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土壤基础知识

植物和土壤基础知识
植物和土壤基础知识

第3章植物与土壤基础知识

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空气;②水;③有机物(腐殖质);④无机盐(矿物质)。

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做V1.

(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 V1大于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 15%~35% 。

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

(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4)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V水= (M-M1)/ρ水;

(5)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 (M-M1)/(ρ水V)。

思考:如何让计算出来的水的体积分数更准确?尽量将土壤捣碎,要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以便水分充分散失,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有机物被分解。

10、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有机物(也称土壤腐殖质);它的来源: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其作用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有机物的性质是加热时易炭化分解,易燃烧。11、将燃烧过的土壤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到的现象是:蒸发皿中留下很细的结晶物;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无机盐(又称矿物质) ;

1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13、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1)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14、下列事例与岩石发展成土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F

A 、岩石风化; B、水流碎石; C、冷热聚变破石; D、水结冰能裂石;

E、动植物在地表上活动,死亡;

F、大气中氧气含量缓慢减少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

2、土壤颗粒的分类: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种颗粒;其中最细的是:黏粒。

3、土壤颗粒的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4、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反比或正比)。

5、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三种土壤颗粒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质地:砂粒多、黏粒少,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质地:黏粒多、粉砂少,颗粒较细)和壤土类土壤(质地: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以上土壤种类中,保水、保肥

性最好的是黏土类土壤;通气、透

水性最好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容易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土壤 2.土壤肥力 3.自然肥力 4.人工肥力 5.潜在肥力 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7.农业 8.农业生产 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大农业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部分,主要由_____和_____所组成。 16.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17.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 _____和_____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_____。 18.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从空中的_____和从土壤吸收的 _____和_____合成转化成_____的过程。 19.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 20.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_____的三个库。 21.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_____它是_____和_____的分界面,是_____ 和_____进行_____和_____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2.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_____的结果。 23.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4.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_____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_____和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汇总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 一、园林树木学定义 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可以用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所有的木本植物,可以在园林绿化、风景区、疗养地以及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 2、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栽培和园林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贡献 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具有明显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丰富多彩 4.特色突出 我国有很多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鸽子树(珙桐)、水杉、银杉等等。 桂花品种繁多,有四季桂类和秋桂类,秋桂类又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 松树有2针: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3针:白皮松,云南松,火炬松

5针:华山松,乔松,红松,日本五针松 先叶开花的植物:梅花贴梗海棠海棠花李桃苹果(蔷薇科)、迎春(木犀科)、蜡梅(蜡梅科)、玉兰天目木兰白玉兰紫玉兰(木兰科)等花卉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它们的花芽分化是在前一年夏季进行的,形成后花芽进入休眠,第二年春季就能开花了;同时由于这些花木花芽生长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需要的气温要低,因此在早春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花芽先进行生长而开放,等气温升高后,叶芽才开始萌发而展开,就形成了先花后叶的现象。针叶树和阔叶树树形的不同:阔叶林长得比较高大,针叶林相对要瘦小,纬度越低,树木可以长得越高. 阔叶树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类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叶脉成网状,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类:银杏、柏杨、垂柳、榆树,常绿类:小叶榕、山玉兰、广玉兰、白兰花.针叶树是树叶细长如针,叶子大多为针形、鳞形或刺状,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柏本、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及其它针叶树种。 杉科植物中适宜于水中的植物:秃杉水杉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茎的形态术语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一)、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寿命,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寿命较长,均为多年生的。 它们又可分为: 1)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植株,分枝位置距地面较高。如旱柳、毛白杨等。 2)灌木:主干不明显,植株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3)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米,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多年生,上部茎草质,于开化后枯死,如蒿属植物。 2、草本植物:茎含有木质较少,多汁、柔软、易折断。这类植物根据生活周期又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如:水稻、棉花等。 <2>二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如: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3>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如: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3攀援茎以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有5种攀援结构: 1)卷须:瓜类、葡萄、豌豆 2)气生根:常春藤、络石 3)叶柄:旱金莲、铁线莲 4)钩刺:猪殃殃、白藤 5)吸盘:爬山虎(地锦) 4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如牵牛等。 *5斜生茎 *6平卧茎

二、叶的形态术语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是叶的绿色平扁部分,也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一)叶序 指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有5种: 1、互生:每节上只生一片叶,如大豆、棉花、玉米等。 2、对生: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等。 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着生在一个节上,如夹竹桃。 4、簇(丛)生:两个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等。 5、基生: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地表附近的短茎上称为叶基生。如蒲公英、车前草等。(二)叶形 (三)叶尖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833高级土壤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3 考试科目:高级土壤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土壤学理论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土壤学理论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两部分。 四、考试大纲 (一)土壤学基础知识 1.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水 3.土壤热量 4.土壤胶体与特性 5.土壤酸碱性与酸碱缓冲性 6.土壤氧化还原性 7.土壤生物种类与功能 8.土壤氮素的形态与转化 9.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 10.土壤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与有效性

11.土壤母质的来源与类型 12.土壤形成因素 13.土壤形成中的物质循环与代表性成土过程 14.土壤发育与剖面 15.地带性分布概念与世界主要土壤分类系统 16.我国土壤分布状况 17.土壤质量概念与评价 18.土壤退化概念与主要类型 19.土壤调查基本原则与方法 20.土壤信息系统组成 (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 1.土壤肥力评价原则与实例分析 2.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手段与实例分析 3.土壤酸碱性的意义与调节途径 4.土壤生物与土传病害、连作障碍关系分析与防治措施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全球碳循环 6土壤养分有效性与调控 7.土壤过程与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与实例分析 8.土壤过程与温室气体排放 9.农田、园艺、草原、城市土壤特征分析 10.土壤学与现实问题(如再生水灌溉、垃圾施肥、食品安全、碳贸易,等等)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

园 林 植 物 与 花 卉
武汉万科成本管理部 周建荣
2011-5-20

主要内容
一、园林植物的定义 二、园林植物的分类 三、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及应用 四、园林植物造价分析 五、园林植物栽植养护与管理

定义
广义的说园林花卉即观赏植物,泛指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
1、地球上植物的种类有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开花植物15,000种苔藓植物。 2、国内通用的园林植物,乔、灌、藤木(木本)约有1200种,草花、地被(草本)约有1050种, 且每年的数目还在增加。 3、对于园林植物的地域区块气候分布,相对来说,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受地域影响较大,但一 二年生草本和温室植物受影响较小。

园林植物的分类
分 类 常 绿 落 叶
乔木类 灌木类 藤木类 竹类 花境类 水生类 草坪类
香樟、广玉兰、乐昌含笑、石楠、柚子树 黄杨、珊瑚、夹竹桃、蚊母、黄连翘 常春藤、金银花、油麻藤、铁线莲、三角梅 慈孝竹、紫竹、刚竹、淡竹、乌哺鸡竹 萱草、鸢尾、菊花、蔓长春、麦冬、福禄考 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大花醉鱼草 果岭草、双丝毯、马蹄金、三叶草、佛甲草
银杏、朴树、悬铃木、鹅掌楸、栾树 山桃、榆叶梅、垂丝海棠、紫薇、迎春 紫藤、爬山虎、凌霄、葡萄、蔷薇
月季、美人蕉、郁金香、百日草 水葱、再立花、芦苇、旱伞草、睡莲
马尼拉、四季青、天堂草、高羊茅、黑麦草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3、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绪论: 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 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 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 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第一章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生活周期:从种子开始,当种子成熟后,在适应的外界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再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当植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芽或侧芽分化形成花芽,再进一步形成花、果实和种子。 器官:植物体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由数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植物体的组成单位。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八、心得体会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认识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花溪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与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得“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得“花卉”与草坪植物、 (一)树木得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得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与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得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就是指植于庭院与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得得树种。 3.广义行道树就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得树木。历史沿袭得行道树得概念就是狭义得,与就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得行道树,栽植高大得乔木。 4群丛就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得植物景观。大型得群丛乔灌木得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就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得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得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就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她物才能伸展与空间得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与围墙得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与装饰园景得作用。 8、绿篱得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与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与矮篱之别、 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得创意,通过攀扎与修剪得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得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得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得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得低矮、匍匐型得灌木、竹类与蔓性藤本植物、广义得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得体系,而且它得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她地被植物不同,狭义得地被植物则就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得其她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三)草坪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土壤学重点

在风化和成土 被另外一种大小相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形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 使其成为复杂的腐殖质过程。 数量与性质随土壤pH PH越大,负电 PH越大,电荷密度越大。 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 1~100nm的固体小颗粒 指定某一个离子所言,其他同时存在的离子都称为这个离子的互离子 离子的有效度 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表现出来的酸度 >> 性盐类浸提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着的H+和Al3+被浸提液中的阳离子交换下来,进入土壤溶 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PH值单位所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g/cm3表示。

4℃水的密度之比或单位体积土粒重量与4℃同体积水重量之比。 ~10nm之间,近似于球形的疏松的多孔的小土团,蚯蚓粪就是团粒结构。 (过程)作用 土壤在105~110℃范围内,烘至恒重时所移去的水分子称为~。 是指土壤吸水达到最大吸湿水量后,土壤外面仍然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在吸湿水层外部,再吸附一部分液态水而形成一层较厚的水膜,称为膜状水。(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靠土粒表面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吸附在土粒外面的气态水分(无效 即土壤水在各 种力的作用下,它的势能(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田间土壤水分因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获得的位能不相同,这里受重力影响引起的势能变化叫重力势,可正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能否被植物吸收及其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 变化土壤水分以气态水向近地大气中扩散的过程称为土面蒸发。 1.氧气含量显著低于大气 2.CO2含量显著高于大气(根系呼吸放出O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土壤中存在碳酸盐与酸释放O2) 3.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4.土壤中存 O2,同时放出CO2的扩散过程。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指单位厚度(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每秒钟经过单位面积土壤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卡数。孔隙度大,导热率小土》水》空 1℃的温度梯度,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得单位体积1cm3的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空>土>水 砂土的容重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一般认为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人类生产活动。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1K417000城市绿化与园林工程 ?1K417010绿化工程 1K417011栽植基础工程 ?绿化工程包括栽植基础工程、栽植工程、养护。 ?一、栽植前土壤处理 ?栽植前土壤处理包括:栽植土、栽植前场地清理、栽植土回填及地形造型、栽植土施肥和表层整理等分项工程。 ? 1.栽植土 ?园林植物栽植土包括客土、原土利用、栽植基质等。客土指更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栽植土应见证取样,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并在栽植前取得符合要求的测试结果。栽植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壤PH值应符合本地区栽植土标准或按PH值5.6~8.0进行选择;(2)土壤全盐含量、土壤容重应达到规范要求。 栽植基础严禁使用有害成分的土壤,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透水层。 土壤的有效土层厚度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成活,必须满足其生长成活的最低土层厚度。 2.栽植前场地清理 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现场内的渣土、工程废料、宿根性杂草、树根及其他有害污染物清除干净; ?(2)场地标高及清理程度应符合设计和栽植要求。 ? 4.栽植土施肥和表层处理 ?栽植土施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商品肥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或已经过试验证明符合要求; (2)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使用无机肥料应测定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并宜采用缓释性无机肥。

栽植土表层处理按下列方式进行: (1)栽植土表层不得有明显低洼和积水处,花坛、花境栽植地30cm深的表层土必须疏松。 二、重盐碱、重黏土地土壤改良 土壤全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5%的重盐碱地和土壤为重黏土地区的绿化栽植工程 应实施土壤改良。 ?三、设施顶面栽植基层工程 ?屋顶绿化、地下停车场绿化、立交桥绿化、建筑物外立面及蔚蓝绿化统称设施绿化。 ?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应有良好的防水排灌系统,防水层不得渗漏; ?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层。 ?设施顶面栽植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施工完成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24h内不得有渗漏或积水。 ?1K417012 栽植工程 ?一、草坪建植 ?草坪建植的方法有:籽播、喷播、植生带、铺植等 ?(一)铺植草坪 ?(1)密铺:应将选好的草坪切成300mm×300mm、250mm×300mm、200mm×200mm等不同草块,顺次平铺,草块下填土密实,块与块之间应 留有20~30mm缝隙,再行填土,铺后及时滚压浇水。建坪成本高。 ?(2)间铺:铺植方法同密铺。用1㎡草坪宜点种2~3㎡面积。 (3)点铺:将草皮切成30mm×30mm,点种,1㎡草坪宜点种2~5㎡面积。 (4)茎铺:茎铺时间,暖季型草种以春末夏初为宜,冷季型草种以春秋为宜。 ?(二)建坪质量要求 ?1)成坪后覆盖度不低于95%. 2)单块裸露面积不大于25cm2 ?3)杂草及病虫害的面积不大于5%

植物基础知识

《种子质量检测》基础知识分段考核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种子萌发时,首先是()突破种皮伸入土中。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2、荔枝、龙眼果实中肉质可食部分为() A、珠被 B、种皮 C、假种皮 D、胚座 3、成熟的花粉囊壁是由()层细胞构成的。 A、1 B、2 C、3 D、4 4、大豆是()种子类型 A、双子叶有胚乳 B、双子叶无胚乳 C、单子叶有胚乳 D、单子叶无胚乳 5、双受精现象是()植物特有的现象。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所有植物 6、成熟胚囊的中央是() A、卵细胞 B、助细胞 C、反足细胞 D、极核 7、外胚乳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A、珠心组织 B、胎座 C、珠被 D、珠柄 8、苹果、梨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由花的()发育而成 A、子房 B、花被 C、花筒 D、花托 9、银杏树结的果子,在植物学上称为() A、种子 B、果实 C、孢子 D、配子 10、禾本科植物的果实,果皮和种皮愈合,不易分开,因此被称为()。 A、种子 B、瘦果 C、坚果 D、颖果 11、胚是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组成 A、胚乳,胚芽,子叶,胚根 B、胚芽,胚根,子叶,胚轴 C、子叶,胚根,胚轴,胚乳 D、胚根,胚轴,胚乳,胚芽 12、石榴、银杏果实中肉质可食部分为() A、种皮 B、假种皮 C、果皮 D、胎座 13、成熟的花粉粒为()花粉粒。 A、二核 B、三核 C、单核 D、二核或三核 14、子叶能否出土,主要是由于()生长情况不同所致。 A、胚芽 B、上胚轴 C、下胚轴 D、胚根 15、种子的前身是()。 A、胚 B、胚珠 C、受精卵 D、卵细胞 16、珠被、珠心和胚囊母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 、2n.2n.2n B、n.n.n C、2n.2n.n D、n.n.2n 17、西瓜食用的部分是()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 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组长: 实习组员: 实习时间: 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 2013年5月21日刘庆花 实习报告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3.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4.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5. 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

土壤学知识重点

1.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减,土壤比重也在发生变 化(对) 2.表层土壤比重一般小于底层土壤(对) 3.粘质土孔隙度大但通透性差,而砂质土孔隙小但通透性强(对) 4.土壤结构性的好坏反映在土壤孔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 5.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植物吸收,变成无效态养分了(错) 6.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不能代换出被胶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错) 7.土壤阳离子代换量愈高,所含矿质养分愈 多,则保肥供肥性能也愈强(错) 8.土壤酸度有三种表示方法,其中pHH2d pHKClv pHNaAC对) 9.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缓冲酸的能力强,盐 基饱和度小的缓冲碱的能力强(对) 10.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对) 11.真菌适宜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而放线菌适宜在酸性环境(错) 12.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多(对) 13、根瘤是一特殊的菌根(错) 1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 列生化反应(对) 15、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错) 16、有机质的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错) 17、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腐殖质(对) 18、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错) 19、相同母质上所形成的土壤,其性质相同(错) 20.淋溶作用由大到小的排到顺序为湿润区>半湿 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对) 21.自然界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其根源是由于成土 因素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 22.湿润气候区的化学风化强度大于干旱气候 区(对)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 类、土属、土种、亚种 土壤发生学观点的创始人是:道库恰耶夫,提 出了成土因素学说土壤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 性,垂直地带性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是植物养分的来源,植物靠吸 收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来滋养,植物长期吸收土壤中 的养分,会使土壤中的矿质养分越来越少,为了弥 补土库养分储量的减少,可以通过施用化肥或轮作 的方式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的永续不 变。 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 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 物。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特点: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在五大成土因素 作用下构成,可再生,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是一 个多分散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和空间位置, 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转化。土壤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1. 土壤是植物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是农林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 土壤是陆地生 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 源4、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壤肥力:突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断的 供给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 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四大肥力要素:水、肥、气、热 土粒:土壤中的固体成分,指岩石、矿物在分化的 过程中及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碎屑物质,常指矿物质 土粒 土粒的存在形式:单粒:土壤固相中单独存在的土 粒复粒:由多个单粒聚集形成的土粒 粒级:根据直径大小和性质变化划分土粒级别 (卡清斯基制) 粒级性质:石粒:主要成分是各种岩石碎屑,与原 来岩石中的矿物种类相同,速效养分少,通透性 强,保水能力极差,一般不作为土粒研究范畴。 沙粒(1—0、01mm:主演成分为原生矿物,分范 围少,比表面积小,无粘滞性,粘着性,可塑性, 吸水性弱,透水性强,无膨胀性粉粒:介于沙粒和 粘粒之间 粘粒(<0、01mm:主要成分为次生粘土矿物, 颗粒 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中,有较强的粘着性、 可塑性,常成土块土团,土粒间孔隙很小,通透性 大,养分含量多,保水保肥能力强,是土壤粒级中 最活跃的部分。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土壤重量的 百分比。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的划分:以粘粒含量为主要保准,沙土 及壤土类<15% 粘壤土类15%—25% 粘土类> 25%当粉粒含量>45%加粉质,当沙含量55% —85% 加沙质,>85%^为壤沙土,>90%^为沙土。如何 改良土壤的不良性状:1、增施有机肥2、客土调剂 (掺沙掺粘)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4、引弘放淤,引洪漫沙。 5、根据不同质地采取不 同的管理措施 土壤团粒结构:指在腐殖质作用下形成近似球状疏 松多孔的小土团。是土壤的良好结构体为什么说粒 状一一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 团粒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多极大量的 大小孔隙,团里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有 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团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抵抗机械压力)、水稳 定性(浸水后不易分散)、生物稳定性(抵抗微生 物分解) 土壤结构体改造:1、合理耕作,灌溉,增施有机 肥2、种植绿肥牧草3、改善土壤酸碱性4、应用 土壤改良剂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土壤孔隙度与植物利用水分的关系:非活性孔隙< 0、002mn植物不能利用,毛管孔隙0、002 —0、 02mm植物能够利用,通气孔隙>0、02mm 水受重 力流动,植物利用低 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质地、结构、有机质土壤 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质 量。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固 体土粒的质量。 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固态水、气态水、液态水液态 水:重力水、束缚水(吸湿水、膜状水) 毛管水、地下水 束缚水:只由土壤表面分子吸附的水。 吸湿水:由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被紧密吸附的水分 (最大值为最大吸湿量) 膜状水:当土粒吸足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 力,可吸收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吸附在土粒表面。 (最大值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膜状水后,土壤水分不 再受吸附力的束缚,可以自由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