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摘要】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中将“数与代数”作为四个内容领域之一,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数(算术)”与“代数”的学习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仅就文本而言,这体现出加强算术与代数之间的联系的理念,即,这种处理旨在强调“从算术向代数的过渡”,其实这也是义务教育整体性与一贯性的必然反映。

【关键词】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创新

Number and algebra course of teaching

Qin Xue ning

【Abstract】2001 promulgation of 《mathematics course of the fulltime system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ndard(experiment draft)(as follows brief name 《lesson mark experiment draft 》)》the lieutenant general”number and algebra” be four one of the contents realms, this is our country history top first time will”number(arithmetic)” and”algebra” of study Be a content of course.Only text origin but speech,this body appear an of strengthen the

arithmetic and algebra of contact of principle,namely, this kind of processing aim is emphasize “from the arithmetic to algebra of transition”, in fact this be also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whole and consistence of inevitable reflec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Number and algebra;Course;Innovation

“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在小学“数与代数”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运算之外,更应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能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肯定了“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价值,最后针对如何创新本门课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与代数的概念

数主要是包括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两部分,数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数的概念主要包括整数概念的教学、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概念的教学。代数是由算术演变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代数是研究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

更确切的说,是研究实数和复数,以及以它们为系数的多项式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的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枝[1]。初等代数是更古老的算术的推广和发展。在几千年前之前,当算术里积累了大量的数字时,古代人为了寻求有系统的、更普遍的方法,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就产生了以解方程的原理为中心问题的初等代数。

二、“数与代数”的教育教学价值

根据《新课标》调整后的“数与代数”课程,主要强调的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用数学方法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数与代数课程在小学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教会小学生进行运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数和代数的含义,从而掌握多种表示数的方法或者运算法则,能初步感知数的大小及相对关系,并且可以用数或代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满足《新课标》对数学生活化的要求,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数学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除此之外,小学代数是学生进入代数时代的第一块敲门砖,所以一定要在小学时代就让学生彻底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运算、系统等,这样才能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其实,代数与算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代数对字母的运用,由于字母的出现,使数的运算规则有了一般性的表示。

代数的教育价值就体现在它可以让学生对数和运算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对数的事实、关系、性质及数值模型等内容的探索[2]。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取消小学单独设置“应用题”的形式,强调让学生通过“数与代数”的意识来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的运用,促使学生养成“建模”的意识,特别是通过使用代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也是因为代数可以更全面的展示建模的思想,也就是用字母或者符号来代替等价的数量。这个代数的形式使用什么形式表示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符号在特定环境中所代表的的含义,并对其进行运算、推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也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如何对“数与代数”课程进行创新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动机是行为的先决条件,理解是学习的前提。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强调“理解”二字,数学也不例外,数与代数课程绝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还要求学生要对数和代数有一定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实践的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任何学习都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数与代数课程更是如此。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整理

领域年级标题具体内容 数与代数一年 级 上册 1.准备课(p2)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 3.1-5的认识和加 减法(p14) 1-5的认识;书写;比大小:>、<、=的认识; 第几(第一,第二。。。);数字的拆分与合 并;加法:加法意义及“+”号认识理解; 减法及“-”号认识理解;0的书写及运算; 整理与复习 5.6-10的认识和 加减法(p39) 6和7;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 加法;减法;8和9;书写;比大小;数字 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10:书写, 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6.11-20的认识和 加减法(p73) 11-20的认识及理解;顺序;比大小;加法 (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排几; 7.认识钟表(p84) 时针,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 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 及正确运用。 8.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88) 9加几(数的拆分,凑十法);8、7、6加 几(数的拆分,凑十法);凑十法;5、4、 3、2加几;计算人数,物数:加法,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一年 级 下册 2.20以内的退位 减法(p8) 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摆一摆,运用十做 相关计算);十几减8、7、6(摆一摆,运 用十做相关计算);十几减5、4、3、2(摆 一摆,减法计算);整理与分析; 4.100以内数的认 识(p33) 数数;数的组成: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数 的分拆),百以内数的含义;数的读写;数 的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整十数 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 (p52) 认识人名币;认识元、角、分;它们的换 算;简单的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 多少东西; 6.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p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认识小括号及其运 算;连加连减及其(简便)运算;整理与 复习; 7.找规律(p85) 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 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 律, 二年 2.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p11) 加法:不进位加,竖式计算(数位对其), 口算笔算;进位加,竖式计算(满十进一); 减法:不退位减,竖式计算(数位对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

数与代数一:基本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挣正整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5、数的整除 (1)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2)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

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6、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7、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注意: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8、能被某个数整除的数的特点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4)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注意: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6)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7)一个数的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的差是11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 9、质数

小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小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1)自然数:0、1、2、3、4……都是自然数。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次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0还有其他多种用法,在写数记数中,可以用0来占位;在测量活动中,用0表示起点;在相反意义量的记录中,用0作分界点。 (3)负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比0大的数是正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5)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两个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二、数的联系 1、整数与小数:整数和小数在计数方法上是一致的,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法记录的。整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小数。 2、小数与分数:小数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小数是特殊的分数。 3、分数与百分数:百分数虽然在形式上与分数是类似的,但在意义上有明显的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也叫做百分比(百分率),而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4、正数与负数:以0为分界点,比0大的数就是正数,比0小的数就是负数。正数可以有正整数、正分数;负数可以有负整数、负分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数位顺序表 1、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整数与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 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 学习了专家的讲座“数与代数”领域相关理念、目标与核心概念,我更加明确了数与代数领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及从教育价值和内容的容量上都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数学是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让学生经历就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要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数概念产生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现实的背景,使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有机会去感知。这样,从现实生活出发,就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像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既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初步感知

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 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下的“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多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在实践中探索、认识和体会数学中的模型。通过一个又一个分东西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不断地分东西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地总结、修正自己分东西的策略,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深深体会到不管怎样分,最后每份均分得“同样多”时,教师自然而然地向学生介绍了除法的含义。从生活情境到建立数学模型如水到渠成一般,学生也较好地理解了除法的含义,也急于向教师讨教有关除法的表达式。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1)数的认识 填空: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 )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 ),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单位是( )。 4、你知道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吗?这个数是由1个亿、2个千万、8个百万和9个十万5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 5、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6、 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一天,沈阳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7摄氏度,记作( ) °C ;上海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记作( ) °C 8、38 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9、在37 、38 和47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0、分数的单位是18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1、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2、0.045里面有45个( )。 1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14、明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二万零四百零八。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这个小数是( )。 15、3.85=( )%=( )÷( )=( )( ) =( )( )( ) 16、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 9□2600000≈10亿 17、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18、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19、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 >”“< “或“= ” 9200( )9189 420005( )420000 -2( )-6 0.32( )38 78%( )0.78 34 ( )1216 20、一个数既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是( )。 2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 【摘要】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中将“数与代数”作为四个内容领域之一,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数(算术)”与“代数”的学习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仅就文本而言,这体现出加强算术与代数之间的联系的理念,即,这种处理旨在强调“从算术向代数的过渡”,其实这也是义务教育整体性与一贯性的必然反映。 【关键词】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创新 Number and algebra course of teaching Qin Xue ning 【Abstract】2001 promulgation of 《mathematics course of the fulltime system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ndard(experiment draft)(as follows brief name 《lesson mark experiment draft 》)》the lieutenant general”number and algebra” be four one of the contents realms, this is our country history top first time will”number(arithmetic)” and”algebra” of study Be a content of course.Only text origin but speech,this body appear an of strengthen the

arithmetic and algebra of contact of principle,namely, this kind of processing aim is emphasize “from the arithmetic to algebra of transition”, in fact this be also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whole and consistence of inevitable reflec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Number and algebra;Course;Innovation “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在小学“数与代数”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运算之外,更应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能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然后肯定了“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价值,最后针对如何创新本门课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数与代数的概念 数主要是包括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两部分,数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数的概念主要包括整数概念的教学、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概念的教学。代数是由算术演变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代数是研究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一 知识点一:整数 1、整数的范围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自然数的意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也是最小的一位数。 “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0”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点等。“0”是最小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两种意义: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就叫基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就叫序数。 (2)正数 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读作:正八。“+”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 负数的定义像-1、-5、-13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一”叫负号。 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一”号,例如:-15读作:负十五。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 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整数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计数单位整数、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写出的数,其中一(个)、十、百…….是整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如9357中的“5”在右起第二位,即“5”所在的数位是十位。 位数指一个数是由几个数字组成,是含有数位个数,如1234占有四个数位,就是四位数。 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指满十进一,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位百,十个百进为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占据了近50%的比重。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生成。所以对本部分教材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把握教学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分析。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1、生活中的数即学习认识10以内、10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100以内数的大小; 3、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认识钟表; 5、购物; 二年级1、数一数与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 2、乘法口诀的学习; 3、分一分与除法,体会除法的意义,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 5、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6、万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1、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2、千克、克、吨的认识学习; 3、两位数乘一位数及连乘、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及估算意识的培养; 5、年、月、日的学习;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1、认识亿以内的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

3、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 4、负数的初步认识; 5、小数的认识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 6、认识方程; 五年级1、倍数与因数; 2、分数的再认识; 3、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 4、分数混合运算; 5、百分数的学习; 六年级1、百分数的应用; 2、比的认识; 3、正、反比例的学习; 二、数与代数教学的具体目标 在这部分的叙述中将整个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 (一)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玩以内数的大小。案例: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案例2: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六单元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整数与小数,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比较数的大小。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1、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课件2)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2、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课件3)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数的意义 1、结合P76主题图说说这些数的意义(课件4-5) 如:1722是自然数。这里表示词典页码的数量:有__________个1页。 8844.43是小数。表示八千八百四十四又百分之四十三。 3是分数。这里表示把全年天数平均分成_______份,空气质量良好 5 的占其中的______份。 40%、60%是百分数。这里分别表示羊毛和化纤成分占总成分的__________。 -25℃是负数。它表示比0℃还________的气温度数。 2、整数(课件6-7) ①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自然数的单位是_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 ③做一做 ()是正数,()是负数。 ()是自然数,()是整数。 三、数的读、写 1、数位顺序表。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 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复习建议 具体内容 (一)数的认识(二)数的运算(三)比和比例(四)代数与方程(五)解决问题一、整体认识“数” 新课标的整体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感受大数的含义,并进行估计。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知道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5)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能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中对“数”的要求: (1)理解整数、小数的概念,会读、写整数、小数,结合“数位”这个核心概念,充分理解它的一些概念: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进率和位置值。会改写或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值。以及小数的性质。 (2)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2.数的改写和省略及比较大小 新课标中对数的整除的整体要求: (1)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 教材对“整除”的具体要求是: 1)所学习的数的整除知识,是直接为学习分数做准备的。在复习中少介绍用整除知识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2)数的整除归根到底讲的是整数的性质。其中概念多,联系密切,联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并列关系的、包含关系的、引申关系的) 正整数 0 负整数 自然数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纯小数 带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假分数 整数 带分数 真分数 小数 分数 百分数(成数、折扣) 整数 数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整理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

数与代数的教学

第五章数与代数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领域。 从本章起,我们将分别对小学阶段的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进行逐一研究。 5.1 数与代数教学的意义、内容与要求 一、数与代数教学的意义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也是学习小学数学其他内容的基础。具体地说,数与代数教学的意义如下: 1.“数与代数”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是以往数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和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整合而成的,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体。其中,整数、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四则计算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例如,小学数学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包括数、量与形三个方面,而计量离不开数的计算,形体属性的量化也离不开计算;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与绘制统计图表等时,都需要具有数与计算的基础。 2.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但都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的内容是与一定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3.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扩展数的概念,进行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等活动,以及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等等,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与代数”的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与代数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整数与分数、约数与倍数、正数与负数、加与减、乘与除、通分与约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练习题: (1)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2)在1/4 、15/24 、7/4 、9/12 四个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相等的分数是()和()。 (3)3/7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3)常用规律: ①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②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③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④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⑤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⑥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 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

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

总复习 数与代数 1、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9,十万们和十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同时能被2和3整除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4、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 )和(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5、观察并完成序列:0、1、3、 6、10、( )、21、( )。 6、在一条长50米的大路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可栽( )棵树。 7、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 )。 8、两个数的积是45.6,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01 ,积是( )。 9、将一条57 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 (),是( )米。 10、74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 )。 11、7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2、三个分数的和是1021 ,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是1∶2∶3,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 )、( )。 13、小明有一摞书,分别平均分给5人、6人、7人后,都剩下3本,这摞书至少有( )本。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 2、比97小而比95大的分数,只有96 一个数。( ) 3、1512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4、1米的97与7米的91 同样长。( ) 5、合格率和出勤率都不会超过 100%。( ) 6、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

数与代数教学目标整理

数与代数 1~3年级 一上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一上6单元 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上7单元 10~20各数的认识(第84~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一上9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上1单元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上2单元比一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数与代数知识要点归纳

数与代数知识要点归纳 与数有关的等式:1、加数+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3、乘数×乘数=积 4、被除数÷除数=商 知识点一:整数 1、整数的范围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自然数的定律: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0”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点等。“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正数 正数的定律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读作:正八。“+”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 (3)负数 负数的定律像-1、-5、-13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一”叫负号。 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一”号,例如:-15读作:负十五。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 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

知识点二: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应用题知识点归纳: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 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6、利率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是零散的个别人的教学心得,没有构成体系,也没有变成每个教师共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分类不够合理。为此,我们将把这些教学经验系统化,对有的教学内容中,缺少的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再验证,从而构建出较为系统的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一学期来围绕课题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的研究。 一、概念教学的研究。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善于进行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常常被一些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擅长于形象记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爱用机械背诵的方法来记忆,因此记忆的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其接受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2、从创设情景中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到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3、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