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

合集下载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重要的课堂目标,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共同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学生应该在课堂中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讨论观点,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小组作业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动力。

建立学习共同体还需要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习环境应该是积极、互动和鼓励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设置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成果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学习共同体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

学生应该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反馈和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一、教师角度:1、创设课堂氛围科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放松、自由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展现自己。

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促使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主动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方式,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增加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目标。

3、团队合作学习教师要注重课堂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团队合作中,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

二、学生角度: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听取并记录老师的讲解内容,与同学进行思路交流和讨论。

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自主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预习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和网上资源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课后复习,并相互讨论问题,加深理解和掌握。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团队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和实践,通过团队合作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共同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总之,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协作和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科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习者思维发展、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

要真正做到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学生积极参与。

本文将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集体,其成员共同合作、分享知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学习者都是重要的一部分,都能获得成员间的合作和支持,从而实现更好地学习和思考。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二、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1.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积极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共同探讨问题,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还能够激发更多新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习的深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们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加愿意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合作。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4.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共同体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策略1.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实现学习共同体,教师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营造出轻松活泼、秩序井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学有所得在现代教育中,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共同合作、相互促进和互相支持的学习网络。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能够学有所得。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施的步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如研讨会、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等。

这些机会可以让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见解。

通过与同行的合作和讨论,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教学技巧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事进行合作和合作教学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教授课程,共同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合作教学,教师们可以相互观察和学习,共同发展和改进教学方法,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学习提高。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校内外的教学团队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团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他们共同探索和研究教学问题,并以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参与教学团队可以让教师们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规划课程,相互观察和评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学习和支持。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支持和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学校还可以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和设备,如图书馆、教育资源中心和技术设施,供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支持体系,如教师辅导团队和学习团队,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能够学有所得。

通过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与同事合作教学、参与教学团队和学习团队,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当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支持和资源时,教师将能够有效地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学生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享,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较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完成一些课堂活动。

学生可以一起解答问题、一起讨论解题思路、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等。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交流是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通过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思想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利用质疑法和反思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教师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小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实践研究

小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实践研究

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
搭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 交流与分享,提高实践水平。
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制定激励措施
01
制定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荣誉称号等,激励小学
生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
丰富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内容与形式
02 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 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学习共同体具有民主性、合作性、反思性、开放性和 共享性等特点。其中,民主性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尊 重每个成员的意见,平等参与;合作性指的是成员之 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反思性指的是对学习过 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开放性指的是学习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共享性指的 是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共享。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获取多方面的评 价信息,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及时反馈与调整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学习共同体中存在较大的 差异,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学习共同体实践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教育引导、激励措施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 们的参与度。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学习共同体实践中的引导 能力和管理能力。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学有所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构建学习共同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沟通和合作的社群,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几点重要性: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们可以与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教师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了解其他领域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以吸收来自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借鉴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将之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此外,学习共同体可以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增强教师的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感受到来自同行的尊重和支持,这可以让教师们更加有自信地面对教学工作。

同时,学习共同体也可以培养教师合作意识和责任心,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教师群体。

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得到一份认同和尊重,可以发现和展示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因此,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让教师感到工作有乐趣、生活有意义,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学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放教学资源,让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二、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备课思路和策略,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团队,通过相互合作和共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与拓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或项目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共同体中应该感受到师生关系的亲近和学生之间的友好。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和相互帮助,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

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向同学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或做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分享中学会互相学习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要注重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对于有较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问题或拓展学习的机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以及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合作和交流中充分发挥潜能。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老师和学科之间共同合作,共同构建知识,共同促进学习。

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合作性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要参与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在科学教育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尤为重要,因为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从科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探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建立学习共同体。

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通过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科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贴近学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应该主动参与,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信随着科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科学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承诺的群体,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构建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首先,教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

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声音。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搭建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在线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学习交流,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其次,学生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应该树立一种“我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份子”的意识,主动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

在课堂中,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中,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讨论会、学习小组等方式,拓展学习共同体的范围,与更多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目标,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这个共同体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是指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合作,共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领域,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提高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其重要意义。

1. 组织学习活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是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教师们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 建立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教学论坛、教研网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科、班级等层级的壁垒,促进全校范围内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3. 导师制度:建立教师导师制度,通过导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以及对老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加强教研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5. 培训课程:通过组织各类培训课程,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1.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们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打破学科、年级、班级的壁垒,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4. 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促进教师们不断学习、创新,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科学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并共同建设的学习环境,其中学生在这个共同体中不仅是接受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更加平等和开放的关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协作学习。

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让学习共同体更好地运转。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建立学习共同体。

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建立学习共同体。

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需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互信。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互信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起互信的关系,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学习共同体: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厚重

学习共同体: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厚重

学习共同体: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厚重“学习共同体”是当代学校变革的蓝图。

把学校、教师、班级、课堂作为共同体去发展,是推动学校管理、组织和教学文化变革的真正途径。

近几年来,我校把探索创建“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长期的主题和挑战,以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学校的德性回归和学习的人性回归,使校园成为一个以促进师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学习共同体。

一、创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共同体1.教研指向明确,主题鲜明教研共同体的任何教研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或价值取向。

立足学生,了解学生;立足课堂,审视课堂。

树立问题意识,开展问题解决式教研活动。

通过主题教研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难点、焦点问题,促进了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增强。

2.教研路径清晰,效果明显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了有效教研的基本路径,那就是“问题——设计——实践——总结”。

以“合作学习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为例,我们首先反思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没有真正还学习的自主权给学生,由此我们提出变革课堂学习方式,采取合作学习策略。

我们先后学习了与合作学习研究相关的理论及中外书籍,如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等;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王坦的《合作学习的策略》等。

研究设计了“合作学习策略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想。

接着进入课堂行动。

我们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最具体的小问题入手,研究有效解决的系列小策略,注意成功的小案例的积累,便于总结经验,积累教育智慧。

我们边行动,边研究,边突破,边总结,边反思,边积累。

在具体的课例研究中,常常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引发教师的比较和思考,在思考中扬弃,在思考中前行。

通过共同体的努力,合作学习越来越走向深入,课堂越来越朝向师生共同探究、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充满人性乐趣的学习家园。

3.教研多维组合,开放发展打破单一的“学科教研共同体”,建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和“班级协同教研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私、自我、独占、霸道、娇气、缺乏交往技能、不懂感恩、缺乏分享合作意识等现象。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2006 年我院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开展了“幼儿亲社会行为体验式学习”课题研究,并获得全国幼教研究会的立项确认。

该课题研究工作历时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

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进步,同时构建了由园本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

一、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认识学习共同体这一词汇的产生代表了人们追求有效的知识建构的理想。

它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教师学习共同体。

是由为完成共同任务或问题,并有共同的志趣、愿景、情感等精神因素的教师个体(专家、教师)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他们通过交流、沟通、同伴互助和合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利用各自的优势创造的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个体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

二、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应是一种协作发展方式。

我院在课题研究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研究课题的有效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的改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的生成。

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群体进行自我学习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教师怀着学习的心态参与课题研究,能极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让自己在互动的过陧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看法或实践。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学有所得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教育组织形态。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教师学有所得成为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1. 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学习机会:学习共同体应该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学习机会,包括学习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让教师有机会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 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学习共同体可以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参与进行教学观摩、教材研讨、教学设计等,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分享,促进经验的共享和教学的改进。

3. 建立专业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可以建立专业学习社区,让教师在这个社区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供教学支持和指导1. 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指导:学习共同体可以派遣专业的教研人员或教学专家到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2. 提供个性化的教师培训:学习共同体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教师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专业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3. 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学习共同体可以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育责任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支持措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合作共享的教学资源1.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共同体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与其他教师进行共享和交流,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 共建教学案例库:学习共同体可以共同建设教学案例库,将教师优秀的教学案例整理收集起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的改进。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学有所得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群体,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通过协作、共享和反思共同进步。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有机会学有所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介绍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让教师学有所得。

构建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互相
支持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获取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共
同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和观摩,教师可以不断提
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习共同体能够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动力,使他们对教学充
满热爱和执着,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那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呢?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提供支持和资源,鼓励教师
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教师应该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建立小组或研究团队,共同
研究和探讨教学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研讨会、研究交流会等活动,与其他教师进
行交流和合作。

学校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堂观摩和互动
交流,以促进共同学习。

为了让教师学有所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校可以设立学术研究项目和专项基金,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供专
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教学观摩、同课异构
等方式,提供具体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
行讲座和授课,为教师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

初中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共同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下面是初中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几种教学策略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问引导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学习水平,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互助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4.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反思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且能够积极地提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反思评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问引导学习、分层次教学、探究性学习以及反思评价等方式来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依托“团队教研”构建学习共同体

依托“团队教研”构建学习共同体

依托“团队教研”构建学习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

而教研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研方式主要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积累和思考,人员配备单一、研讨内容有限等问题,难以及时获取前沿信息,导致教研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教研存在的问题,学习共同体被提出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人通过协作和相互学习,共同追求学习目标,共同改进实践。

学习共同体要求集体整体实现知识创造与传承,共享新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加强个体学习来改进团队实践。

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持续构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不断为教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在学习共同体中,优秀的团队教师是关键人物,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团队整体教研实力。

同时,团队教研的过程要具有系统性,通过不断地迭代、反思和改进,让团队教师产生良性的学习循环,达到知识持续构建与优化。

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团队目标的,因此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必要的。

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引导每个团队成员在不同的实践中探索并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教研组织、互联网平台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问题,推动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积极开发共享资源在学习共同体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案例等。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提高。

四、持续反思改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总结与分享未来的教学策略与经验,为教育持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学者杜嘉德曾说过:“凡具有人才、多元思想、共识决策、课程整合、资源共享、教学合作、教研共建等特征之学校,皆属学习型组织之列。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

再议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科学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老师则充当引导和促进学习的角色。

在科学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问,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知识更加深入和丰富。

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师应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设计实验等方式实现。

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的规律和现象。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建立科学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实验和小组项目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质疑和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例研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兼谈沪新中学的课例研究实践摘要:沪新中学以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开展课例研究,旨在研究中形成教师间新型的同伴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

总结一年的实践,通过更新研究主题确定方式与深度链接思考与行动,激发参与者主动学习的意愿,使研究内容更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后续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合作近年来兴起的课例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研究,旨在聚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群体努力,互助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联通教学与研究,促进课堂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课例研究中,从研究主题的选择、教学设计、一次上课、课后研讨、二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及课后研讨,都离不开团队合作。

课例研究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的界限,有本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跨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其中学校的教师同事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如何合作,突破权威限制和心理芥蒂,走向以倾听、对话为基础的合作,是以校为本的课例研究中急需突破的难点和课例研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如果课例研究是个别化的行为,而非群体的一致行动,研究中缺乏真正的平等对话,课例研究多重视角的课堂观察与理解教学的优越性即无法显现,研究也随即走向空洞。

课例研究需要参与者通过共同学习、合作、共享和发展,形成团队合作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建“学习共同体”也是课例研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

一、创建“学习共同体”尝试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校变革是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把21世纪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来重建的愿景、哲学与方略”。

①1、理想的学校“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倘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单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倘若缺乏年级的教师集体基于同僚性的相互合作,那么没有人能够承担这种责任。

”②可见,教师间的合作,形成以教师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是变革课堂、变革学校的基础性前提。

在本校教师合作同时有教师与校外专家的合作、家长与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

同时,“人们一致认为,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

”③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基于学习的共同发展,学习共同体与一般性组织的不同在于组织成员间能够在合作、共享基础上相互学习,在团队学习中获得激励和提升。

课例研究者通过在研究中承担不同任务,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分享他人基于现场的观察、基于教学的反思和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与同伴和教学实践的互动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团队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现实的挑战然而学校变革中,教师是变革的动力也是阻力。

以变革为目标的学校,需要把每位教师都成为变革的动力,需要给教师足够的支持。

“对于学校而言,不能任由富有热情的教师自由行事,合作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发教师改革热情的同时,还要为他们智慧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持。

”④作为教师的基础性组织——学校教研组更像一个基于资历和教学技能的权威型组织,教师相互倾听与平等对话需要逾越由年龄、资历和职称形成的差别界限。

在学校正式的有组织有制度的活动中,教师合作却往往是低效的。

“进一步访谈发现,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一般由学校组织安排,通过制度规范实行,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常规工作,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专业组织的职责,集体评课议课也缺乏深入的研讨与对话,仅有14.6%的教师认为合作很有效。

”⑤教师之间需要打破常规,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课例研究作为有主题的教学研究,以参与者在实践中平等参与、倾听共享、合作互动为特点,是突破学校变革困境,形成教师合作文化的有效载体。

3、创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上海市沪新中学自2012年起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以通过课例研究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为目标。

沪新中学历经数年变革尝试,在生命教育改革尝试中,形成了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六观,并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教学与课堂文化之中;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开展实行导学案和小组合作的探索,学校把发展核心越来越聚焦于课堂与教师成长。

随着学校新教师不断增加,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得到越来也多的关注。

学校在2006年组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教学研究会是教、研、训一体的组织,由五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

由校长亲自负责,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具体落实,教导处、教科室两处室联合推进。

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的常规活动有观评课、听讲座、外出考察、读书活动等,其中教学研讨与教学比赛是最为常规和活动频次最多的活动,也最受青年教师喜爱。

2012年起沪新中学结合2011年立项的区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命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实践研究》,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列为“学校管理中生命资源利用与开发”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始以创建沪新中学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的尝试。

新教师在入职年限短、资历低、经验少等因素影响下,在教研组、年级组中多处于“服从者”与“被教者”地位。

而他们在新知识掌握水平和能力上优于“老教师”,是学校变革中的积极力量。

在青年教师群体内部,容易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同的经历和追求,使其容易形成学习共同体,更新学校传统的服从权威的教师文化,使教师文化走向自我更新和创生发展。

二、在课例研究中构建新型的同伴关系沪新中学的青年教师为入职五年内的新手教师,新手教师正处于“生存适应”阶段,常常带有满腔热情,兴奋地走入教育教学领域,学习的主动性高,专业发展动力强。

但是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又使他们倍感工作压力和如何自我定位的困惑,他们既要在感受职业中迅速适应角色,承担起教学重任,又要取得外界对自己教学的认可。

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同伴关系,使青年教师在入职后充当向“有经验者”学习的“学习者”角色,新教师与老教师形成“带教”同伴关系在新教师同事关系中占重要地位,有利于新教师迅速度过职业“适应期”,不利之处是很难打破学校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壁垒。

依托沪新中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开展的青年教师课例研究,力图打破了青年教师传统的“服从者”角色,构建参与者间新型的伙伴关系。

1、构建平等的伙伴关系课例研究是基于教学现场观察,有现场记录、基于实证的研究,需要团队的共同参与,除执教教师外的所有参与者都是课堂观察者,大家依据观察任务分工,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对执教者的教学提出个人意见。

在课例研究中,参与者与执教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间主动与被动、给予与接受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平等的主体关系。

课例研究打破了传统教研活动听评课以评价为核心的固定模式,“传统课堂研究是一种‘技术性实践’研究,大体是以“目标—达成—评价”三个阶段(或是“计划—实践—验证”三个阶段)为模式的,信奉“工具理性”。

⑥从对执教者的个人经验、教学细节乃至教育理念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呈现和教学思考。

在以小组合作为主题的体育课例研究中,由沪新中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老师、学校校长、书记、教学副校长、科研室主任、体育学科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者、华师大硕士研究生组成异质观察团队,每组2-3位观察者,观察六个小组的活动。

上课前由执教的袁艾雯老师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群体关系等方面介绍每组学生的基本情况。

观察者站在学生中间,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同伴关系、合作情况。

在交流研讨环节,每位参与者将个人的观察结果以叙事的方式再次呈现。

观察同一小组的观察者之间先组内交流,然后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交流。

不同背景的观察者组成了多维视角,立体呈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诸多被忽视的细节。

观察者的记录:11是位特殊人物,据老师介绍属于随班就读,做事非常情绪化。

本次课非常投入,所有的动作都认真做,连受罚都认真完成,小组对抗赛中还指挥12号“换手呀”。

11号非常好动,对前后同学屡现攻击性行为,拿球打10号,用手推11号。

其他同学对他的攻击行为一直容忍,没产生冲突。

观察者对执教者的教学建议在观察记录基础上形成,不仅仅是根据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

围绕学生学习情况的研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研究的局限,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研究者,在相互倾听中寻求对教学现象的多样认识和改进策略。

2、构建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来自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与学校的资深教师、校外研究者之间需要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倾听为基础的对话关系,实现跨学科教师间、新教师与资深教师间、教育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之间的理解和相互学习。

课例研究中不同的任务分配,使每个观察者的叙述和建议需要被认真的聆听,每个个体的叙述构成课堂学与教的整体。

课例研究中有助于参与者间平等参与和相互倾听的同伴关系。

参与者依据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解读观察记录。

倾听是对话的基础,不断的倾听才能产生理解,熟悉发言者话语方式,理解发言者的话语意义。

观察者的发言:胖胖的小孩不动,没人去抓他,说明他人际关系不好。

球在他手里的时间比较长,有点自私和小男子主义。

大家在上下传球中发生两次错误,后来上下左右一起喊出来,传球错误明显减少了。

观察者的发言:这个四人小组,两个人玩一个球,没有真正的小组合作。

某同学一直争抢球,捏前面的同学。

听他说话,感觉他很强势。

执教者的回应:是的,有次他去借了两幅羽毛球拍,都占着。

有学生和我说没球拍,我说:“你可以和某某玩。

”该同学却说:“我宁可不玩也不和他玩”。

一位参与课例研究的历史教师说:“感觉对课的观察比以前精致,因为参与的人多,大家从不同角度提问题。

学校历史组只有三位教师。

观察员提出的点比较多,可操作性强。

”另一位化学教师说:“课例主要是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前师傅只是提个别的建议,不会把整堂课的细节拉出来,如果每节课都做成课例收获更大。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同学习,而学习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一方面是对社会积累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学习。

课例研究正是从教学知识的合作构建开始,推动参与者认知的成长到形成支持学习的文化和习俗。

全体成员在课例研究中都成为学习者和实践者,把在课例研究中的学习到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实践的经验。

三、进一步提升的再思考沪新中学青年教师开展课例研究仅短短一年,虽然得到青年教师的初步认可,同时也面临着提升质量的新挑战。

课例研究将学教研有效合一,既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指向形成学习共同体和改进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