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生物有关病毒知识的汇总

合集下载

关于病毒高中生物知识点

关于病毒高中生物知识点

关于病毒高中生物知识点病毒是一种微小的传染性生物体,由核酸(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构成。

病毒无法自行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对病毒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引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介绍有关病毒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1.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外壳中。

病毒不能自主生长和繁殖,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复制。

2.病毒的结构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它们携带着病毒的遗传信息。

核酸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的外壳中,称为病毒壳或衣壳。

有些病毒还具有额外的外膜。

3.病毒的寄生生活方式病毒无法独立进行代谢活动,也无法自主生长繁殖。

它们只能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复制自己。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

4.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可以分为吸附、透入、复制和释放四个步骤。

首先,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来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

然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释放核酸并透过宿主细胞膜。

接下来,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

最后,新的病毒通过破坏宿主细胞而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健康细胞。

5.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它们的核酸类型、外壳形状和宿主范围进行分类。

根据核酸类型,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根据外壳形状,病毒可以是多面体病毒(如腺病毒)或直杆状病毒(如流感病毒)。

根据宿主范围,病毒可以是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或植物病毒。

6.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是引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流感病毒引发流感,艾滋病毒引发艾滋病。

病毒还可以引发感冒、水痘、麻疹等常见疾病。

了解病毒的感染过程和分类对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7.防治病毒感染的方法预防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注射疫苗。

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抵抗病毒感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一、病毒共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所以获取更多的病毒应该用它所能寄生的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病毒增殖时只有把内部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然后利用注入的病毒遗传物质的信息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及复制其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后把蛋白质外壳与新复制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在这过程中用到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原料、酶、细胞器都来自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类:1、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2、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中的一种核酸):DNA病毒(如T2噬菌体,天花病毒)、RNA病毒(如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流感病毒)三、病毒地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低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由病毒的结构可以知道,病毒只有1种核酸——4种核苷酸——1种的五碳糖和4种的含氮碱基。

四、课本中病毒应用实例:1、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和RNA,只有提取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的实验,得到RNA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结论。

(所有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在免疫调节中,如果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到靶细胞中,除了需要细胞免疫外还要有体液免疫参与,因为细胞免疫只会暴露病原体。

4、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外,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

高中 病毒知识点

高中 病毒知识点

高中病毒知识点第一步: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征病毒是一种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法自主繁殖。

它们依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复制,并利用宿主的细胞机制来生存。

病毒通常被认为是非细胞性的生物,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

病毒有以下几个特征: - 非细胞性:病毒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进行复制。

- 寄生性: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完成复制过程。

- 感染性: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方式感染宿主。

-基因材料:病毒的基因材料可以是DNA或RNA。

不同类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基因材料类型。

第二步: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它们的基因材料类型、形状和宿主范围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基因材料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的基因材料是双链或单链的DNA,而RNA病毒的基因材料则是双链或单链的RNA。

根据形状,病毒可以分为四类:线状病毒、球状病毒、棒状病毒和多边形病毒。

根据宿主范围,病毒可以分为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等不同类型。

第三步: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宿主,包括: - 直接接触: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传播,如握手、亲吻等。

-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如打喷嚏、咳嗽等。

- 食物和水传播:病毒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给人体。

- 虫媒传播: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昆虫或其他生物媒介传播给宿主,如蚊子传播登革热病毒。

第四步:病毒的病理过程与防控措施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过程,包括感染、复制、传播和免疫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

- 避免接触病毒源,尽量减少与病毒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

- 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病毒感染。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病毒是微生物界的一种重要成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系统总结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病毒相关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病毒的特征1、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完全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生存和繁殖。

2、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有些病毒还含有脂质或糖类成分。

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分子,能够指导病毒的复制和合成。

4、病毒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

5、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各异,包括球形、杆状、丝状等,有些病毒还具有包膜。

二、病毒的分类1、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根据宿主细胞类型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3、根据病毒形态和结构的不同,病毒可分为球形、杆状、丝状等。

三、病毒的传播方式1、接触传播:病毒携带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

2、空气传播:病毒携带者在呼吸、讲话、咳嗽等过程中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

3、水源传播:饮用水、食物等被病毒携带者污染后,易引起病毒感染。

4、生物媒介传播:昆虫、动物等生物携带病毒,通过叮咬、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四、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同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各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发热:病毒感染后常引起体温升高,伴随恶寒、寒战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

3、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4、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

5、皮肤症状:如皮疹、疱疹等。

五、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1、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2、避免接触感染者: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如接触后应立即洗手消毒。

3、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4、药物治疗:部分病毒感染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病毒高三知识点归纳

病毒高三知识点归纳

病毒高三知识点归纳病毒是一种微生物,也是一种具有独立复制和感染能力的生物领域物质。

作为高三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病毒的研究对于学生理解微生物学和疾病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病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以便高三生理解和掌握。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1)病毒颗粒,也称为病毒粒子,是病毒的成熟形态,由核心部分和外壳组成;2)病毒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

二、病毒的感染方式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唾液、血液、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感染方式包括:1)空气传播,如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2)飞沫传播,如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3)血液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4)食物和水传播,如诺如病毒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三、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的复制包括侵入宿主细胞、合成病毒蛋白质和核酸、组装和释放新的病毒颗粒等过程。

具体步骤为:1)吸附,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2)进入宿主细胞,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3)复制,病毒核酸复制为新的病毒核酸;4)合成,病毒蛋白质合成;5)组装,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6)释放,新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

四、常见病毒的类型和特点常见的病毒主要包括:1)DNA病毒,如乙型腺病毒;2)RNA病毒,如流感病毒;3)缺氧病毒,如艾滋病毒;4)逆转录病毒,如乙肝病毒。

五、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是引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感冒、流感、登革热等。

病毒的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源等。

六、病毒的防控措施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和控制疫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清洁环境;2)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免疫力;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4)隔离病毒感染源,减少人群聚集;5)加强病毒监测和研究,改进诊断手段和药物治疗。

(精选推荐)高中生物涉及到病毒有关的知识总结

(精选推荐)高中生物涉及到病毒有关的知识总结

(精选推荐)高中生物涉及到病毒有关的知识总结
病毒是完全依赖于宿主细胞供养而存活的一类微生物,它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染性和潜
伏性,即使在非常简单的环境下都有潜在的伤害风险,更不用说它在宿主细胞环境下进行
增殖等具有潜在危害的活动。

病毒的致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抗原性:病毒表面的小分子叫抗原,是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的刺激物。

同一种病毒
的抗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引起抗体的识别反应。

2、毒靶作用:毒靶原是指病毒可以通过破坏宿主细胞的特定部位来造成影响的部位,如 DNA、RNA 和蛋白质等等,这些毒靶原可以促进多种反应,而这些反应最终将影响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从而产生具有宿主毒性的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免疫反应是机体对病原体侵入所产生的防御系统,病毒可以
通过干扰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滋生繁殖。

4、致病作用:病毒也可以直接影响宿主细胞的功能、血液循环,造成生命的消极影响。

5、多样性作用:目前发现病毒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不仅仅可以造成疾病,还可
以影响到主机的进化,这一点是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课题,也是未来病毒研究的重要方向。

综上,病毒是一类可以诱导宿主细胞病变的微生物,它的致病机制主要围绕抗原性、
毒靶作用、免疫抑制、致病作用和多样性作用这几个方面展开,它对宿主细胞的内部结构
及机能的改变不可避免,并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效应。

并且,病毒伴随主机发展遗传而发
生进化变异,从而形成新的传染源与新型病毒,从而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一、病毒共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所以获取更多的病毒应该用它所能寄生的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病毒增殖时只有把内部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然后利用注入的病毒遗传物质的信息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及复制其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后把蛋白质外壳与新复制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在这过程中用到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原料、酶、细胞器都来自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类:1、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2、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中的一种核酸):DNA病毒(如T2噬菌体,天花病毒)、RNA病毒(如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流感病毒)三、病毒地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低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由病毒的结构可以知道,病毒只有1种核酸——4种核苷酸——1种的五碳糖和4种的含氮碱基。

四、课本中病毒应用实例:1、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和RNA,只有提取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的实验,得到RNA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结论。

(所有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在免疫调节中,如果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到靶细胞中,除了需要细胞免疫外还要有体液免疫参与,因为细胞免疫只会暴露病原体。

4、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外,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病毒,这个微小却威力巨大的存在,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病毒的定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它们极其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

病毒主要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生活方式也十分特殊。

它们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一旦离开宿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没有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这也就意味着,病毒不能像细胞生物那样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进行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

病毒的分类方式多样。

按照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DNA 病毒如天花病毒,RNA 病毒如流感病毒、HIV 病毒等。

按照宿主的不同,病毒又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

病毒的繁殖过程更是独特。

以噬菌体为例,它的繁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装配和释放这几个阶段。

首先,噬菌体通过其表面的蛋白质与细菌表面的受体结合,实现吸附。

然后,将其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细胞内。

接着,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合成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

之后,新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新的噬菌体。

最后,细菌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病毒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疾病,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基因工程中,噬菌体可以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病毒引发的疾病种类繁多,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疫苗的研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针对特定病毒的抗体,从而提高对该病毒的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病毒感染。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

病毒有关知识点高中病毒,这个微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存在,在高中生物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病毒是什么?从结构上来说,病毒极其简单。

它主要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病毒繁衍和生存所需的关键信息。

蛋白质外壳则起到保护核酸以及帮助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作用。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意味着它不能像细胞生物那样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它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正因如此,病毒被称为非细胞生物。

病毒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照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常见的 DNA 病毒有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RNA 病毒则有流感病毒、HIV 病毒、SARS 病毒等。

根据宿主的不同,病毒又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称为噬菌体)。

比如,禽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是植物病毒,而 T4 噬菌体就是细菌病毒。

病毒的繁殖过程相当独特。

以噬菌体为例,它先吸附在细菌表面,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体内。

然后,利用细菌内的物质和能量来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最后,新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导致细菌破裂,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

病毒对生物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会引发各种疾病。

比如,流感病毒会导致流行性感冒,每年都给全球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HIV 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艾滋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另一方面,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为人类所用。

例如,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实现基因的重组和表达。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病毒与免疫的相关知识。

当病毒入侵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首先是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它们能阻挡病毒的侵入。

如果病毒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体内的吞噬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会发挥作用,吞噬和消灭病毒。

如果病毒继续增殖和扩散,特异性免疫就会被激活。

B 细胞会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活性;T 细胞则会直接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的总结病毒结构与组成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而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有时还包括一层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外膜。

病毒的这些组成部分共同赋予了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并传播的能力。

病毒的分类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它们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

RNA病毒如流感病毒、HIV等,遗传物质为单链RNA。

此外,根据病毒的形态和复制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如正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等。

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通常包括吸附、侵入、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六个阶段。

首先,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然后通过内吞或融合等方式进入细胞内部。

在细胞内,病毒的遗传物质被释放出来,并开始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

新合成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件随后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最后通过出芽或其他机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开始新一轮的感染。

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通过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引发疾病。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细胞死亡、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等。

此外,某些病毒还能够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长期潜伏并在特定条件下引发疾病。

病毒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

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为了在宿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演化出了多种免疫逃避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改变表面抗原以逃避抗体的识别、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利用宿主的免疫蛋白等。

这些策略使得病毒能够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传播。

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病毒的检测通常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ELISA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或蛋白质成分,从而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毒感染。

在防治方面,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此外,抗病毒药物也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性。

总结病毒作为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还包括了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致病机制、免疫逃避策略以及检测和防治方法。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

高三病毒知识点总结图病毒是一种微生物,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并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是导致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病毒和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以图表形式总结高三病毒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一、病毒分类1. DNA病毒:具有DNA为基因物质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等。

2. RNA病毒:具有RNA为基因物质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 反向转录病毒:具有RNA为基因物质但可以反向转录为DNA的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二、病毒结构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结构包括:1. 外壳(包膜):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层包裹,可以保护病毒核酸。

2. 内核:包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 表面结构:可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进而感染宿主细胞。

三、病毒感染与复制1. 吸附: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依附在宿主细胞上。

2. 渗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其遗传物质。

3. 复制:宿主细胞内的生物机制被病毒利用,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4. 组装:新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5. 释放:新生病毒通过溶解宿主细胞或经胞质分裂释放至外界,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四、常见病毒1.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体,分为甲、乙、丙三型,且病毒表面结构上的H和N抗原决定了病毒的亚型。

2.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通过体液传播,可导致黄疸、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3. 艾滋病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感染力增加。

五、病毒与人类健康1. 疾病传播: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以及乙型肝炎等疾病会通过病毒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2. 疫苗预防:针对某些病毒,人们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来预防感染,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病毒

高中生物知识点-病毒

高中生物知识点:病毒1、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DNA 或RNA ),核酸构成病毒的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2、病毒靠寄生生活;病毒在非寄生状态,呈结晶状态;只有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3、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靠其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将DNA 注入到细菌内部,合成子代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病毒为合成子代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提供的是亲代DNA ,细菌提供了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材料。

细菌将这些物质组装成子代噬菌体,细菌细胞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4、作为病原微生物的病毒一般通过空气(如SARS)、血液(如HIV) 等途径传播。

病毒先吸附在宿主的细胞膜上,然后通过注入遗传物质或其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衣壳蛋白质被水解,释放出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细胞内各种物质和能量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重新组装成新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细胞。

5、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简称HBV )侵染肝细胞引起,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侵染T淋巴细胞引起,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7、病毒非常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不具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寄生性。

8、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9、病毒给人类带来很多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但人类也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图片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图片

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图片由于我无法创建或提供图片,我将以文字形式总结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病毒的知识点。

以下是病毒知识点的总结:1. 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种微小的传染性生物体,它依赖于宿主细胞来繁殖。

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

2. 病毒的结构:- 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 衣壳: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的保护性外壳,保护病毒的遗传物质。

- 囊膜:某些病毒在衣壳外还有一层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囊膜,有助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3. 病毒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的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 根据感染的宿主类型,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4.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

- 侵入: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可能是通过内吞作用或融合。

- 解包裹:病毒的遗传物质从衣壳中释放出来。

- 复制: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 组装:新合成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 释放:新产生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开始感染其他细胞。

5. 病毒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通过触摸或性接触传播。

-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 媒介传播:通过昆虫叮咬等媒介生物传播。

6. 病毒引起的疾病:-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 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 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7. 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

- 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 个人卫生:勤洗手、食物安全和安全性行为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8.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可以是病原体,引起疾病。

高中生物病毒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病毒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病毒专题复习新冠病毒的突袭,曾让无数人陷入了恐慌。

而如今尽管国内的疫情已得到了控制,但国外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还要严密提防境外疫情的输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冠病毒”曾一度成了网上的热搜,这就使高考热点“病毒”显得尤为突出。

复习时可以整合病毒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内的综合能力.1.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主要由衣壳和核酸两部分构成,合称核衣壳,主要成分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此外,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囊膜, 囊膜由蛋白质、多糖和脂质构成, 有的病毒囊膜上还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2.病毒的分类a.按宿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例如:HIV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病毒属于植物病毒;b.按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例如:噬菌体等病毒属于DNA病毒,HIV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病毒属于RNA病毒。

3.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或DNA。

例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IV病毒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而噬菌体、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核酸有单链和双链之分,在一般细胞型生物中,DNA往往是双链的,而RNA是单链的;病毒的核酸的类型通常只有一种,例如:噬菌体只有双链DNA,HIV病毒只有单链RNA。

RNA一般是单链,不稳定,容易变异。

4. 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RNA病毒有两类:含逆转录酶的(如HIV病毒)和不含逆转录酶(如烟草花叶病毒). 含逆转录酶的HIV病毒和某些致癌的病毒等进入人细胞后,能以自己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整合后它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DNA 为模板合成mRNA,并进而通过翻译的过程合成病毒蛋白质。

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如下图。

高一生物关于病毒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关于病毒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关于病毒的知识点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的微生物,也是生物世界中最小的生物体之一。

它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遗传物质的特点。

不同于细菌和真菌,病毒无法自主繁殖和代谢,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二、病毒的结构1. 病毒的外壳(衣壳):由蛋白质组成,保护内部的核酸。

外壳具有不同的形状:棱柱形、球形等。

2. 病毒的核酸:包括DNA(双链或单链)和RNA(双链或单链),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

三、病毒的分类病毒根据其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结构以及它们感染的宿主范围等特征进行分类。

1. 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2. 根据感染的宿主范围,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四、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生物介体传播等方式传播。

1.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悬浮传播,如流感病毒。

2.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传播,如麻疹病毒。

3. 接触传播: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触摸受污染的物品传播,如流行性感冒病毒。

4. 生物介体传播:病毒以昆虫或其他生物为介体传播,如登革热病毒。

五、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吸附: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吸附在细胞表面。

2. 入侵: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将其核酸注入细胞内。

3. 复制:病毒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

4. 组装: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组件在细胞内重新组装成病毒粒子。

5. 释放:新生病毒粒子通过溶解细胞膜或感染细胞膜破裂的方式释放到宿主体内或外部环境。

六、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乙肝、登革热等。

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2.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关键信息1、病毒的定义: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2、病毒的分类:按照遗传物质分为 DNA 病毒、RNA 病毒;按照宿主范围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3、病毒的结构:由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外壳)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包膜。

4、病毒的繁殖方式: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5、病毒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11 病毒的发现历程111 早期对病毒的观察和猜测在 19 世纪末之前,人们虽然没有明确认识到病毒的存在,但已经观察到一些疾病的传染性和特殊症状。

例如,天花、狂犬病等疾病的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对于其致病原因并不清楚。

112 病毒的首次发现19 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经过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汁液仍然能够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患病。

这一发现为病毒的存在提供了初步证据。

113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能够直接观察到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病毒的特征。

12 病毒的基本特征121 微小性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通常以纳米为测量单位,一般在 10 300 纳米之间,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22 非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备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123 寄生性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自身的代谢和增殖。

124 特异性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同的病毒只能感染特定类型的细胞。

13 病毒的分类131 DNA 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如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

132 RNA 病毒遗传物质为 RNA,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

133 动物病毒专门感染动物细胞的病毒,如狂犬病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高一生物知识点关于病毒

高一生物知识点关于病毒

高一生物知识点关于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基因组成。

病毒可以感染生物体,引起各种疾病,并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研究病毒及其感染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毒的结构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两个基本部分构成。

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其中包含病毒的遗传信息;蛋白质包裹着核酸,构成病毒的外壳。

有些病毒外壳上还有额外的结构,如副壳蛋白或酶。

二、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外壳特征和宿主范围,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包括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包括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如流感病毒。

三、病毒的寄生方式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因此需要将自身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

病毒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和生物合成机制进行复制和生殖。

四、病毒的传播途径常见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传播给其他人。

五、病毒感染与免疫防御病毒感染后,宿主会产生免疫反应来抵抗病毒。

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T细胞来消灭感染的细胞。

免疫防御是治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六、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感染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病毒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

七、病毒的应用病毒不仅仅是致病因子,还可以用于医学和科学研究。

病毒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免疫疫苗研发等领域,为帮助人类战胜病毒疾病提供新的途径和新的希望。

结语:病毒是一类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复制方式。

研究病毒对于防止和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病毒的结构、分类、寄生方式、传播途径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同时也能够利用病毒的特性进行医学和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新的科学发现。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病毒有关知识点归纳

发现史: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结论: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二、成分和结构1、成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

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

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

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结构衣壳:蛋白质髓部:DNA或RNA包膜刺突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

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

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三、生活方式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

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换言之,只提供了复制和表达的模板,其他的原料、能量、酶、相关细胞器全由宿主细胞提供。

四、增殖方式1、复制式增殖: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

病毒有关知识点生物关键信息项:1、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的结构组成核酸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外壳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膜(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的分类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病毒的繁殖方式具体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病毒与宿主的关系寄生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宿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病毒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播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殊传播途径(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病毒的致病性引发疾病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病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病毒的防治方法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的基本特征包括:111 体积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12 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初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生物病毒知识点总结病毒结构与组成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且结构简单的生命形式,通常比细菌小得多。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组成。

一些病毒还有一个由脂质双层构成的外膜,称为病毒包膜。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或双链,这决定了病毒的复制方式和变异速度。

病毒的复制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和复制,它们必须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细胞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复制的过程通常包括吸附、侵入、解包、复制、组装和释放六个阶段。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内部,释放其遗传物质。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最后新合成的病毒组装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并通过出芽或裂解的方式离开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根据它们的遗传物质、结构和复制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如疱疹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或双链RNA,如流感病毒和HIV。

此外,病毒还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包膜、形状(如球形、杆形、复合形)等特征进行分类。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或死亡,但也可能导致宿主细胞的变异,从而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

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感染做出反应,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来清除病毒。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识别和杀死感染病毒的细胞;体液免疫则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中和病毒。

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宿主生病。

一些病毒可以直接破坏宿主细胞,如肠道病毒破坏肠道细胞导致腹泻;一些病毒则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来致病,如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丧失;还有一些病毒可以引起免疫反应过度,造成组织损伤,如登革热病毒。

病毒的预防与治疗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措施。

疫苗通过模拟病毒感染,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病毒,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生物有关病毒知识的汇总————————————————————————————————作者:————————————————————————————————日期: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概括与总结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

在高中生物学以及高考中也经常涉及有关病毒的知识点及考点。

1.高中生物学涉及的有关病毒的基本知识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

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

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

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

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

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寄生生活。

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艾滋病毒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病毒的增殖必须在宿主细胞中完成。

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以高中生物学中最常见的噬菌体为例: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

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所以人体在平常生活如果因感染了由病毒而引起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2.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应用2.1部分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是三大类致癌因子之一病毒的致癌性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系列。

它们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体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据英国流行病学家对癌症诱因的统计分析,病毒感染占10%-15%。

2.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1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充分证明了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从而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单链RNA结构很不稳定,易变异。

这也是艾滋病药物难以研制的原因所在。

2.4有关病毒的免疫问题由于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

所以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裂解靶细胞,使病毒没有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2.5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病毒的结构与功能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DNA的体外操纵技术,把病毒改造成不同外源基因的优良载体,通过它们,可以把任何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目的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系统中,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工程细胞”或“工程菌”。

2.5.1噬菌体可作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众多噬菌体中E·coli的入噬菌体是目前科学家研究最为详尽的双链DNA噬菌体。

入噬菌体作为遗传工程载体时具有很多优点,如载有外源基因的重组入噬菌体可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进而同步复制。

入噬菌体感染致率几乎达100%,以及宿主范围窄,使用安全等。

2.5.2动物DNA病毒作为动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常见的用作动物基因工程载体的动物DNA病毒有SV40、人的腺病毒等,它们与目的基因形成重组DNA分子后,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来处理受体细胞。

2.5.3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植物基因工程相对而言,起步较晚,研究最多的是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作载体,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能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 上,从而可以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长久。

迄今为止,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通过这方法获得的。

当然,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受体植物,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2.6在动物工程中的应用在动物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促融的方法很多,其中采用灭活的病毒促融是动物细胞融合区别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之一。

使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既不损害它们体内的有用抗原,从而使灭活的病毒既保留了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又不会感染细胞。

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整合病毒因其结构的特殊性,生物学家在分类上将它单独列为病毒界。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病毒的知识在不同模块和章节中均有零散的表述,而高考试题也经常涉及相关知识的考查。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建构新的知识网络,是高三复习的有效策略。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以病毒为“锚”,来归纳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的应用价值。

1.运载目的基因运载体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使用运载体有2个目的:用来做运载工具,把目的基因送到受体细胞中;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克隆)。

目前使用的运载体有以下2类:一类是细菌的质粒,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染色体DNA之外的环状的DNA(一般在1~200kb左右);另一类是噬菌体或病毒。

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病毒的结构与功能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DNA的体外操纵技术,把病毒改造成不同外源基因的优良载体,通过它们,可以把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目的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系统中,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工程细胞”或“工程菌”。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最常用的噬菌体载体是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λ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大小在50kb左右。

λ噬菌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时具有很多优点,如载有外源基因的重组λ噬菌体可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进而同步复制。

λ噬菌体感染率几乎达100%,且宿主范围窄,使用安全。

如果将λDNA上的cos基因接λpBR322质粒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上,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载体,把这种载体叫做,装配型质粒,它的优点是能够容纳极大的外源DNA(可以达到35~40kb)。

还有一种运载体需要提及的是噬菌体M13,因为它是单链比较适合于单链DNA的运载,如果进行单链DNA的克隆,就必须使用噬菌体M13。

噬菌体M13在Sanger法测定DNA序列中被广泛应用。

2.促进动物细胞的融合在动物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

目前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

物理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震动、离心、电刺激等手段来处理细胞;化学方法是利用聚乙二醇(PEG)等化学物质来诱导细胞融合;而生物的方法是指利用灭活的病毒来促使细胞融合。

那么病毒为什么能起到促融作用,目前的解释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得细胞之间相互凝集,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列,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使用活的病毒是不行的,必须是灭活的病毒,这种病毒是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病毒杀死,但又不损害其有用的抗原。

灭活的病毒既保留了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又不感染细胞,对于细胞是安全的。

世界上最早的灭活病毒是从日本的仙台一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因此往往叫做“灭活的仙台病毒”。

但是应用这项技术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细胞的感染率比较低、细胞融合的速度缓慢、反应条件要求高、融合体的去病毒困难等,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目前细胞融合技术主要是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电刺激等技术。

3.诱发细胞癌变细胞癌变的原因十分复杂,致癌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化学、病毒三类致癌因子,可见,部分病毒能诱发细胞癌变。

研究表明,病毒的致癌性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系列。

它们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体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据英国流行病学家对癌症诱因的统计分析,病毒感染约占10%~15%。

4.承当抗原抗原的基本性质是: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异物性是指进入机体组织内的抗原物质,它必须与该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不同。

抗原的基本含义有4点:大都是指进入机体内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种间的物质,如马的血清进入兔子体内,马血清中某些蛋白质就成为兔子的抗原;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比如血型、免疫移植等;自体内的某些隔绝成分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眼睛的晶体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

但一般意义上的抗原指的是病菌、病毒一类的病原微生物,因此病毒可以做为抗原的一种。

由于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

所以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裂解靶细胞,使病毒没有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5.作为疫苗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有的人会担心病毒在人体内会繁殖,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后才能制成疫苗。

因此这种疫苗已经失去繁殖力,但仍然保留其免疫原性。

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较短,但要获得持久免疫力还需多次重复接种。

当然在接种的疫苗中也有活的,它们是用人工定向变异的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较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以激发机体对病原体的持久免疫力。

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长,其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6.研究遗传物质的模型1944年艾弗里及其同事的研究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仍然有人提出疑议,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并没有达到100%,就是说还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与DNA捆绑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