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二、我会算(计算题):
1、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题
50×40= 36÷3= 20×9= 270÷7= 13×3=
14×2= 300÷5= 240÷8= 2×60= 2×24=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师说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2、自主练习第10题
(3)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重点指导学生讲一讲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在进行分析。
3、完成自主练习4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目意思,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的完成。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4、完成自主练习6、8、9、11、12、13、14、15、16题.
32×15÷6 64÷4×13 180÷(3×2)
72×(20+13)120÷4+68 224-124÷4
本题是四则混合运算,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握。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我会做:
1、自主练习第2题。
(1)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2)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在表格中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应注意让学生交流分析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我会想:
完成自主练习5题.
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有多种策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式,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和评价: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后记
第4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课题
乘除混合运算练习课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所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口算:41×20=61×30=11×80=12×40=50×20=640÷8=140÷7=280÷7=350÷7=120÷6=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8×5=40(盆)、40×3=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的教案
第四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相识第一课时:时、分的相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直观相识、动手操作和合作沟通,进一步相识钟面与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在自主探究、沟通合作的活动中,经验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洁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验视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4、结合“元旦联欢会”,感受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分辨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实物钟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一年的第一天是什么日子啊?你们还记得元旦是怎们过的吗?学生回忆回答。
这里有一场元旦联欢会,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主题情景图。
师:你发觉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
能立刻解答的师生一起解答,不能解答的,给学生留下悬念。
二、解决问题。
1、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接着学习时分秒的学问。
老师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先来相识钟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钟表来,细致视察,你发觉钟面上有什么?对时和分你还了解哪些学问?先细致视察,再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沟通,老师指导。
2、小组汇报。
老师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小组汇报时,老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板书。
依据刚才整理的,老师跟大家提几个问题。
分针走1小格是几分?走1大格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数1是多少?分针从12走到数6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分针从12走到数9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师提问: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是怎么走的?请同学们自己拨一拨,看分针走一圈时,时针走多少?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
3、师:现在谁知道第一个节目起先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出示图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同桌说一下。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第四单元备课年级组:三年级备课人:时间: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
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3、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5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3、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页。
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四 )单元 青岛版(2014秋)
6×9=54(元)
先算出9千克里面有几个3千克,再算需要多少元.
9÷3=3
18×3=54(元)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理清我们要求什么,和其中的数量关系,再解决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小,不但解决了生态园中的数学问题,还弄清了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会了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呢,很了不起!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
反思
(课后
手写)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脱式计算
师: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大家掌握了吗?同学们请看!(课件)先想想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进行脱式计算。
(生独立计算)
师:(抽一生到前面)看看这位同学做的,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2、装箱问题
师: 同学们再请看,小刺猬加工好了,要装箱了,能看明白吗?(课件)谁来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4单元)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4单元)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5课时信息窗1 美丽的街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信息窗)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二、新授:1、师: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信息:1、市府大楼门前有气球,左面的气球团有22串,每串30个。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备课
第四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小数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体验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老师搬新家了,想不想到老师家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及信息。
1.说信息,谈发现。
谈话: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课件标出信息中的小数。
追问: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1)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点。
(2)这些数都是小数。
……教师指出:像0.1、0.4、0.55、1.2……这些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
2.指导学生读小数。
谈话: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小数,体会一下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读小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正确读小数。
补充:2.05(二点零五)15.37(十五点三七)引导学生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2.指导学生写小数。
谈话:同学们都会读小数了,你会写小数吗?试试吧!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小数。
学生写完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酌情指导书写。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写这些小数了,看到这些小数,你想提出什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0.1米有多长?2.0.4米有多长?3.0.55米有多长?……(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感知0.1米有多长。
谈话:0.1米到底有多长呢?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借助米尺找一找,然后把你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
操作:在米尺上找0.1米,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可能有:①在米尺上从0到10是0.1米。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十百”位的概念,熟练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整数加减、进位借位、数轴刻度等)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
四、教学方法1.康耐尔法教学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演示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目读法,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及其读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3.教师设计各种计算题目,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步骤。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5.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刻度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同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各项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在数轴刻度的绘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和例题演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公开课备课教案(带表格)
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计算、互动交流其发散的思维再次得到了体现。然后让学生操作学具图,说明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以课件加以辅助说明,最后比较这些方法的相同点,最终让学生理解连乘问题,明确各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正在观赏花卉种植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预设: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预设: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学生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把你的方法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写完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2.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顺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2)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的什么?你能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吗?
(3)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学生汇报,师同时板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备课 文档
第四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知识基础和后继地位本单元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
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材以“我”和爸爸、妈妈看新房,计算各房间面积等一系列活动为素材,将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知识巧妙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关键: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四:教学具准备:卡片小黑板五:课时准备:本单元共有9课时第一课时一、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6-49页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材以“我”和爸爸、妈妈看新房,计算各房间面积等一系列活动为素材,将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有关的知识巧妙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1、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1、填空(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今天我们继续在豆豆的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1、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我们先来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你想怎样做?引导学生体会:不可能直接用1平方米的纸片去测量,这不现实。
重点指导学生拼摆(利用学具盒中的平面图):你可以用什么样的纸片来拼摆?每排摆几个正方形?可以摆几排?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是怎样拼摆的,面积是多少呢?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
第3课时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课题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初备修改部分教学流程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三、师生合作,探索新知: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1)、18÷3=6(元)6×9=54(元)(2)、9÷3=3(元)18×3=54(元)(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9或者9÷3×18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引导重点:(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四、练一练:自主练习第1题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
青岛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1)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经历观察、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家家都富裕了,都换上了宽敞的新房子了,你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合作探索:(1)面积的意义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2.再次看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3.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
①让同学们思考:怎样比较餐厅和厨房的大小?比的是什么?②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借助平面图比较。
(板书平面图形)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
④小组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
⑤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画图或用纸板一边说一边演示)生1: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将不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后再比较,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2:用圆片摆一摆,看看哪个图形摆得多,就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生3:用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个图形摆得多,也能知道它们的大小。
⑥师说明:厨房、餐厅平面图的大小就是它们地面的大小,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⑦出示几种不同的建筑的平面图。
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⑧结合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二)面积单位的学习1.引导学生提出“餐厅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①分组想办法测出它的大小。
②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师:我们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生:因为测量的单位不同。
师:你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请再次讨论一下吧!③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操作,师巡视。
④交流测量的好办法。
⑤师小结: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结果一致。
3.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cm2)〕学会测量。
剪一个,画一个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建立以平方厘米的表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初步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3.通过课前搜集、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4、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小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课型:新授教学活动过程:一、口算练习二、交流信息,认识小数,提出问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小数。
师:课前青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到有关小数的信息,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搜集到的信息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从刚才学生交流的小数中,选择一个整数部分不为0的板书)你刚才说的小数是这样写的吗?这个小数该怎么读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2、观察信息窗,学习小数的意义。
师: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展示教材信息图内容,指名读)师:像5.8、2.5、0.03、0.08……这些数中都有一个小数点,这些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
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看来同学们不明白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那咱们就一个一个来研究。
三、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1、观察课件:踢脚线的宽度为0.1米,0.1米有多长?0.4米、0.5米和0.7米呢?学生先小组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来讲解。
2、师讲解。
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探究0.1米、0.4米、0.5米的长度。
并试着根据提示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学生交流。
3、小练习: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1/10米=0.1米、2/10米=0.2米、3/10米=0.3米、5/10米=0.5米,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很快告诉老师4/10米=()米、7/10米=()米、9/10米=()米、0.8米=()米、0.6米=()米吗?四、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
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
课前领导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