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现代城市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交流平台,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成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和市场环境。
然而,城市旅游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资源开发过度、交通拥堵等。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和竞争力。
二、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1. 提升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城市旅游资源是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规划要确保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景区的风景品质和文化内涵。
2.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要促进旅游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信息查询和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 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保障,规划要注重完善旅游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方面的建设,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4. 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城市旅游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一些景点和景区,还需要健全的旅游产业链。
规划要注重培育旅游产业集群,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关键要素1.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了解城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现有利用情况,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为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2. 旅游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旅游市场的特点、需求和趋势,准确预测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规划目标的制定与调整根据城市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长远目标,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旅游是指在城市中以游览、观光、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为了更好地挖掘城市旅游的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一、市场调研在制定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调研,了解当前城市旅游的潜在机会和存在的问题。
市场调研的结果将为后续的规划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定位策略定位策略是城市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确定城市旅游的定位,明确目标受众和服务定位。
比如,某城市可以将自然风光作为核心卖点,定位为生态旅游城市;或者将历史文化遗址作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定位策略的明确有助于城市旅游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三、旅游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应重点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城市特色和定位策略,确定需要开发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
有效利用城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特色街区等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项目,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要考虑到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建设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交通的便捷度;规划旅游度假村、酒店等住宿设施;发展特色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文化保护与传承城市旅游发展应该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迹,打造文化街区和文化主题活动,提升城市文化的吸引力。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推动城市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制定多样化而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扩大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与旅行社、OTA等合作,鼓励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和旅游线路的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城市旅游。
河南省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禹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计资质:旅游规划甲级编制时间:2006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规划是禹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制定本规划。
规划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河南省颁布的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划、禹州市相关规划和其它相关依据。
第三条规划范围:包括禹州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时限:规划为时限2005~2020年。
其中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制定2005—2020年期间禹州市旅游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战略、布局、策略和行动方案。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和论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河南省及禹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旅游业发展战略;建设部、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法规;跳出旅游看旅游,顺应大产业、大系统,新阶段、新思路,高标准、可操作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思想。
具体来讲,要突出十六字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第七条规划原则:突出资源特色;生态保护原则;立足当地“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持续发展原则;系统协调原则;远近结合,有序开发原则;合理布局、分区开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第二章规划背景第八条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在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
全市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辖乡镇26个,人口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3人。
199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18个改革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之一。
第九条禹州市地处河南省会郑州、牡丹花城洛阳、煤城平顶山三市之间中心地带,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郑州薛店国际机场40公里,境内有平禹铁路,禹郸地方铁路,可东接京汉线,西连焦枝线。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挖掘湖州市的旅游潜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旨在构建湖州市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为湖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2. 规划目标2.1 旅游资源挖掘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梳理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制定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具体计划。
2.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酒店住宿、旅游服务设施等,提升湖州市的旅游服务水平。
2.3 旅游宣传推广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湖州市旅游。
3. 旅游资源挖掘3.1 自然景观湖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太湖、南浔古镇、乌镇等。
在本规划中,将制定具体措施,保护和开发这些自然景观,打造更多的旅游景点。
3.2 历史文化遗产湖州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雷峰塔、南太湖湖滨旧址等。
在本规划中,将重点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旅游解说服务,增加游客对湖州市历史文化的了解。
3.3 特色产业湖州市有着丰富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丝绸等。
在本规划中,将挖掘这些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点,打造旅游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1 道路交通加强湖州市内外的道路交通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同时,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方便游客了解和选择交通工具。
4.2 酒店住宿增加酒店住宿设施的投资,提高酒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鼓励开发具有湖州特色的民宿和客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3 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巴士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5. 旅游宣传推广5.1 媒体推广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全国推广湖州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
5.2 旅游活动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如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增加湖州市的旅游知名度。
5.3 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广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推广、共同发展”的局面。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01年9月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北京大学,2001.9目录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 (2)第二章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5)第三章旅游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7)第四章旅游强市战略 (9)第六章旅游市场发展规划 (17)第七章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24)第八章郴州市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25)第九章旅游支撑系统发展规划 (30)第十章郴州市旅游地域组织规划 (39)第十一章郴州旅游发展规划实施 (43)第十二章近期行动计划 (45)1第一章规划区、原则、技术路线与依据第一条为将旅游业培养为郴州市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促进郴州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使郴州市早日达到湘粤地区重要旅游城市之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即作为郴州市域范围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本规划执行。
第二条规划区位置与范围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2°14ˊ—114°14ˊ、北纬24°54ˊ至26°51ˊ,南北长217公里、东西宽194公里,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
东临江西,南接广东,西界零陵(地区),北连株(洲)、衡(阳)。
为三省交界之地,区内省界长500多公里。
现辖一个县级市,9个县,249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2961个村,189个居委会。
第三条本规划制定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与全国、湖南省、广东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郴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做到总体规划、主要领域规划和概念性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即点、线、面相结合。
2、市场化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贯彻公共事务管理的企业化原则,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公共产品2和服务的经营管理,以创造一个最有利的旅游发展之区域环境。
城市旅游目地总体规划方案框架
城市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方案框架一、城市定位与目标设定我们需要给这座城市一个明确的定位。
它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也可能是现代感十足的都市,或者是自然风光旖旎的度假胜地。
明确了定位,我们才能设定目标,比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百万游客,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
二、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1.文化遗产挖掘: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进行深入挖掘,将博物馆、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自然景观利用:如果城市拥有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海滩等,我们要合理规划,打造户外探险、摄影、度假等旅游项目。
3.现代娱乐设施:现代娱乐设施如主题公园、购物中心、夜生活场所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我们要在规划中预留空间,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娱乐品牌。
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1.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规划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确保游客能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景点。
2.住宿设施:从豪华酒店到经济型旅馆,我们要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餐饮服务:美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鼓励本地特色餐厅的发展,同时引入国际知名餐饮品牌,提升餐饮服务水平。
四、旅游营销与推广1.品牌塑造:通过举办旅游节、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
2.网络营销: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3.国际合作:与国内外旅游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拓展国际市场。
五、旅游产业融合发展1.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等,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2.休闲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为游客提供休闲体验。
3.数字旅游: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六、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1.教育培训:建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专业课程和实习机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案例分析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五条主干旅游线
PPT文档演模板
案例分析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
•中心都市旅游区空间发展格局 •一环三廊四区
•
森林植物园—名都滑雪场—运粮河旅游区—金河旅游公
冰 城
一环
园—农展园—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东北虎林园—天恒 山—俄罗斯风情园
之
松花江风景休闲廊道
松花江市区段两岸
梦 三廊 马家沟城市生态休憩廊道
森林旅游。
酷 主要依托: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 爽 森林动物园、玉泉(国际)狩猎 之 旅游度假区、松峰山旅游区、 都 平山旭东高尔夫旅游区、
尚志碑林文化旅游区和乌吉密滑雪旅游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PPT文档演模板
案例分析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
•山水森林旅游带
•
冰 空间范围:
城
哈尔滨市区←→呼兰←→
马家沟市区段
阿什河绿色生态休闲廊道
酷
爽
文博与商务旅游区
之
冰雪、休闲、娱乐旅游区
都 四区 文教、科技与会展旅游区
战争遗址与工业旅游区
阿什河市区段
道外区和道里区为主
太阳岛、松北新区
南岗区和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 平房区和动力区
PPT文档演模板
案例分析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
•哈尔滨旅游总规核心发展体系之——•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五 大 •战 略 •模 式
•旅游与经贸互相促进, •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 •与世界冰雪旅游、避暑旅游
•名城共建共兴
之 都 •龙头带动 区域联合战略
•生态优先 持续发展战略
PPT文档演模板
案例分析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
•哈尔滨旅游总规核心发展体系之——•旅游发展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旅游发展建议
城市规划中的旅游发展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旅游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和便利的旅游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旅游发展建议:景点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设施建设和文化保护。
一、景点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合理布局和景点的保护利用。
首先,应选择具有独特魅力的景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其次,合理规划景点间的距离和交通连通性,方便游客的参观和旅行。
最后,建议将一些历史文化遗址、自然风景区和特色街区纳入景点规划范围,以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吸引力。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旅游客流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
首先,建议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线路,方便游客的出行。
其次,合理布局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解决旅游用车和咨询服务的问题。
最后,建议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
三、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设施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规划中,应重视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首先,建议增加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咨询、导览和购物服务。
其次,完善旅游住宿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提升设施的品质和舒适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四、文化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需要得到保护和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首先,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恢复历史风貌。
其次,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旅游氛围。
最后,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游客。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旅游发展需要从景点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设施建设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能够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完整版)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构筑无锡大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无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是无锡市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旅游区(点)在编制旅游开发和建设规划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结合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旅游业“三大跨越”的目标要求,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培育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挖掘与形成无锡市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太湖山水基础上的休闲度假、吴地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和无锡城市功能旅游化三个重点方向,为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地位的提升创造坚实的基础.第3条规划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与弘扬以古吴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吴地民俗文化与音乐艺术(包括地方名人)为主体的地方文化原则;3.以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4.无锡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融合、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旅游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原则;5.考虑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第4条规划重点市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第5条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9.“江苏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1)11.《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2)1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13.“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第6条规划范围包括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2市7区,即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新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以及江阴市和宜兴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
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省敦煌市人民政府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二零零五年七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纲 (1)一、规划目的 (1)二、本规划的围与期限 (1)三、规划依据 (1)第二章情景分析 (2)一、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评价 (2)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2)三、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 (2)四、旅游业发展潜力分析 (3)第三章旅游形象定位 (4)一、历史文化分析 (4)二、城市性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旅游形象定位 (5)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 (5)一、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5)二、阶段性目标 (5)三、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6)四、战略指标体系 (6)第五章旅游空间结构 (8)一、旅游空间结构 (8)二、旅游功能分区 (9)第六章旅游产品策划 (11)一、文化旅游产品 (11)二、修学旅游产品 (12)三、休闲体验度假旅游产品 (12)四、科考探险旅游产品 (13)五、节事旅游产品 (13)第七章旅游区开发建议 (14)一、莫高窟艺术文化观光旅游区 (14)二、鸣沙山月牙泉观光休闲旅游区 (14)三、敦煌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区 (15)四、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旅游区 (15)五、阳关、渥洼池边关文化体验与绿洲休闲旅游区 (16)六、玉门关、汉长城边关文化体验旅游区 (16)第八章目的地营销规划 (17)一、市场拓展战略 (17)二、旅游形象推广计划 (18)三、各细分市场营销计划 (19)第九章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 (20)一、旅游交通 (20)二、旅游信息建设 (21)三、旅行社发展与质量管理 (21)四、住宿设施 (21)五、餐饮娱乐设施 (21)六、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购物 (22)七、城市景观的整治与建设 (22)八、旅游软环境建设 (22)九、旅游产业集群建设 (23)十、政府管治与服务 (23)十一、政府旅游管理战略选择 (23)第十章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24)一、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24)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24)三、鸣沙山月牙泉的保护与开发 (24)四、分区保护规划 (25)五、遗产地游客管理 (25)敦煌市近五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22)第一章规划总纲和“八五”计划纲要》、《关于下达我省六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围的通知》等。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旅游业是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全面推动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规划目标本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惠州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惠州市旅游业的总体水平,增加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挖掘和开发惠州市的旅游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和声誉。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 规划内容3.1 旅游资源开发惠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本规划将重点挖掘和开发以下旅游资源:3.1.1 自然景点•碧桂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公园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游客体验。
3.1.2 文化遗产•惠州古城: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旅游目的地。
•惠州地质博物馆: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教育功能,吸引更多游客。
3.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本规划将重点进行以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连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建设优质酒店:增加高品质酒店供给,提高住宿条件和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建设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方便游客查询和选择。
3.3 旅游品牌建设为了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和声誉,本规划将进行以下品牌建设:•打造旅游特色活动:举办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旅游市场推广,提升惠州市的知名度。
•建立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城市旅游的意义与现状在当今社会,旅游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旅游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等。
然而,目前城市旅游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旅游业态单一等。
第二部分: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原则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城市旅游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资源整合、文化传承等。
第三部分: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特色建筑等。
规划者应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开展旅游区县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
第四部分: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整合城市规划对于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者应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布局景区和旅游设施,提升整个城市的旅游品质。
第五部分:旅游交通的规划与改善旅游交通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规划者应加强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来访。
第六部分:旅游服务设施的提升与创新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设施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
规划者应加强对旅游服务业的培训和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推动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七部分: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旅游文化是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规划者应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文化创新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产品,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第八部分:旅游业态的多元化与创新城市旅游需要多元化的旅游业态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规划者应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创新,推动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等新兴业态,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第九部分:旅游安全与环境保护旅游安全和环境保护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抚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抚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规划说明书)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篇认知篇第一章规划总纲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范围 (2)三、规划期限 (2)四、规划依据 (3)五、规划原则 (4)六、指导思想 (5)七、技术路线 (7)第二章基础分析 (8)一、抚州综合概况 (8)二、抚州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1)三、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16)四、SWOT分析 (19)五、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24)六、旅游市场判读 (27)第二篇战略篇第三章发展战略与定位 (35)一、旅游发展新背景 (35)二、旅游发展新要求 (37)三、旅游发展新理念 (38)四、旅游发展新思路 (40)五、旅游发展战略 (44)六、发展定位 (47)七、发展目标 (49)第四章目的地品牌形象设计 (53)一、现有品牌形象分析 (53)二、旅游品牌形象总体定位 (54)三、主题形象口号 (55)四、LOGO设计 (56)五、旅游品牌形象推广 (60)第三篇布局篇第五章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64)一、空间发展思路 (64)二、空间结构与布局规划 (66)第六章各县(区)旅游统筹规划 (74)一、临川区 (74)二、东乡县 (76)三、南丰县 (77)四、崇仁县 (78)五、南城县 (79)六、金溪县 (80)七、乐安县 (82)八、黎川县 (83)九、宜黄县 (85)十、广昌县 (86)十一、资溪县 (88)第四篇项目篇第七章重点项目策划 (90)一、旅游项目库建设 (90)二、项目概念策划 (91)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与游线设计 (126)一、旅游产品规划 (126)二、游线组织 (130)第五篇配套篇第九章公共服务系统规划 (135)一、道路交通规划 (135)二、旅游集散服务体系规划 (137)第十章旅游产业系统发展规划 (140)一、旅游住宿规划 (140)二、旅游餐饮规划 (141)三、旅游商品规划 (142)四、文化娱乐规划 (144)五、旅行社规划 (145)第六篇保障篇第十一章保障体系规划 (148)一、政策体制保障 (148)二、旅游安全保障 (150)三、人力资源开发 (151)四、旅游科技应用 (152)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规划 (153)一、自然旅游资源保护 (153)二、人文旅游资源保护 (154)三、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156)第七篇运营篇第十三章目的地营销规划 (159)一、目的地营销方式 (159)二、目的地营销体系 (162)三、目的地营销举措 (165)第十四章区域战略合作规划 (169)一、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169)二、区域旅游合作空间格局 (170)三、区域旅游合作策略 (171)第十五章分期开发与投融资规划 (174)一、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174)二、融资战略 (183)三、经济效益分析 (184)三、社会效益 (185)四、环境效应 (185)第八篇行动篇第十六章近期行动计划 (187)一、组织保障工程:组建一个机构 (187)二、企业发展工程:颁布一个办法,组建一个集团 (189)三、城市靓化工程:营造一个旅游新城 (191)四、资金落实工程:贯彻两种渠道 (192)五、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三个层次人才梯度 (193)六、产业优化工程:培育五大要素 (194)七、市场开拓工程:瞄准四大境内市场 (196)八、项目建设工程:优先发展十六大区域 (197)专题1:抚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198)一、抚州红色旅游发展背景 (198)二、抚州红色旅游开发条件 (199)三、抚州市红色旅游发展战略 (203)四、抚州市红色旅游产品规划 (205)五、旅游线路设计 (209)专题2:抚州市同类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研究 (211)表1 抚州市名山资源比较研究表 (211)表2 抚州市古村资源比较研究表 (217)表3 抚州市温泉资源比较研究表 (221)表4 抚州市名寺资源比较研究表 (224)表5 湖泊资源比较研究表 (227)附表一:抚州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231)附表二:抚州市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表 (238)第一篇认知篇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目的在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顺应昌抚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充分对接海西经济区和中央苏区等国家战略,在抚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的大盘下,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环境、大品牌为指引,科学规划,创意开发,全面系统的规划部署旅游产业,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将抚州建成旅游发展目标明确、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区域分工明确、产品体系健全、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江西省一流的文化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规划,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是综合考虑城市背景、旅游资源、旅游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整体提升城市的旅游魅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旅游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背景和特色。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发掘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比如,如果某个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打造历史文化主题路线,将历史遗迹、博物馆、文化街区等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让游客一站式地体验城市的历史文化。
其次,城市旅游规划要合理利用和整合旅游资源。
城市的旅游资源包括景点、景区、旅游设施、旅游产品等。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识别和整合,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比如,某个城市有多个优质景点,可以将这些景点进行联动开发,推出联票,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第三,城市旅游规划要根据旅游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合理定位。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有不同的定位和市场需求。
通过深入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市场情况,可以确定城市旅游的定位和特色,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
比如,如果某个城市的游客主要是商务人士,可以发展商务旅游和会展服务,提供高端商务酒店、会议场所等配套设施。
第四,城市旅游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
城市旅游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流量、推广低碳出行等措施,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旅游规划要注重宣传和推广。
没有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即使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旅游产品,也无法吸引游客。
城市旅游规划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举办旅游节、推出旅游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城市旅游,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城市旅游业是指以城市为背景的旅游活动,包括城市景观、文化、娱乐、购物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了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城市旅游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发展城市旅游业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城市旅游业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城市旅游业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5万亿元,占全国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旅游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城市旅游业的问题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城市旅游的增长模式单一,很多城市重视景点的建设,却没有重视活动的举办和体验型旅游的发展。
另外,城市旅游业的娱乐场所太过单一化,游客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缺少新的体验和刺激。
还有的城市存在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缺乏节制性规划,容易造成资源枯竭。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城市旅游业的规划城市旅游业的规划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
城市旅游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文化、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的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等诸多因素。
制定城市旅游规划的时候,各方的意见都应该被充分考虑进去。
首先,应该重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城市文化是城市旅游的核心元素之一,应该把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融入到城市旅游中去。
其次,应该重点关注城市旅游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
最后,城市旅游规划应该是长期的而动态的,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旅游资源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划。
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朝着创新型、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城市旅游业应该注重体验型旅游的发展,增加有意义的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新鲜体验。
其次,城市旅游业应该注重主题旅游的开发,通过体验式旅游提升旅游的附加值。
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
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常州,这座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其旅游潜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一、常州旅游资源概述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市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天宁寺、红梅阁等。
天宁寺是中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其宏伟的建筑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红梅阁则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园林景观展现了江南的韵味。
自然风光方面,天目湖山水相依,景色迷人。
湖水清澈,周围山峦起伏,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此外,南山竹海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让游客能够亲近大自然,享受宁静与舒适。
主题公园也是常州旅游的一大特色。
中华恐龙园以恐龙为主题,集科普、娱乐、表演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深受游客喜爱。
嬉戏谷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动漫主题公园,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游玩体验。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常州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景区的交通不够便捷,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不足。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景区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影响游客的体验。
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目前,主题公园的游客占比较大,而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的开发还不够充分,未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高,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和营销手段。
三、发展目标与定位基于对常州旅游资源和现状的分析,确定以下发展目标:短期目标: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中期目标:五年内,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提高常州旅游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期目标:十年内,将常州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常州旅游的定位为: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主题公园为亮点,以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引言旅游业是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过度依赖旅游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规划方案,以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环境保护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旅游城市可采取以下措施:1. 生态保护区划设:将城市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划设为禁止开发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节能减排:鼓励旅游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
同时,推广节能措施,如使用高效照明设备和节水设施。
3. 垃圾处理: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鼓励游客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
4.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供水的可持续性。
限制游客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鼓励节水措施的实施。
社会责任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城市应承担社会责任,包括以下方面:1. 就业机会:旅游业应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计。
同时,促进公平就业,避免劳动力剥削和不公平竞争。
2. 文化保护: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鼓励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
同时,限制对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避免文化的商业化。
3. 社区参与:鼓励旅游企业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
同时,鼓励游客参与社区活动,增进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理解。
4. 教育与培训:提供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旅游意识和道德素质。
经济发展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城市可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例如,结合文化、自然、农业等资源,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
某城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某城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1. 引言某城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满足游客对旅游的需求,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制定一个全面规划的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旅游产业进行总体规划的研究和分析,从旅游发展的现状、目标、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推进措施,旨在为某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2.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1 自然资源某城市富含自然资源,包括壮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独特的地质地貌等。
这些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
2.2 文化资源某城市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拥有许多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和传统节庆活动等。
这些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通过旅游来传承和弘扬。
2.3 交通条件某城市交通条件完善,拥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等先进的交通设施。
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旅游发展目标根据对某城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旅游发展目标:•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打造某城市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 旅游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上述旅游发展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个策略:4.1 开发优质旅游产品通过挖掘某城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包括特色旅游线路、主题旅游活动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某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酒店和餐饮设施等。
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4.3 加强营销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加强对某城市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4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崛起,成为现代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为了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可行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二、背景分析1. 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2. 需要独特性: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才能吸引游客,推动产业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住宿、餐饮等。
三、目标设定制定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明确目标,如:1. 提升城市知名度: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文化传承: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资源评估评估城市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
1. 文化资源: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艺术剧院等都是潜在的文化资源。
2. 旅游景点:山水风光、历史建筑和民俗风情等都是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
五、市场调研对现有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游客喜好和消费习惯,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游客喜好:调研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关注点和需求,如历史文化、美食、民俗等。
2. 消费习惯:了解游客的消费预算、交通方式、住宿需求等。
六、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1. 品牌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城市特色,确定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2. 品牌推广: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宣传城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1. 交通便利化:改善城市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方便游客的出行。
2. 住宿餐饮:建设高品质的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饮,满足游客的住宿和餐饮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1 1.1项目由来与本规划的意义-----------------------------------------1 1.2规划围、性质与期限-------------------------------------------2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 1.4规划任务-------------------------------------------------------3 1.5规划方法-------------------------------------------------------4 1.6规划依据-------------------------------------------------------4 第一篇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分析----------------------------------6第2章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2.1某市国民经济概况---------------------------------------------6 2.2 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第3章旅游资源分析------------------------------------------------7 3.1旅游资源构成---------------------------------------------------7 3.2旅游资源特点与总体评价-----------------------------------------9 3.3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开发序列------------------------------------10 第4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11 4.1客源市场开发影响因素分析--------------------------------------11 4.2客源市场预测--------------------------------------------------12 4.3客源市场细分--------------------------------------------------13 第5章某市旅游发展优劣机威分析(SWOT)--------------------------14 5.1优势----------------------------------------------------------14 5.2劣势----------------------------------------------------------15 5.3机遇与挑战----------------------------------------------------15 第二篇某市旅游发展规划-----------------------------------------17第6章某市旅游发展战略------------------------------------------17 6.1战略定位------------------------------------------------------176.3战略对策------------------------------------------------------20 第7章某市旅游形象策划-----------------------------------------227.1形象定位------------------------------------------------------22 7.2旅游形象视觉识别(VI)系统------------------------------------23 第8章旅游分区及功能定位规划-------------------------------------24 第9章旅游区建设行动计划-----------------------------------------27 9.1优选项目的条件------------------------------------------------27 9.2某市旅游区开发时序------------------------------------------27 9.3旅游区与开发项目----------------------------------------------279.3.1湾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289.3.2达蓬山文化旅游度假区--------------------------------------319.3.3虞氏旧宅——老“商帮”风情旅游区------------------339.3.4.中华•天元古玩家具城------------------------------------369.3.5上林湖——栲栳山文化生态保护区----------------------------379.3.6五磊山景区------------------------------------------------389.3.7鸣鹤古镇风情旅游区----------------------------------------389.3.8横河文化休闲生态旅游区------------------------------------419.3.9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园区--------------------------------------419.3.10其他旅游景区---------------------------------------------42 9.4旅游辅助设备及用品生产基地------------------------------------43 9.5优先项目行动计划----------------------------------------------43 其一、五磊山景区---------------------------------------------------43 其二、虞氏旧宅——老“帮”风情旅游区-----------------------45第10章某旅游市场开发战略--------------------------------------47 10.1市场开发与营销现状分析--------------------------------------47 10.2总体目标与组织-----------------------------------------------4810.4举办节庆节事活动---------------------------------------------53 第11章某市旅游支持系统发展战略---------------------------------54 11.1旅游饭店和度假村---------------------------------------------54 11.2旅行社-------------------------------------------------------55 11.3旅游餐馆-----------------------------------------------------55 11.4旅游商品开发-------------------------------------------------56 11.5旅游娱乐-----------------------------------------------------56 11.6旅游交通服务-------------------------------------------------56 11.7旅游信息系统---------------------------------------------------57 11.8人力资源开发---------------------------------------------------57 第三篇某市旅游发展综合效应-------------------------------------58 第12章某市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8 第13章旅游环境建设----------------------------------------------61 第14章旅游改革行动计划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62 14.1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62 14.2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62 14.3加强旅游规划和项目管理---------------------------------------62 14.4加强调控,实现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62 14.5完善法规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63 14.6建立科技支持体系,提高旅游产业科技含量-----------------------63第一章导言1.1项目由来与本规划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8年国务院旅游工作会议将旅游业正式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某市的旅游业刚起步,积极做了资源调查、招商引资、宣传促销等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某市集山海之灵气,境有潜力、可资开发的景区景点不少。
某市不仅是重要的游客输出地,也将是浙东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某市委、市政府逐步重视对旅游业的发展,广大市民要求开发旅游的呼声也日趋高涨,旅游业可望成为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更是某发展旅游业千载难逢的重大契机,某市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旅游发展规划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