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在产后大量产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满足需求,机体出现负能量平衡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高产乳的需要,如果饲料管理不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导致负能量平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期营养不良:在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维持生理代谢和产奶,如果饲料中葡萄糖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饲料中毒、疾病感染等均可能影响奶牛的葡萄糖代谢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负能量平衡和酮病。
二、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不振:患病的奶牛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拒绝饲料,食量明显减少。
2. 产奶量减少:患病的奶牛产奶量减少,质量下降,奶品味变差,最终导致产奶效益降低。
3. 体重减轻:患病的奶牛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态消瘦,毛发干燥无光泽。
4. 精神萎靡:奶牛在产奶期,本身消耗较大,如果再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
5. 发情不准确:患病的奶牛出现发情不准确,周期错乱,难以配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口渴、烦躁、排尿减少、疲倦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酮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设计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营养成分,定期检查和调整饲养计划,尽可能避免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酮病。
2. 合理喂养:在泌乳期,需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确保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的哺乳初期,尤其是产后2-6周的高峰期。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详细介绍。
原因:1.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乳汁的合成和生产,如果摄取的饲料中能量不足,就容易发生酮病。
2. 糖利用不良:产后哺乳期由于能量需要的急剧增加,奶牛体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导致肝脏解合成脂肪的速度大于其氧化消耗,从而产生大量乙酰CoA。
3. 体内饲料转化异常:产后奶牛饲料转化率下降,导致体重减轻,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储备到产奶高峰期,乳汁产量下降。
临床表现:1. 食欲不振:患牛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不爱咀嚼。
2. 体重减轻:产后奶牛因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不均衡,体重下降明显。
3. 乳量下降:奶牛酮病患牛在产后发病的几个星期内,乳量下降明显。
4. 呼吸困难:酮病牛由于能量不足,导致肝脏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在呼出气中挥发,导致患牛出现乙醇呼吸的现象。
5. 长毛、贫血:奶牛酮病时,患牛毛发变长、呈干枯无光泽,皮肤弹性变差,贫血现象明显。
诊断:1. 临床症状:根据患牛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2. 尿液测试:通过尿液测试检测酮体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以确认酮病。
3. 血液测试:通过血液测试检测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和糖含量,判断是否存在酮病。
防治:1. 饲料管理:给予充足而均衡的饲料,提供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能量和矿物质,以满足产后奶牛的需要。
2. 补充营养剂:通过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剂,提高奶牛体内的能量水平。
3. 运动管理:合理安排奶牛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和代谢。
4. 环境管理:保持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压力和恶劣条件,有利于减少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的哺乳初期。
其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糖利用不良和体内饲料转化异常。
临床表现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乳量下降、呼吸困难、长毛和贫血。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高产期奶牛身上。
下面将介绍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1. 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奶牛高产期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能量供给不足,容易引发酮病。
- 过胖:高产期奶牛容易出现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过多堆积在肝脏和体内,阻碍葡萄糖生成。
- 过度挤奶:过度挤乳会导致奶牛的能量消耗过大,进而引发酮病。
- 压力:包括转舍、环境改变、运输、疫苗接种等,都可能引起奶牛的压力增加,进而诱发酮病。
2. 临床表现:奶牛酮病常以以下症状表现:- 食欲减退:患病奶牛通常食欲下降,不愿进食。
- 乳量减少:奶牛酮病会导致乳量明显减少,有时甚至不产奶。
- 体重下降:患病奶牛体重会明显减轻。
- 异常精神状态:奶牛酮病患者在行动和反应方面会表现出异常。
- 尿液异常:尿液呈甜味,酮体含量增高。
- 其他症状:发腾、毛色暗淡、肌肉发质差等。
3. 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 防治:治疗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提供高能量饲料:如玉米、麦麸等,增加奶牛的能量摄入。
- 适量补充葡萄糖:可以通过输液或口服给予。
-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预防酮病的发生。
- 预防压力: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提供稳定的饲养环境。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营养不良、过胖、过度挤奶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乳量减少、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预防与治疗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减轻奶牛压力来预防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第227期 NO.227 十一月 November 202052中国乳业 China Dairy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文/王炳杰(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顶镇畜牧兽医站)摘要: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营养代谢病,高产奶牛或分娩3~6 胎的奶牛患酮病的几率更高。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牧场会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奶牛酮病不仅造成产奶量和消化机能下降,还容易引发奶牛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对奶牛酮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酮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危害较大的营养代谢病,常见于分泌后第10~60天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达34.0%;分娩第3~6胎的奶牛也易患该病,主要表现为酮乳、酮血、酮尿,因此,该病又称为奶牛“酮尿病”或“酮血症”。
奶牛酮病不仅会造成奶牛机体功能失调,使得奶牛产奶量低、血糖低、消化机能差,还会引发奶牛抗病力弱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导致牧场不得不淘汰患病奶牛,直接损害了牧场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重视奶牛酮病的防治。
1 病因分析1.1 日常饲养管理不当长时间饲喂乙酸、丁酸含量过高的饲料,饲料质量过差,突然更换日粮配方等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容易打乱奶牛自身健康的消化功能,使得瘤胃和体内血液中酮体物质堆积,无法正常代谢,最终引发奶牛酮病。
1.2 营养失衡日粮结构不合理,如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而缺乏碘、钴、磷等矿物质,失衡的营养结构会诱发奶牛机体进行大量的体脂代谢,从而产生大量的酮体而使奶牛患病。
1.3 过于肥胖一方面,奶牛由于缺乏适量的运动而过于肥胖,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不利于体脂的代谢;另一方面,奶牛在干奶期食用了大量的高能量饲料,使得体内脂肪含量蓄积而造成肥胖,体内糖代谢过程紊乱而诱发酮病的产生[1]。
1.4 其他疾病饲料中毒、真胃变位、创作性网胃炎和脂肪肝都会引发机体消化系统代谢机能减退,从而加剧了奶牛血液内酮体的含量,继而诱发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0.09.048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姜军(黑龙江省嫩江市嫩北农场畜牧科,黑龙江嫩江161405)摘要:奶牛酮病也称为奶牛酮血症,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失调而导致全身功能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通常在分娩后6周内发生,2个月之后基本不会发病。
3〜6胎次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其中以高产奶牛和肥胖奶牛更易发生,且多见于冬季或早春。
该病主要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有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大部分患病奶牛经过恰当治疗都可康复,但少数治愈后可能出现复发。
关键词:奶牛;酮病;临床症状;类症鉴别;治疗;饲养管理;日粮组成;围产期护理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9-0084-021临床症状病牛轻度患病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采食量略微减少,泌乳量降低,体型消瘦,如果明显消瘦则可见产奶量严重降低,病程能够持续大约1〜2个月。
该病通常可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消瘦型、神经型以及瘫痪型(麻痹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消瘦型。
1.1消瘦型病牛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降低,心音亢进,呼吸浅表,且呼出的气体以及乳汁、尿液都散发刺鼻的酮臭味,精神萎靡,体型急剧消瘦,四肢无力,步态蹒跚,产奶量快速降低,初期只可采食少量干草或者青草,最后停止采食,同时停止反刍,伴有前胃弛缓,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大部分改为排出恶臭味的稀粪。
叩诊肝脏发现浊音区变大,能够波及第13肋骨后面,且更加敏感,伴有疼痛。
1.2神经型病牛不仅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消瘦型症状,同时兴奋不安,大声吼叫,经常转动舌头,空嚼,无目的做转圈运动,步态异常,头部抵靠在墙壁、柱子或者食槽,有时视力完全丧失,眼球震颤,导致感觉非常敏感,部分交替出现兴奋和沉郁。
1.3瘫痪型(麻痹型)大部分症状类似于生产瘫痪,同时还表现出一些酮病的主要症状,往往有消瘦型症候,如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前胃弛缓等,同时对刺激敏感,泌乳量快速降低,肌肉震颤、痉挛等。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泌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是由于奶牛在产奶过程中,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体内脂肪分解过多而引起的病症。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泌乳高峰期需要大量能量维持牛体的正常运转,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将会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饲料组配不当:牛群的日粮需要包含足够的糖分来提供能量,当饲料中糖分含量不足时,奶牛将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易患酮症。
3. 营养不良:饲喂质量差的饲料,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患酮症。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下降:患病奶牛食欲减退,对饲料不感兴趣。
2. 产奶量减少:奶牛患酮症后,常常会出现产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
3. 引尿困难:奶牛在发生酮症时,常常出现尿液排出困难的情况,尿液颜色偏黄。
4. 粪便干燥: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粪便干燥的情况,有时还可能伴随便秘。
5. 贫血症状:奶牛在发病后,常常会出现粘膜苍白、黏膜可见皮下出血点等贫血症状。
6. 体温异常: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高营养的饲料,正确配制牛群的日粮,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来满足产奶需求。
2. 补充能量:可以适量添加精饲料和高能量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减少奶牛患酮症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4. 疫苗预防:定期给奶牛接种酮症疫苗,增加奶牛的抵抗力,减少酮症的发生。
5.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体温检测、粪便观察等,及时发现患病奶牛,尽早进行治疗。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组配不当、营养不良等。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引尿困难、粪便干燥、贫血症状和体温异常等。
奶牛酮病的诊治
养殖与饲料2014年第6期奶牛酮病的诊治王海军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收稿日期:2014-02-21王海军,男,1977年生,硕士,讲师。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牛体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
该病多发于分娩后1~8周的高产奶牛,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
本文试述其病因及致病机理,提出该病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的诊断方法,并给出有效的防治方案。
1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生与饲料的种类、品质及日粮的组成有关。
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易造成瘤胃功能减弱,使瘤胃的内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羊只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以致能量水平不能满足需要,故发病率增加。
若大量饲喂过度发酵、品质低劣的青贮料,因丁酸含量较多,也会诱使本病发生。
据调查,有些奶牛养殖户习惯将干乳期的牛与泌乳期的牛混群饲养,以致前者采食精料过多,引起产前母牛过度肥胖,也是致病原因。
此外,矿物质(如钴、磷)缺乏,也会导致奶牛酮病发生。
发生前胃驰缓、瘤胃鼓气、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移位、胃肠卡他、子宫炎、乳房炎或其他产后疾病的奶牛食欲会减退或废绝,不能摄入足够的草料,进而使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也可继发该病。
2发病机理主要是糖的生成不足引起的各种机能紊乱。
酮病的发生,一种是由于奶牛摄食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及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泌乳早期营养不均衡,优先动员肝糖元,随后动员体脂肪和蛋白而产生大量酮体,即营养型酮病。
另一种是奶牛产前就重度营养不良,在多胎妊娠的后期阶段大量动员体贮而发生酮病,即妊娠毒血症。
还有一种是奶牛产前过度肥胖,泌乳前期由于高度营养缺乏而大量动员体贮,也可导致酮病,即消耗型酮病。
3诊断3.1临床型奶牛酮病的诊断临床型奶牛酮病根据患牛临床症状较易诊断。
患牛大多厌食精料,仅采食少量粗饲料,或表现为消化紊乱;部分病牛表现为异嗜,如喜食垫料或其他污物。
患牛很快消瘦,产奶量急剧下降,呼出气体及排出的乳汁和尿液有烂苹果味、加热后更明显,尿呈浅黄色、易形成泡沫。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尤其在冬夏季节该病有着更高的发病几率,病牛会出现高血脂、低血糖、酮血以及无食欲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因此做好防治着奶羊养殖数量的增加,牛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奶牛酮病作为养殖常见病,会导致病牛消化功能、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要充分重视起预防与诊治工作。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分析。
牛;酮病;症状;诊治;防治;分析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侍贤利,李鹏兴(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40)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生原因奶牛原发性酮病是由于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当中,长时间喂食高脂肪、高蛋白日粮,粗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补充不足所导致的。
不仅如此,部分高产奶牛在完成分娩之后,其消化机能减弱导致食欲下降,无法很好地满足生长营养需求,进而导致自身脂肪被分解产生大量的酮体,最终导致酮病的发生。
奶牛继发性酮病往往是继发于前胃弛缓、子宫内膜炎、创伤性网胃炎以及乳房炎等疾病,在患有上述疾病的情况下,奶牛食欲明显下降,严重会导致食欲废绝,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最终导致发病。
除此之外,气温忽冷忽热,奶牛运动不足,缺乏维生素,肝脏机能失调等等,均会导致酮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2.1消化型消化型酮病奶牛,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是分娩后几天内发病,尤其是处于泌乳期的高产奶牛,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患病牛会出现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等现象。
发病前期,停止进食精料,但能够进食一些饲草,发病后期完全绝食。
饮水量减少,泌乳量明显下降,日益消瘦,眼窝下陷,皮毛杂乱无光泽,皮肤失去弹性,排尿量明显减少,尿液呈淡黄色并且其中含有大量泡沫,散发出一股丙酮气味。
部分病牛眼脸出现痉挛现象,步态蹒跚,粪便为球状干粪,表面粘有一些黏液,臭味熏天,母牛乳汁当中也会散发丙酮气味。
2.2神经型神经型病牛不仅会出现消化型症状,并且口角中会流出一些唾液,狂暴不安,频繁摇头,发出呻吟声,磨牙,眼球震颤,有的病牛会转圈,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冲撞一些障碍物。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产后应激、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
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乳量减少等。
为了防治奶牛酮病,饲养管理者应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等。
对于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调整饲料配方,帮助奶牛恢复健康。
只有加强对奶牛酮病的重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奶牛酮病简介奶牛酮病,又称为乙酰乳酸血症或酮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身上。
这种疾病通常在产后两到三周内发生,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高产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乳酸和酮体在血液中积聚。
这些物质的积聚会导致奶牛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乳品质下降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奶牛酮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饮水等。
及时发现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奶牛酮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的发病率,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新陈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喂养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酮病发生。
2. 过度瘦身:有些奶农为了追求奶牛高产,会在产后过度控制奶牛的饲料量,导致奶牛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容易诱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奶牛酮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过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的一种疾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
1、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奶牛酮病治疗原则是补糖抗酮。
奶牛酮病是由于日粮中糖和过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的一种疾病,故需补糖抗酮。
2、奶牛酮病的治疗方法(1)代替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对大多数母牛有明显效果,但须重复注射,否则可能复发。
或重复给予丙二醇或甘油(每天2次,每次500克,连用2天;随后每天250克,连用2天),灌服或饲喂,效果很好。
丙酸钠,每天120-240克口服,对牛的疗效很慢。
乳酸钙或乳酸钠,第一次720克口服,随后每天360克,连用7天。
醋酸钠,每天125-250克,口服,效果不及丙酸钠。
乳酸铵,200克,每天1次,连用5天,口服,效果良好。
(2)激素疗法对于体质较好的病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效果可以。
因为acth兴奋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既能动员组织蛋白的糖元异生作用,又可维持高血糖浓度的作用时间。
同时应用acth200-600单位,肌肉注射,方便易行,也不需要同时给予葡萄糖先质。
然而acth也有一些缺点,它在消耗身体其他组织的同时刺激产生糖元异生作用,还可能在移除过剩酮体的同时消耗草酰乙酸。
(3)其他治疗方法水合氯醛早就应用于牛的醋酮血病和绵羊的妊娠毒血症,首次剂量牛为30克,加水口服,继而再给予70克,每天2次,连用几天。
若首次剂量较大(50克),通常用胶囊剂投服,继而剂量较小,放在蜜糖或水中灌服。
水合氯醛的作用在于能破坏瘤胃中的淀粉及刺激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同时通过瘤胃的发酵作用而提高丙酸的产生。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的高产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能量供给不足、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酮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例如饲料供给不足、饲喂不规律等,会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2. 能量供给不足: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满足高产奶的需求,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容易导致奶牛饮食不足、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3. 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奶牛摄食不畅、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奶牛在产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例如乳房炎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在发生酮病后,食欲明显减退,不愿意进食。
2. 头部异常:奶牛发生酮病后,可能出现头部异常的症状,包括频繁摇头、抽搐等。
3. 体重下降:酮病会导致奶牛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4. 尿液异常:奶牛在发生酮病后,尿液中可能出现大量的酮体,尿液呈现甜味。
三、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奶牛酮病,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奶牛的产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保证奶牛摄取足够的能量。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包括食欲、体重、体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5. 药物治疗:在发生酮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包括给予盐酸二甲双胍、静脉输液等,帮助奶牛恢复正常。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又称为无意识性脂质病或反常性脂质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及泌乳后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涉及到奶牛产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给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体内产生了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奶牛食欲减退、体温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乳品质量下降以及生殖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科学的饲料配制等措施,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奶牛酮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产后1-3周左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由于产后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使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量的酮体。
2. 脂肪代谢异常:大量卵巢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疲劳应激:产后奶牛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奶牛酮病。
4. 环境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奶牛的健康状态,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生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奶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以注意,避免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全身性症状:患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全身性症状。
奶牛的活动性也会减弱,表现为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奶牛酮病患牛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奶牛酮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3年第07期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由于产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病因分析(1)日粮中的精料与粗料搭配比例不合理,如一种日粮是饲喂精料过多,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过多,而粗料特别是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饲喂不足;另一种日粮是低蛋白质、低能量的饲料饲喂过少,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也饲喂不足。
加上高产奶牛处于泌乳盛期,更会加剧营养物质的不足或缺乏。
(2)牛的营养物质消化生理特征是瘤胃内发酵(瘤胃消化)。
在瘤胃内发酵中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通过瘤胃壁上皮细胞吸收其中乙酸和丁酸转变为β-羟丁酸等酮体。
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越大,便使血液中酮体含量相应地越多,容易成为食饵性酮病。
(3)基于乳腺组织由乙酸参与乳脂合成的过程中氧化还原机能紊乱,自发产生过多的乙酰乙酸等酮体,在诱发低糖血症的同时,成为乳房性酮病的病因。
(4)由于糖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瘤胃黏膜上皮细胞对丙酸的吸收以及对糖原的利用,致使血糖含量减少,出现低糖血症;当奶牛在分娩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减少,这就使脂肪酸β-氧化过程增强,生成大量乙酰辅酶A ,其结果使血酮含量增多。
2临床症状食欲降低或废维。
喜蝎污水、尿液,异嗜脏物或泥土,厌食精料,仅吃少量干草或其他粗饲料。
粪便恶臭,酸度增高,外附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可视粘膜黄染;瘤胃弛缓,蠕动微弱,收缩欢数减少。
体温正常或下降(37.5℃)。
心跳次数可超过100次/min ,心音微弱,心律不整;体重减轻,缩腹;产奶量骤减;特别是高产牛产奶量减少或无乳,乳具酮味。
神经症状突然发作,上槽后不采食,于棚内乱转,目光怒视,横冲直撞,站立不安。
全身紧张,颈部肌肉强直,兴奋狂暴,有的牛在运动场内乱跑,称之为“疯牛”。
有的牛呈沉郁症状,不愿走动,呆立槽前,低头耷耳,目光暗淡,似沉睡态,对外界反应迟钝。
3实验室诊断酮病病牛的血糖含量为18~40mg/100mL ,继发性酮病病牛不低于40mg/100mL ,甚至还有的比酮病病牛更多(健康奶牛的血糖含量为40~93mg/100mL)。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引起的代谢紊乱。
酮病常见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产后两周至两个月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能量供给不足:高产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产后饲养未及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从而引起酮病的发生。
2.饲料缺乏多样性:奶牛饲料单一,缺乏多样性,特别是饲养大量青贮饲料的奶牛容易发生酮病。
3.水分不足:高产奶牛的患病率与站立时间和饮水量有关,水分不足会影响奶牛的采食,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4.产后应激:产后应激会引起奶牛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食欲不振:患病奶牛食欲减退,拒食或少食,产后靠喝水来补充能量。
2.体重下降:由于减食,奶牛体重会明显下降。
3.奶量减少: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通常是早上奶量明显减少。
4.神经症状:严重病例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不灵活、肌肉震颤等。
5.体温升高:患病奶牛体温升高,常常超过39℃。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酮病的关键。
在泌乳高峰期,应提高饲养水平,增加奶牛的饲料供给量,特别是能量的供给要保证充足。
2.合理饲料配方:奶牛饲料应选择优质、多样性的饲料,并根据奶牛的体重和产量,合理配制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3.充足的饮水:要确保奶牛有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4.减轻应激:产后应尽量减少奶牛的应激,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奶牛的情绪稳定。
5.病例隔离:发现患有酮病的奶牛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染。
6.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酮病的奶牛,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酮病治疗药物等。
7.营养补充:在饲喂方面,可以适量补充营养剂,如维生素B12等,以促进奶牛的食欲和代谢。
奶牛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供给不足、饲料缺乏多样性、水分不足和产后应激等因素引起的。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繁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酮体过多积累引起的代谢紊乱。
发生原因包括高产奶牛体能不足、高产高油料饲粮、急性营养亏缺等因素。
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表现。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比、提高饲料消化率等。
对奶牛酮病的重视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奶牛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概述1. 引言1.1 奶牛酮病概述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肪性肝病或酮症,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
奶牛酮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奶牛酮病在奶牛产后60天内最容易发生,此时奶牛体内葡萄糖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产后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糖异生功能异常,使脂肪分解代谢过快,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症状。
奶牛在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应激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酮症。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将详细探讨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饲料中粗纤维不足,容易导致饲料的消化率过高,造成消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容易引起体内酮体的生成过多,从而诱发奶牛酮病。
3. 疲劳或应激:奶牛在分娩后容易受到疲劳或应激的影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的平衡,使得酮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奶牛酮病的病因分析与诊断防治
2018年第1期(总第200期)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文通过广泛临床实践结合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该病的病因及诊断治疗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1病因病理1.1病因1.1.1原发性病因乳牛高产: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母牛分娩后的4~6周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10周。
因此,在产犊后10周内乳牛的食欲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本来就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如果母牛泌乳量过高,将势必加剧这种不平衡。
所以高产乳牛酮病的发病率较高。
日粮营养不平衡和供应不足: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精粮(高蛋白质、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过多,粗饲料不足等,均会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而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
另外,饲料加工贮存不当而霉败,特别是品质不良的青贮,由于其丁酸含量高,可增强生酮作用,从而发生酮病。
产前过度肥胖:干奶期供应能量水平过高,母牛产前过度肥胖,分娩后严重影响采食量的恢复,同样会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
而放牧的奶牛却很少有酮病的发生,就在于运动有奇功。
微量元素的缺乏:微量元素钴、铜、锌、锰、碘等缺乏在酮病的发生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钴[2]。
因为它是维生素B12的成分,该维生素参与丙酸的生糖作用。
奶牛对钴和维生素B12的需要量比其它牛多,因为合成乳糖需要的葡萄糖量多之故。
[1]1.1.2继发性病因某些疾病的继发:奶牛罹患前胃迟缓、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炎、胃肠卡他、子宫炎、乳房炎及其它产后疾病,往往引起母牛食欲减退或废绝,由于不能摄取足够的食物,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所致而发生酮病。
物理因素的影响:寒冷,饥饿,过度挤奶等应激因素也能诱使酮病的发生。
奶牛自身因素:脂肪肝可引起酮体代谢障碍,继而发生酮病。
1.2发病机理反刍动物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远不能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其中葡萄糖主要是由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而来。
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预防
2019年第2期(总第259期) 疾病防治33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预防吕 镇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2-0033-02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在本县较为常见。
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
1 流行病学(1)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
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母牛发病最多,第一次产犊的青年母牛也常见发生。
产乳量高的母牛、产乳量高的品种发病较多。
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发病较多。
(2)饲料种类、品质好坏、日粮组成、精粗比例等与发病有直接关系。
日粮不平衡,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易造成瘤胃机能减弱,进而引起食欲减退,使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减少,能量水平不能满足需要,故发病增加。
矿物质如钴、磷缺乏,也会导致酮病的发生。
大量饲喂过度发酵、品质低劣的青贮料,因其丁酸含量较多,促进本病的发生。
(3)有些母牛有反复发生酮病的病史,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也可能与牛的消化能力和代谢能力较差有关。
2 病因2.1 乳牛高产 在母牛产犊后的4~6周已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10周。
研究表明,根据母牛摄食碳水化合物及从泌乳中排出乳糖的情况,适合的产奶量为22kg/d 。
2.2 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者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而且精料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
2.3 产前过度肥胖 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奶牛场习惯于将干乳牛和泌乳牛混群饲养,使干乳牛采食较多的精料,引起母牛产前过度肥胖,这是引起奶牛酮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
体内,引发疾病。
其次,患病牛只的排泄物会污染饲料和饮水等资源,或者病牛的咳嗽和喷嚏带出的飞沫也会影响健康,在每年6月份到8月份比较流行。
3 临床症状3.1 败血型 患病牛只的体温会升高,升高到41~42℃,同时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有些患病牛只会出现明显的结膜潮红的症状,并且呼吸困难和脉搏加快,伴有咳嗽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剧,患病牛会出现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并且粪便中带有恶臭味,有粘液或者血液,腹泻开始之后患病牛至的体温下降,可能死亡,病程一般为12~24h。
3.2 水肿型 该种类型的患病牛只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头部和咽喉部位等会出现弥漫性炎症,伴有水肿。
有些患病牛只舌头伸出口外,脸色发红,眼睑红肿流泪,出现急性结膜炎。
个别患病牛只还会出现血痢,呼吸困难,因为窒息死亡。
该种类型的病程周期为12~36h。
3.3 肺炎型 患病之后牛只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同时伴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呼吸困难,张口伸舌。
如果进行叩诊的话,患病牛只有明显的疼痛感,支气管呼吸有杂音。
在患病的初级阶段,病牛便秘和干咳,鼻中有泡沫性鼻炎,后期咳嗽加重,粪便恶臭,并且带有粘液和血液,病程时间为3~7d左右。
4 鉴别诊断4.1 诊断 结合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需要进一步确诊的话,需要采取实验室检测。
所以无菌采集病牛的渗出液和肺脏组织制作成涂片,然后采取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经过检测之后可以发现短杆状菌,无芽孢和鞭毛,能够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4.2 鉴别 牛出血性败血病和支气管肺炎、牛肺病有比较相似的地方。
首先,与喉炎的区别。
喉炎的主要症状为病牛体温不升高,排出粪便无恶臭。
其次,与支气管肺炎的区别,支气管肺炎没有明显的传染性,不会出现泡沫样鼻液,同时排出的粪便无恶臭。
再次,和大叶性肺炎的区别,大叶性肺炎病理会流出黄红鼻液。
最后,和牛肺疫病的主要区别,肺疫病不会流出泡沫样鼻液,经过镜检可以发现细小的丝状支原体。
浅析奶牛酮病
胡 Leabharlann 牛经 常 基于 消化 为主 的疾 病 ,表 现兴 奋 ,精神 紧张 ,焦虑 ,大量 唾液
分 泌 , 臼 齿 , 空 口 咀 嚼 ,吃 草 和 呕 吐 停 止 . 步 态 不 稳 定 。少 数 病 牛 在 严 重
奎
兼 顾泌乳 和 自身供 给 ,从而 引发 酮体
的过度肥胖。
2 发 病 原 因
其竞 争越 发激烈 .高产奶 牛被 受青 睐。 但 随着 高产奶 牛 的增 多 。奶 牛酮 病 的
发 病 率 也 呈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势 。 本 文 为
很多时候乳 牛的临床症状 不 明显 , 称 为亚 临床酮 症 ,但血 、乳 和 尿酮 体 含 量增 加略微 降低 血糖 ,游 离脂 肪 酸 增加 。
泡 沫 。尿液 呈 黄色 ,容 易形 成 泡 沫 。
浅析奶牛 酮病
1 分 类
一 重庆市 垫 江县桂溪 畜牧兽 医站 0 ∞ 0 ( ) 一
Ho h e n i u s 等于 1 9 9 6年 提 出 .根 据
尿液 、乳 、和呼 出气体 有刺 鼻酮 臭 昧 ( 烂 苹 果味 ) ,肝 区叩诊 浊扩大 ,并 伴
轻 ,皮 肤 过 敏 ,严 重 致 昏 迷 或 死 亡 ,
乳 奶期 高 能摄 取 的奶牛 .大 量脂
肪积 累在产 前导 致过 度肥 胖易 导致脂 肪肝 ,肝脏代谢 紊乱 ,血糖 水平过低 ,
能 量 代 谢 不 平 衡 ,导 致 大 量 的 酮 体 和
般 有效 。可 以在 注射葡 萄糖 的 同时
灌服 生糖 物质丙 二 醇 、丙 酸钠 ,以及 碳酸氢钠调节酸碱平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奶牛酮病(Ketosis in Dairy Cows)一,-MA&A, Tn, !LIP rYJAHu ' 1 n, IM-71Wx-, .r`+-, 1fJUR17EtAM, Y'Y'19'rm, i5'F-M FA, I'74W ALV AK.,一_产生增多。
一、-一州_卜‘根据有无明显的III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
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在汽交如俪ol/L-(100mg / L)以下,Ir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景在17.2^-34.4mmol/L (100-200mg / L)之间,而临床酮病母牛血i青中的酮体含量般都在34.4mmol/L (200mg / L)以上。
本病最早于1849年由Lander所描述,曾用名有乳牛的醋酮血症(acetonemia)、母牛热(cow fever), '漫热(slow fever),’产后消化不良和低糖血性酮病等。
一百多年来,奶牛酮病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己引起国内兽医学者一的普遍关注。
在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O Y o,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
据调查,南京地区某奶牛群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高达34 Y。
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但由于会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
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母牛发病最多,第一次产犊的青年母牛也常见发生。
产乳量高的母牛、产乳量高的品种发病较多。
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赔都可发一生,冬春发病较多。
一_有些母牛有反复发生酮病的病史,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也可能与牛的消化能力和代谢熊力较差有轰详墉报道,更赛牛容易发生酮病。
一产-一病因酮病病因涉及的因素很广,且较为复杂,主要与一阿烟素有关。
一卜_一r_-1.乳牛高产。
在母牛产犊后的4-6周已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功周。
}州此在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斧,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本来就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母牛产乳量高,势必如剧这种不平衡。
研究表明,根据母牛摄食碳水化合物及从泌乳中排出乳糖的情况,每天适合的产奶量为:2kg。
假如每天产奶34kg,则全部血液中葡萄糖都将被乳腺所摄取。
·头泌乳母牛,每天可排出乳糖1225g,而两个单糖(葡萄糖加半乳糖)分子通过氧桥相连才缩合成一个双糖(乳糖)。
所以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高。
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者精料过多,粗饲料不界,而且精料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人量酮袜而发病。
由这种原因引起的酮病称自发性或营养性酮病。
单纯饲喂含生酮物质丁酸较多的青贮和甜菜丝(粕又饲半飞或在饲料中的比例过大,均可发病。
冲‘一:.产前过度肥胖。
干奶期供应能量水平过高,母牛产前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产后采食量的恢复,同样会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人量酮体而发病。
由这种原因引起的酮病称消耗性酮病。
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奶牛场习惯于将干乳牛和泌乳牛混群饲养,使千乳牛采食较多的精料,引起母牛产前过度肥胖,这是引起奶4-M病的主要原因之,。
另外,饲料中缺乏钻、碘、磷等矿物质,可使牛群酮病发病率增加。
寒冷、饥饿、过度挤奶等应激因素均可徒进本病的发生。
·产n·二、发病机理一’为了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较清楚的了解,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反当动物的血糖来源。
反勺动物与非反当动物不同,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远不能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葡萄糖主要由丙酸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化而来。
丙酸是在瘤胃消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还产生乙酸和一I一酸,三者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一般认为,乙酸、丙酸、丁酸三者比例为70:20:10。
凡是造成瘤胃生成丙酸减少的因素,都可能使血糖浓度下降,如由于某些原因一(产煎过度肥胖)致产前、产后采食量减少,前胃消化功能下降时,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_或精料太多,粗纤维不足,都可造成丙酸生成不足。
有试验表明,母牛分娩后需70 d左右,采食量和消化功能才能达到峰值。
精料在瘤胃内产生三酸(乙酸:丙酸:J’酸)的比例为59.6:16.6:23.8;多汁饲料为58.9:24.9:16.2;干草为“石:28,0:5.4'.6:28.0:5.4.可见,青草或青干草饲料产生丙酸最多,生糖效果最好。
草场放牧牛酮病发生率远低于舍饲牛,可能与此有关。
丙酸需先转化为丙酞辅酶A,在维生素B,:的参与卜,转化为唬琅酞辅酶A,然后经糖异生合成所需要的葡萄糖。
母牛产乳量过高,引起体内糖消耗过多、过快,造成糖供给与消耗间的不平衡,也可使血糖浓度下降。
母牛产后40d内即可达到泌乳高峰期,泌乳高峰出现越快,产乳越多的牛,越易患酮病。
一般认为,奶牛在围产期内分泌状态友生明显改变,从怀孕末期进入泌乳R.期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卜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而分娩时两种激素水平都会发生急剧的波动。
另外,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等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妊娠末期内分泌状态的改变和二干物质采食量的减少均会影响奶牛的代谢,导致脂肪从脂肪组织和糖原从肝脏的动员,在分娩前2-3周至2-3d,血_浆非酷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2倍以上,产犊时又急剧增加,通常超过1.OmEq/L。
产犊后游离脂肪酸浓度h降较快,但仍高于产前的水平。
产后泌乳的能量需要量远远超过了能量采食量,因此奶牛分娩时极易发生酮病。
可认为该病是干物质采食量‘一卜降和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脏疾病,都可能影响糖的异生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
尤其是肝脂肪变性,肥胖母牛脂肪肝生成时,常可引起肝糖原贮备减少,糖异生作用减弱,最终导致酮病发生。
一当动物缺乏钻时,不仅因维生素B,:合成减少,影响丙酸代谢和糖生成。
而且缺钻时瘤胃微生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了前胃的消化功能,丙酸产生更少,糖生成作用呈恶性循环。
血糖浓度下降是发生酮病的中心环节。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O.脂肪分解后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作为生糖先质转化为葡萄糖以弥补血糖的不足,而脂肪酸则囚脂肪组织中缺乏。
一磷酸月‘油,不能重新合成脂肪。
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长时间一血‘糖浓度低下,引起脂肪组织中脂肪大量分解,不仅.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亦引起肝内脂肪酸的p一氧化作用加快,所生成大量的LA因得不到足够的草酞乙酸,不能进入三梭酸循环,沿着合成乙酚乙酞辅酶A的途径,最终形成大量酮体(由0一羚一J‘酸、乙酞乙酸和丙酮绍.成)。
此外,脂肪酸在川一内生成甘汕三酷,因缺乏足够的极低密度NI'-,蛋自(VLDL川守‘自吐一!{’州’叫_,蓄积在肝内引起脂肪肝生成,使糖异生障碍,脂肪分解随之加剧,酮体生成过多现象呈恶性循环。
,在动用体脂的同时,体蛋白也加速分解。
其中生糖氨基酸可参加三梭酸循环而供能,或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入血;生酮氨基酸因没有足够的草酞乙酸,不能经三梭酸循环供给能量,而经丙酮酸的氧化脱梭作用,生成大量的乙酞辅酶A和乙酞乙酞辅酶A,最后生成0一羚丁酸、丙酮和乙酞乙酸,使酮体增多。
在脂肪水解、体蛋白分解过程中,因休内草酚乙酸的浓度不足或其可利用性下降而使脂肪酸及生酮氨基酸增加,这点己被肝脏活组织穿刺后草酚乙酸浓度测定证实。
当肝内草酞乙酸充足时,瘤胃中所生成的乙酸和丁酸可转变成乙酞辅酶A后进入三梭酸循环,井释放能量;当血糖浓度下降到草酞乙酸缺乏时,乙酸和一i-酸可转变成乙酞乙酸及p-Tr一丁酸,成为体内的酮体。
正常情况下,体内Kai休数量较少,可被肝外组织如骨骼肌、心肌所利用,亦可在皮下合成脂肪或由乳腺合成乳脂。
如果体内酮体生成木多,超过上述组织对酮体利用的能力,可造成酮体在体内蓄积。
,,‘激素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垂体内葡萄u受体(glucose receptors)兴奋,井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在三种激素的共同作用F,结果糖异生作用增加,促使糖原分解、脂肪水解、肌蛋白分解,最终办可使酮体生成增多。
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等,与疾病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疾病初期在催乳素的作用一己乳腺泌乳量仍可维持正常,因而把外源性和内源性产生的糖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乳糖。
随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母牛食欲减退,机体消瘦,消化功能减弱,产奶量也随之卜降。
酮体本身的毒性作用较小,但高浓度的酮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加上脑组织缺糖而使病牛呈现嗜睡,‘甚至昏迷。
当丙酮还原或p一轻‘」‘酸脱梭后,可生成异丙醇,使病牛兴奋不安。
酮体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引起病牛机体脱水,粪便干燥,迅速消瘦,因消化不良以至拒食,病情迅速恶化。
在大多数病例中,血液中酮体浓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病程较长者,还伴有肝脏脂肪变性‘。
若母牛仍能采食,随着产乳量减少,糖耗损缓和,体内能量代谢渐趋平衡,酮病可自然康复。
长期厌食的牛,由于瘤胃微生物区系改变,可引起持久性消化不良。
原发性酮病除了因病程长和发生脂肪肝恢复较慢外,一般预后良好。
如使用高糖治疗,饲料中补给丙一二醇等生糖物质后,血.糖浓度仍很低,而酮体水平较高,则意味着有原发性疾病存在。
在原发病治愈后,“酮症”可随之消失。
一‘’‘三、临床症状酮病主要发生在产犊后儿天至几周内,临床上表现两种类型,即消耗型和神经型。
消耗型酮病占85%左右,但有些病牛,消耗症状和神经症状同时存在。
消耗型表现食欲降低和精料采食减少,甚至拒绝采食青贮饲料,,般可采食少量1功.。
体重迅速卜降,布公决消反,腹围缩小。
产奶量明显卜降,乳汁容易形成泡沫,但一般不发展为无乳。
因皮下脂肪人量消耗使皮肤弹性P剥t}; o粪便干燥,量少,有时表面附有一层汕膜或TM液。
瘤胃蠕动减弱甚至消失。
呼出气体、尿液和乳汁中有酮气味,加热时更明显。
神经型突然发病,初期表现兴奋,精神高度紧张,不安,大量流涎,磨牙空嚼,顽固性舔吮饲槽或其他物品;视力下降,走路不辨方向,横冲直撞。
有的病畜全身肌肉紧张,步态踉跄,站立不稳,四肢叉开或相互交叉;有的震颤,吼叫,感觉过敏。
这些神经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h,然后间隔8-12h重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