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学案一、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

2.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

3.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学习自控力还较差,所以学习内容应尽量设计的有趣、生动。

四、教学平台微信群、钉钉直播、作业小程序五、学习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

拿出自已采集的土壤。

介绍一下带来的土壤?要说清楚是在哪里采集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一:不同类型的土壤1.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2.土壤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3.思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4.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设计实验方案。

5.总结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

6.阅读资料卡,了解土壤的其他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二:通过观看阅读课本写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探究活动三:保护土壤1.人们是如何保护土壤的?2.问题:植被能保护土壤吗?3.设计水土流失原因的实验方案。

拓展活动:如何自制“肥料”?把收集到的落叶与土壤、水混合在一个桶里,然后加入几蚯蚓,放置一段时间,制作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六、知识盘点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子)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壤土)。

2、实验表明,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不一样,一般来说颗粒细的黏质土渗水性(弱),而颗粒大的沙质土渗水性能(强),壤土(居中)。

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颜色也呈现多样性。

如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华北的(褐土),(东北黑土)其中是最肥沃的土壤。

4、壤土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沙质土适合(花生)。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和空气等。

2.能够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能够举一些例子说明其作用。

3.能够掌握检验土壤成分的方法,并且能够描述发生在土壤中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掌握检验土壤成分的方法,并且理解发生在土壤中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插花中的泥土,引导学生对土壤的基本认识。

2. 了解土壤的成分(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土壤由有机物、无机物、水和空气四种成分组成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土壤成分与生命息息相关。

3. 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15分钟)1.放一些植物种子在没有土壤的沙土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不同种植过程中的种植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类的植物需要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土壤,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对不同植物的生长影响。

4. 检验土壤成分(20分钟)1.学习以红石蕊试剂检验土壤有无有机物的方法,让学生制作试剂,通过实验让学生检验自带的土壤中有无有机物。

2.通过展示不同土壤中的调查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取土壤样本并且分析自己收集的数据。

5. 探究土壤化学反应(25分钟)1.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进行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原理。

2.按照教材P16,进行钙华土壤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强化了对土壤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具体表现为: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视觉化学习,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2.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以更深刻的方式理解土壤成分及其重要性。

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土壤的成分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及重要性2. 土壤的组成成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3. 土壤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壤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土壤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土壤的组成成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三、课堂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土壤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学生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发放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等特征。

2. 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土壤的组成成分。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壤组成成分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一步讲解土壤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土壤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

六、教案名称:土壤的利用与保护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利用价值,知道土壤在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1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1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通过看、闻、捏、捻等多种手段对土壤进行研究。

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做沙和黏土的分离实验,通过加热土壤证明腐殖质的存在,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土壤产生亲近感。

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初步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并做沙和黏土的分离实验,知道土壤是是由沙、黏土、水、空气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验中发现实验现象,并能够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土壤教师准备:土壤、牙签、放大镜、烧杯、水、木棒、酒精灯、火柴、培养皿、石棉网、三脚架、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图片,引出研究主题:土壤。

(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意识到世间万物生长、生存都离不开土壤)2、对于土壤,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1、运用感官初步观察土壤的成分(1)谈话:把土壤倒在纸上,认真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取一块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2)提出观察要求: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观察结束后,把土壤倒回杯中。

(3)学生观察土壤,记录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汇报交流:土壤里有枯枝烂叶、根、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等。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梳理观察到的结果。

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2、土壤分离实验(1)提出问题:土壤颗粒大小一样吗?怎样把他们分离出来,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2)出示实验要求:把干燥的土块倒入装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底,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青岛版7、土壤里有什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独立利用器材做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探究和发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学会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质,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具、学具】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三脚架、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盒里的实验用品,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实验方案。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

教师适时听取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合理设计方案。

4.探究实验。

在实验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学生分成3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发放实验记录单,巡视帮助。

5、小组整理自己的探究与收获,填写实验报告并准备汇报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把土块轻轻放入水中,小组观察并讨论土块刚刚放入水中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表明土壤里含有什么,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生汇报结论。

师总结:土块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板书:空气)预设2:将放入水中的土块充分搅拌,搅拌后放到铁架台上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土壤的变化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汇报交流,师记录并帮助梳理(小石子)砂;(很细的土、比较黏)黏土;(细的根毛、碎木屑、开始腐烂的树皮、瓜子皮……)腐殖质预设3:把部分土壤放在培养皿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灼烧,观察到什么?能闻到什么气味?说明土壤里有什么?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汇报交流。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成分,理解土壤的重要性;2.学会口头朗读重点句子;3.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土壤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1.土壤的成分;2.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知道土壤中的物质成分;2.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理解“粘土、泥土、沙土、石头、腐植质”等词语所表达的物质成分;2.区分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上课准备:老师准备野外实习地点,并准备三种不同土壤,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2.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土地上生活,但是你们知道吗?土地其实还有很多奥秘,那么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学习如何了解土地。

3.讲解新知识: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口头描述。

4.实践操作:老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践地点进行观察不同种类土壤,让学生尝试用手握一握、挖一挖、闻一闻等方式来区分不同种类土壤。

5.总结与回顾:回到教室,老师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土壤,如何保护土地,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6.课堂作业:让学生口头朗读教材中的关键句子,并进行复述。

六、教学评估1.通过带领学生参加野外实践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野外实践地点和土壤(粘土、泥土、沙土);2.教材《科学》第1课《土壤的成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野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土壤,加深了学生对土壤的印象和理解,并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性。

同时,在课后学生的口头朗读和复述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复述不清,需要在口头表达的训练上下功夫,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1 青岛版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1 青岛版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1 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过程:到花园里面挖土,在实际的环境里观察土壤;会鉴别三种不同的土壤过程中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用自己可能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土壤里的各种颗粒;2、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知道土壤和动植物的密切关系;3、重点:让孩子们亲近土壤;认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在黑板上写“土壤”。

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

(二)、提出问题,预测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教师谈话:要研究土壤,首先应该亲自去观察。

要观察就要到外面去挖土,根据同学们的经验,大家来猜猜看:大家能在土壤里发现些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讨论:我们可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

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三)、学生课前到实地去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

学生观察土壤并发现它包含什么,放大镜可以让他们观察土中更多的东西通过观察它们可以了解到:1土壤颗粒的不同大小2土壤中间有各种东西——有些有光泽、有些比较昏暗、有的有明显的颜色3土壤有湿度,取决于收集样土之前的天气4 土壤里有活的昆虫和其他小的有机物5土壤有腐烂的动植物的尸体学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

和同伴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交流内容,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讶和感慨,也能从别人的感想中了解到同伴的思想,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

(四)、实施探究,观察土壤的样品观察土壤,做好观察土壤的记录,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讨论土壤里有什么,再把土壤里的东西分分类。

每组学生都观察三种土,将它的一半倒在白纸上。

鼓励学生用搅拌器将土壤摊开,然后用手持放大镜观察,然后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土壤的成分》精品教案

《土壤的成分》精品教案

《土壤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分离土壤中的不同成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土壤的成分,掌握分离土壤成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图片,引出土壤成分的话题。

2.提问学生认为土壤里有什么。

2.认识土壤的成分
1.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2.让学生观察土壤标本,猜测其中可能包含的成分。

3.分离土壤成分实验
1.实验一: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分离出土壤中的水分
和空气。

2.实验二:用筛子筛土壤,观察不同大小颗粒的分布,了解矿物质的
组成。

3.实验三:燃烧土壤中的有机质,观察现象,了解有机质的作用。

4.总结
1.总结土壤的成分和分离方法。

2.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或菜地的土壤,描述其特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9《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9《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

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呈现了两幅实验探究土壤成分的特写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教科书中的实验只是起到提示作用,实际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学生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去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2.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3.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课备课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课备课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谈出本节课的收获,然后由组长汇报,再由教师补充完善。
五、课下延伸
让学生课下预习课本P7—P8页的内容
板书
设计
2.土壤的种类(1)
教学
反思
第一单元
土壤与岩石
第2课
土壤的种类
第2课时
全册总课时
4
课 题
土壤的种类(2))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3.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成了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吗?
(2)猜想假设。
学生进行猜想,试着说出理由。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举手表决,统计各种不同猜测结果的人数。
(3)制定探究方案。
引导小组同学设计探究的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其他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
全册总课时
3
课 题
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种类(1)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养成仔细实验,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知道土壤的种类,能做简单的观察试验,会填写实验记录。
难点:能做简单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出示表格,教师做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填写表格。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土壤
实验方法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纯净水,再放入土壤,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一会儿

土壤的成分三年级科学教案

土壤的成分三年级科学教案

土壤的成分三年级科学教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土壤就像是地球妈妈的宝藏盒子呀!这里面的成分可多啦,就像我们吃的糖果有各种口味一样。

土壤里有小颗粒,就像我们玩的沙子一样。

这些小颗粒有大有小,它们凑在一起就组成了土壤的身体呢。

还有啊,土壤里有水分,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一样,没有水可不行哦。

嘿,你们知道吗,土壤里还有空气呢!就跟我们呼吸的空气差不多。

想象一下,土壤里也有很多小泡泡,那就是空气呀。

然后呢,土壤里还有好多好多的营养物质哦。

就像是我们吃的各种有营养的食物,能让植物宝宝们快快长大。

这些营养物质就像是植物的美食大餐呢。

那这些成分都是从哪里来的呀?哈哈,有的是从石头变来的呀,经过风吹雨打,石头就慢慢变成了小颗粒。

还有的是大自然送给土壤的礼物呢。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如果土壤里没有小颗粒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就不成土壤啦?如果没有水分,那植物会渴死的呀!要是没有空气,那可就糟糕啦,就像我们不能呼吸一样难受呢。

没有营养物质的话,植物就长不高、长不大呀。

所以呀,我们要爱护土壤哦,就像爱护我们的玩具一样。

不要随便乱扔垃圾在土壤上,不然土壤会伤心的。

土壤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里面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它默默地为我们做着贡献,让植物生长,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绿绿的小草和高高的大树。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感谢土壤呀?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保护好土壤吧,让它一直充满活力,一直为我们创造美好的大自然!这就是关于土壤成分的有趣知识啦,你们记住了吗?。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2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简单区分不同的土壤类型•能够简单描述土壤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尊重他人的品格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土壤类型的基本特点•能够简单描述土壤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包括图片)•实验用品:砂土、黏土、壤土、横岗土等•工具:显微镜、量筒、滤纸、试管等•学生手册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用图片或幻灯片呈现不同的土壤类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环节认识土壤1.教师现场向学生展示砂土、黏土、壤土、横岗土等土壤,并让学生观察、摸索和比较,准确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结构和粘性。

2.让学生自备一些泥土或其他碎石等材料,观察并尝试区分不同的土壤。

土壤通透性实验1.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土壤的通透性,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遵循不同的通透性规律进行简单的实验。

2.推广泵水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善用水的方式。

土壤筛选实验1.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个筛网来演示不同粒径的颗粒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是如何沉淀的。

2.动手让学生尝试筛选材料。

土壤含水量实验1.展示土壤含水量实验概念,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2.让学生探究土壤的含水量与生活的关系。

3. 总结环节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第五部分: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2.观察家中的花盆或树盆中的土壤,简单描述其特征。

3.如果有机会去野外,观察野外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

第六部分:板书设计学科内容科学土壤的种类及特点,土壤与生活的关系第七部分:思考本节课教学设计恰当,注重教学目的的引导,可否在讲授中加入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成分,掌握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主要成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2. 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和作用。

3. 土壤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成分。

2. 进修:介绍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并分析其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土壤对植物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土壤的成分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四、作业设计:1. 完成一份关于土壤成分的调研报告,包括土壤的主要成分、含量和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成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并分析其影响。

3. 制作一个海报或PPT,展示土壤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4. 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的文章。

五、评判方式:1. 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内容。

2. 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展示效果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农田或植物园,了解土壤对植物发展的实际影响。

2. 进行更深入的钻研,探讨土壤的改良方法及其效果。

3. 参与环保活动,关注土壤污染问题,呼吁珍爱土壤资源。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土壤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在知识水平上,已在一年级下册通过玩泥巴、筛泥土等活动,对泥土、沙子与黏土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观察并描述了土壤上生活着的植物和动物,知道了土壤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但是这些都是外显的土壤特征,学生还未全面认真的观察、了解过土壤。

在能力水平上,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普遍知道了一些观察方法,但还停留在简单的感官观察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在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仍然有限,思维活跃,但想象的成分居多,应该引导学生基于真实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发散思维。

【教材分析】《土壤的成分》这一课位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

教材主要通过采集新鲜土壤、借助工具直观观察土壤、以及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土壤这三个部分来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土壤中既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如枯枝、小动物、沙砾,也有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如水、空气,最终明白土壤是沙砾、黏土、枯枝、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理念】1.教学内容《土壤的成分》这一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土壤的认识。

本课在教材中有三个探究活动,一是是用纸巾包裹新鲜泥土,二是将土块放入水中,三是土壤的沉降实验,三个活动逐层递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经历“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到土壤的组成成分。

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思维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2.教学方法由于这一课涉及三个实验,因此实验探究法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时,需要借助实验材料来亲自完成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并表述实验结果,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以小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主要是使学生亲近土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体验观察、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并学会记录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重点难点
研究土壤的成分,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土壤标本、放大镜、粗细不同的筛子、水、透明塑料瓶、小木棒、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记,老师还让同学们查阅了有关土壤的资料,关于土壤中有什么,谁还想通过资料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2、学生交流资料。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1、师:通过观察,我们只找到了刚才猜测的一部分土壤中的物质,还有一部分没找到,只有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之前,让我们先来制订一份研究计划。第一:确定准备研究的问题(出示表格),你认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成分,将你的猜想填写在“我猜想的土壤成分”一栏,每组选择2——3种;第二步:设计方法去研究,也就是说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研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好,各组开始讨论制订你们的研究计划。
3、师:你们现在最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也就是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土壤
1、师: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一般要先进行假设和推测,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先来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板书学生说出的土壤成分)
2、师:刚才,都是同学们的猜想和推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实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观察与实验)
3、师:探究科学的方法很多,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土壤。请同学们将土壤放在白纸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观察器官,认真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小木棒等工具,并做好记录。

三年级科学教案-土壤的成分

三年级科学教案-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教学分析】本课着重解决“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这一问题。

由上节课土壤中的动植物引入,思考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存的原因,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土壤可能有水分、空气等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条件。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针对之前的猜想假设展开的一系列制订计划与搜集证据的观察探究活动。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把土壤放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出现”,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通过捻一捻、筛一筛、加水搅拌后静置等方法观察土壤还含有哪些成分,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概括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同时教材还通过资料阅读这一搜集证据的途径,对土壤中的腐殖质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土壤中有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会直接联想到在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而对其基本的物质组成则很少去思考和观察。

但又由于此阶段学生的逐渐向推理性认知迈进的认知特点,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猜出土壤中可能含有水分和空气。

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对材料的准备、对步骤的设计等问题产生兴趣,而忽略对观察内容的思考,缺乏将自己的猜想假设与观察内容建立关联的思维意识。

【教学目标】1.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

2.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3.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然后制订计划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证据的探究活动,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白纸、新鲜的土壤、放大镜、牙签、杯子、筷子、带盖的空饮料瓶、水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生物,还有许多的非生物。

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生物有小草、蒲公英,还有蚂蚁、蚯蚓,非生物有石头、废纸等等。

师:同学们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掌握的非常好。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壤成分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师生交流课前挖土壤的感受、发现。 4. 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挖土的感受和发现。
那对于土壤,你想研究、 了解它的哪些方
面呢? 5. 师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里有什么等。
6. 谈话: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 要知道,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
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
课时,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 了解土壤的主要成
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 为课堂探究
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 难 点】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土壤的成分。
二、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PPT 3 出示 ]谈话: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课前大家也搜集了一 些资料,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PPT 4-5 出示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回答,全班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PPT 6 出示 ]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 供了生存栖息之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
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
底层的颗
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
(3)给土壤加热,我们发现冒烟,有气味,加热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我们觉得土
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物质。
11. [PPT14 出示 ] 学习探究技能——反思,总结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
腐烂后变成的。
四 、拓展活动
[PPT15 出示 ]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谈话: 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必须的养料;
生物使土壤更丰富; 生
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 更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土壤和?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

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
5. [PPT 9 出示 ] 我们还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看看土壤里还有哪些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成
分。
6. [PPT 10 出示 ]师生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7.[PPT11 出示 ]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记录单,实验时要做好记录。实验前你想提 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 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 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
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土壤成分、 土壤的种类、 土壤与
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
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 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 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 并运用观察与描述、 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分
做好活动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 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
两个环节: 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 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
供了什么。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
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
切关系,土壤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课 下查阅资料继续了解。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
沙 黏土 空气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水 腐殖质等成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
要想知道土壤的
成分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 [PPT 8 出示 ] 研究土壤。
( 1)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捻一捻的方法观察土壤。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 2)我们可以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 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
8. [PPT12 出示 ]温馨提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要边说边演示。
9. 学生观察土壤,记录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10. [PPT13 出示 ] 汇报交流。
( 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土壤里面有枯树叶、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
的颗粒等。 ( 2)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再用小棒搅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土壤
教师准备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采集土壤的感受及发现
1. [PPT 2 出示 ] 出示三张土壤图片
2. 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土壤 , 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土你是从哪里取来的?
挖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谁来说说?
三、观察土壤,找发现
1. [PPT 7 出示 ] 出示研究的问题:土壤的成分。
2. 谈话:猜一猜,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谈话 :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
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不
教科书图
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 第二个环节:实
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自主
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
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励学
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 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