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认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3. 能够描述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细胞的亚细胞结构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细胞观察镜;3. 实验材料:洋葱片、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2. 教师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细胞内部的组成和作用。
三、观察细胞的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2. 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细胞的真实样貌和结构。
四、讲解细胞的功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2.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各种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五、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见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全面理解细胞的奥秘。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走向成熟》课件
知激识趣拓展导 入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guòchéng)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人,有带给我们 温暖感动的朋友,有和我们时时竞争的对手。那么,在生活中你喜 欢和讨厌什么样的人呢?请用心写下你的感受。
喜欢:阳光、大气(dàqì)、开朗、开朗、大度、坚强、勇敢、富有责 任感温柔、细腻,善于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勤奋刻苦、专心用功、 责任感比较强,认真踏实等;
Image
12/9/2021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④ 学会控制(kòngzhì)。向往异性 是青春期发育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 丽而珍贵的,是心智发育正常的标 志。但是,有些行为必须受到适当 的控制,如牵手、拥抱、接吻、勾 肩搭背等行为应避免。
2021/12/9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2)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异性(yìxìng)有关的问题? 你是如何处理的?
4.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 )A
①提高心肺功能和记忆力 ②使肌纤维变多
③关节更加灵活 ④骨密质增厚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当遇到挫折(cuòzhé)而情绪不好时,不宜采取的调节方法是( )
A. 找朋友诉说
B. 外出跑步
C
C. 自我封闭与压抑
D. 自我调侃安慰
2021/12/9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形(qíng xing),会如何处理?你赞同谁的做法呢?
甲同学的做法不可取。考试紧张、遇到(yù dào)不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这时一定要
稳定情绪,结合平时的练习认真审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
乙同学的做法不错,要向他学习。
2021/12/9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着重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动物个体的行为活动和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本课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食物链、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呈现丰富的录像和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感受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衡中的重要作用和2,要求学生写出资料中的食物链。
食物链1:农作物麻雀蝗虫食物链2:草牛、羊狼野兔提问:为什么有关专家呼吁要保护麻雀?如果大量捕杀狼,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消长关系,并总结出生态平衡的定义。
料,写出食物链。
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消长关系,得出结论:1.人类不能肆意捕杀某一动物,否则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因为会受到生存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所学知识,并用以解决新问题。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示图片:小组讨论: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得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3.生态系统中有怎样的物质循环?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画出物质循环图。
复习,回答。
回顾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
小组讨论得出: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得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产生了CO2、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
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三节真菌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
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
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
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真菌的繁殖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3节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2.技能目标(1)通过对神经系统演化图的观察,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生理功能作为重点。
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需的。
难点:脑的结构、功能三、教学准备神经系统挂图、脊髓模型、脑模型、神经系统演化挂图或投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过人上篮进球的录像,学生看到这一片段后兴趣高涨,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乔丹为什么能如此灵活地过人上篮,这与神经系统有关吗?神经系统究竟是怎么协调身体的……?”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询问“对于神经系统,你们原来知道什么?”(二)新课教学:信息的处理提问:当人在环境中接受了变化的信息后,主要是由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呢?学生阅读: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任务,并与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挂图(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先后介绍: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
然后指出,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是怎样与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相适应的?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概念:二、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三、通讯作用: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检测案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者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A、鲫鱼B、象C、白蚁D、金丝猴3、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B)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C)A、雄蚁B、雌蚁C、工蚁D、兵蚁6、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C)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7、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D)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8、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B)A、舞蹈B、气味C、声音D、表情9、有人做了如下试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场所的认识: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观察叶绿体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转化过程。
在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而非负担。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求助。
-作业完成情况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会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并提供反馈。
我会提供即时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答案。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确保他们对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观察叶绿体实验,认识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三、课堂讲解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场所,强调叶绿体的作用。
2.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引导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四、实验操作
1.学生分组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点评,以加深对光合作用场所的理解。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学科:初中生物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 能够分析植物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2.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3. 植物细胞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内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提问: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2. 讲解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重点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
4. 讲解植物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如细胞数量的增加、组织的形成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动手操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2. 提问:植物细胞分裂有哪些实际应用?3.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讲解相关应用。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通过讲解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细胞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了解细胞分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生物上册3.2.3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教案
3.2.3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分析不同肥料的特点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某种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1、让学生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缺乏症。
难点:植物缺氮、磷、钾时所表现的症状。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农民伯伯施肥的画面。
提问: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施肥呢?肥料对植物的生长有何作用呢?(二)新授教师:出示农家肥与化肥的图片。
提问:这两类化肥有何不同呢?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农家肥与化肥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我们该如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呢?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方案。
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
师生得出结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教师:出示生长正常的植物及缺乏氮、磷、钾不同元素的植株图片。
学生:对照图片描述植物缺乏氮磷钾时的特点。
推测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出示无土栽培的图片或者比方有关视频。
讲述无土栽培技术。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无土栽培的优点和前景。
(三)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四)达标训练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达标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反馈、释疑六、板书设计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农家肥与化肥的特点二、氮、磷、钾的作用及缺乏症三、无土栽培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P29【试试看】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和人际交流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性比较强,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生物 第3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关键: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察的一类生物。
()
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体是有害的。
()
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
利用真菌可以制作面包、抗生素和有机酸等。
()
识图题
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________菌。
填表题
病毒细菌真菌结构
特征
营养。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三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_________________。
彩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什么关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1—3章检测题教学目标:通过检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第1—3章的内容,使教师了解学生对这几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第1—3章的各知识点。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鱼缸里的金鱼不停地大口吞水,鳃盖总不停地张合这主要是鱼在()A、吞咽食物B、平衡身体C、进行呼吸D、协助运动2、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水中缺少食物B、水中微生物过多C、水中缺氧D、水质变坏3、下列所列举的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10乌贼○1中华鲟○2青蛙○3海马○4章鱼○5蟹○6珊瑚虫○7河蚌○8蛇○9蚯蚓○10A、○1○2○3○4○8B、○1○2○8○9C、○1○2○3○8D、○4○5○6○7○4、鱼的体色表现为:背深灰黑色,腹面浅白色,这是一种()A、保护色B、警戒色C、保护色和警戒色D、都不是5、下列发现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A、雷达B、薄壳建筑C、显微镜D、日光灯6、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将鲜活的鱼从水中取出,鱼很快就会死亡,其原因是()A、内缺少水B、无法呼吸C、血液循环停止D、体表干燥7、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鱼适应水生生活特点的是()A、用鳃呼吸B、体内有脊柱C、用鳍游泳D、身体流线型8、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环境污染严重○2人类过度捕捞○3鱼的产卵量过低○4鱼的食物短缺A、○1○2B、○2○4C、○2○3D、○3○49、鱼游泳的动力来自()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B、躯干和尾的摆动C、尾鳍的摆动D、所有鱼鳍的摆动10、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我们用浸水的湿棉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有利于()A、运动B、保持体内水分C、呼吸D、吸收营养11、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且强健有力,这与它的哪种运动方式相适应()A、爬行B、行走C、跳跃D、奔跑12、下列实例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猫捉老鼠B、蜘蛛结网C、家蚕吐丝D、蚂蚁筑巢13、成语词典中有很多成语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蜻蜓点水B、狡兔三窟C、井底之蛙D、舐犊情深14、雨后,常见地面上有许多蚯蚓,这是因为()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15、下列动物中,幼体和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A、青蛙B、鲫鱼C、家鸽D、家兔16、哺乳动物的后代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恒定B、体表被毛C、体内受精D、胎生哺乳17、下列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提供食物18、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问:你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展示: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结合书本内容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的相关资料,认同应该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事物。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3.3.3 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案1
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目标】1.阐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概述叶片的结构,解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功能。
5.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植物种植、栽培等进行解释或改进。
【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实验探究叶片的结构。
【教学准备】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双面刀片(两个)、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盛有清水的小玻璃器皿、吸管、纱布、显微镜、叶片的永久切片。
【教学过程】步骤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效果趣味导入导入语:上节课我们讲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巧妇”已不愁“米”了,有了“米”(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那要在哪里做出来饭呢?问题: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在哪里做出来的呢?(叶片中)叙述提问倾听试答提高学习兴趣实验探究观察叶片的结构(1)观看实验:叶片的结构播放视频资料:叶片的结构认识制作叶片的横切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播放视频资料给出材料观看资料动手操作(2)动手实验A.了解实验步骤B.动手实验(3)得出叶片的结构认识叶片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特点(1)表皮表皮的结构:分为上下表皮,角质层:透明防水。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保卫细胞:半月形,构成气孔。
表皮的作用:透光、防止水分散失、保护。
(2)叶肉结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少。
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问题: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吗?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落叶为什么正面朝上的多?(3)叶脉结构:导管和筛管认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观看导管和筛管的视频)区别导管和筛管作用:运输和支撑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1)资料:见教科书的分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播放PPT课件引导引导提问启发引导布置任务启发引导观看课件总结讨论回答识别记忆分析总结(2)认识叶绿体(观看视频资料) (3)叶绿体的功能功能: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八上生物第三章教学设计
归纳总结: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有机物
植物动物
遗体细菌、真菌遗体和排泄物
CO2、H2O(水)、无机盐
【思考】
(1)昆虫怎么帮助植物传粉?
(2)狗狗靠什么为植物传播种子?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为植物传播种子呢?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点拨: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能顺利繁殖后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
明确: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爆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随堂训练】
1.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对植物的意义是(D)
A.消灭害虫B.清除污物
C.促进开花D.帮助传粉
2.利用周氏啮小峰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A)
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C)
A.消灭害虫B.作运输工具C.维持生态平衡D.供人们观赏
5.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
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
(3)3.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Unit 3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Unit 3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的第三个单元,涉及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本次优质课公开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植物的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熟悉植物的吸收、传导、光合等生理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解释植物的生理过程。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提问学生对植物的简单认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步:探究植物的形态结构- 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一株植物的样本,引导他们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 学生用手镜仔细观察并绘制植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讨论并记录观察结果,展示并对比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三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根、茎、叶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们交流并总结各个组的观点,形成共识;- 教师进行整理和梳理,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功能。
第四步:认识植物的生理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吸收、传导和光合等生理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讲解植物的吸收、传导和光合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演示,参与讨论并思考相关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观察和探究到的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并强调重要知识点。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提问质量,评价学生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相应的个别辅导计划。
八年级上生物第三章教学设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
3.动物作为,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构成身体,有的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含氮的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
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上课时间:月日 课时序号:NO.
教学目标
1.掌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3.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重点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哪些
2.生态平衡含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预 习
一、独学:
熟读课文,然后关上书完成以下题目。
4.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相互、相互依存的关系。蜜蜂、太阳鸟等动物能帮助植物,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帮助植物,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二、互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1—62页的资料,回答问题:
1. 当麻雀数量大量减少时蝗虫的数量会_____,呼伦贝尔草原,牧民大量捕猎狼后,_____的数量大增,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_______。
(二)生态平衡:
六、拓展: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辅导记载
草→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动物都灭绝了,产生的结果
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动物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点拨:
如何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何为仿生?举例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道河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教学案
河少版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备课人:陈红学编制日期:9.14使用日期:9.19—9.21审核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2、知道叶片各部分的结构以及作用
3、熟知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转化过程
4、简单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重、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转化过程
课标要求知道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两个转化
评价方式叶片教具PPT、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背回顾旧知的内容。
上课即上板展写。
(各组三四号准备上板)
(准备好课本、双色笔、学案)
安全教育:
楼梯单对右侧行走,不跑不跳,不爬窗台。
睡觉时,头要冲栏杆一边,以防坠床受伤。
集体活动时站队前往,不推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知识
回顾
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容易
被吸收。
2、在水肥条件下,适当的增加的浓度,可使
的效率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3、绿色植物通过,可以把吸收的和
合成淀粉并释放。
各组③④号准备上板复习上节课
的知识,做
到承上启下
本课
导入
藕是蔬菜中的佳品,荷叶在上,藕在水中,为什么大量采摘荷叶,
就会影响藕的产量?叶在植物生长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倾听:情境导入,
让学生在倾
听中初步了
解本节课内
容,并引起
学生的兴
趣。
出知
识树
解读单元知识树看并倾听解读:对章节知识
点有明确的
了解,形成
知识网。
5、知识嵌入合理、且充足
6、脱稿(形成定稿、人手一份)
7、形式新颖(题材多样)
8、做一名好听众
点点拨通过ppt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拓展倾听、质疑、补充。
提升学生的
理解能力。
测当堂
反馈
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_
⑦________
(2)在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
[ ]________,①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
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②和④的不同是与__________相适应的。
认真做题--互判、改
错
(3分钟)
小组内可合作
以课本为主
体,强调基
础,以中考
题的主体,
增强学生对
知识的运用
能力
总呈现
知识
树
解读知识树
光
合
作
用
的
场
所
临时装片
净
农业
取
导管
复种
水和无
机盐
有机
物
叶脉
滴
展
盖染
筛管
间种
套种
看板倾听并回顾本课
知识要点:
巩固强化本
节课所学知
识,形成知
识网络。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的错别字,反
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