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

合集下载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微见潮红,每天灸1次,连续灸3天,灸完后喝点姜枣茶。

具体位置: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犊鼻就是外膝眼。

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第四要穴:气海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督脉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

督脉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

督脉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简介督脉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上燃烧艾草或灸条,产生热量刺激,以调节和保健身体。

督脉灸起源于中国古代,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作用和功能主治督脉灸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的列举:1.调整气血循环:督脉灸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高血液的流动,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些疾病,如头痛、眩晕、手脚冰冷等。

2.缓解疼痛:督脉灸的热刺激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止痛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肩周炎、腰痛等。

3.改善免疫功能:督脉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

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4.调整内分泌系统:督脉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帮助平衡体内激素水平。

它对调理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具有显著疗效。

5.促进消化功能:督脉灸可以通过刺激消化系统的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它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疾病。

6.改善睡眠质量:督脉灸有助于舒缓神经系统,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问题,督脉灸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7.促进心理健康:督脉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它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使用方法督脉灸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督脉灸使用方法的介绍:1.穴位选择: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中脑、悬厘等。

2.准备工作:准备艾条或灸盒,并准备火源。

将艾条点燃或在灸盒中点燃艾草,保持艾条或灸盒燃烧,并使其接触到相应的穴位。

3.热刺激时间:一般每个穴位进行热刺激持续10-20分钟为宜。

4.注意事项:督脉灸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皮肤,不宜在饱食后或饮酒后进行灸治。

凌晨3、4点就醒,一个穴位效果极佳

凌晨3、4点就醒,一个穴位效果极佳

凌晨3、4点就醒,⼀个⽳位效果极佳有⼀位朋友,患早醒的⽑病好多年了,凌晨3、4点就醒来,很多地⽅的专家都看过,治失眠的药也吃了不少,可效果就是不明显。

得知揉'⼤鱼际'有效之后,他就⾃⼰试着坚持揉⼤鱼际,还真将早醒的⽑病给治好了。

揉'⼤鱼际'时,要揉到不酸不痛为⽌才能⼀治就好。

另外,每天要坚持按揉⼤鱼际,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再好的医术,不认真对待就难以产⽣好的疗效。

怎么解释这个原理呢?中医认为,早醒⼀般是肺⽕旺导致的。

您如果经常在凌晨三点左右醒来,那肯定是⼼肺上⽕了。

⽽⼼肺这两条经络都经过⼤鱼际那⼉,所以⼼肺之⽕它都能祛除。

⼈的⼿掌正⾯拇指根部,下⾄掌跟,伸开⼿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鱼际。

⼤鱼际肌⾁丰富,伸开⼿掌时明显突起,占⼿掌很⼤⾯积。

⼤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

每⽇搓搓⼤鱼际⽳位,对防治感冒⼤有益处,⽽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塞、咳嗽等症状,也⼀治即消。

⽅法很简单:对搓两⼿⼤鱼际,直到搓热为⽌。

⼀只⼿固定,转另⼀只⼿的⼤鱼际,像搓花⽣⽶⽪⼀样,两⼿上下交替。

两个⼤鱼际向相反⽅向对搓,⼤约搓2~3分钟,整个⼿掌便会发热。

这样做可促进⾎液循环,强化⾝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防治感冒、咽痛,治疗胃病等。

这个⽅法也奇怪,动动脚尖,就能⼀次睡个够另外,睡眠就是⼀个阴升阳降、⼼肾相交的过程。

睡前思绪多,阳⽓都集中在头部,阴不升阳不降⾃然⽆法⼊眠。

把注意⼒集中到脚尖,跟着以下动图练习⼀下这个动作吧。

睡前,仰卧平躺,两腿伸直,脚后跟紧贴床帮,双脚脚尖尽量往上勾,使脚掌和⼩腿呈90度。

双臂伸直,⼿掌朝下,静⽌10分钟,便会感到困倦。

若还⽆睡意,五分钟后再做⼀次,⼀般做两次都能⼊睡。

动作的关键在于注意⼒要集中到脚尖,这样⽓⾎也会被引导下⾏,不仅能助眠,还能帮助调理⼿脚凉的问题呢.延伸阅读——很多⼈的“失眠”,都是这样“搓”好的怎么搓呢?⽅法超级简单,⽽⼜特别管⽤,就是⽤⼿⼼搓脚⼼原理:⼿⼼有个热性的⽳位,搓⼿⼼可以⽣“⽕”,补阳。

穴位1——精选推荐

穴位1——精选推荐

穴位贴药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

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用药物贴敷于身体的某些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上,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调整机体,达到治病的目的,简便价廉,疗效显著。

《内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都有记载,历代医家也普遍使用。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风毒脚气治法中记载有外用膏方八首,如“神明白膏治百病,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皆以膏敷……”可见从古到今就流传着很多疗效确切,安全易行的药膏疗法。

内行者往往选用药力强大,疗效卓著的中药适当配伍后能立即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治疗多种疾病。

比如祛邪扶正膏就具有消炎灭菌、活血化瘀、止痛消肿、通络祛湿等功效。

此膏运用中医内病外治之机理,采用循经透穴的方法治疗各种伤病规避了内服药物对人体造成新的医源性疾病。

其使用方便,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疗效直接可靠,适用面广。

一、主要适用:各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骨质增生、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四肢麻木、红肿变形、瘫痪麻痹等急慢性软组织及骨伤病痛显效神速。

对各种脏腑气滞血瘀的陈年老病、脚手乏力者均具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功。

对淋巴结核、良(恶)性肿瘤,无名肿块及顽固性皮肤病具有消肿散结、活血清毒之奇功。

对跌打损伤、头晕头痛、口眼歪斜、一切无名肿毒、臁疮良效。

下面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要求使用二、用法用量:可用本品同时敷贴病源处与痛处,结合参考循经取穴的方法使用,每处1贴,48小时换贴1次【皮肤娇嫩敏感,反应强烈者可贴六至十小时即可,通常在皮肤很痒时,就把药膏取下,药膏可以换另一侧穴位贴,贴够48小时为止】。

根据患处或穴位面积大小取本品适量压平其上【一般取桂圆大小即可,胶布可以大些,头面五官接近处绿豆大即可】,用胶布固定后即可【胶布边缘必须贴紧,否则效果大减】。

{买包扎用的好胶布用针或缝纫机扎成密布的小眼,剪成适当的小块,使用起来比较粘}第一要用好胶布,第二贴的时候先用小的胶布把药贴紧皮肤,再用大些的胶布覆盖小胶布上盖过小胶布的边缘,这样就不容易掉了。

立冬的冬季保健按摩

立冬的冬季保健按摩

立冬的冬季保健按摩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这个季节,保健按摩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缓解一些冬季常见的疾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立冬后的冬季保健按摩。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减缓,肌肉和关节也容易变得僵硬。

此时,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氧气供应。

通过按摩,还能放松肌肉,缓解因寒冷而导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首先,我们来谈谈头部按摩。

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包含了众多的穴位和神经。

用手指轻轻按摩头皮,从前额开始,向后逐渐移动,直至后脑勺。

可以用指腹以打圈的方式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 5 分钟。

这样能够刺激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让人感到头脑清醒,精神焕发。

颈部按摩也是冬季保健的重要环节。

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或学习,加上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颈部肌肉酸痛和颈椎不适。

将双手放在颈部两侧,轻轻揉捏肌肉,从耳后一直到肩部。

然后,用手指按压颈部的穴位,如风池穴、天柱穴等,每个穴位按压 1 2 分钟。

这有助于缓解颈部的疲劳和僵硬,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肩部按摩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用双手握住肩部,以揉捏的方式按摩肌肉,然后用拇指按压肩部的穴位,如肩井穴。

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肩部按摩能够放松肩部肌肉,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肩部的酸痛和沉重感。

手部按摩在冬季也不能忽视。

双手互相揉搓,直到发热为止。

然后,逐个按摩手指,从指根到指尖,轻轻拉伸手指关节。

按摩手掌的穴位,如劳宫穴、合谷穴等。

手部按摩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预防冻疮的发生,同时还能增强手部的灵活性。

腰部按摩对于保护肾脏和腰部健康非常有益。

双手叉腰,用拇指按压腰部两侧的穴位,如肾俞穴、腰阳关穴等。

然后,用手掌上下搓揉腰部,以感到发热为宜。

腰部按摩能够缓解腰部的疲劳和疼痛,增强肾脏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中医经络按摩特效穴位汇总(附详图)

中医经络按摩特效穴位汇总(附详图)

中医经络按摩特效⽳位汇总(附详图)⽳位保健是⼀种简单、⽅便且⾏之有效的保健⽅法,通过刺激⼈体特定的⽳位,激发⼈的经络之⽓,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的。

⼈民健康⽹推出《⾦台养⽣园》栏⽬,为您盘点最养⽣的⽣活⽅式,今天与你聊聊⽳位养⽣的话题。

温敷四⽳暖全⾝《黄帝内经》中有“阳⽓者若天与⽇,失其所则折寿⽽不彰”的说法,意思是阳⽓就像天上的太阳,丢掉会影响寿命,强调保护阳⽓的重要性。

中医也认为,阳⽓充盛,则正⽓存内、邪不可⼲,⼈会少⽣病,有活⼒。

寒冷冬季最易折煞阳⽓,因此应着重养阳来强⾝健体、延年益寿,这⾥给⼤家推荐四个“阳⽓⽳”,它们能参与全⾝的能量代谢、温暖全⾝之阳。

关元。

将⼿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它是任脉和⾜三阴经的交会⽳,也是阴阳元⽓交关之处,故名为“关元”。

元⽳就像⼈⾝体的⼀个阀门,将⼈体元⽓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藏精、⼥⼦蓄⾎之处。

经常按摩关元⽳能起到补益元⽓、强⾝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每天早晚将双⼿重叠,以关元⽳为中⼼按揉50下左右,然后⽤双⼿⾷指指腹重叠在⼀起,点按⽳位20下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海。

该⽳为⼈体先天元⽓聚会之处,位于肚脐直下⼤约⼀⼨半。

经常按摩⽓海⽳,可补中益⽓、温煦百脉、培元补虚。

按摩时以掌⼼紧贴⽓海⽳,先按顺时针⽅向按摩100次左右,再按逆时针⽅向重复。

动作宜轻柔缓慢,以腹部感觉徐徐⽣热为度。

神阙。

此⽳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的功效。

同时,⽳位⼜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和⼤⼩肠,所以该⽳还能健脾胃、理肠⽌泻。

每晚睡前将双⼿搓热,叠放于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揉各100次左右。

命门。

命门⽳位于后腰中点与肚脐相对应的位置,它就像两扇门,保护着肾脏,故⼜叫“精门”。

中医认为,肾藏精,若⼀个⼈肾精充⾜,则阳⽓充⾜、⽼⽽不衰。

命门可温煦⼈体阳⽓,喜暖不喜寒,临床常⽤艾灸的⽅法进⾏保健。

但艾灸是个技术活,⾃⾏操作难,平时可⽤暖⽔袋温敷该⽳,并注意防⽌烫伤。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展开全文【井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

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人体的十二井穴定义及作用:众所周知,人体主要有十二条经络,这些经络各有一个井穴,合起来就是“十二井穴”。

井穴是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对调节人体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井穴的定义:古人将经脉比作河流,血液便如河水一样流淌其中。

体表的经脉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的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暗流。

井穴便是沟通这两条河流的“井口”。

《灵枢》中说:“以上下所出为井。

”井穴多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

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

十二经脉与其井穴是一一对应的。

2.井穴的清热作用:通过刺激井穴,可以起到清热的效果。

一般来说,每一个井穴都可以治疗所属经脉、脏腑的热证。

比如少商可以清肺热,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喘。

对于风热邪气侵犯肺经引起的咽喉肿痛,在少商穴针刺放血,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井穴不但可以清泻所属脏腑经络的火热,还可治疗以全身发热为主的病症。

神阙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功能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功能主治神阙穴简介神阙穴是人体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跟部位,是足少阳胆经的起点。

神阙穴是魄门和阳穴之间的主穴。

它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和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功能•舒缓情绪:神阙穴是情绪调节的重要穴位,按压神阙穴可以缓解焦虑、紧张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使人心情平静。

•清热解毒:按摩神阙穴有助于体内热毒的排出,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缓解疼痛:神阙穴是镇痛的重要穴位,按压神阙穴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疼痛、腹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改善消化功能:按摩神阙穴可以刺激胆囊的运动,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调节内分泌:神阙穴的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体内激素水平,对于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提高睡眠质量:按压神阙穴可以调整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促进放松,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治疗失眠。

•辅助治疗疾病:神阙穴作为一个全身穴位,与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按摩神阙穴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鼻炎等疾病。

神阙穴的主治1.头痛: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2.胸肋胁痛:神阙穴有舒肝理气的作用,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胸胁疼痛。

3.高血压:神阙穴按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辅助治疗高血压。

4.惊风发热:按摩神阙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等症状。

5.高热:神阙穴按摩可降温退热。

6.月经不调:按压神阙穴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

7.失眠:神阙穴按摩可以促进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8.肩周炎:神阙穴按摩可以缓解肩颈疼痛,辅助治疗肩周炎。

9.鼻炎:按摩神阙穴可以减轻鼻塞、流鼻涕等鼻炎症状。

神阙穴的按摩方法按摩神阙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我调理方法,以下是按摩神阙穴的步骤:1.找准穴位:神阙穴位于足跟正中线,约在足跟后方1/3的处于外侧,当我们用手按压该穴位时,能够感觉到一块稍微凸起的骨头。

2.准备:用手指轻轻按压神阙穴,要求用力适中,不要用力过猛。

推脊柱退烧操作方法

推脊柱退烧操作方法

推脊柱退烧操作方法
脊柱退烧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按摩脊柱的特定穴位,帮助身体降温,缓解发热的症状。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找到脊柱的穴位:脊柱是指背部中央的长骨,从头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尾椎的位置。

在穴位选择上,可以按照与体温调节有关的脊髓神经丛和经络走向进行选择。

2. 温热及按摩:可以使用温热的手掌,如承鸢穴和腧穴所在的地方,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按压、揉捏等按摩手法,帮助血液循环和能量流通。

3. 推拿方法:使用手指的指腹或拇指的指腹按压,向上下两个方向进行推拿,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适当加大或减小力度,力道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

4. 技巧:将手按在穴位上,如果感觉有酸胀、疼痛或温热感,说明按摩到了相应的穴位。

应该每次按摩穴位持续2-3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根据情况循序渐进。

请注意以下几点:
- 如果坐姿按摩,姿势要保持舒适,放松肌肉,以便按摩的效果更好。

- 如果没有经验或对自己身体不够了解,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按摩。

- 在按摩之前,可以先用热水泡脚或热敷背部,以帮助舒缓肌肉。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退烧的操作方法仅作为辅助,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或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症状严重,请立即就医。

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

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

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需要的妈妈赶紧转)分享首次分享者:承香已被分享31次评论(3)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前面介绍的那个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理。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

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

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

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如何找穴位备注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调理脾胃虚弱可以试试中医按摩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吃下的食物身体无法吸收它的营养,身体容易疲乏,会感觉全身无力,中医按摩能够调理脾胃虚弱,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方法。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

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服用虫草薏米糊。

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其它肉类少吃为好。

火疗疗法

火疗疗法

主治病症: 偏头痛、 耳鸣、耳聋、 咽喉肿痛、 肩臂痛、 水肿、尿频、 尿急、尿痛、 目痛 火疗部位: 烧面部、 手臂的阳面
主治病症: 偏头痛、 口苦、目眩、 肝胆疾病、 胸肋痛、 下肢外侧痛、 足外侧痛、 半身不遂 火疗部位: 烧面部、 腹部、 腿部的外侧
主治病症: 口苦、呃 逆、呕吐、 胸肋痛、 小便不利、 疝气、 少腹肿 火疗部位: 烧腹部、 腿部的内 侧、有时 需要烧面 部
六、严重心脏病:包括心脏搭桥、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做过 心脏大手术的人是不能做的。但是可以烧手和脚的对应反 射区。如果心脏病不严重是可以烧的。 七、严重糖尿病:基本上尿糖为“+” “+” “+” “+”血糖餐前 值在18以上的都不能做。也要看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而 定。 八、高血压(170以上):高压超过170以上者(低压接近 正常值)不能做。 九、肾功能不全:有尿毒症、肾衰竭,注射胰岛素较多的 人不能做。 十、皮肤病(传染、创伤):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有传 染性皮肤患者可以自备毛巾。皮肤大面积创伤者不能做。
火疗临床病例调理方案
火疗疗程的标准定义(三个疗程最好):轻病为主的:10次为 一个疗程;重病为主的:1个月为一个疗程。 风湿的临床调理: 烧小周天 + 风湿患处 失眠的临床调理: 烧小周天 + 头 + 脚 骨病关节炎的临床调理: 小周天 + 患处 ,1个疗程后,再烧一次大周天, 注意:在烧前,用纸巾沾着适量的 陈醋与火龙液(1:1)放在患处,然后再开始烧。
火疗操作时注意事项
1.防火墙一定要扑好 2.铺毛巾腹部要铺在曲骨,背后要铺到环跳穴处 3.除眼睛、脸部、鼻子、耳朵2层毛巾,其他部位3层 4.喷洒酒精图时,一定要顺时针行走, 切记不要逆时针行走 5.切记喷洒精时不要横向拦截,不要断 6.火疗时当热度过高时,不要提起毛巾,要用手指抓分散 病人的注意力; 7.不要太热再盖毛巾,毛巾盖下了3-4秒后要迅速提起,便 于毒气从体内排出 8.做火疗时一定要病人脱袜子,触摸病人脚掌,脚心,脚 后跟温度,再连续烧两次后再次触摸看温度有无变化 9.在做火疗前用手指从颈椎部到尾椎部按压,看是否脊柱 有无变形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八髎穴主要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髎,孔隙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1、神阙灸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

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

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

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温热推拿穴位“三关穴”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温热推拿穴位“三关穴”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温热推拿穴位“三关穴”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李筱婷;柳丽华;周宜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7(0)5
【摘要】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及症状,正常小儿腋温在36.137.0℃波动,口温比腋温高0.20.4℃,肛温比腋温高0.50.9℃,腋温如超过37℃可认为是发热[1]。

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发热、食积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

小儿推拿疗法副作用少,因此近年小儿推拿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然而在面对小儿发热时,大多数从业者往往单一操作寒凉手法,效果欠佳。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经过理论探索及临床实践。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筱婷;柳丽华;周宜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道健壮街14号1楼6号传承中医诊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耳穴压贴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干预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2.小儿发热运用穴位推拿干预的护理效果
3.中药清热方足浴联合大椎穴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4.中医穴位推拿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的应用效果
5.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
文章目录*一、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二、按摩穴位的好处*三、如何按摩穴位
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1、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耳朵取穴:可以拉耳垂、提耳尖、磨耳轮。

功效:冬季经常按摩双耳,能预防冻疮、保护肾脏、让气血更加顺畅。

操作方法:按摩时间2~5分钟,但手法一定要轻柔。

如果耳朵受伤或刚从户外进入到室内,不建议进行耳部按摩。

2、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大椎
取穴: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就是该穴位。

功效:大椎穴一般用来退烧。

用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有保健效果。

操作方法:按摩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使用。

3、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肩井
取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功效:主治高血压、脑卒中,还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操作方法:先找到大椎穴,再找到肩峰,取中间点,按摩5~10分钟即可。

4、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神阙
取穴:位于脐窝正中、脐中央。

功效: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腹泻等症状。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神阙穴(即肚脐),顺时
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

5、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劳宫
取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

功效: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操作方法: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2至3次。

6、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足三里
取穴: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
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

功效:经常按摩足三里能起到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调理脾胃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指尖进行顺时针按摩,每天按摩5分钟即可。

7、能使身体发热的穴位之涌泉
取穴: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

功效: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涌泉穴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

操作方法:每天早晚用手指按揉涌泉穴,每次2~5分钟即可。

按摩穴位的好处1、按摩血海穴补血养肝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
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2、按摩委中穴舒服腰背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
背病症的要穴。

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如何按摩穴位1、需要准备的工具
一张经络图、一个按摩棒等。

2、按摩方法
穴位刺激以按摩最为方便,按摩时根据穴位位置,选择最方
便的方法进行刺激,方法不拘一格。

点按:用按摩棒或者指肚使劲向下按压。

揉按:在旋转揉捏的同时向下按压,可用指肚、手掌、掌根等,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灵活运用。

推按:用大鱼际(手掌正面拇指根部至掌跟)或者指肚从一个穴位向另一个穴位推揉,稍微用力。

敲打:手握拳,在某个穴位或者一条经络的某一段进行敲打。

3、按摩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次按摩5-10分钟,耐心坚持2-3个月为宜。

4、找穴方法
穴位因人而异,很难确定在哪一个点上。

找不到穴点找到穴
区也可以,围绕着穴点的周围一圈,选择揉按的方式,一样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