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五十二团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整编军简介一.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改编成整编第1军,董钊任军长,辖整编第1、27、90师。
1948年9月该军军部与第十八绥靖区合并。
历任军长:董钊、罗列二.整编第2军1947年11月因整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有功而提拔为整编第2军军长。
整编第2军由整编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黄国梁任军长。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黄国梁三.整编第5军1947年10月成立,邱清泉任军长。
该军辖整5师及整70师等部。
1948年9月改为第二兵团。
历任军长:邱清泉四.整编第8军1947年11月以整编第八师等部编成,李弥任军长。
该军辖整8师及整9师;1948年9月改为第十三兵团。
历任军长:李弥五.整编第12军1.王靖国部的整编第12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6集团军王靖国部改编而成的整12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2.霍守义的整编第12军1947年12月编成,霍守义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十二师,该军于1948年7月在兖州地区被歼。
历任军长:霍守义六.整编第16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8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16军,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辖第34军和第43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七.整编第18军1947年10月成立,胡琏任军长。
该军以整编第十一师为核心,下辖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十师等部队,被称为胡琏兵团,驻扎在河南漯河、驻马店。
1948年9月整编第十八军番号被撤销,部队改隶新成立的第十二兵团。
历任军长:胡琏八.整编第19军整编第十九军于1946年5月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欧震为军长,朱鼎卿为副军长。
1947年夏整编第19军番号被撤销。
历任军长:欧震九.整编第21军1947年2月以第二十集团军改编而成,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八师等部。
1947年11月5日夏被革职,该军番号亦被撤销。
历任军长:夏楚中十.整编第22军1946年9月由第十九集团军改编成该军,张雪中任军长、刘昌义、李铣任副军长。
【珍贵史料】国民革命军整编师
【珍贵史料】国民⾰命军整编师国民⾰命军整编师抗战胜利后国民⾰命军整编师介绍根据1946年1⽉10⽇马歇尔、张群、周恩来三⼈军事⼩组签定整编军队⽅案,国民⾰命军⽅⾯接受第⼀阶段整军90个师计划。
国民⾰命军于1946年2⽉在南京召开整编会议,拟定整编军队⽅案,预定在1946年7⽉1⽇完成,计划完成90个2旅4团制整编师(预定第⼆期整编后余50个3团制师)。
因为派系纠纷延误时间,⾄6⽉30⽇内战全⾯爆发,实际只整编约58个师即投⼊战争。
整编师由军改建、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由师改建,原辖3个步兵团改为2个实编步兵团及1个只保留基⼲的补充训练团(简称补训团或补充团),但有部分整编旅仍辖3个实编团。
1947年末整编旅开始恢复3个实编团。
1948年将部分3旅2团制整编师改为2旅3团制,另1旅辖3个补训团名为后调旅撤回后⽅整补。
另在47-48年间⼜改编及新建部分整编师。
1948年9-10⽉间结束整编制度,恢复军、师番号(新疆除外)。
随着1949年9⽉国民⾰命军驻新疆部队起义,最终结束整编军制。
以下为各整编师番号,并希望修正及补充。
国民⾰命军荣1师(或⽈9师):以8军166旅等在48年改编,辖3、166、暂26旅,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命军第1师:1军改编,辖1、78、167旅,胡宗南中央军,部分美械装备。
国民⾰命军第2师(未成):52军改编,辖2、25、195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2)2师:48年以45师残部等组建,辖211、213旅,中央军。
国民⾰命军第3师:10军残部和89军合并改编,辖3、20、新1旅,中央军。
47年改编,辖3、20旅。
(2)3师:原3师两次被歼灭后,48年由11师18旅等部为基⼲重组,辖18、75旅,陈诚中央军,半美械装备。
国民⾰命军第4师:4军等部改编,辖59、90、102旅,张发奎、薛岳中央化粤军。
48年改编,辖59、90旅。
国民⾰命军第5师:军在47年改编,辖45、96、200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战斗序列
政治委员 张仲良
副军长 孙超群 高锦纯
副政治委员 朱辉照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朱辉照(兼)
后勤部部长 王国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师 (由原警备第一旅为主组成)
师长 高锦纯 政治委员 左 爱
第十一师 (由原警备第三旅改称)
师长 郭炳坤 政治委员 高维嵩
第十二师 (由原警备第四旅与骑兵第六师合编成立)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七师 (由原新编第四旅改称)
师长 程悦长 政治委员 黄振棠(兼)
第十八师 (1949 年 5 月由晋南军区部队组成)
师长 张树芝 政治委员 景明远
第八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八纵队改称, 5 月 29 日与绥蒙军区合并成立绥远军区,划归华北军区建制。)
军长
本资料收集于网络
政治委员 杨秀山(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五师 (由原第三五九旅改称)
师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李铨
第六师 (由原独立第六旅改称)
师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涤
第七军 (1949 年 2 月由原第七纵队改称)
军长
彭绍辉
政治委员 罗贵波 冼恒汉(壮族,后)
参谋长 何辉燕
政治部主任 侯维煌 黄忠学(后)
政治部副主任 钟汉华
后勤部部长 刘清 胥光义(后)
第十军 (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
杜义德(兼)
政治委员 王维纲
副军长 范朝利
参谋长 高厚良
政治部主任 许梦侠
供给部部长 陈三纪
卫生部部长 孙毅华
第二十八师 (由原第四旅改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56 页 国子书库 精品领先:/u/ish?uid=1095811611 第 11 页
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团级干部名录(3)
荣玉德-1947 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副政委南方安1915-1946 山东淄博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旅第二十团副团长柯俞强-1947江苏铜山豫皖苏军区第三十六团团长茹鹏九-1948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参谋长郝龙1918-1947 山东齐河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十旅第五十八团副团长郝士贵-1950 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三师第一二八团副团长郝济民-1946河北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第八十二团副团长胡大炳-1947 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第十八团副团长胡云标-1948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团参谋长胡风诰-1948 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七师第一四一团参谋长胡文杰1916-1949 江苏丹阳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团团长胡龙奎1903-1947 湖北崇阳西北野战军第三五九旅后勤部副部长胡永棉-1946 华中野战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副参谋长胡传运1912-1948 河南商城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供给处处长胡炎奎-1947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副政委胡建业1923-1948 山东桓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二十八师团政委胡常胜-1949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参谋长赵琛1926-1945 吉林洮南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大队长赵天龙1919-1945 河北迁西冀热辽军区第二十五旅某团参谋长赵玉亭1916-1948 河北赞皇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第二十六团团长赵世柱1913-1947 湖南慈利辽吉军区副团长赵生江1916-1947 陕西子长冀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骑兵团团长赵存仁-1949 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政委赵运昌1916-1947 河北辛集东北民主联军某部政委赵光明1913-1947 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长赵克己-1947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第十三团参谋长赵亨德1921-1947 山西平定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十二团参谋长赵君本1906-1947 山东沂源东北野战军某部团长赵明月-1948 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第二团政治处主任赵金文1913-1947 山东莱芜鲁中军区警备旅第三团政委赵承瑞1916-1949 河北晋县平绥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长赵药亭1912-1946 山东泰安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医务处主任赵益三-1948 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四团参谋长赵智泉1920-1951 河北雄县贵州军区航空站政治处主任赵颖平-1947 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直属政治处副主任赵新民-1949河南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司令部科长柳润生1898-1947 吉林扶余合江军区副参谋长柳润亭1918-1947 河北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第十团政委虹光-1946 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二团团长哈成1918-1947 北京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司令部一科副科长钟本才1913-1946 江西于都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十九团团长钟兴丰1915-1946 江西兴国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第二十团副团长钟志远-1946 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七十九团参谋长钟志宽-1946 鲁中军区第九师某团团长段然1920-9146 河南渑池东北野战军第一二0师作战科副科长段超杰1922-1948 河北元氏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副政委侯昆-1947 淮南军区第六旅第十八团团长俞慕耕1917-1946 浙江富阳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参谋长昝天合-1946 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供给处副处长姜子州-1947 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旅第一00团副政委姜如国1926-1948 江苏建湖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姜彩彬1909-1950 河南息县第二野战军某部团长施庆发-1947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第五十团参谋长祖德标1920-1948 河南商城中原野战军某部警卫旅第六团参谋长贺仲莲1908-1946 河南许昌湖北省黄冈专署专员贺新奎-1948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副参谋长姚鲁-1947 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一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姚玉亭1901-1945 山东莱芜嫩江军区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姚丕田1911-1946 山西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第二十一团政委姚仲奎1921-1948 河南南乐冀鲁豫军区第八专署公安局长姚林彬1920-1950 河南南乐第二野战军某部团长姚洪恩1913-1947 河南民权华北野战军某团副团长姚海龙1918-1946 河北武邑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政委耿义周-1948 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四团政委桂本奎-1946湖北麻城淮南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副团长桂峰伟1917-1947 四川宣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第二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袁涤1921-1948 辽宁开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某团团长秦治国-1949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三七师第四一一团副团长秦锦堂1902-1946 河南信阳新四军第五师第二十五团团长夏夕山1920-1948 山东荣成辽东军区某部保安团副团长贾三元1912-1947 山东寿光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某部参谋长贾俊儒1914-1945 陕西安定东北民主联军建昌县支队支队长晋士林1913-1948 山东聊城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四团团长顾柏-1947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副团长戚琏瑚-1948 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副政委柴枫-1947 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六团团长钱海鸿1920-1947 上海中原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徐一德1916-1946 山东广饶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七师政治部科长徐中由1926-1946 河南睢县冀鲁豫军区第三十团副团长徐生芳1917-1947 山西赵城太岳军区独立第二十二旅第六十四团团长徐志仁1912-1946 浙江青田苏中军区台北县独立团政委徐希敏1912-1945 山东海阳辽东军区第三纵队某部团长徐学猷-1950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徐绍荣1914-1946 湖北英山华中野战军第六师第十七旅第五十一团团长徐承国1922-1948 山东文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某部团参谋长徐振东1918-1949 吉林榆树第47军第140师第420团3营7连副连长战斗英雄徐绵波1922-1947 山东掖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徐德舜1914-1946 江苏丹阳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五十九团副参谋长倪辉-1949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供给处副处长烟贯卿1922-1950 河南南乐第二野战军某部团政委郭子臣1918-1946 山东招远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某部参谋长郭元昌1912-1947 山东淄博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郭元祥1915-1948 山东临淄华东野战军某部团长郭文光1922-1947 山东平度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参谋长郭光志1919-1949 河北丘县第二野战军第十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郭庆隆-1950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二团副团长郭通书-1946四川通县松江军区保卫部部长郭崇毫1912-1947 河南范县中原野战军某支队参谋长高境1913-1946 山东诸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高子和1911-1947 湖北汉川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团长高风楼1918-1947 安徽宿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一团政委高定一1908-1945 湖北枣阳新四军支队政委兼随南前线委员会书记高树仁1915-1948 山东乐陵冀鲁边军区第二十团政委高俊杰-1950陕西清涧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某团参谋长高俊清1925-1947 吉林东丰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第二十四旅独立团团长高振华1914-1946 河南信阳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团政治处主任唐明1899-1948 湖南澧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第十七团副团长唐琨-1950 第一野战军第七军炮兵团团长陶三省-1947山东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一旅供给处处长陶振山-1947 淮南军区第六旅第十八团副团长陶家财1913-1946 安徽当涂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七十二团副团长盛振芳1916-1947 山东掖县辽南军区第四纵队第一团政委萧乃1915-1948 山西孝义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八团参谋长萧平-1947 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供给部政委萧志堂1900-1948 河南新县东北野战军某部团长黄竟-1947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第三十团副团长黄辉1918-1946 福建崇安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副团长黄世发1910-1946 山东蓬莱辽东军区某部副团长黄励华1920-1947 江西兴国西满野战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团长黄其士-1946 鲁中军区某团副团长黄荣洲1908-1947 江西赣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政委黄思珍-1948 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旅第九十六团参谋长曹铭1914-1946 河南南阳太岳军区独立二团副政委曹戈笑1917-1950 河南临颍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某团政委曹风全1915-1946 山东莒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参谋长曹光岩1919-1946 河北武邑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第十五团团长曹更修1916-1947 山西榆社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十九团团长曹剑影1914-1948 河南遂平中原野战军某部团长曹增万1926-1947 山东文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第七十八团参谋长梅永福1914-1948 山东长山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副团长龚兆麟-1947 华东军区南通县独立团参谋长崔贤-1946 淮北军区第七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崔云龙1916-1947 山东文登辽宁军区第二师第五团参谋长崔武英-1948吉林延吉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十一师供给处处长崔德耀1907-1946 山东邹平苏中军区南通警卫团团长常建德-1948 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副团长常祥考-1948 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第十六团政委梁明伦1918-1946 安徽天长淮南军区天高支队政委阎王清1915-1950 山西榆次第二野战军第六十二军第一八五师后勤处副处长章文学1901-1948 河南光山中原野战军某部团长庾德兴1915-1947 江苏溧阳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副参谋长温士友-1947江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蒋厚基1916-1947 江苏如皋华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紫石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蒋统华-1947甘肃榆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彭克-1946河北安国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彭正辉-1948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第八团参谋长彭寿旗1917-1947 山西稷山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旅第七十四团团长彭茂标1906-1946 广东兴宁华中野战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团政委彭济五1901-1946 安徽金寨淮南军区第六旅第十六团团长彭海清1920-1948 河南郾城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旅第九十五团副团长韩大光1917-1946 山东荣成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政委韩耀祖1919-1948 河南遂平中原野战军某部团政委惠建才1916-1947 陕西临潼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团长葛同勋1915-1947 河南陕县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靳毅-1946山东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第十三团政委景健忠-1947 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第二十三团团长程元茂-1948江苏沛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参谋长程音林1919-1948 安徽霍山中原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九旅第一一五团团长程福元-1947 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程福勋1898-1950 山东定陶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第十四团团长傅昌武1922-1948 黑龙江呼兰东北野战军某部技术主任傅根深1904-1945 吉林长春吉林军区某部政委鲁鱼1913-1947 江苏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储汉元-1947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团长曾东山1915-1946 江西宁都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第四十八团团长温世友1908-1947 江西宁都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二十团团长游凯-1948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参谋长谢江-1946广东南雄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六十八团政治处副主任谢文秀-1947 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团团长谢在银-1947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参谋长谢建益-1949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谢虹光1920-1947 山东茌平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第二团团长赖烽-1948 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赖官宜-1947湖北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第十一团团长赖祖泉-1946福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四团参谋长路延岭1919-1947 山东乐陵中原野战军某部团政委路冠英-1949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第四一五团参谋长满忠昌1919-1946 吉林东丰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参谋长窦玉树1921-1948 河南内黄第三军第八师第二十三团副团长蔡振华-1948 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特务团团长慕斌-1945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二十团参谋长裴山荣-1947山西闻喜豫皖苏军区特务团政委裴厚光-1949 第一野战军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廖永山-2949安徽金寨某部团长廖纲绍-1946 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某部团长谭忠-1948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第二团副团长谭云保-1947湖北孝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第三十四团政委谭培江1918-1947 山东文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某团副政委熊立臣1905-1948 河南光山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团长翟占奎-1949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第三七0团团长黎新华1918-1948 江苏宿迁江汉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十团参谋长颜井扬1902-1947 江苏淮安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后勤部供给处处长颜乐钊-1948湖北黄陂桐柏军区某团团长樊青山-1950 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第一0一师第三0三团政治处主任潘新1923-1946 江苏太仓新四军江南留守处负责人潘德表1920-1948 广东广州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政委阚云1914-1948 山东梁山中原野战军第七纵队某部团政委燕多惠1921-1948 山东广饶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炮兵团政委薛丕渡1919-1946 河南淮阳豫皖苏军区太南支队副政委战斗英雄薛国斌1915-1946 河南确山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第三十七团政治部主任戴昊1909-1949 辽宁沈阳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第四五八团团长战斗英雄戴怀杰1927-1948 山东沂南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团长戴宗池1917-1947 江西上犹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二团副政委戴福山1905-1947 湖北黄安新四军团长魏戈的1917-1947 河南博爱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部队务科科长魏立成1904-1946 安徽长丰淮南军区定远总队政委魏永和1918-1947 河南洛宁华东野战军某部团政委魏自强-1947 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魏克仁1911-1946 河北唐县晋冀鲁豫野战军豫东纵队某部政委魏湘江-1946 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总支书记学习辅助网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折戟东北的国民党三个王牌师_郑军
$ 军事看台
折戟东北的
国民党三个王牌师
江西
解放战争初期, 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口吐狂言, “三个月之内消灭共军 ” 声称要在 。就当时国共双方 的军力对比而言, 蒋介石是有理由如此自信的。 且不 “正统 ” 说自己位居 , 可以号令天下; 就凭自己手中有 !"" 万经历了八年抗战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中确 还颇有几支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因此,在他们看 来,打败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应该是不成问题 的。 所以日本一投降, 国民党便一边和共产党谈判一 边在军事上进行挑衅。 和谈破裂后, 国共双方首先尽 遣精锐于关外, 在东北大打出手。 一时间, 辽宁不宁, 四平不平, 东北大地炮声隆隆。然而, 令蒋介石始料 未及的是, 几番血战, 数十万国军精锐荡然无存。特 别是 # 个赫赫有名的王牌师,它们都曾经扬威于抗 日战场, 也曾在刚踏上东北大地时不可一世, 自诩打 遍天下无敌手。但最终, 它们都折戟东北, 葬身于这 块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
!"
! ,-./012-320
$ 军事看台 战的架式。 锦州是关外名城, 它一头挑着东北, 一头挑着华 北, 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当年明清两军大战于锦州 南 !" 公里处的松山, 一战奠定了清军问鼎中原的基 础。若我军得锦州, 则国民党在关外就是死棋一块, 再无立足之地; 若敌军继续占领锦州, 则华北、 东北 连成一气, 遥相呼应。所以毛泽东属意锦州, 蒋介石 寸步不让, 原因皆在于此。 我军兵临锦州城下之后, 蒋介石不敢大意, 连忙 督促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和锦西的侯镜如兵团东西对 进, 企图在锦州城下与我东野主力倾力一搏。 一向棋看三步的林彪也不含糊,他给廖耀湘兵 “打铁的 ” 团在黑山、 大虎山一线准备了一个 梁兴初 和他的十纵,给侯镜如兵团在塔山准备了一个被国 “特别凶悍善斗 ” 民党报纸称之为 的四纵。 正是这个四纵,让亲临东北督战的蒋介石和他 的东进兵团知道了什么叫铜墙铁壁,也让那个在战 场上罕逢对手的 “赵子龙师 ” 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 天。 塔山防线, 东起渤海, 西至虹螺山, 约 #$ 余里。 正面从海滨到白台山的 %$ 余里为四纵防线。 其中塔 山堡左右 !& 余里, 为防御重点。 在塔山堡主阵地虎视眈眈的,是四纵虎将江燮 元和他的十二师。 “重庆 ” 开战之初, 乘坐 号亲自督战的蒋介石并 没有太把塔山放在心上。在他看来, 兵力优势、 装备 优势、 海空优势, 全在他的手里, 弹丸之地的塔山, 用 炮弹砸也砸平了。战斗打响之后, 先是庞大的 ’—%( 飞机呼啸着霹雳临空, 铺天盖地倾泻炸弹; 尔后又从 “重庆 ”号上发射大口径炮弹,弄得整个塔山堡地动 山摇, 天昏地暗。 猛烈的火力轰击之后,国民党东进兵团的六十 二师、 八师、 一五七师轮番上阵, 对我军阵地展开了 波浪式的冲锋。 几番恶战, 国民党军队寸步未进, 丢在我军阵地 前沿的尸体, 倒密密麻麻地有 %$$$ 具之多。 “赵子龙 屡战不利, 刚刚由华北海运至葫芦岛的 师” 人不宿营, 马不停蹄, 立刻摆开队形, 赤膊上阵。 依旧先是一通猛烈的炮火轰击。陆地、 海上、 空 中, 炮弹把塔山炸成一片火海。 “赵子龙师 ”就开始成连成营地往上 炮火刚停, 冲, 连长营长团长一马当先, 带头打冲锋。 “赵子龙师 ” 团长带头冲锋, 这在我军也不多见, 果真名不虚传。 只见敌人排成密集整齐的方阵, 一个 冲锋队上来, 全端着冲锋枪; 再一个冲锋队上来, 全 端着机关枪。 一些头戴大盖帽的军官, 就像练就了刀 “金钟罩 ” 枪不入的 和铁布衫, 远远地冲在最前面, 手 中的自动火器刮风一样狂扫。 前面倒下后边上, 一梯 队垮了二梯队上。 剩下几个人冲不动了, 就把尸体垒 成活动工事, 钉在那里, 硬是不退。 一向以头等主力纵队自居的我东野四纵自知碰 到了对手, 丝毫不敢怠慢。 见昔日屡试不爽的冲击波攻击战术难以奏效, 恼羞成怒的师长罗奇决心孤注一掷,使出他最后的 “杀手锏 ” 。 烟雾中只见一群光着膀子、 头缠红布条的大汉, 身背大刀, 端着机枪冲了上来。刚到我军阵前, 冲在 前面的敢死队员们便纷纷哀嚎着栽倒在被炮火犁松 了的泥土里。 但更多的敌人却踏着同伴的尸体, 狂叫 着冲上了我军阵地。 “突破了) 突 就在罗奇挥舞着马鞭, 兴奋地大叫: 时, 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开始了。 破了 ) ” 只见我军战士纷纷从战壕里、从被炸塌的工事 里一跃而出, 挺着闪着寒光的刺刀直扑上去。 一场惊 心动魄的白刃格斗,让罗奇那瞬间的兴奋凝固在了 脸上。 “赵 随即, 我预备队立即展开反击, 凶悍顽强的 子龙师 ” 的倾力一击, 终于被我军无情地粉碎了。 恶战六昼夜,国民党东进兵团在塔山抛尸 *$$$ 多具, 最后一无所获, 不得不眼睁睁地坐视锦州之敌 “赵 全军覆没。昔日齐装满员, 号称从未吃过败仗的 子龙师 ” , 撤下阵地时竟连两个营都编不满。 战后, 亲 临塔山督战的国民党华北督战主任、独立九十五师 “十年心血, 的老师长罗奇扼腕大恸: 八千精兵, 不料 竟涂炭于此, 痛哉) 痛哉 ) ”
二野雄师之“太行铁拳”传奇
太行子弟兵36师前身为1945年8月在抗战大反攻时组建的八路军太行军区秦支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震、副司令员何正文,下辖7分区老1团、1分区10团、6分区42团。
9月,秦基伟、何正文调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参谋长,向守志任副司令员,秦支队更名为秦向支队。
11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6纵为第18旅,旅长萧永银(1946年1月到职)、政委李震,下辖第52、53、54团。
1946年7月,随6纵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领导。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8旅,旅长萧永银、政委刘昌。
1949年2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6师,师长邢荣杰、政委刘昌,下辖第106、107、108团。
1950年1月,36师兼川东军区之涪陵军分区。
106团为36师主力团,前身为1938年2月在冀南以769团1连、2营机炮连为基础和几支地方游击队组建成立的129师东纵第2团。
同年夏,先后改为129师独立旅第2团、青纵第2团。
1940年6月,改为129师新4旅第10团。
1943年5月,调入太行1分区。
1945年8月,编入秦支队,后为6纵18旅52团。
该团历史较早,基础较好,曾经有过两个红军连,战斗力很强,长于进攻。
解放战争中,涌现出著名爱兵模范王克勤和全国战斗英雄王银虎、康清林。
107团前身为太行6分区42团,1945年8月,编入秦支队,后为6纵18旅53团。
1947年10月,调归鄂豫军区5分区,为大别山基干武装力量。
1948年8月,6纵在河南方城整训时重建53团。
1949年2月,老53团团长带260余人归建18旅,与新53团合编为107团。
该团注重团结,不怕苦,不怕死,打不垮,拖不散,是坚持大别山部队中唯一一支齐装满员、始终保持在2000人以上的战斗团。
108团前身为太行5分区在1940年组建的涉县独立营和冀豫磁县抗日义勇军,1945年4月合编为第5团。
同年8月,编入太行军区韦(杰)支队。
11月,该团与秦向支队老1团(红军团,后为34师100团)互调建制,改称6纵18旅54团。
三五九旅南征始末
1946年11月,三五九旅在山东组建渤海教导旅。
1948年2月,三五九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渤海教导旅改编为步兵第六师。
1949年冬,二军五师抵达南疆重镇阿克苏后,立即开展了大生产、减租反霸、建立政权等重大行动。
不久。
三五九旅老部队一分为三:718团改编的五师14团驻阿克苏(包括师部);719团改编的五师15团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了和田;717团改编的五师13团大部北越天山进驻巩留、新源,参加剿匪平叛战斗。
他们用热血和汗水,在新疆创建了四大垦区,从伊犁河谷到昆仑山下,从开都河畔到塔里木河两岸。
今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本文记述了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1944年上半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一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派遣王震率领三五九旅一部及一批南下工作干部组成第一梯队先行南下,等到达广东与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会合之后,由留守陕北地区的三五九旅一部组成第二梯队继续南下,以此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此后,战士们翻吕梁、渡黄河,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后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4年9月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
正式作出决定:为尽快开展湘鄂赣边区的抗日工作,派遣王震、王首道率领10个步兵连,加上南下工作干部4至6个连,作为第一梯队先行南下。
三五九旅其余部队暂留陕北。
待机南下。
10月31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此次南征的区域和组织机构问题。
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
此次南征部队正式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第一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委,朱早观任参谋长。
此时,除抽调三五九旅4100余人组成南下第一支队远征华南外,尚有3000余人由副旅长刘转连,副政委晏福生,参谋长贺庆积、政治部主任李信率领留守陕北。
335团剩下多少人
335团剩下多少人335团是中国著名的八一军团,于1937年5月在加州南宁宣布组建,七万五千八百五十八人。
它由一百三十七名军官、高级兵员组成,领导者分别是蒋介石、张学良、吴金秋和蔡瑞璋。
该团也有多支军队,其中有三百六十个部队,共6778人,每一支部队来自不同的行政单位。
1937年、1938年, 335团与日军交战,不断历经曲折,取得了许多胜利。
比如在上海战役中,335团被赞誉为“上海英雄”,被誉为“上海英雄”、“武汉英雄”、“泸沽湖英雄”,也被誉为“东突厥团”。
1937年9月14日,335团的部队跨越长江,前往北江,面对着日军,他们发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攻击,最后终于击溃了日军,让北江得以保护,他们这次战役被称为“跨越长江大攻势”。
1945年9月,335团到达日本,参加日本本土宣战与战争,经历了数十年的日本占领,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最终成功击溃日军,宣告日本投降,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0月1日,335团正式解散,其战斗民族的精神也永存,传承至今。
但是,这个英勇的军队只剩下最后一小把士兵。
经过数十年的战斗,335团一共派出了7万5千8百58人,战斗中大部分人牺牲了,最终只有很少的部分能够活下来,也就是不到百人。
有记载显示,2017年,335团只剩下了 16 位活着的幸存者,他们分别为钱运凯,刘俊南,陈建新,梁可元,张正兴,蒋可灵,吴贵文,郝宗明,赵启洋,谢其堂,吴正成,张秋生,张家武,吴勇文,李少明,任英杰。
335团把国家血汗和人民心血诚实奉献,牲了来自各界的英雄将士,他们以英勇的精神铸就了历史,也创造了自己的传奇;虽然目前只剩下16位幸存者,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都会传承;他们就像是从历史中活灵活现地传达着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奋斗,屹立沧桑。
他们把一个个不可思议的伟大事迹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代永远怀念和敬佩,他们就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信念!。
52团基本概况
五十二团简介1项目区基本概况项目区位于五十二团团部以东7公里,西临三中队,南抵夏可河,北临五十二团8连和四中队,整个项目区及以东区域都为荒地。
整个项目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西南高东北低,高差2~3米,自然坡度在1/1000~1/2000,局部有小山包、沙丘和冲积沟。
整个项目区地表植被种类较少,且覆盖率低,土壤盐碱性较大,0~120㎝土层平均含盐量为 2.566%,盐份主要以可溶性的氯化物为主。
地下水埋藏在1.8~2.5米,水质差异较大,矿化度在0.420~2.894g/L。
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项目区距五十二团团部以东七公里,西边界与三中队监管所相临,南边界是夏可河,北边界2公里为五十二团8连,项目区以东是荒地,整个项目区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4.2公里。
南边界的夏可河形成了项目区天然的主干排水通道。
整个项目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西南高,东北低,高差2~3米,自然坡度在1/1000~1/2000,局部有小山包、沙丘和冲积沟。
整个项目区地表植被种类较少,主要生长一些耐盐碱、耐旱、耐寒的红柳、芦苇、黑果枸杞等,且覆盖率低。
1.2气候条件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光照强烈,降水少,蒸发大,空气干燥,气温日差较大。
根据巴楚县气象站资料,工程区主要气象参数如下:多年平均降水量:54.5mm;多年平均蒸发量:2375.3mm最大冻土深:0.69m最大风速:28m/s;最大平均风速:17m/s;;主风向:西北风。
1.3水资源条件五十二团灌溉用水来源于永安坝北库的库水,多年平均引水量为1.3017亿m3。
本项目区从五十二团一干渠六支渠引水。
项目区地下水均为潜水,埋深 1.8~2.5m之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为渠系入渗、田间入渗和河道入渗。
由于地下水补给微弱,径流滞缓,远离夏可河处水质差,通过提取的水样分析:矿化度达到 2.894g/L,近夏可河水质较好,矿化度为0.420g/L,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211060263_清明时节忆黄烽
2023.4黄烽,新四军“江抗”东进时的阳澄湖36位伤病员之一。
他的战斗足迹遍布于江南水乡的苏州、无锡地区,阳澄湖则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凝结着深挚的感情。
在黄烽辞世后,亲人们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阳澄湖畔,实现了将军的遗愿,圆了魂归阳澄湖的梦。
追求进步有志青年黄烽出生于福建闽东山区的一户古老的书香门庭,主要依靠继承祖业收地租和经商维持全家生计。
黄烽是家里6个男孩中最小的,还有3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孩提时代的生活过得比较优越。
可黄烽同情受苦人,脑海里常常盘旋着“我们家为什么富、种田做工人为什么穷”的疑团。
1930年,黄烽从14岁开始,曾两度在福安扆山中学初学和简师班上学,期间有幸遇到了中共地下党员、语文老师郑眠石。
郑老师向他灌输革命思想。
在郑老师的启蒙教育和殷切鼓励下,黄烽激发了一股爱国热情,培养了斗争勇气,一改善思而并不活跃的性格。
谁知,郑老师因开展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抓捕押走了。
黄烽挥泪送别郑老师,心中激起了对国民党当局的无比愤怒,表示要以郑老师为榜样,勇敢坚强地投入斗争。
黄烽在结束福安扆山中学的学习生活后,匆匆赶到上海,来到上海国际无线电台当报务员的五哥黄宝润那里。
通过1年紧张的英语补习,于1935年报考并被录取了属教会学校的沪江大学。
恰在这时,他又意外遇见了已被释放来到上海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的郑眠石老师。
而五哥黄宝润与郑眠石老师是同乡,又是知交,他们在一起秘密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五哥和郑老师,经常给黄烽带回来许多诸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籍以及他最爱读的高尔基小说。
其间,黄烽还认识了用犀利的笔同敌人作斗争的林烈(林默涵)、周立波等革命作家。
在上海3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这座花花世界的十里洋场,成了黄烽观察社会、探求革命真理的大课堂。
挺进东路转战苏锡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在即。
黄烽毅然离开沪江大学,回到家乡福建福安,与志同道合的小学校长和老师等,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険凝 | XIANGCHAOa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Q欧阳青模范红+二团源自平江起义部队1928年7月22日上午11时许, 烈日当头,在湖南平江县城东门外天岳书院操场上,800多名勇士全 副武装,颈系红领带,精神振奋,昂首挺胸地成方队站立着。
队伍前 的主席台上,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 团团长彭德怀正在与共产党人滕 代远等主持平江起义誓师大会。
彭德怀愤怒地声讨国民党背叛革命, 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揭露军阀长官克扣军饷,使士兵一贫如洗的 腐败现象。
担任部队总值日官的第一营第二连连长李灿以全团士兵委员会总代表的身份,庄严宣布:“从现在起,全体官兵脱离国民党,举行武装起义! ”接着,全团按 照彭德怀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平江县城发起逬攻。
当天下午,第一团消灭了城内 全部反动武装,俘敌干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释放了被关押的五六百名群众,占领了平江县城。
7月24日,彭德怀和滕代远宣 布平江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成立。
彭德怀 任红五军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红五军党代表。
彭德怀原来 指挥的第一团的第一、二、三营,扩编为红五军第十三师的第一、 四、七团及特务连、迫击炮连、重机枪连等。
其中,红一团团长为雷 振辉,党代表为李灿。
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一团就是 著名的模范红十二团的前身。
1933年6月7日,红三军团在江西省乐安县大湖坪整编时,红十二团正式成 立。
当时,部队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将红五军第三师整编为红 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
长征后期的1935年9月18日,红十二团改称红军陕甘支队第二 纵队第十二大队。
一个多月后,该部又恢复原番号红四师第十二团。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初的1937年8月25日,红十二团改编为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 第三营。
1938年12月,第三营在团的编成内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 部挺进山东,参与山东抗日根据地 的开辟与建设。
1939年5月,第三 营和团里其他部队,先后扩编、改编为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黄河 支队第一团、东进支队第一团、鲁西军区独立旅第一团。
“高鹏团”隶属关系及高鹏其人
高鹏团 隶属关系及高鹏其人赵晓林 近日翻阅由李良志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的历史著作!全民抗战气壮山河∀#,发现该书 徐州会战 一节,对在江苏邳县连防山地区全团殉国的 高鹏团 的隶属关系记述有误。
该书第520页有这样一段记述:(1938年4月)21日,坂本支队由项城南犯,进入邳县北泥沟、长山、艾山、连防山地区,受到孙连仲部高鹏团的奋勇抵抗,团长高鹏及以下官兵至24日全部壮烈牺牲。
(着重点为笔者所加)。
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徐州会战中, 高鹏团 并非隶属于 孙连仲部 即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而是隶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
时该团的正式番号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第七十五旅(旅长张汉初)第一五&团。
近几年来,因地域的缘故,笔者注意搜集、整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武装力量中少将(含追赠)或团职以上陕西籍将领的生平、事迹,并与人合作编著了!陕西抗日将领年谱∀一书(陕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而在连防山壮烈殉国的高鹏即为书中收录谱主之一。
现将高鹏生平略述一二,以纪念这位抗日烈士。
∋173∋#∃如郑洞国、覃异之的!第五十二军台儿庄抗战经过∀,姚国俊的!台儿庄一带作战记∀,韩梅村的!刘庄、税郭和虎皮山战斗∀等。
参见!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徐州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236页。
该书是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的分卷。
!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2期高鹏(1905%1938),字云程,又名平远。
陕西省乾县梁村乡大坡口村人。
1925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
1926年3月,正式升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队;10月,提前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任少尉排长。
1928年奉调黄埔军校,任上尉区队长。
1931年3月,调任陆军第四师第十一旅上尉连长。
韦杰解放战争中打的头一仗就是个便宜仗中将1955年
韦杰解放战争中打的头一仗就是个便宜仗中将1955年韦杰简介(1914-1987)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韦杰一生戎马倥偬,身经43次战役、大小战斗525次,先后五次负伤;他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班长、排长、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营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二二三团参谋长、团长、骑兵团团长,第七十四师师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旅旅长,华北军区第十四旅队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八兵团军长兼川北军区司令员(胡耀邦任政委),他们领导所属军民积极开展围歼残匪的斗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消灭匪特7万余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韦杰被授予中将军衔;他还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
韦杰在解放战争中打的头一仗,就是个便宜仗解放战争初期,韦杰担任了新组建的第三支队司令员,该支队称"韦杰支队"或简称为"韦支队"。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3年,为了精兵简政,一二九师除留下部分团机动作战,其他部队实行地方化,新一旅分了家,韦杰到太行第五分区担任了司令员。
抗战胜利后,一场内战迫在眉睫,果然,重庆谈判刚开始,阎锡山就调集13个师向我一二九师上党地区发起进攻。
上党战役的序幕拉开了。
我军得到情报(太原909)阎锡山要从太原往长治飞机场空运电台、文件和药品,长治的敌军将派部队去接收。
铁道兵各师的历程和现状
铁道兵各师的历程和现状铁道兵第一师1948年7月组建。
1950年11月6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
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一师,辖第1、第11桥梁团和第21线路团。
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一师,辖第1、第2、第3团。
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团—第5团。
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
1981年5月迁往山东兖州,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
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
(中铁十一局集团)铁道兵第二师前身为回民支队。
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7日回国。
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二师,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
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第5、第6团。
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
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
(中铁十二局集团)铁道兵第三师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
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三师,辖第3、第13桥梁团和第23线路团。
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三师,辖第7、第8、第9团。
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1团—第15团。
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13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铁道兵第四师1951年6月20日成立,由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
1953年11月回国。
1951年6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铁道兵团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第四师,下辖第4、第14桥梁团和第24线路团。
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四师,辖第10、第11、第12团。
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6团—第20团。
农三师五十二团企业信用报告-天眼查
农三师五十二团
企业信用报告
本报告生成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29 日 20:03:03,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天眼查数据快照。
目录
一.企业背景:工商信息、分支机构、变更记录、主要人员 二.股东信息 三.对外投资信息 四.企业发展:融资历史、投资事件、核心团队、企业业务、竞品信息 五.风险信息:失信信息、被执行人、法律诉讼、法院公告、行政处罚、严重违法、股权出质、
1993-01-19
注册资本
状态 法定代表人
660 万元人民币 吊销,未 陈通 注销
投资数额(万 元)
/
四、企业发展
4.1 融资历史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9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因使用该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天眼查概不负责。
2
一、企业背景
1.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
农三师五十二团
工商注册号: /
统一信用代码: /
法定代表人: /
组织机构代码: /
企业类型:
/
所属行业:
/
经营状态:
/
注册资本:
/
注册时间:
/
注册地址:
/
营业期限:
/至/
经营范围:
/
登记机关:
/
核准日期:
/
1.2 分支机构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9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1烈士储有富的故事
胸膛堵枪口赤胆写春秋—大公藉“人民英雄”储友富的故事背景:学校举行“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电子屏上呈现“颂时代楷模,赞中国精神”,一对爷孙健步走上前台。
孙女:今天的“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请来爷爷,和我一起讲述他的战友、我们大公的人民英雄储友富的故事。
爷爷:时光翻转到上世纪的30年代,我们苏中通海、如泰地区的天是黑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遭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血腥围剿,不久日军长驱直入,大公镇沦陷,日寇杀人放火,抓丁抢粮,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每个人们逼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冒着的敌人的炮火前进”。
1940年,新四军挺进苏北,大公地区获得第一次解放。
12岁的储友富如久旱遇甘霖,同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去找新四军干部,要求参军。
孙女:储友富,大公镇仲洋村人,幼年丧母,父亲租种六亩薄田,拉扯他们兄妹三人在穷困潦倒中挣扎。
储友富7岁就到地主家干活,从放牛娃开始,打过短工,帮过长工,饥寒交迫纹丝不动。
面对父亲的背一天比一天驼,弟妹面黄肌瘦一天比一天厉害,“总有一天我们要让天地翻转过来!”“穷人要翻身,快去投红军。
”红十四军曾经种下的火种在储友富心中越燃越旺。
爷爷:报名参军的年轻人很多,部队领导让他们排队,挑个头高的要。
储友富纯粹还是个毛孩子,怎能轮上他?就悄悄拿两块砖头垫在脚下,挤在大个群里。
但还是被部队领导发现,储友富铁心参军,死活不肯在离开,部队领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答应他两年后参军才肯离开。
1942新四军第六师主力部队地方化,他积极参加民兵组织,与鬼子、伪军和汉奸顽强地作斗争。
孙女:1943年,司令员黄逸峰、副司令员汤景延率领新四军“联抗”部队,到大公地区打击日伪。
有一天,新四军一支便衣小分队趁着夜色进入南洋村,正在村边房顶上放哨的储友富以为敌人来了,揭下房顶上的瓦准备往下砸,以闹出响动传递消息。
正当他举瓦瞄准领头的“敌人”时,突然认出是到部队要求参军时遇到的那位新四军干部,对上联络暗号后,跳下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的五十二团作者:岳凤玉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4年第12期“五十二团”是对今天的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巴音胡硕社区的旧称。
位于巴音胡硕镇以西直线距离2公里处。
兵团时期(1969—1975),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的五十二团的团部曾设在这里。
这里背倚登胡勒丘陵山脉,面向山脚下的乌拉盖老河湾,曾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登胡勒”,是蒙语,据说是“起伏不平的山”之意。
因此,这个地方早先叫“登胡勒”,曾有牧户在这里驻牧生息。
登胡勒山脉向南部延伸的一部分像建筑构建中的鸱吻,堪舆家说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遂称这里是“巴音胡硕”。
“巴音胡硕”,蒙语,意即“富山嘴”。
兵团时期这里是五十二团的五连连部所在地。
后来,乌拉盖管理区把原来的“东风镇”,改叫“巴音胡硕镇”,简称“巴镇”。
如今,五十二团所在地成为巴镇的一个社区,就叫“巴音胡硕居委会”。
使“登胡勒”真正达到辉煌时期的是兵团成立的那几年。
于是,今天的人们逐渐忘记了这里的旧名“登胡勒”,也不愿叫这里的新名“巴音胡硕居委会”,依旧亲切地称呼这里是“五十二团”。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铭记兵团时代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今天的人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五十二团”的前身是乌拉盖牧场。
乌拉盖牧场是从“锡林郭勒盟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发展而来的。
1958年三月,经中共锡林郭勒盟委会决定,组建布林宝力格(布林泉)农场。
1960年五月,在大跃进浪潮的推动下,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大办粮食”的号召,在锡林郭勒千里草原上,建起四处较大的国营机械农场。
以乌拉盖河命名的“锡林郭勒盟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成立。
场部设在距今巴音胡硕镇北十华里处的布林庙遗址附近。
从此,这片亘古蛮荒的土地,传来开荒种地的隆隆机器声音。
翌年,耕地面积达5.7万亩,播种面积3.14万亩。
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1963年,锡林郭勒盟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改叫乌拉盖牧场。
1965年,牧场场部由布林庙遗址附近,搬迁到登胡勒(今巴音胡硕居委会)。
在这里盖建了砖木结构的场部办公室、供销社、邮电局和拖修厂等建筑,达1050平方米。
之后,建有医院、学校、邮电局、职工住宅等各类土木结构用房5200平方米。
当时,这里的最大建筑是拖修厂的修理车间。
该车间为毛石基础、青砖墙体、钢木屋架、两层结构、塔式屋顶。
车间有铣床、电焊和钣金等供修理用的机器设备,能承担拖拉机、汽车等大中修理任务。
1966年,乌拉盖牧场所在地,安装了120千瓦60千伏安柴油机组发电,供当地工厂、车间以及场区机关单位和居民照明使用。
自从乌拉盖牧场场部搬迁到登胡勒,这里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二1969年,正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时候。
这年的三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在乌拉盖垦区成立。
兵团六师师部所在地是东风镇(现在的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
下设五个农牧结合团,一个工业团。
分别是51团、52团和53团。
1970年成立54团、55团和57工业团。
乌拉盖牧场为52团,团部设在登胡勒。
建有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等办公室,还建有团部礼堂、招待所和工副业连等各类建筑房屋7400平方米。
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筑。
商店改叫52团军用服务社。
登胡勒中心小学,改为52团中心校。
为了响应毛泽东的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从1969年—1971年,来自天津、北京,河北省的唐山、三海关、秦皇岛、保定,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集宁、乌兰浩特、阿尔山,吉林省的白城等城市乡镇的8千多名知识青年,云集六师,被分配到各个团队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和其他各项工作。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住在集体宿舍,吃在集体食堂,服装由团部被服厂生产,以军绿色为主。
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华正茂的知青,来到乌拉盖这片蛮荒的土地上,志存高远、以苦为乐,用自己的血汗去践行“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语录)的革命理想。
分配到五十二团的男知青们,拿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身穿大皮得勒,脚穿毡疙瘩靴,穿大皮裤,在寒冬里顶着白毛风在西山采石场用铁钎、洋镐打石头,或到乌拉盖河沼泽地里打苇子。
在夏日里拓土坯、垒墙盖房子,开链轨拖拉机披星戴月在田野耕作。
姑娘们拎着奶桶,伴着淡淡的晨雾,笑逐颜开的去挤连队的牛奶或去剪羊毛。
她们或手拿着长长的套马杆,骑着飞驰的骏马,去到如茵的草滩上,看护集体的羊群。
连队的生活单调而枯燥,闲暇时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谈工作、谈理想,也谈在草原上猎黄羊、打野狼的趣事,最多的是喜欢谈论在团部大礼堂里看的电影中的剧情内容,以及各团部自己编排的样板戏演出的话题。
在夏季的傍晚,小知青们男男女女三五成群,在乌拉盖河边散步,围着驱赶蚊虫的篝火,说说笑笑,放松心情。
小伙子用口琴吹奏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爱赶时尚的姑娘们偷偷唱起刚刚学会的一首罗马尼亚影片《多瑙河之波》插曲:“啊,多瑙河,滚滚流,翻波浪,给两岸安排无限好风光。
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在讲,有多少动人的歌谣在唱,你哺育我们的亲爱家乡,也灌溉庄稼生长。
”她们深情的歌唱,好像是在歌唱眼前洒满星辉的乌拉盖河水……三据说,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乌拉盖地区加工米面或饲料,还沿袭传统的石碾、石磨,靠畜力或人力驱动。
一盘磨一天最多只能加工粮食100多公斤。
费工费时,效率还很低。
乌拉盖牧场搬迁到登胡勒后,建了一处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小型米面加工厂。
兵团成立以后,在原来的面粉加工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更换了150型面粉机,并建了榨油车间。
与此同时,在原皮毛加工作坊的基础上,组建了工副业连,改建皮毛加工厂制革车间,制作皮夹克、皮衣皮裤和皮鞋等,产品远销到沈阳和河北等地。
之后,又建立了毛纺厂,加工大毡、条毡和蒙古包用毡等,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
“五十二团”工副业连酒厂,在布林泉附近,也是红红火火的生产。
当地人就爱喝这个利用粮食烧制、人工操作酿造出来的原浆酒、二锅头。
牧民傍晚归牧,回到自己家的毡房,吃着手把肉,喝着比马奶酒甘洌许多倍的乌拉盖白酒,都激昂地唱起蒙古族传统的长调歌曲……后来酒厂从布林泉边迁至“五十二团”团部所在地。
此时的“五十二团”团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六师几个团部中,做的最大、最好的一个团部。
“五十二团”已成乌拉盖的“工业基地”。
一条马路横贯团部中央,前后两侧团部、学校、医院、食堂和工厂车间,应有尽有;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据当地居民说,当时小小的五十二团团部用于战士锻炼身体和比赛用的篮球场地就有八处,兴旺程度可见一斑。
五十二团的团部与东部2公里远的六师师部所在地——东风镇(就是今天的巴镇),东西相望,如同双璧,辉映草原。
四1975年六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兵团师团两级机构。
1975年十月,在六师师部驻地东风镇(现在的巴音胡硕镇)召开撤销兵团成立国有农牧场交接工作会议。
十二月,兵团六师停止对外办公,正式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乌拉盖分局。
五十二团撤销后,又改叫乌拉盖牧场。
乌拉盖兵团撤销后,大批现役军人和家属撤走,紧接着又掀起知青返城大潮。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企业改制大潮也波及乌拉盖大草原。
原五十二团的皮革厂、毛纺厂、酒厂和乳品厂等企业也在转制中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加上经营管理不善,有些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出现破产或停产、半停产状态,勉强支撑的企业,像乳品厂也是在这场改革之潮中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工厂停业,或削减员工,大批工人待业在家或已失业。
1986年乌拉盖牧场场部搬迁到今巴镇里。
原五十二团团部,成了巴镇的一个居委会——巴音胡硕居委会。
1996年,当时唯独一家企业运转良好、生意兴隆的酒厂,搬迁到巴镇里。
之后,原五十二团的小学也搬迁到镇里新盖的高大宽敞的楼房里。
2009年,最后坚守的巴音胡硕居委会也搬迁到镇里。
乌拉盖管理区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把巴音胡硕居委会列入“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以旧房屋置换楼房的方式,把这里的居民整体搬迁到巴镇里。
至此,原五十二团团部所在地,登记在册的有300多户,社区建设项目彻底冻结,青壮年人到镇里或其他地方打工谋生去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居民和妇女儿童留守在家园,养些牛羊猪和禽类或种点菜维持生计。
有许多外地人也来到这里,租下闲置的房屋经营三产。
现在已有60多户居民,根据“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在巴镇置换了新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原五十二团团部,用整体搬迁的形式,为乌拉盖管理区巴镇的城镇化规划和建设,做出新的巨大的贡献。
五七年的兵团生涯(1969—1975),“五十二团”为乌拉盖这方草原抒写了一段传奇,烙上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从1969年兵团成立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四十多个寒暑,如今的“五十二团”,早已铅华刊落、繁华不在。
门前的乌拉盖河多年前就已向南改道,留下了一条干涸的老河湾。
乌拉盖河沼泽地中一望无边的大苇塘,也悄然消失。
背面的“登胡勒”山,已成了采石场,人们用大型机械日夜不停地采挖石料,为巴镇的城镇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建筑用料。
穿行在那条因雨泥泞的老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能够见证兵团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旧景。
原商店房檐上装饰的五角星还在,只是退去了当年的颜色,留下了岁月的沧桑;昔日的毛纺厂门廊上用水泥拓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虽经风雨侵蚀,依旧保存完好,还能看见“毛体”草书遒劲有力;皮件厂的一排排厂房,还在那里挺立,约略可知当年的兴盛;原兵团时期食堂西山墙上用白灰书写的“寓兵于农”四个大字犹在,墙体上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
寓兵于农,指军队屯垦。
透过斑驳的字迹,我们知道了成立兵团的初衷就是“屯垦戍边、发展农业”,平时务农,战时参战。
……现在,五十二团的酒厂虽然早已搬迁到巴镇里,但老酒厂的原址保留至今,断壁残垣内篷蒿丛生,鸟雀喧嚣。
已成危房的那几间幸存的酿酒车间,仿佛还飘溢出浓浓的酒香……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晋代文豪左思曾说的一段话“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淹没了多少钟灵毓秀!”曾经的五十二团,带着曾经的辉煌,像一颗曳着耀眼光芒的流星,在岁月的长河里,倏忽而逝。
然而,时至今日,这里的居民依旧怀着“曾经沧海”的骄傲和旧梦,抱残守缺,迟迟不愿离开这个曾经给他们留下过许多美好记忆的老地方。
责任编辑/何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