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2020
陈情表读后感的作文(精选5篇)
陈情表读后感的作文(精选5篇)陈情表读后感的作文(精选篇1)陈情表里运用了“微”、“陋”等字眼来无数次贬低自我,可想而知李密作此表时定被权力的威严所压迫着,忧虑而恐惧——他抱着皇帝的腿不停磕头,卑微乞求着一条路。
我相信支撑李密写完全篇581字的仅有一个“孝”字,仅有他与祖母间难以割舍的感情。
也唯有此情,才令这篇字字泣血的*打动了司马炎。
“孝”总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往往与其他部分产生矛盾和冲突。
我想我们无从评判,一位救人牺牲的消防员,是否应受到未对父母尽孝的指责——他的父母是会为他感到骄傲的,尽管他再也无法给他们养老送终。
我们也能够理解某些参与国家机密,而不得不隐姓埋名几十年的工作者们——他们离开了父母,而为另一位“母亲”兢兢业业地奉献着。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选择:孝,忠君,忠于国,忠于事业……其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仅有观念之异。
单就“孝”这一方面而言,“孝”的标准似乎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渐降低。
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告诉人们“不敬”何以别事父母和养犬马;《陈情表》中已经从“敬”退化为了“终养”,《论语》里提出的一整套孝悌之礼已不见踪影;如今,“养老”是“养老院”的职责,“空巢”已成为常态,更要命的还有“啃老族”出没……物质生活的丰富永远填补不了情感上的空洞,用金钱难以买来的是天伦之乐。
“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当它不代表“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只给人以孤单、衰败之感时,人们的担心多数出于意识到了自我的所作所为,但常常仅停留于此,惰于改变,空荡荡的巢穴中不知何时才能重新传出啁啾。
陈情表读后感的作文(精选篇2)此刻的孩子们也难再有《陈情表》里李密对祖母深深的感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条件,不停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们,抑或整日为“代沟”所困,处在无限的不被理解的烦恼中。
《李尔王》中,葛罗斯特一家的自相残杀,甚至是《1984》里的孩子们主动告发父母们的“二心”,将他们投入监狱,人们没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简便,一个能够倾诉的人,我们该怎样办?当然,尽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善,许多感人的瞬间也在一次次地温暖我们。
《陈情表》课文读后感7篇
《陈情表》课文读后感7篇《陈情表》课文读后感7篇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课文读后感7篇2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
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
讲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将作者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但在忠孝两难全时,作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孝治国吗?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示着情的存在。
关于陈情表的感悟(精品8篇)
关于陈情表的感悟(精品8篇)关于陈情表的感悟篇1《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
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
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
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
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
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
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
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关于陈情表的感悟篇2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不忘根本,报答亲情。
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
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陈情表读后感3篇(全文完整)
陈情表读后感3篇(全文完整)陈情表作文篇一我本愚陋之命,祖上世代无高官势大于乡里,皆乃贫民躬耕于农亩。
少时艰辛薄命,苦读他乡,昼夜学习,然亦父母志强,奔四方,忙白昼,昼夜劳作,誓送儿读书,内为家境窘迫,外为国家出力。
吾犹是感激父母之恩,觉世间之艰,遂发奋图强,誓考重点,私为自己与父母,公为国家与乡里。
然,事有偶然,高考时节,常感不适,故高考失利,专科了之。
亦想复读再考,想均为国家出力,何分高低贵贱,专科本科俱为一体,区分于多读一年耳,高考一时之念与发挥而则本专之道,而为国家出力是一生之念与付出。
后想家境之艰,时代之潮流,故弃复读,走专科之道也。
不想今毕业两载,亦报国无门,创业无本。
虽实习于乡里,然,前途之渺茫无依,让人以鄙视之。
与我同事者,皆为选派村官,在领导眼里,他们是掌上明珠,未来上司,故多亲之信之。
我虽想加入队列,何奈偶读他乡而错过应届唯一报考时节,吾常叹之。
我虽专科,然,不觉自身之差胜过于他人,亦不觉他人之才胜过自己。
做他人不想做之事,吃他人不敢吃之苦。
他若能之我亦能,我若能之他人却不一定能。
吾常感叹世间择人之道。
呜呼哀哉!吾今二十有五,内无可依贤良之妻,外无国家可投之门。
工作无保,为国无路,常感政府择人之道,歧视专科之甚,深伤天下专科之辈也,然,我等皆吃苦耐劳之辈,何亲学历虚高之徒,而不屑忠良死节之臣也。
今工作难找,有志之士皆想报国而稳定手中饭碗。
政府领导何不开张圣听,不以贵贱而纳实用之才,则天下兴盛之路,定会更加宽敞明亮。
吾亦知当今社会重民生,做实事,安居保,使天下之人共同富裕。
然,专科之才不在其下,然吃苦尤为甚也。
故怎可重虚假而忘天下兴亡之道。
吾父母皆已近花甲之龄,想当日苦作奔波,亦有盼头。
然今,我虽毕业却不能养家糊口,以报父母之恩。
前途渺茫,伤感之致,想当日之梦想,现在之处境多艰,不觉已萧然泪下。
陈情表作文篇二李密的《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字里行间,体现了祖母对李密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流露了李密对祖母的反哺之孝。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10篇)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10篇)陈情表读后感篇一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
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
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理我的。
要照顾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经常感冒、发烧。
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
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
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了灾星。
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经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高中,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
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望自己的'外孙有出息。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陈情表读后感篇二无意间读起了李密的《陈情表》,细细品味,感激涕零,愧不堪言。
才知道我亏欠父母太多,我要做的远远不够。
我该反思,更应该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大凡成大事者都必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苦难是成长的磨砺石,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练就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会有心酸的故事。
或许只有经历过此等涅槃重生的历练后,方显出成功的来自不易,如此才能懂得珍惜吧。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个经历过孤独和苦难的灵魂是充盈的,是富有内涵的大智大彻。
那些标榜自己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无知者无畏的吹嘘和卖弄。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得聆听别人。
一个不用心生活,不懂感恩之情的人是写不出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文章的。
陈情表心得体会_陈情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陈情表心得体会_陈情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下面是收集推荐的陈情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陈情表心得体会(一)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参考陈情表心得体会 (二)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陈情表读后感范文(六篇)
陈情表读后感范文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
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
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
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
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
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
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
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陈情表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陈情表读后感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2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洗马(即太子侍从官)。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3篇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3篇陈情表读后感篇一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陈情表》当中的“孝”字贯彻整篇文章,文句自然,句句都是爱的流露,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有了一些感想。
古人有云:“忠孝不能两全”,面对忠诚和孝顺,李密优先选择了对祖母的孝顺。
他值得没有祖母,就没有李密的顺利存活,如果现在身体健康的李密,谈什么为国尽忠啊?祖母对于李密的恩情,李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李密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臣无祖母,无以今天,祖母无臣,往后岁月就没有依靠。
这句话深深地洗净我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哭脸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父母一点点的细心呵护,让我们成长到今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关爱,父母辛苦劳作,黑头发逐渐被白头发取代。
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生活是困难的,即使用一生也难以报答。
当我们逐渐长大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忘记背后还有父母默默支持我们,是他们为我们修建跑道,让我们大胆地去起飞。
当我们成就辉煌的时候,不要忘记父母的点滴恩情。
陈情表读后感篇二无意间读起了李密的《陈情表》,细细品味,感激涕零,愧不堪言。
才知道我亏欠父母太多,我要做的远远不够。
我该反思,更应该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大凡成大事者都必经历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
苦难是成长的磨砺石,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练就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会有心酸的故事。
或许只有经历过此等涅槃重生的历练后,方显出成功的来自不易,如此才能懂得珍惜吧。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一个经历过孤独和苦难的灵魂是充盈的,是富有内涵的大智大彻。
那些标榜自己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无知者无畏的吹嘘和卖弄。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得聆听别人。
一个不用心生活,不懂感恩之情的人是写不出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文章的。
只有爱过,才会懂得珍惜。
只有经历过相依为命,才会不离不弃。
善做的人不一定善言,说的再好,不如躬身实践。
实践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或许我能做的并非是多大的善举,并非是多么轰轰烈烈的行为。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精选15篇)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精选15篇)陈情表优秀篇1从我们呱呱落地之后,我们便沐浴在幸福之中,有父母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朋友的关爱……然而《陈情表》中的李密从小便遭遇了诸多不幸,父死母嫁,大小和祖母相依为命。
祖母长期卧病在床,李密端茶匙药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新朝的优厚待遇,他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选择继续的侍奉祖母,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放弃了高官厚禄。
自古以来,圣人提出“忠孝”为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待国家要忠心,对待长辈要尽孝道。
所以“忠孝”不能两全,自古始终是“忠”在前,而李密却选择了“孝”。
“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李密能以“乌鸦反哺”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之人,对年老多病的祖母不离不弃实为可贵。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不忘根本,报答亲情。
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陈情表读后感优秀篇2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
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
《陈情表》读后感(15篇)
《陈情表》读后感(15篇)《陈情表》读后感1前两天学《陈情表》的时候,汤老师说,读李密的《陈情表》而不落泪者,视为不孝。
当时,落泪者寥寥无几,多半是不理解文章意思之故。
学罢,我感触很深。
不管李密不去做官是不是真由于其祖母的病,从他的文笔,足以见他对祖母的孝顺。
这使我想起了外婆,我可敬可爱的外婆!我一出生,母亲就病了,因为我是女孩,奶奶是不曾经理我的。
爸爸要照应母亲,我自然就交给了外婆。
我小时侯多病,时常感冒、发烧。
外公身体也不好,每次都是外婆背着我跑医院。
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发烧得厉害,额头上滚烫滚烫的,外婆喂我吃了药,一点也不管用,她只得背着我往医院跑。
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外婆的额上却冒出了汗珠。
那一阵子,父亲很少来看我,我认为那是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不幸,大概都把我当成为了灾星(固然,后来不是这样。
)。
外公那微薄的退休工资,不仅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活我这个刚落地的娃儿。
后来,母亲出院了,我离开了外婆,但我还是还是时常去她那儿,我永远不会忘记外婆待我的好。
现在,我已进入重点中学上高中,也算圆了外婆的一个梦。
她自己没有读书,但希翼自己的外孙有出息。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一看外婆,和她聊聊天。
外婆,谢谢您对我的照料,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陈情表》读后感2李密曾经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
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末,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在读了无数遍文章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而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李密详细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
读后感陈情表(精选10篇)
读后感陈情表(精选10篇)读后感陈情表篇1《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
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
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景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
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所以,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此刻,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终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陈情表读后感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2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洗马(即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为了收拢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示宽厚。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维持秩序。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第一,李密确实要供养祖母。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怀旧,对晋不太服气;况且他还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真是猫眼看狗高!)。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5篇)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情表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情表读后感1刚背会了李密的《陈情表》,我觉得家里有小孩的都要让他背会,我的人生经历不过才三四十年,所见所闻可以说相当有限。
但在这短暂三四十年里对我内心冲击最多,力量最大,让我最痛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孝”。
近到亲戚朋友,远到父老乡亲,少年时风风火火,中年时意气风发,但是能够安享晚年的……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便是“孝”。
读了《陈情表》后,更是临表涕零。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一个人,六个月大就没有了父亲,四岁母亲被逼改嫁,九岁还不会走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姐妹,连一个近一点的亲戚都没有,只有一个祖母扶养他,而祖母又多病,离不开汤药。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衣食无忧,住的是高楼大厦,出门汽车代步,入室空调暖气。
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为什么还有人有哪么多的忧愁?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因为李密很孝顺,又有文化,当时的太守推荐他为孝廉;后来刺史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因为祖母生病无人照看,不接受任命。
不久朝廷又特别下了诏书,封他为郎中;没多久又让他做太子的待从。
他都上表说明情况,不去就职。
这个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大家一定会说他傻。
放着朝廷大官不做,在家里伺候老太婆。
陈情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陈情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陈情表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陈情表读后感篇1下课后我就想,我们的学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读《陈情表》这样一篇文章,都没有了下泪的感觉,一篇感动了一代帝王,感动了一批学士的《陈情表》却感动不了现在的我们,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现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么?还是我们根本就已经丧失了“孝”这样一种情感?还是有更多的原因呢?每天坐单位的车子上班都会收听有线广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关爱家人,关注社会。
我们教我们的孩子去关爱家人了吗?我们给他们关爱家人的机会了吗?这个双休我们放假,我们就把女儿带回家自己带,早上起来她爸爸带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说:“爸爸,我喉咙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评你的,会说你的。
”星期一我去幼儿园接她,发现她真的感冒了,就问:“你感冒了呀?”她马上回答:“我没有说你,我奶奶说你了。
”我们听一个五岁多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只会觉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后是否有一些思考呢?为什么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评了?他感冒他就认为是父母没有照顾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没有看好,那以后不读书是不是就是老师不好,工作不认真就是领导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会不好,那小孩自己该承担什么呢?她自己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从小就帮孩子把他们自身的问题转嫁给别人,一个从小就习惯了把自身问题都推给父母的人,那他长大后还会自觉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承担家庭的责任、承担民族的责任吗?我们还能想着“养儿防老”吗?他会去品味父母对他的用心吗?他会去感激父母对他的养育吗?他会去关心父母的需求吗?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也去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也是需要关心的。
小朋友们会读“小孔融,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但在过分关爱与呵护下的他们能真正明白那其中的深意吗?他们到七八岁的年龄能像孔融、黄香那样懂礼知孝吗?我们不空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他是我们父母的希望,他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我们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却依赖于我们现在的教育。
2020最新陈情表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导语读后感是阅读完一本书的感想和总结,大家在假期阅读的书籍,也要学会书写读后感哦。
下面整理了2020最新陈情表的读后感范文三篇,欢迎参考借鉴!陈情表读后感【一】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
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
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倘若陛下能满足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
赤胆忠心,天地明鉴。
李密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说服能力。
他用一颗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陈情表读后感【二】《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
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
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
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
陈情表读后感10篇
陈情表读后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检讨书、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view letters, speeche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essay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情表读后感10篇陈情表读后感篇1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2020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陈情表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陈情表读后感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2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洗马(即太子侍从官)。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为了收拢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示宽厚。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维持秩序。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第一,李密确实要供养祖母。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怀旧,对晋不太服气;况且他还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真是猫眼看狗高!)。
第三,伴君如伴虎,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不高兴时,为君之草芥。
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却催逼得很紧。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
连不当官的权利都没有,真要命!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上大做*,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中去。
又说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打消晋武帝对自己还忠于旧朝的怀疑。
忠孝不能两全,那就先尽孝,再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就让晋武帝没话可说了。
忠,不是忠于职责,更不是忠于百姓利益,而是忠于那个或暴虐或昏聩的帝王!《陈情表》孝情浓郁,进退狼狈而产生的恐惧之情也溢于言表。
宋人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可惜本人读了很多遍,不仅没有落泪,而且没有大感动。
有学者说《陈情表》既有散文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的优点,又得骈文工致密丽、辞气恢弘的佳处(别人吹亦吹了)。
以我浅薄的感觉看,骈文很矫揉造作的,常常因文害意。
“废远”就是废除供养祖母而远离,你说隔不隔?等我用大脑把它的文字全部读懂的时候,我的心还没有和李密的情链接上呢!本人没有落泪就怪它行文生涩。
也许怪我古文底子薄或孝心不足?反复阅读,我对李密在皇权淫威之下诚惶诚恐的变态人格,倒是感触颇深。
475字的*,共用29个“臣”字,除两个是指称朝臣,都是自称,用“猥”一次,“伏惟”一次,“贱”两次,“微”三次,一副“我皇如天、我是贱臣”的奴才口吻;什么“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违心地歌颂如贼枭雄;拜郎中,即高呼“蒙国恩”,侍东宫,即“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少仕伪朝”,“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否定旧我,贬损自我,抬高淫皇(此词像李密的一样隔),这一传统被一千六百八十五年之后的许多大知识分子发扬光大,呜呼哀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是你的狗,我是你的马,我是你脚丫子里的污垢,我的精神已阉割,我的人格已如泥。
李密后来官至汉中太守。
皇帝要的,就是知识分子的绝对服从。
你能指望这样的太守给人们带来什么吗?中国知识分子有很多臭毛病,好吃懒做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有奶就是娘啊,歌功颂德啊,愚忠啊,不问经济但问官运或小学啊。
三大箩筐也装不下。
最致命的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蝇营狗苟,委曲求全,自我辱没,自我阉割。
倒是李密同一朝代的嵇康,不原意自己把自己的大头(自由思想)阉掉,落得被统治者杀掉的悲壮。
他酣畅淋漓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比疙疙瘩瘩的《陈情表》畅达多了,而且嵇康坚守与混蛋统治者非暴力不合作的人生信条,意识形态上也自有独到见解,昭示了真正的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风度。
(为什么高中语文课本不选《与山巨源绝交书》呢?)在极端专制的环境中做不了嵇康,又做不了陶渊明,就只好做李密,其实反臣、愚臣、佞臣,都人格扭曲,都不是人之正途。
历史上李密太多嵇康太少,到底应该归因于统治者的淫权(隔!)之淫,还是归咎于知识分子软皮蛋?什么样的人民造就什么样的政权,什么的政治环境出产什么样的人民,鸡生蛋蛋生鸡。
让人顿生无助感。
陈情表读后感3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
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
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
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
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
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
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
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
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
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
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
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
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陈情表读后感4读了《陈情表》这篇*,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