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初中化学课程第三单元《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课程第三单元《溶液》教案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伴随热量的变化及乳化作用。

3.通过硝酸钾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二者的转化。

4.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有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并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化学概念,感受化
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对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

对应课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溶液时如何形成的?
2.一中溶质能否无限量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3.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

初中化学溶液讲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讲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讲学教案一、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体系。

-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 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 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体积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

四、教学方法:1. 以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为主。

2. 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3. 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的讲解。

2. 浓度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讲解和讨论。

4. 学生练习和答疑。

六、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答疑情况。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并做好笔记。

八、自主拓展:1. 自主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2. 参加相关化学竞赛和活动。

有关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有关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有关初中化学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溶解、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溶液的种类及特点。

3.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4. 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种类。

2. 溶解的条件和溶解度。

3.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利用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讨论互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答疑,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水和食盐溶解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概念。

2. 学习:介绍溶解的条件和种类,让学生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3. 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酒精中能溶解水溶不了的物质。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溶液的特点,比较稀溶液和浓溶液的区别。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疑问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题目。

2. 思考并回答探究问题。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分析。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等。

2. 实验物质:食盐、砂糖等。

3. 课件、教材、习题册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溶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系统地介绍溶液的概念、组成、特点以及分类。首先,我会明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微观分布和相互作用。接着,我会讲解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此外,我还会介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二者的区别。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溶液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2.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请阐述具体步骤。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何区别?如何判断它们?
4.溶液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影响溶解速度和溶解度?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饮料、药品等,引起学生对溶液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4.知识讲解:讲解溶液的浓度、稳定性、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强调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溶液概念。
2.实验操作技能: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确保实验安全。
3.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稳定性等抽象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液单元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单元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单元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熟悉溶液的分类和性质。

4. 学会用溶液进行实验,并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
3. 溶液的分类
4. 溶液的性质
教学方法和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溶液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侧重讲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帮助学生理解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关系。

3.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溶液并观察实验结果,加深他们对溶液的理解。

4. 拓展:通过讨论和补充知识,拓展学生对溶液的认识,让他们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知识检测:设计一份知识检测题目,检验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师资:
1.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 需要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愿本次教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初三化学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所需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三课时;课外共用2课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主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教学意在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均匀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特征及其定量表示方法和配制方法,并同时体会在科学上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认识的。

内容涉及溶液的概念、形成、表示、配制四个方面。

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溶液的形成。

学生能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及溶液的重要特征;通过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化对溶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微观本质;并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专题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了解表示溶液组成的几种方法;会进行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专题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使用。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主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调查报告、各类洗涤剂及其作用归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2)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实质;(3)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4)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丰富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推理、表述等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认识溶液》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下册《认识溶液》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溶液的知识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案例中强调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仅提高了课堂氛围,还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出溶液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溶液的定义、分类、性质和溶解度等关键知识点。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五)作业小结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我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如汽水、盐水等,引发学生对溶液的探究欲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溶液制备和性质展示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复习学案【基础知识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__________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组成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__________起溶解作用的物质2.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NaOH 固体NH 4NO 3固体NaCl 固体温度变化3.乳化现象(1)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做。

肥皂、洗发水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温度、溶剂一定的溶的条件下,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质量之比计算公式%100⨯=液质mmω推导公式ω⨯=液质mmω质液mm=溶液稀释的计算增加溶剂计算依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加水的质量为x,m×A1%=(m+x)×A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计算依据:蒸发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m×A1%=(m+x)×A2%增加溶质计算依据:增加溶质时,的质量增大计算公式:设增加溶质的质量为x,H1%+r×100%=y%三、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仪器及部分仪器的作用________、药匙、________、滴管、________、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实数步骤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以配制100g15%的食盐水为例)(1)________:100g此食盐水中溶质质量=_____g,溶剂质量=_____g(2)称量:用____________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水(3)________: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食盐的中,用________搅拌(3)装瓶贴标签: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1.下列物质:①鸡汤②矿泉水③酒精④生理盐水⑤面汤,不属于溶液的是()A.②④B.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3.(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食盐5.(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6.(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20℃时,某同学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Ⅰ。

溶液的性质及其化学性质(复习课学案)

溶液的性质及其化学性质(复习课学案)

溶液的性质及其化学性质(复习课学案)一、溶液的性质1. 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时,无法再全部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4.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量与溶液总质量或摩尔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二、溶液的化学性质1. 酸碱物质的溶解酸性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离子(H+),碱性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

根据产生离子种类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

2. 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的物质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物质会被氧化,失去电子;而其他物质会被还原,得到电子。

这种反应会改变溶液中物质的化学性质。

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由于反应而生成不溶于溶液中的固体产物。

沉淀反应可以通过混合两种反应物的溶液或通过分解一个化合物的溶液来实现。

4. 配位反应配位反应是指在溶液中,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反应。

配位反应会改变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结构,从而改变溶液的化学性质。

以上是关于溶液的性质及其化学性质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课堂复习和练习题的解答。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教案
主题:溶液
目标:学生理解溶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正确使用相关术语描述溶液。

一、引入:通过展示一杯水中加入盐搅拌后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水能否溶解盐。

二、概念讲解:
1. 溶解:物质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过程。

2.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4. 浓溶液:单位容积中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

5. 稀溶液:单位容积中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观察不同温度下盐的溶解性。

材料:盐、烧杯、温水、冷水。

步骤:分别在温水和冷水中加入相同量的盐,观察盐的溶解情况。

2. 实验二:制备饱和溶液。

材料:饱和食盐溶液。

步骤:加入适量盐在水中,持续搅拌直至无法再溶解盐,制备饱和溶液。

四、讨论和总结:
1. 为什么在冷水中盐的溶解性会比在温水中差?
2. 如何判断一个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
3. 什么是晶体水?
4. 什么是溶液的浓度?
五、拓展练习:
1. 有一杯水中加入一些结晶的糖,糖会不会溶解?
2. 如何制备一定体积的稀盐水溶液?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准确解释溶解、溶液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溶解现象的原理和性质。

初中化学九下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九下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九下溶液教案
课题:溶液
教学内容:溶液的概念、分类及浓度的计算
教学目标:知道溶解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浓度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讲解溶液的概念及分类。

2.提出问题:什么是溶液?溶液包含哪几种?
二、讲解(15分钟)
1. 溶解和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介绍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让学生亲自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浓度的计算方法及不同浓度溶液的特点。

2. 总结浓度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练习与作业(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巩固浓度的计算方法。

2. 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溶液的概念、分类及浓度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
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练习和巩固。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溶液的制备和分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希望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讨论题目,如“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对溶液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会强调溶液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化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溶液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溶液现象,从而引出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_溶液__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_溶液__复习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课前预习一、填写基础知识(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定义:溶液是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的、_________ 的__________物。

(2)特征:具有__________ 性、__________ 性,属于__________ 物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 。

(只有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才能称做溶质,没有溶解的不能称作溶质)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__________ 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中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_ + __________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1)乳浊液: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 里形成的_________。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洗涤剂有________ 功能。

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填上升或下降)氯化钠溶解:温度________ 氢氧化钠溶解:温度________硝酸铵溶解:温度________ 浓硫酸稀释:温度________(二)溶解度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 下,向________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当溶质_______________ 时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2、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1、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 ________ 的质量 + ________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________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装瓶贮存注意事项:(1)试剂瓶盖应________ 放(2) 量筒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_ ,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体积偏________ ,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_____ ;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体积偏________ ,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 。

初中化学_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本课设计力求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角度推进,以固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为主线,通过问题讨论和活动探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和活动中设法把问题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之课题2,属于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水与常见的溶液》。

固体溶解度是贯穿溶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使学生对溶液从定性认识转向定量认识,并为结合数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方法的选择等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撑,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定量数据指导定性实验的观念。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溶液及其组成、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课题2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并初步了解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限度,提出了固体溶解度概念,并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明确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学生也具备了绘制溶解度曲线所需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曲线的数学知识。

初中化学_溶液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液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液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九年级第三单元溶液第二节第二课时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1)学会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稳固药品的取用,量筒及托盘天平的使用,并会分析错误操作对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影响。

(3) 学会与伙伴沟通合作,反思商量,养成良好的科学严谨的试验看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溶液配制的步骤及留意事项;难点:配制溶液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在很多状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

例如,医疗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假如太稀就起不到向体内补充盐分的作用,太浓则会带来生命危险。

如何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引导阅读】P67“活动天地〞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㈠溶质是固体1、欲配制50g质量分数是16%的NCl溶液,请你将操作步骤整理完好。

⑴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的质量是______,需水_________mL 〔水的密度当成1g/mL〕;⑵称量和量取:称量所需的溶质,量取溶剂水,需要的仪器;⑶溶解:将所称的NCl放在_________里,加入所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固体全部溶解。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装瓶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备用。

商量】在上述两例配制溶液中,如下的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有何影响?1、称量氯化钠时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2、将所称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出,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3、用潮湿的烧杯来溶解氯化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4、将所量取的水注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5、量取所需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6、量取所需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7、将所配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所得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当堂达标】1、现欲配制肯定质量分数的NCl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用托盘天平称量3.2克N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2、某医院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2000g,需将g医用氯化钠溶解在mL的蒸馏水中?〔蒸馏水的密度为1g/mL〕简述配制步骤。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九年级化学《6.1 溶液》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6.1 溶液》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

601 溶液1.学习目标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方法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粉笔灰加入水中4.教学内容第1课时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1)定义:(2)分散微粒:(3)举例:(4)特征:①均一性:。

例:②稳定性:。

(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2.悬浊液(1)定义:(2)分散微粒:(3)举例:(4)特征:3.乳浊液(1)定义:(2)分散微粒:(3)举例:(4)特征:(5)乳化与乳化作用:①乳化的定义: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说明:洗洁精去油污、汽油去油污、纯碱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第2课时二、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1. 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

如: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的。

如:溶解后,溶液温度几乎不变的。

如:2.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①,②,③。

三、水溶液的性质1.少数固体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

如:向冰雪撒盐,其原理。

煮沸的汤比沸水的温度高,原理是。

讨论:用普通锅如何在高山上把鸡蛋煮熟?。

注:①冬天在水箱中加入防止结冰;②砂浆中加氯化钙防止水凝固破坏混凝土。

2.某些物质溶于水使溶液具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专题复习》学案
环节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习目标】:(中考考试内容及要求)
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含义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饱和溶液:★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4. 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5.了解结晶现象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环节二
合作探究
环节三
展示交流
点拨释【活动一】小组讨论,解决下面有关溶液复习中概念性的问题。

●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请用笔勾出来)
1.食盐 2.植物油 3.白糖 4.白酒 5.石蜡 6.白醋 7.纯碱 8.味精 9.面粉将下列每一组物质中一定是溶液的物质挑选出来(请用笔勾出来)
第一组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氮 D.碘
第二组 A.河水 B.蒸馏水 C.软水 D.硬水
第三组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第四组 A.铁水 B.浓硫酸 C.牛奶 D.汽水
请写出下列溶液的颜色
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碘酒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编号溶液溶质化学式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③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④38°“稻花香”白酒
⑤硫酸溶液
⑥稀盐酸
⑦生石灰放入足量的水中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墨
D.洗澡使用淋浴露
●了解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含义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疑2.下列措施中,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 蒸发溶剂
B 增加溶质
C 改变温度
D 加速搅拌
3.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 倒出多余的溶剂
B 增加同种溶质
C 升高温
度 D 降低温度
4.(2011 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5. 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20℃时,100g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B.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
C.在20℃时,100g水中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是36g
D.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6.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下列方法:(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加水 D加硝酸钾 E 蒸发水(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 ( )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 ( )
7.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物质溶解度的是 ( )
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④温度的高低⑤压强的高低
A ①②③ ⑤
B ③
C ②③
D ②④
【活动二】小组讨论,解决下面有关有关溶液性质的实验探究内容
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浓硫酸四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1.向右图小试管里的液体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U型管b端边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a端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一组物质是()
固体液体
A 生石灰水
B 烧碱稀盐酸
C 氯化钠水
D 硝酸铵水
2.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3.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
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C.氧化钙D.氯化钠
4.(2011·重庆江津)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用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烧碱,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型管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了解结晶现象(硝酸钾、海水制盐)。

1.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好能悬浮在溶液中,当时的溶液温度为70℃,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体积、小球变化忽略不计),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确定
2.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根据生产过程推断:①是池,②是池。

(请填写“过滤”或“结晶”)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海水贮水池①②
食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产品甲乙丙
0温度/℃



/g
KNO3
Ca(OH)2
A图
加入物质

Ca(OH)2
KNO3
甲乙
B图
⑴在t1℃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⑵在t3℃时,A、B、C的溶解度大小的
顺序为。

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
变化的关系:升高温度,A物质的溶解度
升高温度,B物质的溶解度
升高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
⑷P点表示的意义是:
⑸在的温度范围内,C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⑹若使一杯接近饱和的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
法:、、。

【活动四】中考真题再现
1.(2007·真题)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
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
体或浓硫酸后,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2. (2009·真题)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3o C
时,将a g甲和a g乙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
降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3o C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温至t2o 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
均饱和
D.降温至t1o C时,乙溶液饱和,甲溶液不饱和
3.(2011·真题)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
都会析出晶体
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四课堂小1. 右图是3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a溶液
浓硫酸
A B C D
水水


a溶液b溶液b溶液





A.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3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D.升高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 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食物里的营养成份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