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发射原理

火炮发射原理
火炮是一种利用爆炸产生的气压力将炮弹射出的武器装备。
火炮的发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填装炮弹:首先,操作人员将火药或其他爆炸物填装进火炮的炮膛中。
这些爆炸物通常被称为火药药包。
2.点燃火药:操作人员点燃火药药包,引燃其中的爆炸物。
点燃火药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如使用火种、火绳或者电火花等。
3.爆炸释放气体:一旦点燃,爆炸物会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气体的释放会导致炮膛内的压力迅速升高。
4.压力驱动炮弹:因为炮膛口封闭,气体无法自由释放。
高压气体会沿着炮膛向外扩散,推动炮弹向前方移动。
5.炮弹射出:当炮弹受到足够的推力时,它会离开炮膛,并沿着预定的轨迹射出。
炮弹的速度和射程可以通过调整火药的量和类型来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火炮的发射原理是利用高压气体推动炮弹,而非火药的爆炸力。
因此,火炮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炮膛的强度和密封性,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的发射过程。
此外,火炮的精确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炮口的对准、炮弹的 aerodynamics 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
炮弹发射原理

炮弹发射原理
炮弹发射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军事武器工作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火药的爆炸能释放巨大能量,通过炮管将炮弹加速发射出去。
炮弹发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装填炮弹:将炮弹放置在炮管的炮膛内,通常炮弹的底部会有一个装药腔,里面填充了火药或其他炸药。
2. 火药点燃:通过点火系统点燃炮膛里的装药,火药开始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燃气和高温。
3. 燃气膨胀:燃烧的火药产生的高温和气体使得炮膛内的压力急剧增加,炮弹的底部受到极大的推力。
4. 炮弹加速:由于燃气的压力巨大,炮弹开始向前加速移动,被推出炮膛。
这个过程中,炮弹的形状和尾部的火炮推动器等设计也会影响其加速和稳定性。
5. 发射出炮管:当炮弹加速到足够高的速度后,它会完全离开炮管,进入自由飞行状态。
整个发射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如炮弹的重量、气压、燃烧速度、炮膛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以确保炮弹能稳定且准确地发射出去。
同时,炮弹发射也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过程,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来确保安全。
炮弹发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它在战斗、射击训练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的物理原理一、简介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
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
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
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
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
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
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
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
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
炮弹的发射应用了什么原理

炮弹的发射应用了什么原理简介炮弹是一种常见的火器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炮弹的发射是将炮弹从火炮中射出,以达到打击目标的目的。
炮弹的发射利用了多种物理原理,包括气压原理、化学原理、动能原理等。
本文将介绍炮弹发射所应用的主要原理。
气压原理炮弹的发射中,气压原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这些气体在火炮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力。
当压力超过火炮的结构强度,炮弹就会被推出火炮。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说明: - 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射击孔进入炮膛; - 炮膛内的气压随着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入而增加; - 当气压超过火炮结构强度时,炮弹被推出。
化学原理炮弹的发射还涉及到化学原理。
火药是炮弹发射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化学物质。
火药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将精确控制的能量转化为巨大的压力,推动炮弹飞行。
以下是火药燃烧的基本原理: - 火药是一种由硝化剂、燃料和增塑剂组成的混合物; - 火药中的硝化剂和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 气体的产生推动炮弹向前飞行。
动能原理炮弹发射还利用了动能原理。
火炮通过释放巨大的能量将炮弹加速到高速,并赋予它动能,使其电离远距离的目标。
以下是动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 火炮通过燃烧火药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 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炮弹在炮膛内加速; - 炮弹通过枪管获得足够的动能,以克服阻力飞行向目标。
其他辅助原理除了上述原理外,炮弹的发射还涉及到其他辅助原理,如引信原理、弹道学原理等。
引信是炮弹发射中的关键部分,其作用是在炮弹达到预定距离或接触目标时引爆炮弹内的火药,从而完成击中目标的任务。
弹道学原理则是研究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弹道轨迹、弹道稳定性等方面。
结论综上所述,炮弹的发射应用了多种物理原理,包括气压原理、化学原理、动能原理等。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炮弹发射和飞行,使其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炮弹发射的原理是复杂而精密的,深入研究这些原理对于提高火器武器的效能和精准度具有重要意义。
火炮的工作原理

火炮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火炮是一种可以发射高速炮弹的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科学领域。
其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能量转换、热力学、机械学等知识。
本文将从火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火炮结构火炮通常由枪管、弹药库、枪盾和准星等部分组成。
其中,枪管是最关键的部分,它负责将爆炸产生的气体能量转换为高速运动的炮弹。
三、火炮工作原理1. 能量转换当引信引爆火药时,火药会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这些气体会向枪管内膨胀,并在枪口形成高压区域。
这种能量转换过程被称为化学能转换为气体动能。
2. 热力学在气体膨胀过程中,气体温度和压力均会急剧上升。
此时,需要考虑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以及焓变等相关知识。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气体会产生巨大的动能,从而推动炮弹飞出枪管。
3. 机械学火炮发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弹道学、空气阻力等因素。
炮弹在离开枪口后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其飞行轨迹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设计火炮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优化。
四、火炮发射过程1. 点火点火是火炮发射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点火不成功,整个发射过程将无法进行。
通常采用电子点火或者摩擦点火等方式进行。
2. 爆炸当点火成功后,引信将引爆火药,并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这些气体会向枪管内膨胀,并推动炮弹向前运动。
3. 发射当炮弹离开枪口时,其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此时需要考虑到弹道学和空气阻力等因素,以确保炮弹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
五、总结火炮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武器,其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在设计和制造火炮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优化。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火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射过程。
各种大炮知识点总结

各种大炮知识点总结一、大炮的历史大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的大炮是一种火药武器,其主要作用是发射火箭。
后来,火药技术传入欧洲,大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炮的原型是中国的“霹雳炮”和“霰弹炮”,而现代大炮的基础则是由威尔士人帕普法加利发明的。
帕普法加利是第一个成功使用铁质管炮,并制造了一系列尺寸不同、可装填铁弹的大炮。
14世纪,大炮传入欧洲,被广泛用于战争中。
16世纪,大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火炮,成为当时战争的主要武器之一。
17世纪,大炮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加农炮和迫击炮。
18世纪,大炮的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更加精密和强大的火炮。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炮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化生产使得大炮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大炮开始被更广泛地使用。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炮的威力和射程不断增加,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二、大炮的结构大炮是一种武器,通常由炮管、炮车、炮弹等部件组成。
炮管是大炮的主要部件,通常由铁或钢等金属制成,其内部是发射炮弹的通道。
炮管的设计和制造对大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炮车是大炮的支架,用于支撑和调整炮管,使其能够在不同方向和角度上进行射击。
炮弹是大炮发射的子弹或炮弹,其类型和重量根据大炮的设计和用途而定。
大炮还包括了其他辅助部件,如瞄准装置、火药库、火炮制退器等。
瞄准装置用于调整炮口的角度和方向,以确保射击的准确性。
火药库是用来存放和装填火药的地方,其设计和结构对大炮的射程和威力有着重要影响。
火炮制退器是用来吸收和减少火炮后座力的装置,其设计和性能对保护炮手和延长炮管的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大炮的原理大炮的射击原理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当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使炮管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加。
当这种压力超过了炮弹的阻力和炮口的限制时,炮弹就会被弹射出去。
大炮的射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速气体流动和炮弹受力的复杂物理过程,其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老式武器的原理

老式武器的原理老式武器是通过机械原理和物理原理来实现攻击和杀伤目标的工具。
它们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在现代武器出现之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老式武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式。
一、弓箭:弓箭是一种远程射击武器,它由一个弓身和一根箭构成。
弓身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木材、骨骼、角等。
弓箭的工作原理是将能量储存在弓身中,然后释放出来将箭射出去。
当弓弦拉紧时,弓身会蓄积能量。
当释放弓弦时,弓身的能量会快速传递到箭上,使箭以很高的速度飞出。
二、长矛:长矛是一种近战武器,在战争中广泛使用。
它由一个长杆和一个尖锐的金属头部组成。
长矛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于手持杆的质量和长度,将其转化为更大的杆的动量和稳定性。
长矛的长杆使其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并且可以迅速击退敌人。
三、弩:弩是一种火器,它是弓箭和工程原理的结合。
弩与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拉紧弦和释放箭。
弩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弩弓上的弹簧或绷紧的弦来储存能量。
当扳机按下时,拉紧的弦会被释放,使箭快速射出。
四、火炮:火炮是一种坚固的装置,用于射击大型弹丸或炮弹。
火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火药的爆炸能量来推动弹丸。
火炮的构造包括一个炮管、点火装置和弹药。
当点燃火药时,火焰会加速并在炮管中燃烧。
大量的燃烧气体将产生高压,将弹丸推出炮管。
五、剑:剑是一种近战武器,用于刺击和劈砍。
剑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剑身的形状和材料。
剑的形状设计使得它具有良好的平衡和灵活性。
并且,剑身的材料通常是高碳钢或其他合金,使剑的刃部有一定的硬度和锋利度。
六、弩车:弩车是古代的一种远程攻击武器,类似于现代的弹射器。
弩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拉滑、拉力梁、弦和弓身等部件,将弩箭弹射出去。
通过改变被拉滑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改变弩箭的飞行速度和角度。
这些老式武器的原理和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武器制造者的智慧和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机械和物理原理的了解和运用。
虽然现代武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手段,但这些老式武器作为历史的见证,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排击炮发射原理

排击炮发射原理排击炮是一种高精度、高威力的火炮,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打击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排击炮的发射原理是指排击炮在发射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击炮的发射原理,包括排击炮的组成结构、发射过程中的物理原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等方面。
一、排击炮的组成结构排击炮是由炮管、炮弹、火药、引信等组成的。
其中,炮管是排击炮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炮弹的运动和火药的燃烧。
炮弹是排击炮的弹药,由弹头、弹壳、尾翼等组成,能够在空中飞行并对目标进行打击。
火药是排击炮的能源,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行。
引信是排击炮的触发装置,将火药点燃以启动发射过程。
二、发射过程中的物理原理排击炮的发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主要有燃烧学、动力学、气体动力学等方面。
1、燃烧学火药在发射过程中的燃烧是排击炮发射的基础,也是排击炮能够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
火药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行。
火药的燃烧速度和燃烧产物的性质对发射威力有着重要影响。
2、动力学排击炮在发射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包括空气阻力、弹道阻力和重力阻力等。
排击炮的炮弹飞行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因此需要通过调整火药量、炮弹重量和炮口初速度等参数来使炮弹达到最佳飞行状态。
3、气体动力学排击炮发射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炮管和炮弹都会产生影响。
炮管需要承受高温高压气体的冲击和摩擦,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炮弹的尾翼和弹壳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气动性能,以保证炮弹的稳定飞行。
三、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发射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炮弹装填、火药装药、引信安装等。
其中,炮弹的装填需要根据目标距离和风向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证炮弹的命中率。
火药的装药需要根据炮弹重量和炮口初速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炮弹的最佳飞行状态。
引信的安装需要保证引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避免误爆和延迟引爆等问题。
四、总结排击炮是一种高精度、高威力的火炮,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打击能力。
炮弹发射原理

炮弹发射原理
炮弹发射原理是指炮弹在炮筒内受到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而被射
出的物理现象。
炮弹发射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军事、工程和科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炮弹发射原理的核心是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
当火药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会迅速膨胀并推动炮弹向前射出。
在炮弹发射的过程中,炮弹会受到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作用,从而获得动能,最终以高速射出。
炮弹发射原理的关键在于火药的燃烧速度和炮筒的设计。
火药的燃烧速度决定
了产生的气体压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而炮筒的设计则直接影响了炮弹的射出速度和射程。
因此,炮弹发射原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火药的性能和炮筒的材质,还需要考虑到炮弹与炮筒之间的密封性、摩擦力和气体泄漏等因素。
除了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外,炮弹发射还受到重力、空气阻力和风速等外
部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调整来确保炮弹的射击精度和命中目标的准确性。
因此,炮弹发射原理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分析,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炮弹发射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炮弹发射原理
的深入了解,可以提高火炮的射程和精度,增强军事作战的能力。
同时,炮弹发射原理的应用也可以推动火炮技术的发展,促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总的来说,炮弹发射原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运
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知识来进行研究和应用。
只有深入理解炮弹发射原理,才能更好地发挥火炮的作用,为国防安全和军事现代化做出贡献。
大炮 原理

大炮原理
大炮是一种火炮武器系统,其原理是利用高能燃烧产生的气压将弹体(炮弹)射出。
大炮通常由炮管、架座以及发射机构等核心组成部分构成。
大炮的设计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在大炮中,炮弹在炮管中的燃烧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火药爆炸力,这个力以极高的速度推动了炮弹朝着预定方向射出。
具体而言,大炮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装药:将火药或其他燃烧性物质装填到炮弹的底部或炮管内。
2. 点燃:引燃火药,通常是通过点火装置或引信。
3. 爆炸:火药在点燃后瞬间爆炸,产生大量高温气体和高压燃气。
4. 高压驱动:爆炸释放的气体通过炮管的极窄空间推动炮弹向前移动。
由于气体的高压,炮弹受到巨大的后向推力,同时得到前向加速。
5. 发射:炮弹与炮管结构特定的回锁系统相连接,以确保炮弹受到高压的同时保持与炮管的连接。
当管内压力达到最大值时,炮弹会通过特定机构启动射击,脱离炮管并快速离开。
大炮的设计始终围绕着提高炮弹速度、准确度和射程进行改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工程师们常常考虑到炮管的长度、直径、材质以及使用什么类型的火药。
此外,还会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炮管的冷却、稳定性、装填速度等。
总之,大炮的原理是通过将高能燃烧产生的气压转化为巨大的后向推力,将炮弹以高速发射出去。
这一原理已被现代战争中广泛应用,并为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大炮发射炮身后退原理

大炮发射炮身后退原理
大炮是指用以发射炮弹的火炮,它是军事上最常见的武器装备之一。
由于其急剧的发射安全性要求,大炮发射后一般会随之发生炮身
后退的现象,其原理是根据物理原理而产生的。
大炮发射时,炮膛内的发射压力十分巨大,而炮膛大部分位于大
炮机架之下,由于发射炮弹时炮膛内发射压力会被炮弹吸取,使炮膛
内的发射压力剧减,这就造成大炮机架上的反作用力大于其下方,从
而使整个大炮朝发射方向后退。
大炮发射时,炮弹膨胀作用才是驱动大炮后退的主要原因,此时,炮弹离开炮膛,炮膛内的发射压力会迅速释放,与此同时,炮弹的动
能会影响周围的空气,使其在气动学和动力学上发生激元效应,生成
弥漫性的冲力,使大炮朝发射方向产生后退的动作。
此外,大炮发射后的惯性作用也是造成大炮后退的一个因素。
当
大炮发射,炮弹通过炮膛受到两个作用力,一个是向前的推力,另一
个是向后的反作用力,两者都会对大炮产生反作用,将大炮向发射方
向推移,充分体现出惯性作用的特点。
以上就是大炮发射炮身后退的原理,大炮发射炮身后退主要由发
射压力剧减、炮弹膨胀作用及惯性作用引起,为保证大炮发射安全性,一定要加强充分的维护和检查工作。
关于高速火炮装药燃烧规律的分析

关于高速火炮装药燃烧规律的分析火炮作为一种武器,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今天的火炮也不断地发出更强的杀伤力,而用于充当弹药的火药技术和性能也有很大的改进。
火药是火炮发射子弹的重要组成部分,装药燃烧规律是控制火箭性能和提高火炮精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火炮装药燃烧的基本物理原理,对高速火炮装药燃烧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火药装药燃烧主要受到火药热量、火药层厚、反应温度、炮膛内温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燃烧推进期,燃烧均衡期和燃烧衰减期。
燃烧推进期是指火炮炮膛内装药刚点燃开始,反应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热气体,给火炮打开推进力;火药还没有完全燃烧,热量仍然很高,产生的推进力也很大。
燃烧均衡期是指火药燃烧快慢趋于稳定,热量也趋于稳定,火药的反应温度也趋于稳定;这段时间反应速度较慢,但热量放出量较大,子弹获得最大动能;燃烧衰减期是指火药燃烧过程的最后阶段,燃烧的热量和反应温度也越来越低,反应速率也越来越慢,但火药仍有一定的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
在装药燃烧过程中,火药温度、反应热量、反应温度、推进力都是重要的参数。
为了提高火炮装药的性能,在火药装药时,首先要考虑其热量大小,保证炮膛内火药燃烧过程推进力变化平稳,这样可以使火炮发射的子弹获得最大的推进力,有利于提高火炮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火药的反应温度也很重要,如果反应温度太低,会影响火药的燃烧速度,导致火炮发射的子弹不能获得最大的推进力,影响火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此外,炮膛内的气压也是影响火药推进力的重要因素,如果炮膛内气压过高,会导致火药燃烧速度减慢,严重时会熄灭,从而使火炮发射的子弹速度变小,影响准确性和正确性。
高速火炮装药燃烧规律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火药的粒度分布、炮膛的型号、射击力度、射击距离等。
为了保证火炮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在火药装药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火药。
炮兵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炮兵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火炮的基本原理1. 火炮的发射原理火炮是指利用火药等推进剂将炮弹或炮弹弹片向敌方目标发射的武器。
火炮发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火炮的装药装置将火药或其他推进剂放入火炮的膛内,并通过点火装置点燃发射装置,使火药爆炸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2)高温气体通过炮管,将炮弹或炮弹弹片向敌方目标发射,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2. 火炮的发射能力火炮的发射能力主要包括射程、射速和杀伤力等方面的指标。
(1)射程:是指火炮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射击的最大水平距离。
射程受炮弹初速度、发射角度、空气阻力等影响。
(2)射速:是指火炮每分钟能够发射的炮弹数量。
射速受火炮装药系统、瞄准系统等影响。
(3)杀伤力:是指火炮对敌方目标造成的破坏力。
杀伤力受炮弹威力、命中精度等影响。
3. 火炮的稳定性火炮的稳定性是指火炮在发射过程中能够保持准确瞄准和稳定射击的能力。
火炮的稳定性受炮架结构、发射系统、瞄准装置等因素影响。
二、射击的物理角度和弹道1. 射击的物理角度射击的物理角度主要包括发射角度和射击方位两个方面。
(1)发射角度:是指火炮炮管与水平线的夹角。
不同发射角度会影响炮弹的射程和落点。
(2)射击方位:是指火炮炮管朝向目标的方向。
射击方位决定了炮弹的水平飞行方向。
2. 炮弹的弹道炮弹的弹道是指炮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路径。
炮弹的弹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炮弹初速度、发射角度、风力、空气密度等。
(1)炮弹的抛物线运动:炮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呈现出抛物线运动,即在重力的作用下,炮弹做抛物线飞行。
(2)炮弹的飞行轨迹:炮弹的飞行轨迹受炮弹的初速度和发射角度决定。
不同初速度和发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飞行轨迹。
三、炮弹的运动规律1. 炮弹的运动状态炮弹在飞行过程中会经历多种运动状态,包括发射状态、飞行状态和落地状态。
(1)发射状态:炮弹在脱离火炮后会受到火药气体推动,速度逐渐增加。
(2)飞行状态: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受重力、空气阻力等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减小。
火炮发射原理

火炮发射原理
火炮是一种利用火药等燃料产生高压气体,通过枪管将炮弹射
出的武器。
其发射原理主要包括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气体推动
炮弹、炮弹飞行等几个环节。
首先,火炮的发射原理与火药的燃烧有关。
火炮的火药通常是
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
当火药受到点火后,发生剧烈的
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
这些气体在枪管内迅速膨胀,形成极大的压力,将炮弹向前推进。
其次,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行。
在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的作
用下,炮弹被推出枪管,获得初速。
这个过程需要火炮的枪管具有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高压气体的冲击,同时保持枪管的稳定性,确保炮弹的飞行轨迹准确。
最后,炮弹飞行是火炮发射的最终环节。
炮弹离开枪口后,在
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坠,同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逐渐减慢。
炮弹的飞行轨迹和射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初速、射角、空
气密度等。
火炮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炮弹能够
达到预期的射程和精度。
总的来说,火炮的发射原理是通过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行。
这涉及到火药的燃烧特性、枪管的强度和稳定性、炮弹的飞行轨迹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良的火炮,确保其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火箭炮运用规律

火箭炮运用规律火箭炮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武器,其运用规律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的结合。
本文将从火箭炮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素、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详细探讨火箭炮运用规律。
一、火箭炮的工作原理火箭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推进剂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通过反作用力推动火箭炮本身的运动。
火箭炮的推进剂通常是液体燃料或固体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产生的庞大推力可将火箭炮推向远离发射点的目标。
二、火箭炮的设计要素火箭炮的设计要素包括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和弹体结构。
推进系统负责产生巨大的推力,一般由燃料箱、氧化剂箱和喷射装置组成。
控制系统用于调整火箭炮的姿态和飞行轨迹,包括导航系统、稳定系统和制导系统。
弹体结构要具备良好的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以确保火箭炮在飞行中不受破坏。
三、火箭炮的应用领域火箭炮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
在军事上,火箭炮常用于远程打击和对陆、对海、对空攻击,具有快速反应、高精度和强大破坏力的特点。
在科研领域,火箭炮可用于发射人造卫星、探测器等载荷,促进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进展。
四、火箭炮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火箭炮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提高推进系统效能、改善控制系统精度和优化弹体结构等方面。
推进系统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和推力密度,以提高火箭炮的射程和速度。
控制系统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导航精度和制导精度,以提高火箭炮的命中率和打击效果。
弹体结构的发展目标是提高结构强度和降低重量,以提高火箭炮的机动性和运载能力。
火箭炮运用规律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的结合,通过推进剂的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火箭炮的运动。
火箭炮的设计要素包括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和弹体结构,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军事和科研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提高推进系统效能、改善控制系统精度和优化弹体结构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火箭炮的性能将不断提升,为人类探索宇宙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火炮的推进原理是什么原理

火炮的推进原理是什么原理火炮的推进原理是借助火药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喷射作用来推动火炮后坐力发射炮弹的一种物理原理。
火炮是一种利用爆炸燃烧产品所产生能量,以速度弹射或抛射物体的武器。
火炮主要由炮管、弹头、筒和炮弹等组成。
在火药燃烧的过程中,火药产生大量的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和压力向后喷出,相互作用力被称为后坐力。
而火炮通过利用炮口封闭的特殊结构,将高压气体射向炮弹,达到推动炮弹飞出的目的。
火药是火炮推进原理的关键。
一般而言,火药是由三种不同组分混合而成:燃烧剂、氧化剂和助燃剂。
燃烧剂主要是碳、硫等有机物,氧化剂一般是硝酸盐,而助燃剂则有助于火药的燃烧速度和热值。
当火药点燃时,燃烧剂中的氧化剂和助燃剂迅速分解,放出大量高温燃烧产物,即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喷射,并在喷射过程中发生膨胀。
火药燃烧产物的速度和质量都与火药本身的性质、形状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火药的燃烧速度是影响火炮后坐力和推进力的重要指标。
火药的燃烧速度直接决定了火炮炮弹射速的大小。
火药燃烧速度快,则气体喷射的速度也快,炮弹从炮管中射出的速度就越大。
火药的燃烧速度与燃烧温度、粒度、密度等参数有关。
燃烧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燃烧产物的质量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火药的密度越大,燃烧速度越慢。
通过调整火药的成分和制造工艺,可以实现不同速度和推力的火药。
因此,掌握火药的燃烧原理,对于设计和制造性能优良的火炮具有重要意义。
火炮的推进系统一般由火药筒、炮头和炮管组成。
其中,火药筒是盛装火药并点燃的装置,炮头是连接火药筒和炮管的组件,炮管是火药产生的气体进行后推作用的传动装置。
在火炮射击过程中,火药筒通过点火装置将火药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喷射到炮头连接的炮管内,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和压力向后排出。
由于火炮筒和炮管具有固定的连接关系,所以火药喷射的气体向后喷出,火炮本身会出现后坐力的反作用,即火炮的后坐力。
而这些高温高压气体也对于炮弹产生了推动,使炮弹以极高的速度射出。
加农炮的原理

加农炮的原理加农炮是一种重型火炮,通常用于远距离炮击目标。
它的原理是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炮弹,使其飞向目标。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加农炮的原理,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物理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农炮的结构。
加农炮通常由炮管、炮弹、火药和火控系统组成。
炮管是加农炮最重要的部件,它负责容纳和发射炮弹。
炮弹是被发射的物体,它的形状和重量会影响炮弹的飞行轨迹和射程。
火药则是用来产生高压气体的燃料,它会在炮管内燃烧,产生巨大的压力推动炮弹飞出。
火控系统则是用来控制炮弹的发射角度和火药的点火时机,以确保炮弹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加农炮的工作原理。
当火药点燃时,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膨胀,使炮管内的气体压力急剧上升。
这种高压气体会推动炮弹向前,同时也会对炮管施加巨大的压力。
炮弹受到这种压力的推动,从而飞向远处的目标。
在飞行过程中,炮弹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但由于其初速度很高,所以能够飞行很远的距离。
除了结构和工作原理,加农炮的原理还涉及一些物理知识。
例如,炮弹的飞行轨迹可以通过抛物线运动来描述,其飞行距离和高度受到初速度、发射角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此外,空气阻力也会影响炮弹的飞行轨迹,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修正。
这些物理知识对于设计和使用加农炮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加农炮是利用火药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炮弹,使其飞向远处目标的重型火炮。
其结构包括炮管、炮弹、火药和火控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出,而相关的物理知识则对于设计和使用加农炮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加农炮的原理。
古代大炮发射原理

古代大炮发射原理古代大炮是一种利用火药推动金属炮弹发射的武器,它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古代大炮是如何进行发射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
首先,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主要涉及到火药的燃烧和炮弹的推进。
在古代,火药是由硝石、炭和硫磺混合制成的,它的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能够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推动炮弹向前发射。
当火药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会迅速膨胀,使得炮管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将炮弹推出炮管,实现发射的过程。
其次,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还涉及到炮弹的设计和制造。
炮弹通常由金属制成,外部光滑,以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发射速度和射程。
在发射时,炮弹被放置在炮管内部,并用火药推动向前发射。
炮弹的形状和重量对于发射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制造炮弹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还涉及到炮管的结构和材料。
炮管通常由坚固耐用的金属制成,以承受高压气体的冲击和炮弹的发射。
炮管内部通常光滑无缺,以减少炮弹在发射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发射速度和射程。
此外,炮管的长度和直径也会影响到发射的效果,因此在制造炮管时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总的来说,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是基于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推动炮弹向前发射。
通过合理设计和制造炮弹,以及坚固耐用的炮管,古代大炮能够实现高效的发射,对于古代战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虽然已经过时,但它的发展历程和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武器的发射原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古代大炮的发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武器的发射技术,从而不断提升国防实力和战斗力。
通过对古代大炮发射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代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古代大炮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其发射原理的探索和应用为古代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土炮的发射原理

土炮的发射原理
土炮是一种简易火炮,其发射原理主要依赖于化学能量的释放。
土炮的构造较简单,通常由一个管道和一个装填药料的炮膛组成。
在发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火药装填进炮膛中。
火药通常为黑火药或无烟火药,这是一种能够快速燃烧并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的化学品。
当点燃火药时,火焰将从装填口进入炮膛。
火焰的高温会引发火药的自燃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火药的自燃速度非常快,因此高压气体会快速积聚在炮膛中,并且由于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容积在瞬间迅速增大,从而形成压力。
当燃烧的火药产生的气体压力超过炮口所能承受的压力时,气体会推动弹丸向外发射。
弹丸从炮膛射出的速度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度、炮膛的长度和直径、以及炮口的设计。
总的来说,土炮的发射原理是通过点燃装填在炮膛中的火药,产生大量高压气体,使得这些气体推动弹丸从炮膛射出。
虽然土炮的构造简单,但由于火药的爆炸力较大,对操作者和周围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使用土炮时应格外注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炮的物理原理一、简介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
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
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
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
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
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
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
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
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
炮身部分为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压力提供容器;它使发射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安全地按预定方式传送到弹丸上;它还具有赋予弹丸方向和稳定性的手段炮身的主要部件构成炮身部分的主要部件是身管及其附件,炮闩装置和击发装置。
身管实质上是一根发射时供弹丸通过的钢管。
身管内表面称作炮膛,通常刻有凹线或凸线,称为膛线。
也有没有膛线的滑膛身管,但它们主要用在现代坦克炮上,特别是用在发射尾翼稳定弹丸的火炮上。
炮膛的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有等齐和渐速两种缠度。
带等齐缠度膛线的炮膛,其特征是阴线相对于炮身轴线的斜度是个常数。
炮身轴线是沿炮膛中心贯穿炮膛全长的一条假想线。
渐速膛线是指阴线与炮身轴线间的斜度是不断变化的,越向炮口斜度越大。
渐速膛线,在身管内的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最高点时,可用于减少弹带作用到阳线上的压力,从而保证弹丸在离开炮口前能获得足够的转数。
使用渐速膛线在理论上的好处是,比较短的身管不会降低弹丸飞行中的稳定性。
凸起的膛线称为“阳线”。
不包括阳线深度的炮膛直径就是用于衡量身管、也就是武器的口径的尺度。
膛线的用途是在弹丸穿越炮膛时使弹丸旋转。
弹丸上配有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
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嵌入弹带,膛线在弹带上刻出的凹槽的形状与阳线断面相应。
弹带上被刻出的凹槽被迫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
在决定膛线深度时必须解决两个彼此矛盾的要求。
一方面,深阴线更有利于为弹丸穿过炮膛时导向并能减少膛线的磨损。
但是另一方面,浅阴线更容易使弹带嵌入膛线,而且由于弹丸飞出炮口时留在弹带上的刻槽较浅,因而可减小弹丸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火炮身管所要具备的主要特性是寿命长、强度大、刚度强、重量适度和重心合适。
身管的使用寿命应尽可能长,这就是说身管在由于磨损而不能以所要求的初速正常地发射能稳定飞行的弹丸前,应能发射大量炮弹。
身管强度必须能承受射击应力而不致在作战情况下出现故障。
这种强度要求可通过许多方法来实现,如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给身管施加预应力或依靠身管本身的设计来实现。
一般是综合采用这三种方法。
身管的重量主要取决于对其强度的要求,但是也考虑刚度和整门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身管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或通常所说的“梁强度”,以使其在自重作用下不致弯曲。
这一特性对长身管火炮来说尤其重要。
在身管使用的钢材品位确定以后,身管的梁强度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身管外形来满足,即,使身管的厚度从炮尾到炮口逐渐减薄。
二战时期坦克主炮主要是中小口径的身管线膛火炮,大多弹道较为低伸,属于加农炮。
(加农炮:身管长,弹道低伸的火炮。
区别于榴弹炮身管较短,弹道较弯曲的火炮。
)三、物理原理概要在枪炮的射击过程中,弹丸的运动要经历膛内阶段、射出膛口后继续受火药燃气作用的阶段和在空气阻力、地球引力与惯性力作用下的飞行阶段。
因而枪炮弹道学也相应地划分为:研究膛内火药燃烧、物质流动、弹丸运动和能量转换等有关现象及其规律的内弹道学;研究弹丸穿越膛口流场时受力和运动规律,以及伴随膛内火药燃气排空过程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中间弹道学;研究弹丸在空中飞行运动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外弹道学。
在近代弹道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弹丸在目标区域的运动规律、目标的作用机理及威力效应的研究已形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称为终点弹道学。
四、物理原理解析1.内弹道内弹道学是研究发射过程中枪炮膛内及火箭发动机内的火药燃烧、物质流动、能量转换、弹体运动和其它有关现象及其规律的弹道学分支学科。
燃烧的发射药产生具有很高压力的气体,使弹丸加速穿过炮膛,直到以预定初速离开炮口。
初速是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弹丸最终要达到的整个射程的基础。
在设计火炮时必须进行计算以保证最正常、最有效地产生所需要的初速。
发射装药产生的能量用于完成好几种工作。
大部分能量用于赋予弹丸速度。
能量还消耗在做下述功上:使弹丸旋转,克服弹丸与膛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发射药和发射药气体在膛内运动以及使火炮后坐部分后坐。
有些能量还以热能的形式损失在身管、炮尾、弹丸和药筒(如果使用药筒的话)上。
发射过程都是从点火开始,通过机械击发、电热或其他方式将点火药点燃,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及灼热粒子再点燃火药装药,迅即扩展到整个装药表面,并同时沿着药粒厚度向内层燃烧。
燃烧进行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这个空间前由弹丸的弹带封闭,后有火炮所采用的紧塞装置封闭,紧塞装置用于防止火药气体从后面逸出。
在发射药气体的压力达到能使弹丸运动的程度之前,发射药的燃烧速度与膛压增加的速度是成正比例的。
所谓“弹丸启动压力”就是指使弹丸开始向前运动的压力。
当弹丸沿身管向前运动时,供发射药气体占用的空间增大,因此膛压的增加速度减小。
当空间增加所导致的压力的增加相等时,膛压达到最大值。
自此以后膛压开始下降,同时弹丸却在继续加速,甚至在发射药全部燃尽后弹丸仍在继续加速,只是加速度逐渐减小,弹丸一出炮口即变为减速。
下图说明膛内压力、弹丸膛内行程和弹丸速度间的关系内弹道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关点火药和火药的热化学性质,点火和火药燃烧的机理及规律;有关枪炮膛内火药燃气与固体药粒的混合流动现象,有关弹带嵌进膛线的受力变形现象,弹丸和枪炮身的运动现象;有关能量转换、传递的热力学现象和火药燃气与膛壁或发动机之间的热传导现象等。
弹丸在膛内的运动大约要消耗掉发射药产生的能量的25-35%。
其余的能量都在弹丸离开炮口后排入大气。
通过增加身管长度以延长发射药气体作用于弹丸时间的方法,还有可能使弹丸初速增加。
只是用这种方法增加初速也有其缺点,因为在身管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后所增加的初速与所带来的缺点相权衡,是得不偿失的。
从发射药燃尽点开始,弹丸速度的增加是越来越平缓的。
内弹道学主要从理论和实验上对膛内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发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规律和影响规律的各有关因素;应用已知规律提出合理的内弹道的方案,为武器的设计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地利用能源及探索新的发射方式等。
</P>利用所掌握的内弹道规律,改进现有的发射武器和设计出新型的发射武器,这是内弹道设计的研究内容。
它是以内弹道方程组为基础的,例如根据战术技术要求所给定的火炮口径,及外弹道设计所给出的初速、弹重等主要起始数据,解出合适的炮膛结构数据、装填条件,以及相应的压力和速度变化规律。
在内弹道设计方案确定之后,方案的数据就是进一步进行炮身、炮架、药筒、弹丸、引信及发动机等部件设计的基本依据。
因此,发射武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内弹道设计方案的优化程度。
能源是实现内弹道过程的主要物质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能源,有效地控制能量释放规律,合理地应用释放的能量以达到预期的弹道效果,一直是内弹道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火药是最常用的主要能源。
早在无烟药开始应用时对于成形药粒的燃烧,就采用了全面着火、平行层燃烧的假设,并以单一药粒的燃烧规律代表整个装药的燃烧规律,称为几何燃烧定律。
它是内弹道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应用这个定律指导改进火药的燃烧条件,控制压力变化规律,以达到提高初速和改善弹道性能的目的。
在火炮设计中发射药在膛内的燃尽位置很重要。
如果燃尽位置在膛内过于靠前,则很可能会增加耀眼的炮口焰,从而增加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
如果燃尽位置在炮口外,则炮闩在发射药全部燃尽前有被打开的危险。
在设计火炮及其装药系统时,必须非常注意这种可能性,特别是对发射后自动开闩的火炮。
使燃尽位置适当靠后还有其他一些理由,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减小各发弹之间的初速差异。
很明显,发射药在膛内的燃尽点还会影响应力对身管的作用位置和大小。
只要考虑到即使是一门105毫米野战炮要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把弹丸推出炮口,其膛压也会大大超过20吨/平方英寸,这就很易理解应对身管应力问题给予极大重视的道理了。
有五种不同类型的应力作用在身管上。
它们是梁应力、径向应力、圆周应力、纵向应力和扭转应力。
梁应力是身管自身的重量和长度作用在身管上而引起的一种挠曲应力。
因此,身管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刚度以防止自重引起的弯曲。
发射时,发射药气体在膛内向身管壁施加一个向外的径向应力。
发射药气体还产生一个圆周应力,圆周应力沿切向作用在炮膛圆周的任何一点上。
当弹丸在膛内运动时,它还产生另外两种应力:其一是纵向应力,其二是扭转应力。
纵向应力是由弹带在膛内的向前运动和弹带前后的压力差引起的。
纵向应力的作用是纵向拉长身管,但是这种应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只限于局部且随弹丸向前移动。
与弹丸的膛内运动有关的第二种应力是扭转应力。
扭转应力是由于弹丸在膛内运动时扭转而引起的。
扭转应力产生扭转作用,其方向与膛线缠度方向相反。
内弹道学的理论基础是在19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的。
最先进行研究的是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他在1793年对膛内气流现象做出气流速度沿轴向按线性分布的假设,从而确定出膛底压力与弹底压力之间的近似关系;1664年,雷萨尔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内弹道能量方程;1866~1915年,英国物理学家、枪炮专家诺布耳和英国化学家、爆炸专家艾贝尔根据密闭爆发器的试验,确定出火药燃气的状态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