)以“性本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性本善,是指人在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会产生差异。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2)开展“道德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道德故事,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道德教育引导。
《三字经》教学一(人之初)课件PPT(共26张PPT)
严格要求自己。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故事时间:《强盗(qiángdào)的悔 恨》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 终于(zhōngyú)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 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
•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
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
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
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
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而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
科这个成语的来历。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 启示:
•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jiàoyù)是通往
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
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启示: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
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yǒu yònɡ)的人才,必须时
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
放松。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故事时间]
•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 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 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部编版“人之初”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部编版“人之初”教案作者:邓玉兰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5期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册《三字经》“人之初”。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3.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4.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5.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6.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7.体会和理解《人之初》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2.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六、教学难点1. 体会和理解《人之初》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七、学前准备教师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學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人之初》(教学实录)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感悟课文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之初》(教学实录)
1.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掌握生字词“初、性、善、习”,以及理解词语“性本善、习相远”的含义。这些词汇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点讲解和强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之初》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性本善”的观念,并在课堂上实践了这一理念。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存在沟通不畅、观点重复等问题。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讨论方法的指导,提高讨论效率。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得到了巩固。但在这一环节,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提问反馈不够及时,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疑问的关注,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是一个难点。教师需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顺口溜等,帮助学生记忆。
-理解“性本善”的哲学观点:此观点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故事或情境,降低理解难度。
《人之初》_(第二课时)
示例: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材。 按原文选一选,填一填。
正确,可以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材。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性相近,___________。 人之初,___________。 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8人之初返回三字经近习远相义之习玉幼器贵专义善教迁初性义善教迁初性我会读器专之初性之迁习善贵专迁习教贵器玉义专幼课文详解一导入同学们谁会背诵三字经
8 人之初
第 二 课时
激趣导入
让我们用摘苹果的方法来复习一下 上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吧!
初
性善 专幼
教 器
迁
贵
品读释疑
苟不教,___________。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选一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 A )的重要性。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人之初,___________。
”的意思相近,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
译文:不打磨玉,它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按原文选一选,填一填。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 苟不教,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启示: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 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 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 时不能放松。
–[故事时间]
•
•
•
• •
•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 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 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 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 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 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 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 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 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 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 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 决心改过自新,不再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启示:孟子 所以能够成为历 史上有名的大学 问家,是和母亲 的严格教育分不 开的。做为孩子, 要理解这种要求, 是为了使自己成 为一个有用的人 才。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
•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一般认为是宋 代学者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号深宁居士, 南宋淳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清代至 民国前期后人又略有增补,主要是续添 了宋以后直至清末的一段历史叙述,因 时代变迁,存在几种不同的版本。
• • • • • •
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 第三部分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 第四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 第五部分是中国通史。 第六部分谈勤奋刻苦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性相近, 教之道, 子不学, 教五子, 教不严,
, 性本善。 , 性乃迁。
, 习相远。 , 贵以专。 , 断机杼。 名俱扬。 , , 师之惰。
, 择邻处。
, 有义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父之过。
• • •
•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人之初,
苟不教, 昔孟母, 窦燕山, 养不教,
•
•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
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
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
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
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 己。
故事时间:《强盗的悔恨》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 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 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 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 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 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 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 任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 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 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总叙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 通圣人礼。” •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 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 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 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 而又言简意赅。
•
启示:
好的方法也是不行
• 仅仅教育,而没有
的。好的方法就是
严格而有道理。窦 燕山能够使五个儿 子和睦相处,都很 孝敬父母、并且学
业上都很有成就,
是和他的教育方法 分不开的。
窦燕山教五子
•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时代:五代后晋。籍贯:蓟州 渔阳,地处燕山。 他出生于富豪之家,非常有钱,但是他虽然很有钱,却 恃“财”傲物,这个财不是才气的才,财富的财,还小心眼, 见难不救。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遭了报应,什么样一个报应 呢?在中国传统当中这是天大的报应,年到三十,膝下无子, 没儿子,这在中国是最大的报应。 • 有一天, 窦燕山在梦里面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 你现在这种做法行为举止是不对的,你应该改过,你应该乐 善好施多做好事。窦燕山在梦中接受了父亲的教诲。醒过来 以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 变成名甲一方的一个好人,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 按照传统的说法,年过三十才有子,在古代几乎就是中年得 子了。而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 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 这就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
• [故事时间]
•
•
•
•
•
•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 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 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 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 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 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 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 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 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 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 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 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 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