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和实施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保存我们的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过去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见证。
下面将重点讨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历史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还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协调。
二、规划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内所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空间、景点等,以及周边环境。
在规划范围内,要确保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新建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三、保护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
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点,要给予更高级别的保护,严格控制改建和拆除行为。
2. 历史文化价值与功能结合原则。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注重其功能的合理利用,使其融入城市发展,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3. 整体保护原则。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中,要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环境和空间的整体关系,避免片面保护或单一开发,确保整体保护效果。
四、规划内容1. 城市规划。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定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控制城市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护历史风貌和城市绿地。
2. 文物保护。
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对历史建筑、古迹等文物进行分类、编制保护名录,加强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
3. 文化传承。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传统节日等,激发城市居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实施措施1. 加强规划宣传。
通过城市展览、宣传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2.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3. 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专业的历史文化保护人才,提高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专业素养,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文物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物保护问题。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建筑、街道等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使得其难以顺利地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文物保护也面临困难。
2.城市化进程对文物造成破坏。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扩建、改造等活动,往往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造成破坏,例如拆除老建筑、掩埋古遗址等。
3.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缺乏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加剧了文物保护问题。
二、解决方案1.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应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措施,确保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2.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破坏文物的打击力度,对违规建设、拆除老建筑等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确保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
3.加强文物保护意识。
要加强对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学校教育等方式实现。
4.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模式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5.加强国际合作。
可以与国际组织、外国专家学者进行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的水平。
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增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不仅关乎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形象。
针对文物保护问题,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并加强国际合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方案.doc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1.0.1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 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的做法。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和谐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制定的一项规划。
下面是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些见解。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观,要精心保护,采取必要的修缮和维护措施,使其能够延续下去。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升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这些传统和特色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保护这些文化传统和特色,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参观和研究。
再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一个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一个宜居的环境。
因此,保护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保持城市的良好和谐局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最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社会历史记忆。
社会历史记忆是城市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符号,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
因此,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社会历史记忆是保护规划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社会历史记忆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城市居民的历史文化自觉性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也关乎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和谐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根基,是城市的灵魂。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精神。
通过制定保护规划,可以规范城市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和风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下面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
1. 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和现存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确定城市的保护需求和重点,为后续的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 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在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编制的方向。
目标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可行性的目标和措施。
3. 方案设计和评估在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和评估。
方案设计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考虑。
评估阶段需要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实施和监测规划方案的实施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环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抢救性保护濒危文物及历史建筑,突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弘扬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彰显城市特色的建设理念,以城市特色文化为主线,依托重点历史资源空间载体,推进重点项目高品质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强化城市格局风貌塑造,提高历史资源利用水平,打造具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之都。
二、工作任务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框架下,突出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四条主线,从文物修缮与发掘、历史建筑主体抢救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历史片区更新利用四个方面,完善规划、政策、工作、运营管理四个体系,建立“166+N”项目库。
2019年至2021年共计实施88个文化项目。
(一)文物修缮与发掘41处(35处文物保护单位修缮、6项主动性考古发掘)。
2019年计划启动29处(28处文物修缮、1处考古发掘)。
28处文物修缮包括北大营营房遗址、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肇新窑业办公楼旧址、奉天咨议局旧址、同泽中学男校旧址、中山广场、张廷枢公馆旧址、锡伯族家庙、王明宇公馆旧址、辽滨塔、新民清真寺、法库吉祥寺、日俄奉天会战沙俄纪念碑、沈阳故宫太庙、沈阳故宫油饰彩画、沈阳故宫大政殿组群台明、清福陵、清昭陵、张学良旧居东围墙基础加固及墙体修缮、张学良旧居红楼群修缮、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叶茂台辽墓群、中东铁路建筑群——悦来栈旧址、于济川公馆附属建筑(3号楼)、奉天海关大楼旧址、盛京城址、东北工学院建筑群(机电馆);1处考古发掘为北崴遗址。
2020年计划启动8处(6处文物修缮、2处考古发掘)。
6处文物修缮包括满铁奉天公所旧址、汉卿体育场、南满医学堂旧址、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旧址、奉天商务总会旧址、康平天主堂;2处考古发掘包括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相关遗址、塔山山城。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方案,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化根基,是城市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历史,增强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
再次,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旅游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因此,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是密不可分的。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配置,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对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规划应当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来对待,合理规划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其次,城市规划应当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和历史内涵,不应将其作为简单的装饰品或道具,而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
再次,城市规划应当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景观。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方案1. 制定保护规划: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范围和目标,制定保护的措施和计划。
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合理规划保护区域的用途和功能。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往往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存在矛盾,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甚至面临着被现代化建设所“淹没”的风险。
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缺乏全面规划与统一标准、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长远目标。
当前的城市保护现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情况和保护程度。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例如缺乏全面规划与统一标准、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和文化资源的流失。
我们需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全面规划和统一标准、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等方面。
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长远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正文2.1 城市保护现状分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我国各地已经展开,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文化名城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过去的记忆,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心灵的归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非简单地划定几个保护区、修复几座古建筑,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比如有的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有着宏伟的宫殿建筑和严谨的城市布局;有的城市是商业重镇,留下了繁华的商业街和独特的商业文化;还有的城市因宗教或文化名人而闻名,拥有众多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迹。
只有对这些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才能明确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在进行保护规划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础。
古建筑、古街巷、古桥梁等都是城市历史的物质载体,它们的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
原真性意味着要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建筑材料,不进行过度的翻新和改造;完整性则要求不仅保护单个的建筑,还要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和景观,使其与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
例如,对于一片古老的街区,不仅要保护其中的传统建筑,还要保护街道的尺度、走向,甚至是街边的树木和古井。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忽视。
传统的技艺、民俗、节庆等都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
通过传承人的培养、文化活动的举办、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记录等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比如,在特定的节日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合理的功能定位也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其文化特色,也不能因保护而停滞不前。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与文化相融合的产业,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定义根据《》,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二.历史文化名城分类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概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2.简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从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保护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政策,加强保护规划,并专门为之立法。
意大利的威尼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
美国恢复和保护了18世纪殖民地时期的古镇。
苏联在1949年公布了历史名城名单,把这些城市置于建筑纪念物管理总局的特殊监督之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 前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范和要求。
2. 规划范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范围应包括城市的整体规划、历史遗址、古建筑群、文化景观、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和相关环境。
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规划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1 价值保护原则保护工作应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为导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传递性。
3.2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工作应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要满足城市的现代化需求。
3.3 公众参与原则保护工作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规划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现状分析对历史文化名城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城市发展现状、社会经济现状等,为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分析。
4.2 保护目标根据现状分析,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保护重点和保护方向。
4.3 保护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4.4 保护措施确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整治、修复、更新等方面,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4.5 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管理机制,包括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确保保护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5. 实施步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5.1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城市规划图、相关统计数据等,建立基础资料库。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搜集3 保护规划4 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0.1 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 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 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及目标青岛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为了保护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青岛的历史文化遗产,净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具体目标如下:1. 保护历史建筑:对青岛的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修缮和维护历史建筑的原貌,确保其保存完好。
2.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其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3.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
4.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积极弘扬青岛的传统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二、保护措施1. 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根据历史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 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修复破损的历史建筑,保护其原始结构和装饰,防止其进一步损坏。
3. 改造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改造,修复古街道和建筑,提升其整体形象和品质。
4. 建立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监督。
5. 开展文化活动和展览: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向市民宣传青岛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三、实施步骤1. 制定保护规划:制定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 设立保护基金:设立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用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3. 开展修缮工程: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开展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保护其原貌和历史价值。
4. 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治和改造,修复古街道和建筑,提升其整体形象和品质。
5. 成立保护管理机构:成立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监督。
6. 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利用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向市民宣传青岛的历史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措施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方法:1.制定法律和政策:建立和实施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明确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标准和程序。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包括历史城市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2.制定保护规划:制定历史城市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实施计划。
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3.修缮和维护:及时进行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历史建筑物、古迹和文物,防止进一步的破损和退化。
4.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播。
5.限制开发和建设:对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区域,采取限制开发和建设的措施,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和现代化对历史环境的破坏。
建立严格的规划和审批制度,确保新建设项目符合历史环境的特点和要求。
6.建立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团队负责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队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7.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保护经验和技术。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合作和共享。
保护历史城市及城市文化遗产需要政府、专业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这些措施和方法可以帮助确保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二.历史文化名城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概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
2.简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从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文物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保护这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政策,加强保护规划,并专门为之立法。
意大利的威尼斯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一、引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文化和特色建筑的城市。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方案,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自己的重要窗口。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这些城市的建筑、艺术和风俗习惯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挑战尽管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们的保护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城市扩张和建设,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受到破坏。
其次,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城市需要发展经济,吸引投资和人才,但是这往往需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改造和开发,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四、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首先,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责任和权益,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技术的研发,提高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再次,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利用。
保护和开发并不矛盾,只有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名城保护实施方案
名城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名城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历史名城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骨架和灵魂,对于保护历史名城,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文化,更是为了传承城市的记忆和精神。
因此,制定名城保护实施方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保护目标。
1. 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确保历史名城的原汁原味;2. 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维护历史名城的整体风貌;3.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历史名城的文化基因;4. 促进历史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历史名城的活力重生。
三、保护措施。
1. 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条例,确保历史名城的保护措施得到法律保障;2. 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技术,确保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3. 修复和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限制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开发,保持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4. 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历史名城;5. 促进历史名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历史名城注入新的活力。
四、保护效果。
通过上述保护措施的实施,历史名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得到了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历史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推动。
历史名城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总结。
名城保护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历史名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加强名城保护工作,才能让历史名城永葆活力,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名城保护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守护历史名城的美好未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构建设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构建设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这可是我们国家的“金字招牌”啊,真的是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底蕴,足以让人骄傲一辈子。
但要说到这些老城的保护工作,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想想看,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不光是文物啊,还包括那些传说、风俗、还有那些曾经在这些街道上走过的历史人物。
怎么样能把它们保护好,又能让现在的人感受到这份独特的历史魅力呢?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得下点功夫。
得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专门负责这事。
你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做的,得有人有组织的来管理,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这么“掉链子”。
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不能只搞个挂名的单位。
那些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得是真正懂得文化、懂得历史的人,能真心实意地去把这些遗产当成自家宝贝一样来保护。
就像是家里的老人给你传下来的东西,真的是得用心呵护,不能随便扔一边,等到出事了再去想办法。
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不仅仅是修修补补这么简单,还要懂得如何与时俱进,怎么样既保持历史风貌,又让现代人能够接受,毕竟,谁不希望能在古老的城市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享受现代的便利呢?说到保护,那绝对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历史文化名城的修缮保养可不是小钱钱的事,得动真格的投入。
这就像是老房子翻修,不可能说只弄个油漆就完事了,得修地基、加结构、甚至有时候还得找找专业的工匠来一点一点修补。
这些老建筑的修复工作,要有专业性,不能拿现代的材料胡乱一搭就行。
不是所有的“新材料”都适合用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让历史遗迹变成了现代建筑的“仿制品”,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并且要合理规划,不仅仅是为了修缮,更要确保这些历史遗产能够延续下去,像是“老酒瓶”里的好酒,越久越有价值。
大家可别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只是修房子、摆文物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份文化传递下去,不能让年轻人一看到古城就只会摇头叹气说:“哎,这地方真是老掉牙了,哪有啥好玩的?”所以呢,这时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机构不仅仅是个“修理工”的角色,还得做点“教育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历史文化名城犹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那些古老的建筑和街区,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风貌、传统格局、文化内涵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身份和魅力所在。
保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了解其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以及现存的文化遗产状况。
比如,有的城市以古老的宫殿建筑闻名,有的则以独特的民俗风情见长。
对于那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应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并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其不受破坏。
在保护规划中,注重整体风貌的保护至关重要。
城市的传统格局、街巷肌理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
比如,一些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其与山水之间的呼应关系构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
在规划过程中,要避免不合理的建设破坏这种整体的和谐。
同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传统的技艺、民俗、节庆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人的培养、文化活动的举办等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也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既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要避免对历史文化区域的过度干扰。
可以在保护区域周边设置适当的商业、服务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同时要严格控制其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
资金的保障是保护规划得以实施的关键。
政府应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
同时,加强对保护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保护规划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保护规划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搜集3 保护规划4 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 总则1.0.1 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的做法。
1.0.5 保护规划工作应与当地的规划局、文物局、园林局、城建局、旅游局、环保局等相互协调和充分协商。
1.0.6 编制保护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关的工程措施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也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
保护规划中的关键名词应与国内法定名词统一。
2 基础资料搜集2.0.1 编制保护规划,首先要搞好对历史古城及市(县)域范围内的综合考察及资料搜集工作。
要确保调查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市区为重点,并包括市(县)域内的主要历史文化遗存。
2.0.2 保护规划编制所需资料,一般应包括历史和殃状基础资料;有关文件和规划以及调查、座谈记录等参考资料。
2.0.3 基础资料的内容应包括:(1) 城市历史:●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古城址兴废变迁;应有建置年代、建制变化;主要建城和兴废史实;●城市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作用及影响,相关重要的历史事件等。
●城市的历史文化作用及影响,文化特点、相关的历史名人。
(2) 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名称、类别(文物分类)、级别(国家级、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位置。
●历史情况:兴建及重建年代、原有规模、制式、主要内容及特点。
●现状情况:现存规模,完好程度(完好,基本完好,严重损毁,尚存残迹),使用情况(使用性质、方式)。
(3)历史地段及民居●名城及所在位置,用地规模,用地性质,人口及产权状况;●历史形成布局和空间特点,整体文化特色和价值;(4)古城格局:城垣形制,路网、轴线、水系、地貌和内外部空间环境特色;(5)风景名胜及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与城市的空间关系;●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的范围。
其中的重要文物古迹分布状况;●古树名木的名称、位置、价值和保护状况:(6)革命纪念地和重要近现代建筑;●已经鉴定列为保护项目情况;●尚需鉴定是否列为保护项目情况;(7)传统文化:包括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手工、艺、传统产业、民俗节庆等;(8)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的有关社会经济基础资料,设施状况,防火防灾能力等。
现存需保护内容及其环境遭受破坏或潜在破坏威胁的状况:如城市用地发展和布局,大型工业、交通干线的影响等。
2.0.4 文件、规划以及调查资料包括:(1)文件:国家、省市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规定、决定、报告、计划等,(2)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有关的其它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资料。
(3)规划、文物、园林、环保、旅游部门等的座谈记录材料;社会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有关记录材料。
3 保护规划3.1 保护内容3.1.1 确定保护内容要全面系统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的主要特色。
3.1. 2 保护内容一般可分为以下5大类和12中类及若干小类,具体分类可参照下表。
说明:1、以上分类仅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各个城市可根据情况选用和调整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古典园林重复时,可根据其主要内容选列一类。
3.2 宏观保护控制3.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就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宏观保护措施提出控制性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协调,3.2.2 城市现状用地布局调整和发展用地选择; 道路、工程管网及其它大型工程设施的选线和选址应符合《文物保护法》和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要特别注意避开大遗址和重要地下遗存。
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围的用地性质要做明确界定,安排与之相关连或与之相容的内容。
确保无干扰或将干扰减少到允许的最小程度,反之,应对用地性质和界线做相应调整。
对现状和规划用地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即应视为需要进行调整之列:(1)侵占和切割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有损保护内容所在用地完整;(2)因防火、防爆、防洪、防震、防污染和侵蚀文物古建及其重点保护的环境,而未达到相应的安全距离,已经造成破坏或确有潜在破坏威肋;(3)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环境景观和历史形成的格局、轴线、脉向、通道、及视廊等历史文脉的延续;(4)严重影响改善城市文化、居住和旅游环境。
3.2.3对历史古城区的功能应做必要疏解,包括:适当降低人口规模;增加绿化用地;确定合理的高度控制和容积率;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历史古城和盲目拓宽古城内道路。
3.2.4 提出建筑风格、古城风貌要求。
一般可按保护区、旧城区和新区提出不同要求;但其重点应放在保护区及旧城区。
3.2.5 编制保护规划中发现有关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问题,应及时与规划、文物和有关部门协调,并在调整布局上提出不同的可供选择方案。
经协调统一意见后,纳入保护规划或作为专项建议由城市主管部门上报确定。
3.3 保护区划3.3.1 保护规划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村镇、建筑群等应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分散的单幢或规模较小的古建(构)筑群,可视其等级划为保护点。
保护区和保护点均需划定保护范围。
3.3. 2 有一定用地规模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重点保护范围(一级保护区,亦即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区)。
一般以文物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为准,如有必要调整应与文物部门协调并按程序呈报。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按风景区规划。
城郊文物古迹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文物古迹均应纳入保护规划;对市(县)域范围内以自然风景为主的大型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规划中,可以只反映其中与城市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物古迹和以人文景源为主的景区部分。
3.3. 3 保护区分级,一般分为三级保护,每一级均需明确范围和要求。
(1)重点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保护区内,一切修缮和新的建设行为均要求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的重点保护范围内,应以保存、修缮和维修为主,必须完整保留其中尚存的历史真迹部分;地段内允许局部改造、加固危房和改善内部设施;严格控制恢复和拆除重建的比例;改建、恢复和重建要与地段格局及整体风貌相协调。
(2)建设控制地带(二级保护区或一般保护区)除规模较小的一般保护项目外,均应划出建设控制地带。
划定该区的目的是保障重点保护区的环境不受新的建设影响,严格控制的内容包括用地和建筑性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及风格;建筑密度;绿化环境及重要地形地貌。
(3)环境协调区可根据需要划定。
主要控制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及风格;古城格局;山川形胜特征和重要地形地貌。
3.3.4 划定保护范围应当科学合理,符合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其主要依据和要求是:(1)保持历史文化遗存的完整古建筑群和主要附属建筑、构筑物;历史形成的格局和形制;(2)历史文化遗存的安全防护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防火、防爆、防洪要求: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列为重点保护的建(构)筑物,标准规范未有明确规定的,不得低于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标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按高于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标准。
防振要求:凡机场、铁路、公路干线和有强烈振功的工矿业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成影响者,应要求委托方进行实测或模拟测试后,分别确定重点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防震防雷按古建维修和维护标准执行。
古建(构)筑物的外沿(围墙散水或铺装地面的外沿)至重点保护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8米,特殊情况不小于3米;地下遗址的最小距离一般不得小于遗址底部埋深加8米绿带;在土质松散易滑塌地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大。
(3)环境景观要求:重点保护区的范围,应包括与主体建筑构成整体的历史环境核心部分和构成景观特色的紧邻山体、台地、水面和林木。
(4)可界定性和实施管理要求:明确标出以……为界,或距……米的四至界限,并在地形图上有可识别的标志物。
产权归属及进行管理或调整的可能。
3.4 古城格局和视廊3.4.1 保护古城格局和城市主要历史性标志物的视廊及一定的视域,以展示古城的整体形象和空间特色。
3.4.2 保护构成古城格局的主要要素:路网、轴线、城垣、河湖水系、重要古建筑和制高点与古城的空间关系等。
保护要求:保持各主要要素的历史延续不致中断和破坏;保持重要古建筑和制高点在古城天际轮廓线的突出地位。
3.4.3 城市主要历史性标志物之间,或与主要观景点之间,应划出必要的通视走廊(视廊)范围,以保持历史形成的相互通视和对景、借景不被现代高层建筑遮蔽。
视廊的宽度宜以两组古建筑群的视线连线为界,以保持可视景面完整;但视廊的最小宽度必须保持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部分可视景面完整;独立的塔(亭)建筑.视廊的最小宽度不得小于塔(亭)体宽度的4倍。
在空间高度上,由主要观景点看可视景面中主体建筑基座以上部分(城门楼的门楼部分,寺庙建筑檐部,塔身的三分之二)一般即为可通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