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讲义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讲义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讲义《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任务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

知识点包括:知道古诗配画的概念,理解古诗配画在表达主题信息方面的优势。

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复习巩固文字修饰,掌握图文并茂的文稿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对比两种版本的古诗文集,让学生发现古诗配画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自主尝试:为古诗配上合适的图,学生自学“古诗配画主题学习网站”中的视频和文本教材,尝试操作,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大显身手—自由发挥:小组讨论选古诗、图片,分工制作古诗配图,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所选古诗的含义,选取图片的原因,以及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古诗的哪些意境。

欣赏作品,口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励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

让信息技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海洋中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操作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导学案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导学案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导学案
根据您提供的搜索结果,我整理了以下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的导学案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常识,理解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增强古诗的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概念,以及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

讲授新知:结合实例,讲解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演示操作:教师演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包括选择合适的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添加文字等。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其
配上画面,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画面搭配的合适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意等方面。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针对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思想(一)1、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二)、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三)、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7.古诗配画》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7.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为古诗创作配画,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开关机、上网、使用软件等。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理解古诗配画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方法和技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配画的方法和技术。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古诗配画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古诗配画素材和工具,如古诗文本、绘画软件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上网、使用软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古诗配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配画能够流传至今?古诗配画的意义在哪里?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配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历史和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古诗配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古诗配画的创作,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配合古诗,进行绘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使用电脑和图片处理软件,可以进一步丰富古诗配画的形式和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形式;2.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3.了解和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4.掌握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5.能够运用图片处理软件将古诗与绘画相结合。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选择合适的古诗,并准备相关的解读材料;(2)准备电脑和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3)寻找相关的古诗绘画作品,作为示范。

2.学生准备:(1)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2)准备电脑,并安装好图片处理软件。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古诗知识(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让学生朗读相关的古诗,介绍古诗的基本特征和形式,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第二步:解读古诗(15分钟)教师在讲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思考古诗的诗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步:欣赏示范作品(15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古诗配画的示范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古诗与绘画相结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对古代绘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四步:进行绘画实践(3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第五步: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4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通过电脑上的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加工。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

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知识回顾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

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1、交流古诗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17.古诗配画》这一节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

但是,他们在为古诗配画方面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为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3.评价法: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

2.古诗配画的相关素材。

3.古诗配画的教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配画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并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为古诗配画设计出独特新颖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配画的重要性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1、知道用输入法输入汉字。

2、学会输入法的启动、关闭。

3、学会常用中文标点符号和输入。

4、学会用全拼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

5、培育同学文字输入的爱好。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学过古诗吗?你能背诵几首给大家听一听吗?2、指名几个同学背诵古诗。

3、背得可真好,老师也为大家预备了一首古诗,想看看吗?〔出示:《咏鹅》诗〕4、看看和我们平常所见的诗有什么不一样?〔有图,字是打出来的……〕5、那同学们想不想也试着用电脑打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展示一下呢?二、“请出”输入法1、老师示范汉字的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同时介绍输入法状态栏中各按钮的作用。

2、同学各自练习输入工具的开启操作。

〔可依据导学卡1进行,建议运用智能ABC〕3、你能发觉几种输入工具的切换方法?4、指名答〔随机小结〕三、输入汉字1、简要讲解并描述汉字输入的.方法。

2、同学各自输入古诗《山行》或自己喜爱的古诗。

〔老师巡回指导,随机解决涌现的问题〕3、老师随机分别进行几种状况字符录入操作示范。

〔1〕“天”字,强调翻页选字操作。

〔2〕“绿”字,强调V键的运用。

四、添加标点1、看看,有的同学一首古诗打好了,还是缺点什么?〔出示:一幅没有标点的作品〕2、老师边讲边操作标点输入方法。

3、同学各自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1、出示一首有误、需要修改的古诗《山行》。

〔老师把有误的文本用电子教室发送至同学机。

〕请同学说一说其中的错误,你会修改吗?2、同学尝试修改。

指名上台修改,其它同学帮忙出主意。

3、同学再次修改,师巡回指导。

4、动作快的同学可进行美化。

五、作品展示1、选择几幅好的作品评议:好在哪里?2、选择几幅有缺陷的作品评议:哪里需要修改?3、将自己的作品保存。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小学《信息技术1》的第17课的教学内容。

课本的内容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精神和育人理念,突出了文字编辑的教学特点,注重使用Word进行文稿处理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中文稿处理和美化的活动实践,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行图文并茂的美化编辑,在编辑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2.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工具的运用也处于初步认识阶段,而对文稿的编辑和美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操作实践和操作训练,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要采取导学法,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认知文稿的处理工具Word。

掌握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和文稿预览的方法。

掌握正确保存文稿信息和编辑操作的技巧,提高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处理的能力。

增强对文稿编辑的兴趣,提高对Word工具基本功能的认知。

增强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操作的信心和主动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健康心理。

三、教学重点认识Word工具编辑和处理文稿的基本功能。

掌握运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编辑的基本方法。

文稿编辑中图片插入功能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文稿编辑中图片与文字内容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设想对于本课的教学,运用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使用Word工具进行文稿的编辑活动,在对古诗的文字处理中,给古诗合理配画,以提高学生使用Word工具保存文稿信息的技巧,从而养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素质。

六、教学要求及建议为提高文字的输入和图片的采集速度以及“古诗配画”的编辑效果,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项教学资料的准备工作。

制作本课的教学辅助课件,课件配画样式屏幕截图如图1~3所示。

帮助学生搜集学过的古诗文,并提示配画的方法(运用卡片形式)。

在D盘建立教学图片库。

七、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导入: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了好多优秀的古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能激励人,给人以美感,如果我们能根据诗所描述的意境,给其配上一幅恰当而美丽的图画,那就更是一种享受。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案

实用文档《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

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

(板书课题)二、交流分析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

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图文相符)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

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姓名:朱丽静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信息数量
图2 信息的定义
师:同学们,当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时,这些资料就像海水一样涌现在你眼前,在这信息的海洋当中有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有的信息珍珠是文字,有的信息珍珠是图片,有的是声音,有的是动画,还有的是影片。

当我们去拣拾珍珠时就是获得信息的过程,当我们把想要把信息珍珠制作成项链时就需要信息技术了,因此我们给信息技术做出这样一个定义“信息技术就是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和传递”,见图3。

图3 信息技术的定义
师:那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老师来提示大家一下,刚刚我们用计算机获取学校的信息,我们也可
图4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师: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说为了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查阅天气预报、为了获得朋友的消息我们可以用手机打电话、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浏览学习网站等等。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所以有人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当然啦,在信息时代想要更好地学习生活就必须掌握信息技术,
图5 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师:老师特别想邀请大家我们的学校去做客,想向大家介绍我们学校更多的信息,可是呢,却不知道从这里去学校的路怎么走,怎么办呀,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找到去北师大承德附校的路线呢?。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的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精美的诗配画引导学生了解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

学习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诗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诗配画的概念和意义。

3.2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诗配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配画的理解和感受。

3.3 创作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

学生合作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画图软件:如Microsoft Pnt、Adobe Photoshop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4.2 诗歌素材:教师准备一些诗歌素材,供学生创作诗配画时选择。

4.3 优秀诗配画作品:教师收集一些优秀的诗配画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创作作品的艺术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画面是否美观。

5.2 学生创作过程的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良好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5.3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创意,是否能够展现出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

古诗配图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3)理解并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4)通过配图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古诗和配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古诗的朗诵技巧;3)古诗的意境和情感;4)配图与古诗的联系。

2.教学难点。

1)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配图与古诗的联系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古诗配图中班教案”这个标题,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幅古诗配图,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感受和联想。

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古诗。

通过课文讲解和朗诵,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理解并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配图欣赏。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古诗配图,并让学生根据配图的意境和情感,联想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理解古诗和配图的联系。

4.配图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首古诗,配上自己的插画,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5.课堂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配图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从中学习和借鉴。

6.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古诗配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够通过配图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古诗配画系列课程设计

古诗配画系列课程设计

古诗配画系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文,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背景和寓意。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运用绘画技巧表达古诗的内涵。

3.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将古诗与绘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符合古诗意境的画作。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展示古诗配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专注的品质。

3. 学生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的审美观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与美术跨学科课程,旨在通过古诗配画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取:结合五年级语文课本,选择《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和赏析。

2. 绘画技巧教学:教授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表达古诗的意境。

3. 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学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激发创作灵感,将古诗与绘画相结合。

4. 教学大纲:a. 第一周:学习《静夜思》,理解诗意,教授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b. 第二周:学习《春晓》,赏析诗句,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古诗配画。

c. 第三周:学习《登鹳雀楼》,分析古诗背景,提升绘画技能,进行作品创作。

d. 第四周:总结与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配画》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

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 古诗配画》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十七古诗配画》。

本节课旨在通过古诗配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的联系,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的联系,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方法。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掌握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示范、创作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古诗配画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挖掘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

难点:挖掘古诗的意境美,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表现出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古诗与图画交融的形象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古诗配画技巧。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配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背诵古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教师讲解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学生认真倾听并记录。

示范与练习:教师现场示范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古诗配画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精美的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能运用电脑画出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图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的理解与背诵。

2. 电脑绘画基本技巧的学习与运用。

3. 学生合作完成诗配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运用电脑绘画工具,完成与古诗内容相匹配的图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古诗的意境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以及如何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完成诗配画作品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绘画技巧。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展示一组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古诗与图画的关系。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图层等,并示范如何绘制一幅诗配画。

3.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脑绘画实践,尝试将古诗《静夜思》的内容表现出来。

4. 课堂小结: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交流,总结诗配画创作的要点。

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绘制诗配画,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创意表现以及合作态度。

2. 作品评价:从画面表现、古诗意境融合、创意构图等方面对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进行评价。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建议,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配画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绘画技巧。

最新冀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17课《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最新冀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17课《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最新冀教版信息技术三下第17课《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

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

《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

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准备: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 自主尝试——集中答疑, 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

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

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 引导探究, 自主尝试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思想(一)1、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二)、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三)、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学生练习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建议、渗透对古典文学和审美艺术的情操的养成。

附:(任务设计:任务1:在word中选择喜欢的古诗插入任务2:设置图片格式,调整古诗与图画的位置任务3:图文搭配、图片处理的拓展练习2、教法选择:任务驱动法、引导与激励法、小组竞赛法、讨论法。

3、教具准备:古诗配画小课堂学习网站(课件)、古诗与图片素材。

(四)、学法: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学法选择:小组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结合实际情景,以欣赏小礼物——“诗集”导入导入:(欣赏小礼物)(2分钟)素材准备:在《古诗配画小课堂》的学习网站中,准备两本古诗诗集,一本只有文字,另一本图文并茂。

欣赏规则: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对比小礼物,选出自己喜欢的,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的环节。

这样以评价小礼物的形式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了本课的知识点,并对审美情操的培养做了铺垫。

由此导入本课主题:同学们一起来亲自动手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一本古诗诗集。

这时教师再配以亲切并赋有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这样一本美丽的古诗集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本课中心任务,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话语,使学生兴趣高涨地开始了本课内容的学习,并获得技能,培养情感。

)2、逐层揭示任务,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1)、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插入到word软件的古诗中(5分钟)首先,以小组合作,共同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揭示第一关闯关任务,用方法小提示和增设小奖品的方法,增强同学们闯关的信心,激发同学们闯关的兴趣,为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帮助和引导。

最先闯关的小组发给精美的小奖品作为奖励。

让同学们自己发现方法,并进行创新,将自己的方法以小老师的身份教给大家。

并且让学生体会,图片的选择要遵循美观、大方、适宜的原则。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一关任务。

(设计意图: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排版已经不是陌生的知识,但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空白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互相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增加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准确地找到操作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如何插入图片。

)(2)、图片位置的确定和图片大小的调整(2分钟)图片插入好后,教师通过对学生们作品的展示,请同学们观察一篇文章中不同图片的大小与位置的区别,探索调整的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们发现光标对插入图片位置的作用。

让同学们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调整大小的知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图片大小与位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光标与图片位置的关系,积极尝试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且还让学生明白技能的学习就是要运用到诗集的整体制作中,提升审美的设计意识。

)(3)、设置图片的格式(15分钟)在学习了插入图片、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主尝试如何设置图片格式,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组合。

用提示和小奖品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发现正确的方法,激发同学们创作的兴趣。

并通过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的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二关的闯关任务。

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并找到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与相互交流的团队合作意识。

)(4)拓展练习(5)在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格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图片工具栏中处理图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体会它们能带来的特殊效果,即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丰富学生们对古诗的情感,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体会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3、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5)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练习,作品的展示与评价(5分钟)完成闯关任务后,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说:“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搭配图文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谁能做的诗集最精美吧!同学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对它们进行编辑,制作出精美的诗集,同时尝试着各种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教师将同学们的进行展示作品和交流,做出自评和互评,让同学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根据同学们课堂的表现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建议,让学生们向着更高的创作方向努力。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将本课的知识得到练习和升华,将自己的作品加入精美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并让课堂成为同学们能力提升的舞台,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建议中成长,在成就中感悟。

4、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对本课做出评价,并让学生填写“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年月日星期天气今天这节课我为古诗《》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其中我运用了方我觉得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很棒还可以还需要努力(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这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自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将实际的想法和所学到的应用技术得以全面的表达。

渗透到对中华文学宝库——古诗的喜爱,及对审美观念的又一提升。

与本课开头相呼应。

)二、媒体设计思路(一)、教学媒体的设计运用:INTERNET 资源、网络教室、教师集成的古诗学习专题网站。

(二)、设计思路:古诗学习的专题网站首页用较活泼的颜色,并配以带古典韵味的古诗图片,给学生们既有在学中寻找乐趣、又有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感觉。

一共设计了4个板块,分别为诗集欣赏、闯关宝典、小博士、素材库。

其中诗集欣赏页面设计了两本诗集,作为导入素材,精心选取了风格各异的古诗和图片,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图文并茂的文章界面,给学生们以直观、形象的对比和范例,同时配以优雅的古典音乐,在同学们欣赏古诗集的同时,给学生们更多美的感触,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古诗的内在意境,为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闯关宝典中设计了两关的任务,并在每一个任务下为同学们提供了“方法小提示”,结合了课本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仔细阅读方法提示的同时,认真的分析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们能够融入信息技术课的操作环境,并结合了中小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特点,让学生们边阅读、边学习、边发现。

小博士中设计了每关闯关问题的答案,具体的操作步骤,特别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提供直观的操作步骤,揭示正确的答案,让教师脱离直接教授的角色,锻炼学生们自学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的学习能力。

素材库中为学生们准备了多首适合小学生的经典古诗,多张体现古诗意境的图片,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后,得到更多的练习和锻炼,为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供平台。

三、教学过程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