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房屋B. 云层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检测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检测卷(有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检测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2.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一些观点,正确的是( )A. 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B.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完全相同C. 人类目前已认清宇宙的起源D. 小到粒子,大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它们都在运动4.用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 把一枚大头针放在一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B. 先称出2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C. 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仔细称量D. 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次称量,再求平均值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内页中一张纸的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A. 甲、乙、丙B. 甲、乙C. 甲、丙D. 乙、丙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40m/sB. 45m/sC. 50m/sD. 35m/s7.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 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0cmB. 一颗鸡蛋质量约为10gC. 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D.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0℃8.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 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 身高约为160dmD. 100m短跑成绩约为6s9.下列对初三学生小刚活动中的物理量估测最贴近实际的是A. 小刚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约为60km/hB. 小刚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50mmC. 小刚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1500JD. 小刚跑步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5×103Pa10.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机械运动?A. 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B. 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C.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D. 物体绕自身轴心旋转答案:C2) 下面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匀速直线运动?A.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B.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C.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 速度的变化率B. 速度的方向C. 速度的大小D. 速度的单位答案:A2. 填空题1) 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

答案:m/s²2) 一个物体每秒钟移动2m的距离,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答案:2 m/s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²,它在2秒后的速度是________。

答案:6 m/s4)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

答案:速度、加速度3. 计算题1) 一个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求车在4秒时的位移。

答案:16 m解析:首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其中,v₀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s是位移。

由题可知初速度为0 m/s,加速度为2 m/s²,时间为4秒。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s = 0 * 4 + (1/2) * 2 * (4²)s = 0 + 4 * 2 * 4s = 0 + 8 * 4s = 0 + 32s = 32 m所以,车在4秒时的位移为32米。

2)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 m/s,经过10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200 m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s是位移。

机械运动测试题 (附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 (附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令狐采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5cmB.2.4cmC.2.357cmD.2.36cm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A.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7.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中途睡起了大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D.乌龟比兔子运动的路程长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9.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轨道旁的行道树B.沿途的路灯杆C.有轨电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4:9,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5:3B.8:9C.2:3D.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1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侧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 ______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用B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用 ______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12.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70 ______ .1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s.14.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分度值是 ______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______ s.15.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市300m龙舟赛,前150m的平均速度为3m/s,后150m的平均速度为5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赛道终点前方留有一段长长的水道,这是因为______ .1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______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7.表为福州到福鼎站和谐号D6336次列车时刻表,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路程1福州始发站06:200km2霞浦07:2307:24155km3太姥山07:3907:40189km4福鼎07:50终点站208km(1)请根据时刻表的内容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3.8km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 (10分)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8分)(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_ .(填“大”或“小”)(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 .(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19.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6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D2.D3.B4.D5.C6.C7.C8.A9.C 10.C11.0.1cm;3.25;3.3;A12.μm13.35014.0.1;337.515.3.75;龙舟具有惯性16.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17.解:(1)由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运行时间:t=7:506:20=1h30min=1.5h,列车行驶的路程s=208km,列车的平均速度:v==≈138.67km/h≈38.5m/s;(2)列车过隧道的路程s′=3800m+200m=4000m,∵v=,∴列车过隧道的时间t′==≈104s.答:(1)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38.67km/h.(2)列车过隧道的时间是104s.18.小;大;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19.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v=∴光在2.6s内传播的距离:s=vt=3×108m/s×2.6s=7.8×108m,令狐采学创作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7.8×108m=3.9×108m.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9×108m.令狐采学创作。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A. 地球自转B. 植物生长C. 汽车行驶D. 学生跑步答案:B2. 以下关于参照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物体C.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的物体D. 参照物必须是被研究的物体答案:B3.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单位是:A. 米每秒(m/s)B. 千米每小时(km/h)C. 米每分钟(m/min)D. 千米每分钟(km/min)答案:A4.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以下哪项描述正确?A.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B.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C. 物体的路径是曲线D. 物体的速度和路径都不断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5.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通常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以便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参照物6.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答案:米每秒7.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其速度保持不变,则该运动称为________。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三、简答题8. 请简述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答案:测量物体的速度需要知道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然后用该距离除以时间来计算速度。

9. 参照物的选择对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答案: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时,行驶中的汽车是运动的;而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地面则是运动的。

四、计算题10. 一辆汽车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求它在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

答案:首先将速度换算成米每秒,即60千米/小时 = 60 * 1000米 / 3600秒 = 16.67米/秒。

然后计算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16.67米/秒* 600秒 = 10000米。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人走路C. 植物生长D. 温度升高答案:D2.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速度B. 质量C. 密度D. 力答案:A3.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速度大小不变B. 速度方向不变C. 物体运动路径是直线D. 物体运动路径是曲线答案:D4.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位移B. 质量C. 密度D. 温度答案:A5.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加速度B. 速度C. 位移D. 力答案:A6.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力答案:B7.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B. 加速度C. 位移D. 力答案:B8.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力答案:B9.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A. 速度B. 加速度D. 力答案:B10. 以下哪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力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________。

答案:变化12.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__。

答案:速度13.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________。

答案:不变14.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________。

答案:位移15.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__。

答案:加速度16.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答案:加速度17.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是________。

答案:加速度18.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机械运动及答案

机械运动及答案

机械运动及答案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1.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阿欠2.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 1.5m/sB. 2m/sC. 1m/s D .2.5m/s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 5m/sB. 10m/sC. 15m/sD. 20m/s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A.甲先到达B点B.乙先到达B点C.两人同时到达B点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6.(2012 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二、填空7.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s。

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m/s。

9.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m/s。

初三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以下哪个物理量来描述?A. 速度B. 质量C. 密度D. 体积答案:A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A. 速度不变B. 路程不变C. 运动方向不变D. 以上都是答案:A3. 下列哪种运动不是机械运动?A.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B. 飞机在空中飞行C. 植物的生长D. 光的传播答案:D4.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A. 米/秒B. 千米/小时C. 米/分钟D. 千米/分钟答案:A5.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5米/秒,那么在10秒内它通过的路程是:A. 50米B. 100米C. 500米D. 1000米答案:B6.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速度不变,则其运动状态是: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变速运动D. 无法确定答案:B7. 下列关于参照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B. 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物体C.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的物体D. 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准答案:C8. 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质量答案:A9. 物体运动的快慢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运动方向C. 物体的运动路程D. 物体的运动时间答案:A10.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²,那么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A. 4米/秒B. 6米/秒C. 8米/秒D. 10米/秒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________。

答案:变化2.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单位是________。

答案:米/秒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的。

答案:不变4.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运动状态是________的。

答案:不变5.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________。

答案:比值6. 参照物是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________。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的飞行B 地球的公转C 一杯开水变凉D 人和动物的行走答案:C解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一杯开水变凉是温度的变化,不是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

飞机的飞行、地球的公转、人和动物的行走都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A 错误。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B正确。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C 错误。

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D 错误。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 2s 的速度一定是()A 80m/sB 10m/sC 5m/sD 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根据速度公式 v = s/t,v = 20m / 4s = 5m/s,所以它在前 2s 的速度也是5m/s。

4、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答案:D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D 正确。

A 选项中,没有给出运动时间,无法比较路程长短;B 选项中,没有给出路程,无法比较时间长短;C 选项中,运动相同的路程,速度大的甲用的时间比乙短。

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 直线运动描述: 一个小球从A点以10m/s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8秒后停在B点,求小球运动的距离。

答案:已知:速度 v = 10 m/s,时间 t = 8 s要求:小球的运动距离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v = s/t,可以得到距离公式 s = v * t代入已知值,s = 10 m/s * 8 s = 80 m小球的运动距离为80米。

2. 题目: 匀速圆周运动描述: 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以每秒2π弧度的角速度匀速旋转,求圆周上某点A的线速度。

答案:已知:半径 r = 5 m,角速度ω = 2π rad/s要求:点A的线速度解析:线速度公式v = r * ω代入已知值,v = 5 m * 2π rad/s = 10π m/s点A的线速度为10π米/秒。

3. 题目: 抛体运动描述: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20 m/s与水平地面成45度角被抛出,求物体的最大高度和飞行的时间。

答案:已知:初速度 v₀ = 20 m/s,抛射角θ = 45°,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要求:物体的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解析:首先求取物体的飞行时间,时间公式 t = 2v₀sinθ / g代入已知值,t = 2 * 20 m/s * sin(45°) / 9.8 m/s² = 4.08 s然后求取物体的最大高度,最大高度公式 h = v₀²sin²θ / (2g)代入已知值,h = (20 m/s)² * sin²(45°) / (2 * 9.8 m/s²) = 10.2 m物体的最大高度为10.2米,飞行时间为4.08秒。

4. 题目: 受力分析描述: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分别是向右的10N水平力、向上的15N垂直力和向下的20N重力,求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方向。

答案:已知:物体质量 m = 2 kg,水平力 F₁ = 10 N,垂直力 F₂ = 15 N,重力 F₃ = 20 N要求: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方向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 a = F/m将所有力相加,合力 Fₙ = F₁ + F₂ - F₃ = 10 N + 15 N - 20 N = 5N代入已知值,a = 5 N / 2 kg = 2.5 m/s²物体的加速度为2.5米/秒²,受力的方向为合力的方向,即向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2.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树木B.房屋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3.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4.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5.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7.乘客乘竖直电梯下楼,下降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电梯做曲线运动B.0~20s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大C.0~5s电梯的平均速度大于5~10s的平均速度D.0~5s电梯的平均速度等于15~20s的平均速度8.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A.步长约为2m B.每分钟步行15kmC.平均速度为4km/h D.步行3km用时15min9.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①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①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0.5s, A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 C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D【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7.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8.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故选C.【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10.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 据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C【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机械运动的特点?- A. 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 B. 受力之和为零- C.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答案:C。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是机械运动的特点。

2. 下列哪个物理量不是描述机械运动的?- A. 位移- B. 力- C. 时间- D. 加速度答案:B。

力不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

3. 一辆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秒,它的位移是多少?- A. 9 m- B. 12 m- C. 18 m- D. 36 m答案:B。

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6 m/s × 3 s = 18 m。

第二节:填空题1. 一个物体以12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______。

答案:60 m。

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12 m/s × 5 s = 60 m。

2. 一个雪球从30米高的山坡上滚下来,下坡的加速度为2 m/s^2,它滚到山坡底部所需的时间是______秒。

答案:3.87秒。

使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s = ut + 1/2at^2,其中s = 30 m,a = 2 m/s^2,求解得t ≈ 3.87 秒。

3. 加速度为3 m/s^2的绳子,将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以5 m/s^2的加速度向右拉,所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_N。

答案:11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m = 2 kg,a = 5m/s^2,求解得F = 2 kg × 5 m/s^2 = 10 N,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取反得到拉力大小为10 N,即11 N。

第三节: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以5 m/s^2的加速度受到一个力,求该力的大小。

答案:2.5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m = 0.5 kg,a = 5m/s^2,求解得F = 0.5 kg × 5 m/s^2 = 2.5 N。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A.猎豹B.旗鱼C.雨燕D.无法比较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
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B.
C. D.
3.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40m/s;在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在空中飞行得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3km/min.请问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C.手机通话时的电流约5A 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6 cm=12.56 cm×10﹣2=0.125 mB.12.56 cm=12.56 cm×10﹣2m=0.1_____.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是物体位置的()。

A. 静止B. 变化C. 不确定D. 重复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机械运动的类型?()A. 平动B. 转动C. 振动D. 热运动答案:D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

A. 速度不变B. 加速度不变C. 速度和加速度都不变D. 速度和加速度都变答案:C4.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

A. 一直改变B. 保持不变C. 无法确定D. 时变时不变答案:B5. 以下哪个力不是惯性力?()A. 重力B. 摩擦力C. 离心力D. 向心力答案:B6. 机械运动的测量单位是()。

A. 米每秒B. 米每分钟C. 千米每小时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A. 质量B. 速度C. 加速度D. 形状答案:D8. 以下哪种运动不是周期性运动?()A. 简谐运动B. 圆周运动C. 单摆运动D. 直线运动答案:D9.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

A. 保持不变B. 一定会改变C. 可能改变D. 无法确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质量B. 速度C. 体积D. 密度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平动、转动、振动2.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_定律。

答案:惯性定律3.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其________和________都保持不变。

答案:速度、加速度4.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是________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5.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其________或________来实现。

答案:速度、方向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机械运动测试题〔总分:6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乙都由静止开场运动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2.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路边的树林C. 小孩的座位D. 车厢里的流动效劳车3.如下图,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 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4.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A. 3μmB. 3mmC. 3cmD. 3dm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以下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A. B.C. D.6.如下图,小明程度向右推放在程度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箱子虽然没有被推动,但小明对箱子做了功B. 箱子没有被推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C. 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7.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下图.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甲车一定静止B. 乙车一定静止C. 甲车一定向右运动D. 乙车一定向左运动8.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三者都对B. 甲对C. 乙对D. 丙对9.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觉察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的分类主要包括哪两种?A.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B. 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C. 振动运动和往复运动D. 以上都不是2. 以下哪种运动属于平移运动?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钟表的时针转动C.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D. 飞机在空中盘旋3. 直线运动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什么?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B. 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C.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D.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4. 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其速度方向如何变化?A. 保持不变B. 始终指向轨迹的切线方向C. 始终垂直于轨迹D. 始终指向轨迹的法线方向5. 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物体的加速度?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体积C. 物体的密度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什么成正比?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C. 物体的速度D. 物体的体积7. 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作用下,其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A. 保持不变B. 逐渐增大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8. 以下哪个公式描述了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 \( v = u + at \)B. \( s = ut + \frac{1}{2}at^2 \)C. \( v^2 = u^2 + 2as \)D. \( a = \frac{v - u}{t} \)9.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A. 0B. 9.8 m/s²(地球表面)C. 10 m/s²D. 100 m/s²10. 物体在抛体运动中,其水平方向的运动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D. 非匀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大小________。

1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0.5s, A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 C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②③【答案】D【解析】【解答】“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找出普遍规律;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性规律;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求得电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综上,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②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实验有: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长度;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的实验比较多:研究杠杆平衡、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阻等等.2.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D. “天宫一号”【答案】D【解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故选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6.某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如果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能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A. 2m/sB. 3m/sC. 4m/sD. 5m/s【答案】B【解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1=v2=1m/s.(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和空气阻力f1=kv1,方向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得:3mg=F浮+kv1①;(2)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同样匀速上升时,受重力2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f2=kv2,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衡条件得:2mg+kv2=F 浮②;(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升,设最终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3=kv,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线上;由平衡条件得:mg+kv=F浮③.由①②③解得:v=3m/s.故选B.【分析】(1)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3)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7.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旁的树木B. 小明骑的自行车C. 迎面走来的行人D. 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答案】B【解析】【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故选:B.【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8.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关于该项考试的器材规格及其设置,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D. 相邻的两排标志杆相距1m【答案】C【解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可能达到40cm.故B不符合实际;C、由图知,测试场地中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故C符合实际;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C.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D.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分别作用在人和地球上,这是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B、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C、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D、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与路灯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m B.2.4cmcmcm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
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
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
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
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
1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
1-t
3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
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
2-t
4
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
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7.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中途睡
起了大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
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
D.乌龟比兔子运动的路程长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
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9.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
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9,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5:3
B.8:9
C.2:3
D.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侧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 ______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用B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用 ______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
确.
12.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70 ______ .
1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 s.
14.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分度值是 ______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______ s.
15.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市300m龙舟赛,前150m的平均速度为3m/s,后150m的平均速度为5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m/s,赛道终点前方留有一段长长的水道,这是因为 ______ .
1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______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
______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路程
1 福州始发站06:20 0km
2 霞浦07:2
3 07:2
4 155km
3 太姥山07:39 07:40 189km
4 福鼎07:50 终点站208km
(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3.8km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 (10分)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
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8分)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_ .(填“大”或“小”)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
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偏 ______ .(填“大”或
AC
“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19.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
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6分)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D
3.B
4.D
5.C
6.C
7.C
8.A
9.C10.C
11.0.1cm;3.25;3.3;A
12.μm
13.350
14.0.1;337.5
15.3.75;龙舟具有惯性
16.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17.解:(1)由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运行时间:
t=7:50-6:20=1h30min=1.5h,
列车行驶的路程s=208km,
列车的平均速度:
v=s
t =208km
1.5ℎ
≈138.67km/h≈38.5m/s;
(2)列车过隧道的路程s′=3800m+200m=4000m,
∵v=s
t

∴列车过隧道的时间
t′=s′
v =4000m
38.5m/s
≈104s.
答:(1)列车的平均速度是138.67km/h.
(2)列车过隧道的时间是104s.
18.小;大;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9.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v=s
t
∴光在2.6s内传播的距离:s=vt=3×108m/s×2.6s=7.8×108m,
×7.8×108m=3.9×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1
2
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9×10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