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满意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美感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方法、美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感教育的内涵及意义1.引导学生审美阅读文学作品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阅读文学作品。

通过导读、点评、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欣赏的文学作品,进行精心设计的导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兴趣。

2.进行美感情感的交流与表达3.开展美感教育主题活动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开展一些美感教育主题活动,如创作、演讲、朗诵等,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的参与,体验和享受美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1. 寓教于乐,增强学习趣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元素,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会美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 融入社会实践,提高美感认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中的美感,增强学生对美的认知。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美术展、文学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会美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

(论文)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美感教育一、语文课堂中美感教育的必要性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自然提出来了,必须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来进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久而久之了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把美感引入课堂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各内容和环节设置都体现一定的美感,教学效果我感觉不错,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正如马克思说的“热忱、激情是人类向他们的对象拼命追求的本质力量。

”持久热烈的情绪会激发无限的能量,使人们将思维活动进行到底。

由此看来,在语文课堂中融注美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内在美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忱和激情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以教为乐,在自己的岗位上使学生得到关心、爱护、尊重,得到悉心的培养教育,得到阳光雨露般照耀滋润,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没,高尚的美,纯洁的美,从而产生激奋、崇拜、欢跃、热忱的情感,形成强大的持久不息的、拼命追求本质的力量。

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成有美感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心里自然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正所谓美的事物犹如一面镜子,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形象看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凡是人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凡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产品,凡是能显示人的情趣,人的自由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会受到人的喜爱,也就是说,在具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都体现着人的自由地、能动地自由活动,包含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

因此,当人们在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里自然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_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_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关键词:激发兴趣高中语文高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水浒传》中跟课文有关的一段视频,学生看了以后情绪激动,兴趣盎然,这样自然而然就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

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

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感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阅读、写作、朗诵和情感教育几个方面来探讨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阅读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到作品中的艺术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愉悦和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品味文字中的细致的表达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力量。

在阅读散文《黄河小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通过描绘黄河的壮美与磅礴,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无限的感慨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感教育在写作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美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来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文字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

在写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和感受,然后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通过写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感教育在朗诵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朗诵是一种通过语音、节奏和语调来表达文学作品的形式,通过朗诵,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性和美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声音表情、呼吸控制等方面来朗诵,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韵律和美妙。

在朗诵童谣《咬定青山不放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轻快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到童谣的欢快和活泼。

通过朗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朗诵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的培养,是在营造美学氛围下,把文字活动转变
为情感上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愉悦情感等美感的一种过程。

只有在尊重学
生思维发展规律、尊重文字司义功能和格调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自然接
受文字美感的培养。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美学氛围,通过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激发,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对语文的感悟,
获得文字的美感。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美感,教师要做到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加引导,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中的美感,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与文字的融合中发
现语文的美感,发现内心深处潜伏的文字美感,让学生知行合一。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情感和美感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
本能,培养学生以愉悦情感接受文字的美好,以真挚的情怀欣赏文字的美。

正是这份真挚的情怀,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绿色的种子,让语文之花绽放,
让孩子们享受美的芬芳。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关键环节。

美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美,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语文美感教学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一、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音乐等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可以选择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想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描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悟作品背后的美学意义。

二、诗词鉴赏:启发学生审美情感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也是美感教学的重要载体。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词给学生鉴赏,通过解读诗词中的意境、音韵和意蕴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所呈现的美感。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文学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审美思考美感教学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审美思考,而文学作品的分析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文学作品,带领学生从形式、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悟作品的内在美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四、美感创作:激发学生创造力美感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欣赏和理解美,更要求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美感创作活动,如写景、写人、写物等,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个人的审美情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美术创作、音乐创作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作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美感锻炼。

五、实践活动:拓展美感领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美感领域,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各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美感享受。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的存在,增强自身的美感修养。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感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欣赏美的事物、感受美的情感、理解美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意识,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元素文学作品是美感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它展示了人文情怀和审美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发现其中的美感元素,例如语言表达、形象描写、情感赞美等等。

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慢阅读的进度,让学生认真品味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能够深刻体验到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感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们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小说阅读、美文鉴赏、诗歌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的内涵,并且通过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到语言的奇妙之处,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美感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感受和表达,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元素,同时通过升华、吟诵、演讲、创作等形式,发挥学生的表达能力,将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情感表达得到极致。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美的魅力,并且将之作为人生的追求和理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底蕴。

四、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艺术品文化艺术品是美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是文化传承和文明继承的重要标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化艺术品,并通过文化课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形式,深度体验文化艺术品所包含的美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而美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美感认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学实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初中语文美感教学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美感修养要进行美感教学实践,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感修养。

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有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对语言和文字的审美感悟,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美感修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美感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感渗透美感教学的核心在于情感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诗文句子等载体,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情感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句子,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解读、品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发和陶冶。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背后的情感故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美感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将文学作品、诗词句子的美感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审美享受。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配以精美的图片,与学生一起品味诗意盎然的诗句;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美感教学的效果。

四、开展课外美感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课外美感活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学沙龙、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感教育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它涉及到人的情感、审美和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运用美感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示范,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的感官体验。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通过听来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赏析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味来感受艺术的美妙之处。

通过感官上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懂得什么是美,进而提高自身的美感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美,还需要教育学生如何鉴赏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欣赏一些经典文艺作品、观看一些名家讲座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审美时,学生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细节和内涵,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信息和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

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美,更是要通过美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优秀作品、阅读一些经典文学著作等方式,不仅可以感受文学的美,还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章,不仅可以从中吸收语言的精华,还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赏析文艺作品,发现其中的比喻、典故、修辞等语言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总之,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感官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感教育是一种将美感作为目标、方式和手段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思维、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与收获。

一、通过情感教育传达美感情感是美的表达形式之一,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带来离不开文学的文化体验。

第一步是使学生产生文学情感,让他们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去体验故事情节的传奇、人物形象的深入,巧妙地燃起学生对文学的情感和追求。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先从文学情感效果入手,指出诗人通过对荷塘、月亮的描摹,表现出的是清凉、恬静、内敛的景色。

然后,教师以自身作品为案例,让学生仿写出适合自己的句子,从而达到情感相通,情感寄托的效果。

二、通过审美教育提升美感水平审美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美感,只有通过美感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感悟文化,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弘扬文化。

因此,通过审美教育提升美感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通过阅读经典诗词,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去思考诗词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同时,在写作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完善的美的实践空间,并从中逐渐提高文学修养。

三、通过思维教育拓展美感视野学习语文包含了很多元素,要理解和掌握它,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和视野,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教学应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让学生走出小圈子、小世界,触到外部文化的边缘,从而升华审美意识,体验美的感觉。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仅让学生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要分析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重在给学生提供跨文化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去了解诉诸内心的探索与思考。

总之,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更好的欣赏和理解生活的哲理和情感。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言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味,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深入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

美感教育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美感教育可以增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自然风景等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认知水平,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美感教育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深度。

语文教学是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通过美感教育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语文的美。

1.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 欣赏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等方式,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感受自然美景自然美景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美景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野餐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4. 创作美感作品通过创作美感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美,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美术创作、摄影创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作作品来体验美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接受美感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对美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美感教学实践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就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展开论述。

一、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美感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

在学习诗歌时,可以通过课堂诵读、分组朗诵、悟诗谜、写诗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美感的体验和感知。

在学习古文时,可以通过朗读、赏析、解析、演绎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古文美感的感知和体验。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和体验语文美感。

二、注重文本赏析和感悟语文美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文本赏析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意象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叙事情节、人物形象、意境描绘等方面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感知其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美感。

三、开展实践性活动初中语文美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文美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古诗曲赏析、书法练习、诗歌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实践性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参与中感悟和体验语文的美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语文美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和表达语文美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材或命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文学创作,如作文、诗歌、散文等。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和表达美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教学论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

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杨柳中学胡俭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美的生活和美的精神。

语文课堂教学是使中小学生认识并热爱自己的母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美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美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生成美感呢?一、优美恰当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眼睛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变化眼神,比如,用透彻明亮、平缓柔和的眼神表达爱,用怒目圆睁、锋芒逼人的眼神表达恨,或者用和善、慈爱的目光表示满意、赞赏,用严厉的目光表示责备、批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整齐美观的衣着、端庄大方的仪表、自然得体的举止、亲切自然的微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老师可在讲解课文时借助手势强调重点和难点,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所精选的中国古代、现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特别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感受到课文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

三、温馨和谐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再现作者苦心经营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产生美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多种,常用的有录音、录像、图画、表演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这一切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得到美感的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更需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再现文中画面。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摘要: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美感的主旋律。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氛围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美感乐趣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氛围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为使这一教改新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谈如下几点:一、师生之间的合作充满美感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二、学习方式的表达充满美感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2023年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运用

2023年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运用

2023年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传授知识外,如何在教育中融入美感教育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语文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在其教学中融入美感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探讨2023年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应用。

一、理解美感教育的概念美感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追求审美上的享受,而是通过美的体验来熏陶心灵、提升自身修养。

美感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二、语文课堂运用美感教育1. 文学赏析在文学的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领会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学习古诗词应该先领略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再去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诗词所包含的美与情感。

2. 作文创作在作文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眼去看、用耳朵去听”,让学生在自然中领略到美丽的景色、纯净的声音等。

通过“细节”的捕捉,使学生有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

3. 口语表达在口语表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让学生在朗诵、背诵诵读中去感受语言的美妙之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体味并强化语言和美感的关联。

三、美感教育的实践价值1. 增加兴趣通过美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增强审美意识美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身边的美,学生能够更加自觉的接受和欣赏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美,从而增强审美意识。

3. 培养高尚情操通过美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欣赏美,进而使学生更加懂得关注和珍视人文和自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教育中高度重视。

教师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建立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等的情感认同,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贯穿美感教育的理念,不断发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感是人们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统称,是人类的文化心灵活动之一。

美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美、创造美、享受美,从而提高个体素质和文化涵养。

语文教学是美感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语文教育是对文化传承和文学艺术的培养。

发展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美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评价文学艺术,并能够通过语言创造美和表达美。

实施美感教育需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美和追求美的过程。

如何实现呢?简单讲,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注重语文教育的文化性二、注重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文学艺术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被引导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艺形式,学习如何欣赏它们,把握它们内在的美感和韵律。

教师应该多安排文学作品欣赏、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从中获得文学启示,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三、注重语言表达的美语言的表达和艺术都有极为紧密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语言常常被用来表达和传递各种信息,目的是让听众或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实践、模仿或者创作,学生能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把繁琐的语言转化成精湛的文学艺术,从而产生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以上就是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学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的追求,同时也是审美的培训。

美感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习者“懂美”,更要让他们“会美”,让美的精神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
文章不是无情物。

就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有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

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的华美世界。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应用、审美、探究”是高中语文教学新的关键词,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
解力。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语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

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感受到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

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

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例如,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

分析小通迅员在护送路上腼腆害羞的神情,在枪筒上插树枝和野菊花的天真淳朴的样子,以及他挂破衣服,赠送馒头和掩护伤员光荣牺牲等场面,
使学生真正窥视到小通迅员那颗金子般的心灵。

又如,分析新媳妇拿被、铺被和缝衣以及献被等几个感人的细节,学生就能被新媳妇的纯朴、善良、洁白无瑕的崇高感情深深打动。

这样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的组成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

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有借鉴作用。

正如营造一座大厦,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形成建筑形式的新颖、独特的美感。

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

那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
形式作分析领会。

如,把握魏巍《我的老师》一文的材料安排:“难忘——依恋——思恋”,首尾呼应,提示中心,抒发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展现出老师的美好心灵。

全文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给人以统一和谐的美感。

又如,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已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

通过多层次的正反对比上的相宜搭配,抑扬褒贬的感情色彩的修饰成了“鲁
迅先生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

这就是显示了其建筑形式的美。

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

”我们知道,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代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

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

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

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像,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扇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

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的形象描绘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

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没有美育,那么“所谓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决没有创造精神”。

而苏霍姆林斯基也明确地说:“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些先贤的论述说明美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美育能够诱发人的创造潜能,为创造想象的产生提供条件。

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