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1997年修正)
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199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10.17•【字号】•【施行日期】1989.04.15•【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1989年2月21日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制定1989年4月15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9月17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南京市文物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南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经鉴定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集中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以及古城郭、古街巷、古建筑、古河道、古桥涵等;(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陵墓以及重要文献资料等;(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园林、古树名木、石窟、寺庙、教堂、古塔、壁画、石刻及其附属物;(四)各历史时代、各民族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等代表性实物,以及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视同文物。
第四条地下和水域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和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建筑、纪念性建筑和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属于国家所有。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古建筑、纪念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保护。
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摘要】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保护与开发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缺乏专业的保护措施和规划,开发过程中忽视文化传承等。
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
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科学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价值、不足、影响、平衡、加强、发展、重要性、科学合理、保护措施1. 引言1.1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这些街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和传统。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引领。
只有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才能让后人了解历史、珍爱文化,形成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保护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在于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现实发展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等原因,许多传统街区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成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瓶颈。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历史建筑物面临严重的老化和破损,保护工作滞后。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优越,存在较大的开发利益诱惑,一些商业开发项目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丰富多彩的民国建筑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
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有助于形成“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
北京,民国文化看南京”的独特地位。
6
“继往开来、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北方的文化中心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不断变迁, 然而南方文化的中心基本稳定在南京。
5
“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文物古迹 “南北交融、承古启今”的建筑风 格
南朝陵墓石刻
明孝陵神道石刻
明故宫遗迹
民国总统府旧址
甘熙宅第
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国立中央体育场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有各类文物古迹3000多处)、类型丰富(地上和地下、自然环境、街 区、历史格局及非物质遗产等)、等级较高(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87处,省级和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占文物保护单位的近40%)、年代久远(最早年代可追溯至史前)。
老城传统肌理虽不可逆转,但是作为留存至今的特大型古都,南京目 前基本保持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格局及其选址建设所依托的山水环境, 较好的控制了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间高、周边低;城北高、城南低” 的总体空间形态,整体格局和风貌尚清晰可循。
老城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未改造 用地、水域、绿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部队等能够反映老城历史格局和风貌 的总用地约占老城面积的30%。因此,只 要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合,对 相关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南京历史文化名 城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依然存在。
26
四、规划主要内容
1、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
保护和彰显南京“龙蟠虎踞、襟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8.13•【字号】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施行日期】2010.12.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6月30日制定,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7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8月13日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0年6月30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制定2010年7月2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象包括老城格局和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街巷、历史建筑、古镇古村、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保护机制,保障经费投入。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
积 五 万 平 方 米 以 上 的 地 块 新 建建 筑 的 施 工 前 经 过 考古 勘探 发 掘 有 重 要 地 下 文 物
、
发 现 需 要 原址保 护 的 或 其 他 地 区 施 工 过 程 中 有 重 要 地 下 文 物 发 现 需 要 原 址 保 护
‘
,
‘
的 应 当 按 批 准 的 文物 保 护 方 案 对 地 块包 含 建 筑 高 度 在 内 的 规 划 条 件 调 整 进 行 研 究
局 部新 建建 筑 檐 口 高 度 可 适 当 控 制 在
9
米至
1
2
米 但 其 建筑 基 底 占 地 面 积 不 得 超
,
过 可 建设 用 地 面 积
第 八条
【
1
5
%
。
地下 文 物保 护 在 地 下 文 物 重 点 保 护 区 内 和 重 点 保 护 区 以 外 占 地 面
】
、
。
第 六条
【
大 型 开 敞 空 间 保 护 大 专 院 校 科 研 院 所 军 事 单 位 等 占 地 规 模 较大
】
、
、
、
空 间 布 局 相 对独 立 完 整 的 地 块 应 当 严 格 保 护 其 现 状 肌 理 和 开 敞 空 间
,
。
新建 建 筑 不
。
得 占 用 现 状 集 中 绿 地 操 场 等 开 敞 空 间 不 得破 坏 其大 型 开 敞 空 间 形 态
、
步 加 强 城市 规 划
、
建设 管 理 工 作 的 若 干 意 见 》 中 发
(
〔
20 1 6
〕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_省略_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_张飏
历史城区尺度下的历史地段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探讨——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张飏刘青昊张杰摘要:多个历史地段集中于的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但这些历史地段存在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功能属性等多方面的差异与特色,由此造成的部分问题难以在现有法定规划体系中得到全面解决。
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南京城南历史城区的特性,在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基础上,对在两者之间加强衔接性的系统研究,对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对历史地段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方面能对历史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保护要素、协调并促进历史地段的功能发展以及健全对历史风貌形态的保护控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类似范围内的历史地段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历史城区历史地段保护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按照相关法规的解释,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1]——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其内一般包括有一到多个历史地段。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法规,已经确立了“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为主的保护体系[2],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都是这一保护体系中“面”层面的组成部分,但这两者的尺度范围仍有较大差异——小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面积仅有一至几公顷,而历史城区往往都在数个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
从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实践工作来看,为了实现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及协同发展,将历史地段的保护整治工作在整个历史城区的尺度下来加以整体研究并进行系统保护整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面积、其内历史地段众多的历史城区来说,实现上述目标,采用这一系统整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参加编制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对这样的历史地段系统整治工作方法的提出与建立,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一、历史城区内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整治工作方法提出的必要性:提出这一工作方法,主要基于历史城区与历史地段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工作现状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82951.历史城区的规模较大、其内历史遗产集中:简单来说历史城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城区面积大——历史城区一般为历史城市的旧有城池范围,根据城市历史上的地位不同,面积规模在几平方公里至五、六十平方公里之间不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咱中国,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散落着好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说这历史文化名城,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比如说西安,古老的城墙、壮观的兵马俑,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北京的故宫,那红墙黄瓦,精美的建筑,承载着多少帝王将相的故事啊!还有南京,那可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走在那古老的街道上,能不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名镇呢,也有它的魅力。
像浙江的乌镇,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是不是让你有种走进了画里的感觉?还有云南的和顺古镇,宁静而祥和,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等着你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名村也毫不逊色。
安徽的宏村,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美得让人陶醉。
山西的平遥古城里的那些村落,古朴的街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不就是咱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日子吗?那保护这些名城、名镇、名村的范围到底有多重要?这就好比保护咱们自己的家呀!如果不划定范围,任由各种建设和开发随意入侵,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吗?保护范围得划定得合理、科学。
不能太小,太小了,保护不周全;也不能太大,太大了,又会影响当地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这就好比给一件宝贝做个匣子,匣子小了装不下,匣子大了又浪费空间,还不好看。
而且,在这保护范围内,对建筑的修缮、改造可不能乱来。
得遵循历史的原貌,保留那份原汁原味。
不能今天觉得这个风格好就改成这个,明天觉得那个风格新就改成那个。
这就像给一个人化妆,化过头了,就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对吧?对于那些违规的建设和破坏行为,咱可不能手软。
这就像家里进了小偷,你能不把他赶出去?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改的整改,一定要让这些破坏者知道,历史文化遗产可不是他们能随便动的。
咱们每个人也都有责任保护这些宝贝。
别觉得这和自己没关系,你想想,要是这些地方都没了,咱们跟子孙后代讲历史的时候,拿什么来讲?难道就靠几张照片?所以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范围,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
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策略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南京城门概述 (4)2.1 历史沿革 (5)2.2 城门分类与特点 (6)2.3 城门与城市发展关系 (8)三、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9)3.1 地名文化遗产的类型 (10)3.2 地名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 (11)3.3 地名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12)四、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14)4.1 加强保护意识 (15)4.2 制定保护规划 (16)4.3 修复与维护实践 (17)4.4 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传承 (18)五、案例研究——以中华门为例 (19)5.1 中华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1)5.2 保护策略的实施与效果 (22)5.3 对其他城门的借鉴意义 (23)六、结论与建议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政策建议 (27)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28)一、内容简述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是南京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策略,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沿革、城门建筑的发展变迁以及地名文化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包括现存城门的数量、建筑风格、历史价值等方面的概述,以便全面了解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还将探讨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旅游开发等方面,以期为南京城门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建议。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一、保护目标和原则1、保护目标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2、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拓展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内涵,建立由整体风貌、古都格局、历史地段、古镇古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保护框架,实现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
保护对象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其他文物古迹,从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一般历史地段,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20世纪遗产、古镇村、老字号、历史典故等均纳入保护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应保尽保”。
(2整体保护把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所依托的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老城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持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
宏观上突出名城格局和风貌的整体保护,合理调整老城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改善老城交通和市政设施;微观上从强调对历史文化资源“个体”保护,扩大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3积极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促进历史文化永续利用,提升老城活力。
结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构建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展示南京的名城风采。
二、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1、名城山水环境的保护(1山体、水体的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地理形胜。
重点保护宁镇山脉楔入城市的三支余脉。
保护北支的栖霞、乌龙、幕府和狮子等山体,中支的钟山、富贵、九华、鸡鸣、鼓楼、五台和清凉等山体,南支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和祖堂等山体。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加强环境整治。
重点保护秦淮河、金川河、历代护城河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水体。
对水体进行清污治理,加强水体两岸的绿化和文化小品建设。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PPT课件
南京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地,是民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哨,是
“五二〇”运动发生地,是我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合作谈判的重要地点,是人民解放9军 渡江战役全面胜利的见证地。
3、名城价值
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江南贡院
东南大学
南京的历史名人辈出。 六朝——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义庆、刘勰, 唐宋——李白、杜甫、杜牧、陆游、苏东坡、王安石, 明清——解缙、孔尚任、曹雪芹、吴敬梓, 近代——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等……
随着“一主三副”城市框架的拉开,外围副城、新城正在逐步形成反 磁力中心,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重心和城市建设的中心正在逐步分离。
河西中心区
15
仙林大学城中心区
2)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保护的基础较好
现存的文保单位、重要近现代建筑受到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对象 不断拓展;若干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历史景观在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正在多元再 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重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 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桃花扇》
——孔尚任
《文心雕龙》 ——刘 勰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永乐大典》 ——解 缙
10
二、规划修编背景
1、历版规划回顾
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30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汤山“南京人化石”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遗址 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于今长干里筑越城 450年的建都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30•【字号】宁委发[2012]2号•【施行日期】201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宁委发〔2012〕2号2011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全面落实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更加坚定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更加自觉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特就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作出如下决定。
一、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全面提升文化实力1、认清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
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
在城市的发展中,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南京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总体上进入转型发展和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阶段。
今后五年,既是南京转型发展至为关键的时期,又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攻坚决战的时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绿色都市的强大引擎;是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都市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人文都市的巨大动力。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
南京城市规划历史变迁介绍一、南京城市规划历史介绍南京市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辖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人口537。
4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人口265.79万人.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宁镇丘陵区,东距长江出海口300公里,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连江淮。
境内江河纵横,低山丘陵起伏,物产丰富,景色壮丽秀美,文物古迹众多,融山、水、城、林于一体。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
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
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
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
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
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
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
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
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
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
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
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
老城的保护和更新规划编制方法探讨
1、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编制背景老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值得回忆的过去。
对于大多数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区域中心的城市而言,如南京、西安、杭州等,老城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而很多老城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
2400年的城市建设史和450年的建都史为南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由明城墙围合的老城是古都南京的核心,面积约为40km2,现状居住人口为133万。
南京历史上的历朝都城均位于此范围内。
老城内至今尚存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有1000处左右,占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总量的2/3。
同时,今天的老城又是现代城市各种功能的集中地。
虽然南京老城占主城的面积不到20%,却集中了主城50%以上的人口、65%左右的就业岗位和80%左右的高层建筑。
这些在给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老城的传统风貌和历史韵味。
为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城市发展思路,提出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新区,将老城发展的重点放在“展现历史、改善环境、提升功能”的战略举措上。
为落实这一城市发展战略,自2002年9月起,由南京市规划局牵头,组织开展了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工作。
2、工作组织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工作分为三大阶段:“总体纲要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成果汇总协调阶段”,经历了“先整体—后分区—再整体”的过程。
(1)总体纲要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2月)。
该项工作在南京市规划局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完成。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近50名设计人员进行“拉网式”现状调查,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详细的现状资料;进行公众意见调查和相关区、部门的意见调查;开展5个相关专题研究;在形成纲要的初步意见后,组织国际咨询会;最后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总体阶段的说明书,明确老城总体发展战略。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探讨,以凸显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
以下将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南京城的历史沿革。
1. 南京城的建立与六朝时期南京城最早见于《史记》,记载为吴国吴王夫差所建。
然而真正发展壮大的是在东晋时期。
南京因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成为东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后,南京成为六朝时期南朝的首都,先后有宋、齐、梁、陈、南梁、南陈等朝代先后建都南京,使南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繁荣。
2. 明代南京城的辉煌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其地位和影响力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曾在南京建都,并在南京构筑了壮丽的宫殿和城垣。
南京城保留了众多明代建筑群,如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等,这些都是南京城历史沿革中的重要见证。
3. 近现代南京城的变迁在近代,南京曾多次成为中国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曾是日本侵华军事占领的重要据点,在此期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事件。
1949年以后,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至此,南京成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南京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将从保护意义、保护措施和保护成果三个方面介绍南京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南京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南京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
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2.07.29•【字号】•【施行日期】1982.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1982年7月29日)第一条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为东吴、东晋、南朝、明朝等十代建都之地,也是近代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一座重要城市。
其地面和地下保存着极其丰富的文物,是国务院颁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管理好这座历史名城及其文化遗产,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此,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政策法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南京市辖境内所有地面、地下的历史文物和与革命文物均受国家保护。
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切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和据为己有,并有责任加以保护。
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所有权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所有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文物的各项规定,不得随意自行处理。
第三条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的范围:一、与重大的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陵墓、文献资料、手稿和其他物品;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园林、古旧图书、石窟、寺庙、古塔、壁画、石刻及其附属物;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和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集中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郭、古建筑、古街巷、古河道、古桥梁、古井、古树名木等。
第四条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文管会)主管全市文物事业,对所有管理使用文物古迹的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市人民政府聘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成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协助市人民政府研究和审议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物古迹的规划、保护、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并加强对全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统一指导。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明故宫遗址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相关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明故宫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宫皇城西南角一片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座名叫中航科技城的商业开发项目正在建设,其网站主页显示项目总投资高达200亿元。
遗址上能否进行商业开发引发社会广泛质疑。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9日称,“中航科技城项目与明宫城护城河距离至少在500米以上”,与此前相关法规要求并不冲突。
“重要历史遗迹”上盖楼知情者称遗迹将荡然无存在明故宫皇城西门遗存西安门往南的延长线上,高约150米的中航科技大厦已经封顶,正在进行最后部分玻璃幕墙的吊装。
大厦往南数十米是一处考古探沟,能看到有砖墙淹没在积水中,周边挖出的淤泥堆里有大量黄色琉璃瓦残片。
在探沟西北角不足百米的地方,作为中航科技城住宅项目的“中航金城1号”楼盘已经打出了“龙脉豪宅的南京风范”“皇家地脉、城市中心、贵胄府邸”等广告语,即将开盘销售。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航科技大厦将是地标性建筑。
知情人士透露,该地块曾是金城集团的厂房,当年盖房地基较浅,但现在桩基动辄打几十米,地下室和停车场齐备,地下遗迹将荡然无存。
记者查阅南京市文物局《南京明故宫》一书,其中第79页的“明代宫城和皇城复原图”表明,中航科技城地块就是明故宫皇城的西南部,名为“内宫诸监”。
南京市文广新局提供的《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示意图上显示,瑞金路往北、中山东路往南西安门附近是红色的“重要历史遗迹”区,而中航项目正是建在了这一“重要历史遗迹”区内。
南京市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联合划定了15片地下文物埋藏区,其中就包括事发区域的“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
南京市文广新局表示,7月15日该局已向建设单位发函要求对发现的遗迹采取保护方案,并确认重要遗迹包括明代皇城西墙遗迹,初步认定西南角下可能是皇城西垣遗址。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初探——以南京市为例
南 M] 0 ,. 2 生态保护 、 游览 、 教育 、 科普 为一体 的生态游憩 计 一 京玄 武 湖I .0 34 区。 【】 4王景 慧, 阮仪 三 , 王林 . 中国历 史文化 名城 保 湖 面游乐 区 : 湖面游憩项 目结合临岸进行 护理 论与规 划 『 1 上 海 : 同济 大学 出版社 , M. 19 1. 9 7, 1 文化 自 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等 。但是同时也不可 考虑 , 将湖面分 为五个大区域各 自 形成特点 。 f 李岚 , 5 】 南京愚 园保护与城 南复兴叨. 筑与 文 建 避免 的带来消极影 响,比如传统文化受 到外来 案例小结 : 2 0 6 规划后 的玄武湖 景观 区成为面 向中外游 化 . 0 6 . 冲击 、 传统文化艺术的商 品化和庸俗化、 文化遗 迹遭 到破坏甚至损毁等 。 客 ,以丰 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优势 的旅 作者简 介: 郑姗( 9 1 ) 女 , 士, 18~ , 硕 同济 大 旅游 开发要 解决 的关键 问题就 是将发展 游、 观光、 游览 、 休闲 、 娱乐的胜地 。对提高历史 学建城规学院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旅游所带来 的积极 与消极影响 ,辩证地统一在 文化 名城南京在 国内外的知 名度 、促进旅游业 旅游规划蓝图中 , 未雨绸缪地预见问题 , 出解 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提 决问题的方案,力争在历史文化名城 的保护和 案例二 : 南京愚 园的保护规划一 历史价值 旅游发展中找到“ 界点 ”使二者协调 发展 。 I 临 , 重现与提升利用模式 愚 园位于南京城南 中华 门城堡 以西 , 是明 2具 体规划 与案 例研究——以南京 市为 例 清金 陵名 园。愚园地处城南传统 民居保护 区的 南京位 于长江下 游富庶地 区 , 称为“ 被 十 核心区域 , 明城墙风光带及秦淮风光带相邻 。 与 朝都会” 。南京市早在 18 年就 被列入第一批 愚 园的修复是门西地区保护更新与旅游发展规 92 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 的名单之 中。 划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 , 带动整个城南的 旧城改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考
3 规划 编制 要留有 一定 的弹性 空 间
地使 用制 度改革 , 盘活土地存量资产 , 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 。 方. 西传统 村庄 空 间分析 及其 启 示 [] 山西建 筑, 山 J.
首先 , 要编好村庄 规划 , 应根据 该村 的地理条 件 、 区位 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南 京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保 护 思 考
王 娟 芬
摘 要: 通过对 南京现存 的历 史文化街 区进行调查 , 绍了南京现存历史文化街 区的特 点和现状 , 介 分析 了政府 实施 的保
护措施 , 揭示 了保护规划 e存在 的问题, 出了建设 性的思考 , e 提 对历史文化街 区保 护工作具有 一定 的指导意义。 关键 词 : 历史文化街 区, 现状 , 点, 特 保护规划
关系。
筑 的用途 , 如明确老年公寓 、 会议 室 、 村民娱乐场所等 , 保证公共 、
公益 的用地不被个人或小集团侵 占, 或挪作他用 。
6 地物 、 ) 地貌 、 气候等情况 。 7 经济产业情况 。 )
4 规划 编制 要与农 业产 业发展 性相 结合
村庄 的发展关键是生产发展 、 百姓 富裕。规划也是一种生产
・
2 ・ 6
第3 6卷 第 1 5期 20 1 0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r I RE
Vl. 6 No. 5 o 3 1 1 Ma y. 2 0 01
文 章 编号 :0 96 2 {0 0 1 .0 60 10 .85 2 1 )50 2 —2
内秦淮 、 南捕厅等 5 6片历史文化 保护区 , 求“ 要 根据历史 文化 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 公 布为历史 文化街 区 、 镇 , 报 国务院备 街 、 村 并 保 护区的控 制性详 细规划要求 , 体保 护街巷格局 、 整 尺度 、 绿化 以 案” 。因此 , 历史 文化街 区属于法律规定 的文物范畴。 及街 巷两侧建筑界 面” 。 南京具有 2 0 4 0年的城 市建设史 和 40年 的建都史 , 5 有独特 20 年 , 0 7 南京市制定了《 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详细 的城市格局 和丰富的建筑遗存 。南京历史 文化街 区涉及 到规划 、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结构、布局、风貌保护完好,未遭破坏的。对此类建筑保持原样,不得翻建,可按原样并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缮;
(2)结构、布局、风貌基本完好,局部已变动的。
对此类建筑,应按变动前的式样修复;
(3)结构、布局、风貌尚可,大部分已改动的。对此类建筑应按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进行整治和更新;
2.2重要保护对象的确定;
2.3功能发展定位;
2.4空间格局保护;
2.5环境风貌保护;
2.6建筑遗产的保护;
2.7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2.8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9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2.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3.1用地功能与结构;
3.2人口结构与容量;
3.3公共活动空间;
(3)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文化遗存分布图;
(4)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建筑的年代分析图;
(5)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建筑层数分析图;
(6)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建筑质量分析图;
(7)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建筑历史功能分析图;(8)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建筑风貌分析图;
(9)历史文化街区其他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10)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规划图;
规划修编应当按原程序论证、报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一城三区”示意图 南朝陵墓石刻加顶保护
阅江楼
13
颐和路公馆区12号地块保护与更新规划
3、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和展现的任务艰巨 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有待完善
1980年的新街口
2011年的新街口
民国时期,南京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经验,修建了
西方风格浓郁的放射式林荫大道系统,建造了一大批中
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
7
3、名城价值
世界都城建设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 中国著名都城格局难得的遗存
南京历代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六
朝建康城、明南京城的城市规模在同
一时期的世界著名都市中尺度最大。
8
3、名城价值
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 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 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红楼梦》
——曹雪芹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桃花扇》
——孔尚任
《文心雕龙》 ——刘 勰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永乐大典》 ——解 缙
10
二、规划修编背景
1、历版规划回顾
1984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92版主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2版主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规划实施情况
“保老城、建新城”的保护战略初见成效 创新思路,探索“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的行动策略 古都格局和环境风貌等关键历史文化要素得到重点保护 历史文化集中片区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 文物古迹保护对象不断扩展并得到了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 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得到审慎再现 逐步完善了南京名城保护法规体系
建康都城继曹魏邺都及魏晋洛都传统,开创中国都 城之新形制,为北魏营建洛阳新都所师法,而后有唐长 安之宏伟规制,史称“继汉开唐”。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又一次由统一而分裂,南唐立 国虽为时不长,但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唐、宋两个统一 王朝接替的“中点”。
明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开始,资本 主义开始萌芽。
南京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地,是民国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哨,是
“五二〇”运动发生地,是我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合作谈判的重要地点,是人民解放9军 渡江战役全面胜利的见证地。
3、名城价值
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江南贡院
东南大学
南京的历史名人辈出。 六朝——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刘义庆、刘勰, 唐宋——李白、杜甫、杜牧、陆游、苏东坡、王安石, 明清——解缙、孔尚任、曹雪芹、吴敬梓, 近代——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等……
丰富多彩的民国建筑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
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有助于形成“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京,民国文化看南京”的独特地位。
6
“继往开来、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北方的文化中心在今天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不断变迁, 然而南方文化的中心基本稳定在南京。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 相关探索和实践
南京是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5月
1
一、名城特色价值 二、规划修编背景 三、规划总体思路 四、规划主要内容 五、规划相关探索 六、规划特色创新 七、规划实施效果
一、名城特色价值
1、历史概况
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自1982年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南京滚动编制了三版名城保护规划。 从1984年保护规划从无到有(当时重点是老城),到1992年保护体系全面创新(环境 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展示五方面) ,再到2002年提出协调名 城保护和城市发展战略,南京的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不断的进行深化和完善。
南京人化石
北阴阳营
越城遗址
4
南京人化石发现地——汤山葫芦洞
2、名城特色
“襟江带湖、龙蟠虎踞”的环境风貌 “依山就水、环套并置”的城市格局
南京古都建设体现了两种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皇城和宫城中轴对称,布局工整,遵循儒家的《周礼》的 礼制,体现皇城、宫城的辉煌.
都城城墙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体现了道家《管子》“因天 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的规划思想。
南京作为都城,六朝、南唐、明代和民国均处在中国历史转折和接续的 重要关头,而且也是当时全国最安定发达的地区,为保存、延续和发展社会 经济和文化作出了独有的贡献。这正是南京在中国的古都中最具有个性特征 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地方。
北京 南京
南京以“六代豪华”著称于世,与中国的经济、文 化重心东移南迁的大趋势以及民族大融合关系甚大。
5
“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文物古迹 “南北交融、承古启今”的建筑风 格
南朝陵墓石刻
明孝陵神道石刻
明故宫遗迹
民国总统府旧址
甘熙宅第
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
国立中央体育场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众多(有各类文物古迹3000多处)、类型丰富(地上和地下、自然环境、街 区、历史格局及非物质遗产等)、等级较高(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87处,省级和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占文物保护单位的近40%)、年代久远(最早年代可追溯至史前)。
南京下关静海寺— 中国近代史开端地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地
民国总统府— 民主共和制度的诞生地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处
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日军侵华历史见证地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地,体现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在南京的签订标志着我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南京被马克思称为“东方革命风暴的中心”。 191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终结。
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史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30多万年的人类活动史——汤山“南京人化石”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遗址 绵延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于今长干里筑越城 450年的建都史——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