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周的森林生态学实习。
此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能。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 实地观测:我们前往本地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观测。
我们观察了森林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量状况,并记录了观测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和环境因素等信息。
2. 样地调查: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若干个样地,对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们测量了树木的高度、胸径和生长状况,记录了地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
3.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与森林生态有关的实验。
例如,我们进行了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土壤湿度的测量以及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等实验,以验证森林生态学理论。
三、实习成果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生态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习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不同植物群落形成的原因,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调查和分析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样地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入侵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这让我意识到了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让我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对环境和气候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调查和分析技能。
我认识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森林生态学,努力探索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实习报告集合10篇
生态实习报告生态实习报告集合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实习报告篇1目录:1实习概况2实习记录3分析与讨论4实习心得5参考书目6对实习的建议1实习概况:1.1 实习目的: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习时间以及内容:时间:XX年4月5日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
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习效果和教训:1.3.1实习效果:总结实习的所得,实习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
这次实习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1.3.2实习教训:但由于是第一次实习,实习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习并不是很圆满。
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习时能做得更好!2 实习记录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
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
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
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实习时间:~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见下表:毛竹基本特性:土壤要求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砂岩等母岩发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壤分布多,生长良好地形地貌要求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光照要求其他毛竹属喜光树种,应选择肥沃,湿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向南的山谷,山麓,内,土光照强度越大,光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壤条件照在50cm以上,酸性时间越长,毛竹的生砂质土的地方长势越好结果分析: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 2.利用方式不合理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4.改良土壤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 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调查结果分析树种榉树灯台三叶槭马褂木野核桃鹅耳栎枫杨朴树厚朴板栗柳杉频度 20 40 20 20相对多相对频度度 5 10 5 5 5相对显著度重要值君纤子紫玉兰华香白栎木豹皮樟天木木兰山拐枣木橿子山核桃杉木铁罗杉树种四照花华东野核桃杉木野核桃三叶槭枫杨华香灯台树栓皮栎山核桃山胡椒10相对多度频度 2060 5第二片样地相对频相对显著度度重要值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
森林生态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森林生态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实验,加深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解,并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森林生态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分析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三、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某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基地。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以下内容:(1)森林类型:了解不同森林类型的分布、结构和特点,如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2)植物群落:观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生长状况等,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3)动物群落:观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及活动规律,了解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关系;(4)土壤、水源和气候:调查土壤类型、水分状况、气候特点等,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 森林生态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森林生态调查:(1)样地调查:在选定样地内,调查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生长状况等;(2)样方法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类、数量、分布及活动规律;(3)环境因子调查:调查土壤、水源、气候等环境因子,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1)植物光合作用实验:通过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了解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情况;(2)土壤水分测定实验: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森林生态模型构建:利用所学知识,构建森林生态模型,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
四、实训成果1. 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
生态实习报告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实习报告篇1实习时间:20xx-5-25——5-26实习地点:教学楼C310、胶南小珠山实习目的1、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3、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实习内容一、观看《沧海浮生记》、《热带雨林无限生机》两部科教纪录片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
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二、小珠山实地考察1、小珠山简介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森林实习报告
森林实习报告森林实习报告三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森林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森林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实习的性质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20xx年11月13日三、实习项目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四、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五、实习的收获体会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生态学实习报告四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四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我们于20某某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
森林环境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我们林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使我们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实习时间:~实习内容:A.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 B.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地产毛竹林林分生态学成因及其改造技术调查探讨: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本实验通过观察研究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特性,进而分析林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造途径和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法步骤:1.选取踏查样地2.调查该样地树种基本特性3.调查样地林地生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见下表:毛竹基本特性:土壤要求既要求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砂岩等母岩发育中的肥沃酸性的黄壤分布多,生长良好地形地貌要求在造林上应选择背风光照要求其他毛竹属喜光树种,应选择肥沃,湿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排水和透气良好的向南的山谷,山麓,内,土光照强度越大,光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壤条件照在50cm以上,酸性时间越长,毛竹的生砂质土的地方长势越好结果分析:特点:该片样地的毛竹林分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立竹小,低矮分布不均匀,大小参差不齐,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林木发生病害,虫害等,毛竹出现断梢,叶片黄化等现象,且林下杂草丛生成因:1.立地条件差,马鬃岭林场的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土层浅,坡度陡的地区,这些地区岩石裸露,水土流失较严重,毛竹很难吸收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它的正常发育需求 2.利用方式不合理3.养护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盲目扩大毛竹林经营面积而忽略单位面积产量和经营效益,较大部分毛竹林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中(1)土壤复垦措施缺乏,(2)施肥不合理(3)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都是长期处于粗犷状态下改造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农业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服务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培育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建议加强政府调控,强化政府指导和协调2.全面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养,我们应根据产地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确定利用类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来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劳动力成本确定经营方式3.调整林分,科学砍竹4.改良土壤5.加强虫情监测,掌握防治主动权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表现为生活型,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外贸特征,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等,而相对频率,相对多度等也是重要的参数指标方法步骤:1.确定可选的样地,用四分法无3方取样方法 2.按一定的等高距离,设置若干平行的样线3.在每一个样线上做垂线,将样点所在的区划分为四个象限4.在每一个象限内调查林木的物件,该植株到样点的距离,胸径5.记录数据,并计算频率,相对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等调查结果分析树种榉树灯台三叶槭马褂木野核桃鹅耳栎枫杨朴树厚朴板栗柳杉频度 20 40 20 20相对多相对频度度 5 10 5 5 5相对显著度重要值君纤子紫玉兰华香白栎木豹皮樟天木木兰山拐枣木橿子山核桃杉木铁罗杉树种四照花华东野核桃杉木野核桃三叶槭枫杨华香灯台树栓皮栎山核桃山胡椒10相对多度频度 2060 5第二片样地相对频相对显著度度重要值结果分析:两片样地的群落分析见上表,由表可知,样地一的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较丰富,包括杉木,灯台树,三叶槭,枫杨,野核桃等树种,而样地二相对于样地一而言物种丰富度较单一,主要是杉木树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态,即为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方面的结构和生态方面的结构,前者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后者指层片结构,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只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度以及人与动物生物影响,在群落范围内,环境的微型变化也是群落形成的特有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原因实习感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马鬃岭的部分植被样地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大体了解了马鬃岭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及植被分布和生长情况,对当地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为林业相关学科,如森林培育等的资料收集进行了联系和补充。
林业生态考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我国某森林保护区实习单位:某林业科学研究院实习目的: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提高自身的生态学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考察(1)植物群落结构:考察了该地区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分布特点。
(2)动物群落结构:考察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土壤结构:考察了森林土壤的类型、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分析了土壤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考察(1)生物多样性:分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碳汇功能:考察了森林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包括碳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分析了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性。
(3)水源涵养功能:考察了森林对水源涵养的作用,包括调节径流、减少泥沙流失、改善水质等。
(4)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森林在提供生态服务方面的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3. 森林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考察(1)森林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2)生态修复措施:考察了森林生态修复的典型工程,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分析了生态修复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实习体会1. 提高生态学知识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生态学知识水平。
2. 增强实践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森林调查、数据采集、样品分析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作为森林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森林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参加了一次森林生态学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和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规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成果1.实习地点: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森林区域。
2.实习时间:从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共计x天。
3.实习内容:(1)初步了解森林生态学知识:通过实习前的课堂学习,为实习做好准备,掌握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2)实地考察和观察:在自然保护区的指导下,我们进入了一片原始自然森林,对森林的植被和动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调查。
我们使用工具和装备,对森林中的树木、花草、昆虫等进行采样和标本制作,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3)实践操作:我们学习了森林样地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利用支柱式样地法进行了森林样地调查。
通过对森林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树高、胸径等测量,了解了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树木的生长状态;同时,还利用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4)实习报告撰写:根据实习过程中的实地观察和调查数据,结合实习前后的知识学习,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总结了所学习的森林生态学知识,并提出了对该保护区森林生态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三、实习体会和收获通过这次森林生态学实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1.实地考察是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只有通过亲身接触和实地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和感受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实践操作培养了实际技能:通过实地测量和样地调查,我学会了使用森林学测量工具,熟悉了样地调查的方法和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
3.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森林生境遭受的破坏和破坏后的植被恢复过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作为森林生态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我国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森林生态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森林生态调查和观测的方法。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
4.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森林生态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森林类型、植被结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保护区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2. 森林生态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等方面进行了观测。
具体观测内容包括:(1)生物量观测:通过样地调查,统计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物的生物量。
(2)生产力观测:测定样地内植物的生长速度,计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养分循环观测:分析土壤样品中的养分含量,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
(4)水分循环观测:测定土壤水分、大气湿度、蒸发量等指标,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特点。
(5)能量平衡观测:通过测定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指标,计算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
3. 野外工作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野外工作技巧,如样地选取、样地调查、样品采集、数据记录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团队合作训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习总结1.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对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 森林生态调查和观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需要掌握相关技能。
3. 野外工作能力是森林生态学研究者必备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4. 团队合作精神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团队协作。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实习一 森林土壤蚯蚓群落调查一. 实习目的森林土壤蚯蚓是森林土壤“梨作”中重要角色,通过对其群落调查对了解蚯蚓在整个土壤生态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种林分土壤状况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
二.实习工具和方法(1)实习工具:铁锹,封口袋,标签,本子,笔,天平称,卷尺(2)实习方法:在紫金山5块不同林地和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4块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结果 ①用铁铲挖出40cm ×40cm ×40cm 的土方;②分别在0~10cm ,10~25cm ,25~40cm 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 ③在每片林中重复三次操作,结果取平均值;④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
样方如图:三.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发挥的作用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或者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
蚯蚓在土壤里活动,是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的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蚯蚓消耗弗兰德有机物和大量土粒,消化后形成含有丰富的N,P,K 的粪便排出体外;蚯蚓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很好的蛋白质原料;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可以进化土壤。
四.数据分析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1.地点:紫金山时间:2011年4月19日 样地大小:40cm*40cm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2. 地点: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时间:2011年4月19日样地大小:40cm*40cm五.结果与分析紫金山森林土壤蚯蚓调查柱状图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各个不同土壤林分的蚯蚓数量不同,并且差别比较大。
在小溪边,由于湿度比较大,小溪边的蚯蚓数量最多,鲜重最大;杨树林和榉树林的蚯蚓数量较少,鲜重最少。
这是由于小溪边的湿度较大,土壤最疏松,最肥沃,而杨树林和榉树林最贫瘠。
【精华】生态实习报告三篇
生态实习报告【精华】生态实习报告三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实习报告篇1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老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一、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
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三、实习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1.目的: 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
3、步骤方法:(1)光强的测定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最新)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号: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20xx年 11月 21日实习1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一.实习目的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过对森林土壤群落蚯蚓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
二.实习方法在五块林分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数据。
1. 用铁铲挖出40cm×40cm×40cm的土方;2. 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3. 在每片林中随机设置三个重复调查实验样地(样地间距10米以上),结果取平均值;4 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三.实习工具铁锹、米尺、砝码天平、计算器、自封袋、标签等。
四.实习地点下蜀林场次生栎林、毛竹林、杉木林、板栗林和火炬松人工林。
五.实习数据表一:竹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二:栎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三:火炬松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四:杉木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五:板栗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六、结果与分析表六:各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图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数量及鲜重通过对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毛竹林、火炬松人工林、次生栎林、杉木林。
由于土壤蚯蚓含量与土质疏松程度和土壤肥力有着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土壤肥力的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
图二:毛竹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图三:次生栎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图四:火炬松人工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篇二:王国兵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xx学号:xxxx 组号:四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王国兵20xx年11月10日实习2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一、实习目的意义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森林土壤蚯蚓调查作为森林土壤中的“梨作”的重要角色之一,对其群落调查有助于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加深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了解。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2篇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2)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生态过程,学习森林调查和监测方法,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为某个森林,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记录和记录森林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基本特征。
包括测量森林的树高和胸径,记录不同树种和不同径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采集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通过相邻样地间隔建立森林动态变化的模型。
2. 实验设计设计一系列森林生态系统的实验,探究森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包括比较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不同人为干预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设计,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和调查的技能,提高了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实习心得和建议1. 实地调查需要耐心和细心,不仅要记录数据,还要观察和感受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变化。
2. 实验设计要有合理的科学假设和明确的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的实验样地和实验方法。
3. 实习期间要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和交流经验。
4. 实习结束后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习报告时要有条理地陈述实习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理解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对于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二)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实习时间:XX年XX月-XX年XX月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过程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精选5篇)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精选5篇)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篇1实习心得:深入森林,探索生态的奥秘时间匆匆,回忆这场饱含深意的实习,我犹如一名学者,在森林生态学的领域中探索,从初识到深入,从理论到实践,每一步都是扎实的,每一刻都是充实的。
实习初期,我主要负责查阅文献,了解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这让我对森林生态有了宏观的认识,了解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而后的实地观察和实验,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影响。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几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其中一个项目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到不同物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个项目则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我通过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分析,逐渐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严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查阅文献、实地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森林生态学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生态保护的意义。
实习结束时,我深感自己的成长。
我更加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我也明白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责任。
回顾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森林生态学,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明白,生态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深入森林,探索生态的奥秘,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森林生态学实习心得篇2标题:实习之路:深入森林生态学的魅力与挑战从作为一名热衷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大学新生,到如今作为一名实习期间的森林生态学家,我已经亲身体验到了生态学实习的无尽魅力。
我想,是时候来分享一下我在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感。
我的实习地点位于我国东北的一片原始森林。
初到这片森林,我被它的广袤与壮丽深深吸引。
然而,随着实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探索之旅。
生态实习报告4篇
生态实习报告4篇生态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________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6月5日到6月10日实习地点:霍山1.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实习一 森林土壤蚯蚓群落调查一. 实习目的森林土壤蚯蚓是森林土壤“梨作”中重要角色,通过对其群落调查对了解蚯蚓在整个土壤生态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种林分土壤状况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
二.实习工具和方法(1)实习工具:铁锹,封口袋,标签,本子,笔,天平称,卷尺(2)实习方法:在紫金山5块不同林地和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4块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结果 ①用铁铲挖出40cm ×40cm ×40cm 的土方;②分别在0~10cm ,10~25cm ,25~40cm 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 ③在每片林中重复三次操作,结果取平均值;④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
样方如图:三.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发挥的作用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或者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
蚯蚓在土壤里活动,是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的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蚯蚓消耗弗兰德有机物和大量土粒,消化后形成含有丰富的N,P,K 的粪便排出体外;蚯蚓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很好的蛋白质原料;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可以进化土壤。
四.数据分析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1.地点:紫金山时间:2011年4月19日 样地大小:40cm*40cm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2. 地点:南京林业大学北大山时间:2011年4月19日样地大小:40cm*40cm五.结果与分析紫金山森林土壤蚯蚓调查柱状图从表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各个不同土壤林分的蚯蚓数量不同,并且差别比较大。
在小溪边,由于湿度比较大,小溪边的蚯蚓数量最多,鲜重最大;杨树林和榉树林的蚯蚓数量较少,鲜重最少。
这是由于小溪边的湿度较大,土壤最疏松,最肥沃,而杨树林和榉树林最贫瘠。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_1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1.自然环境特征2. 植被概况青城山风景区要紧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降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青城山森林植被能够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时期,虽然个别样地受人为妨碍,一些阳生性的降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降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降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
预计经过一段时刻群降会演替为顶极群降;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事情别良。
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降中发育良好。
据此能够断定,群降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 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咨询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
能够预测,随着植被的进展,群降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能够利用群降中的共同资源而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具种依靠另一具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别同反应的物种,便日子在别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
另外,假如一具种对另一具种的生长发育造成别利的妨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 结论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
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别同植被类型的群降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
植被类型相同的群降,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别同的群降,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别同。
所以,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降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
除环境因子妨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
所以,加强森林爱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爱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
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个地方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2024年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2024年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引言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森林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加深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
本报告将对我在实习期间所进行的森林生态学实习内容和研究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了解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分别前往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森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于森林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我们观察了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数据记录。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我们使用方位计和量角器测量了不同树种的树高和胸径,并记录了树种的密度和频率。
我们还使用植被样方法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通过数据采集,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可以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四、研究结果1. 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我们发现不同树种的树高和胸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优势树种在高度和胸径上均较为突出。
另外,我们还发现物种的密度和频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我们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源涵养、净化大气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改善大气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还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林学年级:2009级指导教师:范海兰教师职称:讲师二O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
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第16周周一:实习相关事项的讲解,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安全事项周二:外业,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周四:外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重要值的数据收集调查周三、五:内业,数据处理,计算,完成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图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3测定的数值。
(二)温湿度的测定1、大气温度的测定(1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
群落外选取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
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
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2)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3) 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4) 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 等软件处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群落最小面积调查1、基本原理:在做群落结构调查之前,通常是先做一个最小面积的调查,也就是说研究一下这个地区,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的样方面积至少应该多大合适。
我们把能够反映群落基本特征,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最小样方面积称作最小面积或者叫做表现面积。
2、方法步骤: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记载与面积相应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
在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
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根据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等选择典型地段。
(本次实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木荷林为调查对象,选择典型地段)2)、按巢式小区的几何系统的办法,不断扩大取样面积,具体办法如图:图1(A 、 B )B1 ~第一次取样面积。
5×5m 21+2 ~ 第二次取样面积。
25×2m 2 1+2+3 ~ 第三次取样面积。
25×4m 2 1+2+3+4 ~ 第四次取样面积。
25×8m 2 ……………(余类推)3)、在不断扩大累积取样面积的同时,记载相应出现的累计种数和种的名录。
并以直角坐标系的X 轴代表累计的取样面积,以Y 轴代表相应取样面积上所累计的种数绘出种-面积曲线(见下图,表1)表1 种 -面积记载表样方数或取样次数 累计取样面积(m 2) 新出现的种数 累计种数1 25 3 3 3 100 5 135 4006 800这样在最初的一些取样次数的相应面积中累计的种数上升较快,种-面积曲线表现较陡,随着取样次数的增加,累积的取样面积增大,则重复的种逐渐增多,新出现的种渐少,累计的种数变化较小,甚至没有变化,种-面积曲线趋于平缓。
在这样的转折点,继续扩大取样面积已无意义。
这就说明,转折点所对应的面积,对于表示该群落的种类成份已完全满足,这个面积称为该群落的最小面积(或表现面积)。
1、植物名录从种-面积曲线图可以得到该群落的最小面积为800m2(三)、群落生活型谱分析1、基本原理: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
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相似的外貌特征。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这种形态上的适应称为植物的生活型(life form)。
生活型的概念和划分方法至今并未统一,最早和较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的划分方法。
这一分类法是以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为基础加以区分的,即根据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内,其芽和枝梢受到保护的方式和程度,将植物界中的全部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群。
高位芽植物(Ph):高大乔木,灌木和热带高草,如乔木和大灌木,高位芽植物可以分成:大高位芽植物 (30m以上)、中高位芽植物(8-30m)、小高位芽植物(2-8m)和矮高位芽植物(2m以上);地上芽植物(Ch):为芽稍出土表的平卧植物或低矮灌木,一般在25?cm左右,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芽位于地表,如灌木和半灌木,苔原植物和高寒植物;地面芽植物(H):更新芽勉强地埋藏于土表,因而需要依赖于枯枝落叶或者积雪保护更新芽,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地上部分枯死,有生命的部分在地表,温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如苔草等;隐芽植物(Cr):更新芽埋藏在土表以下或水中,所以受到良好保护,如根茎、块茎、块根、鳞茎、沼泽和其他水生植物等;一年生植物(Th):当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种子方式过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
生活型谱(Spectrum)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谱(%):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总的数量/全部植物种的数量? 100%。
Raunker通过比较世界不同植被区的生活型谱,得出以下4种植物气候带:一是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二是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李博等,2000)。
下表是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性谱:地区统计种数生活型(%)Ph Ch H Cr Th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岛)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卑尔根)地面芽植物(丹麦)一年生植物(地中海)258110108429461 6 12 5 61 22 60 15 27 3 50 22 1812 6 29 11 42各种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群落之间的生活型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植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
一般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温热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新部位暴露在外界不会受到低温或者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或者具有较严寒冬季的气候条件下;隐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代表一种又潮湿又寒冷的环境,比如说高山上的云冷杉林等;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一般分布在气候变化大,干旱、寒冷的地区。
2、方法步骤:根据最小面积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植物种类名录,并查阅参考《福建植物志》、《树木学》等植物分类学相关资料,确定其拉丁名和生活型。
并分别计算木荷林群落的生活型谱。
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三个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Gleason指数:DG =S/lnA; Margalef指数:DG=S-1/lnN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多样性指数均匀度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信息量均匀度结果:乔木Gleason指数 =255/ln2400 =Margalef指数=254/ln255 =2辛普森多样性辛普森均匀度3.香农信息量香农均匀度灌木1.Gleason指数 =1032/ln2400 =Margalef指数=1031/ln1032 =2.辛普森多样性辛普森均匀度3.香农信息量香农均匀度(五)、群落重要值计算1、基本原理:重要值是说明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程度的参数,它由三个指标组成: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
群落中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某一物种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2、方法步骤:1)、运用样方法调查各层次(乔、灌、草)植物种类、高度、胸径、株数等基本信息。
2)、统计每个物种多度、频度及盖度等指标,分别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
相对多度=每个种的个体数/所有种的株数×100%相对频度=每个种出现的样方数/所有种出现的样方数之和×100%相对优势度=每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需列出以(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1、基本原理: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物种空间分布偏离随机分布时即产生格局。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ial Pattern)分别不同植物种(此次实习我们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在前两位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统计在每个样方中的株数,记入种群空间格局统计表,并用下式计算,得出每个植物种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